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网红诞生,丧茶是什么茶和喜茶有什么区别
喜茶北京门店准备本周六开业,丧茶已先进京。
北京喜茶开业的消息近日又在社交圈里传开,北京商报记者在即将开业的喜茶三里屯黑金店与朝阳大悦城双水吧店现场确认后得知,喜茶在京两家门店将于8月12日(周六)正式营业。与此同时,对标喜茶的茶饮品牌丧茶却已率先在北京建外大街低调试营业,虽然被消费者称口感一般,但丧茶正尝试与来电科技、360等合作广告植入产品。网红奶茶连锁品牌主打情绪营销而非主要依靠口感取胜的玩法能否行得通?
一丧一喜先后入京
8月9日,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网传喜茶三里屯黑金店与朝阳大悦城双水吧店已开业,且排队火热。北京商报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北京两家门店均未开业。记者现场看到,朝阳大悦城的喜茶店铺面积较大,店铺内的灯饰、桌椅已基本布置完毕,且吧台材料也已准备好,环境整体舒适简洁。喜茶的迅速出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排队时间长”,朝阳大悦城的喜茶店铺为此采取了双水吧台设计用来分流。而三里屯门店则采用黑金风格,将喜茶的白灰色主调换成了以黑色和金色为主,颇具未来感和金属风。据喜茶方面表示,北京的两家门店将于8月12日早上10点正式开业。
与此同时,在喜茶一夜成名后,颇有对标意味的丧茶也横空出世。比起迟迟未正式在京开业的喜茶,丧茶于7月初就已在建外大街低调试营业。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丧茶在北京的门店面积很小,估计不足10平方米,只能同时容身2-3名顾客。店内有两个营业员轮流点单和制作,尽管有部分顾客向记者透露口感一般,但仍不乏路过的消费者停留拍照或购买,点单队伍经常排到店外,大部分顾客表示是菜单上的“混吃等死”奶绿、“加油你是最胖的”丝袜奶茶、“前男友过得比我好”果茶等饮品名称吸引他们想尝试一下。
借势情绪营销
早在2012年喜茶就已于广东开出了第一家门店,但真正火起来,还是在今年2月喜茶进驻上海后,以“排队6小时才能买到一杯”迅速成为网红店,甚至一度出现了黄牛加价代买事件,引起热议。网易新闻与饿了么顺势联合推出了只营业4天的“丧茶”快闪店,一方面对标网红店喜茶,一方面蹭当时正流行的丧文化热点,短短几天吸引了上万流量后,丧茶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开店。
除排队长的特点之外,喜茶还有独创的“芝士茶”等饮品作为卖点,而丧茶则在“负面情绪”上做起了文章。据了解,不同于喜茶店面的精致装修,丧茶门店曾被不少消费者吐槽装修简单,茶饮口味也广受差评。对此,丧茶运营部门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混吃等死”奶绿等部分饮品确实不好喝,其略微苦涩的口感是公司有意设计,从名称到口味都要表达“混吃等死”的状态,使消费者更有场景感的体验到那种心境。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年轻人普遍压力大,很多负面情绪缺少宣泄的空间,丧茶从名称到口感都充满沮丧,容易触发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将压力释放到对茶饮的抱怨上。所以尽管“混吃等死”奶绿已被菜单标注出很难喝,却依然销量最好。
据了解,受限于门店面积狭小,丧茶北京店的单日营业额仅在3000-8000元,与三四线城市门店业绩相当,远差于深圳门店2万-3万元的日营业额。该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第二家丧茶门店正在选址筹备中,未来在面积较大的门店里,计划引入心理学宣泄室,帮助消费者缓解压力,更好地管理情绪。
品质是核心动力
网红产品通常都有一个活跃周期,无论是突然被炒红的喜茶,还是蹭热点的丧茶,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对于餐饮业来说,创新的概念和巧妙的包装设计有可取之处,但优质的产品才是品牌持续更好发展的基础。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商业前行的根本在于能否留住顾客,而产品的品质则决定了能否真正留住顾客。只有从口感、原料、环境、服务到连锁化经营后的运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做到品质化保证,才能带来反复购买的回头客。新的概念虽然能产生很多新奇好玩的尝试,维持消费者的新鲜感,带来很好的传播效应,但从长期发展来看,网红品牌热闹一阵后都免不了面临衰竭,最终存活下来的一定都是那些在产品上赢得消费者认可的企业。
❷ 最近微博上出现了一个“丧茶”,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丧茶是什么
最近,上海的“喜茶”店在网上走红,据说在这个奶茶店买奶茶,不排一个小时的队都买不到,生意火爆到不可思议。但没想到,随后网上就出现了一个“丧茶”,这是怎么回事?
