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窝轮和期权是一回事吗
窝轮由英文warrants的谐音而得名,是认股证的一种,即备兑认股证。持有窝轮,实际上相当于持有一种虚拟的权利。从这种权利出发,窝轮可以分为两类,认购证和认沽证。之所以说这种权利是虚拟的,关键在于无论认购证还是认沽证最后都不以实物而是以现金交割,并且大多数窝轮投资者也只是把它看作一种投资工具来博取差价,并非真想购买这种权利。
一种认股权证
一般而言,因标的资产的不同,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股证,一种是公司认股证或谓之股票认股证,另一种则是衍生认股证或谓之备兑认股证。窝轮属于备兑认股证。
众所周知,股票认股证一般由公司发行,它赋予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内或者指定日期按照行使价格认购该公司股票的权利,目的在于融资。届时持有人按行使价支付后,发行人必须交付对应资产。而备兑认股证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工具,由投资银行发行,其发行目的并非集资而是为投资人提供一种管理投资组合的有效工具,因而也不需要进行实物交割。正如股票认股证与发行人的股票挂钩,备兑认股证也和某种资产挂钩,只是这种资产可能是市场上的一种股票、股票指数、货币、商品或者一篮子证券等,与发行备兑认股证的投资银行没有任何关系。
具体到香港市场上的窝轮,则是与一种股票或者股票指数挂钩,期限大多在六个月左右,基本上都是欧式。
其实就抓一点核心区别差不多就够了,那就是股票期权投资者可做买方也可做卖方,而窝轮投资者只可做买方和平仓,不能做卖方。只有那些发行窝轮(权证)的投行才可以做卖方。也就是说,窝轮是某些公司所发行的只能作多和平仓的标准期权。其他的差别都不是很核心的。
(在IB的平台上,可以在同一平台交易香港的窝轮、指数期权及美国的股票期权等一系列金融产品。)
解释如下:
1. 权证就是当你有钱随时都可以购买股票权利的证书,也可以卖给其他人(权力购买股票)。期权就是公司授权给股民(拥有股权)在某个特定时间(3个月)某个价钱(¥10)购买公司股票。就是3给月后你可以用¥10来买公司股票,无论公司股票价钱升还是跌。如果是跌你当然不买,如果是升当然买回来再卖出去从中得到利益。还有些期权有硬性规定要买,那就看公司的前景好不好咯。
2. 权证就是你可以购买股票的资格证书,你可以自己用,也可以买给其他股民。可以转让。企业员工股票期权(以下简称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规定的程序授予本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员工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允许被授权员工在未来时间内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
② 创业公司融资,股权是如何一步步被稀释的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加盟公司时拿到的期权比例,并非最终公司上市时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外部融资会不断稀释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后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融资和期权池。 首先,创业者需要理解融资和股权转让的区别。
融资是企业融资,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做大公司,投资人则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即“增资入股”)。
而创始人转让出自己手里的公司股权,其实质是股东的套现,股权转让的收益归属于股东个体而非公司,除非,该股东又将转让收益作为新的注册资金再次投入公司,这样的投入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与融资效果类似。
融资时,企业注册资本增加,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不变;股权转让时,企业注册资本不变,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调整。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
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
天使轮: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
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
C轮: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IPO: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大家都觉得该上市了。
第一轮天使轮融资在50万-200万之间。天使投资人也会拿走10%到20%的股权。接下来,公司的商业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时,VC会投出A轮。A轮融资通常在500万-1000万间,同时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轮(B轮)融资额进一步扩大,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当然了,公司要继续发展壮大投资人们才会给钱。这时候,公司一般出让10%到15%的股份。最后,公司进一步扩大,如果达到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PE或其他战略投资者会进一步投C轮,数额在5000万左右。此时他们拿5%-10%的期权。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一个简易的稀释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业A,他们两人的出资比例为6:4,则此时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的”双层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
如果公司资金链有问题,财务总是不顺畅,那么公司需要以相对较低的估值来融到更多的资金。这样的话,老员工和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稀释的更厉害。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期权的稀释在员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体现。以一个中级软件工程师的offer为例。他在不同阶段加入公司时,能够拿到手的期权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该工程师选择在A轮融资前加入公司(此时公司有5-20个员工),那么他大约拿0.27%的期权;如果该工程师等到公司快要B轮融资前加入(此时公司有20-50个员工),则他会拿到0.084%的期权。C轮融资之前加入公司的员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权。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小结
一个股份逐渐稀释的模型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稀释不一定是坏事。筹集资金,把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能做到这一步的话,稀释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续的市值增加带来的收益会远高于出让的那一小部分股份的价值。换句话说,让出一小块蛋糕,然后换取整个蛋糕的一步步做大。
③ C轮公司的期权有价值吗
C轮以前的估值,能相信吗?
