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足一月两次融资!比亚迪狂奔在“独立”的路上
2020年6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旗下比亚迪半导体完成A+轮融资,这距离4月14日比亚迪宣布比亚迪半导体重组并拟引入战略投资者仅过去了62天,而距离上一轮A轮融资仅仅过去了20天。
短短20天,比亚迪半导体一共拿到27亿融资,投后估值102亿元。
不过不同于A轮14个投资者19亿的投资额,此次A+轮融资共有30个投资者,但总投资额只有8亿元,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机构仅有爱思开(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其余企业投资金额并不大,像小米集团、联想集团、上汽产投、北汽产投等企业未来或许将在比亚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下游与之产生合作,因此,此次投资更多或是出于战略考量。
本次增资扩股事项完成后,比亚迪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股权,比亚迪半导体仍纳入比亚迪合并报表范围。根据公告,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已完成了内部重组、股权激励、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比亚迪半导体将积极推进上市相关工作,以搭建独立的资本市场运作平台,完善公司独立性,助力业务发展壮大。根据比亚迪的预测,两轮融资后,比亚迪半导体投后估值已达到102亿元,未来估值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比亚迪IGBT4.0芯片)
根据NE时代报道数据,2019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IGBT模块供应,英飞凌占到了58.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第二就是比亚迪,市占率为18%,几乎为自用,在国内厂商中拥有绝对的优势。
自2009年开始量产IGBT产品以来,比亚迪在IGBT领域已经拥有全产业链的能力,目前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
据悉,目前比亚迪正在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已经预售的比亚迪汉将会搭载其自主研发并制造的SiCMOSFET。
此次融资将有助于比亚迪半导体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丰富第三方客户资源;多渠道实现产能扩张,加速业务发展,更有助于其降低单位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比亚迪旗下多个业务板块的拆分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速独立,比亚迪距离成为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又跨进了一大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合肥有共享汽车吗
合肥4家共享汽车基本情况
一步用车2017年3月,一步用车在合肥投放300辆共享汽车。合肥的共享汽车为电动汽车,车型是江淮iEV4!
2017年6月,一步用车获1.35亿元A轮融资。
2017年6月,一步用车在合肥投放2000辆共享汽车 租赁点增至200个。
EVCARDEVCARD分时租赁项目,从官网信息来看,这是上海国际汽车城负责运营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这个业务在2015年1月19日投入运营。
合作伙伴组织已经达到34家单位的成员,包含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多家知名企业。
Go fun7月5日,首汽集团联手江淮汽车进军合肥共享租车市场,首批200辆江淮新能源汽车iEV6E正式交付首汽集团共享租车平台“Gofun出行”,驶向合肥大街小巷。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分时租赁业务为主体,整合各自市场及渠道资源,共同发力新能源分时租赁市场的开发与拓展。
首批江淮新能源汽车在合肥二环内设置10多个网点,包括胜利路元一希尔顿酒店地上停车场、马鞍山路绿地赢海A座地面停车场、政务办公大楼P4停车场等,覆盖了瑶海、蜀山、庐阳及政务区。这些汽车属于即取即用、分时租赁用车服务!
3. 浙江惊现共享汽车“坟场”,车主坐等国家补贴
浙江嘉兴万民村的一片农田中停放着数百辆共享汽车。近日,第一汽车频道记者亲眼看见这些荒草丛中被弃置、无人看管的车辆时,产生触目惊心之感。
这些车辆绝大多数是2015年左右投放市场的奇瑞EQ、荣威E50,隶属于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下称“环球车享”),车身上贴着“EVCARD”标识。2018年底,环球车享开始把嘉兴、上海、杭州损坏较严重的车辆运到万民村,一开始是在万民村公交车站附近的一片农田里,之后又在万民村一家铁制品加工厂附近找了一块更大的场地停放车辆。当地的村民称其为“汽车坟场”。
2019年11月,停放于万民村公交车站附近农田里的共享汽车严重损坏,大灯里甚至灌满了泥土。环球车享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是不适于继续运营的车辆,暂时集中摆放,是为了等待报废或做二手车处置。
除了嘉兴,浙江杭州、桐庐,以及山东、重庆、厦门等地出现类似的共享汽车“坟场”。部分被闲置的车辆出厂才两年时间,目测外观尚好,为什么也被搁置起来?
