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理财产品乱象

理财产品乱象

发布时间:2021-05-08 16:33:05

『壹』 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有亏本的吗

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目前来看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而且风险等级在三级以下的,还没有听说有亏本的。是可以放心购买的。
对于风险等级大于三级的理财产品,或者是银行代为发行的理财产品就不好说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贰』 理财资金开始转向实体经济是大忽悠

2016年《银行间理财年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0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55万亿元,增幅为23.63%,相较过去6年平均55%的增幅看,增速明显放缓。
中国商业银行搞出29万亿的理财产品余额,着实让人不可思议,也让全球特别是发达体瞠目结舌。29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呢?截止2016年全国居民活期储蓄23.7万亿。银行理财产品竟然是全国居民活期储蓄的1.22倍;2016年中国M1余额为42万亿元左右,银行理财产品占M1余额的69%。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观察银行理财产品必须从用途上进行深度剖析。基本看,银行理财产品都投向了非实体经济领域。主要用在:在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基金、各类民间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之间倒腾嵌套牟利;最主要的是投向股市、债券、楼市等。数据显示,2016年末的理财余额中,占比最大的仍然依次是债券(43.76%)、非标(17.49%)、现金及存款(16.62%)、货币市场工具(13.14%)。从中可以看出,根本没有实体经济什么事。
从本质上讲,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高于居民储蓄,即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成本要高得多。这种高成本资金来源不可能用到实体经济里,而且从期限上看都是短期理财资金,只有用到投机市场里。
银行理财产品两大用途是不容置疑的。一是通过信托通道平台的信托产品的买入返售产品流向房地产,二是通过信托、保险、券商、基金平台流入股市购买新股,即打新。当然,在国债、地方债、企业债以及货币市场也有一部分投资
银行理财产品另一个特点是,通过层层嵌套,逃避监管,绕圈子、转弯子,隐蔽进入到违规市场。层层嵌套、蒙蔽监管法眼是其特点。这不得不使笔者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气氛的说:华尔街不要再弄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这再次证明中国监管部门屡屡重申要穿透式监管的必要性。其实,与其费那么多周折搞穿透式监管,倒不如釜底抽薪,彻底解决问题。
首先必须遏制住银行理财产品疯狂增长态势。无利不起早,在逃避监管的监管套利诱惑下,银行理财产品这几年爆发式增长令人惊叹。过去6年平均增幅高达55%的惊人地步。已经构成中国最大的金融风险隐患,也已经成为中国逃避金融监管的风险隐忧。
下决心整顿金融乱象,出重拳打击各种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监管套利行为,笔者一百个同意,举双手赞成,出拳再重都不过分。重点在于,严格整治银行同业业务,彻底取缔各类通道渠道,彻底取缔各类资金池。这里千万一定不要被各种声音误导、逼宫、要挟。
最近一种声音必须引起重视,要识别其目的与意图。整顿才刚刚开始,一些研究机构却放出声音即所谓的研究报告称,2017年下半年理财产品对实体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投向实体的余额为19.6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比例67.41%,这也就是回到2014-2015年的水平),下半年增3.6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增量的比例为131%,意味着有其他投向的资金被收回,改投实体)。这背后反映经济启稳复苏,实体融资需求有所向好。因此,理财资金投向也出现了“脱虚向实”的良好苗头,这也有助于减轻理财业务的监管压力。
这完全是大忽悠的声音。银行理财产品的属性以及其他非银行机构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不可能投向实体经济的。成本的原因在上面已经分析过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清楚,银行之所以搞理财产品的目的与初衷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而是给绕过监管、监管套利量身定制的。
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开始投向实体经济完全是坐在办公室里瞎想的,完全是迎合监管与高层的偏好,监管部门想要什么就端出什么的阿谀做法。千万不要被其误导,要坚定不移地整顿下去。笔者建议,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应该彻底取缔银行理财产品。

