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下俄罗斯工业复苏情况(要客观、全面)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工业很不发达,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仅占1/3,而工业部门结构中又以轻工业为主,其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2/3。本来就十分落后的俄国工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战争的破坏,濒于崩溃的边缘。国内战争结束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基础上,苏联通过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决议。决议明确规定,工业化的总路线的基础就是从重工业开始。从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这实际上就是偏重于甲类工业,即生产资料生产。 [1]
在这个方针影响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具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具体分为八大工业部门:燃料动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 [2]
工业在俄罗斯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工业的特点是:重工业发展始终占优先地位,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涌现出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工业生产集中程度很高,这是俄罗斯生产力布局政策的结果。在工业生产中,俄罗斯把工业部门分成几个综合体来进行计划和组织发展。这几种综合体是:燃料动力综合体、冶金综合体、机器制造综合体、化学森林综合体、建筑综合体、社会综合体和东部的区域性生产综合体。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秋至1994年6月为第一阶段,1994年7月起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俄罗斯的工业发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阶段私有化时期,经济上彻底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并以国有企业为突破口,通过私有化形式开始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改造。这一阶段实行的是无偿私有化。外国投资者可以参加拍卖、竞卖和投资招标,以及购买私有化证券。到1994年6月底,70%的工业企业,其中包括2万个大中企业已转入股份化;小私有化比例达75%;农业中私有化企业和个人副业产值已达86%;非国有制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就业人数达到4000万。从1994年7月1日起推出第二阶段私有化计划。这一阶段私有化的特点是从无偿私有化转为有偿私有化,从追求政治目标转向注重经济效益,刺激生产投资。 [4]
二、 主要工业部门
1.燃料动力工业
燃料动力工业是建立在俄罗斯本国资源基础上的强大工业部门,俄罗斯的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铀矿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处于前列。燃料动力工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之一,它包括电力工业和燃料工业。
俄罗斯电力工业由热电站、水电站和原子能电站三大系统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力工业的企业数在增加,发电量逐年减少。原子能电站的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1%~12%之间。热电站发电量的比重出现下降的趋势,水电站发电量的比重在上升。在工业部门中,电力工业的盈利较高。
俄罗斯燃料工业分为石油工业、天然气工业和煤炭工业。
(1)石油工业
苏联的石油开采重点由西部向东部转移,二次大战后由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转向伏尔加-乌拉尔地区,20世纪70年代又向东转移到西西伯利亚的秋明地区,这里有全俄最大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萨莫特洛尔油田。秋明地区的石油开采量占全俄总开采量的66%。
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РОСНЕФТЬ)成立于1995年9月,是国有控股石油公司,其前身是苏联石油部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该公司1996年拥有石油储量为14.83亿吨,石油产量为1300万吨,石油加工量为450万吨。1995年时雇员人数是6.988万人。公司董事会由总裁董事长、国家部委、子公司、地方行政长官共12人组成。俄罗斯石油公司设有8家石油生产公司、9家炼油厂、12家油品销售公司及其他公司。12家子公司是:⑴阿尔汉格尔斯克地质公司(Архангелскгеолдобыча),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加工。⑵克拉斯诺达尔石油有机合成公司(Краснодарнефтеоргсинтез),成立于1950年,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加工、现有雇员1497人。⑶莫斯科石油和润滑油厂(Московский завод для нефти и смазок),成立于1925年,现有雇员366人。⑷捷尔姆石油公司(Термнефть),从事与热采有关的各项研究和试验。⑸共青城炼油厂(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 НПЗ),成立于1950年,位于阿穆尔州共青城,现有雇员916人。⑹普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⑺斯塔夫罗波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⑻克拉斯诺达尔石油天然气公司。⑼卡莱姆石油公司。⑽达吉斯坦石油公司。⑾萨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气公司。⑿图阿普谢炼油厂。此外,俄罗斯石油公司还有一些对外合作机构,包括中央地球物理国外勘探公司、油气计算中心。经营范围是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藏普查、勘探、开发、运输及加工;石油产品、石化产品及其他产品生产;石油、石油产品及其他产品销售;投资活动(包括有价证券业务);对外经贸、进出口业务;完成联邦国家及地区消费者的订货。 [5]
