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从业方面 有哪一些比较经典的书籍啊
第一部 <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 格雷厄姆 美国
作为一代宗师 本杰明的证券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因而使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聪明的投资者>是他的代表作,至今仍对全球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 <金融炼金术> 乔治 索罗斯 美国
乔治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和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这位世界上最成功的证券投资人之一,被誉为"金融奇才"索罗斯不仅是金融家 也是思想家 他的充满哲学思想的著作<金融炼金术>被公众当成投资指南
第三部 <漫步华尔街> 伯顿 马尔基尔 美国
华尔街专业投资人 经济学者 个人投资者的三重身份使得伯顿累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 他的经典之作<漫步华尔街>集理论与时间与一身,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投资指南
第四部 <克罗谈投资策略> 斯坦利 克罗 美国
斯坦利是一个成功的商品期货交易者,这位股票期货市场上的传奇人物是美国著名的九大期货大师之一.
第五部 <艾略特波浪理论> 小罗伯特 普莱切特 美国
他是世界知名的波浪理论学者 在波浪理论的发展史上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第六部 <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 费雪 美国
他的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一经出版 立即成为广大投资者必备的教科书
第七部 <投资学精要> 兹维 博迪 美国
有兹维 博迪等三位当今世界极负盛名的金融学巨匠撰写的<投资学精要>一书,精辟的分析了投资学领域内的重要基本问题,自1992年初版至目前盛行不衰,该书提供给投资者可能在整个职业生涯都有用的知识,足以面对金融市场上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挑战.
第八部 <金融学> 罗伯特 莫顿 美国
著名金融学家莫顿成为"现代金融界的牛顿",是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代表作<金融学>被奉为金融领域权威著作.
第九部 <投资艺术> 查尔斯 艾利斯 美国
查尔斯是投资管理思潮的前行者之一,在为专家理财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方面享誉全球.
第十部 <华尔街45年> 威廉 戴尔波特 江恩 美国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大师"的江恩是一位传奇式的证券交易巨匠,他用自己创造的独特理论在其投资生涯中所创造的奇迹至今无人能比,其一生中的著作就是他在晚年写下的这本书.
第十一部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约翰 麦吉 美国
如果你手中拥有一本风险投资技术的书,你会惊奇的发现它们的主要参考书目上都赫然列有<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书名.如果你与华尔街交易人士接触,他们中会有许多热心人向你提及一本"历史悠久,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就是他.
第十二部 <笑傲股市> 威廉 欧奈尔 美国
威廉是华尔街最顶尖的投资人 在他这本著作中详细的介绍了canslim这一历经考验 简易可行的方法 被誉为最佳投资系统方案.
第十三部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约翰 墨菲 美国
他是美国顶尖的几位市场技术分析家之一,他的这本技术分析名著自1986年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期货 现货 股票 外汇 利率(债券)等行业的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青睐 被誉为"当代市场技术分析的圣经"
第十四部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顺序> 埃德加 彼得斯 美国
作为金融市场混沌理论研究方面的首要权威 埃德加的这本著作是介绍和推广混沌理论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的第一本书.
