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萤石融资骗局

萤石融资骗局

发布时间:2021-07-07 13:42:14

❶ 中富荣汇是传销吗

不是传销。

辽宁中富荣汇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于2017年07月13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崔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融资租赁业务,租赁业务、向国内外购买租赁财产,租赁财产的残值处理及维修,租赁交易咨询及担保,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保理业务,经济信息咨询等。

❷ 氟化工行业准入条件

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

氟化氢是萤石等含氟资源实现化学深加工、发展氟化工的关键中间产品。为优化氟资源配置,提高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氟化工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配置,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技术创新,持续发展”原则,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产业布局

(一)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新设立氟化工企业应当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有稳定可靠的萤石等资源保障,必须进入具有环境容量和安全容量、拥有含氟污染物(包括含氟渣料、液体和气体,下同)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以及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开发区(包括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下同)。

(二)在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城市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主要河流两岸、公路、铁路、水路干线两侧,及居民聚集区和其它严防污染的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定的环保、安全防护距离内,禁止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

(三)虽然满足上述各种边界要求,但不在开发区内的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除开展安全环保改造外,不得新增氟化氢产能,鼓励这些企业停产退出或向开发区搬迁。

(四)除开发生产高纯、超净的电子等行业专用氟化氢产品和生产自用的氟化氢原料外,不得新建、扩建非原料用的氟化氢生产装置。

二、规模、工艺与装备

(一)为满足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生产要求,提高氟资源利用率,实现合理的规模经济,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生产氟化氢的除外)。

(二)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选用节能、环保、安全的设备,主要工段、关键设备应当实现在线控制和远程视频监控,整个生产线应当建立综合控制性能先进的DCS等在线远程自控系统。

(三)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同时配套建设含氟粉尘收集利用系统、含氟污水治理系统和含氟渣料资源化系统。

(四)禁止以萤石为原料,采用水直接吸收工艺新建、扩建氢氟酸生产装置。

氢氟酸应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平衡实际需要,就地以氟化氢为原料建设氢氟酸生产装置,实现氢氟酸生产的清洁化。

三、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经连续72小时生产考核,每吨氟化氢产品萤石(粉)(标准号YB/T 5217,氟化钙含量不低于97%)消耗不得高于2.25吨、综合水耗不得高于1吨、年均综合能耗不得超过450千克标煤。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梯次利用和萤石、含氟石膏渣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含氟石膏渣硫酸钙含量不得低于90%、氟化钙含量不得超过2%、硫酸含量不得超过0.5%,年综合利用率必须在90%(包括签订长期合同委托加工利用)以上。

(三)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水循环利用率不得低于95%。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通过改造,在2013年年底前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要按期停产或退出。

四、环境保护

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清洁生产工艺,按照环保“三同时”原则同步建设配套的环境设施和资源化设施。

废渣排放应当达到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废液排放应当达到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废气排放应当达到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相关地方有更为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同时满足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含氟石膏渣应当有效回收并综合利用,禁止随意堆存、填埋。含氟石膏渣应当封闭存放,存放区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清洁生产评估,应当在2013年年底前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要按期停产或退出。

五、主要产品质量

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氟化氢产品质量应当满足GB 7746《工业无水氟化氢》要求。

利用氟化氢生产的氢氟酸产品质量应当达到GB 7744《工业氢氟酸》或生产企业内控使用要求。

六、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

(一)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由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环境、健康、安全评价和节能评估,由有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各项管理规范和规定,健全管理制度。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氟骨病等职业病防治制度;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七、监督与管理

(一)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项目的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价、安全许可、节能评估、信贷融资、生产许可等,应当依据本准入条件。

对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办理安全许可,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质检部门不得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地方人民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可依法决定撤销或责令暂停项目的建设。

(二)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前,要经省级及以上工业、投资、国土资源、环保、安全、质检等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按照本准入条件要求进行检查,经检查未达到准入条件的,应责令限期整改。

