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昆明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十大成就
昆明负重疾进的五年,是迸发生机与活力的五年,是“九五”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五年;是新上项目最多、投资增长最快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大、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园区建设成效最明显、各类园区经济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发展环境改变最大,获得各项荣誉最多的五年……
荣誉
“十一五”
近年来,各种城市荣誉和桂冠接踵而至。
“2008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昆明被授予“国际旅游名城”荣誉;2008年起连续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9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大中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2009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2009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等称号。2010年,荣誉仍频频而至“2010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2010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20强、“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中国十大最有吸引力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文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开年,在吉隆坡举行的“世界著名品牌大会第七届年会”上,昆明又入选“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从2008年到2010年,昆明在全国所获荣誉有30多项,几乎每月均能摘得一项大奖。纷至沓来的殊荣,客观地印证着昆明城市形象、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的提升,标志着昆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预示着昆明“十二五”的蓝图起点更高、期待更多、空间更大。
1
城市综合实力
这五年是“九五”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五年
2010年GDP预计达2120亿
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亿元,是“十五”末的近2倍,年均增长12.7%;财政总收入559.6亿元,年均增长19.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8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0亿元,年均增长30.8%,累计超过6000亿元,是“九五”、“十五”10年总和的2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00元和5810元,年均实际增长10.6%和8.5%。
2
城市品质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大、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
三环建成试通车
主城建成区面积达287平方公里,呈贡新区建成区面积达41平方公里。
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二环快速系统、三环闭合工程、国道东连接线、昆安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通车,绕城高速内环和外环、环湖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193条城市道路微循环改造,“四环十七射”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新增城市道路1460.8万平方米、高等级公路230公里。地铁1、2、3、6号线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建设加紧推进。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云桂铁路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区14个汽车客运站完成搬迁,5个新站投入运营。公交营运线路增加到685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8%。
完成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机场高速路全线贯通。
启动拆迁127个城中村
启动拆迁127个城中村,开工面积达981.5万平方米,63.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交付使用。
呈贡新区建设加快推进
呈贡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路网基本形成,大学园区入驻师生近8万人,王家营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竣工运行。云白药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新区。
3
新型工业化
这五年是新上项目最多、投资增长最快的五年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达700亿元。实施大投资拉动、大项目带动、大企业推动,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13.3亿元,是“十五”的3.6倍。2010年,实现进出口贸易100亿美元。
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开建
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先锋褐煤洁净化利用等69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云内动力轿车用柴油机、中铁大型铁路养护设备昆明产业基地等31个项目竣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32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240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244家
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55%和38.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14亿元。新增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0个。
4
园区建设
这五年是园区建设成效最明显、各类园区经济不断提升的五年
设立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
设立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设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呈贡县七甸街道办事处、宜良县汤池镇、澄江县阳宗镇进行托管;建设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打造以倘甸片区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北部县区迅速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规划面积达1061平方公里,形成了以4个国家级园区为龙头,13个省级园区为支撑的园区体系。
高新区、经开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烟草及配套、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产业主要聚集点和昆明的重要新城区;官渡印刷包装城引资企业和项目逐年增多,部分企业和项目已建成运行;呈贡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一批先进工业基地和著名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区位优势集聚效应彰显魅力;杨林、海口、安宁、东川、晋宁、寻甸等省级工业园区已聚集了大量工业企业,园区支柱产业轮廓逐渐明显。
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组建招商分局,实行驻点招商,瑞士雀巢、法国拉法基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昆明,引进哈电、中国南车等19家央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分别达28.5亿美元和2722亿元,是“十五”的11倍和9.8倍。
农业园区规划面积达50万亩
全市农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50万亩,已规划或正在规划建设的园区,有近10个。另外,按一园多区理念建设的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先后在宜良、晋宁、富民、嵩明、寻甸成立了分园区。
5
现代服务业
这五年是信息、中介服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加快发展的五年
全面启动打造滇池泛亚合作平台
全面启动打造滇池泛亚合作平台的战略行动,促进与泛亚在经济、贸易、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成功举办昆交会、旅交会、泛亚财经与股权高峰会、农博会、国际人类学大会等会展活动。被商务部评为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信息、中介服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开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39亿元,年均增长12.3%。