第十五部 <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 詹姆斯 奥肖内西 美国 詹姆斯被<巴伦>杂志称为"击败世界的人"和"统计怪杰"<高收益>杂志则称他为"我们所遇见的最具有创见性的市场观察家"
第十六部 <战胜华尔街> 彼得 林奇 美国 他被称为"全球最佳投资者"惊人的成就使其蜚声金融界,成为"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
第十七部 <专业投机原理> 维克多 斯波朗迪
被华尔街金融界人士称为"操盘手维克多"被<巴伦>杂志誉为"华尔街的终结者" 他的这本是一直畅销不衰
第十八部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沃伦 巴菲特 在美国<纽约时报>评出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中,他名列榜首 看完这本书 读者会对他的投资理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第十九部 <交易冠军> 马丁 舒华兹
任何对金融操作有兴趣的人都能从阅读此书中获益
第二十部 <股票作手回忆录>埃德温 李菲佛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投机人 这本书对初入市者是入门好书
第二十一部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 吉姆 罗杰斯
"21世纪的投资骑士"
第二十二部 <世纪炒股赢家> 罗伊 纽伯格
作为以为曾经征服了华尔街又征服了华盛顿的经理人 在20世纪上半叶 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股票交易商成为美国股市和政坛上叱诧风云的人物
第二十三部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安德烈 科斯托兰尼 德国
德国知名投资大师 "20世纪股市见证人"
第二十四部 <逆向思考的艺术> 汉佛莱 尼尔
第二十五部 <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范 萨普
第二十六部 <泥鸽靶> 弗兰克 帕特诺伊
关于金融衍生品的书 生动尖锐
第二十七部 <贼巢> 詹姆斯 斯图尔特
第二十八部 <非理性繁荣> 罗伯特 希勒
第二十九部 <伟大的博弈> 约翰 斯蒂尔 戈登
讲述了华尔街从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
第三十部 <散户至上> 阿瑟 莱维特
⑵ 金融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中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贸出口、投资以及消费相继成为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必须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其本质特征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换。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纳瑟姆”曲线(如图1),它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而继续上升至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中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0.9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52.57%。若中国的城镇化率今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持续20年才能达到7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35404万。城镇人口71182万,其中流动人口23600万。乡村人口64222万。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如果扣除未真正市民化的流动人口数,我国的城镇化率将只有35.14%。如果我国在十年内达到70%的城镇化率,以现有人口数为基数静态测算,按国家统计局的口径(简称“窄口径”),需市民化236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2360万人;若按扣除流动人口的专家口径(简称“宽口径”),需市民化472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4720万人(见表1)。
如果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95%测算,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2258万,203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9459万人。同样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窄口径需城镇化人口总数将达24800万人,而宽口径需城镇化49600万人(见表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动态测算要达到70%的城镇化率,我国将有2.48亿~4.96亿农民进入城市,十年间每年“市民化”约2480万~4960万农村人口。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对投资、就业、消费的全方位拉动,进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将推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拉动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新型城镇化仍然会产生新的基建投资空间。以日本为例,日本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速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后半程,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在城镇化率突破70%后,日本的基建投资增速才开始趋稳。据全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全国33270个乡镇中,仅11.7%的乡镇有公园,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全国仅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而且只有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全国仅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应该说,我国农村乡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伴随城镇功能完善的需要,在道路、供水、供电、住房、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将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建设,从而形成巨大的投资需求。
优化结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这种演进是需求结构、技术进步趋向以及供给要素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专家通过计量分析表明,城镇化进程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933,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关系数为0.968,都呈现高度正相关。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实现经济服务化。
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学派的托达罗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由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和获得城市工作可能性的存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必将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服务化背景下,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全球就业的主要部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一般达70%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期,发达国家新增的就业份额90%以上都被生产性服务业所吸纳。从我国情况看,自2007年至今,服务业已超过工业、农业、建筑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员首次超过农业,早已超过工业、建筑业,成为就业绝对主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为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就地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就业。
