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小孩的理财意识的培养是应该从小开始的,幼儿期,可以先让孩子认识钱币等;进入2岁,父母可以适当给予孩子零花钱,让他们自由配置,但需要注意不能一次性一个月的零花钱,建议定期定额给孩子,避免他们很快花完的。
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带他们一起无去银行办储蓄卡,让孩子自己的钱存入自己的账户中。或者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做简单的投资等,最好每天都能看到收益的,让孩子享受钱生钱的美妙过程。
B. 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理财观
要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理财观,那我觉得你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做家务活,下地干活等等。坚持做完一周的话,可以给一些金钱奖励,让孩子早早地就明白付出才有回报。理财的话,等孩子大一点之后给孩子买一些书籍看。这样应该就可以了。
C. 怎样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首先作为父母在教育中应该让孩子提高理财意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要明白。可以每周或者每个月给固定的零花钱。让她自由支配。并告诫她不会再一周内除特殊情况外不再给钱。首先学会支配金钱,做钱的主人。她自己计划着花销,自然慢慢会学会理财
D. 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的呢
一、金钱观的培养,应从小做起
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只要一个小孩,因为,大家的思想已不再如多年前那般老旧,不再强调重男轻女,而是生儿生女都一样。正是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孩子想要什么,父母也总是会满足他们。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如果总是如此的纵容甚至是娇惯的话,未来孩子大学毕业后,会产生一种畸形的金钱观。会认为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想要的生活、车子房子等等都会是由父母提供,所以他们不会去操心,也不会去想这些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孩子出社会之后,父母原以为自己可以从此不再操心了,毕竟孩子自己也有赚钱能力了。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是啃老一族。这时候的年轻人,再想纠正他们的思想,可谓困难重重了。
所以,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是容易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甚至是培养他们对金钱的观念。只有这样,未来孩子才不至于败家,而为人父母者,也才会越来越轻松。
E.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理财应该从家庭教育抓起
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理财需要从娃娃的家庭教育抓起,作为父母可以趁早培养他们的理财习惯:
第一,培养孩子储蓄习惯。
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每天往存钱罐中投入一定的钱,慢慢养成习惯。随着孩子对金钱认识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明白储蓄的意义。
第二,启发孩子理性消费。
家长带孩子去商店购物需给他设定一个标准,比如只能花多少钱或者只能买一样东西。在花钱方面不约束是不可取的,适当拒绝孩子是必要的。
第三,引导孩子懂得花钱。
孩子入小学以后,家长应该给其一些零花钱,至于钱的用途,要让他自己做主,家长不要轻易干涉。对于用钱得当的行为,家长给与赞扬或奖励,否则就要提醒或惩罚。当孩子得不到太多钱,他才能学会慎重制定自己的购买计划,培养自身的理财意识。有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去买菜、购置日用品等,让他们购物时考虑差价,差价归孩子所有。这样,他们学会理性花钱和购物,并且也能了解家里的日常生活消费是怎样支出的。
第四,让孩子在管理零花钱中学会理财。
在西方家庭中,父母会有偿地向孩子提供零花钱,不会一味无条件满足子女的花钱要求,过分的消费欲望会助长孩子的恶习。作为父母,应该把给孩子的零花钱看做家庭财富的一小份额,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另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做些家务,并适当付给孩子一笔额外的“报酬”。让孩子在管理自己零花钱中,懂得收入与消费、劳动与报酬的关系。
第五,建议孩子学会投资、创造财富。
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小金库”,父母可以告诉他们一些理财知识和理财平台,并征求其意见。若他们愿意,可以将钱交给爸爸或者妈妈投资。父母通过多种投资渠道,例如合伙人金融这类互联网理财平台,或者银行/基金等理财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投资回报,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懂得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创造更多的价值。
F.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什么是儿童理财教育
儿童理财教育是指针对4岁以上的儿童的一种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儿童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技能是未来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基础。
儿童理财教育是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这样能够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知识储备,以便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配合。
如何进行儿童财商教育
儿童理财教育的意义是让孩子建立理财意识,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儿童财商教育呢?