2016-11-13
这是创业有史以来最优惠的时代
一直以来我是这么认为的,所有创业者无外乎几种人,一种是市场营销天才,一种是技术产品型,当然有很多创业者都是缺乏很强技术的,同时他开始的初创资本非常欠缺,找到一个合格的CTO很困难,所以找到封推这样的公司,付一点小钱、给一点小股份共同成长,但是找到的都是大公司级别的CTO。
其实,我今天最想说的是,今年的创业环境比我在1991年的时候好很多,甚至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今天的创业环境实在是成本很低,很多城市都是不要房租的,政府会给予各种奖励。每个省的电视台都会有创业大赛,赢了大赛你不但可以捞俩钱儿,还能面点儿税,还有很多支持。
我们现在有上万家企业,这些企业有的都融了上千万,甚至是上亿。当然机构的钱也不是白投的,目的是挖掘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制造出下一个BAT,下一个滴滴出行。
今天的时候,我跑了趟以色列。但我还是觉得中国的创业环境仍是全世界最好的,美国、中国、以色列这三个地方是创业公司密集度最大的,它有所有创业者都需要的必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的政府和资金可能是最慷慨的,全世界只有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可以给公司无息贷款。
现在大家都在创业,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再好的机会。我刚才提到1991年那会,那个时候大公司出来的,10万美金的活儿不干,一个月拿500美金生活费在那苦哈哈的,都会觉得你是个疯子。但是今天我觉得就算你创业失败了,第二回、第三回,还会有人继续给你投钱,所以我觉得这个创业时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优惠的时代。
直播行业半年内会迅速洗牌
但如果对投资人来说,也可能是最混乱的时代,项目太多了。
现在的项目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同质化问题严重。现在我每天还能收到关于种种直播的事。就像当年的千团大战做团购一样,这个方向肯定不可能成功。有人问我说,怎么看直播?我说直播现在就是当年的一个千团大战。直播没有独特的客户资源,没有满足客户专业需求,简单的锥子脸给你摆个手势,这事肯定做不下来,因此这个行业,我想半年之内会有迅速的洗牌。同时很多新的行业不断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大健康、大娱乐等等。
说起娱乐,光是一个王宝强就把全中国的苹果给刷碎了。现在孩子们做作业都洪荒之力了,这事已经没法玩了。正在做直播是吧?你个坏人,也不给钱就直播。所以我觉得创业的环境是前所未有的好,但同时我们项目的质量没有明显的进步,我玩这个事儿,玩了一二十年,很多创业者是为创业而创业,没有想清楚,他是为什么做这个。
创业得找个一针捅破天的方法
填空式的创业非常普遍,今天我要想发财,今天热门的是O2O,有上门剃头的、有上门修脚的,有上门按摩的,有送菜的、有送肉的、有送生鲜的、有送海鲜的,我发现了上门擦鞋没有做,因此我要做擦鞋,这样的事天天都见得着,我就觉得你做这个修皮鞋的事,你有啥核心竞争力?你怎么能干得过别人?我说五年前,你要是不懂这个行业,懂点计算机,忽悠点钱,还能颠覆一个企业,今天还这面干,难度太大了。
如果杨宁没有投过十几个影视公司,没教过学费,他不可能今天找到映客这样的投资机会。对于我来说,如果我找到映客,大半年前也不敢投,不知道是玩什么的。你一定是个内行,你对这个行业越了解深刻,你越能看到它的需求和价值,对创业者更是如此。你做一件事,千万不要看现在已经热了,你再做一定是明日黄花。就像今天你出门搞的滴滴打车,现在连滴滴打人都玩不了了,肯定没戏,所以创业者一定找他自己所在行业中找到一个真实可信的需要,而且找到一个一针捅破天的方法,把需求满足了,这才是创业之风。
