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医药电商融资

医药电商融资

发布时间:2021-03-16 07:05:53

Ⅰ 医疗体系必须有哪些壁垒,越不过这些壁垒就绝对不能行医

医师行医资格证已经很完善。其实制度已经没漏洞,关键是落实制度不到位。现在非法行医关键是有关部门不作为。
2014年,医药行业正式迎来了互联网的全面入侵——在这个被认定为“移动医疗元年”的时间点上,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开始出现在以往盘根错节的医药行业各个细分领域;不仅如此,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平台化运作的医药电商大规模排兵布阵,竞速即将开闸的2015“政策元年”……
移动医疗:抢“富矿”
毫无疑问,移动医疗将持续火爆的发展态势。
2014年,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案例及金额出现爆发性增长,截至11月共完成融资案例31起,已公布金额总计4.99亿美元;当年几乎每隔两月,投资机构就向互联网医疗挥进大笔资金,大型投资主要趋向已渐成熟的企业,并集中在C轮,其中腾讯基金连续两月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注入1.7亿美元。
从投资项目分布上,共有58起,主要有四个种类:穿戴式设备类获得投资的共计16个项目,医疗服务类获得投资的共计10个项目,移动医疗应用类获得投资的共计13个项目,健康应用项目类获得投资的共计6个项目。
移动医疗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移动医疗App达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主要分五种,包括医药产品电商应用,满足专业人士查询专业信息的应用,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认为2015年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已经正式进入“大航海时代”,而且核心将是医疗的去中心化。
他认为,这个过程表现为两大趋势:一个是医院智能外化,包括第三方化验、连锁专科医院、医生诊所、体检公司、社区诊所、手术中心;另一个是新医疗服务供应,包括线上诊断公司、基因检测公司、可穿戴设备公司、跨国医疗中介、健康O2O上门服务、医生集团
在张锐看来,原本集中于医院的医疗服务未来将碎片化地呈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医生诊疗都可以被线上诊断所替代。

Ⅱ 大健康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1、迪安诊断(28.30 +1.25%,诊股):布局高端精准诊断技术平台,合作共建业务增长迅猛专,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客户属延伸共建精准平台。

2、美康生物(23.45 +0.04%,诊股):已取得145项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注册证书,涵盖生化、血细胞等领域。

3、九州通(20.04 +0.50%,诊股):旗下全资子公司好药师大药房与康盛医药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计划3年内逐步实现康缘药品系列、大健康食品系列进行合作。

4、乐金健康(6.26 -1.11%,诊股):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家用桑拿设备的研发生产企业之一,是推动健康桑拿走进国内普通家庭的先行者。主营产品主要包括家用远红外桑拿房和便携式桑拿产品两大类。

5、北大医药(000788):收购北医医药完成业务扩展。公司2011年向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定向增发收购买北医医药100%的股权。北医医药及其子公司从2011年起并入公司报表。公司新增置入药品、医疗器械销售及流通业务,医药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Ⅲ 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历程

1999年9月,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 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从软银等数家投资机构融资2,000万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从数家一线投资机构融资8200万美元,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届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于中国雅虎签订合作协议,收购并接管中国雅虎。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完成对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购并重组与雅虎的关系。

2016年4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与新西兰政府指定机构新西兰贸易发展局(NZT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医药电商融资扩展阅读: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为马云。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阿里巴巴集团排名300位。



Ⅳ 国药控股后面是什么什么有限公司是私企还是国企

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复,实制际控股股东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属于国有企业。

(4)医药电商融资扩展阅读:

企业理念——关爱生命、呵护健康。

企业管理理念——创业、变化、坚持、激情、做人、数字。

企业始终在创业中、根据变化调整自己、成功在于坚持、燃起员工的激情、做人做事讲诚信和关注与利润相关的数字。

创新、品牌、人才、风险。

创新—— 是没有止境的,带头创新者无论成败都应得到尊重;

品牌—— 犹如核心技术一样是竞争对手无法克隆的,它既是无形资产,又具有巨大的经济力量;

人才—— 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要把人才作为取得竞争优势最关键的要素来对待;

风险—— 来自各个方面,化解风险在于合规经营和制定好预案。

· 构筑“两个平台”—— 行业优秀人才向往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行业优良品种依赖的增值交易的平台。

