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知道有关长安的故事传说之类的关于地理的呀,关于钟鼓楼的,尽量详细,越多越好!!
1 折柳赠别与长安灞桥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
2 初建雁塔五层高 塔名来历有故事
坐落在慈恩寺的大雁塔,现高约64米,总共有7层。塔到底是谁设计?原塔是否就是如此?
据介绍,玄奘西域取经归来后,唐高宗为安置所取佛经,勒令在慈恩寺内兴建“藏经塔”。玄奘原打算建造高90米的石塔,但因工程太大,建造颇有难度,唐高宗建议改建砖塔。玄奘随即听取了建议,建造了5层高约60米的宝塔,风格完全依照古印度建筑。当时,年过半百的玄奘还参加施工,亲自搬运土石。
但玄奘设计的佛塔,建成30年后不幸坍塌。当时在位的武则天和王公贵族集资,重新修建该塔,将5层佛塔变成了10层。五代时期的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了改建,塔高被降成了7层。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大雁塔最后的大规模修建,对其进行了维修加固,在外表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这就是现在的7层阁楼式砖塔,通高64米多。
塔名来历有故事
大雁塔为何称作大雁塔,如今仍有多种传说,最常被人提起的有三个。一是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面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了这种形制;二是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小乘寺院和尚买不到肉,天空一群大雁飞过,和尚仰面语:“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一只大雁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身,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雁塔。
三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于沙漠,后来得到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建造这座佛塔是为报答菩萨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其实玄奘建成大雁塔后,从没提过塔叫什么名字,只说是慈恩寺西院的塔,或称其为慈恩寺西院浮屠。但玄奘所建的塔是模仿曾见过的“亘娑塔”,“亘娑”译成中文就是“大雁”,人们就把建成的塔叫大雁塔。武则天时重修佛塔后,便正式命名其为“大雁塔”,该塔名一直沿用至今。
大雁塔内藏舍利 进士及第留墨宝
玄奘成功取得真经,返回大唐故土的时候,除了带回大量经书外,还带有不少舍利、佛像。潜心翻译佛经的同时,他担心带回的物品遭遇火灾,这种情况下才建造了大雁塔。可在玄奘圆寂之后,大雁塔又有了其他的“用途”。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此举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
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尽管新科进士们诗兴不减,但墙壁毕竟空间有限,不久白墙便成“花墙”。但这些题名现已看不到了,其原因据说是,唐武宗时的宰相不是进士出身,下令将题名全数除去。
————————————————————
3 寇准种香米 故叫香米园
四府街因明秦王四子得名
提起香米园的具体位置,80岁的谭大爷脱口而出:“就在莲湖路西段南侧,为何叫这个名字,我确
实不清楚。”不过谭大爷倒是分析,西安许多街道的名字,都是沿用古代的名称,那时候给街道起名字,都和街道用途有关。说不定这是古代的粮仓,或者曾有许多卖米的店铺。
其实,香米园这个名称的来历,不仅和北宋宰相有关,和香米也是有关系的。香米园东起洒金桥,西到北马道巷,长712米、宽5米,北出香米园有东、北、西三条支巷。据元《类编长安志》记载,北宋宰相寇准的花园,曾位于香米园西段。因轩门上刻有“香墨园”,又传寇准曾在此种植香米,后演变为“香米园”。清末曾用名“香苜蓿园”。1966年改为繁荣巷,1972年恢复为香米园。
—————————————————————
4 钟楼“搬迁”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一段传奇故事是有关钟楼迁址的。明万历年间关中发生大地震,一位叫高承之的道士断言,灾祸是一巨鳌在地下作怪所致,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西安才得以太平。“钟号景云鸣采凤,楼雄川口锁金鳌”,现如今钟楼北面的这副楹联就印证了这段传说。但史实究竟是怎样的呢?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的工作人员揭开了谜底,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西大街广济街迎祥观,是城中心之所在。后因扩建西安城,随着城中心的东移,钟楼才于明万历十年(1582)迁建到了现在的地方。
——————————————————
5 西安老地名详解
下马陵街
位于和平门内西侧,西至柏树林南口。因街东口北侧有汉名儒董仲舒祠亦名下马陵而得名。唐人韦述两京记曰‘蛤蟆陵本董仲舒墓’。又曰‘汉武帝至墓前下马,故曰下马陵’。究竟是蛤蟆陵雅化为下马陵,还是下马陵讹传为蛤蟆陵,至今无定论。明正德年间由胭脂坡迁来在此建董子祠,人称下马陵。董仲舒为西汉著名学者,哲学家。武帝时献举贤良三策。此街中段曲折处可看出唐城和明城衔接处,明代由此向东扩建了西安城。
安居巷
位于东木头市中段南侧。南至三学街西口。明代设钱局于此,称钱局巷,后演化为今名。现碑林门外铜狮就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故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
东仓门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曰‘敬禄仓在通化坊,俗称为东仓’。敬禄仓是专为供给满人贵族粮饷费用的实物仓库。此街因在仓门前而得名。
索罗巷
位于东关南部,北起长乐坊,西至更新街。唐代位于兴庆宫内,相传以唐天宝年间兴庆宫内有一娑罗树园而得名。明代称娑罗巷,清末改为今名。
景龙池
位于东关北部。北起长乐坊,南至索罗巷。唐时位于兴庆宫中部偏北。唐景龙年间,这里为九王子府第,玄宗李隆基幼年居于此。当时地下水涌出成湖数亩,得名景龙池。李隆基作太子后,利用这件事说他的住所有龙气。登基后在此建立兴庆宫,景龙池既宫中龙池,亦称九龙池。这地名可反映出唐时因引数条河流入长安,地下水位抬升的情况。
古迹岭
位于东关南街东侧,东至曹家巷。唐代称狗脊岭,是龙首山的一部分,在东市北沿。狗脊是生长在黄土中的一种小灌木,即野枸杞,后演变成今名。唐代狗脊岭为行刑之地。
南广济街
位于西大街中段南侧。北对北广济街,南至南院门西口。为唐长安城承天门街的一段。宋长安志有‘承天门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曾是长安最宽的大街。元代称药市街,为中药集散地。明清时,北段称南广济街,南端称五味十字,以中药配方重视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国初年为银号钱庄集中地。
书院门 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建为文化旅游街。
三学街
位于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此。前院为孔庙,门前数株古槐为当时所栽。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确的目地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即现在的碑林。
马厂子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东县门接东仓门。唐代,京兆驿站是全国最大的公文邮件和官旅护送机构。街南端所对市第八中学院内,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马槽。唐代以后至明清,经千余年,京兆驿名称不改,仍为中国西部最大驿站。此街两侧为驿站喂马处,故称马厂子
东厅门
位于东大街西段之南。东接东县门,西连东木头市。明以前,此街在唐皇城东外侧,城河遗址因有六处积水处,得名六海坊。明朝陕西行都司署,俗称兵马指挥司,设于今西安高中院内俗称军厅。清初改为清军同知署即清军厅,乾隆32年改称库厅,同治年改北大街另设军厅,此街遂改东厅门。1902年库厅改西安府考院及咸长考院,附关中大学堂。民国初年为西北大学创立会及预科,1914年改陕西政法专门学校,1923年改西北大学。1927年改中山学院,邓小平等党的领导曾在此讲课。后为西北水利专科学校。1930年改西安高级中学。
饮马池
位于东县门北侧,西北至菊花园。唐时位于唐长安皇城东城外侧护城河。此段城河留下的地名还有菜市东坑,新城南壕等。唐护城河称漕河,是多功能城建设施,与城墙组成多功能防御工事,南通子午曹村的漕渠,北通清渠。后因京兆驿马匹在此饮水故名饮马池。
端履门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木头市接柏树林,长371米。明初建秦王府后,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王府萧墙。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门叫端履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履意示行止检点之意。门东侧有官员侯喻堂址,后称朝贺巷。
柏树林
位于文昌门内,北接端履门。南端西侧是碑林。明正统年间,西安知府孙仁益拓建此街并在两侧广植柏树而得名柏树林。
东大街
为钟楼至长乐门,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城外为万年县城北门外横街。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明初扩大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利用元奉元城东北隅建秦王府,今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线筑秦王府萧墙,萧墙内为王城,俗称皇城,将此街包入王城内。清原王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俗称满城,此街又称顺城街。街西端即钟楼东门洞,亦即满城西南角门。辛亥革命,新军即由大差市东薄弱处攻入满城。民国二年九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
南大街
