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给国内富人一个转移资产的机会,国内富人大多以非常之手段集结了大量财富,如果国家安法律规定查,估计90%的人都得进去坐坐,仰融的融资计划正好给了他们这样的一个渠道,双赢啊!~~钱出去了,人出去了。。。。在当下的中国,以仰融的才能,从10个亿滚成100亿应该不是难事,如果是搞实业搞出来的,那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如果是股票,祈祷他不要成为下一个托普吧!~~~~纯属个人观点。。。。
B. 四川阆中寿昌号蚕丝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四川阆中寿昌号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古都阆中。这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型蚕种生产基地。寿昌号是阆中蚕丝制品生产的骨干企业,四川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历史源于公元1887年,主要经营蚕丝被、蚕丝袄、蚕丝背心及蚕丝类工艺品,生产能力达到年产蚕丝被8万床,蚕丝服饰2万件,被套5万床,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自营进出口企业”资质。寿昌号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求品质,工艺虽繁复绝不敢粗制滥造。讲店誉,丝丝皆金贵,万不可克斤压两”的经营宗旨。秉承“品质为先,寿昌四海”的企业理念。寿昌号坚持“质量立厂,名牌兴业”的企业方针。企业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荣获“南充市知名商标”、“消费者信得过商品”和“消费者喜爱品牌”等称号。并在“全球杰出华商财富泰国行”活动中首次以生活用品的形式作为国礼送给泰国副总理披尼。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寿昌号蚕丝被被中国赛艇国家队官方指定产品,《中国质量万里行》并将寿昌号蚕丝被列为推荐产品。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试点单位。寿昌号坚持博众家之长,开拓创新,在不断吸取国内外优秀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创新设计来完善产品的结构、功能。引导消费,引领行业发展。企业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优秀企业”、“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中国蚕丝制品十佳名优品牌”、北京稻香村碑“消费者喜爱的中国老字号品牌”,公司还通过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六家办公厅的联合筛选,将本公司列为《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中49个联盟项目之一的企业。
法定代表人:陈小锋
成立时间:2004-05-10
注册资本:2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138100001073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阆中市七里镇迎宾路工业园区内
C. 谁告诉我1980年以后香港经济的发展过程
香港经济发展过程
经过短短的30多年时间,香港从战后初期的转口港迅速发展为今天的远东轻工业制造中心和国际
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令世人为之侧目。香港作为近代城市的发展,经歷过一段相当曲折
的路程。现在我们试图从歷史上來追溯香港近代经济发展的轨迹。
(一)转口港形成前时期(1840-1860)
古代香港地区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手工业,以制盐、制香、修船为主,海上运输也颇具规模,屯
门、尖沙咀、香港仔等都曾是比较活跃的港口。
1841年英国人强行在港岛登陸,1842年正式割占香港后,初期主要是从事最惡毒的鸦片走私活
动。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从印度运來中国的鸦片有3/4是经香港转销的,储存香港等待转销
的鸦片多达16.5万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受开放五口通商的直接影响,在港的部份外商将其实
力分散到新开的商埠,香港的经济地位受到严重打击。据统计,1844年出入港船只仅538艘,总重量