组建昆明泛亚产权交易中心。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昆明发展集团,形成投、融、建、管相分离的运作机制,政府信用大幅提升,国有投资公司融资能力显著增强。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和顺城王府井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开业,关闭搬迁主城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2家。搬迁改造主城区批发及批零兼营市场43个,完成29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家电下乡”累计销售总额达4.8亿元。
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实施意见正式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一批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昆明。
旅游“二次创业”
旅游总收入累计达1033.5亿元,年均增长15.5%,石林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列入国家5A级景区。
在昆明旅游“二次创业”过程中,全国唯一距离中心城市最近且海拔超过4200米的轿子雪山将成为昆明旅游的新名片,昆明也通过提升改造老景区,挖掘建设新景区逐渐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西亚的大型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6
现代都市农业
这五年是农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快速转变的五年
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11户
“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2010年达122亿元。
粮食生产平稳发展,烤烟生产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蔬菜、花卉、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11户、52户和297户,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49个,成功争取国家批准设立“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都市型现代农业“4210”工程全面实施。
打造“农业总部”
为使昆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把昆明打造成为“农业总部”,昆明市将在农业园区建设、土地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11个方面给予企业政策优惠。积极推进包括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晋宁宝峰食品加工园、寻甸农业科技示范园、斗南国际花园、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等9个农业园区建设。
鲜切花生产基地面积达9万亩
到“十一五”末,以斗南花卉为代表的昆明鲜切花生产基地面积达9万亩,产量43亿枝,总产值51亿元。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现每天约有2万余人次进场交易,日均上市鲜切花上百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500至1500万枝鲜花,日成交额600至1200万元。每天约有300至500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去年,斗南花卉市场鲜切花交易量突破44.3亿枝,交易额达32.1亿元。“斗南花卉”这一中国驰名商标有望在全国各地建基地,并力争将中国昆明斗南国家重点花卉批发市场的建设纳入农业部市场建设规划。
7
生态建设
这五年是滇池治理提速最快、空气质量优良率最高的五年
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四创两争”强势推进,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创模26项指标达标23项,创卫通过国家技术评估。主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7.9%和41.6%。建成区连续五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优级天数达116天。
滇池治理全面提速
回眸“十一五”,滇池治理全面提速,生态建设富有成效。完成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及补充报告项目56项,在建11项。草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4.29%,外海综合营养化程度得到遏制。环湖截污主干管渠实现基础闭合,完成主城8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10.5万吨。疏挖滇池底泥370万立方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进展顺利。
实行河(段)长负责制,全面开展36条出入滇池主要河道及84条支流综合整治,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完成4971个河道排污口的截污及雨污分流改造,铺设改造截污管网353.3公里,河道两岸绿化面积728.7万平方米。开展“四退三还一护”工作,建成湖滨湿地和林带5.4万亩。全面实施“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全”工作。滇池流域关闭挖沙、采石、取土点547个,主城封停禁采地下水井361口。
阳宗海砷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阳宗海砷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达标率上升到99.6%。
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建成再生水利用设施265座。县城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
三年种树340万株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植树造林1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昆明三年种树340万株,超过过去20年总和。
推进环保执法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成立环保公安执法队伍。
8
社会事业
这五年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安宁、嵩明两个职教基地加快建设
不断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民生工程的投入,2010年达131.5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完成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231所。优质普高在校生比例达67.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9.3万人,安宁、嵩明两个职教基地加快建设。民办学校912所,在校生27.6万人。完成昆明学院新校搬迁。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2775个,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4张。
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1.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4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转移就业71万人。
占地600平方米的昆明市大学生创业园,目前有15家创业团体入驻,12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收入可观,入驻大学生在自身创业的同时带动了144人就业。
超额完成“十一五”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率目标。开展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0%,新农合参合率达98.4%,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6.5%。以内,创新优先优惠的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累计兑现计划生育家庭奖励4.3亿元,被评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工作先进市和全国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引进各类人才11000多人。
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65063套
子君村经适房一期5300套房源去年完成交房工作。“十一五”以来,通过政府统建、政企共建、商品房项目配建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配建廉租住房、收购二手房等方式,昆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年分阶段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65063套,发放租赁补贴13092户,解决7万多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在昆成功举办