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ВОСТСИБНЕФТЕГАЗ),成立于1994年4月,经营范围是地球物理勘探、区域性勘探和详查、钻井、开发以及石油天然气供应。公司董事会由董事长、国家部委、地方行政官员及子公司代表共9人组成。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公司设有3家子公司:叶尼塞地球物理公司,位于叶尼塞斯克;叶尼塞石油天然气地质公司,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东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 [6]
(2)天然气工业
全俄共有17个天然气开采区。秋明州是全俄最集中最大的天然气开采地,占天然气开采总量的92%。天然气工业相对比较稳定。天然气储量集中在乌拉尔的奥伦堡气田和西西伯利亚的马连戈伊、扬堡、扎波利亚尔、麦德维热5个大气田。天然气开采工业集中程度高,85%的开采量是由3个大型企业进行的,它们的年开采量都在500亿立方米以上。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是苏联解体后在苏联天然气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储量和开采量方面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也是世界最大天然气公司。年开采量在100亿~500亿立方米的企业有2个,年开采量在10亿~100亿立方米的企业有7个,而年开采量在10亿立方米以下的小型企业有16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国内的天然气供应量已占俄罗斯能源总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向西欧的天然气年出口量约1200亿立方米,外汇收入超过150亿美元,它控制了24%的欧洲天然气市场。此外,向独联体国家每年约出口800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主要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销售,还从事多种经营,包括旅游业、农业、航空以及通讯等业务。俄罗斯的气田和凝析气田均由该公司开采,其产量占全俄总产量的95%以上。对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完全实行垄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继承了苏联统一的供气系统,拥有21个天然气生产企业、9个研究所、6个工程局、6家服务公司,直属企业和子公司的职工总计36万人。苏联时期的统一供气系统十分庞大,包括200个气田和凝析气田;22.6万公里的输气干线;407座压气站,总安装功率达5900万千瓦;46座地下气库,总有效容量800亿立方米;4500个配气站;6家天然气加工厂。统一供气系统的调度中心在莫斯科。苏联解体后,统一供气系统照常运行,俄罗斯以外的有关设施,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租用。除独联体各国外,与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约70家公司进行合资经营。 [7]
(3)煤炭工业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第三位,预测储量超过50000亿吨。煤炭品种比较齐全,从长焰煤到褐煤,各类煤炭均有。俄罗斯主要煤炭基地有西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矿区、欧洲东北部的伯朝拉煤矿区、东西伯利亚的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矿区和莫斯科郊区矿区。大型炼焦煤基地在库兹涅茨和伯朝拉。较大的露天煤矿基地有乌拉尔的科尔金诺、博戈斯洛斯克、沃尔昌斯克矿区;西伯利亚的坎斯克-阿钦斯克、伊尔库斯克和库兹涅茨克煤田;远东的莱奇哈、萨哈林。在煤炭工业中,大中型煤矿占优势地位。年开采量在10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6个;年产量在100万~500万吨的煤矿有14个;年产量在500万~1000万吨的煤矿有10个;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煤矿有9个。 [8]
俄罗斯煤炭资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区分布极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煤炭产地与大量需求煤炭的工业地区相隔遥远,运输落后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工业的盈利率很低,也影响着自身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曾大力发展露天采煤。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露天采煤量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欧洲部分储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储量在俄罗斯中部,即库兹巴斯煤田;23%的储量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几乎都是褐煤,适于露天开采。此外还有一部分动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国(82亿吨),罗斯托夫州(65亿吨)和伊尔库茨克州(55亿吨)。
