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ofoE2-2轮融资已在路上了吗
近日,共享单车平台ofo小黄车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这给从去年年底就在传的ofo新一轮融资正式盖章定论。
这笔在冬季即将结束时到来的资金,对于ofo无疑是个好消息,更重要的是,这笔钱也许即将改变原本并不明确,甚至让人沮丧的共享单车战局。
此外,今年ofo仍然会把海外市场作为重点之一,这也意味着,ofo将会继续在海外市场加重布局。
『贰』 ofo和摩拜现今发展如何
摩拜和OFO单车的发展如何呢?
古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今有现代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单车,网购,说起这4种,可谓现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啊,现在都已经离不开他们了,但要说起让我们出行方便的,一定是小单车,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但是现在的小单车可谓是五花八门啊,但说起最大的还要属摩拜和小黄车了,也最常见,但现在他们发展的怎么样啦?
摩拜单车的融资情况;
1月4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本轮,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携程、华住、TPG 等;红杉、高瓴等现有股东均跟投本轮融资。一年融资五轮
1,2015.10.30
A轮 数百万美元 愉悦资本
2,2016.08.19
B轮 数千万美元 熊猫资本、愉悦资本、创新工场
3,2016.08.30
B+轮 数千万美元 祥峰投资、创新工场
4,2016.09.30
C轮 1亿美元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
5,2016.10.13C+轮 未透露 高瓴资本、华平投资、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熊猫资本、贝塔斯曼、美团王兴
从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渐渐进入我们生活,以膜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公司为抢占市场没有间断的在全国各地入驻布局。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向我们扑来,尽管单车发展迅速,但我们还是理性看待,最后也祝2家发展越来越好,也是方便我们。
『叁』 ofo创始人戴威再收限制消费令了
是的,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12月2日,ofo小黄车的关联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拜克洛克”)的法定代表人戴威再次收到限制消费令。
限制消费令详情显示,申请人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该限制消费令中,戴威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等。
(3)ofo融资历史扩展阅读
ofo小黄车的兴衰史:
从大学校园诞生的ofo小黄车,曾经是资本的“宠儿”,获得了数亿融资。戴威将ofo小黄车带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之中,在资本的加持之下,ofo小黄车也走上了疯狂扩张之路,也导致ofo小黄车“烧钱”不止。
共享单车的发展本来就很烧钱,而且回本周期也比较长,虽说,ofo小黄车得到了资本的加持,但是,漫长的“烧钱”之路,也容易让资本失去耐心。ofo小黄车在扩张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城市中,不断投入一批又一批的新车,因此用户多了,而押金也就多了。
而在此情况之下,ofo小黄车却也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出现了资金危机,一些用户发现退押金变难了。从2018年底开始,ofo小黄车就负面消息缠身,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用户退押金问题了。
当时,有不少用户为了能够顺利退到押金,都直接去ofo小黄车的总部为维权。当时,由于ofo小黄车存在资金短缺的难题,而且还背负债务,虽说承诺退押金,但是,还需要用户等待,当时,很多用户也表示很气愤。
为了平息众怒,当时,戴威还曾发声,表示会负责。可是,现在呢,戴威不仅被限制消费,而且还“消失”了,所以,当初的“承诺”,也显得苍白无力了,更像是一句玩笑话。
『肆』 ofo小黄车正式宣布完成多少融资
记者今日从ofo公司获悉,ofo小黄车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内、弘毅投资和中信产容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出行和DST持续跟投。易凯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据悉,2017年底,ofo小黄车计划投放2000万辆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
ofo小黄车凭借其行业领军者地位及强劲的发展势头,赢得了战略及财务投资方的一致青睐,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融资总额行业第一,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共享单车平台。新一轮巨额融资将加速ofo的产品智能化进程,使其成为行业智能化标杆。
『伍』 ofo曾经有与摩拜合并的想法,为何戴威会极力反对
ofo曾经有与摩拜合并的想法,戴威会极力反对的原因,和性格有关。
不得不承认,戴威是ofo存在的前提。如果换了别人,这个项目可能根本做不起来。早期投资人,也是因为看好他才投资的。
与戴威渐行渐远的,还有他手下员工。到后期大家感觉老戴太过坚持,以致员工没有善终,这跟饿了么的张旭豪、小蓝的李刚形成鲜明对比。到后期,员工其实期待公司能够卖得好,这样大家的利益都有保障,而戴威坚持独立发展,员工就要接受裁员,大家并没有善终。
戴威有这样的性格,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成功,从未经历过苟且,也不相信自己需要妥协。
但生意终究是生意,梦想终究不能当饭吃。
真是为戴威感到遗憾呢!