促进消费。城镇化可以扩大消费群体。阿瑟·克罗伯把中国人分为两个群体:糊口群体(10亿人以上,主要集中在农村);消费群体(1亿~3亿人)。中国低收入者(糊口群体)有消费欲望但没消费能力。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糊口群体征收,一部分糊口群体转化为消费群体。城镇化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从乡村到城市,居民消费明显增加。农村人口的逐步“市民化”,将促使新型城镇中的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1516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仅5221元,是农村居民的2.9倍,人均高出近1万元。按每年“市民化”人口消费的增加和升级,将极大地促进消费。
缩小差距。增长极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缩小的。从我国的情况看,城乡差距体现在收入、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政府公共投入等各个方面。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将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城镇化将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改善城镇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城镇化将提升入城新市民的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应该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
城镇化有巨大的资金需求
从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以及国际经验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金融需求。目前,专家学者对城镇化的资金需求预测较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如果未来城镇化以每年0.8~1.0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据此估计,未来全国将有4亿~5亿农民需要在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生活等方面全面实现市民化,若以人均10万元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进行推算,仅此一项,就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巨额资金。王文鄢认为,人口城镇化的成本在8万元~50万元/人不等 。
虽然说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根本的一条就是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我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城镇公共事业建设、城镇房地产开发、城镇小微企业和城镇居民消费等四个方面。若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按资金需求静态测算,上述四个方面的银行资金需求估计将达到23.45万亿元(窄口径)~46.9万亿元(宽口径)(见表3)。
城镇公共事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公共事业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三个方面。这些项目建设,有的纯靠政府投资,有的可以公私合营,有的可以民间投资。但是,这些项目建设共同的特点是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收益有限、偿还期长。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大量依靠的就是银行资金支持。按每市民化1人将需要投入10万元测算,每年需要投入2.48万~4.96万亿元建设资金。即便这些资金中只需要50%的银行贷款,也有1.24万~2.48万亿元。
城镇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居问题。在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必然改变传统的农家小院模式,实现住宅商品化发展。我国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按每年830万户农民市民化(2480万人除以3人/户),每套城镇普通商品住房成本10万元计算,总投资将达8300亿元,需要外部融资将达6600亿元。若按45.8%的贷款比例计算,需银行信贷资金3800亿元;若按宽口径计算则为7600亿元。
城镇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持续推动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然促成一大批小微企业创立、成长,产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从目前全国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小微企业户数可以测算出,小微企业户均贷款额约90.5万元。假设每年市民化2480万农村人口,2/3为劳动人口(万人),其中50%留在小城镇就业则约为827万人,按小微企业户均吸纳就业21人计算,预计将新产生约40万户小微企业,其贷款资金需求将达360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贷款资金需求将达到7200亿元。
新城镇居民有大量资金需求。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计划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农民创业和扩大再生产将使得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增加,收入的提高和市民化的发展将使得农民消费升级,新市民对居住、交通、娱乐、教育方面的需求增长将带动个人住房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需求大量增加。2012年我国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04439亿元,按城镇人口71182万简单测算,人均消费性贷款约1.47万元。而新型城镇化每年市民化2480万人,将新增消费贷款需求365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将达到7300亿元。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简单测算看,每年新型城镇化产生的银行信贷资金需求将达2.35万亿~4.69万亿元左右,约占2012年全国新增境内贷款的26.6%~53.2%。可见,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而农村银行机构在城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银行要助推尽责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最初的选择决定今后的路径。“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形成自我强化机制。因此,农村银行机构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机制建设尤为重要。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与配合。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经济的“造血体”,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农村金融短板,已成为促进城乡产业互融和要素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
实际上,银行支持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政府、小城镇金融消费者和银行自身均有现实意义。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农民而言,可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新消费观念,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拉动内需和消费;对银行自身而言,可以拓宽客户资源,拓宽中间业务渠道,挖掘丰富的金融财富,增强综合竞争力。
