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危机对香港实体经济的影响
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难免受到冲击,2008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香港GDP季度环比增长率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香港经济在理论上已确认陷入衰退。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终结,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加深,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香港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中央政府日前公布了支持香港经济的十四项政策措施,建议相关部门尽早落实,内地与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一道,共同推动香港经济尽早摆脱衰退,走向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香港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和基本表现
由于本次金融危机中心不在香港,香港投资者在美国次级债券上的直接损失并不大,而且香港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充裕的外汇储备,有比较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有内地广阔市场可以作回旋余地,因此,从整体上看,香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算严重。但另一方面,香港经济规模小,开放度和自由度高,资金进出不受限制,因此难以避免在主要经济领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已先后陷入衰退,香港经济受到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加深的趋势。
作为国际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面临全球金融海啸,香港承受的经济冲击,跟伦敦、纽约无异。对香港各行业带来的影响逐渐浮现,银行、投资等金融服务行业应声放缓,股市不振、房地产衰退。过去几年资产值溢胀下形成的财富效应迅速泄气,其骨牌效应遍及各行各业,也打击零售消费,近一段时间以来,金融机构裁员、中小企业倒闭的消息不断传出,可见影响十分之大。
据经济机遇委员会所掌握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10个行业截至11月28日为止一周营运收入,较正常水平的跌幅都达到双位数字(除了保险中介及经纪跌9.2%),批发、零售、金融机构约跌两成半,货运服务跌三成,建造业及相关活动跌32.8%等,10个行业平均跌幅为18.7%,预期下个月将继续跌12.2%。另外,所调查10个行业在同一时段雇用人数,减少了2.5%,预期下个月续跌0.8%。
从上述数字显示,行业营运收入和雇用人数的跌幅都甚为惊人,经济情势急速恶化。经济衰退,企业收缩裁员乃大势所趋,
一间人力资源公司发表明年首季就业情况展望调查报告。受访803名香港雇主中,79%表示无意於来季增减人手,8%打算增聘,7%计划缩减人手,经季度调整后得出净就业展望指数为3,为2003年以来最低。六大行业中,净就业展望指数皆见下跌,其中建造业为-12,下跌19个百分点。建造业的指数经季节性调整后为-12,属重灾区。服务业则为18,为各行业中最高,但亦超低於本年第4季的32。原应是金融海啸「重灾区」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指数则由17跌至8。
可见这次的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在未来的几年更能体现出对各行业的影响。人人都说政府应干预,但是,主要还是期望政府纾困而已,乃出於一时的旁徨及民粹主义,多於意识形态深层的转向。所以政府应创造就业、刺激经济,这固然是短期应变之道;与此同时,亦须思考长远经济发展转型的路向与策略。
很多人分析经融危机对香港的最糟糕的影响还没到来
我是做贸易的,香港方面的贸易已经减少了很多了,唉。。。希望能大家都能渡过难关
B.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有利还是有害
次贷危机的连锁效应彻底打破华尔街神话。这场由美国房屋价格大跌、贷款和其它与房屋相关资产价值的损失引起的金融风暴,正气势汹汹席卷而来,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担忧,全球主要股市因此纷纷大跌。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仍偏外向,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在美国国民借钱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那么,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会把中国也拖下水吗?相关专家认为,此次金融风暴将从市场信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冲击一◆◆
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张斌同时分析,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冲击二◆◆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也认为,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张斌表示,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冲击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3.05,0.08,2.69%,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具体到中国而言,郭田勇认为,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3.44,0.02,0.58%,吧)跌9.95%,建设银行(3.81,-0.02,-0.52%,吧)跌9.94%,中国银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9.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而据昨日最新披露的信息,16日盘中跌停的招商银行(14.92,0.45,3.11%,吧)截至昨日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冲击四◆◆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ly)北美版前执行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罗伯特道林(Robert Dowling)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表达了他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
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4.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3.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然放慢,”道林说,“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政府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贷款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
“其实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还有一部分的确也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外部所导致的。”郭田勇说,“我们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其实经济衰退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输入性,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经济出现衰退。”(本报驻京记者 杨小亮 实习生 毕子甲 )
相关链接:专家析美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充分估计其严重性
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意味着国际上一场大规模的金融调整将不可避免。那么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
危机传导是个动态过程
问:华尔街金融动荡波及全球,会否将大幅增加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风险?
赵锡军:如果单个公司发生危机,对中国构成的直接影响还是有限的。尽管我国金融机构、一些企业持有这些美国金融机构的债券或资产,但是规模不是很大。这些金融机构在中国还有合资机构和投资项目,其困境可能对中国业务有一些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当次贷危机将这些金融机构的困境串在一起,就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跟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带来负面影响。而我国跟美国的贸易、投资往来非常密切,危机肯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传导到中国来。影响究竟有多大,目前还不好说,因为它是个动态的过程。
问: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传导渠道有哪些?
