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负债类筹资具有“节税效应”
筹资分为两种:债务筹资、权益筹资,简单说债务就是借钱,权益就是股东投钱。借钱要给利息,股东投钱则希望投资回报。我国的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的合理借款利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就是付了利息再计算缴纳所得税,而支付给股东的股利只能用税后利润。比较一下:假设筹资金额一样、因筹资取得的息税前利润也一样比如是10W元,则负债时扣除利息(假如是1W)后按30%交税,税交了2.7W、净利润是6.3W;权益筹资时没有利息扣除直接安30%交税,税交了3W、利润是7W
❷ 为什么税率高的情况下比较有利于负债融资
利息抵税效用
负债相对于股权最主要的优点是它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的优惠,即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的效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负债免征所得税。中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负债的利息抵税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为: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所以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那么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
财务杠杆效用
债券的持有者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拥有固定索取权。当企业经营状况很好时,作为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余的高额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这就是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用。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杠杆是一种税后效用,因为无论是债务资本产生的收益还是权益资本产生的收益都要征收企业所得税。财务杠杆效用也可以用公式来表示:财务杠杆效用=负债额×(债务资本利润率-负债利率)×(l一所得税税率)。在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即在一定的负债规模和税率水平下,负债资本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效用就越大;该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零;小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负。所以,财务杠杆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效用,企业能否获益于财务杠杆效用、效益程度如何,取决于债务资本利润率与负债利率的对比关系。
负债是减少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工具
随着外部股东的介入,拥有股权的管理者或称为内部股东会发现,当他们努力工作时,却得不到全部的报酬;而当他们增加自身消费或出现损失时,也并不是全部由其个人承担。此时,管理者的经营活动并不都是以提高股东收益为目的。有时他们也会作出对他们自身有利而对企业价值提升不利的决策,例如,修建豪华的办公场所、增加商务旅行的机会等,此时,就会产生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而负债融资可以成为减少代理冲突的工具之一。
当企业举债并用借款回购股票时,将在两个方面减少代理冲突。其一,因为企业外部股东的数量减少了,所以企业现金流量中属于股东的那部分就减少了,又因为管理者必须用大量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属于债权人的现金流量的增加,就会减少管理者奢侈浪费的机会。其二,如果管理者拥有部分权益资产,当企业负债增加后,管理者资产所占的份额相应增加,即管理者的控制权增加了。这两点就像萝卜和大棒一样,都会激励管理者为股东利益而工作。因为负债融资将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两者之间的代理冲突。
❸ 为什么负债筹资要扣减 所得税
负债筹资需要支付给借款人利息,而支出的利息如果计入财务费用,会减少企业利润,由于利润的减少会相应少交一部分所得税,所以负债筹资要扣减所得税。
例如:没有负债,公司税前利润100万元,按25%所得税税率应交25万元所得税,公司净利润75万元;如果有负债50万元,负债假如支付利息5万元,那么公司税前利润95万元,按25%所得税税率应交23.75万元所得税,公司净利润71.25万元。对比你会发现,负债给公司最终带来的利息成本不是5万元,而是5*(1-25%)=3.75万元,还有1.25万元的成本以扣减所得税的形式由国家承担。
❹ 债务融资有税收优势吗
债务融资享有税收优势 可以直接 减少公司现金流的流出 从而使得归属于企业家的利润内部化 对于公司绩效同样具有 正面效应。 尤其是当公司监督约束机制设计健全时 对经理层的激励机制被认为是解决 公司内部代理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❺ 为什么说债务融资能抵减所得税
因为债务融资,需要向债务人支付利息,而支付的利息是一项费用
当我们在计算企业税前利润时,费用要从收入中减去,从而达到减少税前利润的作用,这一步也可以认为是减少了企业所得税。(
所以,实际支付的债务融资成本就应该扣除抵减的所得税。这样就达到了递减所得税的效果。
负债筹资比如债券,它的利息也就是债券利息是在税前支付的,企业可以少缴纳部分所得税,所以说有抵税作用。
因此,企业债券的税后资金成本为k×(1-t),由于投资者追求的是税后投资收益率,因此,资金成本通常也是以税后来表示的。所以减少了资金成本。
❻ 债务筹资的抵税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借款利息一般情况下是允许税前扣除的,从而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可以据实扣除,从非金融机构的的贷款利息可按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予以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因此企业的权益性融资所支付的股息或红利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们仅从降低税负的角度考虑,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应该选择债务性融资。但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一味的进行债务性融资不但会使我们的融资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过高的负债率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现在企业所得税率有33%降到25%,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债务筹资额
大家知道,债务融资具有抵税作用,我们举一个例子:
假设某公司借款利息一年100万,假设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允许扣除,那么在33%的税率下,获得的税收收益是33万元,在25%的税率下税收收益是25万元。
首先,就像我们以上所说一味的进行债务性融资不但会使我们的融资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过高的负债率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就需要企业自身对负债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借款利息是相对不变的,如果风险损失额设定为30万,那么在25%的税率下,企业可能不会进行这项融资。