某共享出行公司高层李杨一语道破天机:“共享出行亏得很厉害,但是拿到补贴要满足2年或者行驶2万公里的条件,与其让车辆到处跑,不如放起来等到拿到补贴就把车辆报废。”
汽车“坟场”只是共享出行行业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研究机构预测共享出行市场规模高达300亿~500亿元/年,但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共享汽车公司实现全面盈利。2017年起,友友用车、EZZY、麻瓜出行、car2go等公司相继停止运营或倒闭,这条赛道上的玩家快速减少。而处于头部的环球车享、首汽约车也在持续收缩网点数量。
“共享出行的动机一开始是不单纯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承接主机厂的新能源汽车库存,到目前为止盈利模式也没有找到。”李杨说道。
盈利模型失效
共享汽车的本质为汽车分时租赁,理论上它的客单价低于传统汽车租赁公司,但是车辆周转率高,因此盈利前景明确。
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首汽约车某区域负责人王震告诉第一汽车频道记者,公司内部曾做过一个盈利模型,在投入400辆售价约为7万元的奇瑞EQ前提下,每个用户单次使用3个小时或行驶约40公里,平均每辆车每天使用4单以上,这400辆才能实现盈利。
但实际上,共享汽车的集中使用时段为早晚交通高峰期,晚上10点以后使用率非常低,大量时间是闲置的。加上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大量时间空置,使用效率很低。
王震解释说,共享汽车的成本主要分为车辆购置费用、停车场租赁费用、保险费用、运营人员费用、电费、清洁费,以及二手车残值损失的费用,按照400辆奇瑞EQ运力、3年折旧摊销计算,每个月的成本就是58万元。首汽约车还聘用了大量服务外包人员,负责给车辆充电和洗车,平均每个人要负责15辆车。
“很多人喜欢去掰雨刮器、后视镜,有的人甚至把整辆车的座椅都拆走,但是我们报案的话,金额低于5000元的很难追回来。”王震说,该城市每个月的汽车修理费就要将近4万~5万元。
2019年,首汽约车在武汉试点“放开行”活动,该活动的内容之一是下个用户为上个用户交停车费,结果当月首汽约车在武汉支付了将近120万元的停车费,因为用户将车开到停车费较贵的区域后,都不愿意为上个用户承担停车费,导致车辆一直停放,首汽约车不得不自己来承担这笔费用。
另一项隐性的成本是车辆违章费用,2015~2017年,王震负责的一个分公司处理违章扣分和罚款的费用达140多万元。
“说起来我们是可以追溯到车辆的使用人,但追溯的成本可能比我们自己处理的成本还要高。”王震说。
王震认为,网约车和共享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网约车可以通过对司机的管理来减少风险和成本,但共享汽车难以做到这一点,“我管理的某个城市,一个月的支出是120万元左右,但是一个月的整体营收不超过60万元,每个月都要亏损60多万,这还是全国运营效率排名前五的城市。”
王震称,多地出现共享汽车“坟场”,是因为各家公司运营持续亏损,“与其我让它在路上跑,我要花钱维护,还不如放在田地里面,等牌照挂满3年,拿到国家和地方补贴,就把车辆报废掉。”王震如是说。
第一汽车频道记者了解到,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及发展改革委签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要求,政策发布后销售上牌的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从注册登记日起2年内运行不满足2万公里的不予补助。
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新能源车主机厂与共享出行公司会结成某种利益关系,共享出行公司在车辆购置的时候,跟主机厂签了大客户协议,必须帮助后者达到拿国补、地补的年限和公里数;此外,共享出行公司有时候会提前更新运营车辆,他们会去跟主机厂谈置换,也要承诺达到后者拿到补贴的条件,对方才肯跟它做置换。
环球车享一位负责人李彬还反映,由于共享汽车的车钥匙都是放在车内,APP锁的只是车门,所以不时会出现车辆被盗开而半夜追车的情况。
李彬补充说,新能源汽车残值低、维修成本高,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新能源汽车并不适合做分时租赁。以奇瑞EQ为例,该款车补贴完之后是6.98万元,3年的残值是车价的20%左右,而同期的燃油车残值大约能有60%。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如果坏掉只能更换、不能维修,而换一个电池包的费用是6~7万元,相当于买一辆新车的价格。