钟楼至永宁门,长670米,宽60米。最初为隋唐皇城安上门街。当时宽90米,两侧栽植槐树,并砌水沟。因南端有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故名。路两侧有尚书省六部衙署,门内东侧有斗鸡场,今演化为大吉厂巷,宋之问有‘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句。今大吉厂古乐社仍流传着唐代的鼓乐。宋至元仍称安上街。明初改筑南门,朱元璋钦定永宁门,意为南方永远安宁,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宁门瓮城外墙无正门。此街也就称南门大街。明清时是西安最繁华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积水成河,人不能过,戏称滴水河。民国初年改称南大街
新城广场
为于市中心偏北。原为唐长安皇城东北隅,宋为京兆府城东北隅。元为中央驻地方监察机构台察院,明改建为秦王府。明末为李自成的顺王府。清出改为八旗校场。1926年庆祝西安解围改称红城。1950年南部辟为广场,延续至今。
案板街
元代称南巷。清顺治年间因有售案板店铺而改名至今。
炭市街
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当时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街。后因商而声名大振并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宽。解放前为干果海味市场。现多为副食品。1989年建门牌楼。
南新街
明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领西安此处为顺王府前门。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将顺王府拆毁。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南门内,门前铜狮则移往城隍庙前,今碑林博物馆,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为今名。
后宰门
明代秦王府北门广智门北。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此街东段与北新街相交十字称为后宰门。清初满城西墙北段新开一个城门名新城门,此街名新城门大街,后从习惯仍称为后宰门。
通济坊
1936年在西安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通济信托公司在这里开拓街道,大量建房。临北大街建成四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1949年后为市百货公司批发部。
韩森寨
因有韩森冢并为近郊最大的坟冢。相传明代在冢旁驻军而得名韩森寨。水经注图。浐水篇曰,冢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汉武帝征和二年发生了历史上罕有的冤狱治巫蛊狱。武帝梦见被木人围打,以为有人在咒他。便派江冲之治巫蛊狱。由于江冲与太子刘据平日有隙,欲诬陷太子,在搜宫时太子被迫杀死江冲,起兵据守长安,血战五日,后兵败逃于湖县而死。武帝孙刘进,即刘据之子也死于乱军。武帝临终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对死者起冢追葬。史称刘进为皇孙,冢称皇孙冢。公元前74年刘进之子刘病已继位,是为宣帝,追封其父为悼皇帝,母为悼皇后。皇孙冢能见宣帝杜陵便是。
——————————————————————————
6 西安老城墙
从南门开始顺时针方向介绍:
南 门:这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只是原设计没有箭 楼。现在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均从甫门东西两则另辟券洞内穿过,它本身已成为文物了。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 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这座城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残垣断壁处处流露出当年的华贵风采。现在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是1986年开通的。
勿幕门: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1939年,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之一,陕西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
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现已决定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内部设置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日后供游客参观。
西 门:酉安的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
玉祥门: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酉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北 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尚德门:西安火车站西南侧的尚德门开通于1986年,因直对尚德路而得名。
中山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的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得名.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冯分别为它们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将军再未率师回西安。
东 门: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建国门:1986年开通的建国门,以直对建国路而得名。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
文昌门: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边幅,蓬头虬髯,步履踉跄,腰挂酒葫芦,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自然也就被命名文昌门了。
——————————————————
7 “西安”名称起源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郡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在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
8 城墙的美丽传说
西南城角保留风格
西安城墙四角各城楼叫“角楼”,如果能够绕城墙走完一圈,就会发现惟独城墙西南角是圆形的,其他三个城角则是方形的。这一点,相当一部分“老西安”都不知其原因,有人甚至将此与风水联系,猜测如此建筑结构是故意而为,可能为了祈求上天,保江山千秋万代。
这些外形不同的城角,实为城墙转角处突出墙体的实心台,准确的名称应该为“角台”,其上的建筑为角楼。城角外形不同出现在明朝,圆形的西南城角系唐朝韩建修的“新城”角台遗址。明代修缮唐代城墙时,朱元璋下令角台向外扩张1/3,惟独没有重修西南城角,保留了唐代城墙角台原貌。当然很多读者又会问到,为何只有西南城角没修缮,这里面可是有两段传说。
据说,西南城角处于地震带上,只要角台被人修成方形的,修一次就出现一次问题,最后没办法只能保留圆形。另一个传说是,明代城墙修建之前,西安有位王姓老太太,遭受儿子和儿媳折磨,最终饿死在街头。当地父母官得知此事后,在西安城墙西南角台附近,将老太太的儿子和儿媳问斩。大家认为二人无德不孝,方形代表着堂堂正正做人,因此未将此角楼改变形状。
玄武门已荡然无存
回首西安历史,朝代频繁更迭,有些历史建筑在变化中留存,有些建筑却永远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张先生就对消亡的建筑很感兴趣,他半年前从河北省石家庄来陕西工作,从那时候就开始寻找长安玄武门。“很小就知道玄武门之变,就想看到底什么样子。到西安后问了许多当地人,得知玄武门已荡然无存。但遗址现在哪个地方,都不知道。”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在玄武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见驾,门官传话护卫留下只身前往。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李世民搭弓一箭将其射死。李元吉被尉迟恭一刀砍死。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不知宫外到底发生何事。此时尉迟恭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被秦王杀了。李渊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月后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此事件被称为“玄武门之变”。
西安历史上有两处玄武门,大明宫北门也叫玄武门,但并非“玄武门之变”的玄武门。“玄武门之变”提到的玄武门是长安皇城的北大门,太极宫的正北门。由于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东迁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玄武门在战争中遭到损毁。据考,其位置应在今环城北路外华强路西侧一带。
城墙马面共有93座
东西南北四面城墙上,都有不少突出的部分,许多人都问它是什么,古代到底有何功能?
城墙外侧突出墙外的实心台叫敌台,也称马面、墙台。
之所以称为马面,据说是明代将城墙修筑的这种结构,形象地认为是由98匹马组成的军阵,98座敌台犹如昂首挺立的骏马,所以将马头的位置叫做“马面”。据记载明西安城墙上共98座敌台,1982年实测只有91座,经修复现有敌台93座。每座敌台相距120米,宽度为15-24米之间,向城墙外突出7米。
敌台为增强城墙防守面,以利于守城而设置,使士兵作战视野开阔,战术运用灵活。敌台上面修建有敌楼,也称卡房、铺房。清乾隆年间重修敌楼90座,1982年实测时敌楼无一存在。1986年至1989年,西安重新修建12座敌楼,其中南城墙7座,东城墙5座,恢复了明代城墙上敌楼的建筑形制。
B. 盘点历代武则天扮演者,谁演的最像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独一的一位女皇,关于她的影视剧也是层出不穷。从《武则天》、《大明宫词》、《至尊朱颜》,到片子《狄仁杰》等。在演武则天的女星中,谁演的最好最像呢?