『叁』 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载体和依据是什么

目前我来国的资产管理业务,自按照法律载体和依据的不同,可以分为委托代理型(合同法)、信托型(信托法)、基金型(基金法)、有限合伙型(合伙企业法)和公司型(公司法)。因为委托代理型资产管理业务遵循合同法,所以这种业务也可以称为契约型。

市场上有人将基金分为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有限合伙型基金、信托型基金;也有人将基金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比如,基金业协会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将私募基金分为契约型基金、合伙型基金、公司型基金。

因为广义上所有的法律都是一种契约,所以可以将所有的基金都认为是契约型的。本文不纠结于如何分类这个问题,主要通过对银行以外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载体和依据进行梳理,并与银行理财计划进行对比,试图说明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乱象丛生的根源所在。(猎律网)

『肆』 恒昌理财到底靠不靠谱

投资理财要小心,别轻信别人的话,多去了解一下,多去看点专业书籍,不要想着短期赚专大钱;要认识到属理财是一生的事情而不是一时的,投资理财一般是赔钱容易,把赔的钱再赚回来是难上加难,现在金融市场上乱象太多,黑平台圈钱跑路的也不少,你贪图别人的高利,别人图你的本金.一定要去合法的平台,最起码不会把本金给亏完.钱都不是那么好赚的,任何只有你更专业,才有可能长期赚到钱.

『伍』 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吗

我一直认为存在就有理由,既然这个行业这么火爆,肯定是社会需要这个模式的运行。
国内投资理财乱象丛生,最大的问题不是投资理财模式骗人,而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缺失,还有监管的不到位,以至于让很多运营者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长期不赚钱或一赔钱就把苦果甩给投资人,以至于出现一例例卷款跑路的公司。
也不排斥有一些公司已经找到了短期注册然后卷个几千万的套路,现在每年在金融诈骗上面的数字可达几百亿甚至更多,所以一般融资几千万的公司维权更难。
所以在完善的监管体系出来之前,不建议去投资公司

『陆』 网上说国家要整顿投资理财类的9是不是真的

首先国家对于金融的监管从来没有停过,
P2P乱象弄14年末到现在一直在向规范的方向发展,

其中很多就是李鬼P2P骗子公司必须打掉
新兴理财产品很多也是国人创新的新骗局,所以要整顿是必然!

做正事情很重要!

最后投资有风险,入行须谨慎!

『柒』 理财乱象不断,如何防范“互联网+非法集资

『捌』 支付宝等平台不许再卖互联网存款产品,这意味着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来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尤其金融行业的快速爆发,给予了民众更多的投资理财以及存储的选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行业乱象,为了规整行业的发展,打击行业发展乱象,振兴我国银行的卧房,最近看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包括支付宝等平台不许再卖互联网存款产品的规定,可以说这一政策的出台给予这些互联网存款产品一头棒喝,这也意味着民众的选择更少,银行经济将快速助推发展,金融行业将更加规整。

最后,国家出台支付宝等平台不许再卖互联网存款产品这样的政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让金融行业将更加规整。毕竟站在更大的视角上看现在的金融行业,需要的肯定是规则与规范,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把规则和界限设置的足够清楚,相关的行业才能够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才能从长期对我们的民众更加地负责。所以,此次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个人从内心深处是支持的,而且也会坚决跟紧国家的步调。

与理财产品乱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泰柏瑞量化明选基金本周启航 浏览:327
原油价格对俄罗斯影响 浏览:267
tft交易体系 浏览:430
招商银行外汇入帐时间 浏览:444
0撸理财 浏览:922
国际股票大佬 浏览:835
康奈股票 浏览:458
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 浏览:775
2019年4月18号铝锭价格 浏览:783
股票配号和中签 浏览:559
期货滑点厉害 浏览:570
电厂投资估算 浏览:557
美年股东投资 浏览:890
麦田英语融资 浏览:192
理财产品电销 浏览: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浏览:414
基金星期天更新收益吗 浏览:517
000851是什么类型股票 浏览:833
诚迈科技主力资金流向 浏览:165
股市有多少支股票 浏览: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