李彬同时表示,环球车享正在实施收缩策略,即城市覆盖面和网点数量减少,以降低运营成本;全国范围内,环球车享实现盈利的城市屈指可数,盈利性较好的是福建沙县,原因之一是当地交给代理商来运营,代理商比起直营在控制成本上更有优势,且当地车辆使用环境相对宽松,减少违章等额外的成本支出。
共享汽车死亡潮
共享汽车诞生于共享经济的大浪潮之下,2013年7月,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和同济大学等机构创办的EVCARD,成为中国首个共享汽车公司。此后新的共享汽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
截至2017年,中国已有36家共享汽车公司,从投资人背景看,可以分为车企、互联网公司以及汽车租赁公司等几大派系。2019年,市面上存在的共享汽车平台达119个之多。
伴随着急速的扩张,初期的共享汽车公司破产倒闭、用户押金难退、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不时发生。
成立于2014年3月的友友用车是最早倒下的共享汽车公司,友友用车的前身为“友友租车”,主营业务为电动车分时租赁。2017年,友友用车宣布破产倒闭,其创始团队成员亓立明解释原因是车、人、充电等成本居高不下,盈利遥遥无期。
2015年,由北京大梦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自驾出行产品EZZY在北京上线。当年4月,EZZY获得策源创投40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2017年初,EZZY宣布获得A轮融资,但是当年10月,EZZY团队正式宣布解散。
2018年,宣布停止服务或倒闭的共享汽车公司剧增。2018年1月,名为“途宽易”的广州共享汽车平台被曝出拖欠500多名用户数十万元押金的消息。2018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由于公司业务战略调整而停止服务。2018年6月,中冠共享汽车在进入山东济南仅1年后就停止服务,多名用户反映押金难退,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2019年6月,戴姆勒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car2go宣布,将于2019年6月30日正式结束在中国市场的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业务,并已提前启动押金和账户余额的退还程序。
2019年下半年,多名用户因押金退还问题向法院起诉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途歌”),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执行局的回复是:途歌名下涉案数量众多,但该公司没有登记在册的房产和车辆,银行卡账户也没有剩余可控金额,所以无财产可供执行。启信宝数据显示,途歌的失信信息36条,被执行信息128条,作为被告共有28条立案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共享汽车出行平台超过100个,但根据易观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活跃用户统计,行业排名第十的出行平台一步用车活跃用户数仅为3.1万人,这意味着排名低于一步用车的90多个共享汽车出行平台活跃用户数更低。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共享汽车的态度由追捧转为冷遇。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投融资规模为469.42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55.91%。
共享汽车究竟出路在何方?李杨提出,将新能源车转换为燃油车可以改变亏损的现状,因为燃油车的使用效率、养护成本、残值、人员投入成本相比起纯电动车有更大的优势。
李杨同时指出,共享汽车之所以出现全行业性的困境,一是在共享经济和新能源汽车双重概念之下,资本市场过度热炒;二是共享汽车很大程度上是帮助主机厂消化新能源汽车的库存,将新能源这种并不适宜做汽车租赁的产品推向了市场,从而引发诸多问题。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表示,虽然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过去几年快速增长,但是个人消费者在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仅两成左右,近八成新能源乘用车被卖给了网约车公司和共享汽车出行公司。