『陆』 ofo五次搬家,去向不明,曾经辉煌为何沦落至此
ofo五次搬家,去向不明,曾经辉煌为何沦落至此,我是觉得小黄车内部治理不够好,制度不够完善,再者也有外界因素影响,竞争压力比较大,高层管理者目光短浅,只为了眼前的利益,丝毫不考虑公司长远的发展,最终导致部分用户押金难以退回,人民群众的失望,市场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
第三,滴滴高管入主ofo,可又迅速撤离。虽然直接原因是戴威和滴滴高管之间的斗争,但其背后有更复杂的东西,这些都是竞争压力,更有高层主管管理不善,内部出了纰漏,不会经营的原因。
『柒』 摩拜单车是如何融资的
据统计,今年以来摩拜单车累计融资超 10 亿美元,相当于ofo三倍以上,超行业其余玩家总和,折射出摩拜不仅坐稳行业领军地位,其在资本市场认可度也稳居行业第一。
『捌』 ofo最先起源于哪里
在许多60后、70后的中国人记忆里,自行车都曾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自行车在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的马路上逐步被汽车、电动车所取代,滑板车、平衡车、电助力车诸多新的代步工具出现,轨道交通、滴滴等出行解决方案的普及让中国人的出行方式丰富而便利,自行车则“退化”为一种骑行运动,文化和运动属性大于交通属性,自行车道在广州等发展很快的城市几乎消失,人们骑车还要去“绿道”。
“相比15年前我第一次来华感受到的自行车国度,如今中国已转变成汽车王国,但交通依然面临以往同样的秩序问题。”这是2012年,时任比利时驻华大使的奈斯在一个公开活动中发表的观点。当时,奈斯提出,从提倡环保的角度来看,中国能否重回自行车时代?现在看来,奈斯当时的倡议正在成为现实:自行车逆袭了。
中国又回到了曾经的那个自行车国度
自行车回来的方式,并不是更多人去购买自行车,而是乘着移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东风,实现了随时随地便捷租赁的共享单车模式。
2016年,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崛起,一夜之间,小黄车、小橙车,出现在了中国主流城市的街头。扩张最迅猛的是ofo,1月11日,ofo 宣布启动“2017城市战略”,计划到1月22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密集进入11座城市,且每个城市投放数量都过万。现在,ofo已进入33个城市,在春节后的目标则是覆盖100座城市。
ofo成为史上扩张最快的互联网业务,这让中国再次成为名符其实的“自行车国度”。
为什么共享单车会如此受到欢迎?理由五花八门。
? 它是更环保的出行方式,在越来越多城市沉浸于迷雾之中时,不论是单车还是电动车这样的环保出行方式都会得到大众和政府的支持。
? 它是可避免拥堵的出行方式,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是环保之外的又一个城市病,自行车恰好可以缓解拥堵。
? 它对于市民来说是灵活、便捷和低成本的出行方式,说走就走,无需等待,特别适合短程、接驳类交通。
? 它是健康的出行方式,骑行即运动,从城市马拉松的兴起可以看到,体育在中国崛起,而自行车出行恰好又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 ……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需要共享单车的理由,却找不到一个拒绝共享单车的理由,正是因为此,共享单车每进入一个城市都大受欢迎,无需靠补贴教育市场,就有市民主动买单。共享单车是每个城市共同的需求,2017年扩张到更多城市将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主旋律,中国会进一步回到自行车时代。
每个城市都需要共享单车,ofo先下手为强
ofo率先意识到这一趋势,2016年10月发布城市战略,从校园走出城市后,先后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厦门、昆明等全国33座主要城市,成为共享单车领域中覆盖城市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平台,城市覆盖数量已是市场第二名的近4倍。现在,崇尚共享经济模式的ofo已连接单车80万辆,超过市场上其他共享单车投放量的总和,拥有超过1000万用户,超过180万日订单,从覆盖城市数、投放单车数、用户数和订单数来看,ofo已在市场形成“一家独大”的领先。
ofo在去年10月得到了来自滴滴、经纬、金沙江、小米等投资方的1.3亿美元的C轮融资,弹药充足,再加上其单车成本比对手的低许多、以及采取“共享开放”模式引入700bike等社会化力量助阵,扩张速度可用“飞快”来形容。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曾总结,“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公司,都在努力追求距离用户更近,只有这样才能实时地交付产品、提供服务,实现体验的最佳化。”,现在看来,共享单车领域正在上演类似故事。共享单车现在的关键比拼,就是扩张速度:让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区域有更多的共享单车,市民可随时随地看到和用到共享单车。1月15日,在一个公开活动上,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也表示,共享单车竞争还在第一个阶段,关键壁垒就是数量。
当某家共享单车率先进入城市之后,就会占据最有利的区域地点,App同步占领当地市民的手机,品牌会被与“共享单车”画上等号,后来者还有机会,但不论是单车还是App还是品牌,要取代前者的领先地位,都很困难,所以,共享单车是一场“先下手为强”的游戏。
为何ofo成为扩张最快的共享单车平台?