(三)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氟化氢生产企业执行本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关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四)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定期向社会公告,并实行动态管理。

(五)萤石(粉)生产企业不得向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提供萤石(粉)产品;氟化氢生产企业不得向不符合萤石行业准入条件的萤石(粉)生产企业购买萤石(粉)产品。

八、附则

(一)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所有类型的氟化氢生产企业。

(二)本准入条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的执行。

(三)本准入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氟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本准入条件进行修订。

❸ “火萤石”是什么石头可以变色吗

自然界不存在什么火萤石。这种无非是商家拿来骗人的玩意儿。类似的还有用辐照手段做出来的夜明珠。你问商家这光怎么来的。他们要么说不上来,要么编造更加离谱的假话。这种骗局我们见多了。别信。

❹ 中富荣汇是佰硕集团

我考察跟踪了一个多月,佰硕集团的矿山我也去了,在岫岩先期主要是萤石,去沈阳总部了两次,小投了一些,感觉先期能好些,现在收入还可以,主要它以周为周期,风险能小些

❺ 环保行业什么时候适应准入制度啊

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

氟化氢萤石等含氟资源实现化学深加工,发展的关键中间体氟化工产品。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的氟化工产业体系,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在控制总量,优化配置,能源节能,安全,环保,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本准入条件。

首先,产业布局

(a)新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新设立氟化工企业应当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有稳定可靠的萤石资源和支持,必须进入环境,能力和保障能力,含氟污染物(包括含氟渣,液体和气体,下同)治理和资源利用的设施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区(包括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下同)。

(b)在该地区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及以上和需要特殊保护,城市规划区边界公里公里的主要河流,公路,铁路,水路两侧的树干上,和居民聚集区和其他企业周边,以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安全距离,禁止新的建设,改建和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

(三),以满足各种边界要求,但不存在氟化氢生产企业在开发区内,除了进行安全和环境改造不添加氟化氢产能,鼓励这些企业停产退出或搬迁到开发区。

(d)在除了开发和生产的高纯度,超净的电子行业专用氟化氢,氟化氢原料和生产用于个人使用,没有新扩建非原料用氟化氢生产装置??。

,规模,技术和设备

(新的生产氟化氢)为满足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提高氟资源利用率??,实现合理的规模经济,不得小于总规模为50000吨/年,一组新的氟化氢生产装置??不得低于产能20000吨/年(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氟化氢除外)。

(二)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应使用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节能,环保,安全设备,主要部分的选择,关键设备应实现在线控制和远程视频监控,整个生产线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建立一个综合控制性能先进的DCS。

(三)新建筑,改建,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同时配套建设含氟粉尘收集和利用系统的, </含氟污水处理系统和含氟渣材料资源系统。

(四)禁止以萤石为原料,利用水吸收过程建设,扩建氢氟酸生产单元。 >
氢氟酸应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平衡实际需要,在原位氟化氢原料建设氢氟酸生产装置,实现清洁生产氢氟酸。

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一)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氟化氢生产厂,生产72小时的连续评估后,每吨氟化氢产品萤石(粉)(标准编号YB / T 5217,氟化钙含量不低于97%)消耗不得超过2.25吨,综合水耗应不超过1吨,年均能源消费量不得超过450千克标准煤。 BR />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梯次利用的能源和萤石,含氟石膏渣。

氟含硫酸钙石膏渣含量应不低于90%,不得超过2%的氟化钙,硫酸含量不得超过0.5%,综合利用率为90%(包括签订长期合同委托加工和利用)以上。
a>
(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水循环利用率不得低于95%。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2013年年底之前达成的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通过改造来计划关闭或退出。

IV环境保护

新的建设,改造和扩展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估制度,采取清洁生产工艺,按照环保“,同时”的原则,同时建设配套的环境设施和回收设施。