机构下沉
在前几年的机构撤并风潮中,大量的县域分支机构被撤并,有的县市甚至除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没有其他大中型银行机构。要做好城镇化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研究,立足长远发展,根据商业可持续和“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居民”原则,将机构网点开设到县域、乡镇,发挥熟人、熟地的优势,开展贴身服务。健全服务功能,开通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渠道,提高新型城镇金融服务效率,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
在银行网点的管理上,可以按照网点服务功能与范围,将银行网点分为区域中心型网点、便利型网点和新型自助服务点三种类型。区域中心型网点属于全功能银行,设置在县域或大的乡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便利型网点属于有限功能银行,设置在小型乡镇,以基础性金融服务、收单业务为主,突出低风险、低成本和便利性;新型自助服务点以自助服务为主,配备综合服务终端、助农取款POSE、离行式自助设备等。区域中心型网点负责管理、指导社区便利型网点,并提供业务支持与服务;新型自助服务点作为实体网点的触角与补充,延伸至社区的楼道、药店、超市等社区生活场所,三种类型网点构成层层递进、协作分工、相互支撑的网络体系。
准入放宽
中国城乡差别比较大,农村的区域性差别更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自身的特点,农民信用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土生土长”的“草根”金融。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在鼓励支持现有银行机构向下延伸服务网点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要在坚持“改制不改姓,更名不离农”的总体原则下,加快推动农信社股份制改造。通过协调三方(政府、省联社及属地监管分局)、实时沟通、分类推进、包片督导、按季通报、考核问责等措施,实行“政府+市场”的改革模式。要进一步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条件,允许更多种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和乡镇的布设,尤其是在不发达、欠发达县域的设立,并突出本地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和增资扩股,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民间资本的投资比例。
权力下放
为了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了严格的授权管理。但是,由于信贷审批权力逐级上收,审批链条拉长,尽管基层机构享有的企业信息最为真实全面,却因为缺乏应有的信贷决策权,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有效的信贷需求。而有权审批人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漏损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科学正确决策,只能对难以看准的项目进行否决,导致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逐年萎缩,难以适应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掌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点和信用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划分信贷管理权限,实行分类指导下的区域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风险控制水平高、业务市场广阔、有效信贷项目多的分支机构,适当扩大授权和转授权。实行项目负责制,试行直报审批制,由项目营销负责人直报有权(最终)审批人,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信息漏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资金回流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用以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虚拟资本。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机制运作的主要路径是“以系数法或资产波动法计量不同风险资产所需的经济资本→以增量配置法分配经济资本→以资本回报率评价经营绩效”。由于经济资本管理机制精确、高度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使得银行机构难以较好地平衡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矛盾。
农村银行机构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建立与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制订并落实“两个高于”(即“三农”贷款增速要高于GDP增速,高于本单位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管理模型进行优化,即主要在经济资本的分配和考核环节引入调节系数,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在经济资本的分配环节,要降低“三农”、城镇化贷款的资本占用系数,按信贷增幅不低于或高于当地GDP增幅的标准配置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在经济资本的考核环节,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差异的实际,按一定的调节系数下调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期望回报率,提高基层银行机构开展“三农”、城镇化贷款的积极性,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让利于民
2012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作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我国银行业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在实现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实现银行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一方面,突出“免”字,普惠客户。农村银行机构要坚持服务收费“四项原则”,做到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要按照《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免除客户开户、销户手续费,柜台、ATM机具查询服务费及工本费等服务项目费用,降低金融消费者成本负担。
另一方面,强化“让”字,以义取利。农村银行机构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整治银行业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实“七不准”禁止性规定,及时纠正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和强制收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同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的产品,了解你的客户的市场”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三农”、城镇化贷款的利率水平,切实降低农村金融消费者融资成本,坚决杜绝“杀鸡取卵”式的利率定价方式,筑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活用政策
农村银行机构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用好用活政策上有所作为。农村银行机构在坚持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同时,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要用改革创新的思想认识政策,用足政策空间,要在同样的政策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着力点,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开展金融服务工作。