范冰冰《武媚娘传奇》
这是争议最大又是关注最多的一版武则天,演员范冰冰日常平常大大咧咧给人一种很霸气和大气的感受,她表演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大气!
斯琴高娃《武则天》
作为文娱圈的实力派演员,斯琴高娃版的武则天女皇气质实足,并且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斯琴高娃曾表示:“我自认本身内心很像唐朝人,很是传统的那种,只需在外形上做些全力,信托可以演好武则天。”
殷桃《武则天秘史》
殷桃在《武则天秘史》中扮演青年的武则天,将武则天的妩媚、性感、妖娆提示得淋漓斑斓。可是这一版也被称为史上最豪恣听任的武则天了。
贾静雯《至尊朱颜》
2003年贾静雯在《至尊朱颜》中扮演武则天,既活泼心爱又妩媚性感,是良多90后心中经典的武则天笼统,虽然颜值OK,可是却没有表演一代女皇的霸气。
个人觉得最像的还是要属斯琴高娃扮演的武则天最像。
C. 张锦秋的小行星命名
这是国际性永久性崇高荣誉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永久性的崇高荣誉。此次命名“张锦秋星”,是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是国际社会对张锦秋建筑大师献身建筑事业所做重大贡献的充分肯定。
2015年5月8日,上午,在张锦秋大师主持设计的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内,她获得了该项殊荣。 “张锦秋星”由中国人发现 在命名仪式上,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宣读了“张锦秋星”国际命名公报。公报显示,“张锦秋星”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在江苏盱眙观测站发现的。公报称赞张锦秋是建筑业中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应用于当代建筑的领军人物。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向张锦秋院士颁发命名证书。中国工程院、中建总公司领导为“张锦秋星”铜匾揭幕。陕西省政府向张锦秋院士颁发“张锦秋星”命名证书与铜匾。 这种感受前所未有 张锦秋院士在致辞时非常激动,几度哽咽。她说:“‘张锦秋星’对于我来说,远远超出了奖励、光荣的含义,使我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我,一名中国建筑师将与宇宙同在,永远眺望着中华大地繁荣昌盛演进着人类文明,这种感受前所未有。”
“我要感谢三秦大地的哺育和父老兄弟提供的创作平台,使我和我的团队能实现一个个小小的梦想。”谈及这份光荣时,张锦秋用了四个“属于”来表达,她说:“这份光荣属于中国的建筑界,属于古老而新生的陕西,属于焕发青春的古都西安,属于正在‘一带一路’奋斗的西部建筑工作者。”全场来宾用热烈的掌声回应大师的话。 “张锦秋星” 运行日速158万公里
在命名仪式上,“张锦秋星”的发现者代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站长赵海斌研究员,为来宾揭秘了这颗小行星的发现过程及运行情况。
赵海斌说,“张锦秋星”处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在其轨道上不停地绕着太阳运行。
2007年11月9日晚,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观测人员用望远镜对准黄道带双鱼座时,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
当时它离地球1.68亿公里,国际小行星中心即日给予其2007RV119的临时编号。这颗小行星后续得到了国际多个天文台站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计算出它的精确轨道,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国际小行星中心在2009年3月,给予该小行星永久国际编号。
“张锦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01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4.36年。该星平均每日以158万公里的高速运行,这相当于平均以每秒18.3公里的速度绕日运行。
D. 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 竣工图
中国日本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方历时10年通力合作
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竣工(图)
www.xawb.com 2005-09-15
保护工程竣工后的大明宫含元殿遗址气势恢宏。记者张波实习生王妮娜摄
本报讯(记者李华)昨天下午,来自中国、日本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址保护专家和官员会聚在气势恢宏的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广场,共同庆祝由三方合作历时10年实施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竣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既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国际合作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成功范例。
为有效保护含元殿遗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三方于1995年签署协议,决定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日本信托基金会提供的235万美元,采用工程技术方法实施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西安市政府提供了760万元配套资金。经过三方的密切协作,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历时10年实现全面竣工。
日本政府提供的2.8亿日元无偿文化援助项目———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展馆和砖窑址保护厅,也已于2004年竣工移交中方投入使用,使得含元殿遗址具备了向社会公开展示的条件。今年5月1日含元殿遗址对公众开放,到8月底已接待中外游客3万余人。
今年西安市政府又决定投资2亿元,立项恢复大明宫御道。目前御道工程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一条200米宽、600多米长的御道将于近期建成,唐朝大明宫前朝区的基本格局将得以恢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在竣工仪式上说,通过国际合作的形式抢救保护大明宫含元殿,反映了国际社会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信心。此次由中日两国专家携手完成的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保护修复工程,不仅对两国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今后共同探索亚洲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贵经验。
E. 2018年5月19号去西安旅游有哪些免费景点
一、免费博物馆
1、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陕西省博物馆)是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该博物馆的建筑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免费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
2、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位于南门外友谊西路,是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并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免费开放时间 9∶00—17∶00,18∶00
3、西安张学良公馆
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随即张学良从汉口迁驻西安,租用了西北通济信托公司刚刚竣工金家巷5号冯钦哉的房子,改称张学良将军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
4、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也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位于西安市古城内西五路北新街七贤庄1号。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费开放时间 9:00-17:00
二、免费公园类
5、曲江池遗址公园
曲江池遗址公园(也叫做南湖公园)位于西安南郊曲江风景带,是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民俗传承、艺术展示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生态文化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有很多表现唐代社会生活的雕塑,布置在全园各处,或草坪,或广场,或山坡,或水滨,甚至在水中。使曲江池遗址公园笼罩在一片浓郁的大唐文化氛围中。雕塑材质大多为青铜或石质。以写实艺术手法为主,使人感同身受。
