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引导孩子学会理财
一、从小学阶段训练孩子自己储蓄与记账。为他在银行开一个账户,要求若有较大支出,必须从自己账户提款,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财富开始关注。记账更可作为阶段性理财的检讨,多少钱花在娱乐、买食品等,长大后自然对消费概念有所不同。...
二、当孩子会做算术后,不妨让他从生活案例中培养理财观念。如从上海到南京,可选择开车也可乘火车。但2个人、3个人或4个人一起出行,哪一种最省钱?同时练习思考开车要交过路费及车子折旧与维修,乘火车比较快速或舒服,但可能不是很便捷自由等。这可让孩子从小建立分析类似问题的架构,并练习设计全面而系统的理财计划。...
三、当孩子到11、12岁时,可用自己部分零花钱去作基金的单笔或定期定投。让他们对“投资”开始有第一手经验,引起他们的投资兴趣。...
四、当孩子念大学时,重点培养科学理财观。要让孩子知道,人生未来哪些地方要花大钱,出国念书?工作后结婚买房?甚至以后退休养老等。
B.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理财,合理用钱
给孩子准备一个记录收支情况的理财账本,让孩子记录和管理自己的内收支,学会平衡在那么多容自己希望获取的东西中最终哪些值得买,并定期评价理财计划的结果。
C. 如何教孩子学会正确理财
让孩子懂得节约,做有计划的开支,是培养他良好习惯和理财习惯的开始,长大以后这对于他的事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孩子在三岁以前还处在没有金钱功能意识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把金钱当成是一种玩具,是一张纸币,是随意摆弄的纸张。但是这并不是说孩子不知道金钱有什么样的作用。四岁到六岁的小孩,处于朦胧的金钱功能意识的时期,他们只知道金钱可以换他们需要的东西,但是还没有自觉的购买行为。他们只知道整天吵着父母给他们钱,让他们去买需要的东西,有的孩子却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需要找钱,往往要父母再三叮嘱才记得找回零钱。
其实家长应该从孩子三岁左右开始就培养他的经济意识,主要是教孩子一些理财的知识。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到12岁的时候懂得珍惜钱,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开始慢慢有节约的观念。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发:
第一、钱跟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孩子很早就对钱产生兴趣。只要他们跟着家长逛过几次商店或超市,钱能用来干什么他们早就已经记在心里面了。不要总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用钱去换东西,整个过程他是看得到的,虽然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用钱去换东西,为什么给了钱之后有人还要找钱,但是钱能换来东西这个事情便牢牢的记在他们心里了。
第二、钱的知识和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孩子懂得钱应该通过劳动赚取,所以容易产生爱惜钱财的心理,并且可以有相应的储蓄行为。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孩子对于钱是毫不珍惜的,甚至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也任意挥霍浪费,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缺乏理财教育。
第三、让孩子懂得节约,对于他们成年以后的事业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第四、父母通过对孩子理财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了解商品,了解社会,培养孩子积极的参与和竞争意识,打破传统的理财教育观念的束缚,改变孩子的理财思想,可以为他们的将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D. :为什么要教孩子学会理财
教会孩子理财可以避免铺张浪费,养成好的理财习惯,从小开始积累自己的财富。
E. 如何让孩子学会理财
春节最让宝贝开心的除了礼物外,最让宝贝开心的应该是红包了,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将红包帮孩子收起来,想等孩子大点再给他使用,但是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一味的把孩子红包收起来只会让孩子失去认知理财的能力,还有缺乏对财商的培养!对于3岁的孩子,财商能力就开始随着年龄升级了,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给孩子一些“小权利”管理压岁钱。什么是财商?财商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让我们来看看3-6岁的孩子财商能力:
3岁:辨认钱币。逐步教会孩子认识纸币、硬币的币值,甚至可以教孩子认识不同币种。
4岁:可以学会用零钱购买简单的用品,例如如画笔、小零食等。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除了财商教育,父母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懂得其无权支配父母的金钱