成功举办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聂耳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竞技性体育和群众性体育蓬勃发展,全国第七届残运会在昆成功举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和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大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85个文化站、1370个文化活动室。
开工建设市工人文化宫、市博物馆二期等重大工程。
9
改革开放
这五年是发展环境改变最大、获得各项荣誉最多的五年
制度创新使得昆明活力迸发
2008年,昆明共创新制度1414项,全年平均每天创新3.8个制度,转化为市委、市政府文件242项。2009年共创新制度2407项,平均每天创新6.6个制度。2010年1—9月创新制度2257项,平均每天创新8.4个制度。3年创新数千项制度,使得昆明活力迸发。
向社会公布领导干部公务电话
行政效能大幅提高,软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和“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推进“效能昆明”建设,大力推行“五办作风”、“一线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实施“三最三严”制度,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实施阳光政务,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公开承诺制,向社会公布领导干部公务电话,市长热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开通“96128”政务信息查询,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506项精简到86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会城市。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62项,东川、石林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撤销乡(镇)建制35个。开发区和园区实体化管理改革成效显著。
推进股权资本市场建设
成功试点引进股权投资,推进股权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3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4%。
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组建昆明报业传媒集团等5大文化产业集团,大力发展民办学校和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工作深入推进。
10
城乡一体化
这五年是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最快的五年
城乡公交实现“镇镇通”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乡乡通油路,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3837公里、路基改造5928公里。城乡公交实现“镇镇通”,行政村覆盖率达90%。
城镇化率达63%。
解决107.5万人
饮水安全问题
㈡ 联通混改 国家持股多少
联通混改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分析人士预计,中国联通或将引入BAT等互联网巨头参与混改,中国版“软银移动”雏形初现。但国资很难放弃在联通的控制地位,外部资本的占比并不会太高。 10月9日晚,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联通集团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事项,大股东联通集团正研究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目前尚未得到最终批准。 消息公布后,中国联通A股及H股股价自10月10日开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其A股股价11日也迎来年内首个涨停,截至昨日收盘累计涨幅达19%。 BAT或入局 联通公告提及,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中央企业负责人就列入第一批试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中泰证券分析师程娇翼认为,此次混改是由发改委牵头,有望突破国资委牵头时混改仅在子公司层面的力度,民营资本有望进入主业,参与总公司层面的改革。 而受制于体制制度,中国联通在业务创新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将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收入,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实力也落后于大型互联网公司。 与之相反,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实力雄厚,对用户的行为数据又非常渴望,但却苦于缺少这些数据的有效入口。若大型互联网公司能够入股联通,参与部分经营决策,联通在业务创新和人才激励机制上都将获得非常大的灵活度和提升,推动其所拥有的资产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效益。 基于这些原因,程娇翼预计BAT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很有可能参与此次联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双方通过合作可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用,打破原有僵化的运营体制、激发创新人才活力,提高运营效率,最终推动联通资产价值重估。 事实上,中国联通高层2014年就曾表示,可能会在创新型业务领域,及增值业务领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且已有所行动。当时马云入股中国联通的传闻甚嚣尘上,但最终无疾而终。 联通混改动力 从整个电信行业来看,程娇翼称,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占比长期维持在高位,独吞80%电信运营市场利润。一家独大的趋势愈演愈烈,电信运营市场的失衡不断加剧。 为加强对电信领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监管,推动资源共享,国家近几年积极引进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以发挥民营资本在电信运营行业中的“鲶鱼”效应,增添整个市场的竞争活力。 中泰报告称,2013年12月至今,工信部向42家虚拟运营商颁发了牌照。但真正推出业务的却不到一半,而批零倒挂等问题又导致虚拟运营商鲜有盈利。奄奄一息的“鲶鱼”,根本无法成为真正的搅局者。 从中国联通自身业务来看,受4G业务开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从2014年开始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在净利润方面,从2013年开始归母净利润的增幅持续下降,并于2015年开始出现负增长。 2016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4.4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0.62%。程娇翼认为,公司依然处于从去年四季度的亏损状态中逐步恢复的特殊时期,位于业绩亏损的边缘,亟需通过变革来改变公司经营不利的局面。 因此,发改委选择将联通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可谓现阶段打破电信运营行业发展不平衡状态的最优选择。 2005年,软银集团从沃达丰集团手中收购了沃达丰在日本的运营公司VODafoneKK。起初,由于信号不好、服务体验差,沃达丰日本的市场份额很小,整个公司都笼罩在濒临破产的阴霾之中。 为扭转沃达丰日本的这一颓势,软银集团冒险将公司改名为软银移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质量。同时,从终端定制、移动应用和营销整合等多个方面入手,最终在日本移动市场获得了极大成功。 程娇翼认为,目前,中国联通在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沃达丰日本类似: 4G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远远落后中国移动,自身资产负债率过高,投资能力弱。 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不力。 应用不够丰富,用户粘性不足。 中泰认为,若互联网巨头能够入股中国联通,可以有效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逐步提升资产效益,打造中国版的“软银移动”。 外部资本占比不会太高 但是,电信服务影响国计民生,运营商的关键数据仍需国有控股保证,外部资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介入联通混改,仍不容乐观。 澎湃新闻援引接近中国联通的内部人士对称,引入民企资本,可能也会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做法,更市场化,“但不认为外部资本会取得控股地位,运营商的一些关键数据还是需要国企控股来保证的。”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表示,“基础电信服务领域引入外资、民资,资本多元化,加强竞争,大方向是一定的,但国资很难放弃在联通的控制地位,而且很可能还是超过50%股份的绝对控股。因此外资、民资能获得的股份比例不会太高。” 相比之下,单独拿出增值业务进行混改,则被视为一个阻力相对较小的方案。 付亮认为,联通可以把云服务、应用商店等旗下的增值业务拿出来混改,引入外部资本,最终实现融资,“但这种方案融资时间较长,融到的资金也较少,对联通来说未必是最合适的。
㈢ 想大资金买进一只股票,持有一年左右,哪位达人帮忙推荐下
具体这个大资金抄有多大,操作袭方法不一样,如果有百万以上,不要碰小盘股
捡大盘蓝筹股,可以选择小点银行,比如浦发,民生银行。
还有券商也可以。理由是蓝筹股现在估值偏低,市盈比较小。
一年时间应该有不错的收益。券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对券商来说
都是重大利好。现在还没有兑现。你现在放着,潜伏。以后会有收益的
前提必须拿住。
告诉楼主一个,一楼的那个伙计这几个股票推荐了好久了,一直就是这几个
㈣ 央企排名是怎样的哪个企业最大