煤炭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远东和乌拉尔等几个大型地理经济区的主要燃料。这些经济区中的个别地区,像远东地区的滨海边疆区长期以来燃料供应短缺,致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对劳动力就业、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俄罗斯的地理经济区中仅有7个是煤炭产区,而有5个地区是煤炭主要消费地区。在7个煤炭产区中,像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北高加索3个地区实际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给。而其他4个地区,尤其是乌拉尔和远东地区,需要一部分外运煤炭。这些地区所需的煤炭品种和质量,光靠自产煤量是不够的。因此,每年大约有1/4的煤炭产量,约4000万吨至5000万吨需要在各地区间相互调配,平均运距达1000公里,最长运距达3000公里。俄罗斯煤炭工业改革政策是1993年出台的。从1993年起,俄罗斯煤炭工业的市场竞争就已形成,从而保证了有支付能力单位的需求。当时还出现了能够自筹资金的私营煤炭公司。
煤炭工业有72个煤炭生产股份公司(不含子公司),其中24个为联邦股票控股公司和6个国营煤炭开采联合企业。俄罗斯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井工矿和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在降低。据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的数据,未来天然气的价格将不断上升,而煤炭企业经过重组以后,其生产费用会不断下降,因此各地区的煤价应当低于天然气价格。在现阶段,煤炭工业主要的改革任务是,根据增长的需求,制定煤炭工业发展目标;以最快的速度关闭严重亏损企业和解决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的由国家调控私人煤炭公司的灵活机制。俄罗斯有60%的煤产量来自私人煤炭公司,所以改革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有效地调节市场经济下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因此,地下资源利用、确保煤炭稳定而充分供应、改进立法和规范权力范围,是国家调控的重点。根据条件修订现有的政策包括:煤矿安全规程以及煤炭企业技术操作和设计定额。在要求俄罗斯动力部对煤炭工业加大调控力度方面包括:干部培训,实施部门和部门间科技发展纲要,支持和发展部门科学研究和设计制造院所的倡议。俄罗斯煤炭工业部门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创造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提高煤炭生产潜力。根据俄罗斯2020年动力战略以及联邦“动力有效经济”的目标规划,到2005年煤炭产量应达到3亿吨,到2020年必须达到4.3亿吨。为完成发展规划所规定的总生产能力,到2005年以前,需投入资金671.4亿卢布(按2001年卢布比价计)。上述资金来源,既靠企业自有资金,又需要来自联邦政府的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总额494.2亿卢布,将主要来自企业自有资金(折旧提成和利润),以及来源于引资和银行贷款。
2.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铁矿,黑色冶金是工业的骨干部门。冶金工业分为两大门类: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大型冶金中心在西北区、中央区、乌拉尔、库兹巴斯、伏尔加沿岸和西西伯利亚。大型冶金企业有: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克里沃罗日、新利别茨克、西西伯利亚、切列波维茨、车里雅宾斯克等。其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基地规模最大。在炼钢部门,生产工艺得到某些改进。黑色和有色冶金部门的产品盈利率和资产盈利率均高于整个工业。俄罗斯的有色金属工业有炼铝、镍、铅、锌、铜等工业。在安卡拉有大型炼铝厂。在有色冶金工业中,锡、锑、汞冶炼业不发达,俄罗斯是这些有色金属短缺的国家。
3.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
俄罗斯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布局也在由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俄罗斯的东部地区,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拥有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森林资源、食盐和磷灰石等,对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20世纪70~80年代,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起十几座石油加工厂,年加工能力一般都在600万~1200万吨石油。全俄最大的鄂木斯克石油加工厂年加工能力为2000万~2200万吨石油。俄罗斯的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分为5个部门:基础化学,产品主要是硫酸、纯碱、烧碱和化肥;化学纤维和纱线;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橡胶和轮胎工业。重点发展化肥、新型结构材料和化学纤维。
4.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
机器制造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它为工业本身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对国民经济的技术现代化起着关键的作用。苏联长期以来一直以超越整个工业部门的速度发展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俄罗斯机器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生产高度集中,并且具有高度垄断性。据官方统计,在整个工业中垄断企业有420个,其中256个在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生产与军事化密切相关,有80%的机器制造企业与军工生产相关。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部门的企业数增加很快。机器制造业的分部门主要为:重型动力和运输机器制造业;电机工业;机床制造和工具工业;电子计算机和仪表制造业;汽车工业;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制造;家电工业。在整个机器制造业中,俄罗斯把机床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和仪表制造业、电机工业和电子工业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催化部门。俄罗斯消费市场最为畅销的家电产品主要有四类,即电视机、冰箱、录像机和洗衣机。