浪费排放应达到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废弃物的排放应当达到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排放应达到GB 16297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相关的,放置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同时满足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含氟石膏渣应该是有效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禁止随意堆存,填埋。含氟石膏渣应当封闭的商店,商店必须防渗处理。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满足上述要求,它应该是在2013年年底前通过清洁生产评估;高不可攀计划通过关闭或退出转型。

五大产品质量
改建和扩建新的生产装置,氟化氢,氟化氢产品质量应当满足的要求,GB 7746“工业无水氟化氢。...... / a>
使用氢氟酸,氟化氢生产的产品质量应达到GB 7744“工业氢氟酸”或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6个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社会责任

(一)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由一个单位的相应资质的组织环境,健康,安全评价和能源评价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的类一个资质单位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各项管理的做法和规定,健全管理制度。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必须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氟骨病,职业病防治和控制系统,积极推进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七,监督和管理

(一)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氟化氢生产项目,土地供应,环境评估,安全许可,节能评估,信贷融资,生产许可证等,投资管理,应根据准入条件。

不符合准入条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环境保护和管理部门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安监等部门都允许申请安全检查,金融机构是不容许提供信贷支持,质检部门将不适用的生产许可证的工业产品,当地人民的政府或有关当局决定按照撤军法律规定或者责令暂停项目的建设。

(二)新建,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前,省级及以上,工业,投资,土地和自然资源,环保,安全,质量控制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联合检查组,检查按照的访问要求检查的条件,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
(三)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的氟化氢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实施。相关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强自我纪律,并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列表

(四)符合报名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工信部和信息科技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实行动态管理。

(五)萤石(粉)生产企业应当萤石(粉)产品;氟化氢生产企业不得满足萤石行业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不符合报名条件的条件的萤石(粉)生产企业购买萤石(粉)产品。

8附件

(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所有类型的氟化氢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

(b)本准入条件涉及的法律和法规,国家标准进行修订,根据修订后的执行。

(C),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的准入条件自发布之日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氟化工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准入条件进行修订。