赵锡军:首先是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金融动荡会影响美国投资、消费、就业、居民收入,例如雷曼破产,大概有2万员工失业,因次贷危机失业的人更多。由于其消费和投资下降,从中国进口就会减少。
美元贬值幅度加大,以美元计价的产品就会涨价。我们很多进口产品都是用美元计价的,进口成本就上升了很多,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出厂产品也就肯定会涨价。
其次是金融市场的传导。我国外汇储备、金融机构、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主要投向债券。美国这些金融机构一旦破产,其债券及其他投资品的价值就急速下滑,市场风险极大。
同时,许多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有投资的公司和项目。很多美国银行在中国有法人银行、合资银行、参股金融机构等。在华尔街的母公司出了问题,肯定会影响到在中国的投资、合作项目。如果这些公司大量出售在中国的资产,大量资金从中国汇出去的话,短期内给我国外汇市场冲击也较大。
另外,投资者的心理受到影响。尽管我国对外资直接进入金融市场有管制,但是心理传导是割不断的。
第三是通过影响企业业绩来传导。次贷危机中,我国出口公司、为出口提供服务的公司业绩都会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地方的财政收入、就业,比如浙江、广东的GDP回落速度比较快。
充分估计危机严重性
问:华尔街的危机状况,恰恰论证了国内学界普遍的观点:次贷危机“深不可测,尚未见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赵锡军:要摸清楚危机传导的渠道,对其严重性有充分估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是出口方面,要做到未雨绸缪,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出口一些高附加值、受金融波动影响少的产品。特别是要避免恶性出口竞争,我们急迫需要从数量竞争转型到品牌竞争。在出口结算货币选择方面,需要避免汇率风险。
其次,从金融投资来讲,我们要加强风险管理,加强规避风险手段、工具的使用。我国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在美国投资,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以前投资,选择的都是保守的金融产品,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即便购买美国国债,到期后虽然能够获得本金和利息,但一旦美元贬值,投资也会发生缩水。现在风险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原来信用风险是主要风险,现在金融创新越来越多,要考虑的风险类型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最后,加强国内投资者的能力建设、心理引导,避免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能够理智判断自己的市场。
货币政策要寻找平衡点
问:有人说,两率下调就是应对华尔街危机的措施之一,这次调整将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拐点。您是否赞同?
赵锡军:要说两率下调就是应对华尔街危机的措施,这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两率下调主要是针对国内问题,但国内问题是由国外变化引起的。我认为两率下调是结构性下调,不代表政策的根本转向。短期贷款利率下调多一些,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主要针对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吸收不了像大银行那么多的储蓄,资金紧张,就不得不高代价从大银行拆借资金,否则它经营就会出现困难。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寻找平衡点,而不是去迁就旧的发展模式。政府应该在产业政策,财政税收、商贸服务政策等方面帮助企业完成从粗放式经营向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转变。而不是因为企业困难就降低要求,走回头路。货币政策要推动企业积极求变,而不是维持现状。
C. 请问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什么性质的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是一家私营企业。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
至今已发展成为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控股关系最紧密的个人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融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为一体、传统金融与非传统金融并行发展。
(3)贸易融资纾困扩展阅读:
平安本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使命和愿景,多措并举以实际行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国家多领域建设。
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重大工程:平安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转型等重要战略举措,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承保重大项目、投资实体经济。
截止目前,平安已提供逾1000亿资金为民企纾困解难;已承保粤港大湾区17,700余个基建工程;已推动100亿智慧扶贫工程落地。
