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苏东台是盐城的一个县
江苏东台不是盐城的一个县,是盐城的下辖县级市。
东台市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拥黄海,西接泰州,南依南通,北望盐城。东台市,距今21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东台自古以产盐出名,其灶撇文化是中国盐文化的代表,是淮盐文化的摇篮。
盐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截至2019年8月,盐城市下辖亭湖、盐都、大丰3个区;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个县以及东台1个县级市,另设有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盐城市城南新区。
(1)东台县融资扩展阅读
东台市的历史沿革:
1948年10月11日东台城宣告解放。1948年11月12日,华中行政办事处电令成立东台市,辖东台、金拱、启平、西溪四个镇,直属华中一地委、一专署领导。1949年1月,华中行政办事处决定撤销东台市。东台市所辖四镇仍划归东台县,恢复城区建制,东台县委、县政府移驻东台城区。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决定撤销苏北和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东台县属盐城专区。
1983年,江苏省盐城专区改盐城地级市,东台县划入盐城市管辖,东台市直接隶属江苏省且由江苏省管辖。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东台县撤县建市,由省直辖。
1988年1月,省政府[1998]9号文件,对东台市由省直辖的问题,因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经研究决定,东台市直接隶属于江苏省,暂由盐城市代为管理。
1988年3月,东台列入国家沿海开放区范围。1988年8月17日,江苏省政府批准东台为省计划单列市,享有地级市同等计划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当的义务与责任。
2015年12月,东台市被列为江苏省20个中心城市之一,定位为沿海现代化工商业城市、沿海城市轴(南通和盐城之间)的次级中心,按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发展。
② 盐城一座实力县级市,地区生产总值940亿,为什么未来将会有大发展呢
盐城市是江苏省的一座地级市,位于江苏省的中东部,地处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一带。盐城市全市面积为1.7万平方千米,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境内常住人口大约720万人。盐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其城市 建设更是令人大开眼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盐城市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旅游城市,是丹顶鹤和麋鹿的故乡。
东台市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水资源,其旅游产业也发展得欣欣向荣。东台市境内的旅游资源丰富 ,比较知名的旅游景点有黄海森林公园、富安茧丝绸园区、西溪景区以及泰山护国禅寺等。如果有机会的话,就来东台市游玩吧。
③ 江苏东台在97年为什么没成为地级市啊,如皋和东台哪个发展前景
两个地方半斤八两吧。不过东台市是沿海城市,如皋市是沿江城市,各有优势吧。
④ 东台市 归盐城管还是归江苏管。。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这东台叫做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东台是一个县级市,目前归盐城市代管。
东台市,江苏省辖县级市,由盐城市代管,东台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东经120°07′~120°53′,北纬32°33′~32°57′之间,市域总面积3175.67平方公里。东台市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截至2019年,东台市辖14个镇,另辖6个乡级单位,市政府驻东台镇。截至2018年末,东台市户籍人口109.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43万人,乡村人口41.38万人。东台古称晏,又称西溪、东亭等,1987年国务院批准东台撤县建市。
东台市境内有4个长途客运站,东台市内共有东台站、富安站两个火车站,东台市自古以产盐出名。
⑤ 东台市属于哪个地级市
东台市属于江苏的地级市。
是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20个中心城市之一,沿海城市轴重要组成部分。东台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拥黄海,西接泰州,南依南通,北望盐城。
东台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发绣、丝绸、海鲜、陈皮酒、鱼汤面、西瓜、簖蟹等。
东台,距今21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黄海明珠”。东台自古以产盐出名,其灶撇文化是中国盐文化的代表,是淮盐文化的摇篮。东台是里下河地区最繁华城市,也是范公堤沿线最核心的地段。东台人多属江浙民系,多数人使用如泰方言。
(5)东台县融资扩展阅读
东台全市面积3240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20°07′~120°53′,北纬32°33′~32°57′,全市地势平坦,海拔2.6~4.6米左右,东台沿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滨圣地。诗人范仲淹用“秋天响亮惟闻鹤,夜海朦胧每见珠。”来形容东台海岸风景。
东台董永七仙女的爱情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1月,东台市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在华东地区率先实现全城零化工。
⑥ 当年泰州为什么把东台划给盐城!
