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矿产信托的“最好的时代”来临了吗
是的,自2010年三季度以来,矿产能源类信托特别是其中的煤矿类信托受到作为发行机构的信托公司及投资者的青睐,2011年此类产品成立数量再创新高。
Ⅱ 矿产能源类信托的兴起的原因
目前所谓矿产信托,主要是融资主体通过信托贷款融资投向矿产资源开采等相关业务,而认购信托产品的投资者获得固定的资金收益。
Ⅲ 中诚信托30亿矿产信托出事,客户的本金权益是否会有损失
按照目前的行情,客户的本金及收益应该不会有损失,但兑付恐怕要推迟
Ⅳ 中信信托产品会让人血本无归吗
1、中信信托信托主要业务:证券投资信托、房地产信托、矿产能源信托、金版融机构信托、工商企业权信托、基础设施信托、另类投资信托、QDII投资信托、及其他信托等。
2、目前来看,相对稳健类的信托,可以考虑:矿产能源、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基础设施、保障房等类型信托产品。
3、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选择信托项目产品有优质的质押物,且质押物相对容易变现为好。
仅供参考!
Ⅳ 网上买信托产品安全吗
信托产品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投资朋友的青睐,但是凡是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威胁着投资者的利益安全,那么信托怎么样呢?买信托产品安全吗?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分析。
一、法律层面
1,《信托法》第16条规定,信托资产具有独立性,不能抵债不能被清算,具有债务隔离功能;
2,存在银行的钱一旦发生债务纠纷,钱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资产,如股票、基金、黄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债的)
二、收益的实际兑现情况
1,自2001年《信托法》成立以来至今,信托业对投资者100%兑现收益,即使2011、2012年度,媒体不断炒作房地产信托兑现压力大,风险高,但实际上房地产信托的收益全部兑现!去网络搜下,看看哪个信托的购买者说自己买信托亏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产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资者亏损的。
2,再去去网络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银行一共38款理财产品没有兑现预期收益
3,今年以来还不时爆出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比如有客户王女士在银行(原深发展)理财,180万被理成1万(50万理成1万);虽然最后查出客户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银行业务员私下代理的黄金交易产品,高风险的,交易对手是家普通的投资公司,所以,即使在银行买理财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鸿遍野。
三,从对风险的控制来看
1,信托类融资有几个条件:A,融资人的资企资质,信用评估;B,还款来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盖本息?C,过去的经营业绩如何?项目是否有较高的复合增长率?D,抵押物净值如何?变现能力如何?一旦融资人换不起钱,是否可以及时变现抵押物?
2,银行的风控指标呢?大同小异。银行同样也遇到融资人(借款人)还不起钱的时候,银行的做法是处理抵押物,银行的抵押率是70%,信托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银行当做不良资产自己买单,信托也一样。
四、从收益的分配来看
1,银行给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赚大钱,利润高到不好意思说,可以200米就开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里面7家是银行,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超过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腾讯财经图片报告《万亿银行理财与庞氏骗局》揭秘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主要来自信托与城投债,银行发行信托产品再买信托,不做产品研发与设计,轻松赚钱收益差。
五、从信托发行看
1,信托产品有大半是通过银行卖出去的(为什么?老百姓相信银行,银行知道你存多少钱,没办法这就是优势)。而其中有些银行是直接卖信托产品,有些是银行的理财资金池。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4-5%,信托理财产品收益10%左右,知道其中的利润差了吗?此外银行还要赚大部分发行费。银行理财资金占了信托规模的1/3。
2,现在银行已经很少公开卖信托产品了,至少笔者接触到的银行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客户就会知道信托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银行肯定不愿意;所以除非客户主动要求,否则银行很少主动推销信托,即使客户问起来,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也大大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银行美其名曰是产品经过银行的筛选风险更低,但仔细一看,不仅收益率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而且基本是小信托公司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利益分配。小信托公司收费便宜,通常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通道而已,这样利差比较大,品牌好的信托公司银行不愿代销,如中融信托、平安信托的产品,市面口碑好,但银行很少见到。如果要风险低,为什么只要代销小信托公司的呢?真正出问题了,银行也不会负责的,因为信托公司才是法律意义上的受托人。比如中诚信托30亿矿产风波,项目是工行推荐的,工行赚了4%的发行费,中诚赚的不会超过0.5%,中诚信托不过是银行的通道而已。但出事了,银行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说自己只是代销,信托公司才是受托人?大家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吧。
3,你相信银行,银行相信信托。
六,从全球信托业发展趋势看
1,这些年我国信托迅速崛起,自2008年起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1万亿递增,自2012年9月已达5.75万亿管,资产千万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经选择信托公司管理财富。这么多年信托收益都在兑现,5.75万亿的资金都在信任信托,难道您的钱一进来,信托的口碑就倒了?您有这么厉害吗?