免费开放时间:冬9:30~17:30;夏9:00~18:00
6、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国家象征,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毁于唐末,面积3.2平方公里。景区被截为三截,中间收费,两头不收费。具体是:太液池以南,以北不收费;太液池及麟德殿一带收费,每人60元。开放时间 9:30至18:00
7、兴庆宫公园
兴庆宫公园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它与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相邻,位于西安市东门外咸宁西路北,原长安城内的兴庆坊。兴庆宫公园于1958年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
免费开放时间 09:00-19:00
8、环城公园
西安环城公园是一处包括明清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公园,具有独特的风貌,是西安独有的公园景观。
免费开放
9、莲湖公园
莲湖公园位于西安市城内莲湖路18号,建在唐代长安城的“承天门”遗址上。明代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依这里低洼地势引水成池,广种莲花,故名“莲花池”。1916年辟为公园,称“莲湖公园”,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公园。经逐步建设,公园环境优美,游乐景点增多,设施不断完善。公园北门为传统建筑,古朴典雅。
免费开放时间 6:30-20:00
10、革命公园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公园创建于1929年,为纪念北伐战争前夕,陕西国民军坚守西安死难的军民而建。
全天免费开放
11、丰庆公园
丰庆公园原名西郊公园,是西安市政府在旧飞机场原址上建起的一座免费市民休闲公园,丰庆公园于2004年12月1日建成并免费开放。
12、青龙寺遗址公园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位于西安市城东南的乐游原上。唐时为长安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唐龙朔二年(662)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
免费开放时间 9:00-17:00
13、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且现在与大慈恩寺紧邻,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
14、西安汉城湖公园
汉城湖位水面最宽处为80米,最窄处30米,水深4至6米,湖面850亩,是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公园。2010年12月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西岸与汉长安城遗址相接,故命名为汉城湖公园。
免费开放
15、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唐末毁弃。未央宫又称西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西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西汉以后,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全天免费开放
三、免费景区类
16、大雁塔广场(音乐喷泉)
大雁塔广场始建于公元589年的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译经。大雁塔广场就位于举世文明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它是亚洲最大的唐主题文化广场,已经成为西安百姓宜赏宜聚、观光休闲的一处文化旅游胜景。
17、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
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这里能体会到西安不同于别处的城市风景,书院门向东走到尽头便是西安碑林博物馆。
18、钟鼓楼广场
西安钟鼓楼广场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广场东侧屹立着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钟楼,西侧屹立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
19、都城隍庙
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安市西大街129号,大学习巷东侧,是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湘子庙
湘子庙,建于宋,盛于元明。全真道观。传说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故居。全国的湘子庙有十多处,西安南门里的湘子庙是韩湘子出家之地。故而,历代以西安湘子庙为湘子文化的发源地。
21、回坊小吃一条街
回坊又被人叫做“回民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来西安必去的地方。西安回民街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院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大皮院等数条街道组成。
22、大唐不夜城
大唐不夜城项目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举世闻名的大雁塔脚下,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天堂。
23、北院门夜市
北院门是古都西安的一条旅游休闲步行街,位于西大街东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大街,长560米,宽15米,为明清建筑风格。北院门原为唐皇城一部分,1900年慈禧与光绪避难西安时的行宫所在地;宋代京兆府、元代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代陕西巡抚衙门、民国时期的关中道,建国后的西安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均设在辖境。
24、德福巷
西安地名。 德福巷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南门湘子庙街北侧,隋唐时期曾经为皇城的一部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茶馆、咖啡馆和酒吧业逐渐兴起,并逐步走向繁荣、形成规模。
F.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都有什么路
1.解放路。位于城内东北部,南起大差市什字,北至火车站广场。初名尚仁路,1945年改称中正路,1950年为纪念西安解放更名为解放路。
2.东一路。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初名崇孝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3.东二路。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初名崇悌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4.东三路。位于解放路中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1929年初名崇忠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5.东四路。位于解放路中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1929年得名崇信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6.东五路。位于解放路中段东侧,东起环城东路,西至解放路。1928年拓建初名崇礼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东五路,1966年改称东方红路,1972年恢复为现名。
7.东六路。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起东城墙,西至解放路。1927年,初名崇义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8.东七路。 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1927年,初名崇廉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9.东八路。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起城墙,西至解放路。1927年,原名崇耻路,1950年按解放路东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10.顺城东路(北段)。位于东门里盘道北侧,南起东门,北至东八路。1950年初名东顺城街,1981年改为现名。