在共享单车成为中国互联网创投圈2016年最大惊喜的大环境下,ofo并不是唯一一家拿到巨额融资的共享单车平台。因此,巨额融资并非它敢于快速扩张的原因。
共享单车与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业务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有“实物”布放在街头给市民提供服务,并且是无人值守的。因此,短时间内规模性扩张的关键则在于,一是足够强的供应链能力,可在短时间内生产或整合更多的自行车,并高效率地投放到城市;二是要有足够强的配套管理能力,能够对投入到街面的自行车进行科学的管理。ofo之所以走在了行业前面,一天一城地扩张并且要进入到100个城市,正好是因为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第一,基于开放战略和低成本模式的供应链体系。
基于对行业发展的预判,ofo很早便开始整合产业链,即开放战略,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透露,目前ofo已经控制了全球40%的产业链。ofo CEO 戴威向媒体介绍,ofo已搭建起全国各城市团队和供应链协同的高效运营体系,目前单车产能已达到竞争对手的十倍以上。ofo不只是可以快速生产,还能同步到遍布全国的数十个城市,新增、补充和维修,需要一整套供应链管理体系,而这一点是ofo在浸淫校园市场时便有积累的。
在去年10月投资ofo之后,因为投出滴滴而名声大噪的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在朋友圈放出豪言,表示共享单车要在90天结束战斗,现在看来,虽然市场还有变数,但ofo已领先。而朱啸虎当初给出的理由与戴威今天的理由类似:“友商布一辆车,ofo 可以布 10 辆。”
说白了,ofo的优势,还是体现在“布”这个字上。
第二,基于大数据和开放式合作的城市运维体系。
ofo CEO 戴威对媒体表示,ofo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建立起规模化车辆维护运营团队的共享单车平台。ofo不同城市的落地团队将利用“大数据+科学运维”的方式来决定单车在城市的布放策略,以及提供维修、补充、防丢等方面的保障支持。
同时,ofo的绿色出行理念受到各地政府支持,目前,ofo已与广州海珠区、重庆沙坪坝区政府展开战略合作,并与广州地铁集团、深圳地铁集团达成合作,这些地区的地铁站出入口、热门商圈、公交站附近都将为ofo设立专门的共享单车停放区。这种合作必然会被复制开来,作为日趋主流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与城市和谐共处是重要命题,得到政府部门和公共交通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
在更多玩家入局、更多资金注入的2017年,共享单车大战不会结束,ofo已形成显著优势,这让我想起滴滴在获得腾讯投资之后的地位:并未一家独大,但优势已十分明显。2017年,随着ofo加速扩张以及市场进一步竞争,中国回到自行车时代正在成为现实。
『玖』 曾经ofo、摩拜、哈罗三分天下,为何现在变成了两强相争
曾经ofo、摩拜、哈罗三分天下,现在变成了两强相争,那是ofo经营管理上面有失误,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不下去,用户的押金一直不退,影响了公司的信誉,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然而后台也没有强大的投资方支持,所以就成了两军各分天下。
但是哈罗单车接受蚂蚁金服数轮投资后,不仅车身颜色上彻底阿里化,而且也毫不掩饰的把支付宝的logo印在车身上。摩拜也是如此,背后都是有强大的投资方扶持。
『拾』 共享单车ofo计划以30亿美元估值融资5亿美元的详细介绍
知情人士称,中国共享单车ofo正在与投资者磋商,希望以大约30亿美元估版值进行新一轮权融资。
ofo与摩拜单车的竞争正在升温。摩拜单车在今年完成了一轮2.15亿美元融资,由腾讯和华平投资领投。对于摩拜单车等处于目前这种发展阶段的公司来说,这笔融资相当庞大,凸显出投资者对于共享单车领域的兴趣正不断增大,而不是只局限于滴滴主导的打车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