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哦什么叫打爆空
现在股市是打爆空头的逻辑
周五大盘剧烈震荡,股指最终收涨,但创业板分化厉害,沪市上涨股票不到200只,下跌却有800多只,股市成交量首度超过万亿,股指期货的成交量也达到了2万亿以上,这样的天量已经远超当今全球股票市场总和,而且要知道中国的T+1交易方式本身就比境外T+0的交易规则成交量要少很多的,现在仔细思考股市,我认为股市现在是看空不能做空的时刻,股市的逻辑就是打爆空头的逻辑。
对股市的资金来源,突然出现资金的增量,首先是央行的货币新工具的力量不可忽视,这些新工具给市场带来的流动性,央行不会当时公开的,这与传统的公开市场工具是不同的,我们前面可以见到的报道就是央行MLF释放了7695亿元,这个规模是相当于两次降准的规模的,虽然我们周末没有等到很多人预期的降准,但央行的宽松却可以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当中看出来,以往过年这些利率都是暴涨的,银行同业拆借以短养长此时压力最大,现在这些短期票据、债券等是可以找央行新工具解决资金的,以往的央行潜规则,谁找央行求助谁调整领导班子也替代成银行可以找央行但破产央行不兜底了,是是巨大的宽松。
还有最近来的资金是放松房贷之后,房地产成交放量但房价没有涨,说明炒楼的资金进入到了股市而没有继续在楼市当中,股市和楼市的逻辑关系我以前就论述过,对楼市的调控反而是让资金从股市到楼市渔利的,市场多次验证了这个过程,现在放松楼市,必然是原来的渔利资金的流出。楼市新政有了成交量,是让楼市资金有出逃的机会,因此中国的楼市除了核心城市,进一步调整的压力在加大。
而中国的经济不好,股市为什么走牛,还有的资金来源就是资金产业退出资金,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是成千上万家企业,但世界的格局已经是每一个行业3-5家企业了,我们的调结构和产业升级,背后就是这些产业的整合,上市公司是整合当中的优势方和龙头,其他从业者在危机当中压力极大,是产业的退出者,这些退出的资金,也是要进入到金融市场的,尤其是他们的孩子已经不愿意子承父业,已经到海外学习了经济和金融就更是如此了,经济不佳实际上是加快了他们退出的过程。
我们的股市,最近的游资也非常多,香港的不稳定,避险资金进入非常明显,沪港通本来是要消除沪港差价的,现在反而带来了新的溢价,沪市的溢价背后就是港币在避险,在规模贬值风险!目前欧元也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有消息说欧洲也有资金准备大举取道香港进入内地,这些资金的偏好是金融蓝筹,也与现在的市场吻合。而沪港通提供给境内庄家的境外融资渠道和低成本也应当特别关注,沪港通的情况下是可以境外融资境内炒股的!
我们的股市,还吸引了一类资金,是非常不能忽视的,就是我们做期货的资金,现在商品全球市场都不佳,国内的螺纹钢等更是不佳,这些资金是明显进入了股市,做期货的资金习惯是杠杆极大且注重风险收益的,沪港通又给了境外融资加杠杆的渠道,各种市场带来的短期机会也被挖掘,而且现在政府希望牛市,各种爆炒只要是做多,在政策监管层面都被宽容,这些举措和新来的资金,使得股市的走势更类似于期货市场,因此我认为要以期货思维来理解股市。
我们的股市期指是可以加杠杆的,而且在股票当中一些蓝筹又有特别的权重,这些蓝筹的实际流通股很小,国家持有的大头部分是名义流通股国家基本不会减持的,因此也是杠杆,如果是期货思维,则不是炒股的拉高出货,而是打爆空头了,现在只要有人敢做空,必然是要被打爆的。打爆空头是最重要的短期利益来源,因此现在是看空不能做空的时刻,同时年底和3000点的压力看似大,而实际的情况是央行的政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反而走低不同于往年,年底没有压力了,而3000点的压力多方只拉高股指权重而不是全面拉升,其他股票的下跌会释放这个压力的,因此走势还要分化,如果短线跟风的,则一定要重点在权重蓝筹上!