三岁的宝贝已经很喜欢自主地从琳琅满目的商品架上,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购物车内,如果不给其购买,他会以哭闹威胁,很多家长因此妥协,家里的玩具也就越来越多!父母应该告知孩子这是父母辛苦赚的钱,宝贝无权支配他,坚持不需要的东西不该买,无论孩子如何哭闹!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养成好的习惯,买东西之前总要征得大人的同意,而且每次只能买一定数量的东西。
2、使用现金消费
和孩子外出购物时,尽量用现金消费!如果每次消费你只使用信用卡等其他卡片,孩子肯定会对这种东西产生困惑,因为大部分7岁以下的孩子,都不会把信用卡和它里面的钱联系在一起,他们会认为信用卡有魔力,能买无穷无尽的东西。
3、让孩子懂得支配自己的零用钱
学会用钱和赚钱一样重要,既然是教孩子理财,就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要不然她永远不知道该如何使用钱,只要把握住大原则,既不可以透支,糖果和可乐等碳酸饮料要尽量少买,之后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同时在心理上接受她可能会乱花钱的风险。既然是让他决定,在生活中必定要遭遇取舍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多项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消费习惯被不断挑战着,像看电影和书,想看的卡通电影永远都很多,依他手里可支配的那点钱,她只得有所取舍地进行选择。这里面的教育远比只盯着他具体花多少要有帮助。
4、不要欺骗孩子
有这样一个母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孩子把红包给妈妈,妈妈帮你存在银行,等你长大了自己去取出来,宝贝小心翼翼的保存的妈妈给他的“存单”,等到他10岁的时候,他把存单交给妈妈,想取出红包钱时,妈妈大笑,这些是发票,无法领钱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此开始乱花妈妈的钱!欺骗孩子加上将孩子的金钱没收,这样会让孩子有巨大的挫败感,同时,孩子也会失去对别人的信任。
5、给孩子一个储蓄罐
给孩子一个储蓄罐,让他把自己的钱都放进去,定期拿来出数一数,这样做可以教孩子数数,带着对自己钱的兴趣去数数,肯定学得很快,也能让孩子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同时让孩子懂得付出的劳动越多,得到的报酬也越多,当然孩子的耐心也在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6、让孩子学会理财
等孩子长大有越来越多的零花钱时,就要让孩子学会理财观念,给孩子一张储蓄卡,让孩子参与存钱定投等银行活动,让孩子从“给孩子钱”向“让孩子去赚钱”转变,让孩子早早明白,学会将积累的财富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让孩子自主学会赚钱的方法,比如自己推荐自己的作品,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讨价还价,打折处理、会员价等一些商业运作方法。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心里有了盈亏的权量,懂得了计算得失,知道了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关系,对“钱”的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7、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每次都大手大脚的给孩子零花钱,孩子表面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对他以后的人生埋下了很多隐患。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经商的父亲从小给孩子的零花钱比一个正常的工人工资都多,加上从小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孩子16岁时,父亲经商失败,家道中落,而孩子已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最后走上了抢劫杀人的道路,并且在杀了多个无辜受害者后,他没有任何的悔意,他最后的微笑让人胆寒!
“理财从娃娃抓起”,但是基于中国社会的传统,大多数的父母不愿意过早让孩子接触钱,认为孩子会变得势利。很多父母失去了对孩子最好的财商教育时间,其实不然,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商、赚钱开始变得地位重要起来。在越来越商业化的社会里生存,“财商”显得越来越重要。
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你的孩子是小财神,还是杀人犯?家长的教育尤其关键,让我们学之改之,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小财神吧!
F. 如何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理财
先说为什么要教孩子理财?
我们有句古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孩子更是如此。孩子逐渐长大,会接触到压岁钱、会需要零花钱、会面临同学之间的交往,这都或多或少地和钱有一点儿关系。可是,直接把零花钱甩给孩子、压岁钱全部“充公”、或者给钱让孩子与同学应酬攀比,其实都是不正确、更不负责任的做法。早早培养孩子的财商,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学习财富积累的方法,才是学习之外,当代父母应该给与孩子的必要教育。
还有,要教孩子树立财富管理,和适当的理财方法,要怎样做?