189.257吨;至1850年也只有883艘,299,009吨,发展并不快。因此,一些英国驻港官员主张乾脆放
弃香港。曾任港府财政官员的M.马丁於1844年报告說,香港没有任何可观的贸易,并且断言在任何
情况下香港都没有任何机会能成为商业中心。他认为由於海盗的猖獗,中国商人社团的阙如,物资供
应的缺乏等等,条件远不能与新加坡相比,主张英国政府連一个先令也不应花在香港。但进入50年代
以后,国内外形势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内地居民进入香港的增加;另一方面,由於1848年之后,
美国与澳洲先后发现金矿,中国大陸经由香港前往新、旧金山的人數激增,每年均达數万;加上亚太
地区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邏羅、朝鲜等)的开放,香港的航运、贸易与日俱增。为适应华侨社会的需
要,横贯东西方向的“金山庄”和沟通南北交通的“南北行”应运而生,华北、华中等地区出产的花生、
大豆、药材、丝绸等中国内地土特产与南洋等地的香料、珠宝、海味、食米、木材等,都经由香港进
行转口贸易,1860年,进出港船只达到2,888艘,总重量为1,555,645吨。为这种交往所需的旅馆业、
各种商号也纷纷设立。华商很快便掌握了港贸易额的1/4以上,中国商人社团开始在港岛崛起。
在这20年中,港岛市区不断扩展,人口激增。最初,市区主要是沿著港岛西北海滨的一个约1公
里狭长地带伸展,后來逐步沿太平山坡向上发展,形成上环、中环兩个地区。人口的增加尤为显著,
1841年港岛仅有5,600人,至1847年也只有近24,000人。进入50年代以后,由於上述原因,加上太平
天国革命期间从广州等地区來港人數增多,使港岛人口自1853年的3.9万人激增至1860年的9.5万人。
香港己略具近代城市的雏型了。
(二)转口港时期(1860-1950年代初期)
香港作为一个转口港的地位,从其确立以至完成,并向工业化城市的转变,经歷了将近100年的
时间。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以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为标志,将这一时期划分为前后的兩个阶段。
1.第一阶段(1860-1898年)
1860年10月24日,英国政府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
了南九龍。从此,自南九龍至港岛间的广阔水域置於英国的实际占領下,这对於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
是至关重要的。
从国际范围看,这时欧美国家已经先后完成或正在进行产业革命,资产阶级正在进行全球性的掠夺
与竞争。在这一时期,有兩件事情对於香港转口港地位的确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就是苏伊士运河
的通航和有线电报的铺设。
1896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这使得从西欧到香港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5,000
公里以上,欧洲來港航线方便多了。1871年,欧洲的有线电报直通香港,并同时与上海、新加坡直接
通报,香港与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密切了。
但是,在整个60年代,香港经济却面臨著新的冲击。由於上海港的崛起,香港已经退居第二位,
在1856-1866年的10年间,上海的贸易额从993,304镑激增至4,210,947镑,而香港和黄埔的贸易额仅
从927,067镑增至1,351,958镑。不过,从香港本身发展的绝对數字來看,速度也还是相当可观的。1870
年香港进出港船只达到4,791艘,总重量为2,640,347吨,比1860年分别增长50%。
19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标志就是银行业的建立。1865年,汇丰银行正式在港开
业,这是总行设在中国的第一家外国银行。该行创办初期包括有英、美、德、印度等股份,但主要的
投资和创办人则是在远东多年的英国大洋行。在此以前在港开设的银行已有东方银行(1845)、有利银
行(1857)、渣打银行(1859)、印度商业银行、阿格拉聯合服务银行、西印度中央银行(1863)等6家。但
汇丰后來居上,在港英当局的支持下,吸收存款,发行纸币,抑制华资,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壟断
国际汇兑,为外资在华企业提供资金,等等,在香港的经济活动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香港已经完全奠定了其转口港地位,据1880年中国海关统计,中国的输
入总值,香港占21%,输出总值则占37%。另据有关资料统计,1880年香港进出港船只为5,775艘,