“丧”是“喜”的转制,有调侃、吐槽、怼的感觉,这是年轻人私下喜欢的一种反鸡汤形式,抛下一本正经的工作,“丧”让年轻人更舒适自在,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帮助了年轻人尽情释放负能量。
“丧文化”的催生,背后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年轻人、互联网。不仅是互联网品牌,相较互联网品牌更保守的传统品牌,尝试互联网式营销,其实也是为了满足和抓住年轻人市场,做一场“反鸡汤型”的传播,似乎也越来越受到这些急于拉回年轻人视线的品牌的待见。当然他们的做法可能还是会保守一些,比如UCC选择和本有一定传播度的#neenergy#产生联动,除了借势之外,也许也是在评估这是“一次出错率不会太高”的“出格”营销后决定执行的。
“丧文化”是一个现象,品牌大可通过解读消费者这种心理去做迎合年轻人的营销活动,但这个现象只是暂时的,想要品牌持续性发展,回归产品本质做核心的品牌建设也许要比迎合暂时性需求更重要一些。
❸ 丧茶是什么 丧茶到底是怎么回事
丧茶自2017年4月28日在上海以快闪店亮相以后,迅速成为网友们的新宠,如此负能量、反鸡汤的奶茶,以其傲娇的姿态,迅速成为网友们的新宠。
❹ 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喜茶最大的对手“丧茶”才营业4天就关门
说起丧茶,相信很多关心八卦、或者留意新鲜时髦资讯的年轻人一定有所了解,因为这是一家从“段子里走出来的店”。
事情的缘由可以从今年2月说起。作为珠三角的头牌奶茶品牌“喜茶”正式入驻上海来福士,消息一经放出,立马引发了空前的排队大潮,想要喝上一杯奶茶,可能需要3小时甚至更久。
而一个月后,丧茶真的从大众的段子里走了出来,4月28日在上海亮相,但却只是以快闪店的形式,从28号开业到5月1号结束后正式关门,共经营了4天的时间。
丧茶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网红”店活得不长久?要我说的话,就是产品(品牌)的底蕴不足。
要让一个品牌长久地生存下来,所需要下的功夫一定不少,利用热度宣传来吸引客户,这只是第一步,而且也只能是最简单的一步。
产品的制作与创新必须用心,毕竟你的顾客来你的品牌店不只是想体验下跟一大堆人排队到底是什么滋味,他们是确切地想知道网上疯传的“网红”产品究竟是有多么让人着迷。如果消费者尝试过后,觉得“货不对板”,你的顾客就从此减少了一人。
最后,是听取顾客的评价,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点,顾客的意见往往是中肯的,他们的意见能帮助品牌经营者发现问题,使品牌向大众喜欢的方向发展,让品牌更为长久地发展开来。
❺ 餐饮资讯内参 | 网红店不是想开就能开的
【网红】一词,本来是指在现实或互联网上,因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被大家所关注,从而一炮而红的人。来到传统的餐饮行业,就是通过各大新媒体渠道引爆,红起来的品牌或品类。例如:排队像“蛇饼”的咸蛋黄肉松青团,把店开在LV旁的桃园眷村,排队几小时也很骄傲的喜茶,还有和喜茶唱对台戏的恶搞丧茶……
网红成功案例多了,大家的眼光就高了。普通的餐饮都看不上眼,都说非网红不做。店都没开起来,就说开店后,大力营销,卖力炒作,先融资个几千万再说。
那到底怎样才能弄个网红店呢?