平安集团共持有政府债1.6万亿、企业债2500亿,并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为1500亿元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
打造智慧城市,提供技术支撑。本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平安利用多年积累的、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构建了“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
已在全国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南宁、天津、厦门等超过100个城市以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实施,惠及数亿市民。
助力湾区建设,打造立体保障网。平安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了金融贸易供应链一体化平台,链接数百家银行、上万个贸易机构和供应链企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助力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在贸易融资领域,平安金融壹账通建成全球首个由监管部门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导的区块链贸易平台“贸易联动”,构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枢纽。
D. 就业的加减乘除
就业好比加减乘除,需要的人的时候,努力的家。我需要人的时候努力的减。效益高的时候,他的工资就翻倍成。除旧是工资低的效益不好,工资就只能低。
E. 说说你对08年金融危机的看法
其原因很多很复杂,经济学家都在研究。
但是导火索是美国次贷。也就是一种次级贷款。简单说就是美国人在当地买房,通常都是通过贷款,而这个牵涉到信贷的问题,他们为了挣钱,0 受付都可以接受,银行把钱贷给人们了,然后他们又把贷款的这个合约打包变成了一种可以上市交易的金融产品,实际上这玩意根本没价值,因为很多人根本还不起贷款,于是一环扣一环,这金融产品从这个人手上到另一个人手里,转来转去 ,总之就是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张纸,甚至连纸都没有就是在交易系统里面转来转去。而美国人可乐了,那买房太容易了,我先住着,住到实在催债上门了,我就把这房子还给银行贝,银行收回了,那我就再去买,接着贷,接着不给钱。银行也不傻,知道存在问题,于是他们就想出了规避风险的方法,把贷款变成我刚才说的金融产品在证券市场交易,胡乱吹说是什么什么有价值的产品,实际上投资人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这样持续很久了,结果怎么被揭发了呢,是因为美国房地产开始萎靡,房子不停的贬值,结果银行第一个倒霉,所有人都朝银行要钱,资金链彻底扛不出了,你自己想吧,于是后来你看到了,多加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首当其冲倒霉。都是房屋信贷始作俑者,然后华尔街那帮骗子习惯空手套白狼,只顾忽悠挣钱,最后爆发了,他们不过也就是辞职隐居,钱早就挣够了。当然除了房子,其他很多例如车贷也是一样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接二连三的都会牵出来的,这帐慢慢算吧,是个大窟窿。美元多牛啊,所以他们就利用这种优势,挥霍他们的信用,现在信用垮了,钱却还需要补上这个窟窿不是?那就慢慢还债吧,银行是没戏了,民众怀疑银行没钱,所以纷纷去兑现,最终银行要破产了,政府不得已出来了,便上演了一出“有特色的美国社会主义中央银行回归”以政府的信用来重新稳住民心,再向全球人民借钱来补窟窿。他自己作孽还要拉着全球给他们垫背。 接着全球就开始倒霉,你想多少公司都要和美国合作啊,要么美国公司在中国搞“made in China”,要么,我们这边公司要把产品运美国,这就不是仅仅是金融市场的问题了,这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了,美国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自然要破产,这一破产倒好,他拍拍屁股走人,我们这边的公司拿不到钱了,白运过去了;要么就是美元贬值,结果交易付款的时候也受到的影响;再就是美国公司要么破产要么撤回来在外的投资,那很可能我们这边的属于美国的工厂就停产了,结果有些公司拿不到订单,有些公司直接停产,有些受影响太大,特别是如果这个公司主要是和美国合作的那就更加完蛋了,于是大量失业现象产生了。投行纷纷裁员,中国算不错了,瑞士银行第一家觉悟到金融危机的,他们在去年上半年就在欧洲裁员8000人!这只是一家外资投行,还有那些倒闭破产的公司员工呢,更加没工作,国内导致破产或者停产的公司也是一样,失业太多了。还有好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例如证券市场也会被美国股市起伏影响,上市公司凡美国、欧洲等有进出口贸易合作的,他们的股票都完蛋,结果股市下跌,人心惶惶,民众信心岌岌可危。现在就看政府怎么办了。
我就用这种大白话解释了,你可以按我开头说的自己搜一些专家们的深入分析。我要说的有什么不对,包含啊,反正大致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F. 环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民众对政府用国库资金救大银行的反应
