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丁克家庭理财

丁克家庭理财

发布时间:2021-04-05 14:13:05

A. 丁克家族怎么养老

当“丁克”的概念刚传入中国时,许多高学历高收入者纷纷被它吸引,加入丁克一族。如今,20年过去了,曾经誓为丁克的家庭过得怎样?为此,我们回访了一批老丁克。有趣的是,几乎没有一位说后悔的。他们的养老计划也许对新丁克有借鉴作用。

选择“丁克”原因多
出生于50年代中期的张某和妻子李某属于国内早批的丁克家庭。张某自己是公务员,妻子是老师,目前双方都已退休。因为两人都是公职人员,所以养老金的返还比例较高。不过,他们并非仅依靠养老金来维持晚年生活。他们目前共同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公司效益虽然不错但很费心力,因此两人已经开始着手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以保证能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关于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丁克一族,张某表示:“之前是不想要孩子,后来想要的时候不能要了。当然,以前会有晚景凄凉的担忧,真的到了现在,反倒是觉得还好。”在他看来,之所以不担心两人养老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收入还是完全可以维持养老的”。
事实上,夫妻选择丁克模式的理由很多,比如夫妻双方以事业为重,不愿意让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对传统结婚必须生子观念有自己想法,例如全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因此拒绝“第三者”(孩子)插足;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还不够稳定,希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相信社会保障功能的进步,认为“防老”未必非得“养儿”,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等等。
来自东北的陈晨今年已42岁,他和妻子也选择了当丁克一族。陈晨对记者表示,自己丁克的想法起源于他的初中生活。陈晨出身在多子女家庭,一个哥哥四个姐姐,这样的大家庭并没有给他带来应该有的幸福。“如果我的父母没有生这么多的小孩,我会在人生中得到更多,会更有前途。”由于兄弟姊妹多,上初中时陈晨的家庭生活十分艰难,那时候的他便开始萌生未来不要孩子的想法。
提及养儿与防老的关系,陈晨稍微沉默了一下:“其实就我们的现状而言,有没有子女,养老都不是什么问题。子女真正能给我们带来的可能是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至于让他们养老,还真的不需要。”
“丁克”家庭如何选择养老方式?
事实上,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养老服务的加速完善,丁克家庭的养老规划也有了许多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无子女老人将养老希望放在“机构养老”,2013年7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施行,使得无子女老人难住养老院的困局“部分破冰”。不过,无子女老人想要入住养老院,需由亲属、单位、街道提供的担保,并且对于这些老人,多家养老院还表示会重点审核他们的收入是否足以支付入住费用。
为了确保晚年生活能够有所保障,丁克家庭应妥善购买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没有子女的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是养老最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嘉丰瑞德理财师表示,老人为自己购买合适的医疗健康保险,不仅能保障未来两人的健康状况,同时也降低家庭的资金风险。

同时,许多丁克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的或许拥有不止一套房产。因此,以房养老也是丁克家庭可以考虑的一种手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也表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以房养老作为政府养老的补充部分,适合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产的,无子女或者不涉及遗产继承问题的老人。

B. 80后丁克家庭消费特点分析,筒纸们,求给力啊

丁克是指夫妻均有收入,但没有小孩。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大多是较高的收入)。按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丁克家庭98%集中在城市,其中家庭成员学历构成100%都是大专以上,目前全国丁克家庭已经达到60万以上。换言之,文化层次越高成为丁克家庭的比例也就越高。为什么丁克家庭会得到“知识分子”的推崇呢?

本报记者从丁克家庭产生的经济文化背景、丁克家庭的消费、丁克家庭的理财等方

面对当今的丁克家庭进行剖析,为读者展现一个生动的丁克群体。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宽容,每个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宽泛,合理定位适合自己的人生,并努力去完成,这是包括丁克家庭在内的所有人士的至高求索。

——编者按“丁”得有理

我国自古就有很多形容家庭的谚语,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都为一个家庭的未来勾画了固定模式。但随着社会观、家庭观的不断转变,现在许多的年轻夫妇都选择了充分享受二人世界,把精力放在职场打拼上;此外,在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经济条件前,不要小孩的心理也占了主导地位,种种心结导致了把生小孩的计划束之高阁。