以前我曾经说下面是结构性的熊市,当时立足于降息要过了年和上方的压力,现在是央行 的意外降息以后,指数暴涨但个股很多就是结构性走熊的,因此对关注个股的股民有了高仓健和藏井空的新段子,下面的打爆空头的过程,依然是一个小盘股结构性熊市的过程,但大盘蓝筹会以你股票无法理解的思维上涨,下面是空头不死多头不已了,不会股指很快调整的,这里有一个时间点值得关注,就是所说的沪港通在开通三个月后可以给香港资金做空,呵呵。
因此现在炒股的思维改变了,我从不否认现在是新一轮大牛市的前夜,但这个前夜里面风险是很大的,股市的风险会在小盘股中释放,越是涨得多的股票,受到关注越大,越可能是安全的。
⑵ 为什么有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被稀释掉大量股权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的过程是怎样的?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创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权分享给股东以及建立期权池。通过股权为纽带,稳固内部管理。
2、天使轮——10%-20%股权
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创期融资,比起规模更看重企业创始团队、股权结构、内部组织架构等。拥有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的团队,内部崩坏导致企业失败的几率较低,这是投资人所看重的。这个时期的融资在50-200万左右
3、A轮融资——20%-30%股权
企业的商业模式、团队的作战能力被市场所检验是可行且有效的,企业已经实现初步盈利,VC会投出A轮,通常在500万-1000万左右,支持企业进一步的扩张、发展。
4、B轮融资——10%-15%股权
发展了一段时间,公司的经营状况步入正轨,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更多的投资方也会随之而来,B轮融资的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之间。
5、C轮融资——5%-10%股权
企业抵达C轮有一个条件:年营收达到2000万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资者才会进一步的投资。这时的融资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业上市。
6、IPO融资
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企业上市,面向公众进行更大范围与规模的融资。这个时候,创始人的股权会稀释得很低,但这时即使1%的股权所涵盖的财富也大得惊人。
设立股权期权池带来股权稀释
期权池
期权池是在融资前为未来引进高级人才而预留的一部分股份,如果不预留,会导致将来进来的高级人才如果要求股份,则会稀释原来创业团队的股份,这会造成一些问题。如果融资前估值是600万,而风险投资(vc)400万,那么创业团队就有60%的股权,VC有40%。一般而言,现在的创业团队把自己的20%预留给了未来的要引进的人才。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京东的”双层AB股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京东的刘强东,只拥有16.2%的股权,却能掌握80%的投票权。
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⑶ 融资盘打压股价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那么复杂,我只是月末业绩没够才拉升的,有业绩要求的好么。。。。。。。 我想拉升,你看什么k线什么指标都没用,你们看资金流入多少或者成交量或者换手率才能看到我想干嘛。。。。。 想看例子可以看下宜华健康,1月16号到停牌前,看懂你就知道游资和主力间的配合和拉锯。
打压的话比较复杂,其一技术分析的散户很多是不破位不走,甚至我故意破位还不走,具体可以网络破崖式下跌,我快速洗盘是这样的;
其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阴跌,假设我在5元到5.5元间建仓1000手,然后小幅吸筹至6.2元,期间吸筹2000手,然后我选择在5.8元至6.5震荡洗盘,期间高抛低吸成本降至5.9元,吸筹3000手,然后再小幅试探上方抛压,期间股价拉至7元,至此我选择把底价建仓的1000手卖掉,剩5000手,再选择在6元到7.5间震荡洗盘,期间获得2000手,成本至6元,总共我有7000手,接着选择突破拉升,当天我会选择拉涨停吸引跟风盘,并且因为这样,我需要把当天所有挂单筹码全部吃掉,在此期间我在涨停前获得的筹码有2000手,并在控盘过程中把在成本在5.8至6.5的筹码出掉1000手,到今天为止我总成本上升了,筹码总共有8000手,第二天继续拉涨停,期间继续吃掉散户筹码2000手,再把成本在5.8至6.5的剩余1000手筹码全部卖掉,总成本上去了,总共筹码有9000手,此时股价在9.1左右。第三天我会选择震荡下行,利用散户最直观喜欢用的指标,跌至5日线或者把分试图的日均线跌穿,把短线投资者洗出来,并在此期间把5.5至6.2的1000筹码卖掉,并借此机会吸引前期突破踏空的投资者,筹码总共有8000手,第四天选择平开震荡走高涨停,期间派发成本在5.5至6.2的筹码1000手,总共剩余7000手,至此我有成本在5.8至6.5的筹码1000手,6元到7.5的筹码2000手,突破7.5至第一个涨停的筹码有2000手,第一个涨停至第二个涨停的筹码有2000手,在突破7.5前的筹码我有3000手,突破后的筹码有4000手,至此从7.5开始已经拉了35%(暂且这样),之后第五天,我选择震荡上行5%,在此期间派发成本在7.5至第一个涨停前的筹码2000手,至此我只剩5000手,7.5至今已经40%涨幅,第六天继续拉涨停,期间因为打开多次派发成本在第一个涨停至第二个涨停的筹码2000手,至此,我只有7.5之前的成本3000手,总共7.5至今有50%涨幅,无论后面涨跌,我是不会亏钱的。已经离我成本区够远了。