11.顺城北路(东段)。位于东门里盘道东侧,东起东城墙,西至北门盘道。1946年开拓,得名北顺城街,1981年改为现名。
12.环城北路(东段)。位于北门外盘道东侧,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北门。1956年拓建,按环城方位得名。
13.环城东路(北段)。 位于东门外,护城河东岸,南起东门,北接环城北路东段。1954年拓建,以环城方位分段命名。
14.永乐路。位于环城东路北段东侧,西起环城东路北段,北至长乐西路,呈「形。1955年始建,1981年命名。
15.康复路。南起长乐西路,北至长缨西路。1959年拓建,初名为红医路,1981年改为现名。
16.华清西路。东起金花北路,西至长缨西路。开拓于1956年,初名华清路,1981年分段命名。
17.长缨西路。东起金花北路,西至环城东路北段,开拓于1954年,初名电厂路,1960年改称长缨路,1981年分段命名。
18.金花北路。南起互助路,北至华清西路。1955年拓建,以在金花落村之北得名。
189.长缨东路。东起铁路专用线,西至胡家庙什字。1954年拓建,初名电厂路,1960年改名长缨路,1981年分段命现名。
20.韩森路。东起幸福中路,西至金花南路。拓建于1955年,因地外韩森寨而得名,1967年改称赤卫路,1972年恢复原名。
21.爱民路。东起幸福中路,西至公园南路。长2,90米,宽40米,沥青路面。拓建于1955年,以故咸宁县得名。1966年改称红旗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2.咸宁东路。东起浐河桥,西至幸福南路。拓建于1955年,以故咸宁县得名。1966年改称红旗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3.咸宁中路。东起幸福南路,西至金花南路。拓建于1955年,以故咸宁县得名咸宁路。1966年改称红旗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4.幸福南路。南起等驾坡,北至咸宁东路。拓建于1955年,初名幸福路。1966年改名工农一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5.幸福中路。南起咸宁东路,北至长乐东路。拓建于1955年,初名幸福路,1966年改名工农一路,
26.幸福北路。南起长乐路,北至华清东路。拓建于1955年,初名幸福路,1966年改名工农一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7.万寿南路。南起西影路,北至咸宁中路。拓建1955年,以万寿寺得名万寿路。1966年改名工农二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8.万寿中路。南起咸宁中路,北至长乐中路。拓建于1955年,以西侧万寿寺得名万寿路。1966年改名工农二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9.万寿北路。南起长乐中路,北至华清东路。。拓建于1955年,以万寿寺得名万寿路,1966年改名工农二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30春明路。南起动物园北墙,北至长乐中路(北段尚未拓通)。
31.长乐路。东起浐河桥,西接朝阳门。始建于1954年,因东通长乐坡而得名。1966年改称朝阳路,1972年恢复原名。
32.含元路东起东元路,西至太华南路。1958年拓建,因西侧有唐含元殿遗址得名。1966年改称丰收路,1972年恢复原名。
33.东元西路。东起东元路,西至八府庄北路。1973年拓建命名。
34.尚俭路。南起东大街,北至环城北路。
35.尚平路。南起西七路,北至顺城北路东段。
尚爱路。南起东四路,北至东八路。开拓于1929年,初名尚爱路,1966年改称光荣街,1972年恢复原名。
36.尚勤路。南起东大街,北至环城北路东段。1927年开拓,取名尚勤路。1966年改称先锋街,1972年恢复原名。
37.自强东路。东起太华南路,西至北关正街。1932年拓建,以铁路以北第一条马路命名为一马路,1937年改名自强路,1966年更名为向阳路,1972年改为现名。
38.二马路。东起太华南路,西至北关正街。1932年拓建,初名复兴路,后改为二马路。1966年改称旭东街,1972年恢复为现名。
39.太华南路。南起环城北路东段,北至大明宫遗址。1954年拓建,初名太华路,1966年改称燎原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为太华南路。
40.八府庄北路。南起含元路,北至东元西路。1957年拓建,因位于八府庄村北得名。
41.八府庄南起华清西路,北至含元路。1957年拓建,因位于八府庄以南得名。
42.新兴路。东起八府庄,西至太华南路。1972年拓建,1981年命名。
43.金康路东起康乐路,西至金花北路。
44.康乐路。南起韩森路,北至长乐中路。拓建于1955年,初名康乐路,1966年改称工农三路,1972年恢复原名。
45.公园北路。南起长乐中路,北至长缨东欧国家路拓建于1955年,以在其南曾计划建韩森公园而得名。
46.公园南路。南起建工路,北至韩森路。拓建于1955年,以在其北曾计划建韩森公园得名。
47.建工路。东起幸福南路,西至金花南路,南侧沿防洪渠。1981年建成并命名。
48.长兴路。东起公园南路,西至金花南路,系一条规划路。
49.康宁路东起844厂,西至幸福南路。1981年命名。
50.西一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清乾隆年间,因西段有岳武穆庙得名武庙街。中段元代称为马巷。1942年改名崇孝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51.西二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1927年初名崇悌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52.西三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1928年初名崇忠路,1950年按以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53.西四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1927年得名崇信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54.西五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1928年拓建,初名崇礼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为西五路。1966年改称东方红路中段,1972年恢复为现名。
55.西六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初名崇义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56.西七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1928年修建,初名廉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为西七路。
57.西八路。东起解放路,西至北新街。1927年拓建,初名崇耻路,1950年按解放路西侧街巷顺序改为现名。
58.案板街南起东大街,北至西一路。清顺治年间,因此地出售案板而得名。1966年改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
59.尚德路。南起东大街,北至尚德门。1927年拓建,取名尚德种,1967年改称前进街,1972年恢复原名。
60.东新街。东起中山门,西至新城广场。1927年拓建,因位于新城以东得名。1967年改称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
61.南新街。南起东大街,北至新城广场。明清时为南门大街,1927年因位于新城以南得名南新街。1966年改称永红路,1972年恢复原名。
62.西新街。东起新城广场,西至北大街。长432米,宽18米,水泥路面。清代曾名西华门大街,1927年因位于新城以西得名西新街。1966年改称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
63.尚朴路。南起西一路,北至西新街。1927年取名尚朴路,1966年改名新民街,1972年恢复为现名。
64.红革巷。西起解放路,东向不通。1927年取名忠义巷,1966年改名现名。
65.永红巷。西起解放路,东向不通。1927年取名仁义巷,1966年改为现名。
66.上游巷。西起解放路,东不通。1927年以当时三家住户让出一条通道,得名三友巷,1966年改为现名。
67.新育巷。西起解放路,东向不通。1927年取名德义里,1966年改为现名。
68.全胜巷。西起解放路,北至西二路,呈┕形。1929年取名正中巷,1936年改称中正巷,1966年改为现名。
69.德仁巷。西起尚德路,东向不通。1929年取名德仁巷,1966年改名群力巷,1972年恢复原名。
70.新城巷。南起北长巷,东至新城南壕,北不通,成├形。1942年取名新城巷,1966年改称新民二巷,1972年恢复原名。
71.北长巷。东起新城巷,西至尚朴路。原名长巷,1942年改称北长巷,1966年改名新民二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72.新生巷。北起东新街,南不通。1940年取名新生巷,1966年改名人民八巷,1972年恢复原名。
73.中兴巷。南起东新街,北不通。1940年取名中兴巷,1966年改名人民九巷,1972年恢复原名。
74.新民巷。东起南新街,北向不通。1940年取名新民巷,1966年改称人民十巷,1972年恢复原名。
75.集贤巷。东起南新街,西至吉庆巷。清顺治元年(1644年)以群贤聚集之意得名。1966年改称兴盛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76.南长巷。东起南新街,西至尚朴路。清顺治年间得名长巷,1942年改名南长巷。1966年改称新民巷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77.新城南壕。西起新城巷,东不通。1927年因位于新城南城壕得名。1966年改名勤勇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78.红十会巷。东起尚德路,西至炭市街。1911年因系西安红十字会所在地得名。