2012年底,国家四部委连续下发了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文件,笔者认为目前的平台政策体现为: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加强指导、明确责任,规则不变、弹性掌握。控制总量是指,银监会规定2013年贷款总量不能增加,同时对贷款、非贷款融资实行全口径监测。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对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分类管理是指,2013年到期的平台贷款,银行可区别情况给予扶持:包括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经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且资本金已到位的重大项目,已列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加强指导是指,指导土地储备机构进入名录以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建议政府结合土地储备新规研究对策,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争取其他有土地储备的平台公司尽早进入土地储备名录,满足银行信贷融资的基本条件。明确责任是指,政府平台总体属于财政性风险,控制总量由银行法人机构负责,风险防范的任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规则不变是指,包括控制总量的原则不变,分类管理的方式不变,区别对待的要求不变,逐步化解的路径不变。弹性掌握是指,银行业将积极支持铁路、公路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主动营销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面临新的形势,追求盈利与风险化解之间的关系平衡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从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看,竞争压力下银行的风险偏好有所上升,贷款占资产比重平稳上升,存贷比持续提高。因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银行机构必须积极行动,明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注重培育优良客户群,为小城镇建设的稳步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要转变“坐等客户上门”的观念,开展主动营销,多深入企业和乡镇,多走访客户,多倾听客户的声音,在需求中找市场,在服务中寻客户,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融资需求的满足率、覆盖率和满意率。要规范农村城镇化信贷业务运作程序。开展区域评价,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目标市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区域评价报告,为信贷支持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对选定的拓展区域和项目,及时进行金融需求分析,整合产品,制订全面、贴身服务方案,及时开展营销,对于区域整体符合支持条件的,根据该区域特点制订整体服务方案,实行区域整体营销。
创新制度
先进的制度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而制度是人尽其才的保障,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达成工作目标的保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明显有别于以往大城市、大中型企业和大项目的需求。新的金融产品则是农村银行机构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工具和手段。农村银行机构要努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规范体系,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产品,推动崭新的金融品种打进农村市场,推动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
一是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推行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促进业务办理效率的提高和资源优化整合。围绕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个人理财等业务,创新开发中间业务品种。对已在大城市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应尽快在县域金融机构推广。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网点、人才、信息等优势,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创新,逐步将业务渗透到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产权交易服务等领域。
二是创新担保方式。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接受企业自身用的无形资产(品牌、商标、专利)、集体土地使用权、厂房、宅基地和集镇商铺、库存产品等作为贷款担保;推出中小企业信贷、小企业循环贷款、亲友抱团贷款、企业信用联盟、网贷通等贷款业务;农村小额信贷允许用农作物、农产品、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三是创新融资产品。结合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开办购建房贷款,支持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所需消费贷款,鼓励农民购买小型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通过具有经济实力的村民担保的方式试办助学贷款。努力满足小城镇建设对信贷资金的需要。
四是完善责任追究。农村银行机构要以满足“三农”、城镇化的有效信贷需求和防范风险为原则,以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根本,完善信贷制度、定价策略和考核办法,优化信贷流程,增加信贷投放。要科学设立风险容忍度。对经过条线和内审部门检查认定,信贷人员确已依规操作,恪尽职守的,要依规免除其经济责任,实现尽职免责。
监管激励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的“横山法则”认为,自发的才是最有效的。作为银行监管者,必须要善于完善制度和规则,引导农村银行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监管引导。要完善差别化监管政策,提高农村银行机构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要求,如对农村银行机构的存贷比设立下限要求,要求不低于60%;允许农村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容忍度高于平均不良贷款率的2~3个百分点。参照扶持小微企业做法,降低农村银行机构“涉农”、“涉城镇化”贷款的风险权重至75%。支持农村银行机构发行“城镇化金融债”,补充资金来源支持城镇化建设。要建立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信贷导向评估监测制度,提升农村银行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和动力。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建立信贷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信贷投入奖励机制,将特殊补贴政策与普惠制农村税收政策相结合,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商业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搭建沟通平台。由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定期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席会、项目供求信息推介会,及时向金融部门通报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经济运行等情况,及时向金融消费者宣传推介银行的信贷政策、投放重点和金融服务产品等,增进企业与银行部门的相互了解,实现政府决策与金融政策相一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⑶ 要学那些有用的东西才能学会炒股