❻ 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的文件全文

氟化氢是萤石等含氟资源实现化学深加工、发展氟化工的关键中间产品。为优化氟资源配置,提高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氟化工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配置,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技术创新,持续发展”原则,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产业布局
(一)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新设立氟化工企业应当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有稳定可靠的萤石等资源保障,必须进入具有环境容量和安全容量、拥有含氟污染物(包括含氟渣料、液体和气体,下同)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以及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开发区(包括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下同)。
(二)在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城市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主要河流两岸、公路、铁路、水路干线两侧,及居民聚集区和其它严防污染的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定的环保、安全防护距离内,禁止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
(三)虽然满足上述各种边界要求,但不在开发区内的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除开展安全环保改造外,不得新增氟化氢产能,鼓励这些企业停产退出或向开发区搬迁。
(四)除开发生产高纯、超净的电子等行业专用氟化氢产品和生产自用的氟化氢原料外,不得新建、扩建非原料用的氟化氢生产装置。
二、规模、工艺与装备
(一)为满足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生产要求,提高氟资源利用率,实现合理的规模经济,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生产氟化氢的除外)。
(二)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选用节能、环保、安全的设备,主要工段、关键设备应当实现在线控制和远程视频监控,整个生产线应当建立综合控制性能先进的DCS等在线远程自控系统。
(三)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同时配套建设含氟粉尘收集利用系统、含氟污水治理系统和含氟渣料资源化系统。
(四)禁止以萤石为原料,采用水直接吸收工艺新建、扩建氢氟酸生产装置。
氢氟酸应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平衡实际需要,就地以氟化氢为原料建设氢氟酸生产装置,实现氢氟酸生产的清洁化。
三、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经连续72小时生产考核,每吨氟化氢产品萤石(粉)(标准号YB/T 5217,氟化钙含量不低于97%)消耗不得高于2.25吨、综合水耗不得高于1吨、年均综合能耗不得超过450千克标煤。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梯次利用和萤石、含氟石膏渣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含氟石膏渣硫酸钙含量不得低于90%、氟化钙含量不得超过2%、硫酸含量不得超过0.5%,年综合利用率必须在90%(包括签订长期合同委托加工利用)以上。
(三)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水循环利用率不得低于95%。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通过改造,在2013年年底前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要按期停产或退出。
四、环境保护
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清洁生产工艺,按照环保“三同时”原则同步建设配套的环境设施和资源化设施。
废渣排放应当达到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废液排放应当达到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废气排放应当达到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相关地方有更为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同时满足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含氟石膏渣应当有效回收并综合利用,禁止随意堆存、填埋。含氟石膏渣应当封闭存放,存放区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清洁生产评估,应当在2013年年底前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要按期停产或退出。
五、主要产品质量
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氟化氢产品质量应当满足GB 7746《工业无水氟化氢》要求。
利用氟化氢生产的氢氟酸产品质量应当达到GB 7744《工业氢氟酸》或生产企业内控使用要求。
六、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
(一)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由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环境、健康、安全评价和节能评估,由有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各项管理规范和规定,健全管理制度。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氟骨病等职业病防治制度;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七、监督与管理
(一)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项目的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价、安全许可、节能评估、信贷融资、生产许可等,应当依据本准入条件。
对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办理安全许可,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质检部门不得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地方人民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可依法决定撤销或责令暂停项目的建设。
(二)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前,要经省级及以上工业、投资、国土资源、环保、安全、质检等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按照本准入条件要求进行检查,经检查未达到准入条件的,应责令限期整改。
(三)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氟化氢生产企业执行本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关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四)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定期向社会公告,并实行动态管理。
(五)萤石(粉)生产企业不得向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提供萤石(粉)产品;氟化氢生产企业不得向不符合萤石行业准入条件的萤石(粉)生产企业购买萤石(粉)产品。
八、附则
(一)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所有类型的氟化氢生产企业。
(二)本准入条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的执行。
(三)本准入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氟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本准入条件进行修订。