2,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国,信托业远比银行业发达。信托资产对GDP的占比超过了100%,在在中国,即使如今信托业风光无限,这一占比也不过才10%左右而已。信托业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社会作用。如果以发达国家为标杆,信托规模还是太小了。
3,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托公司管理资产,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乔布斯等等,都将大量的家族财产交给信托公司打理,并作为财富传承工具。信托作为财富管理方式已经十分普遍,国人还不够了解而已。中国远没到普及的程度。相反地,不懂采用信托公司管理资产的富豪,中国富豪胡润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润排行榜上的多数人财富严重缩水,2011年中国亿万富豪财富缩水高达1/3。中国胡润上的富豪能守住财富7年的不到20%!而全球亿万富豪难受财富20年。(我的博客其他博文有转载)。当然在西方信托之所以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信托财产免交遗产税,信托资产规模受保护(不能公开);而在中国,尚未开立遗产税。
4,如果有钱人都懂得信托作为财富管理工具,作为资产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里会遭遇财富缩水?
七、既然信托这么好,为什么不大力推广?
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托是比银行还发达的金融机构,而在中国,信托远远落后于银行。这是中国特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规定不允许信托公开搞推介、宣传,广告也不能做;信托公司的发行人员也不能做公开推广,公开的宣传活动、博客、QQ、短信推广等全部被禁止。
因为,如果信托发展过快,大家都去追求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银行的可用存款必然大量减少。而在中国,银行是国企、央企、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银行可用存款少了,地方政府、国企、央企就没办法获得那么便利的低成本融资。所以,信托产品基本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这些年信托公司的直销业务也建立起来,但总体销量仍然不容乐观。
Ⅵ 今日关注:矿产信托风险暗涌 银信产品再受瞩目
这个不发表看法不是很了解
Ⅶ 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信托面临的风险
兑付风险
Ⅷ 哪三类信托产品绝对不能碰
.绝对不能碰的信托产品是哪三类?
虽然近年信托业未发生过一起到期不能兑付的恶性事件,但我们仍然提示:过去未发生,不能代表未来不会发生,优选财富投资研究部通过多年的工作总结,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有三类信托产品暗含的风险巨大,并警醒投资人:绝对不要认购。
一是另类信托。投资者对于艺术品信托、酒类信托、表信托等另类信托产品,需要对投资标的非常熟悉,才适合购买这些信托产品。事实上信托产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如果对于艺术品的实际价值以及真伪不能作出判断,建议谨慎尝试此类信托产品。
二是矿产信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矿产信托属于收益高,风险高的品种,不适合一般投资者。矿产信托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首先,要关注矿产品种是否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前景和大量需求;第二,需要看矿的价格来判断是否可靠,规模多大、是否在产、手续是否齐全;第三,要留意融资方的背景,比如它过去的经营情况、现在的资产和收支情况、业务范围、股东构成等;第四,看是否有其他的辅助措施,如有银行做候补的信贷支撑,有其他第三方监管,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去看现金流来源是否可靠;此外,要关注拟投资或收购的矿产情况,包括蕴藏量估值、地理交通、证照是否齐备、是否有矿权纠纷、和当地政府的关系等。
三是阳光私募信托。记者注意到,阳光私募类信托产品是浮动收益,每个月、每个星期都有净值变化,在每个月的固定期限内可以开放赎回。基于此类信托产品的特性,专家认为,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投资顾问的能力,除了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以外,还有私募操盘手的操作风险,即便在市场状况很好的情况下,也还是有风险的。
Ⅸ 现这几天中诚信托的领导们是不是为30亿矿产信托危机的事寻找合适的处理方法,听说是没人管这件事
都不傻,愿意接盘的都是和中诚有关联的,或者有其他利益需求的,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信托牌照不开放,肯定会有人愿意接盘的,投资者的钱和利息是有人会承担的
Ⅹ 矿业信托为什么容易“扑街”
矿业企业一般是这样的。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也加大了此类产品受追捧的程度。同时,矿产行业属于银行贷款占企业总资产比重较高的行业,随着信贷规模的进一步收紧,矿产企业的贷款问题也面临严峻考验。如果政策一收紧。银行贷款下不来。资金链很容易断裂。自然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