央企排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最大的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4、中国工商银行
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4,营业额10850.59亿元。
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内外开展融资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支持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业务是资金管理、收费缴费、营销服务、金融理财、代理销售、电子商务等。
㈤ 怎么学习融资
你们领导多么信任你~加油哈!
找个银行的同学,一问便知~~~
可惜我是证券公司的,我们只能做股权质押融资。。
或者,我倒是有个招行的做这边业务的同学。。
㈥ 中国有多少家公司做风电 都是那家公司
太多了!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以上)
机构名称
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
新疆金风科技发展公司
GAMESA
GE能源集团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
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
江西麦德风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
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Repower
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万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佛山市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
东方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
保定惠德风电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哈电风电设备公司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
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含并网/离网型)
机构名称
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
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嘉兴市安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思源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风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中科恒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
上海林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大益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瑞安海立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叶片及其材料
机构名称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艾尔姆玻璃纤维制品(天津)有限公司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
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先进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越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科技研究院
威海市碳素渔竿厂
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
中航(保定)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联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常熟市卡柏(Core Board)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恒吉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风力发电机
机构名称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南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捷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
齿轮箱/回转支承
机构名称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德国GAT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洛阳精联机械基础件有限公司
徐州罗特艾德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
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通力减速机有限公司
变桨系统
机构名称
桂林星辰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德国GAT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路斯特绿能电气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电控系统及变流器
机构名称
Mita-Teknik公司
德国GAT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
上海麦腾电器有限公司
洛阳精联机械基础件有限公司
艾黙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南京环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奔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Elspec中国代表处
北京科诺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阿尔斯通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大连威科特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胜业电器有限公司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中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艾黙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北京欧买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清能华福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刹车系统及联轴器
机构名称
安特制动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德国GAT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晟达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开天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洛阳精联机械基础件有限公司
焦作市制动器开发有限公司
汉中海利液压控制有限公司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意大利阿托斯上海有限公司
伊顿流体动力上海有限公司
邵阳维克液压有限责任公司
焦作市力创制动器有限公司
贺尔碧格(无锡)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敏泰科技有限公司
塔架组件(塔筒/升降机)
机构名称
上海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欧亚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锡罗尼威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宁夏银光钢构件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盛汇恒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宁强公司
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公司
3S lift
AVANTL
冷却/润滑/防腐系统
机构名称
克鲁勃润滑剂(上海)有限公司
埃尔夫润滑油(广州)投资有限公司
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天津摩通润滑技术有限公司
林肯工业有限公司
四川国润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美国百通电线电缆公司
上海蓝科电气有限公司
精密轴承/高强度螺栓
机构名称
浙江迪特高强度螺栓有限公司
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戴乐克工业锁具有限公司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陕西海丰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米迪菲五金工具(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申光高强度螺栓有限公司
优必胜轴承公司成都办事处
宁波市镇海盛大高强度紧固件厂
韩国(株)平山大连代表处
轮毂/铸锻件/法兰/压铸件毛坯及加工
机构名称
上海长京金属制作有限公司
江阴方圆环锻法兰有限公司
山西省定襄金瑞高压环件有限公司
无锡大昶重型环件有限公司
江阴华西法兰管件厂
杭州申达铸造有限公司
无锡宝露锻造有限公司
