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联通属于蓝筹股,每股才9元多一点,以前更低,它的价值是不是被低估了呢
看是不是低估,不能看股价,而是看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联通是因为盘回子太大,股本答212亿,流通股93.8亿。所以才导致股价很低。如果联通股本只有21.2亿,流通股9.38亿 那他每股的价格也就是要90多元了。
补充:再融资就相当于再发一次新股,这样就会给市场抽资。没有资金推动的市场是涨不起来的
中国股市散户投资者现在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措施只有一个:彻底远离股市!因为作为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国家已经拟定于近期在香港市场上市,内地投资者将不能参与交易。这一政策使香港市场的境外机构可能利用该基金作为套利工具,而对内地所有投资者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内投资者的风险。假如境外机构对在港上市的中资H股、红筹股和300ETF进行联手控制,很可能使内地市场出现单边暴涨或暴跌,也可能会为国际对冲基金间接控制内地资本市场提供工具。内地证券市场操纵权旁落的后果及风险将不可估量。近期中国股市大盘暴跌多少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这一政策的恐惧和不安。
此外,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继银行系QDII产品对外投资额度快速放宽至215亿美元后,保险公司的QDII投资细则即将出台,初步预计额度不会少于银行和基金公司。在如今人心恐慌,熊市思维逐渐抬头的情况下,这一消息无疑会把利空作用放大。加上超级扩容密集出台、印花税提高、公布清查违规入市银行资金、打击违规信息披露行为等一套套紧缩打压政策,它们传递出的强烈政策调控语言就是,中国证券市场不能再涨了,所有人的唯一选择就是彻底退出这个风险已经高企的市场。 据统计,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润3892亿元(对应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亿计算,印花税按0.3%计算,(一年按240天计算)印花税合计4320亿,券商佣金按照0.2%(法定是0.3%)计算,合计2880亿元,二者合计7200亿,几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880亿元,券商佣金1920亿,二者合计4800亿元,仍然超过2006年上市公司利润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160亿元,券商佣金1440亿,二者合计3600亿元,就达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 文章说,由于股市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总和不足以弥补印花税和券商的佣金,那么这个股市,就连"零和游戏"的底线都够不着,应该是"负和游戏"。在"负和游戏"中理论上是每个投资者都无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只能通过吹泡沫、尔虞我诈、坑害中小投资者的方式来实现"泡沫利润"。 目前中国内地投资者证券帐户内的保证金总额不过1万亿,也就是说,不用两年就全部收缴到国库了。所有参与者都是来无偿送钱的。这就象街边桌球场子,两个参与桌球游戏的人拼个你死我活,最终赢利的,一定是摆桌球的摊主。两个人手中的银子都必将落入摊主的口袋。这哪里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管理当局人为控制股市,在储蓄存款没有出来时,扇动大家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只有通过证券市场才能充分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而现在真的出来一部分了,又担心所谓股市泡沫问题,要闭门放狗咬人,让散户投资者去买单,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资去承受管理层制造的泡沫。 文章断言,中国证券管理当局的短视,必将毁灭整个资本市场。管理当局无能,也许还是造成股市发展十几年还在3000为中轴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国经济发展其实从来就没有与股市同步过。 附原文:反弹逃命后将迎来更恐怖的下跌 一、作为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国家已经拟定于近期在香港市场上市。内地投资者将不能参与交易.