79.炭市街。南起东大街,北至西一路。1927年开拓,以该街卖炭为主得名炭市街。1966年改为利群街,1927年恢复原名。
80.吉庆巷。东起集贤巷,西至案板街。相传清光绪年间,因住两官吏得名二老巷。1911年改称吉庆巷,1966年改名为兴胜巷,1972年恢复为现名。
81.菜市坊。位于西一路中段北侧,与东新街西端相通。由原菜市东坑、菜市北场、菜市场合并组成。此地原为深坑,1942年因系蔬菜市场得名菜市东坑。
82.易俗巷。北起西一路,南向不通。1981年因紧邻易俗社得名。
83.同德巷。南起西一路,北不通。1929年因邻近炭市街,得名炭市巷。1950年并入西一路,1981年改为现名。
84.同心巷。南起西一路,北不通。
85.菜市西坑。东起菜市坊,西至南新街。
86.平安市场。位于东大街西段北侧,驻钟楼电影院、望春楼餐厅等。1913年原为易俗社露天剧场,1947年小商贩云集,组办合作社,称为平安市场。
87.游艺市场。位于解放路与东新街十字西南,1938年形成市场,为当时说书、唱戏之场所得名。
87.奋勇巷。南起西三路,北至西四路。
88.五四巷。东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
89.新民街。南起西新街,北至光辉巷。
90.新民一巷。西起新民街,东止新城西墙。
91.新民二巷。西起新民街,东不通。。1928年初名宁静里,1966年以新民街为主地名改称新民四巷,1972年改为现名。
92.新民三巷。西起新民街,东止新城西墙。
93.通济坊。包括通济南坊、中坊、北坊,有60个院落及一幢家属楼。1936年因坊驻有通济信托公司得名。
94.通济南坊。东起新民街,西段向北至通济中坊。
95.通济中坊。东起新民街,西至北大街。
96.通济北坊。东起新民街,西段向南至通济中坊。
97.光辉巷。北起西五路,西至北大街,呈┛形。
98.北新街。南起西五路,北止城墙。1928年以位于新城以北得名北新街。
99.七贤庄。西起北新街,东不通。1936年民主人士成柏仁借用“竹林七贤”典故题词为“七贤庄”。
100.后宰门。东起革命公园西门,西至北大街。清代,西段为新城门大街,东段与北新街交汇处称后宰门。
101.新宪巷。北起西三路,南不通。
102.黎明巷。东起尚平路,西至北新街。
103.四皓庄。东起尚德路,西至北新街。1928年借用“商山四皓”典故得名四皓庄。
104.六谷庄。西起北新街,东不通。
105.新城坊。位于北城墙内,东起北新街,北至顺城北路东段,呈┗形。
106.兴乐里。位于西五路西段南侧,1962年省事务管理局、广播局等单位先后建成家属楼房10幢,1981年命名。
107.兴盛里。位于西五路中段南侧,原系低洼区,1964年由省公安厅、省建委等单位逐步建成家属楼10幢,1981年命名。
108.人民巷。东起顺城东路北段,北至东新街。呈┗形。
109.昌仁里。东起东门内盘道,西至尚勤路。
110.建国巷。东起尚俭路,西至解放路。
111.爱劳巷。南起东二路,北至东三路。
112.安福里。北起东新街,东至安宁里,呈┗形。1941年初名安定里,1966年改称人民四巷,1981年改为现名。
113.安民里。南起东新街,东至化育巷,北至东二路。
114.康宁里。东起尚勤路,西至尚俭路。1940年取名兴仁巷,1966年改称锻炼巷,1981年改为现名。
115.居仁里。东起尚勤路,西至尚俭路。
116.普及巷。南起东新街,北至东二路。
117.自由巷。东起尚勤路,西至尚俭路。
118.新中东巷。南起东二路,北至东三路。
119.锦绣巷。南起东二路,北至东三路。
120.矢勇巷。南起昌仁里,北至东一路。
121.安宁里 。北起东新街,南不通。
122.东乐巷。南起自由巷,北至东新街。
123.安乐巷。南起建国巷,北到东新街。
124.升平巷。东起尚勤路,南至自由巷,呈┏形。
125.化育巷。南起东新街,北至东二路,呈┣形。1942年以育才教化之意得名。
126.新风一巷。西起尚俭路,东不通。1943年得名纯仁里,1966年改为现名。
127.新风二巷西起尚俭路,东不通。1938年得名三义里,1966年改为现名。
128.新风三巷。西起尚俭路,东不通。1939年得名博爱里,1966年改为现名。
129.普兴里。北起东二路,南不通。
130.新乐巷。北起东新街,南不通。
131.爱国巷西起尚勤路,东不通。
132.忠勇巷。西起尚勤路,东不通。
133.民乐园 。东起尚俭路,西至解放路,南起东新街,北至东二路。1929年由冯玉祥建成,内原有军营,取与民同乐之意得名。围墙如堡,四周有砖结构三孔拱门四个,门额均由宋哲元题名“民乐园”。
134.强盛一巷。南起东三路,北不通。
135.强盛二巷 。南起东三路,北不通。
136.强盛三巷。南起东三路,北不通。
137.强盛四巷。南起东三路,北不通。
138.东群巷。北起东七路东端,南不通。
139.赵家巷。北起东六路,南不通。1950年拓建,以姓氏得名。
140.操场巷。北起东三路,南不通。1947年因此处原系操场得名。
141.敢闯巷。东起尚勤路,西不通。1931年取名必忠巷,1966年改为现名。
142.卫东巷。北起东四路,南不通。
143.群策巷。南起东六路,北至东七路。1926年以山东日照县人民居此而得名日照新村,1966年改为现名。
144.南坊巷。南起东五路,北至东六路。
145.北坊巷。南起东六路,北不通。
146.勤民巷。南起东五路,北至东六路。
147.公社巷。西起尚勤路,北至东六路。1947年初名义和巷,1966年改为现名。
148.卫民巷 。南起东五路,北至东六路。。1937年得名净修巷,1953年改为现名。
149.豫民巷。东起尚爱路,西至尚勤路。
150.勤奋东巷。南起东四路,北至东五路。
151.勤奋中巷。五路南侧,南起东四路,北不通。
152.豫民里 位于东五路东段南侧豫民巷内,面积11,164平方米。
153.东风坊。位于东五路东段南侧名。
154.人民市场。东邻尚俭路、西至解放路;南起东四路、北至东五路。
155.兴隆坊。南起东七路,北至东八路。
156.社教巷。南起东七路,北至东八路,是条不规则小巷。
157.北新巷。南起东八路,北至城墙,呈┫形。
158.坤中巷。西起尚俭路,北至东七路。
159.豫兴东巷。南起东七路,北至东八路。1950年拓建,因河南籍人居多得名。
160.豫兴西巷。南起东七路,西至东八路。1950始拓建,因河南籍人民多得名。
161.建设巷。南起东六路,北至东七路。
162.劳动巷。南起东七路,东不通,呈┏形。
163.东大院。东起尚俭路,西至解放路。
164.豫武巷。南起东八路,北至城墙。1950年以尖嘴南武陟县人居多得名,1966年改名要武巷,1972年恢复原名。
165.尚德里。位于解放路北段西侧,起止于尚德路。开拓于1937年,系尚德路的派生地名,1966年改称勤俭巷,1972年恢复原名。
166.文化巷。北起西七路,西至尚德路。开拓于1937年,因位于崇廉路、尚德路之间,得名廉德里,1966年改为现名。
167.公民巷。南起西八路,北不通。原为群众散居地,1946年开拓为街巷得名。
168.东小街。南起环城北路东段,北靠铁路。
169.西小街。东起火车站广场,西不通。
170.新丁字巷。南起环城北路东段,北不通。1959年因西邻丁字巷得名。
171.丁字巷。南起环城北路东段,西不通,呈┓形。
172.吊桥街。东起铁路新村,西至北门。
173.新民村。原系荒地,1952年拓建,取名新民村。
174.保康里。位于解放路北端西侧,西七路与西八路之间。1936年因巷内有四家中药店取保护人民健康之间得名。
175.勇进南村。位于环城路东段路北,面积594平方米,1936年拓建,以火车站方位得名西南区。1966年改称勇进南村。
176.陇海新村。位于环 城北路东段北侧,面积8,520平方米。1936年始建,以北靠陇海铁路得名。
177.东站路。南起长缨东路,北至火车东站。
178.兴工东路。东起储运仓库,西至东站路。
179.兴工西路。东起东站路,西至金花北路。
180.华清东路。东起浐河桥,西至金花北路。
181.勤工路。南起长乐中路,北至长缨东路。
182.四合窑 。南起省建三中,北至长缨西路。开拓于1931年,因四户人在此办窑场得名。
183.中兴路。南起永乐路,东北至长乐路西路。
184.东半截巷。位于东郊长乐西路北侧。出入口均在长乐西路。开拓于1942年,原名半截巷,1966年改称朝阳三巷,1972年改为现名。
185.搪瓷北巷。南起长乐路,北至康家村。1942年拓建,因南侧有“三官庙”得名北三官庙巷。1966年因位于西安人民搪瓷厂北侧改为现名。
186.搪瓷南巷。南起永乐路,北至中兴路。
187.朝阳巷。南起永乐路,北至长乐西路。1942年开拓,以姓氏得名曹家巷,1967年改称朝阳一巷,1972年恢复原名。
188.纱厂街。东起建华路,西至太华南路。
189.南新生巷。东起太华南路,西不通。
190.北新生巷。东起太华南路,西不通。
191.自立路。东起太华南路,西至笃臣巷。
192.崇明路。南起自强东路,北至生产后村。
193.富强路。南起自立路,北至自强东路。
194.光明里。北起自立路,南不通。长99米,宽3米,土路。1953年形成街巷,取名光明里。
195.向群巷。北起自立路,南不通。
196.中心巷。南起笃臣巷,北接职工巷。
197.职工巷。南起自立路,北至自强东路。
198.笃臣巷。南起树雄巷,北至自强东路。
199.树雄巷。东起笃臣巷,西至童家巷。
200.笃臣一巷。西起笃臣巷,东不通。长
201.笃臣二巷。东起自立路,西至笃臣巷。
202.笃笃臣三巷。东起自立路,西至笃臣巷。
203.张家巷。东起东童村,南至自强东路。1966年改名向阳北巷,1981年改为现名。
204.东童村。南起自强东路,北至二马路。清末为午门坊五村之一,因位于童家巷以东得名。
205.建强路。南起自强东路,北至铁一村。
206.生产路。东起革新街,西至建强路,开拓于1933年,1934年因作坊增多,改为生产路。
207.向荣路。南起自强东路,西北至二马路西端。
208.联志路。东起建强路,西至北关正街。
209.福豫路。南起自强东路,北至工农面粉厂。
210.栖凤路。南起二马路,北至铁三村。
211.向荣巷。南起自强东路,北至联志路。
212.童家巷。南起火车站天桥,北至自强东路。1615年以童姓居此得名。
213.革新街。南起自强东路,北至唐含元殿遗址。
214.大成巷。南起自强东路,北至生产路。
215.西闸口 。南起环城北路东段,北至自强东路。
G. 手里有5万元 怎样理财赚更多
今天晚上就放假了,有点儿小开心~
五一假期,盆友们都要去哪玩啊?