从目前丁克家庭经济构成情况看,可以分为4类。

一类是夫妻双方都是高收入的情况,出于对生活的浪漫追求,以成为旅游型家庭为主旨,充分享受生活情趣为追求,是这部分家庭的主要心态。今年35岁的王德新先生,因在某大型企业担任部门经理,收入每月达5000元以上,其妻也在政府部门当公务员,每月收入也近3000元。因有单位住房,对购房没有太大需求,于是没有太多生活压力的王先生夫妻,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车,以车为伴,以车会友,周末、假期都出外自驾旅游,充分享受着“无后的快乐”。王先生说:“我们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及时享受生活是我们小两口的主要追求,所以对理财也不是很在意,有就花,反正每月生活有保证。”

第二类是双方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此类人群是“丁与不丁”的一类,因为很多的考虑是来源于自身工作上的压力和竞争,怕因为有了小孩影响自身发展,于是在短期内会采用一种“丁克”的生活方式。今年28岁的陈女士,因在云南某大学任教,从结婚后就忙于自身的不断深造,出于能立足校园的考虑,她和爱人都考虑不要小孩,因为所有收入除了生活开销外,大多数都用于陈女士的进修所用。陈女士对此说:“我必须在35岁前,确定一个在学校的有利位置,不争取更高更全面的学历是很难立足的,为此攻读高学位是为以后有优异生活打基础。待工作和收入都趋于更好情况,就可以考虑要小孩,而此时也能够为小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类是收入中下,但有着超前意识的夫妻,此类家庭因为要“白手起家”,但又想追求生活的质量,于是就在忍受着生活压力的同时,还要去憧憬着生活的美好。周全兴今年30岁,结婚5年,至今不要孩子,因为在结婚后他与妻子先后成为了“房奴”、“车奴”,每个月都要向银行还3000多元的贷款。偏爱生活情趣的周先生夫妇“痛并快乐着”,于是牺牲的就是下一代,10年内不改变家庭结构是他们的家规。周先生说:“我们将来经济情况好了,贷款也都还清了,就可以考虑下一代的问题,不过可能也晚了,所以只能将丁克进行到底了。”

第四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丁克家庭,此类家庭从严格意义上,应该不属于“丁克”,因为他们有后代,但是从生活方式上看,他们又属于“丁克”类型,充分享受着生活带来的乐趣,原因是孩子由双方父母代管。此类家庭的比例目前呈现一种增长趋势。李女士就是此类代表,她说,从收入上她和爱人加起来每月有5000元收入,生了小孩后,都由双方老人带,至少有6年时间可以体验丁克生活,所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她很愿意享受现在这段美好的“丁克时光”。

“丁”得可爱

随着丁克的组建增加,此类人群也成为了社会消费人群中的主力,从某种层度上讲,是商家最喜爱的人群。记者从家电卖场、旅游行业等人员处了解到,一些丁克家庭已经成为类似行业的“重点扶持”对象。一位在昆明白马小区开餐馆的张先生说,他的餐馆就有一对中年夫妻,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来吃饭,后来才知道两人没有小孩,也很少在家做饭,生活很随性。

在云南汽车交易市场工作的彭先生说,从2004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就出现了一些针对丁克家庭的车型,如上海通用推出的凯越HRV两厢中级车,其目标群就是将丁克一族锁定在内。此外,从富康到两厢赛欧,再到派力奥、威姿、高尔,还有波罗、飞度等,都可谓是为丁克一族量身定做的车型。所以,丁克现象已经成为商家关注的焦点,此种人群的消费潜力实在巨大。

不难看出,商家对丁克家庭有了商界的定义,有着比较好的学历背景,具有很强消费能力,不用存钱给下一代,很少下厨房,不为柴米油盐忙碌,能经常外出度假,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群就是丁克一族。

“丁”得明白

据银行界人士分析,在存款能力以及投资能力方面,丁克家庭的潜力也是很大的,由于没有太多的子女投入,大量闲置资金被丁克家庭用来消费外,还有部分结余,但丁克家庭最集中的问题,只在乎朝夕的快乐,很少考虑到长远计划,投资行为也多集中在一些短期见效快的项目上,尤其是如何应对年老后的养老问题,是丁克家庭考虑较少的部分。