一、让孩子尽早认识钱币
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智商情商以及爱好的时候,应该尽早让孩子学会钱财,比如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展示钱币,告诉他这些钱币的面值,并且引导他通过大小颜色数字来判断面值。
二、让孩子理解钱的含义
让孩子理解钱的含义就是让孩子懂得钱的用途,不再将钱币只考虑为一枚金属板或者一张纸片,而是告诉孩子钱的发展,从以前的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介质的商品流通,告诉孩子钱币可以购买他喜欢吃的棒棒糖,他喜欢的玩具。尽可能的在商场购物时,在孩子面前用现金交易,让孩子自己拿着钱去付钱,让孩子自己计算找零。
三、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理财
认识钱币不等于理财,理财是要孩子懂得如何合理使用钱财。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理解能力,讲解银行,存取款,利率,网购等有关理财的基本概念,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财概念,例如投资,金融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甚至报表,K线图这些专业术语根据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方向自行选择。
四、让孩子参与理财意识的培养
家长可以为孩子买一些简单易懂的儿童理财书籍,玩具等来激发孩子对理财的认知与爱好,也可以在月初给孩子一笔零花钱,让孩子自己负责花销,但教育他将每一笔开销都清楚地记在自己的理财本本上,让他自己切身感受理财的重要性。
五、让孩子接受儿童理财专业教育
国内专业的儿童理财教育并不多,但是在国外这项教育已经成为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常规训练。据如果有机会不妨让孩子参与这样的专业教育,对孩子是一种锻炼,一种进步。
儿童理财产品有哪些
近年来工商、交通、光大等银行跟风般推出了儿童理财卡,平安、新华上线了专为儿童设计的医疗、教育储备金等保险,还有不少银行推出了儿童节题材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和基金定投产品。
还有针对儿童开发,购买期限多在1年半以上,属中长期理财产品,同时免收个人所得税。不仅如此,部分银行还在原产品基础上结合了储蓄、保险、基金、信托功能,使产品内容更加丰富。
儿童理财主要是为培养孩子的财商,教会孩子们理财观念,锻炼初步的理财能力,如果一味是噱头的理财产品,家长基本可以忽略,不要舍本逐末。
儿童理财的意义
1、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少儿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少儿的团队合作、创造财富的意识;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信生存生活的技能;
2、 帮助少儿理解金钱的意义,树立科学的金钱消费观和投资理财观;
3、帮助少儿逐步形成储蓄意识、健康的投资理念;
4、让少儿学会珍惜节约财富、有效合理分配使用财富;
5、让少儿了解理财理念,懂得个人财务规划以及未来家庭/教育/医疗/养老/投资等规划;
6、从小培养“勤俭、创新、自立、责任”的品质习惯,以成为高财商的未来青年。
G. 如何了解孩子的理财心理
一颗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情感上完全协调。
——歌德
无论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水平怎么样,家长们几乎都希望自己子女能够培养起良好的理财习惯。然而,细心的父母一定会发现:每个孩子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即孩子可以分为不同的理财类型。而这种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未来不同的理财习惯。
因此,发现孩子的“类型”,并根据这种类型的特点,正确引导孩子对金钱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就成了父母必做的一项功课。
(1)引导“储蓄罐”型的孩子消费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会想尽一切办法攒钱,不舍得自己为玩具或者书籍付钱,得意于自己攒的钱越来越多。
引导策略:这类孩子应该得到父母的激励,但要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以防他过于看重金钱本身。
黄静在收拾房间时,无意间有一个让她吃惊的发现,自己11岁的女儿竟然在抽屉里攒下了2 000多元钱,这几乎是女儿三年来所有压岁钱和零用钱的总和。黄静一时喜忧参半,喜的是女儿并没有乱花钱的习惯,是个节约的孩子;而忧的是,如此囤积金钱的习惯,会不会让她变成一个小财迷或者“吝啬鬼”呢?
黄静的女儿属于典型的“储蓄罐”类型。其实,这类孩子“疯狂攒钱”可能也没有别的目的或者计划,他们只是想看着自己有一堆钱在那里,希望这个数字不断增加,把数字的增加视为自己在金钱方面的最大的成就。同时,他们可能还会比较吝啬,当父母建议他们自己出钱买下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时,他们宁可忍痛割爱也不愿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毛钱。
这种习惯的形成多是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比如父母经常会在每月精打细算之后把钱存起来,希望自己家庭的积蓄越来越多。父母对于攒钱行为的提倡和赞赏,是促使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最直接因素。
当然,黄静不必太担心,毕竟好多父母都想让子女具备节约的品质。孩子珍惜金钱,并遵守储蓄方面的纪律是个好习惯,这使得她在将来也能建立严格而有序的储蓄计划,在财务方面更有保障。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过多关注金钱数量的增加会让孩子更加看重金钱本身,这可能会影响她未来的价值观,也可能会妨碍她在未来妥善地管理金钱,因此,父母要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比如计划一次特别的家庭行动,并让孩子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花得值得;或者让她自己负担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比例相对较小的费用支出,比如学习用品,使得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可以逐渐负担自己的生活;而想培养孩子爱心的父母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成“一对一”的互助对象,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献出去让其他小朋友获得帮助,这都可以对她培养正确的金钱观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对“无限索取”型孩子说“不”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一出门就向父母索要东西,包括玩具、食品等各种类型,而遭到拒绝则大哭大闹。
引导策略:父母要抗拒“无法拒绝孩子”的心理,坚决说“不”。
“我真的是怕了我儿子,他经常向我要钱,去买他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我根本不想带他去商场,因为他总是不停地索要东西,一旦得不到满足就非常失望,甚至大哭起来。”相信很多家里有七八岁儿童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不停地索取让他们很为难,“给也没关系,就是怕养成习惯”。