入市前应做好那些准备 不熟悉股票市场的人常常有两种不同的错误观点。一种是谈股色变,认为股市是个陷阱,掉进去逃不了输光的结局;另一种则将股市看作是随便拾钱的地方,以为转眼间就可以发大财。一般来说在新股民中持第一种态度的人居多,但试探入市小有斩获后,又一下子信心大增,往往会毫无顾忌地倾其所有全身心投入,结果输得凄凄惨惨,于是又大叹股市骗人,或大骂政策的变化,使其深套在股市之中。
因而,新股民在入市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其一,对股市不要怕。世界各国股票市场的成长显示,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长期而言,股票市场走势也都是向上的。我国证券市场正日趋完善,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都是不用怀疑的。其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人在股票市场遭受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期望值过高。事实上,尽管股市在一段时间内会有较大的起落,但从基本趋势来看,其上升的速度基本是与该国经济增长相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难以取得大大超过经济发展水平的回报率。而且,股票市场总是有风险的,股票价格瞬息万变,谁也无法准确无误地预测到行情的变化,保赢不亏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入市者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且不说可能会输钱,即使能够赚到钱,可是因此却整日提心吊胆、寝食难安也是不值得的。
调整好心态后,新股民还应考虑到个人的资金实力情况。如果自己收入丰厚,家庭生活富裕,自然可以将积累起来的部分钱财投资股票。而对于生活拮据,家庭经济负担重的投资者来说,就该好好权衡一下得失,千万不要借了钱去投资股票。因为不同的资金来源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投资心态。一般来说,进入股市的资金是你自己的余钱,即使被“套”在股市里,你也不会因此而影响生活,所以比较能沉得住气。如果你的钱是借来的,当期限临近,股市表现常常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追涨杀跌常常由此而起。
新入市者还应考虑到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精力。证券投资是一种智力性行为,因此入世之后就会使人费心劳神,而且随时可能受到挫折。股市行情的涨落引起的获利和损失总要不断地刺激人的神经,影响人的情绪。所以,投资者还必须有充沛的时间和体力,这样才能经得起精神上的考验。对于正常的上班族来说,由于主要精力放在岗位工作上,所以即使进入股市一般也只能选择稳定性较好的股票进行投资。
此外,新股民在入市前必须学习一定的知识:
(1)经济学知识。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投资者必须学习必要的金融知识,具备一些有关货币、信用、利率、通货膨胀等方面的知识、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有关企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理解把握股市发展的方向。
(2)法律知识。证券投资是一项有千万民众参与的复杂经济活动,会涉及许多法律问题,所以,投资者应该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民法、证券法、公司法、破产法等。对有关股票市场的管理法规也要有基本的了解。
(3)数学知识。计算政券的收益、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都需要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应懂得计算机的运用。市场上有许多证券软件可以帮助你了解信息和进行市场趋势分析。
同时,新入市者还须掌握一定的技能:
(1)分析行情的技能。投资者必须学会在证券市场波动中分析价格变动趋势,从中选择适当的买卖时机,这包括学会看证券市场行情表,懂得一些基本的技术分析方法。
(2)交易操作的技能。现在许多证券营业部都采用投资者自动委托,这就要求投资者熟悉自动委托的程序,提高输入委托指令的速度,以更好地把握各种时机。总之,对新入市的股民来说应该做到有余钱、有余力和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不具备上述三方面条件的人一般不宜进行股票投资。 散户在开始投资股票时,几乎都没有任何投资常识,明牌消息主导全部投资方向,如果一买就输,肯定是祖宗保佑,日后你最多只会小进小出,当个缴证交税的好居民;万一一买就赢,自以为是的结果,通常都是大赔收场,如何能在投资的起步阶段,尽可能减少损失及累积技术,就成为这个时期的重点。以下几点是我对股市新鲜人的建议:
1.每天阅读各种股票投资及经济的新闻,要多注意有关股票知识的报道。至于各别股票的分析报道,大多是小道消息或是过时信息,千万不可以当成买股票的依据。在每天不知不觉的吸收知识中,你已经慢慢的具备了价值投资的基础观念。
2.景气循环或公司获利的改变,多是长期的变化,经济学家也没办法准确预估,但投资人至少要有最基本的市场及产品观念,你必须要了解这家公司做什么?市场对他的产品评价为何?竞争对手是谁?主要客户在那里?如果有可能,你可以去试吃试用试玩,去第一线了解产品的竞争力。成长投资是要长期观察才会有效,对散户投资人来说,最简单的方法或许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3.上网观察各家公司的股价变化,日线周线月线的走势,分析他们上涨的原因,股价跟成交量的关系,股价跟消息面的关系,股价跟融资融券的关系,观察分析的越清楚,你赢的机会就越大。反向投资不是光用嘴说然后胡乱反向,你必须长期观察各种可能的变化,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4.自己分析看看,把分析结果说给别人听,让他告诉你这支股票好不好。如果反映是正面的,试买一张练习一下技术。投资理财都是有风险的,长期规划是降低风险的不二法门,日本股神是川银藏先生一生的投资经验有五个原则,最后一个原则就是--孤注一掷的结果多是失败。散户没有失败的本钱,避免孤注一掷只有一个办法,买股票前你必须事先就有长远的投资计划。
巴菲特的父亲是股票的经纪商,从小就灌输他正确的投资观念,13岁他就买了他第一张股票,并且得到了他的第一笔获利。股票投资没有速成法也不能靠运气,不能相信明牌也不能只听消息。想要投资获利,你就必须先建立正确的投资观念,然后多花时间研究,越年轻越早开始研究,时间就对你越有利。选日不如撞日,推托没时间只是借口,下定决心就从今天开始吧。
⑷ 关于金融的书
金融书籍经典
一. 经济学
1. 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佛朗索瓦.魁奈
2. 资本论(共3卷),马恩全集
3. 国家竞争优势,麦克尔.波特
4. Essentials of corporate analysis, by john-wiley&sons,inc
5. 公共部门经济学,2th,鲍得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经济学,2th edition,斯帝尔格雷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 Economecis, mankiv,英文彩色
8.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
9. 自由、市场与国家,詹姆斯.布坎南
10. 中间道路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经贸出版社,1973
11.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7thedtion,by Frederis S.Mishkin, pearson press
12.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商务印书馆
13. 微观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7theditio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二. 货币、银行、金融市场
1.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Frank J.Fabozzi
2.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金融市场学,郑振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彼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 Finance, Zvi Bodie, Robert C.Merto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
