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4年存款返现,银监会管吗
不合法的;
银行花钱买存款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其行为违反了《银行法》的相关规定,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七条
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部分银行私下里都对定存客户推出了“存款返点”“定存贴息”等活动,如一家小型股份制银行规定,50万元定存一年返4%。,100万元定存一年则可返5%。。而一些银行推出的“存款返点”等实际已成为“隐形利率”,若将这些返现折合为存款利率,相当于存款利率在原来基础上上浮至少0.4%,而部分银行的“存款一日游”给出的高额日息上浮幅度更大。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正值一季度冲刺,很多银行为了今年首个开门红,不惜自掏腰包补贴利息来吸引存款。
目前监管层已在严格监控银行高息返点的揽储行为,但为了应对业绩考核,一些银行员工甚至自掏腰包支付高额利息,而这些员工与客户也多为私下“口头”约定。不过,即使出现违约的现象,也仅仅损失“返点或者贴息”这部分收益,本金与银行利息基本不会出现闪失。因此,这类存款只适合资金量在100万元以上且与该银行客户经理较熟识的客户。另外,建议资金量小的市民尽量不要与陌生人组团存款,不能为了贪图返利,而把资金存入别人的账户,以免引起纠纷。这部分市民可选择当前银行推出的季末“冲时点”理财产品,如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且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比较完善的城商行理财产品。
『贰』 理财产品中有净值型理财产品和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这俩种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
基金理财:净值型和非净值型有何区别,选哪个收益高?
净值型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浮动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预期收益,银行也不承诺固定预期收益,产品净值变动决定着投资者预期收益的多少或者亏损。
从本质上看,预期收益型产品所投资产的风险难以及时反映到产品的价值变化上,客户无法判断自身承担风险大小和真实收益,从而导致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客户很有可能买了相同的产品,带来投资者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综合来看所有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风险高,收益就高。所以看你自己怎么选!
『叁』 投资理财的那个素言服务app是华元融资租赁(杭州)有限公司的吗那个上边的理财返点高的可怕可信吗
别信,高额返利,诈骗
『肆』 去柜台买银行理财产品有返点吗
你好,银行理财产品没有返点也没有收益率优惠,如果资金数额巨大,可以找客户经理买私人银行客户专享的产品,收益会高一点。
『伍』 银行理财产品是骗人的吗
一般情况下,目前基本上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除非合同文本协议上注明是保本产品,没版有权注明的都是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要视产品的投资标的范围,投资需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前,建议您阅读合同,留意投资标的范围,风险介绍等。
『陆』 买平安保险理财产品尊耀有返点
投资理财保险主要有三类:具体为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严格意义上讲,分红险和万能险属于理财类产品,投连险属于投资类产品。
分红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保险。
万能型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设立有保底收益投资账户的保险。
投资连结型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保险。
1、购买分红保险产品的注意事项:
如果投保人选择购买分红保险产品,投保人应当了解分红保险可分配给投保人的红利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的比率。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如果实际经营成果好于预期,保险公司才会将部分盈余分配给投保人。如果实际经营成果比预期差,保险公司可能不会进行盈余分配。不要将分红保险产品同其他金融产品(如国债、银行存款等)等同或进行片面比较。
2、购买万能保险产品的注意事项:
如果投保人选择购买万能保险产品,投保人应当详细了解万能保险的费用扣除情况,包括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用等;万能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保人要承担部分投资风险;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关于未来收益的测算纯粹是描述性的,最低保证利率之上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
3、购买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注意事项:
如果投保人选择购买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保人应当详细了解投资连结保险的费用扣除情况,包括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用等;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完全由投保人承担;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关于未来收益的测算纯粹是描述性的,实际投资可能赢利或出现亏损。
『柒』 银行理财产品到底有没有风险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自从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之后,只要是理财产品,那么或多或少肯定有风险,唯一的区别就是风险的大与小。
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分类
目前商业银行按照理财产品的投向,将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为R1-R5五个层级,层级越高,风险越大,其中R1-R2的产品可以认定为低风险产品,R3产品属于中等风险产品,R4-R5属于高风险产品。
2014年银监会在下发的39号文第五条第二款中明确规定,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必须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客户可依据该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该产品信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是以字母C开头的14位编码,如果你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不到该款编号对应的理财产品,一律视为虚假理财。
综上所述,只要避免了飞单以及虚假理财,那么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应该算是可控的,特别是R3以下的产品,基本无需过于担心。
『捌』 关于理财
首先,规划比理财自身更重要。
比如10%左右资金购买保险,10%资金存入银行,用于平时的急用,70%资金用于投资,包括保险投资产品,基金,股票等投资方式。
其次,该保险产品是分红型,收益由每年红利决定。
对于保险公司的分红,是根据保险公司每年的盈利状况而定,可有可无,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合同内容没有明确说明其具体领取金额,仅凭人的一张嘴说:“是如何的高”,都将是保险公司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第三,购买保险的顺序是:必须先保障型产品,包括1,消费型(意外险,定期寿险等);2,积累型(终身寿险,两全险等)。然后才是医疗保险(普通医疗,大病医疗险等),养老保险,子女教育金,投资分红型产品等等。
同时,家里人购买顺序是:1,经济支柱;2,你的爱人;3,无经济收入的家庭成员,比如小孩,老人等。
购买保险原则是以社保为基础,再加之适当的商业险作为补充比较好一点.