· 实践“两个更好”—— 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与时俱进。

今天比昨天过得更好-建设小康。

参考资料:国药控股——网络

Ⅳ B2C电商平台分析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上,天猫依靠其影响力牢牢占据第一位子,占50.4%;京东紧随其后名列第二,占据20.7%;较2012年上半年略有提高;位于第三位的是苏宁易购达到5.7%,与2012年上半年相比提高了54%。后续4-10位排名依次为:腾讯电商(5.4%)、唯品会(2.6%)、亚马逊中国(2.3%)、当当网(1.9%)、国美电商(1.7%)、1号店(1.6%)、凡客诚品(0.8%)。在此对各自优劣势一一进行分析:

1、天猫商城

天猫是B2C领域的老大,是纯开放平台,利润来自于流量、广告和技术服务费。
优势:①规模大②商品种类多③流量大④纯平台成本低⑤知名度高⑥有阿里巴巴各方面的支持;
劣势:①对商品控制能力有限②物流依靠第三方。

2、京东商城

京东是开放平台,刘强东宣称90%的品类,京东永远不会自己做。但是现在京东销售额的80%左右都是来自于自营,要做开放平台任重而道远。

优势:①自建物流服务好且可控②3C类产品③有自建第三方支付系统虽然体量较小④商家入驻费用低⑤自营商品有厂商返利⑥可以通过货款账期获利⑦家电规模大对供货商议价能力强;
劣势:①商品种类不够多②入驻商家较天猫要少③毛利率低只有5.5%④自营商品成本较高,牵制了资金⑤没有其他领域业务支持。

3、苏宁易购

苏宁和京东一样宣称要做开放平台,但是平台不是谁都能做的,尤其是在已经有天猫存在的情况下。苏宁最新的平台战略是入驻免费,提供低成本服务,利润主要来自广告和商家与消费者使用易付宝所带来的收入。
优势:①家电类商品对供货商议价能力强,因此进货成本相对要低15%-20%②线下门店支持③品牌质量口碑较好④品牌知名度高⑤有自建易付宝⑥部分地区有自建物流;
劣势:①商品种类不够多②入驻商家较少③流量成本高④品牌形象仍局限在家电行业⑤电商人才不足。

4、腾讯电商

作为中国互联网界的老大,腾讯旗下有易迅网和QQ网购两家B2C网站,但是合起来所占份额也不过才5%,这一方面是因为腾讯电商起步较晚,受到阿里等的阻击,毕竟阿里作为三巨头之一当然不希望在自身赖以发家的电子商务界有另一个巨头存在;另一方面是腾讯自身并不擅长电子商务,支持力度也有限。腾讯电商发展得不好,但是微信的火热和移动电商的兴起带来了希望。

优势:①腾讯在各方面的支持②有第三方支付领域第二大的财付通的支持③QQ导来的流量④资金雄厚⑤有大量社交数据⑥有大量QQ注册用户⑦移动端qq、微信等的支持;
劣势:①电子商务方面人才缺乏②进入时间晚③规模小④商品种类少⑤腾讯发展重心不在电商⑥没有自建物流。

5、唯品会

唯品会是垂直B2C电商,它的定位是线上的二三四线品牌折扣零售商,换句话说就是为品牌商在线上做库存的清理,唯品会采取的是闪购模式,也即限时折扣。虽然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品牌和折扣唯品会都占了,但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品牌商在天猫和京东的店铺上所做的事情基本上也是库存清理,而且线上还有很多经销商、代理商以及其他商家开设的B店和C店在销售品牌企业的商品,这就造成了唯品会上的商品相比天猫、京东并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更别论淘宝了。唯品会2012年上市,现估值约18亿。

优势:①折扣低②商品品种较多③自建物流④以低价抢购的噱头在年轻女消费者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⑤虽然退货率在20%上下,高于普通电商,但剩余库存可以退还给供应商⑥通过上市资金较为充足⑦规模较大
劣势:①毛利增长空间有限,目标25%但从未达到②独有商品少③物流配送服务并不好④自建物流成本较高⑤扣点相对较高

6、亚马逊中国

亚马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在中国的网站,也是一个开放平台,其上商品一部分来自于亚马逊采购,另一部分来自于其入驻商家,利润来自差价、店租、物流费、仓储费和广告费。亚马逊在中国的发展与美国相差巨大,这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亚马逊自身对中国业务重视不够的原因。

优势:①亚马逊的资金支持②知名度高③正版图书方面有优势④自建物流可控
劣势:①规模小②商品种类少③自建物流成本高④流量小⑤毛利率低⑥竞争对手多,竞争激烈⑦与供应商关系不稳定