二、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继银行系QDII产品对外投资额度快速放宽至215亿美元后,保险公司的QDII投资细则最快将于本月中旬出台,初步预计额度不会少于银行和基金公司。 现在我总算找到了大盘继续暴跌的真正原因了。很多普通投资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政策传递出的指向性意义,对内地证券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所带来的重大负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条消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作为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应该是反映内地沪深市场交易水平的一个标尺。管理层对于不开放境内投资者进场交易的原因解释是:由于目前沪深证券市场是两个完全分开独立的交易市场,资金结算存在障碍,而且,目前香港市场实行T+0交易制度能够更好地与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相配套。 有分析人士评论,这一政策对内地所有投资者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内投资者风险,因为,香港市场的境外机构完全可能利用该基金作为套利工具,而让境内投资者处于束手无策地步。假如,境外机构对在港上市的中资H股、红筹股和300ETF进行联手控制,将很可能造成内地市场出现单边暴涨或暴跌,也可能会为国际对冲基金间接控制内地资本市场提供工具。内地证券市场操纵权旁落的后果及风险将不可估量。大盘暴跌多少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这一政策的恐惧和不安。 第二条消息是,保险系QDII细则将于中旬左右出台。如果处于牛市行情中,市场对这种政策可能敏感度低些,毕竟市场资金充沛人气旺盛,而现在人心恐慌,熊市思维逐渐抬头情况下出台这一消息会把利空作用放大。继前次公布15500亿特别国债发行事件央行负责人出面澄清后,市场反映似乎有缓和迹象,超级扩容密集出台、印花税提高、公布清查违规入市银行资金、打击违规信息披露行为等一套套紧缩打压政策,它传递出的强烈的政策调控语言就是,内场证券市场不能再涨了,而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没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么,所有人只能有唯一选择,就是彻底退出这个风险已经高企的市场。而近期香港股市叠创历史新高正是受到内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倾斜的鼓舞。 虽然有人出来澄清特别国债不会对内地股市造成冲击,属于正常经济手段。但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互通互连的,绝对不是割裂的两个国度,说没有影响显然难以说服所有人。大家想想,即使特别国债不向普通投资者和企业发行,但向银行发行,由于其利息水平高于储蓄,银行肯定会积极认购。该额度相当于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调整的0.5%,会不构成股市资金变相抽离?银行接受储蓄存款再放贷款,如果可放贷额度减少必然减少企业贷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资门槛提高,周转困难,业务必然受到冲击,对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构成巨大打击,另外,虽然清查银行进入股市的资金已有公布,但还有多少是没有查出的呢?查出部分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参与市场的违规银行资金有多少,可能永远是个谜。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对股市会没有影响?
对于推出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推托说由于内地两市不能结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场交易更是滑稽。资本市场改革和完善,本就是管理层的第一要务,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国内资本市场没有条件,你管理层应该进行完善,创造交易环境和条件呀。难道就任由话语权旁落?把刀柄交给别人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联想到蒋介石抗战中:“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了防止股市高企可能对银行(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称之为大儿子)造成冲击,不顾一切出台政策打压股市(刘纪鹏称之为小儿子)?前面出台提高印花税的政策再次将管理层的短视行为暴露无疑,试问,出台如此重大政策,有没有经过精确测算,有没有经过广泛征求经济学家的意见?有没有经过合法的听证和征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鸡叫?中国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才能摆脱“三拍”怪圈:一拍脑袋,就这么定,二拍胸脯,我负责;三拍大腿,又交学费了? 据统计,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润3892亿元(对应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亿计算,印花税按0.3%计算,(一年按240天计算)印花税合计4320亿,券商佣金按照0.2%(法定是0.3%)计算,合计2880亿元,二者合计7200亿,几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880亿元,券商佣金1920亿,二者合计4800亿元,仍然超过2006年上市公司利润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160亿元,券商佣金1440亿,二者合计3600亿元,就达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 从这些鲜明的数据不难看出,在"三公"原则下进行市场化博弈,这一基本的市场化条件似乎还离我们很远。由于股市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总和不足以弥补印花税和券商的佣金,那么这个股市,就连"零和游戏"的底线都够不着,应该是"负和游戏",在"负和游戏"中理论上是每个投资者都无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只能通过吹泡沫、尔虞我诈、坑害中小投资者的方式来实现"泡沫利润"。管理层一直极力倡导的价值投资基础又在哪里能够实现? 目前两地市场投资者证券帐户内的保证金总额不过1万亿,也就是说,不用两年就全部收缴到国库了。所有参与者都是来无偿送钱的。
这就象街边桌球场子,两个参与桌球游戏的人拼个你死我活,最终赢利的,一定是摆桌球的摊主。两个人手中的银子都必将落入摊主的口袋。这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市场?这不是逼良为娼,迫使所有人去搏傻又是什么? 还有管理层一直诟病的泡沫问题,泡沫的标准是什么?无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归的H股更高达125倍,上市被机构再狂拉1倍,你让散户投资者去买单?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资去承受管理层制造的泡沫?被迫参与搏傻买了你们发行的股票还要挨打,天理何在呀!
