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聚胜理财,听说A轮融资成功了,它怎么样啊
很好的,年化收益大概是中上等!
② 02151999977是骗子投资理财公司我被骗几万
近年来,不少个人都有被骗的经历,骗子所谓几乎无所不在,那么,投资理财专该如何防止受骗?
1、识货先识属人
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应当为具有相关资格的工作人员,客户在接受相关工作人员推荐理财产品时,可请工作人员出示相关资格证书,以证明其专业理财的合规性。
2、购买有道
理财产品的销售必须通过正规的营业网点理财专区或柜面、官方网站、个人网上银行专业版、银行官方指定的客服电话等专门渠道进行,客户不可在上述途径以外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
3、专人有专户
专用账户管理。所有理财产品交易均需通过本人开立的理财交易账户进行。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尽可能地使用银行借记卡,持卡交易,对于“营销人员”要求先将资金转账至其他账号的情况,客户应提高注意力。
4、主动查询对账
由于理财产品种类较多,盈亏变化较快,为了确保客户更及时了解所购买产品的价值状况,客户本身应养成主动和定期查询对账的习惯。
在骗子手段日益高超的今日,很多招数实在是防不胜防。但是只要遵循以上几个理财窍门,即使骗子再高明,也无从下手。
③ 你好,你听说过盈胜理财么,P2F的,理财平台,我感觉他们的收益好高,
收益好高是多少?
④ 买什么理财产品
你这层面可能说真话哦,因为你要看你是大字本还是小字本,还是就是说偶尔这样子的话,其实现在银行的理财我觉得也非常不错的,虽然说利息没有说你买,就是说在智能教育所那种理财那么高,但是我觉得也有一万元起瘦的,也有万元,其瘦的也有就是嗯,就是从一元开始骑狗的,我觉得这都挺好的,最起码比你存在银行努力小高好多,所以说我建议你可以将买卖这个风险也低,你也可能承受的住这种理财
⑤ bte理财可靠吗
没有听说过这个理财平台,建议理财去知名度高的平台学习。
⑥ 胜鑫邦理财是骗人的吗
一般的理财收益不是太高,在正规机构发行。应该属于正规的理财。不过有的理财高收益年利率超过银行的好几倍,估计就是有些看的是你的本金了。
⑦ BTE理财靠普吗
不靠谱,是骗局,想投资的话,请做好被骗的思想准备!
⑧ 股胜:银行理财真实的谎言
投资、理财已成为当下的时尚。在每个月的CPI公布之后,都有财经媒体帮你算账,看你的银行存款一年会减少多少。当CPI超过一年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时候,结论就是,你必须为你的钱寻找银行存款以外的出路,否则,你的钱就等于变相贬值了。
在对通胀的严重恐惧之下,资金四处寻找投资对象。但是,最终会有大部分人选择银行理财这种方式。可事实是,银行理财让老百姓屡投屡亏,只见大幅度的缩水而不见任何增值保值的的效果。
从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势来看,截至 2010年6月28日,共有93家银行发行了4654款个人理财产品,上半年到期产品中零收益或负收益的产品有24款。这一数据较2008年已经有所下降,2008年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取得负收益的产品比例一度高达95%以上。
如今,银行理财的弊端已开始不断显现。业绩下滑,负收益频现。银行理财产品屡屡爆出亏损,而且幅度惊人。产品说明,雾里看花。在林林总总的理财产品、理财计划书面前,投资者往往面临无法选择的窘境。主要原因就在于理财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产品说明书越来越难懂。说明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普通投资者理解起来根本都是“雾里看花”。工作人员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避实就虚,重点突出产品的优势,淡化相应的风险。预期收益,永远“预期”。几乎所有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都打出了“预期收益率”来大肆宣传,但在众多产品的说明书“预期收益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则了无踪影。信息披露, 隔帘观影。买了理财产品,却不知道自己的投资去向如何、表现怎么样,有些理财产品在设计之初明显有瑕疵,运作也比较混乱,它的资金流向、利益分配都不透明。资金运用方向上没有监管的条文,对信息披露没有强制要求,只能靠银行系统内部风险监管,这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和隐患。风险警示,形同虚设。银行宣称其在产品说明书中充分做到了风险警示,工作人员也被要求提醒投资者风险,然而多数投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提示风险,甚至刻意的淡化投资风险。许多银行在宣传其理财产品时,主要篇幅都是在夸耀其产品的优点。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投资者利益如何保障等问题,宣传品上大多是只字不提,只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写上一句“投资有风险”而已。
事实上,最让投资人气愤的是,面对银行理财的亏损,银行总是百般辩解,推脱责任,违背“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对银行回避产品设计缺陷深恶痛绝。
为什么一个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却总想在金融理财行业大显身手,然而却屡战屡败,并且败的很惨?关键原因在于,第一,所有的资金都来源于操作者之外的普通老百姓,即使损失很大,他们也不会心疼。其次, 银行的最主要的职能是办理存贷款业务,在金融业的职能划分过程中,这种专业化的转型缺乏根深蒂固的基础。没有真正的投资理财专家,就只能在固守的思维中蹒跚学步,让中国的老百姓为所谓的银行理财师的高昂“学费”买单。再次,银行自成立到现在,始终是以国家的信誉为其立足的重要支点,“把钱存进银行,放心!”这是很多中国老百姓的观念,正是这种传统的“守财”观念和对国家的信任,所以才成就了银行理财这一血腥的动机,熟不知,银行上市已使其蒙上了多么浓重、可悲的商业色彩。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的认识模糊,金融机构职能严重错位。如果只因为这些业务都属于金融的范畴,而就认可银行理财的理所当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贝多芬弹得一手好琴而认可他也唱的一首好歌呢?