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俄罗斯家电工业一直处境艰难。从内部因素看,由于资金短缺,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更新改造,自产家电的综合竞争力弱,在质量、性能、外观上远远落后于同类进口产品。从外部条件看,在实行外贸自由化的同时,政府未采取必要的民族工业保护措施,国外家电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致使本国家电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比较知名的电视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并拥有一批小有影响的国产品牌。例如,莫斯科市《红宝石电视机厂》的“Рубин”;沃龙涅什地区《电信股份公司》的“Рекорд”;圣彼得堡市《彩虹股份公司》的“Радуга”;诺夫哥罗德地区《量子联合生产公司》的“Садко”等。这些品牌电视机一般采用世界流行款式和设计,引进外国的主要部件在俄罗斯进行组装,技术性能和外观造型上均有了很大改观,价格水平也基本与国外同类产品持平。洗衣机生产厂家也基本分布在欧洲部分,例如,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斯维尔德洛夫生产联合公司》、别尔哥罗德州的《斯塔尔奥斯科尔工厂》和基洛夫市的《维斯塔股份公司》。市场上比较知名的国产洗衣机品牌有“Вятка-Алена”、“Ока-9”、“Фея”、“Малютка”和“Сибирь”等,以手动、小容量、软塑机壳为主,而半自动、全自动机型比重不足10%。由于价格、性能和质量等原因,这些机器的主要用户是低收入阶层。莫斯科市的大部分俄产洗衣机的平均价格约在30-100美元之间。冰箱企业主要有莫斯科市的《吉尔股份公司》、斯摩棱斯克市的《艾斯别尔戈股份公司》、奥伦堡州的《奥尔斯克机械厂》、利佩茨克地区的《利佩茨克钢铁企业》等。市场上能见到的国产冰箱品牌有“Stinol”、“Зил”、“Саратов”、“Смоленск”、“Орск”和“Ока”等,其售价大致在80~140美元之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俄罗斯对部分进口商品实行质量和安全认证制度,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安全要求,是否持有相应的商检证明。俄罗斯每年都对进口税率进行较大幅度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家电进口税率呈明显攀升趋势。
5.建筑材料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之一。各地区都拥有生产建筑材料的原料,建筑材料工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中央区、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地区。建筑材料工业的下属分部门有:水泥工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配件工业、墙材料工业、建筑陶器工业、聚合原料制造的建筑材料、非矿物建筑材料工业和玻璃工业。在水泥生产行业,小企业(年平均生产能力在50万吨以下)较多,有27个,它们占本行业企业数的48%,而生产的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13%。大型企业(年平均生产能力在200万吨以上)有10个,占这一行业企业数的17.8%,生产的水泥占总产量的43%。“斯巴斯克水泥厂”是俄罗斯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其他大型水泥厂还有:“矿山工厂水泥厂”、“舒罗夫斯基水泥厂”、“沃尔斯基水泥厂”等。
6.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资源基础。这一部门也是俄罗斯的传统工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部门的企业数逐年增加,在私有化过程中,企业数大量增加。这一部门在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4.3%,仅高于轻工业所占的2.5%。森林、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分部门有:森林采伐工业、木材加工工业和纸浆造纸工业。俄罗斯现有家具生产企业约3500家,其中550家大型企业的产值约占整个国内家具工业产值的80%。本国家具企业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家具生产设备和国内紧缺配件的进口关税偏高,妨碍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一些国产和进口家具原材料以及国内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价格接近进口产品,从而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7.轻工业
轻工业一直是一个薄弱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速度缓慢,设备陈旧落后。轻工业部门多为中小企业。轻工业部门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份额最小,在各工业部门中仅占2.5%。轻工业部门分为纺织工业,缝纫工业,制革、皮毛和制鞋工业。据预测2010年俄罗斯轻纺行业发展目标主要是将国产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提高到55%。俄罗斯轻工业有能力在亚麻、毛、皮革、皮毛和化纤面料市场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但服装、针织面料和鞋等产品落后于国外。在国外市场,俄罗斯出口产品主要是匹布。