对于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纾困案,有65%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国民众指出,大银行们先是主张资本主义式的放任型扩张,现在出了事却要求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掏国库的钱救大银行的资本家们,民众却失业,信用破产与失去房子。除此之外,国际上也有一些学者认为,7000亿美元根本远远不够。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开动“印钞机”与伊朗提出“美元替代方案”《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于2009年3月5日在“美国国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一文中表示:“(美国)商业银行体系把它的烂账转移至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国政府再把资产负债表上的烂账转移至每个纳税人的家庭资产…而这一切最终以国债的形式来体现…这些国债谁来买?如果最后卖不动,最后的购买者是谁?那就是美联储。”之后,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联储在2009年3月18日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最多1.25兆美元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即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真正家底是8200吨黄金储备,但即使将其全部抛售也仅值2700亿美元左右,连此次购买长期国债的钱都不够。” 因此各界评论纷纷指出美联储正在开印钞机救市,而这将导致美元的通货膨胀。
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早在2007年11月20日就已针对美元表示:“他们得到了我们的石油,却给了我们一钱不值的废纸(美元)。”为了因应美元贬值将带来的经济危机,伊朗已经把自己外汇储备中的一大部分转为了其他货币,他建议OPEC可以考虑自己推出新货币。2009年03月11日内贾德更对经济合作组织(ECO)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成立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贸易银行,以及进行货币合作。他说:“应在成员国间使用“单一货币”进行贸易,接下来在其他国家和邻国中推行。”
G.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第四阶段
2008年10月5日後的一周。
在一个星期之後的10月6日(周一),一个重大的银行和财政危机在冰岛发生,并导致冰岛的主要货币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贬值30%。 在当天晚上冰岛国会举行的一项会议中通过了一个紧急法案,授与政府有较大的权限来接管和整顿银行。冰岛国家银行(Landsbanki)和格里特利尔银行(Glitnir)两家银行被政府接管,同时政府也对冰岛最大的银行Kaupthing提供纾困方案。
10月6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决定暂时停止管制市场下由 格里特利尔银行、Kaupthing银行、冰岛国家银行、Straumur投信、Spron投信、Exista投信等银行所发行的所有金融工具的交易。
在10月6日工作日开始前,法国银行BNP Paribas继荷兰政府将富通金融集团(Fortis)于荷兰的业务国有化後,接收其所馀下的资产。 在10月6日星期一,丹麦、奥地利、可能还有德国,以及爱尔兰和希腊,替国内的银行存款做担保。 其後,代表英国重要上市公司的金融时报100指数录得历来最大的跌幅。. 10月7号周二消费者贷款救援计画排入英国国会议程。 在10月6日德国总理安格拉·多罗特亚·梅克尔宣布政府会对德国私有银行的所有存款进行保障。 政府又宣布一个挽救德国借贷公司The Hypo Real Estate (HRE)的计划。在同一日美国纽约的道琼工业指数重挫,在收盘时指数跌破了10,000点,即从2007年10月9日时的指数创下超过14,000点的高点时,所累积的跌幅为30%。 在巴西和俄罗斯的股票交易市场于当周一宣布休市,以防止之後可能发生的股价重挫情形。
10月7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布接管冰岛国家银行。 同一天,冰岛中央银行宣布俄罗斯答允将提供40亿欧元借贷。 然而这个消息很快的遭到俄罗斯官方的否认,并要求冰岛财政部长必须更正稍早之前所做出,有关俄罗斯接受借贷给冰岛的讨论声明,这一项否认是出于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Dmitry Pankin。然而,稍後俄罗斯财政部长Alexei Kudrin便承认有收到这样的请求,to which Russia was positive,仅表示周内稍後冰岛有派员到莫斯科开会,为金融议题展开讨论。标准普尔更将冰岛的外汇信用评级由A-/A-2下调至BBB/A-3,又将当地货币信用评级由A+/A-1降至BBB+/A-2。标准普尔又将冰岛银行业风险组别由第五组改为第八组,并表示「于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中,累积的违约和重整贷款恐占冰岛银行业总输出贷款35%到50%,等同于一半的放款有被倒帐风险。」
就在同一日,俄罗斯总统宣示了一项对于俄罗斯国内银行360亿美元的纾困案。一些国家宣布了增加或更新的存款保证金额度:台湾政府提出将存款保障金额度提高两倍至新台币300万元(92,000美元), 而欧盟协议增加存款保障金额度为每一位欧盟存户至少5万欧元,部分欧盟国家宣布提高存款保障金的上限:荷兰、西班牙和比利时政府宣布他们给予每一位存户存款保障金上限至10万欧元。
而英国政府在10月8日星期三早上宣布,将提供250亿英镑购买第一层机构(等于政府入股买下优先股,简称PIBS)的纾困案给下列金融机构,包括:艾比银行、巴克莱银行、HBOS、滙丰、Lloyds TSB、全国房产协会、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和渣打银行。而其他金融机构会有另外的250亿英镑的纾困,包括在英国设立分行的外国银行。 总体来讲政府在英国银行系统和经济中扮演公共团体的角色.计画也包含增加政府举债上限,提供公平互助,履约国际承诺。 计划被认为是将企业半国有化。