一、爆红点
1、明星
只要是明星就能自带流量,明星开办或者有明星背书的店,流量自然也花花来。前者有薛老师的上上谦、胡大帅哥的Fount,后者有厂花陈坤表扬过的八十八粉。
2、情怀
情怀是个好东西,任何东西只要与情怀拉上关系,逼格立即会变高。卖台湾怀旧小清新的桃源眷村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只是挂了台湾的名。
3、话题
不骑单车,非得开个大奔去送煎饼的黄太吉;总理都得过来视察的伏牛堂;排队也可以排出新高度的喜茶和鲍师傅。
二、卖点
1、产品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把自己的产品与市面上的区分开,做出自己的特点,给到消费者独有的记忆点。桃园眷村卖小石磨现磨的豆浆,西少爷卖改革后的潼关派肉夹馍,喜茶对外宣称自己是奶盖鼻祖。
2、逼格
现在吃东西,都是人没吃,手机先吃,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发个朋友圈,装装逼。无论是产品的卖相,还是店铺的装修,只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具有时尚感,消费者都喜欢拍下来,晒出去。
3、营销
懂营销,再挫大家都知道你;不懂营销,你还是回家洗洗睡吧。喜茶舍得砸广告精通线下营销;鲍师傅找了上海号称最贵的媒体探店,其广告费不菲;桃园眷村投了几乎所有的美食大V号。
4、价格
人都是犯贱的,整天都喊着工资少,没钱花;但到消费时,又会嫌弃产品价格低,逼格不够高。喜茶很好地捉住消费者的心理,人均价格在22~23元左,远远高于目前上海市面上人均10~14元的平均标准。
5、年轻
年轻人是网红店的消费主力,必须捉住这个群体。
三、回归产品
7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一对情侣在上海某餐厅用餐后,都出现发烧伴有腹泻的现象。无独有偶,网上关于这家店的评论,近一周时间里出现过近10条点评也是反映就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与腹泻。
出现这种情况后,消费者果断拒绝再次光临这家餐厅,同时,网上各大餐饮平台也陆续把这家餐厅关进小黑屋,再也搜索不到其任何信息。
对于网红店来说,所有的造势,最终都要回归到本质——用户体验。只有把味道、环境、服务做好,消费者才会买账。网红店应当避免只追求外在,而忽视内功修炼。
❻ 丧茶,没希望酸奶,丧文化当道你该如何借势营销
人们有一种思维惯性: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显然这是荒谬的,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愚蠢的事情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众心理,丧文化当道,在众多人惯性思维中,如果不知道丧文化,如果对丧文化没有一点反应,似乎就要跟时尚主流的人群脱节。事实上,是否要利用一件事情或者一个话题做营销,我们需要考虑的更多,而不只是有多少其它品牌都在这么做。
在避免因从众心理而头脑一热时,以下内容或许能更理性的帮你决定是否要借势丧文化做营销,以及如何做才不至于成为下一个从众心理的受害者。
借势丧文化?先看看你的目标客群认不认
OMD 行业报告研究院统计,目前 90 后群体的数量已占中国总人口的 17%,相当于每 6 个人中,就有一个 90 后(18-27 岁)。90 后成为消费主流人群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任何一种消费潮流都专属于 90 后,比如丧文化。
UC 大数据做的一份调查显示,相比人们下意识认为的 90 后,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 80 后,以 50.41% 占比成为了的丧文化的主流群体。
80 后更容易对丧文化产生共鸣,而不是 90 后
姑且不论这份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有多少,决定借助丧文化营销之前,你确定你家营销方案的开篇是有实际数据做支撑,而不是一段“丧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文化潮流,是 90 后经历加班、买不起房、没时间谈恋爱、睡眠不足的积愤和怨念……”,看似有道理,却又经不起推敲的营销方案支撑理由。
任何一种潮流文化都有其消费群体画像,品牌的目标消费人群画像与之有多大的重合度,决定了你要利用这种潮流文化做多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毕竟,投入产出比是无法忽略的)。
又比如 UCC 的负能量咖啡——无糖黑咖啡 UCC BLACK 。
在台湾,这款产品主要面对的是那些忙碌的都市“大人们”,卖点是无糖、零卡路里和非速溶,适合那些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又要追求生活品质的上班族。所以有了主题为“每天来点负能量”的营销,以及名为一场腹黑语录分享大赛的活动。
腹黑、吐槽戳中的是年轻上班族的内心
与之不同的是,在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同样的上班族可能普遍年龄都是 40 往上,所以 UCC 在日本的营销就变了:传递成熟男子的魅力形象,广告歌曲、画风到产品官网设计都透着浓浓的成熟男子和硬汉味道。
❼ 丧茶属于什么营销
关于这种茶用于什么营销,可以询问一下茶叶的大型的批发商,他们一般都会有相应的渠道
❽ “丧茶”“丧文化”最近为什么这么火
丧茶是继喜茶一夜成名后,有热心人对此杠上了,在喜茶对面开了家“丧茶”店。丧茶”以其傲娇的姿态,迅速成为网友们的新宠,如此负能量、反鸡汤的奶茶。
丧文化是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丧文化是在青年人在重树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时,产生的一种状态。是使整个社会的既有价值观提升的必然条件之一。
除了葛优躺外,丧文化代表人物还有网红青蛙 PEPE,有四肢的咸鱼,还有舶来品懒蛋蛋诸如此类的形象。他们无不例外都是在传递一种“我已经是个废物”自嘲式的信息
❾ 喜茶和丧茶的核心是什么吗
首先是文化和可传播性吧,毕竟都是网红品牌,只是喜茶有奶茶妹站台。核心的话应该是产品本身。
❿ 丧茶VS喜茶开启亚文化之争 O2O会往哪个形态演变
应该是在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