8.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粮食食品制造业、肉类食品制造业、奶类食品制造业、鱼类制品工业、砂糖和糖果制造业、各种饮料制造业、制油和制盐业等。俄罗斯的面粉工业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区、北高加索区和中央黑土区等粮食主要产区,主要的面粉工业中心有萨拉托夫、车里雅宾斯克和奥伦堡等。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北高加索区、中央黑土区、伏尔加河流域区等向日葵主要生产地区。罐头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区、中央黑土区、北高加索区等地。其中,水果蔬菜罐头工业集中在北高加索区,肉奶罐头工业集中在西北区、加里宁格勒州、中央区、西伯利亚区等地,鱼罐头工业主要集中在渔业发达的远东区、北方区和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除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设有专门的糖果点心加工企业外,一般的面粉、粮食加工企业也生产糖果糕点。俄罗斯的肉类制品加工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区、北高加索区、伏尔加河流域区、西西伯利亚区,这些地区约占俄罗斯肉类生产的半数以上。莫斯科、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大的肉类加工中心,其加工能力大大超过本地区的原料供应能力,因此,不得不依靠远距离调运牲畜。俄罗斯的制糖工业主要分布在甜菜主要产地北高加索区以及中央黑土区和中央区,主要的制糖中心有沃罗涅日、图拉等。
Ⅱ 曼联简介
曼联主席
基本资料
中译名:大卫·吉尔
英文名:David Gill
国籍:英国
出生地:雷丁
出生日期:1957年8月5日
职务:曼联队CEO
上任时间:2003年
职业生涯早年
1981年,吉尔毕业于伯明翰大学,成为了一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nce Waterhouse)的特许会计师(Chartered Accountant)。在旧金山工作两年后,1986年他加入了布林氧气公司的融资部门。1990年,吉尔又跳槽到了安飞士租车集团。接着,从事全球管理咨询业务的普鲁德福德公司、伦敦证券交易所、假日首选旅游集团都没能留住吉尔的心。
曼联
1997年,吉尔成为了曼联的财务总监。2008年8月,他被提拔为副总裁,并继续兼任财务总监。2001年7月,曼联提拔尼克·汉姆比成为财务总监,吉尔则继续高升,成为了曼联董事局的总经理,负责包括商业赞助、市场开发、会员管理等的日常事务。 2003年,阿布拉莫维奇入主切尔西,挖走了曼联的首席执行官彼得·凯尼恩,吉尔成为了他的继任者。2005年,马尔科姆·格雷泽接管曼联,吉尔继续担任这个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2006年6月2日,吉尔取代阿森纳的副主席大卫·戴恩,成为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董事局成员。利物浦主帅拉斐尔·贝尼特斯提出疑问,说吉尔同时管理曼联和足球可能会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吉尔以“上任是联赛其他CEO推选的结果”为据回应了贝尼特斯。 吉尔曾经还担任过现在已经解体的G14委员会的副主席。2009年9月,吉尔又被选举为G14的替代品欧洲俱乐部协会(European Club Association)的董事局成员,任期两年。编辑本段私人生活
吉尔有两个儿子(亚当和奥利维)和一个女儿(杰西卡)。奥利维·吉尔在2009年和曼联签订了职业合同,并在欧洲冠军联赛出征沃尔夫斯堡的比赛中进入了大名单。
Ⅲ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什么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控制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必要选择
资本主义的金融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虚拟资本不断膨胀、不断缩水、金融危机不断的波动史。运用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研究和掌握目前正在肆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特点和爆发原因,对于防止虚拟资本的过度投机和形成金融大泡沫,有效地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确保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验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中对“信用和虚拟资本”进行了专题论述。马克思引用威?里瑟姆在《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中说:“空头汇票,是指人们在一张流通的汇票到期以前又开出另一张代替它的汇票,这样,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就制造出虚拟资本。在货币过剩和便宜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办法被人使用到惊人的程度。”
在引用詹?威?吉尔巴特《银行业的历史和原理》理论时,证明了“银行的目的在于便利营业。但一切便利营业的事情,都会便利投机。营业和投机在很多情况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难说营业在哪一点终止,投机从哪一点开始……在有银行的地方,都可以较容易和较便宜地获得资本。资本便宜会助长投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虚拟资本的不稳定性来自货币的虚拟化,即货币并不真正具有价值。自从货币与金本位及金汇兑本位脱钩之后,虽然还具有其作为支付手段的使用价值,但已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种实物来衡量的价值了。这时货币的价值只能用其购买力来衡量,而货币的购买力又要受到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人们的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货币的虚拟化就会增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随着现代金融创新能力的提升,虚拟资本从初端的商品期货或期权、货币期货或期权、债券期货或期权、股票期货或期权,以及相应的远期合约、互换、互换期权等,逐步向包括利息率期货或期权、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或期权、物价指数期货或期权及其它组合式综合价格指数期货或期权等高级衍生产品和工具转化,势必导致整个经济的虚拟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并通过“蝴蝶效应”迅速殃及全球实体经济!