昆明某保险公司的白经理说,丁克家庭收入高,消费能力强但缺乏较强的计划性,还有对今后自身的养老,以及日后如真添丁家口后的生活安排缺乏计划等因素,都成为丁克家庭在理财、养老方面的主要问题。为此她建议丁克家庭,要对自己的收支有个很好的计划,不要一味地考虑没有孩子的情况,还应该多考虑用闲置的资金去多购买一些养老类别的保险,这样即便“无儿防老”也可以有养老金防老。其次,在做投资时,风险性较强的投资理财产品,需要慎重考虑。

丁克一族“自白书”

“丁女”宣言

(一)生孩子太辛苦,生完孩子更辛苦,本来事业是能有所成就,全被孩子耽误了。

(二)两人世界的浪漫没过够。

(三)学习或者生存压力大,年轻时没有时间生孩子,等到年长些,事业算有小成,比以前更忙,索性就不生孩子了。

“丁男”宣言

(一)我没有能力负担孩子,如果生孩子,就要让孩子过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不然就不生。

(二)不想让孩子受罪 ,我们吃的苦够多了,不想再让孩子吃这个苦。看看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背着书本去上这个班、那个班,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现在不学习“十八般武艺,”将来就会被有“十八般武艺”的人挤垮!

(三)不想被孩子打扰,“我不想被孩子打扰。我和妻子都觉得二人世界很好,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间。如果有了孩子,我们就不能去旅游,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觉得孩子是个负担。如果我有了孩子,可我没有耐心和时间去照顾他,那叫负责吗?” (虞南)

C. 丁克家庭唯一的养老方式是以房养老

不是吧!可以存款,理财,自己做商业的养老保险等等。不是非要以房养老才行,而且现在以房养老的制度还很不完善。

D. 丁克家族的特点

丁客家庭的指的是只有夫妻双方而没有孩子的家庭。丁客家庭的夫妻双方一般是从事高知识型的工作,并有较可观的收入,生活观念与模式和普通的家庭是有很大的不同。相对来说,丁客家庭理财动机和需求要小于普通家庭,但如果理财得当,还是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并能给老年生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夫妻双方各自为阵是家庭理财的大忌,因此建议A先生和太太要把夫妻两人的收入集中起来统一支配,当然两人可以留出一块少量的收入由各自支配。总体来说,A先生和太太的生活相当宽裕,可以有实现普通家庭暂时无法达到的各项奢求。
1、脚下生风:汽车使得丁客家庭更彻底地从时间和空间中解放出来,充分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为丁客家庭所必备。A先生和太太可考虑通过汽车消费贷款购买价款在15-20万元的汽车。首付8万元,贷款期限定为5年左右,这样每月还款金额不超过2300元,加上汽车的其他支出每月约1000元,两项养车的费用合计为每年40000元。
2、行万里路:每到假期到来时,丁客家庭可以无牵无挂地背上行囊出门远行。五一、十一、春节的假期加起来有二十多天,趁年轻时应该览尽东西河山,阅遍南北风土。A先生和太太每年可花在旅游上20000-30000元。
3、读万卷书:知识型的丁客家庭会有更高的事业追求,不断地给自已充电来更新知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也是一项收益巨大的投资。学历教育、专业证书、技能培训、自我学习等教育费用也会成为一块比较大的支出,A先生和太太每年应投资10000-20000元在教育上。
4、积水成渊:离退休还有近三十年,给自已的投资列一个计划。A先生和太太两人收入较高,无孩子培养和教育的负担,因此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强。投资可作一个组合:1/3的银行储蓄,1/3的债券或信托产品,1/3的股票基金。如果这个投资组合能达到较好的平衡,每年平均收益达到5%就已非常理想。假如每年能投资20000元,以5%的年收益率计算,等退休时就可以有130万元可以养老。

E. 丁克家庭如何面对养老问题

当“丁克”的概念刚传入中国时,许多高学历高收入者纷纷被它吸引,加入了丁克一族。以前都说养儿防老,对于丁克家族来说,好处就是有更高质量的生活,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子女养老,那么养老就要靠自己。一种是通过养老院,另一种是购买商业健康医疗保险,还可以通过以房养老的形式。