定襄县闫氏锻业有限公司
山西襄龙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国光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中国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研究所
河南宏宇特铸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卓越铸造有限公司
上海嘉颉进出口有限公司
机舱罩
机构名称
秦皇岛耀华玻璃钢股份公司
山东双一集团有限公司
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测风/防雷装置
机构名称
德和盛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同拓合盛北京贸易有限公司
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泛泰克斯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巨匠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德国科瑞文工业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青岛方雷降阻材料有限公司
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BALLUFF(巴鲁夫)
运输/安装/维修服务及工具
机构名称
上海凯道贸易有限公司
广州市齐多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机组装配/检修维护工具)
新疆鑫风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通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诺鼎工业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希瑞实业有限公司
德莱奇起重吊索具(昆山)有限公司
常州爱普超高压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加汇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科尼起重机集团
美国特科阿普液压扳手公司
咨询/认证/评估/培训
机构名称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船级社产品处
英国Garrad Hassan伙伴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GH)公司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诺德麦康国投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国测风力资源评估中心
河北省电力勘察设计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院
中国福霖风能开发公司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苏州白鹭风电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风力发电投资商/运营管理/风场
机构名称
中国水利投资集团投资开发部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
大唐发电集团
华能集团公司
美国美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辽宁恒祥风力发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投资集团投资开发部
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
世纪恒丰控股有限公司
国电龙源集团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风电行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组织
机构名称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资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汕头大学能源研究所
西华大学风电技术研究所
上海玻璃钢研究所
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
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风力发电技术及装备研究所
其他(涉风保险/融资/产业基地/未分类)
机构名称
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
摩根士丹利
卡朋罗兰碳制品(上海)有限公司
江苏海外集团国际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通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㈦ 求~~河北省旅游业能源消耗现状的相关资料!!!急用.....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制定本专项规划。
本规划中的新能源产业是指新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煤的清洁利用、智能电网和车用新能源基础设施等。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资源状况。
风能。全省风能资源总储量7400万千瓦,陆上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700万千瓦,近海技术可开发量超过4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以及太行山、燕山山区。
生物质能。我省是农业大省,各种农作物干秸秆年产量3600多万吨,除去薪柴、还田、养殖、造纸等已利用秸秆外,剩余废弃秸秆量超过1200万吨。全省林地面积7100多万亩,可作为能源林资源2100万亩,林木枝条年可利用量200万吨左右。
太阳能。我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北部张家口、承德地区年日照小时数平均为3000~3200小时,中东部地区为2200~3000小时,分别为太阳能资源二类和三类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水能及地热能。全省水资源量205亿立方米,具备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条件。渤海湾是我国近海海流能较好的区域,适宜潮汐能开发利用。全省地热资源可采量相当于94亿吨标准煤。
(二)发展现状。
风力发电初具规模。全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到2009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802万千瓦,其中并网运行1358万千瓦。目前,张家口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顺利,风电二期工程和承德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发方案已经国家批复,2010年将陆续开工建设;沿海及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全省在建风电场17个,总装机容量134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底装机容量可达到400万千瓦,其中并网运行267万千瓦。
生物质能利用有序推进。晋州、威县、成安三个秸秆直燃发电厂投产运行,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涿鹿、馆陶、吴桥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石家庄、承德两个垃圾发电厂正式运行,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保定、沧州、石家庄灵达垃圾发电厂二期正在建设,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累计建成沼气池274万户,普及率达18%。建设大中沼气工程1453处,年产气量1743万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可达到35万千瓦。
太阳能利用明显加快。保定、邢台市被科技部、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分别授予“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太阳能建筑城”荣誉称号。全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进一步扩大,光伏发电开始起步。到2009年底,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10千瓦。预计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700千瓦。
水能、地热能利用稳步发展。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4台2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9万千瓦。地热能开发利用向梯级模式发展,累计开发地热能井点139处,利用地热种植156公顷,养殖60公顷,采暖175万平方米,洗浴140万平方米。
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保定英利、宁晋晶龙、秦皇岛哈电、中航惠腾等企业和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三)主要问题。
新能源开发利用不足。2009年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足2%,除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形成一定规模外,光伏发电刚刚起步,核电、海上风电等开发尚属空白。农林生物质能利用率不到20%,农村生活用能主要依靠煤炭。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生产总量小,集中度不高。骨干核心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弱。全省5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生产能力共350万千瓦,规模普遍偏小,总体设计技术全部依靠引进,市场销售不足产能的40%。