因此,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是百余年金融发展史所证明了的一条正确论断。
二、监管缺位与虚拟资本过度膨胀是爆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两大元凶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全面奉行“市场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稳定性”理论的美国金融业,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开发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衍生产品,使资本极度虚拟化,并将虚拟经济推高到失控状态。实体经济一旦被打上虚拟化的烙印,经济泡沫的破灭则是早晚之事。再者,美国的低储蓄和超前消费生活理念,无形地助推了次级债市场的空前繁荣。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许多机构违背“谨慎经营”的原则,利用创新滥用金融杠杆密切相关,高负债率和利用资本市场过度融资造成了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深度灾害。(一)失控的金融创新加深了资本虚拟化程度,加剧了投机和冒险行为。
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衍生品交易几乎覆盖和垄断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次级债便是其中之一,它将大批基金吸引到次贷衍生品的“漩涡”中来。当市场陶醉在“金融创新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美梦中时,危机便悄悄降临。美联储连续15次降息于2003年6月见底至1%,然后因油价推动全面通胀等系列因素而被迫加息,从2004年6月起连续17次加息至5.25%。这时,基金的“分散风险”失灵了,保险公司连自己也不保险了,利率变化的“蝴蝶翅膀”扇动出金融风暴的“路线图”:越来越多的低端客户无法正常支付按揭贷款——房贷违约率上升,市场开始拒绝次贷抵押债券——房市泡沫破裂,作为抵押品的期房价格急剧缩水——涉足次贷的金融机构平均30倍的杠杆效应将风险急剧放大,负债和资本金比例严重失调,被迫快速出售资产来平衡其债务——“恐慌性杀价”与“负债和资本金比例失调”恶性互动,导致资产价格循环式下跌——流动性骤然收紧,资金严重短缺——银行惜贷,殃及正常经营的无辜企业——政府紧急救市措施被解读为危机深不见底,股市大跌,投资信心严重受挫——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令金融巨头纷纷倒地——失业率急剧上升,消费明显萎缩——资金从资本市场恐慌性撤离——债务链将次贷危机向持有次贷等美国债权、美元资本的国家和地区快速延伸……次贷就这样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风险变为安全,最后把创新变为危机。次贷自身也因而“衍生”成为金融扭曲、异化的典型代表。
(二)金融监管滞后或缺位,导致错失处置危机的最佳时机。
监管缺位,美国监管机构对远远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的过度放纵。随着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其监管的法制进程也一直处于反复和摇摆中。1999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监管,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衍生工具被投机赌博趋势主宰。衍生产品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日益被投机赌博性操作淹没。
同时,许多金融大鳄绕开监管束缚,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竞相发展场外交易,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国际清算银行、各国监管部门及国际掉期和衍生品协会等对场外交易参与者的调查统计, 2007年下半年全球所有未清偿的场外交易衍生品的名义价值增长15%,衍生品场外交易未清偿合约的价值是场内交易的5倍以上,其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场内交易,有些国家场外交易规模甚至占整个衍生品市场份额的80%以上。
正是监管部门放任和允许金融市场的场外交易和过度创新,没有进行必要的窗口指导和政策干预,才最终导致这场祸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大爆发
<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三、金融危机对金融业及实体经济的深度危害(一)严重危及金融安全,制造金融恐慌。起端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终于在2008年下半年演变为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以雷曼兄弟等金融巨头破产案为标志的“多米诺骨牌”坍塌效应,被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国,从而引发了一场来势汹涌、好像深不见底的“金融海啸”,欧美、亚洲等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一度造成全球性大恐慌,资本市场迅速缩水,严重打击了公众信心。就连最不开放的北朝鲜,也因中国的传递效应使其矿产品出口业务大为收缩;而以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撑的冰岛等小国,则面临国家信用的丧失和“政府破产”的悲剧。欧美金融业依靠政府大量注资和提供政府担保才得以续业。<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二)严重冲击实体经济。
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惜贷”。面对筹资困难以及利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萎缩。美国三季度GDP同比下降0.3%,许多国家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速度。第二是消费萎缩。据统计,美国9月就业岗位减少了将近16万个,为200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不难理解,这失业的16万人只能是减少各种日常支出才能继续生活。而对于没有失业的人来说,投资股市和基金的钱越来越少、自己未来的薪水只降不升、生活成本的增加等等,都会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捂紧了钱包。表现这一状况的是零售业销售情况,美国9月零售销售月降1.2%,是3年来的最大降幅。第三是投资需求下降。从银行贷款难或者贷款利率高,人们就不会愿意投资,新企业不会开工、也不会有新的工作岗位、现有企业不会扩大生产规模。