总重量为5,078,868吨,1890年则达到8,219艘和9,771,743吨,10年间分别增加了42%和92%。在发
展贸易的同时,香港也陸续发展自己的工业,如船坞、火柴、肥皂、制缆、制糖、水泥行业,但规模
都还比较小。
在此期间,华商的财富迅速膨胀。70年代末,港督轩尼诗就曾在立法局表示,华人已成为港岛的
最大业主,港府的税收有90%來自华人;1881年他又透露,香港每季缴地税1,000元的业主18人中,
除怡和洋行一家外,余17人均为华人。政治上,华人也开始崛起。1880年,伍廷芳出任立法局议员,
这是华人在该局任职之始。其后,黄胜(1884),何启(1890)等人都先后出任立法局议员。随后华人在
港政治、经济势力的崛起,为了建立统一的华裔组织,1896年成立了第一个华商社团--中华会馆(即
现“香港中华总商会"前身,担负起“聯乡谊而通商情”的作用。中华会馆的成立标志著华商已经形成一
支在政治、经济上不容忽视的力量。1894年8月23日,英殖民地大臣里本曾对港督羅便臣說:“在英政
府保护下,香港已变成一个华人社会而不是英人社会……而华人居留地从來是香港繁荣的一个重要力
量。”
1860年英国割占了南九龍后,港岛与九龍形成了彼此相望的“双城”。通过辟山填海和伸展,港岛
方面由坚尼地城到 鱼涌,九龍方面则由油麻地到大角咀、红磡、马头角,都填海建成商业区。居民
也从1860年的95,000人(其中外国居民2500人),增至1898年的254,400人(其中外国居民15,190人)。
经过将近40年(1860-1898)的发展,香港最终确立了其转口港的地位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管理、银
行、保险、船运等方面的服务随之兴起。1898年6月9日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以此为标志,香港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转口港时期的第二阶段。
2.第二阶段(1898-1950)
新界,拥有975.1平方公里以及广阔的水域。英国强租新界之后,使香港原有的陸地面积(包括港
岛和九龍司)骤增11倍之多,为香港后來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过去地处边界的
油麻地、旺角等变为中心地区,7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市镇,也全部分布在新界的九龍半岛上。原來聚
居在新界400多个村庄的100,000居民,也使人口骤增1/3以上。
香港的发展在这50多年(1898-1950年代初期)中,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先后经受了兩次世界
大战的冲击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才得以重建香港的经济秩序并逐步完
成向工业化时期的过渡。
在英租新界后的最初10多年中,香港经济仍有较快的发展,转口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1911年,对后來香港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广九铁路全线通車,内地输港货物由此一部份可以通过铁
路直接抵港。另一方面,來港船只与转口货物也有较大增加,1914年达到创纪錄的23,740艘,载重总
吨位达22,069,878吨,分别比1898年增加了115%和66%。同时,香港政府的税收也有较大幅度的增
加,如战前的1913年为8,512,308元,比1898年的2,918,159元增长了近2倍。
1914-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是主要參战国之一,因此香港间接处於战争狀态之下。
在大战的四年间,香港的转口贸易大致上处於停滞狀况,甚至略有下降,直至战后的第二年还未能恢
復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这种連续几年徘徊不前的情况是英占香港以來所首次出现的。但是,香港的
造船业却利用欧美船只因大战而减少的空隙,大力加以发展,黄埔、太古以及海军船坞,相继走上了
造船、修船的“黄金时代”,并在战后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积极利用欧洲工业衰疲的空档,开拓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渐趋平稳。至
1924年,进出港总吨位已达35,471,671吨,比战前最高年份1913年增长了55%。此后,由於爆发了
省港大罢工,香港的进出口贸易、工业等方面均一度受到影响,至1927年后才渐有恢復。据统计,1930
年香港对外贸易总值为81,300万元,比1921年的43,260万元增长了88%。