7、当当网

当当网以图书销售起家,现在是垂直B2C开放平台,主要自营业务是图书、服装、母婴和家纺,定位中高端,但也允许第三方商家入驻出售百货。当当网在2010年就已上市,市值曾一度超过25亿美元,如今仅剩4.3亿美元,曾经的投资者美国老虎基金、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亚洲创业投资基金都已成功套现,在同资金实力更为强大的京东、苏宁易购等网站的竞争中,当当网生存空间遭到了严重挤压,利润水平也一度遭受严重冲击。

优势:①图书②自建物流,虽然规模较小③定位中高端竞争对手较少
劣势:①规模小②流量少③商品种类少④物流成本高⑤网络平台难以做成品牌,品牌溢价低⑥没有其他方面的支持⑦资金不足,据报账上仅余2.6亿美金

8、国美电商

国美与苏宁同为家电零售行业巨头在电商袭来之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苏宁大幅度转型,而国美则仍以线下为主,线上小规模发展作为线下业务的补充。不能说国美的做法不对,这种保守的策略很适合国美公司的情况,但同时这也导致国美在电商路上已经落后了一大步,2012年,国美在线加上库巴的总业绩是44.1亿元,苏宁易购为183.36亿元,国美的线上业务不足苏宁的1/4。与京东的600多亿销售额就更可望而不可及。未来国美是像诺基亚那样消亡还是重获新生就要看2015年黄光裕出狱后如何决策了。

优势:①线下门店的支持②家电类商品对供货商议价能力强③质量口碑较好④品牌知名度高⑤有自建物流
劣势:①商品种类不够多②入驻商家较少③流量成本高④品牌形象仍局限在家电行业⑤电商人才不足⑥没有快递牌照,小件商品还要依靠第三方快递

9、1号店

1号店已经被沃尔玛控股51%,但是在找到干爹后1号店的业务并没有多少起色,而开发平台业务还被限制了。与B2C领域的其他玩家相比,1号店似乎没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没有找到自身的重点,我从1号店上没有看到任何做大做强的希望。想要在竞争越发激烈的B2C领域继续存活下去,我建议1号店转做某一细分市场。

优势:①沃尔玛的支持(暂且没有看到)②自建了一部分区域的物流③知名度还可以
劣势:①规模小②流量少③纯购销模式毛利低④商品种类少⑤自身品牌没能做出溢价

10、凡客诚品

凡客在2007年到2011年高速增长,这不仅是因为凡客体的流行,也因为凡客对库存、现金流的控制非常到位。转折出现在2011年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融资后,凡客调高全年目标销售额到100亿,希望在资金的支持下大规模扩张。凡客增加了很多服装品类,而且还增加了一些高压锅小家电、饰品甚至拖把。原本按照凡客当时的发展势头即使大规模扩张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在2011年外部环境出现了变化,2011年互联网广告因为团购炒作而价格飞涨,那年夏天凡客决定暂缓投放广告而等待市场冷却。但不想团购淡出之后,苏宁易购和亚马逊中国突然发力,广告市场价格并未下降。而广告投放减少,拖累了凡客的销售。夏季结束的时候积压了大量未售出的服饰,只得超低价甩卖。但是低价甩卖并未得到市场认同,不仅伤了老用户,还并未引来足够的新用户。因为在2011年传统服饰的库存危机开始爆发了,强调低价的聚划算和唯品会也就是那年突然火起来的。此前凡客的商品强调在低价的同时质量有保证,然而商品种类大规模的增加必然导致总体质量的下降,凡客只能靠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这不仅使凡客损失了大量利润,而且损害了凡客之前依靠营销塑造的品牌形象,我想要怒放的生命,我更想要好的产品。在我看来凡客应该专注于服装,而且是低价中质的服装,B2C已经不再是蓝海了,各大平台竞争激烈,这时与其扩展为全品类不如专注于服装,以凡客现在的发展状况也不可能竞争得过天猫京东,到最后只占个10%不到的市场份额还不如努力做低价服装市场的老大,要知道服装一直是网购的主力,市场体量足够,薄利多销抢占市场,看BAT三巨头无一不是先在某一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后再向其他领域扩张的,这一点凡客的管理层应该也知道,但是在多次融资并陷入低谷后陈年对凡客的控制力还有几分值得怀疑。

优势:①品牌知名度较高②服装③营销水平较高④资金(对于之前有爆出过拖欠货款的凡客来说资金本应是劣势,但是据陈年称凡客新一轮融资正在洽谈,很快会完成,因此暂且放在优势里。)