⑨ p2p公司非法集资,其中有的投资人人报案了,有的没有报案。法院最后清
即使你不去请律师到法院告他也应该去备案呀,还是你觉得跑路平台会配合警方清算坑了谁谁多少钱,而且是很难追回全部资金的,那么报案的就有优先偿还权了。
面对跑路潮的袭击,部分投资者不知如何维权:有的采取激进投资的做法,不料再次中雷;更有甚者萌生跳楼轻生等极端想法。在此,建议投资者应对跑路不要着急,要积极理性维权。
其一,收集证据。
得知P2P平台跑路后,尽全力从两方面收集证据:一是自身与平台关系证明资料,比如与该平台签订的投资协议、转账凭证、网站的服务协议等;二是平台相关资料,如平台网站的截图、公司内部的照片、经营资料,管理团队等信息。
其二,抱团取暖。
一般来说,P2P平台跑路后,投资受害人都不会太少,而且很有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作为投资受害人,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其它投资受害人,团结众人力量,收集公共证据,通过创建维权QQ群、集体发帖等途径抱团维权,扩大维权舆论影响力,给跑路平台试压,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其三,理性协商。
并非所有的跑路平台都是诈骗性质,大部分平台跑路是因为运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坏账等原因引起的。如果选择的P2P平台属性并非诈骗,此种情况平台多数都有抵押物,比如房产、车产等。如果在跑路前,能与平台的负责人员联系上的话,最好采用理性协商的办法,让平台方尽可能用现有的一些不动产、抵押物等变现补偿。
其四,报警维权。
一旦协商无果,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向平台所属地区报警,及时向警方提供证据资料。最好是联合当地受害者联合报警,为案件侦破争取时间。
其五,行政诉讼。
在报警未予立案,或者办案进度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可以去提起行政诉讼,向律师求助,一般胜诉50%。但是一般投资受害人比较多,所以行政诉讼的期限也会比较长。
除了理性维权,投资者还应具备慧眼识珠的本领,远离风险网贷平台。
一、远离高收益网贷平台。
一些新上线的平台通常会用畸形的高收益吸引眼球。而目前P2P网贷平台提供给投资人的年化收益率在3-15%之间属于相对安全范畴。如果P2P网贷平台给出的年化收益率超过安全范畴,投资者一定要戒掉贪婪,否则会血本无归。
二、警惕以“秒标”招揽人气的平台。
“秒标”是P2P网贷平台为招揽人气发放的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标的,通常是网站虚构一笔借款,由投资者竞标并打款,网站在满标后很快就连本带息还款。
实际上,一些P2P网贷平台的“秒标”可能就是庞氏骗局,给投资者以诱饵,利用新投资者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投资。
三、对投资平台多做调查。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分支,核心并不脱离金融的本质,互联网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工具。因此,投资者在网贷平台投标之前,务必认真研究创业团队有无金融行业从业经验,风控团队有无信贷及风险管理等相关从业经验。不要迷信网站信息,要多做背景调查。
四、选择信息透明度高的平台。
P2P网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项目和资金的高度匹配和信息透明。网贷投资人一定要深入了解项目资金的匹配情况,如果这笔钱你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只看到高额回报率,建议放弃;另外,如果P2P网贷平台实际控制人同时还在经营其他企业,尤其需要谨慎。
五、警惕新上线平台。
权威数据显示,新上线的网贷平台跑路概率几乎是100%,营运时间也都超不过半年。这些新上线的平台,有的出娘胎就是为了圈钱倒闭的;更有甚者就是为诈骗而生的。
六、警惕投资项目极端化的平台。有些平台几乎全部都是短期项目,有的平台则是主推融资金额过大的单个项目。频频出现超短期融资项目的P2P网贷平台要特别谨慎,能不碰就坚决不碰。而网贷平台把“宝”都压在一家企业、一个人身上,万一出现预期或坏账,平台又没有兜底的实力,投资者的资金自然会失去保障。
对待P2P投资理财新高地,投资者一定要辩证对待:既不能敬而远之,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利益熏心,盲目追捧。
再次强调,一旦遭遇平台跑路,投资者务必摆正心态,保持冷静,理性维权,千万不能因为情绪太激动而做出一些冲动甚至轻生的举动,否则只会让损失更加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