10月8日星期三,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加拿大央行、瑞典银行和瑞士银行于国际标准时间11:00时共同宣布调降基准利率0.5% ,而中国人民银行也随後跟进调降基准利率。在10月8日当天全球股市均呈现重挫,其中日本跌幅更达到9%,俄罗斯股市盘中暂停交易,而印尼股市在早盘大跌之後也停止交易。在美国,受到联准会调降利率影响,股市停止下跌。 同一天美国联准会再提供378亿美元借贷给AIG集团,援助AIG集团的总金额达到850亿美元。
10月9日星期四,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接手掌管冰岛国内最大的银行 Kaupthing Bank。 Kaupthing也宣布让政府接管。This came about when Britain transferred control of the business of Kaupthing Edge, its Internet bank, to ING Direct and put Kaupthing's UK operations into administration placing Kaupthing in technical default according to loan agreements. 由于冰岛限制当地银行所有存户提款(当中包括海外客户存款),所以造成冰岛和英国的关系紧张。
[编辑本段]
美国民众对政府用国库资金救大银行的反应对于美国政府的7000亿美元纾困案,有65%的美国民众反对。美国民众指出,大银行们先是主张资本主义式的放任型扩张,出了事却要求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掏国库的钱救大银行的资本家们,民众却失业,信用破产与失去房子。除此之外,国际上也有一些学者认为,7000亿美元根本远远不够。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开动“印钞机”与伊朗提出“美元替代方案”《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于2009年3月5日在“美国国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一文中表示:“(美国)商业银行体系把它的烂账转移至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国政府再把资产负债表上的烂账转移至每个纳税人的家庭资产…而这一切最终以国债的形式来体现…这些国债谁来买?如果最後卖不动,最後的购买者是谁?那就是美联储。”之後,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联储在2009年3月18日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最多1.25兆美元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即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真正家底是8200吨黄金储备,但即使将其全部抛售也仅值2700亿美元左右,连此次购买长期国债的钱都不够。” 因此各界评论纷纷指出美联储正在开印钞机救市,而这将导致美元的通货膨胀。
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早在2007年11月20日就已针对美元表示:「他们得到了我们的石油,却给了我们一钱不值的废纸(美元)。」为了因应美元贬值将带来的经济危机,伊朗已经把自己外汇储备中的一大部分转为了其他货币,他建议OPEC可以考虑自己推出新货币。2009年03月11日内贾德更对经济合作组织(ECO)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成立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贸易银行,以及进行货币合作。他说:“应在成员国间使用“单一货币”进行贸易,接下来在其他国家和邻国中推行。”
H.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其根源是什么
2008年10月,冰岛发生一个重大的银行和财政危机,并导致冰岛货币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贬值30%。当天晚上冰岛国会通过了紧急法案,授与政府有较大的权限来接管和整顿银行。冰岛国家银行(Landsbanki)和格里特利尔银行(Glitnir)两家银行被政府接管。
同时政府也对冰岛最大的银行Kaupthing提供纾困方案。10月6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决定暂时停止管制市场下由格里特利尔银行、Kaupthing银行、冰岛国家银行、Straumur投信、Spron投信、Exista投信等银行所发行的所有金融工具的交易。
在10月6日工作日开始前,法国银行BNPParibas继荷兰政府将富通金融集团(Fortis)于荷兰的业务国有化后,接收其所余下的资产。在10月6日星期一,丹麦、奥地利、可能还有德国,以及爱尔兰和希腊,替国内的银行存款做担保。
其后,代表英国重要上市公司的金融时报100指数录得历来最大的跌幅。10月7号周二消费者贷款救援计划排入英国国会议程。在10月6日德国总理安格拉·多罗特亚·梅克尔宣布政府会对德国私有银行的所有存款进行保障。政府又宣布一个挽救德国借贷公司TheHypoRealEstate(HRE)的计划。
在同一日美国纽约的道琼斯工业指数重挫,在收盘时指数跌破了10,000点,即从2007年10月9日时的指数创下超过14,000点的高点时,所累积的跌幅为30%。在巴西和俄罗斯的股票交易市场于当周一宣布休市,以防止之后可能发生的股价重挫情形。
10月7日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布接管冰岛国家银行。同一天冰岛中央银行宣布俄罗斯答应将提供40亿欧元借贷。这个消息很快的遭到俄罗斯官方的否认,并要求冰岛财政部长必须更正稍早之前所做出,俄罗斯接受借贷给冰岛的讨论声明,这一项否认是出于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DmitryPankin。
然而稍后俄罗斯财政部长AlexeiKudrin便承认有收到这样的请求,而俄罗斯正面回应,仅表示周内稍后冰岛有派员到莫斯科开会,为金融议题展开讨论。标准普尔更将冰岛的外汇信用评级由A-/A-2下调至BBB/A-3,又将当地货币信用评级由A+/A-1降至BBB+/A-2。