7. 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frank J.Fabozzi,佛朗哥.莫地利安尼,经济科学出版社,2th,1998
8. The financial analyst’s handbook,Sumner N.Lenving
9. 资本理论及其收益率,罗伯特.索络,商务印书馆,1992
10. 货币、银行与经济,托马斯.梅耶
11. 货币与资本市场,8th,peter.s.ros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 金融工具手册,Frank.J.Fabozzi,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13. 金融体系:原理与组织,埃德温.尼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 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艾伦.加特,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三. 财务管理
1. corporate finance,rose,westerfield,5th edition, McGraw-Hill
2. Maximizing corporate value, George M.Norton
3. 应用公司理财
4. 公司财务原理,布雷利&迈尔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1th詹姆斯.C.范霍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 Financial market and corporate strategy, glinbratt,
四. 金融计量
1.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George E.P BOX
2. 金融数学与分析技术,蔡明超
3. 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平尼克.鲁宾费尔德,机械工业出版社
4. 金融数学,Joseph stampfli,蔡明超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5. 金融时间序列分析,Ruey.s.Tsay,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6. 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昭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
7.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及实例,高铁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 固定收益
1. 固定收益证券,布鲁斯.塔夫曼,科文(香港)出版社
2. 债券市场分析与战略,Frank J.Fabozzi
3. 全球金融市场的固定收益分析
六. 国际金融
1. 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政策,2Th,Richard M.Levich,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国际货币与金融,迈尔斯.梅尔文
3. 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5th,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七. 金融工程
1. 期权交易入门,e-book
2. Futures,forwards,options and swaps:theory and practice
3. 衍生产品,郑振龙,武汉大学出版社
4. 金融工程,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赛尔,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 Financial risk manager handbook,Philippe Jorion
6. 米勒.莫顿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 Asset-based finance,by citibank
8. 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产品,约翰.赫尔,3th,华夏出版社
9. 金融工程学,骆伦茨.格利茨,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金融工程学案例,斯科特.梅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
11. options,futures& other derivatives,fifth editon,hall
八. 投资与组合管理
1. 投资圣经,沃伦.巴非特,台海出版社
2. 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汉姆,海南出版社,1995
3. 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哈里.马克维茨,经贸出版社
4. 投资学,威廉.夏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投资学,zvi Bodie,6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6. 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7. 金融心理学,拉斯.特维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 格雷汉姆论价值投资
9. 新金融学:有效市场的反例,罗伯特.A.哈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 有效资产管理,威廉.波恩斯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1. Active equity portfolio management,Frank J.Fabozzi,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九. 商业银行
1. 微观银行学,哈维尔.佛雷克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rew W.Mullineux
3. 商业银行管理,5th,peter.s.ros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4. 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手册,乔纳森.格林,机械工业出版社
5. 银行风险分析与管理,亨利.范.格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银行资本管理:资本配置和绩效评测,克里斯.马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乔治.H.汉普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十. 投资银行
1. 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查理斯.R.吉斯特,经济科学出版社
2. 兼并与收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一. 基金
1. 共同基金运作,阿尔伯特.J.弗里德曼,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对冲基金手册(中文),拉托尼奥,Mcgraw-Hill,2000
3. 指数基金,Richard.A.Ferri,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十二. 其他
1.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帝国的崛起,约翰.戈登,中信出版社
2. 项目融资(哈佛经典),华夏出版社
3.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二、三、四卷:A-Z,约翰.伊特维尔,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 公司治理学,李维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会计学教程与案例,10th,罗伯特.N.安东尼,大卫.F.霍金斯,机械工业出版社(McGraw-Hill),2002
十三. 实用投资类
1.《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汉姆,海南出版社,2006,70周年纪念版
2.《股史风云话投资》(stocks for the long run),杰里米.西格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西格尔,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彼得.波恩斯坦,清华大学出版社
5.《资产分配-投资者如何平衡金融风险》,罗杰.C.吉布森 ,机械工业出版社(McGraw-hill),2006
