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理财保险是不是骗人的
理财保险绝大多数不可信!
一般人去银行做保本的理财,利率大概在4-5%,常常中途被人忽悠去做理财保险。你去找银行业务员做理财,他们会“好心”地推荐你理财的保险,为什么这么“好心”?
1、理财赚不了几个钱,银行发给他们的只是千分之几的提成。比如银行业务员帮你做理财,你存5万存一年,利息5%,而银行用你的5万在其他地方投资,银行收益10%,那么50000*10%=5000,其中50000*5%=2500是分给你的利息,银行赚2500,银行发给业务员50000*0.2%=100元,业务员只能拿100元的提成
2、理财保险却能赚很多钱,这个钱从哪里来?就是从你一年交的保费里扣。现在保险公司都和银行合作的,所以为什么银行里面也有保险?银行业务员也能卖保险产品,一般都和理财有关,所以主推理财保险(银行业务员为什么能卖保险?保险不都是保险代理人卖得吗?因为现在卖保险都是0门槛,考试什么都是背答案的,只要你能把保险卖出去保险公司就能赚钱,才不管招什么人呢,误导什么都是代理人承担,和保险公司没关系。卖保险的代理人都没有下限的,更不要说兼职卖保险的银行业务员了,条款都讲不清楚,重点是赚钱,能卖出去理财保险,自己赚钱,保险公司赚钱,和保险公司合作的银行也能赚钱!)那么银行业务员推理财保险能赚多少钱呢?跟上面一样举例,如果客户买理财保险,一年交5万,连续交3年。保险公司的的万能险和分红险,提成大概是15-25%,保守点50000*20%=10000元。
——————————————————————————————
业务员是赚到很多钱了,但是这钱是从客户交的保费里面扣得!而客户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影响是前5年基本上本金拿不回来,要等5年以上,有的甚至10年,才能拿回本金,产生收益。
还是根据上面的例子,一个客户年交5万,交3年理财保险
如果买的是万能险(预期利率4.5%)
买了保险以后,客户会有一个现金价值的账户(现金价值就是退保时候能拿回来多少钱),客户每年交的保费会有一部分进入这个理财账户
第一年扣除初始费用50%,第二年扣25%,第三年扣15%,
也就是说第一年50000扣掉25000,25000进入万能账户,第二年进37500,第三年进42500万元,三年交完,账户里一共10.5万元,客户一共交了15万,也就是说3年内,连本金都拿不回来!而利息是怎么算的呢?
第一年:25000*4.5%=1125
第二年:(25000*1.45+37500)*4.5%=3318.75
第三年:((25000*1.45+37500)*1.45+42500)*4.5%=6724.7
也就是说,算利息的不是50000的本金算的,而是被扣掉以后的钱算的利息,本金打了折再算利息的。
这个利息,上面是简化了按一年计算的,万能险实际计算很复杂,是每日计算,先按保底利率1.75%/365算每天的保底利率,再把多出来的利率加进去计算,这个多出来的就是公司的收益情况决定的利率,最后在4.5%上限浮动,4.5%这个叫预期利率。
理财保险有保险的作用,就是能加一个保额,比如40万保额,得了保险合同里约定的大病赔40万,要么被保险人死了,赔40万,有不少人觉得这点不错啊!请注意,这个保险不是白给的!它是额外收费的,这个费用叫做保障成本!保障成本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风险保额计算的。假设一个男人30岁,它每一千块钱的风险保额是2块钱,那么40万/1000*2=800块,保障成本分开算,大病归大病,身价归身价(其他还有意外,豁免,小医疗,都是分开算,再加起来的),假设大病和身价都是2块,那么他的保障成本就是800+800=1600块。每一千块钱的风险保额和年龄有关,呈现U字形,一般18岁最低,50岁后,就要是30岁的10-20倍,你的现金价值账户到时候不但不增长,反而会亏掉!万能险一般要10年左右,账户里的钱才和你交的本金多一点,像这个一年交5万3交3年的,可能7年左右可以回本,7年以后才会慢慢涨,但是30岁左右就差不多该把钱拿出来了,年龄再高,保障成本会大大增加,35岁开始就涨的很慢了,所以利息也就降下来了。保障成本是每个月结算一次的,所以月利息计算是 (上月账户现金*月利息-保障成本)*当月月利息,下个月第一天再扣掉保障成本再乘利息
因为有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的存在,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万能险特别坑,这个要扣费那个要扣费,上面就是写的其中的道理
2、如果买的是分红险(4.5%预期利率)
一个人年交5万交3年,他同样有一个现金价值账户。那么第一年大概只有5000元是进现金账户的,有人问为什么比万能险的钱还要少?因为分红险没有保障成本,每年或每月还有分红。
也就是说分红险一开始的利息只有5000*4.5%那么少!当然利息的计算也是一样复杂,每天按保底利率2.5%/365再加预期不稳定的一部分利息组成,这里就没有保障成本,不扣钱了。而分红险每年都有分红,大概在一年保费的1%上下浮动(交的钱多拿的分红也多)。分红是不确定的,分红的钱不是主要部分。如果分红的钱不拿走,是自动存入现金价值账户的,然后现金价值会变多一点,利息就多一点。但是,分红险就算不取出分红,它的回本时间大多都比万能险还要长,短的10年,长的15年,之后才开始产生收益。
在保险方面,分红险的保额是很小的,不像万能险那样,不高的保费能做到20万以上的保额,一般大病或身故(二选一)只能赔个一年期保费的2-3倍,然后合同结束,把现金价值退给你。比如我一年交1万交10年的分红险,第一年得了大病,只赔个3万块给你治病,然后身故了,退给你现金价值1000块;或者第五年得大病,赔了3万治病,再把现金价值3万退给你,也就是花5万,赔了你6万。一般脑子正常的人知道这种结果都不会去买的。而理财的话,一般要10年左右才回本,别人理财要的是收益,这么晚回本不吐血!