这解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虚热,也解释了共享汽车全行业性困境的来源。
(文中李杨、李彬、王震都是化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神州专车怎么收费
神州专车的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
一、“立即叫车”和“预约用车”收费标准
收费说明:
1、带*收费项目为基础收费项目,实际价格需要在此表基础上乘以当时、当地动态加价系数;
2、立即叫车的其他时间段计价规则同预约用车现有规则;
3、起步价:起步价为最低消费额。若起租价(或套餐价)、时长相关费用、里程相关费用、远途费、出城费等基础费用合计不足起步价时,按起步价计费。
4、出城费:客户上下车地点不在同一地级市时,按照两城市市中心坐标间的直线距离乘以出城费单价收取出城费;(注:城市市中心坐标由高德地图提供)
5、清洁费:如客户在用车时发生呕吐、踩蹬等情况造成车辆脏乱的,客户需额外支付清洁费:100元/次;
6、差旅费:连续多日订单,驾驶员需要陪同在异地过夜的情况下,客户需要按300元/晚的标准支付食宿费;连续多日订单但在同城内,驾驶员可回家休息的情况下,该费用用户不需要支付;
7、路桥费,停车费:用车过程中产生的路桥费(含高速费)、停车费等费用,由客户自行支付,客户要求驾驶员垫付的,按照实际发生金额的1.2倍收取;
8、取消费:
以下情况时,客户需支付取消费:
a、客户在驾驶员到达后取消或修改订单的;
b、未在预订上车时间后15分钟内上车,且无法取得联系的。
取消费标准:
a、立即叫车、接机、送机:该产品起租价;
b、预约用车:该产品套餐价;
c、包车:100元/次。
9、其他:预估费用仅供参考,实际费用可能因交通、天气或其他因素而不同。预估价不包含行程中产生的任何第三方费用(如路桥费、停车费等)。第三方费用需要您另行现金支付,如您选择线上支付(如账户余额、信用卡等),则支付金额为实际产生的第三方费用1.2倍。
(4)一步用车融资扩展阅读
神州专车的联系方式:
地址:天津市空港经济区环河北路80号空港商务园E11栋
电话:10101111
5. 宏景智驾完成A轮亿元融资,加速自动驾驶商业落地
近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宏景智驾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达泰资本领投,德联资本和云九资本跟投,老股东高瓴资本、蓝驰创投、线性资本、清研资本、Translink等超额跟投。一苇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融资顾问。
宏景智驾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技术及数据团队扩建与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投入。据透露,预计在明年年底前,宏景智驾技术及数据团队将从现有的一百多人扩充至三百多人,核心聚焦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边界开拓和数据壁垒建设,进而持续优化迭代“车规级计算平台硬件+软件算法+系统集成”构成的自动驾驶全栈式解决方案,加快产品上市进度,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量产项目需求。
领投方达泰资本表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至今需要的已经不仅是实验室样品,而是可以解决实实在在商业诉求的产品。宏景智驾是少数兼备‘超前技术储备‘和‘极强产业落地能力’的公司,我们认同宏景的发展理念,也非常看好宏景成为这波自动驾驶浪潮的重要推动力量。”
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樊雪松表示:“面向L3及以上等级无人驾驶决策系统,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环节,类似于无人驾驶汽车‘大脑’,不仅需要软硬件一体的综合技术能力,还需要满足车规级的工程化要求和车厂贴身配合。宏景智驾的创始团队来自通用、德尔福、AVL等国际顶级汽车企业,组织并深度参与国外车企龙头的无人驾驶系统的量产级车型研发项目,在无人驾驶核心算法和复杂车规级控制器等方面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目前已获得国内多家领军车企的多款主力车型的量产定点,业绩将持续爆发。在国内汽车无人化大趋势下,我们坚定地认为并持续看好,宏景智驾对国内车企的‘战略级供应商’作用,指引国内车企定义新代际的无人驾驶汽车,引领国内无人驾驶的伟大浪潮。”
