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再融资收紧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铺路注册制能够完善市场诚信体系,你看看下图就知道了
⑵ 在国家收紧信贷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如何突破融资困难的演讲稿
积累自有信用
找一些有实力的中介公司(如:银行认可的担保公司)
找其他的金融机构(如:融资租赁公司)
信贷收紧肯定是行情不好,可多联系大型客户,与大客户合作从银行贷款会容易些
⑶ 融资困难的企业为什么采用紧缩的政策
因为融资困难的企业,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较大,建议降低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使用紧缩货币政策。
⑷ 房企融资为何收紧
月11日晚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发布公告称,证监会核准公司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80亿元的公司债券。
据同策研究院监测,5月4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跌回至一年内最低值,仅451.17亿元,环比减少41.34%,融资情况不容乐观。
同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朦朦认为,在现金流和高负债率的双承压下,公司债一直是房企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5月房企发债频被中止,使得缺钱的房企更加处于危险边缘,其中一直享有绿色通道的住房租赁专项债券也趋于严格,5月末,碧桂园200亿(其中150亿元用于长租公寓建设)、富力地产60亿元、花样年50亿元,三家房企租赁住宅专项债券被中止审查,这也是实力房企第一次被叫停。
内容来源:凤凰网
⑸ 银行收紧PPP融资引发大规模违约吗
近日,部分银行收紧了对PPP项目的融资。民生证券PPP研究中心主管朱振鑫昨日透露,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严禁地方政府以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之后,各大银行接到财政部的口头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所有跟政府融资有关的业务,PPP是其中重要的审查内容之一,因此出现了部分银行收紧 PPP信贷的情况。
棕榈股份日前公告,公司联合中标“保山中心城市坝区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一期)PPP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105亿元,占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68.81%。该项目签订正式合同且顺利实施后,将对公司2018年及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朱振鑫表示,银行收紧PPP信贷,对于正在审批的项目审核力度趋严,审核周期会被拉长,如果未能通过审核会使相关上市公司前期的努力付之东流。但已落地项目会停工和违约的可能性不大,且之前因融资问题导致上市公司PPP终止的情形并不多见,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短期影响可能不会很大,中长期影响还得视前期项目质量和规范性而定。
至于如何规范PPP发展,万博研究院新供给中心主任刘哲昨日表示,规范和创新PPP模式,激发民间投资参与积极性,首先,进一步法善法律制度,明确合作主体的权责关系,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其次,运用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再次,创新民间投资的参与模式,如通过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等金融手段,平衡PPP项目长周期性和民间投资的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提高民间投资参与意愿。
一切以银行为主。
⑹ 紧缩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目前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的
第一个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影响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个方面,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迅速增加和因为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能力提高有限之间的矛盾所致,表现为“债权融资”缺口与“股权融资”缺口并存,其中,“债权融资”缺口加大尤为严重。
第三个方面,信贷市场的不规范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融资贵的重要原因。
第四个方面,此次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的内在现实矛盾。多年来,我们的中小企业主要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利润也非常薄,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的冲击。如我们调查发现,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面冲击的高耗能、高污染、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原本就因不符合环境政策或者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而被关停了的企业反映困难的声音更大一些,另一部分企业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时期扩张相对较快特别是上新项目多、投资经营战线拉得很长的企业。