3、如果同样5万买4.5%预期的一年定期理财,交3年。
第一年:5*1.45,第二年:5*(1.45+1.45^2),第三年:5*(1.45%+1.45^2+1.45^3)
第n年以后:5*(1.45%+1.45^2+1.45^3)*1.45^(n-3)
这才是实打实的理财,而且这家银行实际利率如果比预期利率降低了,你还可以换个理财买。你买理财保险,5-10年内钱在保险公司根本别想拿走,一旦利息降了,你只能认命!不要说什么理财保险几乎没什么风险,没什么风险的稳健理财多着呢。银行可以倒闭,如果有人说国家规定保险公司不会倒闭,那肯定是在骗人!保险公司是可以被兼并、分裂和撤销的!
——————————————————————————————————
总结:银行业务员极力推荐理财保险因为提成很高,而客户买了理财保险要等5-10年才能回本,所以收益很低,而现今一年贬值率大概在2%,未来还面临贬值风险。
『贰』 大爷买34万理财险8年亏5万,所谓保险理财是否是骗局
说到理财保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就算自己没有购买过,应该也听身边的人说过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理财保险 综上所述:任何理财都是有风险,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购买,所以买保险一定要理性看待,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不例外,一般来说,银行理财还是比较安全的,具体风险就要看产品类型了,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等。最后,奉劝大家准备买保险的,一定要擦亮眼睛认真选择再购买!避免上当受骗!
『叁』 理财型保险有什么
一、 分红险是保险理财产品的一种,在分红险运营的过程中。项目经理会在每年的年终,将保险的的盈余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保险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新产品,类似于股票的分红。 分红型保险保单持有人在获取保险保障同时,也可以获取保险公司的分红,即与保险公司共享经营成果,该保险是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动的主力险种。分红保险的红利有多种处置方式 :灵活领取、累积生息、抵交续期保费、购买交清增额或者进行年金转化等。
二、投连险: 投连险又叫做投资连结险。它的保险内容至少要包括一项保险责任。它分设账户来投资,有的账户风险大,有的账户可能风险小,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账户之间选择资金的比例,但是投连险的投资风险完全是由投保人承担。是一种将投资功能复合在保险之上的险种,其本质仍是保险,目前保险市场上的投连险一般针对被保险人意外、身故和残疾进行赔付。一般收入相对较高的单身人群或收入稳定的家庭都适合购买投连险。而且,只有长线持有才能获得投资市场的平均收益,实现投连险投资和保障功能价值的最大化。
三、万能险: 万能险与投连险有相似之处,但它有最低保底收益,而且它的投资风险对于投连险来说相对稳健。具有弹性高、成本透明、可投资的特征,保险合同成立期间,保费可随着保单持有人的需求和经济状况变化,投保人甚至可以暂时缓交、停交保险费,从而改变保险金额,万能险一般适合收入稳定,有一定经济收入的人群购买。
『肆』 武汉理财哪个银行最好
您可了解下招行发售的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前,需先办理风险评估,评估后,可购买对应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理财产品。请您打开http://www.cmbchina.com/cfweb/personal/default.aspx页面,通过“搜索”可以分类您需要的理财产品(如您需要相应的理财规划建议,还要请您到招行网点或直接联系您的客户经理尝试了解)。【温馨提示:购买之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伍』 理财险都包括哪些
理财型保险是国内保险市场近年来出现的不同分类的新险种,都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目前市场理财保险主要有三类:具体为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严格意义上讲,分红险和万能险属于理财类产品,投连险属于投资类产品。
万能险和投连险实际是指投保人投入的资金被分配至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虽然这两个险种的保障账户都不受投资表现影响,但由于万能险承诺了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在资金运营中对投资渠道的配置必然更加注重“安全”。
一、分红型险。分红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新产品。分红险的主要功能依然是保险,红利分配是分红保险的附属功能。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死利差、利差益和费差益三方面。红利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挂钩,上不封顶,但也可能没有红利分配。也有客户为子女购买该产品,是为了合理规避未来可能开征的遗产税。