1.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自己有清晰的财富目标,明确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把家庭资产在各类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中进行均衡配置,让家庭财务处于良性运转,必然能给孩子带来深刻的影响。
2. 带孩子阅读适合年龄段的书籍,学习金融理财知识。比如出版近20年的欧洲著名理财童话《小狗钱钱》,这本书10年前就买来,一直躺在书柜里。最近读书的时候翻出来,发现其中关于制定财富目标、执行财富目标、处理负债和正确投资的观点和基本方案都有所涉及,深入浅出,孩子也能看懂,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G. 怎么教育孩子学会理财
1.八岁的孩子要能认识各种人民币,懂得钱不是从取款机里自动出来的,要付出劳动
2.你可以办张储蓄卡给他,或者存钱罐;你每周固定给他多少,然后任他怎么哭闹都不另外给他,让他知道储蓄的重要
3.八岁的孩子一次给他1个月的太难为他了,先给他3天的,然后逐渐到1礼拜给一次
H. 怎样教育孩子学会理财
教育孩子理财,看似复杂,然而,只要抓好“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这项原则,子女学习理财则会变得十分自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出关于理财的人性
任何人做亊,心中总会有自己的一盘账,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会自然去衡量效益与利害。以下四句金句,就很清晰的把人们心中的"小算盘"破解
一个人,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
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
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
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以上金句是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是父母的错
我们现在从生活案例,去理解弗里德曼这4句话的意义:
2016年,我国某报刊做了一次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调查中发现,有6成受访中学生,在买东西时,并不怎样考虑价格,喜欢就会买。
这就是典型的“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
4 句中,最糟的情况是"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各位家长思考一下,在哪些场景下,你的孩子会变成"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典型案例:强逼孩子去学习。孩子觉得学习是在花父母的钱,办父母想做的事。
让孩子”花自己的钱“的神奇效果
唯有做到让孩子觉得"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才可能事半功倍。
有一位家长,上过我们的《零花钱管理课程》后,增加了孩子的零花钱,并与孩子定下了《零花钱管理协议》。协议其中一条规则是,以后买早餐孩子要自己付钱。
结果,孩子由原来每天都到街上买早餐吃,现在每天主动要求父母煮早餐给她吃,还说,"原来爸爸妈妈煮癿早餐是那么好吃的啊!"
由花父母的钱变花自己的钱,理财的态度就会自然得调整了。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亊"在犹太式教育的“有偿生活机制”上发挥到极致。犹太父母鼓励子女靠劳动与经商去赚生活费:
钱自已赚的,肯定是在"花自己的钱";
餐费住宿费学费都要用自己赚的钱支付,"办自己的事"的意识也会建立起来。
要让孩子"花自己的钱",首先得让孩子拥有归属于他的钱
要让孩子拥有归属于自己的钱,不一定得让他自己去赚,钱的来源可以来自于父母的给予,但"明确所有权"才是关键问题。
中国家庭普遍对"明确所有权"做得不到位,这是财商培养难以有效进行的原因之一。"明确所有权"是财商教育的根,没做好"明确所有权"而想透过其他方式去实施所谓的财商教育,那就等于盖房子不打地基。
要做到"明确所有权",第一个标志性的行动,就是到银行帮孩子开办一个属于他的银行账号。
顺从人性,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
在那四句金句中的这个"钱"字,我们可以用更宽广的含 意去理解,把"钱"换成"资源","时间","智慧"等有价值的东西,同样适用。
例如,很多父母都会为孩子做事情拖拉而感到烦恼。但是,如果你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呢,孩子是在"花自己的时间,办自己的事",那拖拉情况是否就有所改善了呢?
所以,各位父母反思一下,很多时,并不是我们的孩子不懂事,而是我们不理解人性。
富豪们是这样教孩子们理财的,你做到了吗?
在我国,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与钱打交道,只要学习好、身体好就行,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孩子对于金钱完全没有概念,更别提说理财了。
正是由于很多家长在儿童理财方面存在教育误区,才容易造成孩子们虚荣、攀比的心态,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很不利。今天我们来看看各路富豪是怎样教育孩子理财的吧!我相信总有一款get到你!
I. 父母如何让孩子学会理财呢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元到现在的几十、上百元。到了初中以后,家长怕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吃不好,零花钱更是有增无减。 他们在家长的“默认”和“纵容”下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只知道有钱就花,花完了再向父母要,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个人的金钱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金钱是把双刃剑,关键就在于用它去做有益的事情还是有害的事情。这提醒我们,指望用金钱堆砌出一个好孩子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实际上,给孩子金钱容易,但培养一个好孩子却很难。用金钱毁掉一个孩于容易,在金钱充斥的世界里塑造孩子不为金钱所动的性格则要难上加难。而这,更需要家长有正确的金钱观和科学教育孩子的技巧与方法。
因此,从现在起,作为初中生的家长,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不容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一、告知孩子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
虽然初中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但很多外在行为仍会受父母的影响。所以当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或不能做什么事,要先想想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判断。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才有说服力。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才可能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家长们的钱袋渐鼓,本不是什么坏事,问题是金钱多了,物质丰富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没有跟上。家庭的经济付出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并未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并非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越高,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越有利。
作为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给孩子金钱时,别忘了同时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会让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