云九资本合伙人王京表示:“自动驾驶的趋势已如浪潮般席卷,行业内的玩家也正在经历快速洗牌。宏景智驾在行业内率先具备了完整的软硬件自研能力,成立仅三年就快速打开市场,目前已获得多家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认可。刘飞龙博士带领的创始团队曾深度参与全球首个L4级自动驾驶量产车项目Cruise,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团队风格扎实稳健。我们相信宏景智驾未来能够领跑行业,并实现更多元的拓展、创造更多价值。”
直道超车——从技术出发 并坚持聚焦技术创新的后发先至战略
不同于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宏景智驾自成立之初便优先聚焦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技术人才储备和团队落地能力打磨。多年来,宏景智驾凭借着扎实的研发能力、惊人的落地速度正在全面实现“直道超车”。经过三年的发展,宏景智驾已经成为业内少有的具备软硬件完整自研能力的全栈式自动驾驶服务商,产品覆盖L1-L4多个等级,满足乘用车及重卡、公交、矿卡等多种商用车场景。依托坚实的研发人才储备和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实力,宏景智驾进入量产阶段显得举重若轻。据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博士介绍,宏景智驾今年将交付不少于5个前装量产项目,实现近10万装车量,后发先至。
“以合作嬴量产”,目前宏景智驾正处于“推进量产阶段”的加速期。
目前,宏景智驾已携手国内某头部新势力造车企业,其旗舰车型上前装量产的新一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是全球首个搭载最新国产AI芯片+800万像素技术方案的L2+级域控制器量产项目,支持实现NOA(高速自动导航),TJA(交通拥堵辅助)等十数项L2+级别多场景ADAS智能驾驶功能。宏景智驾认为,该产品完全具备直接对标国际大牌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将引领和提升L2+高等级智能驾驶产品在国内汽车市场的装车率,并从根本上改变高端汽车电子产品长久以来被国外零部件巨头垄断的局面。
“以量产赢数据、以数据嬴技术”。在宏景智驾的战略布局里,2021-2022年将进入“数据驱动阶段”。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博士表示:“数据就是壁垒,谁出货量大,谁数据就多,然后形成一个正向的加速发展。”除了今年近10万的装车量,宏景智驾与江淮汽车的合作还将带来新能源轿车、SUV以及轻卡等多种车型的潜在市场。而在场景运营方面,宏景智驾与安能物流在L3智能重卡和干线物流智能化方面加深合作,并将联合更多的优秀合作伙伴,于今年下半年率先开始实际的商业化试运营。
“脚踏实地”——用量产ADAS产品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仰望星空”——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拓展技术和商业化边界。作为一家以自动驾驶技术见长的科技公司,宏景智驾旨在实现交通产业的全面革新,通过“可持续的正向驱动商业模式”,“显著的项目和产品落地速度”和“开放性的自动驾驶生态圈”实现高速发展。刚满3周年的宏景智驾,已经成为自动驾驶领域 “技术创新型”公司的典型代表和中坚力量。
6. 比亚迪半导体完成A+轮融资 估值超百亿
6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完成A+轮融资。
本轮投资者合计增资人民币8亿元,其中人民币3202.11万元计入比亚迪半导体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7.68亿元计入比亚迪半导体资本公积。本轮投资者合计将取得比亚迪半导体增资扩股后7.84%股权。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后,目标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8亿元。
本次增资扩股事项完成后,比亚迪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股权,比亚迪半导体仍纳入比亚迪合并报表范围。