所以,经常有散户说庄亏钱,是很少见的,现实当中实际是游资被套,主力派发完筹码出逃。主力建仓到派发出逃,是需要半年甚至几年时间,出货也不是散户说的今天出货,明天又进,实际主力派发是1个月到3个月。
想看主力是怎么拉升股票(非游资),复牌前的宜华健康是标准教材。
现实当中没那么简单,我这里说的是一个主力的情况,实际是有混庄,新老主力交替,但是我给的那个建仓至出货是多数主力的过程。
⑷ 融资 炒股跌多少会爆仓
爆仓就是亏损大于你的帐户中的保证金。由公司强平后剩余资金版是总资金减去权你的亏损,一般还剩一部分。
爆仓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指期货客户平仓了结头寸之后,还欠期货交易所钱,即达到:帐户浮动盈亏≥账户总资金,也即客户权益≤0
由于行情变化过快,投资者在没来得及追加保证金的时候,帐户上的保证金已经不能够维持原来的合约了,这种因保证金不足而被强行平仓所导致的保证金“归零”,俗称“爆仓”,“穿仓”的含义跟“爆仓”一样。
爆仓的另外一种情形:重仓操作导致的爆仓,比较常见,重仓操作,比如持仓比达到90%以上,未占用资金就少,可抵御反向变动的空间就小。重仓操作是一种盈利快且亏损小的方式,为什么呢?因为反向变动的话,追加保证金不足,你就爆仓了,这是软件系统自动给你止损平仓。爆仓后你的帐户资金并没有亏损多少,更不会是负数,而是你所持仓合约的价值,这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⑸ 什么是融资中的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专况的一种约定属。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赌协议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设置,也没有被经常采用。但在国际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中,对赌协议已经被广泛采纳。在创业型企业投资、成熟型企业投资中,都有对赌协议成功应用的案例,最终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研究国际企业的这些对赌协议案例,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也将有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⑹ 街电被爆融资失败,恶意不给服务商结款,会是第一个倒下的共享充电宝吗
ind," The ant says and runs home
⑺ 融资后亏多少会被暴仓
在担保比例少于130%时。
担保比例=(自己的资产+借来的资产)/借来的资产;或总资产/负债总额
比如客户有100万资产,通过融资融券总共借来200万的资产,这时担保比例=(100+200)/200=150%
若客户继续融资融券,总共借来的资产达到250万,那担保比例就是140%,此时已经是进入警戒范围了。
若再进一步增加,当比例达到130%,就不能再融资融券了。此时若你借来的钱买的股票跌了,或者你借的股票卖空之后价格却涨了。系统就强行平仓了,那你的账面损失就成实际损失了。
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50%高于130%(含)时,会员向客户发送须关注预警通知:
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 当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时,会员应当通知客户在约定的期限内追加担保物。前述期限不得超过2个交易日。 客户追加担保物后的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50%。
⑻ 如果跌到3200点,融资盘被爆仓,会发生股崩股灾吗
当然会,现在很多个股跌幅已经达到百分之50了,这意味着有很多融资的已经被强制平仓,血本无归了。随着后期融资盘的退出和新股民的淡定股市将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涨跌幅了,之前大盘跌百分8的行情也不会存在了。
⑼ 主力会把融资客打爆吗
融资客是一个统称,只能说部分没实力的会爆,大部分是不会爆的,谁甘心出局啊,我是高意模型的,记得我
⑽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融资融券爆仓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融资融券爆仓?融资融券交易(securitiesmargintrading)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专易,是指投属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当融资买入股票(看好股价上升),但股价跌势不止,跌到某种程度,券商就会叫投资者继续补仓或者平仓,投资者就会损失巨大;当融券卖出股票(看空股价,认为股价跌),事实上事与愿违,股价向上涨,涨到某种程度,券商就会叫投资者补充保证金或平仓,投资者也壮士断臂损失一大笔。以上两种情况,皆是运作借来资金或卖空股票超出保证金比例,谓之“爆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