新能源保障体系不健全。统计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够系统,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四)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宏观环境向好的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有利因素:国际方面,一是在原油供应“紧平衡、高价位”态势不会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机遇。二是发达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普遍推行“能源新政”,实施能源产业变革,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正在形成。三是新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方面,一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消费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对开发利用清洁优质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国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并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至45%”,给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契机。三是我省具有较丰富的资源,综合配套条件较为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不利因素:我省是能源消耗大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可持续承载能力的矛盾非常突出,在资源环境硬性约束、新能源技术进步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任务非常艰巨。目前,新能源产业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扶持政策不系统,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风电消纳能力不足,光伏发电价格机制尚未形成,核电建设制约性条件较多。从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按照规模化、聚集化、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能源发展和用能方式转变,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保障能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以扩大总量为首要任务,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加快具有资源优势和大规模产业化条件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兴战略支撑产业为目标,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构筑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调整结构与转变方式相结合。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做强存量、做优增量,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社会用能方式转变。
坚持自主创新与战略合作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增加科研投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新能源产业行业标准体系,新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新能源(不含水电,下同)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5%,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年约标准煤12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以上。
新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15%,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900万千瓦、30万千瓦和70万千瓦。
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500万平方米。
建成1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个绿色能源示范乡。
培育6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工程。
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发展思路,坚持“统一规划、集中开发、电网配套、统筹消纳”的原则,大力推进风电规模化开发建设。
充分利用张家口、承德地区风能资源,全力推进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确保张家口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二期工程150万千瓦和承德百万千瓦风电基地100万千瓦投产运行。加快开发利用秦唐沧沿海及海上风能资源,启动沿海及海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
配套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电力送出通道。加强风电场运行预测预报,采用先进智能化技术,优化电力调度方式,提高风电场运行水平。
(二)太阳能利用工程。
加快发展光伏电站。以张家口、承德市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1万千瓦规模以上的风光互补光伏电站,力争张家口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10万千瓦光伏电站投产。其他地区可利用无耕种价值的空闲土地,因地制宜建设不同规模的光伏电站。
大力推进太阳能综合利用。以机关、医院、学校、宾馆、工厂等公共建筑为重点,建设一批太阳能热水系统示范工程。在城乡民用建筑领域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12层及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全部采用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加快推进农村太阳能综合利用步伐,推广太阳能采暖房15万平方米,太阳灶5000台,太阳能温室养殖、种植500万平方米,建设100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
(三)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程。
以秸秆剩余量较大的粮棉主产区为重点,适度建设生物质直燃发电厂。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大力推进农村生物质清洁利用。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在大型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支持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推广以生物质为主要燃料的节能炉具,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乡建设。到2015年,农村沼气利用达到350万户,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500处、沼气发电站10座,推广秸秆压块炊事采暖炉具30万户。
利用贫瘠土地,规划建设以甜高粱等作物为主的燃料乙醇原料种植基地,积极推进衡水、平泉燃料乙醇项目前期工作。以中心城市为重点,集中饭店、食堂等废弃油脂,建设生物柴油示范项目。
(四)智能电网建设工程。
以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初步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电网。
在发电环节上,以改善电网调峰能力、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为重点,配套建设张家口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和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
在输变电环节上,有效衔接跨区域的特高压电网、500千伏主网架和覆盖全省的220千伏输变电线路,使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区域电网更加坚强。规划建设石家庄、张北2座特高压变电站,通过特高压交流通道消纳张承地区大规模的风电,本着“先当地、再省内、后省外”的原则,实现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沿海地区风电就近接入当地220千伏电网消纳。
在配用电环节上,加快城乡配套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智能化用户电表等产品广泛应用。
(五)煤炭资源清洁综合利用工程。
按照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唐山、武安30万千瓦级循环流化床(CFB)发电项目建设,力争2013年建成投产。积极谋划超超临界洁净煤发电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项目,推进唐山、沧州临港产业聚集区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和廊坊IGCC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加快醇醚等煤制燃料示范应用。在煤种适宜、资源丰富的地区,依托现有具备经济规模的企业建设甲醇燃料示范工程,在唐山市先行试点,建立标准体系,逐步向全省推广。加快煤制天然气开发利用,努力提高煤炭资源转化和综合利用水平。