比亚迪于2020年4月中旬宣布比亚迪半导体重组并拟引入战略投资者。5月下旬,比亚迪半导体即完成A轮19亿元融资,首轮投资方涵盖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金资本、国投创新红杉资本、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
此次A+轮8亿元融资的投资方则涵盖韩国SK集团、小米集团、招银国际、联想集团、中信产业基金、ARM、中芯国际、上汽产投、北汽产投、深圳华强、蓝海华腾、英威腾等战略投资者。
两轮投资后,比亚迪半导体在投前估值75亿元的基础上,合计估值已达102亿元。后续,比亚迪半导体仍将积极推进分拆上市相关工作,尽快形成具体方案,以搭建独立的资本市场运作平台,完善公司独立性。
目前,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其中,作为电动车“CPU”的车规级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比亚迪半导体的核心业务。比亚迪半导体也是国内最大的IDM车规级IGBT厂商,产品覆盖乘用车领域与商用车领域,累计装车量稳居国内厂商第一。
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上市,是比亚迪子公司独立市场化的“开局之作”,对于比亚迪开放供应体系并加速汽车供应链市场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比亚迪方面表示,分拆上市将有助于比亚迪半导体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丰富第三方客户资源;多渠道实现产能扩张,加速业务发展;比亚迪半导体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消费等领域的半导体发展。
快速完成两轮引战融资,也显示出国内外资本市场对比亚迪半导体发展前景的信心。未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对IGBT的需求仍会持续增长,强劲的市场需求将对包括比亚迪半导体在内的新能源供应链企业形成利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汽车融资租赁是什么模式
通过汽车融资租赁模式买车只需“1成首付”?这种低首付购车的模式到底是不是套路呢?汽车融资租赁模式究竟是个啥?
汽车融资租赁模式示意图
疑问1:汽车融资租赁是买车还是租车?
这是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些人通过汽车融资租赁方式买车,几个月后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对呀,我每个月付那么多租金,车子不是自己的名下不是亏大了?这些人基本没有看合同,而且对汽车融资租赁这种新兴的购车模式没有深度了解。
通过这张关系图可以看出来,汽车融资租赁主要由三方组成,承租人(消费者)、融资租赁公司、供货商。消费者作为车辆承租人和融资租赁公司签订合同;融资租赁公司与供应商签署租赁物买卖合同,支付货款购买租赁物;消费者从融资租赁公司获得车辆使用权,并每个月支付租赁费用;消费者从供应商获得车辆的售后服务。
车辆所有权最后是转移到使用者的,而租车公司是不会把所有权交给用户的,所以汽车融资租赁归根结底是买车而不是租车。这里也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适当评估自己实际情况,然后再选择是否用这种模式购车。
其次,对消费者来讲汽车融资租赁与经营性租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去租车平台租车是为了解决一时的用车需求,车子是短时间内的代步工具;买融资租赁产品,消费者目的是为了将来有一辆车,或者因为现在手中资金不足或者需要做他用。汽车融资租赁产品可以很好解决消费者的资金方面的诉求,它的背后逻辑是有金融理财方面的因素在里面的。
最后一点比较显而易见的是租车费用计算方式是时间,比如说每天70元,是按使用时间计算租金的始终是时间维度。汽车融资租赁模式是以消费者占用资金成本的时间去计算的所以有利息费用在里面。简单地说融资租赁平台从资本市场拿到钱后,把钱换成了车,再给消费者,而且还是低首付的方式。从资本市场拿的钱和低首付产生的风险及资金成本核算出来的费用(可能还要复杂),这些成本全部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因此它的定价机制远比简单的租车按时间定价要复杂多得多,因此整体成本要高于消费者最初全款买车。
而对于选择汽车融资租赁的消费者而言,原本因为信用资质不够、资金不足,或者不想将手中的全部资金被买车占用,通过融资租赁模式可以提前数年开上车,或者将手中闲余的资金做理财也能产生不菲的收益。另外, 租车租的都是旧车,而融资租赁买的是全新的车。
疑问2:谁更适合融资租赁?