20世纪30年代初期,爆发了长达4年之久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世界贸易额减少了2/3,香港也受到了
严重的冲击,港元暴跌,每元仅值1先令左右。从香港的对外贸易总值看,整个30年代贸易额大致维
持在10亿元左右,其中以1935年为最低点。但是,香港的工业发展却从30年代开始渐有起色。1936
年,香港启德机场投入民用,这对后來香港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1932年,英聯邦在加拿大渥太华开会,讨論了英聯邦特惠税协定.规定凡是采用聯邦原料或勞工
至少50%的制成品,可在英国及其自治領市场享受特惠税待遇。香港於1934年加入该协定。此举对香
港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1940年,在港设立的工厂约有800家,雇用工人约3万名,主要
有造船、棉织、胶鞋、电筒、罐头食品等行业。这对50年代香港工业的重建有积极影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於12月26日攻占香港,直至1945年8月15日投降为止,香港经歷
了3年又8个月的日占时期。在此期间,日军实行了野蛮的法西斯统治,摧毁了战前所建立起來的大部
份工业,至1946年,工厂數目急剧下降为366家,外贸基本处於停顿狀态,房屋被毁达19,000单位,
居民被强迫遣散回乡。全港人口从1941年的160万锐减至1945年8月的60万。
战后的香港,一片废墟,纸币贬值,资产冻结,企业家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情况十分惡劣。但
是,华人资本迅速返回,内地的人才、资金、设备等大量流入香港;香港与东南亚、英、美、澳、加
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聯系逐步得到恢復和加强。同时,英方也探取了一些比较明智的措施,例如汇丰
银行宣布承认日占时期发行的“迫签纸币”(DURESS NOTES),恢復信誉,银行和外汇业务逐步恢復常
态。至1947年,香港进出口贸易总值增至27.67亿元,比战前最高年份的1931年的12.8亿元增长了
116%,1949年更是突破50亿大关,达到50.69亿元。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采取了明智的行动,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港商
迅速充当了新中国与外界贸易往來的中介人。1951年香港的对外贸易总值激增至创纪錄的93.03亿
元,中国占港总贸易额的26.5%,达到24.67亿元,其中中国占港总进口的17.7%,占港产品出口(包
括转口)的36.2% ,均居第一位。这是香港转口贸易的鼎盛时期,香港经济也得以迅速恢復。
在这短短几年中,香港经济之所以得到迅速恢復,主要原因显然是由於对中国大陸的转口贸易所
带动。此外,战后人口也迅速增加,1947年便超过战前的水平,达到180万人,1950年达到206万人,
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勞动力资源。
但是好景不常,香港经济很快又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帝国主义蓄意
与中国为敌,对华实行禁运。战后刚刚恢復和发展起來的香港转口贸易便一落千丈,1952年对外贸易
总值急剧下降到66.78亿元,比上一年锐减26.5亿元,几乎减少了1/3。同年对大陸的输出也从上一年
的16.04亿元降为5.20亿元。此后,香港的进出口贸易連续三年下降,经济前景岌岌可危。香港经济
向何处去?这是进入50年代以后所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工业化时期(1950年代起)
1.从转口港时期向工业化时期的过渡(50-60年代)
20世纪50和60年代,香港经济逐步完成了从转口港时期向工业化时期的过渡,从而发生了划时
代的变化。
大陸解放前夕,内地的大量资金,设备从上海、广州等地流入香港,并带去了技术和管理人才。
同时战后我国内地工商界特别是上海的厂家从英、美等地订购了大量的纺织机械等工业设备.此时也
因大陸局势变动不再转入内地,而直接启运香港设厂投产。据有人估计,1946-1950年间,以商品、
有价证券、黄金、和外币的形式从中国大陸流入香港的资金不下5亿美元。在1949年第一季度申请登
记设厂的工厂中约有60%是从内地迁港。这些内地迁港工业包括纺织、橡胶、五金、化学、火柴等,
对於战后香港工业的重建与发展有重大作用。与此同时,面对著局势的变化,过去一直占据优势的英
资财团(例如怡和财团)有一些表现出信心动摇。怡和大班约翰.凯瑟克曾经发出“我们的好日子已经过去
了”的悲哀,采取股票上市,变卖资产,套取现金等手法,准备后路。而汇丰以及渣打银行则采取了
一些比较明智的措施,为香港的工业发展包括纺织、成衣、金属制品、塑料、化学工业、船舶修造、
饮料、香烟等提供了相当數量的贷款。东南亚的华侨以及其他外资也大量流入香港。据估计,仅