同时,许多丁克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的或许拥有不止一套房产。因此,以房养老也是丁克家庭可以考虑的一种手段。不过目前以房养老适用于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尚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也表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以房养老作为政府养老的补充部分,适合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产的,无子女或者不涉及遗产继承问题的老人。

F. 如果成为丁克,要如何养老

存点钱,养老院走一个。

任何事物,任何决定都会有它的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丁克一族不用养育小孩,不需要在孩子生养方面花那么多的心血,也省下了非常多的钱可以用于自身,了然一身没有负担,到处玩耍,想想就觉得很爽,这是好的一面。

但是,既然你爽到了,又不想承担这好处带来的后果,没有孩子养老,是不是就有点太贪心了呢?

所以呀,想要有孩子亲人养老,那就别去丁克,如果下了决心要丁克,那就别后悔,存点钱找一家不错的养老院,现在养老院都挺好的。

而独身主义者,完全就可以领养一个小孩啊,用心对待他,养育好他,等你老了,他也会用心的帮你养老,虽然你多了责任,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但没有付出又怎么又收获呢。

有得有失,一切看你自己的取舍。

G. 丁克家庭理财上存在哪些风险

补足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

H. 丁克家庭如何养老

养老的方式有很多种。
如果你一生单身,经济条件一般,可以聘请保姆居家养老;如果你身体需要照料,可以选择去养老院养老,这样其实有没有子女,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如果你经济条件比较好,对生活品质要求比较高,可以选择去高端养老社区去养老,这样和其他人并没有太多关系。
现在社会上针对老人不同的需求,已经有了各类型的养老社区。做的比较好的比如说:梧桐人家,它是央企中国太平倾力打造的高端颐养社区,设立在上海周浦,基本上满足了老年人对于健康,娱乐,吃喝住行等所有的需求。居住在这样的地方,也不需要子女过多的去照顾老人。
所以,养老的核心在于钱和养老观念,单身有否,有无后代,并不是主要问题。

I. 【致学堂】丁克家族该如何理财

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丁克一族,即是在不少青年夫妇,双双有良好收入,婚后却不要孩子。因此,对于丁克家庭既然已“无儿防老”,在理财中就需要为养老做准备,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那么丁克家族如何理财养老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1、建立家庭风险保障。
为了避免重大疾病、意外或身故带给家庭带来巨额资金支出的风险,丁克家庭可以购买商业重大疾病险和商业保险。
2、设立家庭应急基金。
丁克家庭需预留5到6个月工资以应对紧急开销。这部分资金可以存银行活期存款,但预期年化利率较低。丁克家庭可以考虑投资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
3、调整现有资产配置。
如果把所有资产都投资在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高预期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上,会为养老埋下隐患。养老理财一定要“稳”,年轻的丁克家庭可以将投资总额的70%进行高风险高预期年化收益的投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部分投资份额要逐步减少,把余下的考虑投资风险较低、预期年化收益适中但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等。
4、合理管理现金流。
养老理财要有持续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丁克家庭来说,理财师推荐“宜盛财富月定投”是最简洁便利的养老理财方式。然而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为了降低风险,投资者建议再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进行组合配置购买。
通过家庭理财“打败”通货膨胀
假设现在有10000元存款,那么这些存款在未来的购买力情况如下所示。如果按照最为温和的通胀率2% 计算,那么10年后就打了8折,30年后只有原来的一半。如果通胀率达到10%,可以看到,30年后只相当于现在424元的购买力。因此理财对于人们来说是势在必行的,通过理财行为增加投资收益,“打败”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贬值;通过理财控制不必要的支出行为;通过理财了解日后将如何掌控自己的“财务人生”。
丁克家庭由于“无儿防老”,将来养老得完全靠自己,建议丁克家庭理财养老要趁早。才能保障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J. 中国丁克家庭近几年的数据 ~~~跪求~~~

中国丁克家庭领跑消费人群
2006年06月28日13:35
华夏经纬网

丁克是指夫妻均有收入,但没有小孩。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大多是较高的收入)。按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丁克家庭98%集中在城市,其中家庭成员学历构成100%都是大专以上,目前全国丁克家庭已经达到60万以上。换言之,文化层次越高成为丁克家庭的比例也就越高。为什么丁克家庭会得到“知识分子”的推崇呢?