比如先购买国家推出的社保(最好有单位出面购买的情况)比如农村户口的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户口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然后再考虑商业保险作为补充。
投保遵循“高额损失优先原则”,即某风险事故发生频率不高,但造成损失严重,就优先投保。
其保险费用的支出一般为年收入的10---20%左右,最好别超过20%,即用10%的资金保全自己100%的资产。
说实在的,我们赚钱一辈子,同时也花钱一辈子,那么每个人这么辛苦工作,为了什么呢?将来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但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聪明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只有保证了赚钱的资本,就能够赚更多的钱,所以购买充足的医疗保险很重要。如果健康没有保证,有再多的养老保险金,也是不切实际的。
在这里,我知道在这个行业,大家有公认的三句话是这么说的“品牌在人寿”“平安的人才”“新华的产品”
最后关于投保原则需要注意的是:
(一)买保险先买医疗健康,有健康就能保证客户拥有一切。
(二)买保险轻言语重合同,人寿保险一般都是,中长期合同,买好了就能成为终生幸福,否则影响很大。
(三)保险产品需要具备保值增值的功能,现在的生活水平日增月高,必须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四)买保险必须首先保障一家之主,如果家庭主要的财富创造者都没有保障,那么保费?生活费?等家庭开支费用都是没有保证的。
(五)买保险先大人后小孩,大人就是小孩子最好的保障。如果说大人都没有保障,小孩拥有再多的保险,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毕竟是大人在为小孩支付相关费用。
『玖』 银行理财产品属什么债
在中国,大多数投资者对银行存在着盲目信任,似乎买银行理财产品就可以等同于“绝对安全”,尤其是在一些没什么理财经验的人(主要指刚接触的菜鸟、大爷大妈)眼里,只要把钱投进去,就可以躺着收回本金与利息,什么也不用管。(不知哪来的自信)
套路一:模糊自发与代售。(这几乎是行规,不管大小银行,基本都有这种情况,因为理财经理及其业务部门都是有业绩考核的,为了完成KPI,自然会自降道德底线)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往往注重宣传收益率,强调银行的信誉背书,不太会主动告知这款产品是银行自行发行的,还是代售的,这些关乎风险的事情,常常被刻意隐瞒了。比如,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某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鑫元基金”,亏损超13%,但银行在销售时对投资人不但没有说明风险情况,甚至许多投资人都不知道,该产品并非银行自己的产品。说白了,这款基金产品只是在银行代销(帮别人卖),银行依据销售情况拿提成返点而已,并不承担产品的风险,不过坑人的是,银行为了钱,只是一再强调“半年绝对回报13%”。
那么,怎么区别自发与代销呢,有两招(请自行收藏,拿走不谢,告诉越多人越感激你)。
第一,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产品,查不到的你自己看着办。第二,如果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合同中会有银行名称。
代销产品很容易导致飞单(理财经理卷走客户的钱跑路了,很多都是临时工,就算不是,也难以抵挡这种诱惑),大家经常看到的买理财钱亏了或者钱没了基本是代销产品。
银行理财范围的所谓“飞单”,是银行内部人员在利益驱使下,违规代销理财产品,以产品高收益为诱饵,让客户购买,数额往往较高。“飞单”多出现于代销产品。代销产品中,主要有基金、贵金属、私募、信托、保险等。因为是代销,产品盈亏都由管理公司负责,银行多不担负责任。
套路二:理财变保险。除了自发的理财产品,银行还会代销保险、基金、券商计划、信托资金业务等。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本来是去买理财,赚取收益的,但被理财经理混淆了概念,结果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保险,等悔悟过来发现,我去,我的本金及收益呢?