什么人比较适合这样的产品呢?一是短时间内资金紧张,但长期来看具有偿还能力的中小企业主;二是有钱,但是这个钱花到其他地方赚的更多;三是在银行体系比较难过征信,和不想占用银行信用额度的人。这类人三四线城市会多一点,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并且工资收入相对较低,银行不愿办理额度稍大的贷款的等。
有上述情况的购车人还是很多的。从实际发生的汽车融资案例可以分析看,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小镇青年更喜欢汽车融资租赁。小镇青年喜欢接触新生事物、通过购车改善一家人生活品质的意愿强,他们收入不太高,但也有一定的积蓄,因为没有过贷款记录,且可抵押的资产少,正常情况很难从银行贷款买车,因此他们通过汽车融资租赁“1成首付”买车。而且,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市场基本饱和,三四线城市没有堵车之忧,潜在消费者群体数量庞大,这些过去被忽视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各大售车渠道努力挖掘的对象。
8. 汽车融资租赁是怎么个模式
通过汽车融资租赁模式买车只需“1成首付”?这种低首付购车的模式到底是不是套路呢?汽车融资租赁模式究竟是个啥?
汽车融资租赁模式示意图
疑问1:汽车融资租赁是买车还是租车?
这是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些人通过汽车融资租赁方式买车,几个月后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对呀,我每个月付那么多租金,车子不是自己的名下不是亏大了?这些人基本没有看合同,而且对汽车融资租赁这种新兴的购车模式没有深度了解。
通过这张关系图可以看出来,汽车融资租赁主要由三方组成,承租人(消费者)、融资租赁公司、供货商。消费者作为车辆承租人和融资租赁公司签订合同;融资租赁公司与供应商签署租赁物买卖合同,支付货款购买租赁物;消费者从融资租赁公司获得车辆使用权,并每个月支付租赁费用;消费者从供应商获得车辆的售后服务。
车辆所有权最后是转移到使用者的,而租车公司是不会把所有权交给用户的,所以汽车融资租赁归根结底是买车而不是租车。这里也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适当评估自己实际情况,然后再选择是否用这种模式购车。
其次,对消费者来讲汽车融资租赁与经营性租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去租车平台租车是为了解决一时的用车需求,车子是短时间内的代步工具;买融资租赁产品,消费者目的是为了将来有一辆车,或者因为现在手中资金不足或者需要做他用。汽车融资租赁产品可以很好解决消费者的资金方面的诉求,它的背后逻辑是有金融理财方面的因素在里面的。
最后一点比较显而易见的是租车费用计算方式是时间,比如说每天70元,是按使用时间计算租金的始终是时间维度。汽车融资租赁模式是以消费者占用资金成本的时间去计算的所以有利息费用在里面。简单地说融资租赁平台从资本市场拿到钱后,把钱换成了车,再给消费者,而且还是低首付的方式。从资本市场拿的钱和低首付产生的风险及资金成本核算出来的费用(可能还要复杂),这些成本全部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因此它的定价机制远比简单的租车按时间定价要复杂多得多,因此整体成本要高于消费者最初全款买车。
而对于选择汽车融资租赁的消费者而言,原本因为信用资质不够、资金不足,或者不想将手中的全部资金被买车占用,通过融资租赁模式可以提前数年开上车,或者将手中闲余的资金做理财也能产生不菲的收益。另外, 租车租的都是旧车,而融资租赁买的是全新的车。
疑问2:谁更适合融资租赁?
什么人比较适合这样的产品呢?一是短时间内资金紧张,但长期来看具有偿还能力的中小企业主;二是有钱,但是这个钱花到其他地方赚的更多;三是在银行体系比较难过征信,和不想占用银行信用额度的人。这类人三四线城市会多一点,没有可抵押的资产,并且工资收入相对较低,银行不愿办理额度稍大的贷款的等。
有上述情况的购车人还是很多的。从实际发生的汽车融资案例可以分析看,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小镇青年更喜欢汽车融资租赁。小镇青年喜欢接触新生事物、通过购车改善一家人生活品质的意愿强,他们收入不太高,但也有一定的积蓄,因为没有过贷款记录,且可抵押的资产少,正常情况很难从银行贷款买车,因此他们通过汽车融资租赁“1成首付”买车。而且,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市场基本饱和,三四线城市没有堵车之忧,潜在消费者群体数量庞大,这些过去被忽视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各大售车渠道努力挖掘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