❼ 湖南省能源,矿产优势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矿业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湖南地处祖国的中南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全省国土总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1999年全省总人口为653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5.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个百分点。2000年GDP为3692亿元,“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9.7%,比全国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620元。
湖南省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和旅游胜地之美誉。以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为对象的冶金、化工、建材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1999年矿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9.4%,占社会总产出的10.4%。矿业采选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8%。
湖南省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2000年全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82.4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96%,其中铅、锌、锑、铋、硬质合金产量分别为26.01、45.53、4.68、0.2835、0.0523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25.17%、23.67%、43.9%、40%、61.2%。湖南锰业发达,其产品生产能力与生产设备以及产品质量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镉、铟等分散元素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煤产量在南方省份位居前列,占全国2.52%。水泥产量为2273.9万吨,位居全国第8位,平板玻璃产量为750万标准重量箱,位于全国第5位。重晶石、萤石、石墨、高岭土、石膏等非金属矿产原料的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全省主要矿产品及相关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7195.15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9.47%,其中出口总额为63573.26万美元,占全省的49.67%。
矿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省城镇化的进程,形成了娄底、郴州、衡阳、株洲等一批市级和桂阳、常宁、冷水江、花垣、临武、涟源、新化、平江、沅陵、桃江等一批县级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矿业城镇,矿业带动了全省运输业的发展,与矿业相关的运输业产值约32亿元。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湖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产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优势矿产突出。截止1999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0种(计亚种141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70.18%。在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中,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57种(含亚种),居前5位的有34种(含亚种),其中钨、铋、萤石、石墨、海泡石、石榴子石、玻璃用白云岩、陶粒页岩等8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占全国首位(表1),石煤、锰、钒、锑、铷、重晶石、玻璃用砂岩等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具有国际优势的矿产有:钨、铋、锑、萤石、隐晶质石墨、重晶石等,在国内具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矿种有锰、锡、铅、锌、铌、钽、水泥灰岩、石膏、高岭土、芒硝,煤炭在南方地区具有比较优势。
2.矿床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和相对集中性。钨、锡、钼、铋、铅、锌、石墨主要集中在郴州、衡阳地区;锑主要分布在娄底、益阳地区,锰主要分布在永州、湘西自治州、怀化和湘潭地区;金、银主要集中在衡阳、怀化、岳阳和郴州地区;煤主要分布在娄底、邵阳、郴州地区;盐、石膏和钙芒硝主要分布在衡阳、常德地区。
3.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大型、特大型矿床相对较多,金属矿共伴生矿多,贫矿多,难选冶矿多。按矿区计,全省共发现矿产地1196处,其中特大型矿6个,大型87个,中型205个,小型898处;品位大于30%的锰矿仅为总储量的30%左右,含硫大于35%的富硫铁仅占12.7%,铅+锌品位大于5%的矿仅占36%;铁、磷等矿产资源量大、质差,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难以利用;87.2%以上的有色金属矿区含有2种以上的有益共伴生组分,含10种以上的共伴生组分占4.7%。共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价值高。
4.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大。铅、锌、钨、铋、钼、磷的预测资源量为其资源储量的2倍以上,煤、铁、银、萤石的预测资源量为其资源储量的3倍以上,金、锑、重晶石、岩盐、各类石灰岩、高岭土等的预测资源量是其资源储量的5倍以上。
(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现状
1.基础地质调查:已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区域化探测量和1∶50万区域重力测量工作,基本完成了全省的航空磁测。已完成1∶20万重力测量18个图幅,约占省域面积的58%,1∶5万区域地质调查187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20个县(市)1∶5万—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在6个重要城市区内开展了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在重要成矿区带内开展了1∶5万化探、1∶5万放射性水文区域调查和地面伽玛测量。