2010年,重庆的杨女士通过银行购买了一份投资连结型保险及附加重大疾病保险,累计缴费15万元。到2015年3月退保时,却只拿回了86635.67元。
保险产品没有存取和利息概念,能否获得保险金是不确定的,保险金只有在保障期满或保险事故发生时才能拿到,如提前退保还要承担一定的损失。(上面的例子还不明显吗,15万变成8万)
必须明确一点的是,银行里面卖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理财型保险,保障功能极其微弱,所以想买份实实在在的保险,最好别首选银行。
套路三:神秘的预期收益率。买理财,你肯定最关心收益率,但收益率其实是有很多花样的,不小心,可能就会被带坑里了。
理财产品说明里,一般提到的收益率,是指“年化预期收益率”。这个“年化”并非指投资人在理财产品到期时,有可能获得的收益比例,而是以1年为期限做出的一个收益率衡量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假设您的理财产品期限为1年的话,收益率达到多少。比如一款宣传预期年化收益5%的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三个月(90天),三个月后,你的收益不是:本金×5%,而是本金×5%×90/365。
套路四:收益计算陷阱不少。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包括:募集期、投资期、储蓄期、清算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只有储蓄期是算理财收益的,募集期、投资期和清算期基本上都不获利又占用了时间。
募集期是产品开始销售到终止销售的一段时间,一般是5到7天,这个期间收益是按银行活期计息,有些银行甚至连活期收益也没有。
而产品到期了,都会有个1-3个工作日的清算期,也就是说产品到期的当日你是拿不到本金和利息的。更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写的都是工作日,如果中间正好隔着双休日,那又是不花一分钱再占你5天资金。如果产品9月30日到期,赶上一年中最长的节假日国庆,三个工作日后也就是说至少10月10日后才能拿到本金和收益。
所以,现实中,经常会看到有人问,为什么我购买的产品,产品期限到了,但是收益和本金迟迟还没有到帐啊?越想越不安,越想越后怕。最后到银行问才知道原来是该款产品的“清算期”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没有到帐,请耐心等待。这种略坑的感觉,有木有?哈哈,还不是怪自己在购买的时候没有详细问清楚情况。
例如,老王买了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金额为10万元,预期收益率是5%,募集期是6天,到期获取的收益是100000×5%×30÷365=410.96元。如果是在募集期第一天购买的,那么募集期的6天是没有收益的,仅按照活期利率0.35%计息,共100000×0.35%×6÷365=5.75元。如果清算期赶上国庆长假,可能要被占据10天,(如果银行还给活期计息的话)按活期算共100000×0.35%×10÷365=9.6元,资金实际占用期限是46天,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410.96+5.75+9.60)÷100000×365÷46= 3.40%,两者相差:5%-3.4%=1.6%。(遇到这样的理财产品,你就默默哭去吧)
因为有募集期和到账期,此类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可能远达不到银行宣称的收益水平。所以要仔细考评每次购买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否则,就忍成内伤也没人救得了你。
『拾』 高收益靠谱的理财产品有哪些
你想问的是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类理财吧!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有信托版产品,资管产品,定向权融资工具
信托产品:信托产品是信托公司发的产品,100万起投,收益在7%-9% 之间。信托公司是银保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
资管产品:这里的资管产品指的是有资管公司发的金融产品。这里说的资管项目根据管理人区分有三类,一类是证券公司资管,一类是公募基金子公司资管 还有一类是.期货公司资管。这三类都是属于证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
定向融资工具:定融融资工具是债的一种,也叫私募债。起投门槛10万以上,收益再8%-12%,属于直接融资工具,金交所挂牌备案。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融资工具。金交所是属于地方金融办监管的机构。
本人在理财方面已经多年,都是通过进元财富购买的,他们产品丰富齐全,还有高返点,你可以去参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