本报记者从丁克家庭产生的经济文化背景、丁克家庭的消费、丁克家庭的理财等方面对当今的丁克家庭进行剖析,为读者展现一个生动的丁克群体。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宽容,每个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宽泛,合理定位适合自己的人生,并努力去完成,这是包括丁克家庭在内的所有人士的至高求索。 ——编者按

“丁”得有理

我国自古就有很多形容家庭的谚语,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都为一个家庭的未来勾画了固定模式。但随着社会观、家庭观的不断转变,现在许多的年轻夫妇都选择了充分享受二人世界,把精力放在职场打拼上;此外,在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经济条件前,不要小孩的心理也占了主导地位,种种心结导致了把生小孩的计划束之高阁。

从目前丁克家庭经济构成情况看,可以分为4类。

一类是夫妻双方都是高收入的情况,出于对生活的浪漫追求,以成为旅游型家庭为主旨,充分享受生活情趣为追求,是这部分家庭的主要心态。今年35岁的王德新先生,因在某大型企业担任部门经理,收入每月达5000元以上,其妻也在政府部门当公务员,每月收入也近3000元。因有单位住房,对购房没有太大需求,于是没有太多生活压力的王先生夫妻,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车,以车为伴,以车会友,周末、假期都出外自驾旅游,充分享受着“无后的快乐”。王先生说:“我们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及时享受生活是我们小两口的主要追求,所以对理财也不是很在意,有就花,反正每月生活有保证。”

第二类是双方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此类人群是“丁与不丁”的一类,因为很多的考虑是来源于自身工作上的压力和竞争,怕因为有了小孩影响自身发展,于是在短期内会采用一种“丁克”的生活方式。今年28岁的陈女士,因在云南某大学任教,从结婚后就忙于自身的不断深造,出于能立足校园的考虑,她和爱人都考虑不要小孩,因为所有收入除了生活开销外,大多数都用于陈女士的进修所用。陈女士对此说:“我必须在35岁前,确定一个在学校的有利位置,不争取更高更全面的学历是很难立足的,为此攻读高学位是为以后有优异生活打基础。待工作和收入都趋于更好情况,就可以考虑要小孩,而此时也能够为小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类是收入中下,但有着超前意识的夫妻,此类家庭因为要“白手起家”,但又想追求生活的质量,于是就在忍受着生活压力的同时,还要去憧憬着生活的美好。周全兴今年30岁,结婚5年,至今不要孩子,因为在结婚后他与妻子先后成为了“房奴”、“车奴”,每个月都要向银行还3000多元的贷款。偏爱生活情趣的周先生夫妇“痛并快乐着”,于是牺牲的就是下一代,10年内不改变家庭结构是他们的家规。周先生说:“我们将来经济情况好了,贷款也都还清了,就可以考虑下一代的问题,不过可能也晚了,所以只能将丁克进行到底了。”

第四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丁克家庭,此类家庭从严格意义上,应该不属于“丁克”,因为他们有后代,但是从生活方式上看,他们又属于“丁克”类型,充分享受着生活带来的乐趣,原因是孩子由双方父母代管。此类家庭的比例目前呈现一种增长趋势。李女士就是此类代表,她说,从收入上她和爱人加起来每月有5000元收入,生了小孩后,都由双方老人带,至少有6年时间可以体验丁克生活,所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她很愿意享受现在这段美好的“丁克时光”。

阅读全文

与丁克家庭理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照1124豆伯价格 浏览:160
建行贷款买车要几天 浏览: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724
投资理财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浏览:496
外部融资困难 浏览:704
燕郊49800民间互助理财 浏览:990
产权交易所管理办法 浏览:516
科创基金和战略配售基金的申购费 浏览:843
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举措 浏览:221
8万投资人彻夜难眠 浏览:240
12月28日上海金交所铜期货价格 浏览:219
易方达基金网基金 浏览:381
p2p理财人跑路了怎么办 浏览:310
期货橡胶未来 浏览:108
建行日鑫月溢理财产品 浏览:891
股票期权通俗 浏览:653
远期外汇价牌 浏览:284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么 浏览:739
理财资金算作银行自有资金吗 浏览:200
美元汇率现在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