劣势:①相比天猫京东商品种类较少②没有其他领域业务支持③没有自主支付系统④没有自建物流⑤毛利率低⑥品牌形象在最近并不好

关于B2C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网上有一个段子:京东盯着天猫开放平台,眼馋,盯着苏美大家电,眼红;苏宁盯着天猫开放平台,眼红,又怕京东抢大家电;天猫盯着京东3C和苏美家电,眼馋,又担心京东抢平台业务,担心唯品会抢服装清仓业务;唯品会盯着天猫服装清仓,眼馋……

Ⅵ 互联网医疗:你认为是泡沫还是转机说说你的理由

和往年一样,2015马上就从我们手里溜走。对移动医疗的参与者和关注者,这一年又跟往年不一样,从喧闹的年头到稍显清冷的年尾,有太多事件和经历值得记述。
2014是移动医疗元年,因为很多人是在这一年才听说这个词或刚动了试水的心思。
2015各路豪杰从心动变成行动,用自己最美好的姿势试图推开医疗尘封的大门。不管平稳落地还是摔个跟头,都怀着一颗努力过的心。
我有幸借独角兽工作室的平台一年中实地拜访了近三十家创业公司,深谈了近百个投资人创业者,调研了解过一百多个创业项目,忍不住想对移动医疗来个全面的年终总结。
2015年的移动医疗太多姿多彩了,来比赛的、押赛道的、看热闹的还是泼凉水的,都可以找到自己钟爱的剧情,再得出自己预设的结论。想用几句简单的话展现移动医疗酸甜苦辣咸的一年,难免得罪一大批观众,我还是借2015年热卖的五部电影来请各位对号入座吧。
速度与激情

只有这部电影才能配得上2015年移动医疗的热闹,感谢2014年融资成功的三甲公司,感谢国家的互联网+政策,从几乎无人关注到3000多款医疗APP上线只用了一年多,这只有大炼钢铁的热情才能比得上。
挂号预约、网络问诊和慢病随访是最火热的创业门类,几百个叫 XX医生的APP能把你彻底绕晕。光糖尿病一个领域,独角兽工作室就发现了50多款活跃APP。还有好多公司处在万事俱备,只差程序员就可以开工的状态。
跟医药沾不沾边的都进来做移动医疗,谁让我们都有关心人类健康的情怀?医疗是3万亿的盘子,算上大健康就有8万亿,难怪有仁和药业定增十几亿押宝医药O2O,有平安自雇几百名医生专职做网络问诊,有滴滴打车推出医生上门,有挂号网获得数亿美金的天价融资,有马云喊出三十年后让医生失业。
诱惑和恐惧,让大家都深深地记住了移动医疗。
不可思议

看了一年的移动医疗,我只能说有太多地方很奇妙。卫计委51号文规定网上不能做医学诊疗、公立医院朝南坐、医保不给疾病预防买单、医生无法自由执业和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都决定移动医疗刚出生就营养不良。缺少可穿戴硬件和商保支持,移动医疗在患者那里也没讨到便宜。
虽然做移动医疗很多,但能做的领域还非常少,大家自然少不了互相学(chao)习(xi)。很多APP号称有N万医生或几百万患者使用,但看看身边的医患又好像没人在用。很多公司敢从三五十人一年内膨胀到三五百人,没有盈利没有收入甚至看不到收入在哪,支撑信心的只有VC的钱和不知真假的运营数字。业界都认为某家名字里有个水果的公司恐怕明年会率先倒下,希望它到时候不要连累太多人家就好。
分歧者

一边创业热火朝天,一边用户冷眼旁观;一边说互联网+医疗好,一边说医疗+互联网才是正道;一边说移动医疗代表未来,一边说移动医疗没有未来。
移动医疗在2015年出现前所未有的分歧:一篇匿名文章就可以几乎“说倒”移动医疗的标杆——春雨医生;热心“医疗信息化”的王杉院长跟力主“医疗去中心化”的张锐在一场对话中互相打断18次;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公司——网络跟它最大的金主——莆田系民营医院为医疗广告矛盾公开;有人说移动医疗刚开场,有人就唱移动医疗进入下半场;去年底投资人还非移动互联网不投,今年底就变成没有医疗收入不投。
移动医疗有人看好,有人唱衰,没有一个理论能服众,没有一个模式能走通。
夏洛特烦恼