我的实习生德华,说他要去西安,去逛大明宫,去看大雁塔。
哎呀,年轻人真是有活力,不像我这种“老年人”,打算窝在家里,好好休息休息。
说起德华这个小孩,前几天他问我,小米姐,手里有5万块钱,怎样理财才能收益最多?
我问他哪来的5万块钱,他说自己兼职一点点攒的。
为德华点100个赞。
说回来,手里有5万块钱,怎样理财才能收益最多?
根据我对德华说的,我整理了一篇文章,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很多年轻人比较浮躁,还没踏入理财的大门,就想要最高的收益(德华不是这样),要知道一分收益对应一分风险,收益最大化也就意味着风险最大化。
比如赌博、炒股、炒币都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迅速暴富,但也有可能让你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让财富稳步增值,跑得赢通胀,让手里的钱不贬值,而不是为了让你从一个穷人变成一个富人。
所以,建议大家还是脚踏实地学习理财的基本知识,将本金的安全放在首位。
下面具体来说说,5万元能怎样理财?
1、从门槛来看,5万元已经达到了大部分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
货基宝宝的购买起点大多是1分或1元,保险理财的购买起点大多是1000元,基金的购买起点大多是1000元,银行理财稍微高一点,购买起点是5万元,P2P理财的购买起点大多是50元或100元。只有信托、私募这样购买起点在百万元以上的产品买不到。
2、对于理财新手来说,米米建议大家从货币基金宝宝开始理财,优点是门槛低、安全性高、流动性强,可以随存随取,是存款的最佳替代品。
推荐几个宝宝理财产品:余额宝、微信理财通余额+、微众银行活期+、京东小金库、招行朝朝盈、建行速盈、工行现金快线、江苏银行开鑫盈等。
目前宝宝理财的平均收益率在4%左右,5万元一年的收益率在2000元左右。
3、如果你已经买过货基宝宝,想尝试更多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并且获取更高的收益,以下几类产品可以尝试:银行理财、保险理财、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券商理财、票据理财等。
这些产品比较相似,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多是封闭式,流动性不高,期限大多在1年以内,风险大多是中等偏低,亏损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平均收益率在4%-6%之间,5万元一年的收益大概在2000-3000元之间。
4、如果觉得以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太低,并且能承受一定的风险,那么米米建议尝试一下P2P理财。
在目前固收理财产品中,P2P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优势非常明显,目前行业平均收益率在9%-10%之间,5万元一年的收益可达5000元。
可能很多人一听到P2P就感觉风险很大,主要是因为前几年行业野蛮生长,导致大批平台跑路或非法集资,但是近两年行业监管非常严格,大批平台选择退出,现在业内一些头部平台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5、如果你能坚持长期投资,可以考虑基金定投,如果你不会选基,最简单的做法是,选一只指数基金,每个月定投一次,把定投的时间设置在发工资日的第二天。
指数基金的风险不小,但是可以用时间来抵抗风险,坚持5年以上,设置一个止盈点,比如设置50%的回报标准,也就是年化10%收益率。如果你能坚持,这样的目标其实不难达到。
最后米米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随着资金的不断累积,要学会做资产配置,也就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是也不能太过分散,比如你一共5万元还要放在10个理财渠道,那就有点太过分散了;
二是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好不超过30%。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心里都长草了,不想上班。提前祝大家假期愉快~
H. 西安与奈良的历史渊源
奈良对于日本历史就像西安对于中国历史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奈良古称大和,约公元三世纪以此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大和国对于日本早期统一国家和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此后,由于热心学习和大量吸收以中国为主的大陆文化,奈良作为日本当时的政治中心获得了很大发展。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正式国都藤原京位于大和南部的飞鸟地区,于公元694年建成起用。自公元710年起,国都迁至大和北部的平城京,由此开始了奈良时代。公元八世纪迁都京都以后,奈良不再作为日本的政治中心,但作为寺庙之都,仍然继续焕发出生机。 作为古都,奈良不及西安源远流长,论文化遗产的丰富程度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奈良也无法与西安相比。可是现代奈良以面向未来、建设新文化首都为目标,成为文化艺术和学术研究的据点,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拥有“法隆寺佛教建筑”、“古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两项世界遗产,尤其是第二项以城市冠名,由东大寺、兴福寺、春日大社、元兴寺、药师寺、唐招提寺、平城宫遗址和春日山原始森林等八处组成,堪称世界遗产之都;1994年奈良国际研讨会上编制的关于真实性的文件,成为新时期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指导原则;1999年联合国亚太文化中心文化遗产保护协力事务所在奈良设立,更使这里成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的一个中心。笔者曾亲赴实地培训考察,深有感触,在此介绍他们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理念和实践,期望可资西安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中借鉴。一 奈良町――城市格局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奈良町是以元兴寺旧境内为中心的地区,突出于奈良时代平城京东部称作外京的地方。从街区的规模和建筑体量来看,当时只能算作一座普通城镇。这里保存着许多神社和佛寺,一些从江户时代(公元1603年至公元1867年)末期到明治时代(公元1867年至1911年)的民居商铺及当时比较规整的小街巷格局延续至今。尽管作为行政建制的奈良町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反映奈良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见证受到保护。这里不仅旧时的风貌得到较好展示,还保留着古老浓郁的市井风俗和历史传统。通过参观传统民居、工艺美术馆等地方,使人对街区历史和风俗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西安在1980――2000年城市整体规划中,提出“保护明城完整格局,显示唐城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迹”的基本原则,显示出对于保护历史上西安的城市格局和古都风貌的高度重视,成为现代我国城市规划的一个范例。但是后来由于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对旧城区采取了积极改造的政策,许多传统民宅、商铺、会馆遭到拆毁,这无疑是古城文化遗产的一大损失。 对于西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2002年最新公布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得到了明确认定。以北院门、三学街为代表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现存的两个最大的明清街区,区内除了众多的民居商铺外,还分布着不少寺院等古迹,很有特色,与西安城墙、钟鼓楼等明清标志性建筑一起,成为古都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管理和具体保护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不少地方未能成为古都风貌的亮丽风景,反而有损于西安的城市形象。 仿古一条街的建设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速成做法,在国外的保护实践中却很少见到。他们对于历史街区的一般民居要求按照传统式样进行修缮翻建,在外观上与整个街区的风貌保持一致;并且十分注意向业主宣传这些做法的意义,以取得民众的支持。在北院门地区,我市已与挪威合作,对几座传统院落进行了修缮,还对几座近些年改建的与街区风貌不相协调的院落加以拆除,按照明清西安民居的式样,重新设计建造,并配合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环境,为民居保护作出了示范。 二 历史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融合 “奈良是美丽的地方。自然是美丽的,保存下来的建筑物也是美丽的。而二者合一的地方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二十世纪初年曾经在此生活过的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对奈良情有独衷,他的话揭示了这座城市赢得人们喜爱的原因。 奈良在城市规划中十分注重历史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设定了历史风土特别保存地区进行管理;对于一些文物古迹的所在地区,划归风景地区、都市景观形成地区等不同的限制区域中,使丰富的历史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趋向和谐统一。奈良有众多的风景地区,都是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奈良公园及其周围是体现二者和谐统一的一个突出实例。奈良公园位于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内,园内既分布着兴福寺、东大寺、春日大社等几处世界遗产,又有若草山等自然景观。东西长四公里,南北宽二公里,林木茂盛,草地辽阔。古代这里当作神祗供养的梅花鹿,今日三五成群栖息徜徉其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甚至在古都奈良的世界遗产中,春日山原始森林本身由于古代已作为春日大社的神圣区域受到保护,体现了日本人通过自然感受神之存在的传统,被认为是一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s)。 建国以后,西安在城市规划中把秦庄襄王墓、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唐兴庆宫遗址、唐曲江池遗址、唐大小雁塔、明西安城墙和秦王府城墙等一批文物古迹或规划为绿地,或辟为公园,体现了把文物古迹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意识,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具体设计和实施中,有的未能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角度多加考虑,缺乏对文物遗存的展示和彰显,未能开掘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一般的园林游乐场所差别不大。 