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享充电宝再创烧钱纪录是怎么回事
在这场战争里,商业模式已经被忽略,能否快速扩张成为最关键的决策点。
共享充电宝的火正在越烧越热,资本驱动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上述融资顾问在走访投资人时,很明显的感觉到,很多投资人都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在投资这个领域。“这个行业火了之后,冒出来很多新的项目,早期投个几百万对于这些投资机构来说问题不大,他们考虑的不是未来公司的价值,而是在博未来并购收购的退出机会。”他说道。
想赌一把的不仅是投资人,创始人也在赌,他们的筹码是手里的股权。
能不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把量级迅速铺起来是所有投资人最关注的地方——这是决定这样一家公司估值的关键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爬升到行业头部的位置。但这导致了共享充电宝公司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融资,而在估值无法得到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创始团队的股份被迅速稀释。
袁炳松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他和其他公司一样,选择的应对方式是严格控制投资方的董事会席位。而在完成3轮融资之后,小电创始团队手里的还剩30%左右的股份。
一个新的烧钱轮回
战火越烧越热,过高的热度也让一些投资机构开始思考这样的模式是否真正有价值,一家投资机构在见完几家共享充电宝项目之后,随机做了一个200人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并没有租借充电宝的需求,拿到这样的结果,这家机构选择暂时观望,并不入局。
星翰资本投资总监赵豪认为,在投资人看来,充电宝属于有快速扩张潜力的项目,损耗率和回报周期都低于共享单车,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方。但他同时又表示,“也有可能没到高峰期就下滑了。”
而资本的过分推动也造成了行业新的变动,艾瑞咨询分析师李昊表示共享充电宝本来盈利空间就不是特别大,虽然需要烧的钱比单车少,但由于行业门槛更低,竞争会更加激烈,长期看来持续烧钱的可能性极大。
而许妙成也发现,他们早期建立的财务模型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现状变得越来越混乱,合理的竞争范畴已经被打破了,大家都不补贴的时候都能盈利,而现在处于快速竞争的时期,必然会牺牲部分盈利来抢占市场。”
而这样的烧钱轮回,已经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上演过一遍又一遍, 烧出了新的用户习惯,但也烧掉了大量的公司和资本,而充电宝能否会成为下一个单车、网约车、外卖、团购,决定的关键因素显然并不是资本。
❷ 共享充电宝融资那么多钱,能成吗
有钱能使鬼推磨,能融到资说明市场还是看好的。加油
❸ 共享充电宝企业近期融资按20亿估值是真的吗
据媒体报道,某行业领先的共享充电宝公司近期融资估值为20亿,折合下来,一个充电宝价值20万。该公司即是上轮估值10亿的某公司。
对于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等共享项目的一点思考:
共享单车能够做大,其一,它将原来非骑车发烧友的普通群众也转化为用户,有潜力获取一切用户,是平台能做大的基础。共享篮球目标客户窄,做不大。
其二,共享单车非常醒目,其用户在开锁或骑行时都会被看到,几乎全使用流程都附带广告作用;而充电宝只有在借还时能被潜客看到,线下入口效用较单车弱一个数量级。
❹ 共享充电宝融资可靠吗
现在共享经济增长速度快,也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共享经济都能适应社会发展,不过充电宝是一个很实用的产品,可以投资,但是需要谨慎。
❺ 松鼠电电获天使轮融资,共享充电宝靠不靠谱
不靠谱。第一次用收了99元押金,商家说一小时一元,实际上使用一小时零几分钟收了4元钱。微信投诉,电话客服投诉互相推诿,不了了之。慎用!
❻ 共享充电宝未来前景如何
早在2017年,国内共享经济概念风起云涌,类似共享单车、共享短租、共享办公等概念层出不穷,共享充电也应运而生。刚开始时,共享充电宝相关公司频频获得风投资本的关注。根据易观数据,2017年全年,共完成融资超20亿元,尤其在2017年第二季度,就完成12.3亿元。
而从最初的参与资本来看,来头也非常大,包括高瓴资本、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后期国内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入局,如腾讯成为小电科技的战略投资方,来电科技与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而聚美优品更是花费3亿元收购街电科技。
但好景不长,在共享经济盈利模式未通,持续的烧钱扩张并不能带来持久的高光时刻。从2017年底,行业资本热度就开始迅速减退,一些没有足够烧钱资本支持的中小玩家,如泡泡充电、河马充电、小宝充电、乐电、放电科技等多家共享充电宝玩家几乎走到了项目清算、退出竞争舞台的阶段。
目前,行业经历充分洗牌后,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基本形成“三电一兽”的市场竞争格局。其中,“三电”是指街电、小电科技、来电科技;“一兽”就是怪兽充电。从市场份额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电以40.5%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其次为小电科技23.6%,怪兽充电20.9%,来电科技11.7%,其他3.3%。
从各个企业发展现状来看,街电作为最早入局的公司之一,持续保持稳定的市场覆盖。通过对会员体系、线上线下融合,形成“街电+商家+用户”的生态体系,目前街电已与十万家酒店门店、4000多家连锁影院门店、5000多家品牌连锁便利店合作,业务范围覆盖到全国300多座城市,用户人数超过1亿。
小电科技目前持续对大型商圈、购物中心、餐饮、影院等高频消费场景的布局,持续深耕一、二线城市市场,拓宽共享充电消费场景、提升设备投放密度。目前,小电科技业务覆盖范围超过1000多座城市,用户规模超过2亿,投入充电宝超400万。
相比,怪兽充电入局较晚,但在2019年通过发力场景扩张、深化垂直合作等方式快速增加铺设点位数量,并推进三、四线城市覆盖,从而实现用户的快速增长。目前,怪兽充电业务覆盖范围超过1000多座城市,用户规模也超过2亿,投入充电宝约500万。