创业小公司起步艰难,移动医疗领头羊也烦恼多多。虽然挂号网一气融了4亿美金,等于几百家小公司的天使投资总额。但是线上流量无法变现,挂号也难以收到钱,春雨医生、丁香园和挂号网纷纷办起线下诊所医院,好大夫从分诊延伸到随访,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业务受挫后转型云医院和在线医疗还是不叫座,腾讯承认不懂医疗,就投资它认为能连接医疗信息和医患的公司,一口气在杭州就入股三家,据说小马哥还想给几家划分地盘,不要自相残杀。
火星救援

创业者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也没有时间关注别人的想法,就像被遗忘在火星的马特.迪蒙,只有自己拼命找到点可怜的资源才能熬到别人来救你。
移动医疗跟商业保险合作是下半年的热点,“退糖鼓”和“腾爱糖大夫”都已经正儿八经玩起来,阿斯利康、赛诺菲和辉瑞都跟移动医疗深度结盟,都想借对方的体温度过难挨的行业冬天,鱼跃、乐普和福瑞索性自己做移动医疗,不就是做个APP吗,谁说药企的程序员就不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呢?
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紧闭的医疗大门好像有打开一条缝的苗头,VC不想投资个医生集团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国家刚鼓励实现分级诊疗,立马涌现一批做转诊飞刀的公司, “责任医疗组织”“整合医疗”和“凯撒模式”也张口就来。
为移动医疗打基础的信息化项目没有赢得足够多的关注,无论是提倡医疗数据标准化与公享的OMAHA联盟,还是苹果research kit首批邀请宣武医院项目入驻,或是首家云医院在宁波和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或是西安盈谷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影像云”工程,它们的巨大热量将在未来几年得到释放,惊天动地也未可知。
如果把医药电商也算移动医疗的延伸,这是年度大戏中最吊胃口的桥段。总说要来,总是不来,大家早已屯好重金,连国药上药这样超级选手都早早跟360、京东联手,就等政策发令枪响。药企的未来很煎熬,医院的利益不会放,患者的习惯难以改,医药电商好处咱走着瞧!
还是这句话:不管你喜不喜欢2015年移动医疗,它的故事和表演都有声有色。你可以怀疑移动医疗,但置之不理就会错过一场好戏。
2016中国经济有众多悬念,结构调整才能平稳着陆,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才会有新产业生根发芽。移动医疗的价值会不会水落石出?移动医疗会尸横遍野还是高歌猛进?哪些公司会变成移动医疗公认的独角兽?你可以预设自己的答案等明年来检验。

Ⅶ A股电商有哪些股票代码

股票代码用数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义。沪市A股票买卖的代码是以600、601或603开头的6位数版编码。深市A股票买卖的代权码是以00开头的6位数编码。深市创业板股票买卖的代码是以30开头的6位数编码,沪市科创板股票买卖的代码是以688开头的6位数编码。

Ⅷ 中国医药行业的前景如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医药行业整体需求不断增加,中长期持续看好。同时,商业健康险扩张给医疗行业带来更多资金供给,医药行业增速有望维持在10-15%区间,前景广阔。
医药行业前景向好,在国内引发了一轮并购潮,并购金额、数量屡屡创下历史新高。由于看好国内医药行业发展,中资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并购热情同样高涨。
据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不完全统计,2016年,医药健康领域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元。预计今年并购潮仍将持续,各细分领域并购将保持高活跃度。
按照目前趋势,医药行业的并购仍将持续,未来要等到新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医药并购才会相对放缓。新的格局形成后,医药行业也将随之重回中高速发展。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医药分开改革深入,以及医药电商政策松绑,医药行业前景仍然可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要寻求新的销售途径,加大与互联网融合力度,,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增加自身利润。

阅读全文

与医药电商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宝明号贵金属投资 浏览:240
信托投资公 浏览:320
超星尔雅个人理财规划 浏览:735
江苏外汇平台代理 浏览:661
景顺动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势 浏览:898
有贷款房去名字 浏览:115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浏览:739
小微融资现状 浏览:521
etf股票有哪些 浏览:961
期货松绑影响股市吗 浏览:999
股票上升五浪 浏览:988
上海杉众投资靠谱吗 浏览:332
11万台币兑换人民币 浏览:739
海美基金 浏览:316
外贸信托其他费用普通代扣 浏览:222
成都卖房买方贷款 浏览:317
3000阿里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947
昆山外汇管理局电话 浏览:938
股票里GDX是什么意思 浏览:106
美国期货每日交易时间表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