<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我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分子,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未能幸免。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伴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就一直处于艰难的境地,未能进行结构调整的出口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破产关停压力。特别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更将涉外企业置于困境,订单大幅减少,生产难以为继,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三季度GDP罕见地降到两位数以下,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2%,同比降低9.7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的威力正逐步显现,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正在释放。 0 5566688 2010-1-8 6:28:43 121.18.71.* 举报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Ⅳ 曼联简介
曼联主席 基本资料 中译名:大卫·吉尔英文名:David Gill 国籍:英国 出生地:雷丁 出生日期:1957年8月5日 职务:曼联队CEO 上任时间:2003年 职业生涯早年1981年,吉尔毕业于伯明翰大学,成为了一名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nce Waterhouse)的特许会计师(Chartered Accountant)。在旧金山工作两年后,1986年他加入了布林氧气公司的融资部门。1990年,吉尔又跳槽到了安飞士租车集团。接着,从事全球管理咨询业务的普鲁德福德公司、伦敦证券交易所、假日首选旅游集团都没能留住吉尔的心。曼联1997年,吉尔成为了曼联的财务总监。2008年8月,他被提拔为副总裁,并继续兼
Ⅳ 吉尔集团康硒茶是传销吗
由于我身边有人是受害者,我有必要说一下,陕西吉尔集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卖富硒茶为名其实在以拉人头注册会员的方式进行坑害老百姓血汗钱的传销组织,我在学校学过传销与直销的区别,但陕西吉尔集团这就是传销模式,有关部门,工商部门应该处理这些坑害老百姓血汗钱的皮包公司(传销组织),老百姓赚钱不易,如果有关部门不出来维护老百姓权利,让传销组织逍遥法外,让传销组织继续猖獗欺骗老百姓,岂不天理难容,传销组织地址陕西吉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24号泰德大厦1幢2单元20601
Ⅵ 以新中国金融历史为例,90年代金融行业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那为什么中国经济为什么还能够持续高速增长
那时主要是97金融危机。
当时的我们应对适当。
Ⅶ 马尔科姆·格雷泽的收购曼联
格雷泽在2003年9月26日的时候就拥有曼联3.17%的股份。在11月29日时,他已有15%的曼联股份,并和曼联的首席执行官大卫·吉尔谈判关于收购的事。在2004年6月,他已持有超过19%的股份。
在2005年5月12日,格雷泽与两位曼联股东J·P·麦克马努斯(J. P. McManus)和约翰·马格尼尔(John Magnier)达成一致,买下了他们手中28.7%的股份。接着买下了曼联第三大股东哈里·多布森(Harry Dobson)手中的股份,此时格雷泽已拥有曼联62%的股份。当天晚些时候,格雷泽已持股71.8%。
在2005年5月16日,格雷泽已持有75%以上的股份,并在2005年6月22日将曼联从伦敦股市上撤下。2005年在6月28日,他已持有98%的股份,可以迫使剩下的股东卖出自己手中所有的股票。最后格雷泽大约花去了14.7亿美元来收购曼联。
由于格雷泽的大多数资金来源于短期融资,许多曼联球迷担心这会使球队背上沉重的债务,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格雷泽收购曼联的游行。在此期间,许多英国小报也以格雷泽为卖点,“披露”大量格雷泽的“故事”,大多把格雷泽描绘成一个冷漠无情唯利是图的人。当然这些报道的真实性不高。相反在格雷泽收购后并没干涉球队,也没损害曼联实力,曼联仍能顺利赢得2007年英超联赛冠军,翌年并成功卫冕英超联赛冠军及勇夺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Ⅷ 天下维客的商业模式
究竟什么是“维客”?它的英文原称为Wiki,中文也译作“维基”,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网络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来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就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和探讨。
去年4月份,“网络”推出了自己的“维客”产品——“网络”,随后,“新浪”推出了“新浪百家姓”,另外,一些专门的“维客”网站,如“互动维客”、“中国维客”等也应运而生。
免费的维客
很多“维客”爱好者最早接触到这一事物是从访问“维基网络”(Wikipedia) 开始的,“维基网络”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维客”网站。
创办至今,“维基网络”已经拥有了一百多万个词条和40多个语言版本,其内容的丰富性甚至可以挑战《大英网络全书》。
从诞生开始,虽然所有的内容都是由一些热心的志愿者撰写,无需支付稿酬,管理员也同样是愿人士,不用支付资,但“维基网络”的运行费用如服务带宽,也是一笔不小支。为了让“免费的维基”能够持续下去,资金成了网站创建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了保证“维基网络”的“纯洁”,其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一直刻意避免该网站出现任何商业元素,不以公司的形式运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广告。惟一的“盈利模式”将是像许多开源项目一样,接受捐赠。
有很多人建议“维基网络”采用广告,不过马上有人反驳说,假若“维基网络”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生意,那么志愿者们也许将不再免费投稿。甚至还有人说,“维基网络”的成功就在于它的非盈利性。