1949-1950年流入的资金约达10亿元之多。另一方面,除了英国和英聯邦国家作为香港制造品的重要
出口对象外,1953年美国容许港制品输入,此后美国逐步发展成为香港的最大出口市场。这一切无疑
对香港的经济发展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就是这样,香港逐步获得了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设备、勞力以及市场等条件,尽管在
1957-1958年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经济发展速度到影响,但它终归完成了从转口港时期向工业化时期
的转变。萌芽於30年代的香港工业,至1947年只有工厂961家,雇用人數47,400人;1959年激增至
4,541家,雇用人數达177,330人;1959年与1947年相比,厂家和雇用人數分别增加了3.7倍和2.7倍。
1959年,在香港的出口贸易中,港产品的比重已上升到69.6%,取代了转口贸易的地位。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香港经济(主要是工业、外贸)有了较快的发展,为70年代的经济起飞奠定
了基础。这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东南亚政局动荡,不少人夹带资金來港;内地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原准备在内地投资的华侨转而将资金投进香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西方资本大量渗
入香港;而香港本身除了1967年曾发生反英抗暴而受过短暂的冲击外,政局一直比较稳定,这就为香
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棉纺、织布、制衣、塑料以至新兴的电子、钟表、玩具业等,都有
较大的发展。1960-1969年,香港制造业工厂从5,346家增加到14,078家,雇用人數从224,,400人增加
到524,400人,分别增加了1.6倍和1.3倍。同时期的港产品出口值则从28.67亿元增加到105.18亿元,
增加了2.7倍。进出口贸易总值也从98.01亿元增加到280.9亿元,增加了1.9倍。此外,房地产、建筑、
金融业等也相应有所发展。
2.工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70年代后)
70年代以來,则是香港工业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阶段。
70年代的香港经济,不論是在加工工业、对外贸易还是交通运输、金融、建筑、旅游等都有迅速
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以加工工业为基础、以对外贸易为主导、以多种经营为特点的工业城市。
以工业为例,香港注册厂家从1970年的16,507家增加到1980年的45,025家,雇用人數则从
549,178人增加至907,463人,分别增加了1.7倍和0.7倍。1980年,港制品输出为681.71亿元,占出口
贸易总额的69.4%,从事制造业人數则占总就业人數的40%左右。据统计,1980年香港总产值(时值)
为1,060亿港元,按人口平均的产值为20,933元(约合4,080美元),在亚洲仅次於日本而略高於星加坡。
70年代香港工业的发展过程,具有一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完全相同的特点:出口导向,工业与
贸易有共生关系;轻工业占优势;小型企业占多數,适应性强,等等。这些特点是由香港本身所固有
的小环境决定的。香港本身缺乏自然资源,工业原料和半制成品主要依赖进口;人多,地小,但拥有
世界天然良港;内部市场有限,产品大部份需要出口。香港工业的发展,从原料的输入到产品的输出,
都得依赖於对外贸易,如果没有外贸,香港工业以及整个经济就会窒息。另一方面,由於轻工业具投
资较少、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适应性强等优点,所以香港一开始便走上发展轻工业的道路。目
前,香港轻工业的工厂數、雇员數和出口额在工业中均占95%以上。在轻工业中,又比较集中於成衣、
纺织、塑胶、玩具以及电子、手表等行业,1980年这些行业出口额约占香港制品出口总额的72%。其
中60年代发展起來的电子工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1980年出口的电子产品83.06亿港元,占港产品出
口总额的12.3%,雇用工人88,883名,成为仅次於制衣业的第二大行业。此外小型企业居多又是香港
工业的另一特点。以1978年为例,雇员在50人以下的小型工厂占全港工厂总數的92%,雇员人數占
41%,而且工厂的平均人數还有下降的趋势。企业规模小,生产容易调整,适应性比较强。在同一时