二、投资连结保险,简称“投连险”,是一种融保险保障与投资功能于一体的险种。投连险保单除了提供人寿保险时,其投资单位价格是根据投资账户在当时的投资表现来决定。投连险风险高收益大,远远超过万能险和分红险及市场上的部分基金产品。
三、万能险是抵御利率波动的利器。所谓万能险,是指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投保人所交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储蓄投资。
在此提醒,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来选择,还是那句老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是关于理财保险分类以及相关险种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想要参保理财保险的朋友有所帮助。
『陆』 保险到底是理财产品吗
2005年9月加入新华保险湖北分公司,历任业务员、业务主任、兼职讲师,湖北新华龙城五星会员。2006年《武汉晨报》举办的“第二届金融理财大赛”团体冠军奖成员之一。2007年湖北保监局举办的“首届湖北保险理财规划大赛”团体优胜奖成员之一。现任新华保险湖北分公司品牌主任。
客户观点:我们是一个普通的白领家庭,妻子和我都是大型公司中层管理干部。股市、基金最近都不是很好,我也尝试过投资,但总是很不理想,自己对金融不是很了解,理财更是无从谈起。最近我们了解到,有种产品叫银行保险,经过我们的了解,感觉和银行产品以及保险产品有区别,这个到底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保险?有风险吗?
(湖北武汉刘先生)
最近几年,公众的投资理财热情持续高涨,伴随着股市、基金、黄金、楼市等持续向好,居民的理财热情达到历史最高。但是,从实际调查结果看,广大居民对于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很困惑,无所适从。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借助银行终端渠道,进行销售的一种新型产品,准确地说,就是一种保险。但因为销售渠道是在银行这里,银行保险与传统的人寿保险产品又有所不同,无论是销售方式、销售人员的工作性质、产品都与传统人寿保险有很大的区别。
销售方式更准确地说,从流程上讲,客户是在银行咨询银行柜员或者是保险公司特派专员,然后填写投保申请书,一般3-5个工作日内正式的保单就下来了。客户自收到保单之日起10天,依然和个险一样有犹豫期。
销售人员的性质与个险营销员也有区别。不同公司银行代理保险的销售人员性质也不同,但是基本上属于员工制性质,即他们并非是那种个险营销员,而是保险公司的员工。
产品最大的不同点的是:银行代理保险产品,与个险营销员渠道的产品差别很大,大部分是趸交或者年限比较短的期交产品,属于中短期理财产品。目前销售各家公司的银行保险主要是万能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分红型保险。基本上,银行代理保险和个险渠道的保险,在产品上差异化很大,这也是大部分保险公司避免内部竞争的一种良好方式。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只是风险要如何看待。风险分很多种,大致有以下几种:1、本金风险:大部分公众关注的首先是能否保本,就银行保险产品而言,只要没有提前支取,是满期兑付,虽然会有管理费用,但是只要客户是持续续缴,各家公司基本都有奖励,因此到期之后,即使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不太理想,本金保本基本没有问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过银行保险到期低于本金的先例;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相对风险。客户会将银行保险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基金、股票等收益进行比较,所以,到期利率风险是客户关注的第二个风险。
银行保险,特别是万能型的,都设有保底利率,各家公司标准有所差异,但是大部分集中在2%-2.5%之间。各公司实际每月结算的年度化利率,至少基本都超过银行同期1年期的利率。
伴随着2008年基金神话的破灭,各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迎来了一次全国性的销售增长。不过我们依然建议客户,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于指望依靠暴富来实现理财目标,不仅风险高,而且难以实现。所以还是要合理搭配银行、基金、保险的比例,实现理财目标。
银行保险理想的理财方式
熊越祥
1998年加入寿险业,从业足迹从业务员、业务经理、培训讲师到区域运营总监。2002-2004年度,连续三年荣获新华保险湖北分公司年度优秀员工。2005-2006年度,荣获新华保险总公司优秀讲师。现任新华保险湖北分公司银行业务处武汉本部负责人。
客户观点:我是一位普通的市民,在一家银行办理了VIP业务。最近他们开始向我推荐银行保险,我也大致了解了,但是一直对具体内容不是很清楚。所以想咨询一下相关人士,帮我了解银行保险对于我们这些市民而言,是否适合?有哪些产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