参见这篇:前几天“都是东台人”版上做了一个调查:当别人问你是哪里人时,你怎么回答,跟帖的22个人中有21个人回答东台人或江苏东台人,只有一个人回答盐城东台人。按理说:“儿不献母丑”,就算盐城各方面在省内排名相对靠后,而不至于下辖的一个县这么给脸色她看吧。为什么东台人对盐城有如此大的认同危机??1、先天原因:盐城只是东台的“后妈”。东台是乾隆年间从泰州划分出来的一个县,从置县到建国后一直属于泰州地区,最明显的一条就是东台话和泰州话区别很小,东台人相对而言也比较认同姜堰、兴化、大丰、海安为自己最接近的同乡,他们语言相通,文化相似。而盐城的语言文化根本和东台不是一回事情,我曾经参加过盐城郊区一个叫布丰的地方的婚宴,当地的风俗和东台相差很大,而我的舅舅在兴化,参加表哥结婚明显感到,风俗几乎和东台一样。而盐城地区也自称为“盐阜大地”,何为“盐阜”?盐城和阜宁也,对盐城地区区划演变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现在盐城地区东台和大丰是从泰州划来的,盐城和阜宁是比较老的县城,建湖、射阳是由盐城和阜宁的一部分形成的,滨海、响水完全是从阜宁划出来的。也就是说,“盐阜”这个词汇本质上代表了盐城地区除了东台和大丰的所有地方。部分南京的高校盐城地区也往往有两个老乡会,一个是盐城老乡会,另外一个是东台大丰老乡会。2、后天原因、盐城这个“后妈”并未善待东台这个儿子。第一、东台从划给盐城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造血者”,不停地在往外输血。当年盐城设立专区,行政公署放在盐城县时,把东台和大丰从泰州划出,本意上就是支持老区的发展。泰州人说他们是江苏若干次行政区划调整的牺牲者,我要说:“大泰州”文化区是若干次行政区划的牺牲者,而这一区域受损最严重的就是东台!!!!实际上建国时把行政公署放在盐城就是一个错误,盐城的经济当时连大丰都不如,更不要说当时的东台了,根本不具备作为地区中心的资格。而盐城也充分利用省里给她的这一优惠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不停盘剥,终于在80年代初中期,城区经济总量逐渐超过大丰和东台,名副其实地成为的地区老大。而从此盐城也就让东台开始闭嘴,不要再说什么盐城不如东台。殊不知,盐城今天的发展,是以东台人民作出巨大牺牲为代价的。第二、盐城在建国五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东台当地的经济实际。盐城只要东台造血和输血却不知道,如何让东台更有效率地造血。建国时,东台已有相当的工业基础,而广大的“盐阜大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一直到80年代农业始终是盐城地区的重中之重。80年代初,广大的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之火已经成燎原之势,而盐城下面的几个县却在为“棉花百万担”争先恐后,东台也曾以棉花年产120万担坐过一次全国的头把交椅,至今,这个头把交椅还被射阳保持着。实际上80年代东台的乡镇企业已有相当的发展,记得小时候东台镇有很多镇办企业,而当时的国营企业效益也很好,东台地毯总厂、专产陈皮酒的东台酒厂红遍一时。由于“两伊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国家的地毯出口陷于停滞,东台地毯总厂由此也获得大发展,时认XXXXX中央XXXXX、上海市委书记的陈丕显两次到东台地毯总厂调研,希望借鉴东台地毯总厂的经验和技术,由此可见一斑。而盐城对于东台这样的现实熟视无睹,从未有半分支持,东台的存在对盐城的唯一意义就在输血。当然东台建国后发展不快,也有很大的自身原因,由于在盐城地区遥遥领先三十多年,东台不免固步自封。换一个角度想如果当年留在泰州地区或者被划到南通,周围的县市经济实力比较接近,客观上的竞争环境,必然会对东台的发展起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历史是不能被改写的,东台人只能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已经逝去的岁月,愿以此文与诸位东台人共勉!!
9
⑦ 东台市磊达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怎么样
东台市磊达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2011-12-1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东台市梁垛镇政府路8号。
东台市磊达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981586691872E,企业法人汤广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东台市磊达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面向“三农”发放贷款、提供融资性担保、开展金融机构业务代理以及经过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东台市磊达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⑧ 请问是何年是谁将江苏省东台市划属给盐城市管理的
去tmd!东台市原名东台县,是盐城的县级市(大丰市也是)!这女的真tmd贱,找抽!东台在盐城最南边。东台话用盐城话说:就是垮子。采纳吧!?