期,香港的对外贸易也令人为之侧目。1980年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98.94亿
元,比1970年的328.46亿元增加了5.4倍,居世界第20位。其它如交通运输、旅游业等也有较大的发
展,被誉为国际航空中心、海运中心和旅游中心。此外畸形发展起來的房地产业尤为引人注目,这裏
限於篇幅,就不一一枚举了。
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金融业的崛起,成为仅次於紐约、倫敦的第三个
国际金融中心和仅次於倫敦、苏黎世的世界第三大黄金市埸。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在有利的政治、经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70年代以來,香港政
局比较稳定,与东南亚、日本、欧美各国的聯系日益密切,同时,随著香港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崛起和
房地产的畸型发展,它需要金融业的发展予以配合,这是促进金融中心的形成和金融资本发展的必要
前提。在这样的形势下,大批跨国金融机构涌进香港,使香港的金融结构和经营业务发生巨大的变化,
日趋国际化。从地理上看,香港处於一种适中的地理位置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之一,处於有利
的时差区内,可以充当紐约与倫敦金融市场的中继站;这一有利的条件,加上港英当局所采取的不干
预政策,使得香港地区的信贷等活动特别活跃。1978年3月,港英当局撤消了不增发银行牌照的禁令,
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内,持牌银行即增加了41家,支行數目也大增。在香港金融領域中,外资的活动
尤为突出。据港英当局统计,至1982年底,在香港的131家持牌银行中,有94家的资本來自香港以外
的19个国家和地区,约占72%;而在财务公司和保险公司中,外资则占80%。至1982年底,世界最
大的100家银行中,有63家在香港设立分行或办事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转站的作用日益加强,各
行对国外供款和预付款在10年中从2.04亿元增至207.78亿元,年增58.8%,其中最多为印尼、南朝鲜、
台湾、马來西亚、日本、澳洲、巴拿马、菲律宾、泰国、印度、新西蘭等,基本上是亚太地区。财团
聯合贷款數量大,范围广,一些跨国银行、财团相继取得20多家华资银行的部份股权,如汇丰对恒生
(61%),美国花旗银行对远东(76%),日本三菱对廖创兴(25%),富士银行对广安(55%)等等。当地登
记的持牌银行中,接受外资某种控制的己过半數。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对其利弊一直有所争論。但是,它对於促进今天香港经济的繁荣局
面,显然有著重要的积极作用。
D. 卢俊卿的向女儿致敬
女儿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从小到大,女儿都是我们家里的掌上明珠。每年生日和过年过节,长辈们都要给她发红包。2010年过生日的时候,她把过去给过她红包的10多位长辈都请来吃饭,并郑重其事的宣布:她已经工作一年了,已经是大人了,以后不能再收长辈们的红包了,以后该她向长辈们孝敬红包了。并将第一年工作所挣的工资全部拿出来,买成礼物,现场送给了长辈们。有的得到了手表,有的得到了衣服,有的得到了饰品。当时,我和所有长辈都感到意外的惊喜和特别的幸福。
女儿平时对父母和长辈们也十分孝敬。即使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对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生日也从不忘记,每年我们都会接到她的祝福电话,并收到她寄来的礼物。今年6月,她刚带团从非洲回京,听说远在四川的外婆病重,便马不停蹄的赶回四川看望外婆,让外婆十分感动。
俗话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对此,我感触颇深。她知道我是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草根”,没有自己消费奢侈品的习惯。自参加工作以来,她总是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买名牌领带,名牌钢笔,名牌皮带,名牌袖扣,以改变我的“土气”。一旦知道我哪里不舒服,她总是千方百计给我寻医问药。前几天,我在搞“卢俊卿(微博)企业大讲堂”时,她知道我连讲3天课很辛苦,晚上还专门开一个小时的车到会场上来给我做颈椎按摩。我说太远了,不用过来,我找酒店的人按摩就行了。她说女儿按与别人按不一样,还是坚持过来了。这些,都让我深深的感到,我是天下最幸福的父亲,我的女儿是天下最孝顺的孩子!