此外,在西安周围,特别是秦岭山地,还散布着许多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融合,形成了一些内涵丰富、颇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例如骊山华清池风景区、长安樊川佛教文化风景区、明秦藩王十三陵风景区、楼观台道教文化风景区等。加强这些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对于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维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外部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急需对西安周边的人文景区进行评估确认,划定范围,在此基础上纳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范畴进行规划、立法和管理。三 历史公园与大遗址的保护 建立历史公园是日本对古遗址进行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日本有500多处古遗址――包括陵墓、城堡、村落、庙宇、官衙、园林、道路等,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保护。历史公园由环境建设省进行管理,国家级的历史公园超过十多处。奈良境内的飞鸟历史公园保存着飞鸟时代的许多遗迹,是一处国家级的历史公园,文物古迹得到很好的保护展示。平城宫遗址因为有一座日本国家级的考古研究所――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是日本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的研究中心,因而隶属文部省管理。关于平城宫遗址整备的实践,集中体现了日本文物保护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平城京于公元710年至784年作为都城使用,是日本模仿隋唐都城长安和洛阳建造起来的。平城宫遗址位于都城北部正中,东西1.3公里,南北1公里,占地120公顷。在都城外迁以后,遗址大部分沦为稻田。日本政府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通过一系列赎买,目前已取得了该遗址绝大部分土地的产权。这里在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进行了保护复原,并加以陈列展示,成为一座遗址博物馆,从形式上来看,也可称为历史公园。 平城宫遗址上建有介绍平城宫历史和文物遗迹的博物馆,还有对考古发掘的遗址按照原样进行陈列的遗构展示馆。此外,由于日本古代主要是土木结构建筑,不像欧洲的砖石结构容易在地面上保存,因而重视对于考古遗址的保护复原,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按照考古发掘的原样进行复制或仿制。例如,平城宫大内里的一口水井遗址,在原位置之上复制出井口,四周地面的铺石使用化学材料仿制。 第二,表现建筑遗址的地面遗存和范围。例如,对第二次大极殿复原出踏步、基坛和柱础石;对天皇居住的内里的一组建筑,采用草坪显示遗址范围,用修剪成柱状的灌木表示立柱。 第三,重建或部分重建原来的建筑。比如宫城的正门朱雀门,根据专家的复原方案进行了重建。 第四,使用风景规划的方法表现遗址。主要通过种植一些对遗址不构成伤害的植物,使遗址既能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得到保护,又利于风景观赏。 我市的古遗址分布比较密集,尤其是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这四大遗址面积广大,是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遗存,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属于全世界的文化遗产。 近一二十年来,在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的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下,大遗址的保护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西安文物部门按照建立历史文化公园、对大遗址进行复原展示的思路,精心组织编制保护规划。目前,已对以四大遗址为首的十多处古遗址编制了保护规划或方案。另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特别是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信托基金的资助下,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保护复原工程经过中日专家的多方协商论证,得以顺利实施,为今后公开展示,发挥文物在社会教育、旅游观光等方面的作用打下基础。但是大遗址的保护是一项牵涉到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在当地群众的关心配合下,大遗址保护规划能够尽快通过并付诸实施,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四 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的保护 日本把文物称作文化财,分为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纪念物、传统建筑群落五大类,内涵比我国对于文物概念的一般界定要宽泛得多。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的划分是日本文化财概念的显著特征,也像其他文化财一样划分等级进行保护。无形文化财是指在日本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表演艺术、音乐、工艺技术等无形的文化财产。民俗文化财是对于理解日本国民生活演变不可或缺的、关于衣食住等方面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以及所用的实物,分为无形民俗文化财和有形民俗文化财两部分。从文化财中抽象出“无形”的内容与国际上对无形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 )的确认和重视的趋势是相一致的,使文化遗产的概念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奈良对民风民俗的重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生动鲜活的习俗激发了人们热爱乡土的情感,也是旅游观光的一项重要内容。奈良的节令习俗“大和岁时记”是当地观光手册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列出40多项内容,有若草山烧山、春日大社万灯笼、兴福寺南大门遗迹上的薪能、鹿苑的锯鹿角、万叶植物园的春日舞乐会、春日若宫御节等风俗,都很有特色和影响。每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举行的正仓院珍宝展,也成为当地的一项重大活动和风习。至于每年12月31日夜在各个寺庙敲响的除夕钟声,元旦去寺院神社的新年参拜,更成为日本举国方兴未艾的习俗。 日本的无形文化财和民俗文化财的内涵与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是比较接近的。对于它们的保护我国显得不如日本重视,尚未正式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畴。实际上,正是这些文化遗产构成我们文化大厦的基石,生动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西安的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源远流长,蕴含丰富,但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急剧嬗变。我们自身长期以来对地方戏曲、民族音乐、传统工艺、民间信仰、传统民居、节令风俗也不够重视,缺乏整理、研究和保护。近年来,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开掘,西安推出了古文化艺术节、仿唐乐舞、晨钟暮鼓敲击仪式、南门、北门入城式、城墙花灯展、兴庆宫公园民间社火表演等特色旅游项目,为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我们不少很有价值的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濒临灭绝的危险,亟待进行保护。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我们还没有恢复建立自己系统的“西安岁时记”,更谈不上推向整个社会,宣传西安的风俗文化。 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和国家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的载体,深刻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内容。离开了文化遗产,就不成其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周秦汉唐等强盛王朝建都的地方,有三千余年的城市史,一千多年的都城史。因此,搞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的基础。同时,西安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属于西安的,更肩负着展现、传承、光大中华文明的重任。 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历史城市之一,西安具备成为世界遗产之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是目前我市仅有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项世界遗产,与我们实际拥有的文物古迹的价值不符,与奈良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事实上,我们目前缺少的不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而是缺少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保护和环境条件,缺少高瞻远瞩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方针。在1994年召开的古都西安重要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国际研讨会上,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和明西安城墙的历史价值得到中外专家的充分肯定。但是鉴于目前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世界遗产长期保存的目标不符,建议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待环境得到的较大改善后再行申报。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向现代化的急步迈进,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圣地,古都西安迎来了再创辉煌的历史机遇。能否无愧于丰厚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以“古都西安的文化遗产”的形式向世界遗产发起新的冲击,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新的贡献,是历史对现代西安的一次呼唤和考验。
I. 家族信托应该占总资产比例多少
看你设置这个家族信托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纯粹为了增值保值。那40%的比例不错。
如果为了传承。那么比例还可以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