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财经、投资类杂志比较好的有哪些啊
缺点是经常出现专业性错误,以及报道不准确的情况。
好运money+:和一财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前年新出版的刊物,去年是两周一刊,现在不知道了。和一财定位不同,好运money+定位于年轻人理财,话题更关注投资、购房、金融方面。同样,创新、新颖、易懂、美观这些优点都具备。缺点比一财更明显:经常出现专业性错误。
财经:专业财经类刊物,文章严谨有深度,经常出现超长的长长长文。专业性比较强,作者中不乏学术大牛、业界泰斗。无财经专业知识的人读起来可能有点费劲,这书设计的也不是很友善,摆明了告诉你别把我当厕所刊物读。。
商业周刊:我认为设计的最漂亮的杂志,融合了政治、商业、人文的一本杂志,有些版面设计的简直了!相当牛逼。文章也有不少是直接从海外商业周刊翻译过来的,有些观点很独特。但此刊物并不是聚焦在财经、投资类的,专业性不强。
我以前常看的大概就这么四本了。简单来说,不是经济类专业,无相关知识,看一财和好运更容易入手些,用户体验好。追求专业性,希望了解权威视角,看财经。商业周刊,读一读也是享受。
㈡ 中国著名的财经类杂志
1、《第一财经周刊》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经理人》提供全球领先的商业思想,对商业实践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思维;针对CEO及准CEO阶层在经营管理中遭遇的困惑、难题、挑战,提供包括战略、理念、策略、路径、方法、工具等系统的解决方案。
㈢ 投资与理财的报刊版面
财语:短小精悍,意蕴隽永
财讯:动态、声音、数字的浓缩财讯大餐
财图:视觉天下,艺术瞬间,炫物定格
财品:基金、股票、IPO、债券、黄金、外汇、期货、保险、信托、银行理财、收藏品、另类投资品应有尽有
财专题:紧跟市场脉搏,深度报道热点
财榜:基金红黑榜,保险红黑榜,银行理财榜,私募英雄榜,券商集合理财榜
财人:历史大师学习,世间众生百相,财富达人分享
财规划:量身打造理财方案,精打细算理财窍门
财学院:普知、答疑、解惑、学习
财专栏:分析宏观局势,评点市场状况,融汇理财思想
财它别册:鼎食、尚衣、酷行,引导理性财消费,打造时尚财生活
副刊
《艺术与财富》——艺术价值的发现者
《艺术与财富》杂志创刊于2011年1月,是财经杂志《投资与理财》发现艺术市场收藏价值的特刊。《艺术与财富》追求优雅,趣味的写作方式和唯美的版式,是一本精致美观,可读性强的便携性读物。
《艺术与财富》依托《投资与理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金融资源,打造人文艺术与物质财富的沟通平台,实现财富和艺术的价值共享。每期32P,每期推出一个艺术家,提供独到的艺术价值视觉和悦读享受,让富足的人生与艺术审美同享,是一本面向精英阶层的读本。
《艺术与财富》所选择的每一个艺术家都经过严格的筛选,从社会声望,学术造诣,市场价值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证,真正做到了“艺术市场的特别价值发现者”。
㈣ 理财方面的周刊杂志对比
理财周刊吧,还有个大众理财周刊,基本上都是些家庭案例,可能对不了解理财的普通百姓来说更有参考意义。
虽然一财的期刊很不错,不过专题内容选取都比较偏大,宏观和中观比较多,反而不适合微观的家庭理财的实务性要求,也就是直接的参考意义不大。
当然,如果有了一定理财能力和经济金融基础的话,那些理财周刊周报的内容,就显得太小儿科,反而没多大价值了。
请采纳
㈤ 金融杂志有哪些 国内的
《金融时报》是党和国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指定披露重要信息的媒体;
《中国金融》杂志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界具有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群众性的刊物;
《金融》周刊是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牵头,会同工农中建交等16家银行打造的权威金融信息平台,也是投资理财、企业投融资的良师益友;
此外《城市金融论坛》、《城市金融》、《建设银行》等都很不错。
全国各个城市的地方商业银行也都有自己的行报,诸如《三足鼎》(潍坊市商业银行行报)、《商业银行》(湘潭市商业银行)、《丹东商行》(丹东市商业银行)等不胜枚举,而且今后这一类期刊也将越来越多。
㈥ 有名的财经类的杂志报纸有哪些
比较有名的财经类杂志报纸有:
1、《福布斯》(Forbes):是美国一本福布斯公司商业杂志。该杂志每两周发行一次,以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的原创文章著称。福布斯还报道技术、通信、科学和法律等领域的内容。福布斯杂志总部设于纽约市,它在美国商业类杂志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财富》和《彭博商业周刊》。该杂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国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顶级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杂志的座右铭是“资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拓展资料
1、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
2、杂志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报纸注重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学者杂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
1703年,伦敦出版了第一种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的定期刊物,发行者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评论》,篇幅为四小页,共发行九年。
美国最早发行的杂志是佛兰克林的《美洲杂志》和《将军杂志》,都是模仿英国杂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资料来源:网络:杂志)
㈦ 财经类杂志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发报刊局 刊期 出版日期 单价
4-414 应用概率统计 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发报 双月刊 双月16日12.00
4-476 上海投资 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发报 月刊 当月09日 ¥6.00
4-597 经济展望 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发报 月刊 当月01日 ¥10.00