女儿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女儿小时候,她妈妈经常带她去“太阳村”做慈善。“太阳村”是一个由父母都在监狱的孩子们组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女儿与他们一起到地里干农活,一起吃饭,一起交流。她由衷地同情他们,真诚地帮助他们,经常把自己的零用钱和玩具拿出来送给他们。
她从小一直在生活教学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学习。高中的第一个学期,我特地把她送到一所普通高中河北三河一中去学习锻炼。三河一中的同学中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当她看到有的农村孩子没钱买肉,只能吃白米饭时,她就用自己的钱给同学们买肉吃。当她看到有的女同学没钱买洗澡票,一周都洗不了一次澡时,她就买澡票送给她们。每当她告诉我们这些的时候,我和她妈妈都感到十分欣慰。
去年12月,她出席我们协会组织的“杰出华商财富欧洲行活动”,从巴黎回来的时候,看到同团的一位四川籍企业家身体欠佳,又没有买到头等舱,便主动把自己的头等舱让给了那位企业家。这虽是一件小事,但作为一个从小“被服务”的“富二代”,要做到却也不易。为此,我按机票价格的2倍给她发了一个特别爱心奖。
10下旬,她在网上看到湖南凤凰县的龙张欢抱着两岁的弟弟上学的事情后,十分吃惊和痛心,她带病飞往长沙,又坐7个小时的汽车连夜赶到凤凰,看望龙张欢一家,并拿出自己的工资为龙张欢的弟弟请了一个保姆,每月给保姆2000元,连续请5年,以确保让龙张欢能够安心读书。
11月初,网上报道四川凉山州一所彝族学校的145名学生在帐篷里上课,原因是原来的校舍是危房,拆了,新校舍差20万元未修起来。她看到信息后,十分焦急,孩子们在帐篷里上课怎么度过即将来临的严冬。第二天,她就赶到现场慰问孩子们,并与校方签订了捐款20万元的协议。回来后,我让她谈谈感想,她说:“到那些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不图任何回报,只要不被人无端诽谤就行。”
从女儿小时候起,我就觉得亏欠她很多,因为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陪她,更没有时间管她的细节,只有对她进行原则管理,于是给她制定了一个“向善,向上,自觉”的“约法三章”,经常让她背诵并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现在,我十分欣慰的看到,“向善”这一原则女儿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女儿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为了培养女儿坚强的意志力,在她小时候,我经常狠揪她的手板心,让她坚持不要哭。每次,脸胀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就是不哭。这次风波中,她一度十分痛苦,但从未见她流过眼泪。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论坛上,当她讲她的三点担心的时候,我看到她眼圈红了,但始终没有掉一滴泪。在搜狐微辩会上,我看到她第一次发出了最为沉重的人生感叹:“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富二代做好人难上难”,讲得十分动情,但也未落泪。
在我们父女俩遭到一边倒的舆论错误地万炮齐轰的时候,亲人们看到一向引以自豪的俊卿和星宇蒙受不白之冤,甚至被辱骂和恐吓,无不痛苦万分。她妈妈整天以泪洗面,两个姨妈天天失眠。爷爷是坚强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竟被气到病危,在医院连输7天液才活过来。倒是84岁的奶奶很坚强,拉着星宇的手为她打气:“星宇,不要怕!你去告他们,我到法庭上去跟他们讲理。我不信做慈善还有罪!”那一刻,我看到她眼圈红了,然后低下了头,然后一声不吭的到卫生间去了。
8月22日是女儿24岁的生日。本来很多朋友都要过来祝贺她在慈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由于“卢美美”事件,她被迫谢绝了所有的亲友,只请了她中非希望工程团队的几位成员与我们全家在家中吃晚餐。餐桌上,虽然大家努力强作欢颜,但一种压抑的气氛怎么也挥之不去。吃完女儿的生日蛋糕,我和她妈妈上了楼,只剩下她们爱心团队的成员。半个小时后,我们听到下面一片哭声,声音越来越大。下去一看,他们抱成一团,在哪里放声大哭,几瓶白酒被喝得精光,全体都喝醉了,场景惨不忍睹。我知道,那是他们在发泄心中的委屈,在用自虐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抗议。见此情景,我心如刀割,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我看到女儿呆呆地站在他们中间,强忍着眼泪,默默无语。我知道,她作为他们的“头”,她无论如何都要表现出坚强,她想哭,但不能哭!