6.《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7.《巴比伦富翁的理财圣经》,乔治.克拉森,学林出版社,2005
8.《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A.菲舍,海南出版社,2006
9.《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海南出版社,1999
10.《个人理财》,杰克.R.卡普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1929年大崩盘》,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0
12.《解读华尔街》,杰弗里.B.里特,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2006
13.《金融理财原理》(上下册)(FPSCC考试指定用书),中信出版社,2007
14.《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汉姆,江苏人民出版社
15.《共同基金常识》,约翰.博格
16.《伯格投资-聪明投资者的最好50年》,约翰.博格
17.《散户至上-证交会主席教你避险并反击股市黑幕》,阿瑟.莱维特,中信出版社,2005
转载之: http://lawood.blog.hexun.com/10376677_d.html
⑸ 什么是股票 怎么买
您需要先开通证券账户,交易日16点前开通的话,下一交易日可以交易股票版。
如果您权是年满18周岁且持有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的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助开户,您需要先准备好您本人的二代身份证以及同名银行借记卡(存折),通过券商官网或者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开户APP自助完成开户手续,比如广发证券的开户APP为“广发证券开户”,您亦可直接下载交易APP“广发证券易淘金”进行开户与交易。
⑹ 投资类的入门书籍
1、股票作手回忆录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2015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埃德温·利非弗、杰西·利非莫尔。本书描述了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股票投资人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波澜起伏的精彩投资生涯。
2、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是2008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约翰·墨菲。
该书是讲商品期货技术分析,主要内容有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道氏理论、图表简介、趋势的基本概念、主要反转形态、持续形态、交易量和持仓兴趣、长期图表和商品指数、移动平均线、摆动指数和相反意见、日内点数图、三点转向和优化点数图、艾略特波浪理论、时间周期等。
约翰·墨菲是著名美国市技术分析大师。他因为《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的影响而两度获得美国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的年度大奖,最近一次是2002年。
3、穷查理宝典
《穷查理宝典》是2010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彼得·考夫曼 。本书首次收录了查理过去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书中十一篇讲稿全面展现了这个传奇人物的聪明才智。
4、华尔街幽灵
1997年,美国著名的“期货杂志”交易论坛上有一位自称“幽灵”的神秘交易大师,他把30年成功交易的经验,归纳为3个规则,并与助理阿瑟·L.辛普森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自己成功交易的秘诀和方法体系,迅速成为“期货杂志”交易论坛上的超级大热门。
幽灵这样做的动机。是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许多人的帮助,如今他将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进行回报……
接受这份珍贵的礼物,你的投资交易将重新开始,并走向令你无法想像的坦途。
5、对冲基金风云录
《对冲基金风云录》是美国作家巴顿比格斯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华尔街上执著专注的投资人士,他们是一群奇特、危险而迷人的家伙,在投资生存战中弱肉强食。
作者讲述了一段又一段投资冒险与个人奋斗的经历,展示了投资家们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法,在他们身上,华尔街浓厚的商业文化、深邃的生存之道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⑺ 理财小白想学习投资理财,需要看哪些书
下列书单根据传奇哥多年经验整理而成:由浅入深地积累理财知识,再到上手实操,相信会对有理财意愿的朋友一些帮助:
1.《富爸爸,穷爸爸》
作者: (美)罗伯特・T・清崎 / 莎伦・L・莱希特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译者: 杨君,杨明
这本是入门级通俗读物,个人认为是一本不错的理财入门书籍,有对于理财思维的正确指导和思考。重点在于:教你如何像富人一样思考。即使没有真正的富爸爸,也要以本书为原则,建立自己的财富系统。
2.《小狗钱钱》
作者: [德] 博多·舍费尔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副标题: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的“金钱童话"
译者: 王钟欣 / 于茜
一本专门为孩子写的理财书。借一只会说话的小狗钱钱之口,教会你如何从小学会支配金钱;如何像富人一样思考,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如何理财投资,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3.《个人理财》 (第四版)
作者:阿瑟·J·基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汪涛 ,郭宇
这本书是难得的理性读物,内容详实,推荐多遍阅读。
本书是美国个人理财教科书中最受欢迎之一,也是考美国个人理财规划师最常用的参考书。全书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从理财规划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金钱、如何利用保险保护自己、如何更好地进行投资管理以及需要注意的生命周期内财务事件等方面出发,对个人理财的各种技巧和方法进行深入浅出而又细致全面的讲解,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理财框架体系。
4.《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作者:艾丽斯•施罗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译者:覃扬眉 (译者), 丁颖颖 (译者), 张万伟 (译者), 张春明 (译者)
前段时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21万美元的门票已吓傻传奇哥,没关系,书中自有黄金屋。
本书首次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同时,本书对于巴菲特投资理念和商业思想的全面解读,让这位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商业领袖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后世。
⑻ 请问哪些好的理财书籍中有提及到购买商业保险的最好附上是哪个国家的~~谢谢~~
理财书籍十大经典书籍:
* 1.富爸爸,穷爸爸
* 2.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 3.小狗钱钱
* 4.女人就是要有钱
* 5.一生的理财计划
* 6.卖竹竿的小贩为什么不会倒?
* 7.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 8.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
* 9.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
* 10.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如果说到购买商业保险,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只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