积极推进主要煤炭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配套建设相应的输送设施,加快煤层气电站建设,扩大煤层气民用规模。到2015年,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7亿立方米,利用量达到11亿立方米。
(六)新能源科技装备工程。
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等装备制造领域为重点,加快保定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邢台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唐山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聚集区开发建设,引导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壮大保定英利、保定天威、宁晋晶龙、廊坊新奥、秦皇岛哈电等一批骨干企业,增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达到600万千瓦,风电整机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积极开展新能源领域重大和前沿科技项目研究,鼓励企业围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风机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电池技术、浅层地能利用技术、储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并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专有核心技术。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国电联合动力风电设备及系统技术、英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新奥集团煤基低碳能源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天威集团、风帆股份等国家认定工程中心的建设,为新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化提供支撑。
(七)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示范工程。
按照“先示范再推广、先公益再普及”的原则,开展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液化天然气(LNG)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在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等市公交系统先行示范,配套建设快速充电站、蓄能电池更换站、LNG加注站以及停车设施充电系统等服务网络,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向其他领域和城市推广。
(八)热力集中利用示范工程。
开展储热式热电联产及地源热泵、核能低温供热等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以太阳能、地热能为辅,选择具备规模化条件的产业聚集区和城镇居民区,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建设热力集中利用示范工程。
在实施八大工程同时,继续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四、政策措施
(一)努力增加财政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精心谋划项目,积极创造建设条件,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在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规模,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能够尽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对新能源示范、装备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或自主创新关键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对户用新能源利用装置给予适当的补贴。支持省内新能源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开发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符合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和重点建设条件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优先列入相关计划,享受既定优惠政策。对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优先配置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优化电力调度方式,优先保障新能源发电上网。支持省内新能源产业骨干核心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生产和使用省产首台(套)新能源装备的企业和单位给予适当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提高资金筹措能力。
(三)大力推进战略合作。
密切跟踪国内外新能源开发利用趋势,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以及知名品牌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条件,鼓励民营资本、外资等参与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建设。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省外境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提高我省新能源产业竞争能力。
(四)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认真开展新能源资源勘查和产业普查工作,建立新能源资源数据库和产业统计体系,加强运行发展分析预测,引导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贯彻实施国家新能源各项技术规范和标准,逐步建立健全新能源相关产品、技术、装备制造等标准体系,实施规范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标准,为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做好环境影响评价。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在规划、前期准备、施工建设、投产运行等全过程认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六)切实加强组织协调。
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十二五”目标的实现。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省有关部门适时开展实施后评估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行动方案,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㈧ 关于融资,资本运作这方面的书
北大投资银行学的系列教材就可以了。
㈨ 哈电集团的动态
哈电集团整合重组昆明电机厂
2009年6月28日,哈电集团与昆明电机厂签署战略重组合作协议,昆明电机厂国有股权划转给哈电集团,哈电集团通过输入核心技术、市场、管理和资金等要素,重新整合昆明电机厂,3年内将其发展成为水电装备制造基地。
哈尔滨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哈尔滨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财务公司”)是2010年9月2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开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打造的金融资源管理运作服务平台,是黑龙江省首家中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哈电集团财务公司是由哈电集团发起设立、集团所属重要骨干企业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参股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三亿元,营业场所设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7号建设银行哈尔滨动力支行三楼,公司经营范围包括:
(一) 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二) 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
(三) 经批准的保险代理业务。
(四) 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
(五) 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六) 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
(七) 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
(八) 从事同业拆借。
哈电集团财务公司以“整合内部财务资源、强化资金管理、发挥金融优势、促进集团发展”为目标,坚持“立足集团、依托集团、服务集团”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哈电集团整体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金融机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