管理当局人为控制股市,在储蓄存款没有出来时,扇动大家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只有通过证券市场才能充分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而现在真的出来一部分又闭门放狗咬人,这不是现代版的叶公好龙是什么? 在股市真正出现大幅调整时,还在忽悠,说股市调整不会改变牛市上升格局。试问牛市存在的基础还在么?无非是继续稳住中小散户,不要走,等我的大儿子安全撤退后,市场跌得面目全非时,一个轮回后,我再忽悠散户进入这个陷井中.当狼来了的叫喊声多了,你们认为还会有人相信?管理当局的短视,必将毁灭整个资本市场,这也许就是当局无能,造成股市发展十几年还在3000为中轴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国经济发展其实从来就没有与股市同步过。从91年开市至今,中国经济每年以近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以上海为例,1991年从100点起步,相应的指数复合增长到2005年还应该在998点吗?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本人:当我们现在刚刚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当我们刚刚向银行贷款买了房子,当我们在银行刚刚存了点棺材本老婆本。突然这一切就象好梦一日游似的随风飘过,一夜回到10年前.
试问中国的平苦大众不炒股又怎么能躲的过通货膨胀这只政策老虎喃?这就是中国的特色,很茫然!
⑶ 共享充电宝再创烧钱纪录是怎么回事
在这场战争里,商业模式已经被忽略,能否快速扩张成为最关键的决策点。
共享充电宝的火正在越烧越热,资本驱动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上述融资顾问在走访投资人时,很明显的感觉到,很多投资人都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在投资这个领域。“这个行业火了之后,冒出来很多新的项目,早期投个几百万对于这些投资机构来说问题不大,他们考虑的不是未来公司的价值,而是在博未来并购收购的退出机会。”他说道。
想赌一把的不仅是投资人,创始人也在赌,他们的筹码是手里的股权。
能不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把量级迅速铺起来是所有投资人最关注的地方——这是决定这样一家公司估值的关键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爬升到行业头部的位置。但这导致了共享充电宝公司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融资,而在估值无法得到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创始团队的股份被迅速稀释。
袁炳松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他和其他公司一样,选择的应对方式是严格控制投资方的董事会席位。而在完成3轮融资之后,小电创始团队手里的还剩30%左右的股份。
一个新的烧钱轮回
战火越烧越热,过高的热度也让一些投资机构开始思考这样的模式是否真正有价值,一家投资机构在见完几家共享充电宝项目之后,随机做了一个200人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并没有租借充电宝的需求,拿到这样的结果,这家机构选择暂时观望,并不入局。
星翰资本投资总监赵豪认为,在投资人看来,充电宝属于有快速扩张潜力的项目,损耗率和回报周期都低于共享单车,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方。但他同时又表示,“也有可能没到高峰期就下滑了。”
而资本的过分推动也造成了行业新的变动,艾瑞咨询分析师李昊表示共享充电宝本来盈利空间就不是特别大,虽然需要烧的钱比单车少,但由于行业门槛更低,竞争会更加激烈,长期看来持续烧钱的可能性极大。
而许妙成也发现,他们早期建立的财务模型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现状变得越来越混乱,合理的竞争范畴已经被打破了,大家都不补贴的时候都能盈利,而现在处于快速竞争的时期,必然会牺牲部分盈利来抢占市场。”
而这样的烧钱轮回,已经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上演过一遍又一遍, 烧出了新的用户习惯,但也烧掉了大量的公司和资本,而充电宝能否会成为下一个单车、网约车、外卖、团购,决定的关键因素显然并不是资本。
⑷ 2011年以后中国股市还会有牛市,熊市的循环么
2011年之后我国股市仍然还会出现之前曾经出现过的熊市、牛市相互转换。但是今后熊牛市转换的时间周期与之前会有所不同!