其实,如果回忆一下几年前孩子两三岁时候的情形,相信很多父母外出归来的时候都常常会给孩子带些礼物,有时候是一个气球,有时候是一小包饼干,总之孩子拿到礼物会很高兴。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习惯性思维,认为父母送给他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索要礼物也自然应该得到满足了。
有些时候,父母为了平息儿女的哭闹或者不耐烦的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这对培养孩子自我节制习惯是很不利的。小时候要一包糖,长大之后要衣服、手机、电脑……其实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给你买;但是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买。”
(3)教“花钱无度”型孩子作预算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手里有钱就花掉,把金钱置换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品对他们来说是一次神奇的体验。
引导策略:鼓励孩子建立消费预算观念,学习管理金钱的能力。
第一次独自用手里的钱换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神奇的体验。这种神奇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会让他们不断地用手里的现金去换成实物。
这种孩子很难在金钱上克制自己,如果父母强行甚至通过暴力的方式来约束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内心感受,对心理健康不利;但是同样不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减少孩子零花钱的数额,因为突然间收入的减少会使得孩子对物质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力图通过其他途径来取得零花钱来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零花钱不是一种权利或者工钱,它应该成为教育孩子如何管理金钱的一种工具。一味地以增加零花钱或者减少零花钱来达到某种目的也不是教育孩子应该有的方法,关键是父母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细节来引导孩子进行聪明储蓄和聪明消费。
父母可以设置一种生活情景,约定以孩子的零花钱去超市进行一次集中购物,并事先确定好金钱的数额。可以让孩子到超市买他需要的任何东西,不加约束,在结账处打出购物金额是否在预算之内,如果没有,可以对照清单,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哪些是不怎么需要的,哪些是根本不需要盲目拿的,并让他们把不需要的东西放回到购物货架上。这种体验过程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自己的零花钱的管理者,自己可以通过事先的预算来进行最佳的财务支出。
还有一个有效的做法是,父母要教导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以确知自己的钱都用在哪些地方。每隔一段时间(例如三个月或半年),父母可以进行一次“财务检查”,如果孩子确实做到了,可以颁发一笔“量入为出”的奖金,或是增加一点零用钱作为鼓励。
9?简单实用的理财教育技巧
当家长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家长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
——刘卫华
理财教育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都有一定方法和技巧可循。家长应该因时因地,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1)在游戏中学习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游戏的,很多孩子从小就喜欢玩买东西卖东西的游戏,所以玩游戏是增加孩子理财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最简单的理财游戏可以从孩子的储蓄开始。比如每当孩子的储蓄额增加了一元钱,父母就在纸上画一枚红色的五角星,并且也投入储蓄罐里,同时承诺当五角星增加到一定的数量,比如五枚时,就可以额外奖励孩子一件学习用品。实际上,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鼓励,这会让孩子明白储蓄不仅仅是硬币数量的简单增加。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稍复杂的游戏,一位父亲曾经买了一套比较流行的“现金流理财游戏”。几天以后,一些诸如“工资收入”、“企业”、“证券”、“信用卡”、“现金流”、“支出”等经济类名词就常挂在孩子嘴边了。
(2)给孩子讲寓言童话故事
孩子除了喜欢玩游戏外,大部分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睡觉前,如果能听父母讲个故事的话,当晚就会睡得更香甜更踏实。
父母可以趁此机会讲述一些经典的品德教育故事,当然也可以自己编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比如“金钱的来源”或者其他与金钱教育有关的主题,让孩子在故事中受到正面的教育和启发。
(3)让孩子自己找错
有时候,让孩子自己找出自己出错的地方,并进行自我总结和反省,会比家长的责问更有效果和意义。
比如当孩子花费了自己所有的零用钱却买回了一件没用的东西,家长与其大声指责,不如让孩子自我检讨:买回来的东西有什么功用?那件东西会不会值这么多钱?不该花的零用钱一下子都花完了,该不该立即向父母索要?
通过这些问题的反省,会比来自家长的责问,更容易让孩子明白理财的道理。
(4)机会教育
机会教育是指当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就要充分利用这个良好的机会,用来教导孩子理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作为理财训练的工具。
比如,到自动取款机取钱时,可以告诉孩子银行和储蓄的概念;而在商店购物后排队等候结账时,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同类商品中,唯独选择了这个品牌而没选择其他品牌,可以借此向孩子传授“性能价格比”的概念,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孩子可以对家长讲的知识或道理有切身的感受。
当然,除了这些具体的方法外,孩子感受最深、对孩子影响也最大的,仍是来自家长自身的示范——这也是理财教育最高明,最有效的技巧。
H. 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究竟有多重要
1.从3岁开始实现来的幸福人生自计划
美式理财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理财观念究竟有多重要!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家长们会针对孩子不同的阶段因材施教,对于儿童理财不同阶段的要求分别是:
3岁能够辨识硬币和纸币;
4岁能认识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
5岁时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数大量的钱;
7岁能看懂物品价格标签;
8岁能比较物品价格和购物;
9岁能制定一周开销计划并懂得节约;
10岁时做简单的劳动赚钱,钱存到银行里;
11岁制定从电视广告和互联网中购物;
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
13岁以后能购买一些股票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