4-712 中国货币市场 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发报 月刊 当月05日¥15.00
4-742 上海商业 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发报 月刊 当月10日 ¥15.00
4-331 财经研究 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发报 月刊 当月03日 ¥10.00
2-635 中国金融家 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08日 ¥50.00
2-666 首席财务官 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10日 ¥20.00
2-707 国际融资 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01日 ¥20.00
2-721 新财经 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03日 ¥15.00
2-728 中国证券期货 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15日 ¥15.00
2-831 商务周刊 北京市发报刊局 半月刊 每月05、20日 ¥10.00
2-841 中国统计 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17日 ¥8.00
2-844 会计研究 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15日 ¥12.00
2-845 财贸经济 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10日 ¥12.00
2-881 财务与会计(综合版)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 当月01日 ¥6.50
2-882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北京市发报刊局 月刊当月15日 ¥6.50
2-883 中国财政年鉴 北京市发报刊局 全年刊 01月15日 ¥240.00
2-884 中国会计年鉴 北京市发报刊局 全年刊 01月15日 ¥240.00
2-887 中国财政 北京市发报刊局 半月刊 每月05、20日 ¥8.00
以上杂志如上海没有出售,均可到邮局订阅。
㈧ 能否推荐些较好的财经类杂志,/比较爱
财经类杂志:
财经、商界、第一财经周刊、经理人、商学院、商业周刊、理财周刊、财新新世纪周刊、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商界评论、哈佛商业评论、环球企业家、财新周刊、销售与市场、中国企业家、IT经理世界、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浙商、财富、商业现代化、中欧商业评论、国际融资、中国科技投资、
《财新周刊》,一本社会精英与财富阶层都在看的杂志。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大陆权威的商业刊物之一,隶属财新传媒。原名为财新《新世纪周刊》,2015年初正式更名为《财新周刊》。
《商界》杂志自1994年创刊以来,坚持办刊宗旨和文章风格不动摇,目前已成长为全国发行量较大的商业财经杂志,在世界财经类杂志排名中亦名前30位,并被众多国内同行竞相跟踪模仿。《商界》杂志的成功历程,已被国内期刊界公认为“《商界》现象”。
《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于1985年,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是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正式改2005年为半月刊。《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本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杂志定位于“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核心理念,立足企业家立场,弘扬企业家精神,致力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受尊重的主流人群。
㈨ 《理财周刊》这杂志如何
给你转载个他们主编的话语,自己评价。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站在《北京商报》更名3周年的时间窗口上,回头看看这三年来我们倾心打造的《理财周刊》,作为她的执行主编,我对上述格言深信不疑。
最初,我们做《理财周刊》的目的,仅仅是觉得财经新闻中心旗下应该有一个周刊,因为从财经很容易过渡到理财上来。至于能办成多好的刊,能不能“发光”,我的主编、我以及我的同事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
但是我们经常问自己问题。
比如理财是什么。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写稿子,我都先问自己这个问题。比如我们要给读者写点什么。每一次报选题前,我们财经新闻中的记者们都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再比如我们的文风是什么。每一次在签版付印前,我们的主编都会重新问自己一遍。
结果,在商报改版后的第三年,我们的周刊走过了近150期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仅借助了《北京商报》人性化的发行方式,还借助于我们成熟读者的不断指点,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追求的。在这种与时俱进中,《理财周刊》“发光”了。
我们坚信——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有钱存到银行嘛,理什么财?”即便是到了21世纪第9个年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享受金融业提供的以钱生钱的理财生活。
诚然,靠双手努力劳动换得金钱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获得财富也是“人情”。而我们更相信,一个国家的金融业需要人气,人多了,这个市场才完整。
理财是什么?这是我们提过的一个问题。在周刊的记者看来,理财就是使你生活变得更有乐趣、更为精致的工具。比如有人认为买基金就是理财,用钱买一款基金,基金就能为自己挣钱。其实,买什么样的基金、在什么时候买,甚至在什么时候赎回,这些都是有据可循的。