标准普尔又将冰岛银行业风险组别由第五组改为第八组,并表示“于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中,累积的违约和重整贷款恐占冰岛银行业总输出贷款35%到50%,等同于一半的放款有被倒账风险。”就在同一日,俄罗斯总统宣示了一项对于俄罗斯国内银行360亿美元的纾困案。
一些国家和地区宣布了增加或更新的存款保证金额度:台湾政府提出将存款保障金额度提高两倍至新台币300万元(92,000美元);而欧盟协议增加存款保障金额度为每一位欧盟存户至少5万欧元,部分欧盟国家宣布提高存款保障金的上限:荷兰、西班牙和比利时政府宣布他们给予每一位存户存款保障金上限至10万欧元。
而英国政府在10月8日星期三早上宣布,将提供250亿英镑购买"第一层机构"(等于政府入股买下优先股,简称"PIBS")的纾困案给下列金融机构,包括:艾比银行、巴克莱银行、HBOS、汇丰、LloydsTSB、全国房产协会、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和渣打银行。
而其他金融机构会有另外的250亿英镑的纾困,包括在英国设立分行的外国银行。“总体来讲政府在英国银行系统和经济中扮演公共团体的角色”。计划也包含增加政府举债上限,提供公平互助,履约国际承诺。计划被认为是将企业半国有化。
10月8日星期三,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加拿大央行、瑞典银行和瑞士银行于国际标准时间11:00时共同宣布调降基准利率0.5%,而中国人民银行也随后跟进调降基准利率。
在10月8日当天全球股市均呈现重挫,其中日本跌幅更达到9%,俄罗斯股市盘中暂停交易,而印尼股市在早盘大跌之后也停止交易。在美国,受到联准会调降利率影响,股市停止下跌。同一天美国联准会再提供378亿美元借贷给AIG集团,援助AIG集团的总金额达到850亿美元。
10月9日星期四,冰岛金融监督管理局接管冰岛国内最大的银行KaupthingBank。由于冰岛限制当地银行所有存户提款(当中包括海外客户存款),造成冰岛和英国的关系紧张。
原因
最初的流动性危机在事后被观察认为是由于更早以前的次级房屋信贷危机中按揭贷款违约和法拍屋急剧增加所引发的。英国的第五大贷款机构北岩银行是首批遭遇危机冲击的对象之一。
该行已经无法借到足够的额外资金来偿还那些2007年9月中旬到期的债务。由于没有持续的现金流注入,其所经营的高杠杆性质的业务无法支撑,最终导致其被政府接管,并显示出了这起很快便降临到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危机的早期迹象。
在过于宽松的授信标准下的过度借贷为美国房贷泡沫的特征之一。信用泛滥并导致大量的次级按揭(次级贷款),投资者认为这些高风险的贷款会被资产证券化而缓和。
(8)贸易融资纾困扩展阅读: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
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
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I. 欧俄相互制裁重创经济,俄罗斯损失多少
欧俄之间的经济战——制裁与反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导致双方利益俱损。危机常态化与反危机常态化已变成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特征。美国期盼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断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出现。欧俄经济战没有赢家,如果有赢家的话,那么美国则是欧俄经济战背后的最大赢家。
2016年7月1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因为俄罗斯未能执行明斯克协议,欧盟已正式将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延长到2017年1月31日。作为回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指令,将限制进口实施对俄制裁国家的食品禁令延长至2017年12月31日。因乌克兰危机,欧盟从2014年夏季开始对俄实行经济制裁,俄罗斯采取限制欧洲食品和粮食作物进口作为反击。2016年7月底,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到期。欧盟最终决定对俄在金融、石油和国防合作领域的经济制裁延长半年。
欧俄间的转圜窗口曾经出现
在2016年6月16—18日召开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包括意大利总理伦齐、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等欧洲政要以及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道达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等大公司的领导人悉数到场。普京与欧洲与会者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问题。此前,为回应欧盟国家领导人的说情,普京宣布释放被俘的乌克兰女飞行员萨夫琴科。俄方深知此次与容克会晤的重要性,这是乌克兰危机两年来欧盟最高级别领导人首次访俄。另外,论坛闭幕72小时之后,欧盟28国大使将讨论是否延长对俄罗斯的制裁。在论坛上,参会的欧盟企业领导人呼吁欧俄双方取消两败俱伤的制裁与反制裁。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呼吁俄首先停止对欧盟的反制裁措施。伦齐在与普京会晤时也暗示,只要俄罗斯率先取消对欧盟国家的反制裁,欧盟就将减轻或者不会再次延长即将到期的对俄制裁。但是当普京会晤容克时,后者不仅并未给出伦齐同样的暗示,而且其态度依然强硬,敦促俄罗斯必须履行明斯克协议。容克表示,“俄罗斯是明斯克协议的签署伙伴,对此负有义务,下一步很清楚,那就是全面贯彻协议,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