⑨ 东台能否成为地级市
我国将试行省直管县 取消地级市成趋势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2:22 南方周末
□ 本报记者 许峰
采访名录
○刘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周天勇 中央党校研究室教授
○李铁 国家发改委中国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
○刘维新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央决策层不仅仅限于在原有体制上考虑行政改革问题,也更关注从行政架构上寻找改革的突破
一个中等地级市,每年光工资就要财政支出2亿左右,再加上后勤,办公经费等,一年一个市本级的财政支出要在5 亿左右,而全国共有260多个地级市,匡算下来,每年全国单地级市本级的财政支出就要在1300亿以上
现在还保留的审批权限,控制在省级部门和中央部委手里,体制不动,扩权强县就遇到了天花板
香港《大公报》最近发布的一条消息称,“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 即取消地级市),并实行城乡分治。一时引起各方关注。
这一说法是否准确?我国的行政区划将如何调整?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级市又是如何产生的?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权威专家及国家有关部门。
地级市已成了抽水机
记者:刘勇研究员,您是“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参与者,香港媒体援引你的说法,“十一五”我国将要取消地级市吗?
刘勇:我没有接受过《大公报》的采访,香港媒体引用的是我执笔的一篇报告中的观点,是学术界争鸣性质的理论探讨,在“十一五规划”中并没有改变现有五级行政管理体制,只是“有条件的省进行省直管县试点”。
记者:但是高层已经一再发出信号,将对行政区划有所动作,例如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就提到,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的试点。
张占斌:从2002年起,浙江、广东、河南、辽宁、湖北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在财政上省直管县的试点,浙江甚至已经在一些社会管理事务上进行省直管县的试点,中央只是因势利导,但是不搞一刀切,做硬性规定,随着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上省直管县,势必会最终实现省全面直管县,这是一个趋势,但是短期内成为现实难度很大。
周天勇:省直管县这种思路将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政府改革从减人、减事、合并机构的行政职能调整,开始扩展到减少层级的行政改革。尽管这项改革还处于酝酿阶段,但的确是行政体制改革思路上的重要动向。中央决策层不仅仅限于在原有体制上考虑行政改革问题,也更关注从行政架构上寻找改革的突破。
张占斌:在市管县的体制下,市级机构多是起上传下达作用;多了一个环节,不利于政令的畅通。在地级市这一级,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已经到了相当泛滥的地步,而在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级市成了抽水机,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往往截留所辖县的资金,一些大项目也安排在市区,从而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刘勇:省管县体制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动,而是地方政府权力的再分配。1980年代,地级由虚转实,本意是打破多年来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发挥中心城市对农村拉动作用,但后来弊端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不具备经济辐射能力的城市强行升格,现在与辖县矛盾加大,弊端明显。
李铁:随着市与县经济差距的缩小,市县矛盾已成为当前城市群区行政区划管理中最突出的矛盾。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市管县是计划经济产物,这种体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要是为中心城市服务,县成了地级市的附属行政单位,市里依靠行政权力,将财政收支的压力,通过层层分解,压到了最基层的农村地区。
周天勇:市管县体制增加了行政机构,扩编了行政人员,现在实行市管县的地方,只有小部分是地市合并的产物,大部分则是地改市的结果。地市合并可以减少一套行政机构,而地改市却要增设机构、扩大编制。一个地区改为市,马上五套班子就出来了。
由实力比较雄厚的原有地级市领导县,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大马拉车”。由县级市或县所在地的镇新升格的地级市领导县,人们比喻为“小马拉车”。后一种情况下,地级市往往汲取本地区资源建设一个中等规模的中心城市,因而也就产生“ 市刮县”、“市挤县”。
张占斌:现在地级管理层级行政成本过大,学术界对此诟病较多,以一个中等地级市的市级为例,一般地厅级干部20 人,县处级干部200人,科级干部1000人,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一般在1万人以上,每年光工资就要财政支出2亿左右,再加上后勤、办公经费等,一年一个市本级的财政支出要在5亿左右,而全国共有260多个地级市,匡算下来,每年全国单地级市本级的财政支出就要在1300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