2.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已探明83种(计亚种101种)矿产的储量,列入矿产储量平衡表的有68种。共发现各类矿产地约6000余处,列入储量平衡表上的1196处矿产地中,达到精查(勘探)程度的有451处,占37.7%;详查和普查(含普查以下)的矿产地745处,占62.3%。全省仍有大量具有潜力的矿点(矿化点)需提高其勘查程度。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至2001年底,全省已开发利用77种(含亚种)矿产(表2)。矿山总数达8875个。按矿山企业规模计,有大型矿山企业14个,中型72个,小型8789个。矿山企业从事采选业人数46.14万人,年产矿石2.41亿吨。按所有制性质计,矿山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66家,集体企业3501家,公司制企业88家,私营企业4994家,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14家。1999年,全省矿山企业采选业产值达217.36亿元(位居全国前十名之列),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8%,矿业开发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1.能源矿产:建立了以涟邵、资兴、白沙3个矿务局和煤炭坝、辰溪、谭家山、群力煤矿为主体的江南较大的煤炭工业基地。利用的矿种有煤、石煤、铀、地热,其中以煤炭开发利用为主。2001年全省共有煤炭矿山2269个,其中中型矿山23个,小型矿山2244个。从事采煤业人数为19.45万人,产煤2944.33万吨。煤的自给程度在70%以上。石煤产量为86.07万吨,多为小型矿山,共74个。铀矿仅1个国有矿山在开采。宁乡、汝城等县利用地热资源,建立了旅游区、渡假村、疗养院。
2.黑色金属矿产:建立了以华菱集团公司、桃江锰矿、湖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铁、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产加工基地。现有小型铁矿山100个,中型2个,年产铁矿石151.66万吨;大型锰矿山1个,中型4个,小型119个,年产锰矿石119.42万吨。小型钒矿山8个,年产钒矿石18.5万吨。
3.有色金属矿产:建立了以黄沙坪、水口山、宝山、李梅等铅锌矿和株洲冶炼厂、水口山矿务局、三立集团为主体的铅锌采选冶工业基地,以锡矿山矿务局、桃江板溪锑矿和益阳冶炼厂为主体的锑生产与加工基地,以柿竹园、瑶岗仙、川口等钨矿和株洲硬质合金厂为主体的钨生产与加工基地。以钨、锑、铅、锌、铜、锡等矿的开发为主。2001年有色金属矿山共计280个,其中大型4个,中型16个,小型260个。矿山企业从业人数为4.1万人,年产矿石1344.23万吨。现有铅锌矿山163个,钨矿山25个,锡矿山39个,锑矿山23个。主要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利用率为60—70%,综合回收率在40%上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贵金属矿产:建立了以辰州矿业公司、黄金洞金矿、高家坳金矿、龙王山金矿为主体的黄金生产和加工基地。全省共有133个金矿山。2000年产金4.14吨,占全国的2.9%。全省没有独立的银矿,主要是在有色矿的冶炼过程中综合回收银,1999年产白银317.31吨,占全国白银总产量的25.44%,属白银加工生产大省。
5.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矿产:从事稀有、稀土矿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基地,主要有株洲硬质合金厂、桃江稀土金属冶炼厂、益阳鸿运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和湘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所等。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全省有11个铌、钽小型矿山,年产矿石1万吨。稀有金属矿产铍和分散元素矿产镉、铟、铊、锗、镓、硒、碲等,主要是在冶炼过程中综合回收,锂、锆、铷、铯等稀有金属矿产和磷钇矿、独居石等稀土矿产尚未开发利用。
6.非金属矿产:建立了以湘衡盐矿、湘澧盐矿为主体的盐生产和加工基地,以韶峰集团、雪峰集团、潇湘水泥集团、东江水泥厂为骨干的水泥生产基地,以及以岳阳磷肥厂、湖南磷化工总厂等为主体的化工生产基地。主要利用的矿种有水泥灰岩、玻璃砂岩、石墨、高岭土、石膏、大理石和花岗石等饰面建材、磷、硫、重晶石、岩盐、海泡石、萤石、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灰岩、耐火粘土等。共有非金属矿山5898个,其中大型矿山5个,中型矿山25个,小型矿山5867个。按矿种计,砖瓦粘土矿1912个,建筑石料及制灰用灰岩矿山1291个,建筑用砂968个,其它矿山1696个。年产矿石1.94亿吨。
7.矿泉水:全省现有矿泉水生产厂家31个,年产矿泉水24.65万立方米。
(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至1999年底,矿山废渣累计堆存量达2.22亿吨,矿业废渣堆存量占工业废渣总量的86.8%。采煤排出的废渣占总堆存量的36.94%,湘中地区采煤排出的废渣达0.65亿吨。各类矿山共占地20.05万公顷,其中占用耕地4.17万公顷。
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1999年,用于矿山企业废水、废气治理的总费用约1.4亿元。土地复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至1999年底,共复垦土地面积0.60万公顷,复垦率为14.4%,恢复植被0.28万公顷,还绿率为7.6%;在矿山环境保护、立法、调查、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典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已起步,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勘投资不足,后备资源短缺。地勘投入减少,导致人才严重流失,探索性工作止步不前,致使导致煤、铁、锰、铜、铋、锑、锡、钼、砷等矿产资源储量增长速度低于消耗速度,主要矿山的资源面临枯竭,有色金属总公司的13家骨干矿山有7家因资源枯竭而相继关闭。一些驰名的大中型矿山,按目前的储量消耗速度最多只能维持6—8年,一些矿业城镇将因资源枯竭而衰亡。
2.矿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矿山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小型矿山占全省矿山总数的99.03%;二是采、选、冶结构失调,采选能力小、深加工能力小、冶炼能力大;三是矿产品精深加工和高精尖产品率低,矿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有色金属的深加工产品占总产品的10%;四是非金属矿产品开发相对滞后。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国有矿山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矿山企业的“三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仅占可综合利用矿山数的25%左右,已综合利用的矿种仅占可综合利用矿种的约40%。
4.利用省外资源方式单一,资源供给的保证风险增大。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获取省外或国外矿产资源的尚无一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对矿产资源垄断的加剧,以贸易方式直接获取资源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