纵观整个行业,共享充电宝行业没有走向共享单车持续亏损的后尘。凭借用户刚需、使用高频的需求特性,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共享充电宝在一定程度上经受住了市场与时间的检验,一些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头部企业相继宣布实现盈利。如根据聚美优品发布的财报显示,街电2018年实现营收超8亿,营业利润约为3700万元;另外,小电科技也曾宣布从2018年三月实现盈利。
更重要的是,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通过两年时间已经培养了一些消费者的习惯,并且积累了不少的用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基础。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
❼ 共享充电宝半月融资近4亿 盈利想象空间有多大
现在都是画大饼,先把前景描述的多么美妙,吸引人注意力,但当前市场上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确实很多人随身带有移动设备,在旅途中需要这样的共享充电宝充电,也就是市场上有需求,另外一方面,充电宝使用管理也不好实现,同时共享也考验人群对物品使用素质。
❽ 共享充电宝融资近12亿 能看出什么意思
炒股你就明白了,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主要采用两种内模式。一种是移动模容式下的充电共享,充电宝可以从A地借出,B地归还,代表企业为街电科技和来电科技,主要使用场景在火车站,商场,酒吧,医院等;另一种是固定场景下的充电共享,代表企业是小电,主打桌面固定形式,主要使用场景在餐饮、KTV、咖啡厅等。
但共享充电宝是否能够像摩拜、ofo们一样成为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共享单车们如何赚钱还没搞明白,看似更像公益事业的共享充电宝们又来了,不禁让人感受到世界变化之快,恨不得砸掉刚刚入手的各类充电宝。
作为今日刚刚宣布A轮融资的Hi电领投方光速中国,看好该行业的前景,在其合伙人韩彦看来,共享经济最终体现的是效率提升的本质价值。共享充电能解决用户痛点,满足携带不方便、充电不及时等需求,同时,用户基数大、强刚需,且服务链条简单可快速规模复制,产品服务有明确的使用需求和目的性。
❾ 打算投资共享充电宝,怎么样
,充电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它会给共享经济带来新的希望,还是会陷入高开低走的窘境?
虽然生长于共享经济的黄金
不同的是,“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并具有信用免押金服务;“小电”则不需要缴纳押金,用户扫码下单后即可连线计费充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入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和“小电”三家,这三家的A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
痛点
手机充电已经成为刚需
“小电”创始人唐永波则补充说,在今天,共享理念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于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而言,共享经济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3.3%。
“手机功能不断增加,智能机电池续航能力却有限,充电是一件高频刚需的事情。”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认为。
与手机充电需求相悖的是充电宝本身不小的体积和接近一斤的重量。
“2013年开始移动支付逐渐普及,未来的习惯是简单出行,很多人出门连卡和钱包都不想带,谁还想着带一个充电宝?”袁炳松谈道。
在他看来,共享充电宝可能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更健康。
“首先,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同时,因为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
投资人五问风险
“共享充电宝这件事是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
第一,整个行业面临着技术变革的风险。业内需要考虑的两重风险,一是电池技术的变革升级,手机电池电量扩容到能满足用户电量需求,更便宜、更轻便、容量更大的充电宝被推出时,充电宝租赁市场会不会变小?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不会被进一步蚕食?
第二,存在着产品替代性危险。充电的需求的确存在,但在大小应用场景里这种需求很容易被其他方式所替代。尤其在小场景里,共享充电宝很容易被充电端口消灭,也可能店家被准备的免费充电宝或租赁充电宝所替代。相对而言,大场景没那么容易被颠覆。
第三,行业易面临恶性竞争。大小场景都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订单分流、价格下跌,行业竞品越来越多话
不可否认,这个准入门槛低,投入成本少,盈利模式清晰的市场已然硝烟弥漫,“百电大战”近在咫尺。
❿ 共享充电宝融资过十亿,这个真的有这么大的前景么
由于智能手机终端等移动设备基数较大,同时插座电源充电仍为主要充电方式,用户内使用共享充电宝意容愿普遍较高,整个共享充电宝市场有待开发。
据《2017-2022年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为0.32亿人,但是随着资本强势入局,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预计市场用户规模将达1.04亿人,增长率为225.0%。
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前景受用户看好,在前期厂商提供充电宝的带动下,实现用户之间共享充电宝,有望推动市场向真正的“共享经济”发展。但由于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仍处于推广阶段,在网点覆盖上不完善,导致用户归还不方便,且由于大部分手机网民单次为移动设备充电时长较短,企业实行1小时以内免费充电模式导致企业利润不足。
随着共享充电宝进行进一步发展,未来还需进一步规划探寻多元化盈利模式来获取利润收入,且随着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点覆盖将更加完善,而充电宝质量、租赁费用、手机安全等问题将是各企业用户资源抢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