事实上,多数反对继续对俄制裁的欧盟成员国都希望俄方首先做出让步,取消对欧盟的反制裁。虽然俄罗斯迫切希望欧盟取消对俄制裁,但担心在自己宣布单方面取消对欧盟反制裁后,欧盟仍维系对俄制裁,置俄罗斯于尴尬处境之中。圣彼得堡俄欧会晤之后的6月20日,法国外长艾罗仍在呼吁欧俄双方对待制裁与反制裁采取“开放”态度。
俄罗斯并未如欧盟国家所愿选择“开放”的态度,欧俄双方取消制裁与反制裁的转圜窗口就此关上。由于欧盟多数成员国的反对,此次对俄罗斯制裁并未如此前那样由欧盟机构宣布自动延长,而是经过了6月21日欧盟成员国大使会议的讨论。与会部分欧盟成员国大使公开表达了对制裁措施的保留意见,但会议讨论的最终结果是延长对俄罗斯经济制裁6个月。历史不能假设。但倘若俄罗斯接受了伦齐和萨科奇的建议,率先取消对欧盟国家的反制裁,或许欧盟将取消对俄罗斯的延长制裁,至少会减轻制裁。对于延长制裁的决议,普京表示,不会怨恨欧盟,愿意继续推动欧盟和俄罗斯关系的发展。
在7月16日召开的乌兰巴托亚欧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与欧洲领导人会晤时再次谈及欧俄制裁与反制裁的话题,俄方态度仍未有实质性的变化。他说,俄方不会率先放弃对欧盟的反制裁。不是我们最初发起制裁的,因此我们不会请求任何国家取消制裁。我们会让欧盟自行确定今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制裁与反制裁是相互加害
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加上2014年6月开始的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重创了俄罗斯经济。2015年体现得尤为明显。俄罗斯2015年主要经济数据全面大幅下挫:GDP同比下降3.7%(这是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3万亿卢布(约合429亿美元)。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卢布对美元累计贬值72.2%,对欧元累计贬值51.7%。卢布贬值直接导致俄国内通胀率上升和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年化通胀率高达15.9%(据前俄经济部副部长斯塔里科夫透露,实际通胀率在2015年下半年达到了将近30%),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4%,超过GDP的降幅(这是自2000年之后俄罗斯首次出现),实际养老金减少3.8%。最能够反映民生状况的标准指标——零售贸易额下降10%,实际工资收入的下降9.5%,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降幅。
欧盟对俄罗斯制裁令中最严厉的部分是金融制裁。制裁前,欧洲占俄罗斯银行发行新股市场约50%的份额。金融制裁令禁止所有欧盟国家的公民购买大多数俄罗斯金融机构发布的债券和股票、禁止俄罗斯银行在欧洲证券交易所发布新股、禁止以这些交易所为平台从非欧洲国家募集资金。金融制裁令指向俄罗斯国有资本控股至少50%以上的银行,涵盖俄罗斯金融系统的大部分资产。这事实上切断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
限制对俄技术出口的制裁令阻断了俄罗斯获得先进的炼油设备和技术的最主要渠道(未针对天然气行业)。俄方不能再从欧洲进口深水石油钻探、极地开发以及页岩油提炼设备。俄罗斯在极地地区已经投入大量先期开发资金的诸多石油开采项目不得不中途搁置。限制俄罗斯武器采购的制裁令禁止任何向俄方出售高端军事装备的合同,同时控制对俄军民两用物项的技术出口,包括微芯片和精密制造工具。受制裁令限制,欧盟的前华约国家放弃了已经签署的价值32亿美元从俄进口武器配件的合同。上述技术限制政策对俄罗斯军事装备采购和军工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在欧俄开始制裁与反制裁战之前,欧洲的经济并未走出主权债务危机后的萎缩状态。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让欧洲经济再次遭遇寒流。根据法国国际信息和展望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仅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间,支持对俄制裁的欧美国家出口损失602亿美元。其中欧洲国家损失约为500亿美元。损失最严重是德国,每月8.3亿美元,波兰、荷兰和法国每月损失约2亿美元。”该报告指出,“自2014年8月制裁令实施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出口量平均减少12.9%”。奥地利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报告表明,“俄罗斯反制裁对欧盟产生的伤害不亚于俄方的损失——仅在制裁的头一年,欧盟共牺牲掉约200万个就业机会,1000亿欧元的产值化为乌有”,“以个别国家而言,超过6000家公司在俄罗斯深耕的德国损失最惨重,受波及的就业机会约达50万个,相当于270亿欧元的产值;意大利和法国各有20万、15万人因此失业”。
俄罗斯实施反制裁令后,原来与俄罗斯经济密切、大量向俄罗斯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的东欧国家受损程度最为严重。以拉脱维亚为例,该国的里加联合奶制品厂2015年因俄制裁损失600万欧元。依据俄经济发展部的数据统计,俄罗斯对西方实施农产品和食品禁令后,相较2013年(俄实行特别经济措施前最具代表性的一年),西方国家直接农产品和食品销售损失约合86亿美元。
危机与反危机下常态化的俄罗斯经济
西方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压力。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2016年1月在盖达尔经济论坛上坦承,“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而又严峻,正在遭遇近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但他强调,“经济局势仍然可控”。目前的经济危机仍在俄罗斯多数民众可承受范围之内。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7月8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58%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俄罗斯针对西方的经济反制措施未对自身生活产生影响,65%的受调查者认为,反制裁措施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影响更严重。