有一天深夜,女儿给我发了一条信息:“爸爸,我过去一直认为做慈善是最高尚的事业,是天下最快乐的事业。现在,别人骂我是卖国贼,扬言要毁我的容,网上还有人说要杀了我。我觉得做慈善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已经连续一周失眠了。”我知道她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很痛心,也很担心。只好强作欢颜的安慰她:“乖女儿,这是一场雷阵雨,很快就会雨过天晴,见到彩虹了。坚持就是胜利,再坚强些,不要让爸爸失望。”结果,她又反过来安慰我,让我注意休息,保重身体。那段时间,我们父女俩就像一对无助的难兄难弟,晚上,互相安慰,互相鼓励。白天,并肩携手,出入“江湖”,共同直面刀光剑影。现在每每想起那一幕幕,仍难抑内心的激动。
那段时间,也是我人生中最苦闷的日子。与女儿一样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古今中外,慈善都是一个圣坛,一夜之间却变成了祭坛,不仅我们父女受到围攻,而且中非希望工程的40多位捐款企业家无一例外的受到了攻击与追打。我每天都会思考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到歹徒行凶往往一轰而散,而看到别人做慈善却一轰而上,不问青红皂白,穷追猛打,置之死地而后快?我不仅为我和女儿的遭遇感到苦闷与不平,更为现在的社会道德沦丧感到痛心疾首!同时更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隐忧:“文革”遗风陈渣泛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将毁于一旦!
在女儿最痛苦的时候,由于爱女心切,我的愤怒也到了极限,我不止一次的面对媒体说:“谁再辱骂我的女儿,我将与他拼命!”很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愤怒代替了风度”,劝我要淡定一点,注意风度。我给一位朋友的短信中回复道:“女儿立志成为职业慈善家,且身体力行,做得很好,不仅没有得到掌声,反而被人攻击、辱骂、恐吓。我为了慈善事业,捐了女儿捐现金,捐了现金又贴现金,所有行为合法守德,结果被骂成骗子、伪善。我见人就想吵架,就想挥拳,还有什么风度,还要什么风度?!”为此,大家普遍评价女儿在公众面前的风度比我好。这让我既欣慰又惭愧。
后来,在上海的一次论坛上,女儿说:“其实,最冤的不是我,而是那些为工程捐款的爱心企业家们,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过错,却无端受到攻击与谩骂。最大的受害者也不是我,而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听了这番话,我放心了。我知道女儿已经迈过了最难迈的那道坎儿,也欣慰的感觉到女儿真的是长大了。
当真相大白、舆论转向之后,女儿十分感慨地对我说:“谢谢爸爸帮我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也要感谢这场风波对我的磨练。这一个多月,让我至少成长了10岁。我做职业慈善家的理想不会因此而改变,只会愈挫愈奋,更加坚定”。而今,她又像一个天使一样活跃在慈善的舞台上了,脸上也恢复了她那纯真的笑容。至此,亲人们一直悬在心上的石头也落地了,都为她短暂沉寂之后的勇敢复出和对理想的坚定不移而喝彩。
向女儿表示敬意
女儿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做职业慈善家,我既赞赏又欣慰。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坚定的认为,这是一条充满鲜花与掌声的路,在这条路上,女儿的一生一定会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富有意义。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愿望莫过于此。这场风波沉重的打击了我的信念,以至于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千古定论都开始怀疑。我已经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尚且如此,女儿才24岁,这场风波对她心灵上的创伤是可想而知的。近半月来,她一直在生病,那天赶到凤凰县的时候,在病床上躺了一上午才坚持去到龙张欢的家。当看到她拖着病体仍然坚持东奔西走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的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欣慰,又是敬意,可谓五味杂陈!我常常暗暗的想,这样一个好孩子,一心向善,并无过错,却被人无端的攻击、辱骂、恐吓,真是天理难容啊!
我的女儿虽然从小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但她绝不是一个娇气的大小姐。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她能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甚至可以成为“拼命三郎”。我了解她最大的弱点是比较喜欢掌声,受不了冤枉气。为此,我衷心的希望大家对这样一位有着崇高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多给一点关爱,多给一点包容,多给一点善意,多给一点鼓励,多给一点支持,多给一点掌声。我坚信,掌声之后,她一定会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E. 有谁知道华商财富联盟到底是做什么的
会有,但不一定是你!
投资理财本身就有风险,更何况是在虚无缥缈的网上!往往这种高回报吸引的就是“赌徒”,结果也只有一个:十赌九输。
我能看到的只是这些常识,具体情况还需要你自己去详细了解,因为我并不了解这家公司。符合规律的高风险投资也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