第二,随着税率的降低,债务性融资的节税效应可能越低,而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会越来越高。100万的利息在33%的税率情况下企业实际的利息支出额是67万,25%的税率情况下企业实际的利息支出额是75万,一但实际支出额超过权益性融资所要支付的股利时,企业将会选择权益性融资。
❼ 为什么说负债筹资的利息在税前计入成本,具有抵税作用能不能实际的举个例子,看了些知识没看懂。
举个例子来说,甲公司借款100万元,每月利息1万元,这个利息在当月计入 财务费用 。所得税是收入扣除成本之后才缴纳。增加的利息就是费用的一部分。所以说有抵税的作用。
❽ 债券成本是负债融资吧,不是说负债融资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吗那为什么公式中还要减去所得税的税率呢
因为债券成本是可以抵税的,计算时应该把企业没有负担的税款剃除掉,所以利息就应该是税后的,也就是要减去所得税,即利息*(1-25%)。
❾ 企业负债筹资的利息所得税问题
中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负债的利息抵税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为:
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
所以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那么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
这项规定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的优惠,即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的效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负债免征所得税。
❿ 应交税费是负债,借贷如何登记
应交税费是负债,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应交税费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2007年新会计准则变化:
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取消,换成"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核算规定如下:
①、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②、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费-
③、本科目应当按照应交税费的税种进行明细核算。
应交增值税还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应交税费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应交增值税
1. 企业采购物资等,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物资发生的退货,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由运输单位造成的采购物资短缺,运输单位予以全额赔偿的,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方按这部分物资的价款由“待处理财产损益”转出,按这部分物资的增值税由“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予以转出。
2.销售物资或提供应税劳务,按营业收入和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的销售退回,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实行“免、抵、退”的企业,按应收的出口退税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企业交纳的增值税,借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小规模纳税人以及购入材料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生的增值税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应交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和城建税
1.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出售不动产,计算应交的营业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营业税)。
3.交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应交所得税
1.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所得税)。
2.交纳的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应交土地增值税
1.企业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等科目核算的,转让时应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土地增值税)。
2.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借记本科目(应交土地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1.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使用税)。
2. 交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使用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六)应交个人所得税
1.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应代扣代交的职工个人所得税,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个人所得税)。
2.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应交个人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七)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1.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
2.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本科目(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应交税费的核算:
应交税费核算的基本要求是:
① 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各种应纳的税费;
② 按照规定的列支渠道计入有关科目;
③ 正确反映各种应交纳的税费,并按规定的纳税时间纳税。
为了总括地反映各种税费的交纳情况,会计核算中应设置“应交税费”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贷方登记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借方登记已交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在贷方时反映企业应交未缴的税费;若余额在借方则反映企业多交的税费。该科目应按税种开设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主要的明细科目有“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资源税”、“应交房产税”等。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交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其他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金额,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