5.矿山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业活动已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1748.09km2,占省域面积的0.83%,局部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由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泥石流,以及铅、镉、汞和砷等元素污染等次生地质灾害对国家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由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使得土地复垦率及还绿率过低。如不加大力度,预测至2010年,因废渣堆存、废弃地以及水土流失等将使2518.58km2的土地受到破坏,占省域面积的1.19%。
6.矿产资源开发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矿政管理有待完善。一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缺乏宏观调控,钨、锡、锑等优势矿产过量开采;二是矿产资源勘查虽然实行了统一管理,但勘查队伍的多头管理使得地质资料相互封锁、投资浪费;三是矿业权市场建设滞后,矿业资本市场不够发育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融资渠道不畅,现有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四是矿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五是地矿行政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市、县矿政管理专业技术力量不强,执法监督力度不足。
四、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及可供性分析
(一)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十五”计划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要求
1.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要求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和保障程度。《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预测“十五”期间全省经济增长率年均为9%,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700亿元,人均GDP达8450元,人口控制在68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36%。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建材、冶金、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发展和一般加工业对矿产资源的普遍需求,这就要求为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提供更多的矿物原料。预测至2005年,全省需煤4508万吨,铁矿石570万吨,锰矿石100万吨,铜精矿2.5万吨,磷155万吨。
2.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求优化和提升矿业结构,构筑和巩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矿业。资源利用方向需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形成和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
3.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建立以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和化工等各具特色的矿业发展布局。
4.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要求尽快转变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方式,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水平。
5.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求进一步建立全方位开放的矿业格局。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钨、锡、锑、石墨、铅、锌、锰、陶瓷制品等全省优势矿产品及其制品出口,有利于在更宽、更广的范围利用省外的石油、铜、铝、富铁矿、磷、钾盐等矿产资源,有利于稳定地吸引外资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全省的矿产资源,有利于推进全省赴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但对那些规模小、技术落后、成本高的矿业企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包括矿产品贸易、利用外资勘查开发本省资源和赴省外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矿业格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6.改善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统筹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矿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二)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分析
今后10年,矿产资源满足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为:完全依赖省外的有石油、天然气、钾盐等;部分自给的有煤、铅、钨、锌、金、铜、铝、锑、锰、铁、磷、硫等;能完全自给的有铀、银、锡、钼、铋、稀土、铌、钽、盐矿、砷、石膏、高岭土、重晶石、萤石、水泥灰岩、石墨、海泡石、耐火粘土和玻璃砂岩等。
矿业经济全球化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省扩大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但由于国际矿产品市场受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而变化,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我省矿产资源的供应安全,建立相对稳定的供应渠道。

阅读全文

与萤石融资骗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买股票时机 浏览:861
10年沱牌酒价格表 浏览:895
历史中国银行外汇牌价 浏览:522
帝尔激光预估价格 浏览:352
中信银行美元人民币汇率 浏览:124
理财延期怎么办 浏览:928
融资怎样开通 浏览:916
汉得融资融券 浏览:832
悦达投资2019目标价 浏览:171
上交所可以交易基金吗 浏览:436
喀斯喀特有限责任公司自有资金 浏览:557
用好期货跳空 浏览:691
中银三星信托 浏览:449
怎样投资正规理财产品 浏览:415
融资租赁车抵押犯法吗 浏览:881
网站投资价值 浏览:872
食品价格指数月份 浏览:553
螺纹1905期货多少钱一手 浏览:606
78台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24
河北建工股票 浏览: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