西方对俄制裁出台后,为适应新形势,俄罗斯加快了具有进口替代性质的反危机经济政策调整,俄罗斯进入“忍耐型”的经济发展。根据2015年俄罗斯政府推出的调整计划:5年内减少20个关键领域的进口,涉及采掘机械、电子工程、生物科技、化工制药等领域。目标要将对外国农林业机械的依赖降低56%、食品加工降低53%,工程机械降低34%。为此,俄政府采购不再坚持“技术性能优先”的原则,而改行“俄罗斯制造优先”,“摆脱外部依赖优先”。俄政府还认定,如果中小型合资企业中拥有51%的俄罗斯人股份,即拥有俄企地位,可以按照中小企业的特别配额参与俄罗斯国家采购。
2014年11月,俄罗斯央行放弃“卢布盯住美元”的政策,并大幅上调利率,以应对资本外逃并压低通胀率。这一政策虽未立竿见影,但在2016年开始初见成效。截至8月,卢布兑美元上涨了13%,涨幅在所有新兴市场货币中排第三。俄罗斯本币债券今年的表现在摩根大通公司监测的15个国家中排名第三。8月23日,俄罗斯Micex股指触及纪录高点。按美元计算,该指数2016年已累计上涨25%,使俄罗斯的表现在MSCI明晟(MSCIInc.)追踪的23个新兴国家中排名第六。2015年3月,普京批准俄财政部关于建立不可撤销信托体系服务公司的建议,支持俄财政部推动俄资本去离岸化的倡议,鼓励俄境外游离资本以公司注册资本金形式,作为信托投资回流,免除相应的财产税,同时不再追究资产来源和外流原因等法律责任,并按注资股比分享公司盈利。此外,俄财政部推动立法,要求在外国企业控股达到或超过10%的俄罗斯纳税人,只要在2016年4月1日前申报资产情况,申报后可免除资产不明来源法律责任。上述举措增加了外部资本对俄罗斯经济环境的信心。俄罗斯央行发布的公告显示,2014年俄罗斯资本净流出额达1515亿美元,是2013年的近2.5倍,而在2015年俄罗斯政府实行海外资本大赦后,当年外逃资本降至1180亿美元。目前尚不能断定俄罗斯资本外逃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但至少外逃资本出现止跌回稳的势头。
从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斯整体社会经济危机到1998年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危机与反危机已经成为当代俄罗斯的常态。普京政府历练出一整套应对经济危机经验,加之民众坚韧的传统耐受力,现代俄罗斯社会已经形成危机自我适应机制。2000—2007年间,俄罗斯GDP年均7.2%的八年高速增长与国力的迅速恢复为普京提供了民意支持和执政合法性的基础。美国发起并主导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其目的不仅在于迫使俄罗斯执行明斯克协议,更在于以压促变,籍此力促俄国内生成反普京的政治氛围,防止其在2018年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但目前的俄罗斯国内政局,尚未见普京无法继续当政的任何迹象。普京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问题上的成功出击为其化解国内危机并继续执政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基础。美国期盼的俄罗斯政治和经济断崖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出现。
俄罗斯当前经济危机的形成并非单纯源于西方的经济制裁,它与世界经济整体低迷,尤其是国际能源价格的一路下跌密切相关。究其根本,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依赖资源禀赋。其GDP的10%、政府预算收入的50%、出口总额的78%都依赖于能源出口;国际油价每降低10美元,俄罗斯财政赤字增加GDP的1.4%。俄罗斯经济纾困的关键在于完成能源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型。
欧俄之间互相加害式的制裁与反制裁不可能长久。深受俄罗斯反制裁之苦的欧盟各成员国要求取消对俄罗斯制裁的呼声势必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实际,“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之墙已经开始摇晃”。今年4月28日,法国国民议会以多数票通过了反对党提出的呼吁政府解除对俄制裁的议案。匈牙利、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和斯洛伐克等五个欧盟成员国对继续制裁俄罗斯明确表示反对。其中,匈牙利外长表示,欧盟同意延长对俄制裁的决定是“不正确和反民主的”。意大利率先向俄罗斯表态,愿意单方面减少一些商业方面的制裁。德国表示,不会处罚意大利等国的对延续制裁的自行松绑行为。8月18日,默克尔表示,德国愿意成为第一个解除对俄制裁的国家,只要俄罗斯执行明斯克协议。显而易见,没有欧俄的和解就没有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加之欧盟在能源安全、地区反恐和难民等问题上也亟需俄罗斯的合作,因此欧俄经济和解、双方取消制裁和反制裁是未来发展的大势。
欧俄经济战双方没有赢家。如果有赢家的话,那么非美国莫属。欧俄经济关系龃龉的背后是政治安全关系的恶化,欧洲更加依赖美国的力挺。依照俄罗斯发布的统计数字,欧俄双边贸额易2015年下降10%,而美俄双边贸易却逆势上扬6%。欧俄经济困局中的资本外逃大潮大多流向美国。美国企业也趁欧洲竞争对手的缺失,在俄罗斯市场大展拳脚。如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的贝尔直升机公司和俄罗斯乌拉尔飞机制造厂签署合作协议(虽然后者的母公司在制裁黑名单上),在叶卡捷琳堡组装贝尔公司的单引擎轻型直升机;位于莫斯科的波音公司研发中心项目依旧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