比如,2007年6月,上证指数在冲上4300点后出现回调,《理财周刊》就针对当时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写了《震荡市 基金是避风港吗?》这篇文章。文章披露,号称“理财专家”的基金在调整中战绩各不相同,但进取型基金在市场回调时风险很大。到了2008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跌到2868.8点,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基金加仓的好时机,但记者在对比后发现,股票仓位较高的基金风险过大,因此写了《暴跌中选择中低仓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证指数涨到3000点以上,一时间指数基金这个熊市中的“破落户”变成市场新宠,记者从指数基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预期出发,报道了《指数基金 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财方案,同时提示风险。
这是《理财周刊》“解剖麻雀”的一个例子。平时,我们关注各种理财产品。保险怎么买最划算、普通投资者如何买投连险、退保需要什么手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怎么读、保本产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银行理财师的能力怎样、房贷转按揭手续费多少、国债提前赎回怎么算利息、银行卡手续费如何计算、哪家银行信用卡积分最值钱、怎样买黄金最划算、挂钩葡萄酒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何保证……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甚至,我们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钱,也要计算一下怎样存是最划算的。
到了节假日,我们给读者的理财建议就多起来。比如在今年春节前最后一期周刊1版,我们财经新闻中心12名编辑记者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出发,简短盘点一年来的理财市场,并对投资者在牛年中的理财生活进行了规划(详见本报2009年1月23日理财周刊A1《牛年到 商报祝您Happy牛Year》),这是财经新闻中心记者一次集体亮相,目的是让读者看到,平时理财精打细算的这些人,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惟一不同的,是这12个人都戴眼镜。
我们坚持——
早于读者发现理财陷阱
《理财周刊》的另一项工作是查找不合理的理财市场,或者是市场中的怪现象,以帮助读者成功绕过鲜花装饰的陷阱。
这里要提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团队中所有成员,对于理财市场的“负面报道”其实都心怀抵触,原因是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我们不愿意向读者传达过多的负面消息。但有些时候,监管层的触角无法伸向异常隐秘的地方,这时,我们的笔就变得很有分量。
2007年4月11日,商报《理财周刊》头版头条刊登了由现任周刊主编刘杰、商报《老周侃股》专栏作者周科竞和那时仅仅是一位新记者的我共同写作的《不炒股票炒股民 黑心咨询机构赚钱伎俩曝光》。这篇稿子一发布,其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以及大量采访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网络转载数量上百条,链接留言数不胜数,既以内容警示了投资者,也使我们看到了读者的诉求。这篇稿件后来被评选为2007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一等奖以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之后,几乎每隔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对理财市场中的黑幕或陷阱进行曝光。2008年3月5日,针对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银行销售者误导投资者现象,我报道了《揭秘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该文后来被评为2008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二等奖),直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复杂到连金融博士都读不懂的怪现象。
2008年6月30日,在多次暗访之后,记者陈洁在周刊发表了《原始股骗局卷土重来》一文,揭露了骗子利用投资者“贪小”的心理弱点骗取钱财的全过程;随后周刊再次发文《熊市中股民谨防黑嘴忽悠》(2008年7月21日),警醒投资者切勿上当;今年1月,为提示投资者在进行消费时谨防银行卡被复制,或者被山寨钓鱼银行网站骗去钱财,我和记者黄竞仪写作《理财消费防骗锦囊》(2009年1月16日A1版);今年3月,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假保险理赔单,记者崔启斌在周刊发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单”》;4月,A股股指“龙抬头”,我与记者王丹写作《股市投资的四大圈钱陷阱》,提示投资者要谨防炒股次生风险;而在信用卡滥发背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于今年6月在周刊1版写作《信用卡“馅饼”背后的六大陷阱》,供投资者参考。
长长的一串稿件名称背后,是记者们通宵达旦写作的辛苦。但每当新一期《理财周刊》印制出来,我们手里的这份报纸带给我们的快乐都无法形容。
我们期冀——
下一个三年更精彩
过去的三年里,《理财周刊》循着市场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沿途我们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
时不我待。今后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在理财行业内部得到更多的认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创新元素外,我们还希望能够与市场中的各方建立广泛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题材。
另外,虽然三年来《理财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发展,对市场热点也能准确捕捉,但并没有举办过任何大型的论坛或者发布任何理财消费指数报告。事实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
因此,我们几位周刊同志都认为,下一个三年,我们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频率,不仅让读者和市场记住周刊,同时也要使大家认识我们,了解我们,鞭策我们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
《理财周刊》执行主编 崔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