“维基网络”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受欢迎的50个网站之一,其词条规模已经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本传统的网络全书,而且时效性非常强。这一切都在表明,作为一种协同技术,“维客”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商业前景。其实,“维客”在国外不少大公司中早已流行,因为这些大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经常需要进行协作工作。一旦某个部门开始使用“维客”,其他相关部门就会跟着使用。有报道称,企业利用“维客”进行协同办公,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
早在两年前,诺基亚就推出了自己的官方企业“维客”,员工通过“维客”工具来编辑文件,交流思想或监督项目进展。如今,诺基亚预计在其6.8万名员工中,至少有20%的员工使用“维客”来更新项目计划和进程。美国产业分析集团预测,在2009年,半数以上的企业会在内部使用某种“维客”工具。
商业的维客
虽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维基网络”寻求各种琐碎或严肃的问题解答,但“维客”天生的自由共享和协作创新属性,使得其商业化的进程异常缓慢和曲折。
“维库”的创始人鲍鸣浩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说道:“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它(“维客”)并不适合商业化。但作为一项技术,它不仅可以商业化,而且可以有很多种商业化的可能。”
近一两年来,借着Web2.0这股东风,众多“维客”都在试图探索一条可以通行的商业化道路。“维基网络”的创建者威尔士也在其中寻求盈利的途径。
2004年,威尔士率先创办了一家盈利性的“维客”公司——Wikia,迄今为止,这家公司已筹得了两笔总共400万美元的融资。去年6月,eBay前副总裁兼总经理吉尔·佩奇那(Gil Penchina)被聘请担任Wikia CEO。
Wikia专门收录不适用于“维基网络”的玄奥文章,它与“维基网络”提供的功能类似,允许用户自由增加条目及内容,Wikia使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与“维基网络”也相同。不同的是,它在版面右侧加上了Google关键字广告。目前,Wikia已有超过3万个使用者,建立了约50万个条目,每天有250万人次的浏览率。
Wikia还引进了备受欢迎的社区概念,2000多个不同的Wikia社区由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组成。社区中有话题,也有条目,很像现在的BBS,但又不是BBS,因为它是构架于Wiki上的。与BBS相比,好处就在于它有个存储话题和知识的地方,而且,任何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权利去重新编辑、修改。
Wikia目前的收费广告,威尔士表示,现在要销售相当数量的广告,需要过滤掉可能会惹麻烦的内容。即使在Wikia的首席执行官看来,Wikia也不会成为年收入10亿美元的业务。目前Wikia网站每个网页带来的收入还不足两美元。
威尔士并非受到“维客”高效率低成本模式启发的惟一创业者,以广告收入为主的“维客”站,已经成为继博客和社交网站之后,另一个硅谷企业的吸金计划。除了Wikia,还有提供产品评估的ShopWiki,提供旅游建议的Wikitravel等等。
有分析人员指出广告很难担负起“维客”重任,“维客”其实可以和搜索引擎结合起来,提升其内容实用性。将“维客”和信息类搜索引擎结合,实现收费服务,或许会成为“维客”将来的一种商业模式。
威尔士不久前宣布,Wikia将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希望在有利可图的搜索市场分得一杯羹。
黄页和分类广告是互联网上的热门词汇,而“维客”和它们相结合的产物——yellowiki也代表着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yellowiki”把黄页和“维客”集成到一起,形成网友自己管理的生活实用信息。而这个服务的盈利,可参照一些搜索引擎网站的模式。把经验分享与B2C、C2C模式相结合,是“维客”在yellowiki之外的又一种商业化思路。
去年,商务巨头“亚马逊”和在线广告供应商DoubleClick联手打造了一款融合“维客”概念的购物搜索引擎——Shopwiki。和一般的购物搜索引擎不同,它除了将人们所搜索的商品价格、商家等信息呈现并加以比较外,还提供了一个“维基购物指南”的功能,由消费者自己书写相关物品的购物经验,以便帮助其他消费者更方便地找到合适的产品。
尽管各类“维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维客”模式具体商业模式的探索仍在路上。
Ⅸ 体育产业春秋五霸是谁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姜姓,名小白。齐僖公的孙子、齐襄公的儿子。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身死不葬,虫流出户”。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或周惠王六年(前671年),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晋献公之子,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位君主称霸,其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兹甫(—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
周惠王三十一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前642年齐桓公病逝,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秦穆公是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阖闾(—前496年),一作阖庐,姓姬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光乃吴王诸樊之子,前514年,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改号“阖闾”。又使要离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以绝后患。
前506年,阖闾重用大臣孙武、伍子胥等为将,联合唐、蔡二国攻楚,破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北),楚国几乎灭亡。此时,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其父兄伍奢、伍尚之仇。
勾践(又写作句践;在出土文物“越王勾践剑”里写为鸠浅;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是中国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有关他的先世,有说“其先禹之苗裔”,亦有说“先世无所考”,也有说他是“祝融之后”并且是楚国的芈姓,众说纷纭。父亲则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详,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