⑸ 僵尸借贷漫画完结没
= =!谁说没完结的。 明明更完了啊 一共83话,可以去SF动漫网看
结局里小满用自己Singularity的力量阻止了世界的扭曲毁灭。
自体崩坏进入了死后的世界。在那遇见了已经做回死神的粗目和失去核心的千年。
小满再生回到原来的世界。但是思徒知佳他们对于她和Z-loan的记忆都被消去了。
只有到他们死前的那一刻,被消去的记忆才会重新被唤醒。
回到学校以后,一切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思徒知佳互不相识,也不认识小满。只有千年一直跟在小满身边。
最后思徒和知佳再次发生了一开始的车祸事故死了。
由诗和鳖甲跑去跟他们签生命融资协议……又是一个命运轮回。
⑹ 中国的股市几年一个轮回
明年十一以前不会有凌厉的上升趋势只会出现反弹.
理由:大盘必须接近主力最底成本,才会止稳,从月线看,主力在4800以上就开始拉高出货了,时间就是07年8月.主力最低成本在3000~2500这个区间,只有逼近这个位置,主力才考虑进场做反弹,但是不是上升行情,就是反弹对待,只有反弹后在次碰到4800附近,是否能够有效的站稳30周均线,才能判断是不是新的上升趋势,(盘面上会产生新的热点),如果不能有效的站稳30周均线,那就是主力,不看好后市熊市开始,再次下跌,2500必破.
想想2年的牛市已经能够涨了很多了.7.65倍,个股涨10倍以上的很多了,不要想有什么10的牛市,主力也是以获利,为目地的.
08年就是下跌趋势,中途出现反弹是很正常的,不要反弹一来,就认为新的行情来了那是不成熟的表现.回忆这个牛市,是怎样启动的,启动的原因是什么,最宗达到什么目的,我理解2年的牛市,市场大量的融资,发行大盘股,法人股减持,这都需要资金,试想一下,要是在熊市能发这么多大盘股么?肯定不能,每发一个就会很快的跌破发行价的,那就达不到融资的目的.所以必须发动一个很大的行情,为融资铺平道路.
现在该发的基本都发完了,股票也涨了很高了.主力没有理由不出局兑现,想想<中国石油>48元,是谁在买,是散民.最后买单的都是散民.
以上个人看法,谨慎采纳
⑺ 看融资客如何玩转A股市场
第一,投资不要过度分散化。
金融圈有一句名言: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们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好好看好它。由于每个人在投资圈所属的能力和地位不同,因此不同的观点也是正常的。我个人认为,散户(资金小于50万的称为散户)投资可以适当分散,但应该控制在5个股票以内,也就是说平均10万资金投资一支股票即可。我曾经有个朋友,他资金不超过10万元,账户里却躺着十几个股票。我问她你对这些股票都了解吗?更好笑的是她买的股票都是同板块的个股。
第二,公司一定是知名大型企业。
知名企业必须是同行业中耳熟能详的公司,举个例子,白酒行业你能想到哪些知名企业?我想大多数喝酒的朋友肯定会说茅台、五粮液、洋河和泸州老窖,而很少有人会喝其他品牌的白酒。另外,知名企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为什么我们应该去投资大型企业?因为他们在财务上市非常稳健的。一家真正具有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企业,他的财务数据每年、每个季度都是波动很小的,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都非常稳定。我们平时最需要做的就是寻找这样的公司,要找到这样的公司很简单,从身边的消费着手。
第三,公司一定是连续多年分红的。
为什么大比例分红的公司可能是好公司?因为能够大比例分红的公司说明其利润非常高,如果没有利润根本就没钱给投资者分红。与之相对的就是,有些公司不断发行再融资、发行可转债等,这样的公司一般来说都不是我们要投资的好标的。打个比方,如果你以50元每股买入一支股票,这家公司每年都会给投资者每10股分红50元,这样你持有10年就会收回成本,随后你持有的股票全部是盈利,不管股价是多少钱。
第四,买入股票时一定要在安全市净率范围内。
例如,一家公司10年来的平均低位市净率为3倍,中位数为3.5倍,那么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你就可以在3.5倍市净率以下进行价值投资。如果目前股价低于3倍市净率,你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反之,如果公司的平均高位市净率为8倍左右,极限市净率超过10倍,那么当你在3倍市净率进行投资后,股价涨倒对应8倍市净率以上时,你可以考虑慢慢卖出手中部分筹码。这样,当股价轮回道4倍以下市净率时,你又可以在安全区域再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