关于货币政策与企业转型的关系虽然认识不同,但一致的意见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企业转型的影响都具有双刃剑效应。在紧缩货币政策下,由于资金成本高的缘故,企业会避免铺摊子无效益的投资,会从低附加值业务转向高附加值业务,从而推动企业在有压力的条件下实现转型升级;但与此同时,紧缩性货币政策除了导致资金成本高企外,还会导致融资机会的稀缺,这可能会造成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阻碍企业转型的成功。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一方面低廉而丰裕的资金使得企业转型不那么急迫,基于路径依赖的惯性,企业转型的动力不足,从而抑制企业转型;另一方面,对于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而言,低廉而丰裕的资金正好为其所用,用于创新(包括新产品创新、新市场开拓等等),从而为其企业转型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提高其转型成功概率。
⑺ 为什么国家对房地产融资持续收紧
eping its promises an
⑻ 新增涉房信贷占比不超30%并非新政 政策收紧前房企抢跑融资
房企融资政策近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年底银行房贷放款速度会否受到房地产融资政策的影响?针对监管要求大行控制涉房信贷增速的消息,中证君询问了多家银行,均表示未收到收紧贷款增速占比的相关通知。同时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对其所在的银行来说,涉房新增贷款占比不超过30%是2018年以来一直执行的要求,由此推测相关要求可能为部分超标银行的窗口指导。
年初即已表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6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曾表示,要继续严格控制房地产在新增信贷资源上的占比。
记者了解到,银行近年来一直有针对涉房新增贷款占比的限制,虽未有明文,但各家银行基本都遵守这一规定。
上市银行涉房信贷主要有两个部分,分别是住房按揭贷款和对公业务中的房地产贷款,后者俗称“开发贷”。从2020年上市银行中报来看,六大国有银行中,涉房新增信贷占比均较2019年年年末有所下降,仅中行新增涉房新增贷款占比超过30%。
股份制银行中虽有部分银行上半年新增涉房新增贷款占比超过30%,但由于整体体量较小,对行业融资影响或有限。
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目前监管对于房地产融资整体态度为“稳中从紧”,对于银行表内广义口径房地产贷款融资进行限额管理,对增速和增量占比进行控制,纳入MPA考核。包括但不限于永续类债券发行暂停,存量债券到期减量续作,严控信贷资金绕道建筑业或其他行业流向房地产等。
多地房贷额度充足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中介是对银行贷款最为敏感的人群。中证君询问了北京、上海等多地地产中介,其普遍反映,当地目前未听到房贷收紧的信息,但临近年底,不排除部分额度紧张的地区放款时间会变长。
在北京,由于严格的信贷杠杆限制,客户能够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总额非常有限。或许是受今年疫情影响,各大银行加大了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的信贷支持。今年以来,各家银行放贷尤其是商业贷款的时间明显缩短,总体来看额度充足。
一位北京地区资深中介对中证君表示,今年银行房贷额度都很充足。从之前的放款情况看,今年走的商业贷款的单子通常过完户两三天就放款了,特别快,正常应该是1个月。他同时认为,按照目前的进度,以往每年年底出现的卡额度的现象今年不大可能出现。
上海地区一位中介对中证君表示,从他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上海地区今年房贷额度较为充足,不过临近年底,可能会出现放款时间变长的情况,但应该不至于卡额度。
短期压力或被夸大
受融资“三条红线”以及部分房企融资情况暴露影响,各界高度关注房地产融资问题。实际上,从近期的融资情况来看,房企融资并未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尽管近期成本有所上升,但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中低水平。
近年来的一个趋势是,中大型房企融资越来越依靠发债。从发债情况可以一窥房企融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
某研究院统计整理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境内外债券融资发行307次,融资规模约3247亿元,同比增长14%,发债规模刷新历史纪录。贝壳研究院认为,下半年监管部门已多次释放监管升级、金融收紧的信号,三季度作为收紧的过渡期仍保持较高的发债规模,预计四季度增速会有所下滑。
从三季度结构来看,八九两月环比发债规模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融资监管影响已初步显现。预计四季度融资规模大概率保持环比下降,因此将进一步加大房企销售端压力。房企为冲击年度目标,抢占中秋、十一双节假期市场,或多采用促销政策,用回款对冲融资端压力。
从票面利率来看,三季度境内外融资利率走高。与上半年融资利率下降趋势不同,三季度境内外票面利率明显上涨,但从长期角度看仍保持中低水平。融资环境趋紧与房企融资需求居高,助推债券利率增高,融资低利率窗口期已过,预计四季度融资利率或将保持增长态势。
从发行期限来看,三季度境内外债券融资发行期限相对稳定,有小幅波动。境内债券发行期限有小幅上涨,保持了上涨趋势;境外方面,债券发行期限小幅降低,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性保持,境外债市四季度短期债务占比或将大幅上升。
某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首先,从目前的实际执行情况看,房企融资的难度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平均融资利润也非常低,平均融资成本票面利率集中在4%-5%左右,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8%。其次,房企抓紧融资,避免政策变动。从房企融资看,越来越重视境内融资。第三,整体看,境内房地产销售有所缓和,大部分企业销售增加,但房企依然在尽量大额度融资。大部分房企为了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化,加快储备资金。对于杠杆率比较高的企业来说,最近融资压力有所增加,但也有应对之策,加强销售加快回款或是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