同时,创业者已经过去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不是每一个创业者有一个李自成,有个张献忠,就能把一片天下打下来,需要一个很大的的团队。现在你看看,如果马云没有他的十八罗汉,如果没有腾讯的五虎,这个公司想要做大,有持续的竞争力,是个很难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一个公司最好有市场营销,有产品,有战略,有人懂得财务,同时要懂得技术的,把一个完整的团队,一个创业团队主要的职能都有人来做,而且这个人最好是你的合伙人,而不是花两个钱,给1%、2%的期权,那都是没有发言权的合伙人,都是耍流氓。
估值在C轮以前是没有价值的
马云今天在阿里的股份,不过八而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任正非,任正非在华为当中,才有一个多点的股份,我想柳传志的股份在联想也不会很大,所以我是觉得大的成功的公司,很少有机会,再能够一个人,像比尔盖茨那个时代,上市的时候,比尔盖茨占40%左右,年年卖,卖到这样,还有十几、二十的股份,这种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绝大部分公司到今天为止都是一个管理层和你的合伙人为主的企业。今天的合伙人、创始人,一定要有分享的胸怀。
融资也很重要。我看到的创业者,过多的拘泥于估值,过于跟人家抠三瓜俩枣的事,其实真正的估值在C轮以前是没有价值的,在C轮以前的估值,你是没有找到流动性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股票变成钱,只是一个标签。这个公司是一亿级的公司,是5亿级的公司,或者10亿以上的公司,所有的公司对创业者有意义的时候,真正到那个时候,一定是上市公司6个月、12个月之后。
很多创业者拘泥于投一个round,第二个round怎么折腾。我去年投了一个小公司,投进去3000多万的估值进去,上个礼拜在上海见了他,去年10月份投的他,9个月以来,他融资融了7轮,我说你怎么融了这么多轮?他说我就是不相信什么叫Pre-A,什么叫A,什么叫B,来了钱就是一轮,所以他在10个月不到的时间融了7轮钱,最近估值已经6亿了,领投的资金已经达到1亿人民币以上。所以我是觉得融资不要拘泥于形式,更不要拘泥于估值的规模,只要有钱,迅速把钱像子弹一样打到市场上、打到战场上去,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多的销售,更多的好评,这才是关键。
这不会是一个猪都在飞的时代
今天是不是冬天,我不知道,但是今天创业者融钱,要给比6个月和12个月以前难得多了。我看到很多人在今年投资的节奏和频率,大大的下降,也没有看到争抢。是不是冬天我不知道,但是你看看今天的二级市场,如果二级市场是所有投资者最后的出口,二级市场今天这点德行,很难预想到一级市场会不会有巨大的春天,所以这个阶段应该是理性的、调整的转型时代,不会是一个疯狂的,所有的猪都飞在天上的时代。
所以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找个投资人和寻找对你能帮助钱之外的也非常重要,我觉得所谓好的投资人,就是除了钱之外,能够给他带来资源,能够给他带来市场,能够带来背书,能够带来市场的影响力,能够给公司介绍新的人才,能够融资、打开市场,介绍他的客户,我觉得这些都是投资人除了钱之外非常重要的事。当然投资人还必须做相当多的辅导和培训,使这些青年人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让他少摔跟头。
推动中国生产力的能量是技术
还有一个现象,前几年是一个以商业模式,以运营为主的一个创业环境,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是技术型驱导的行业。像Uber、滴滴这样的数据公司,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随着时日的演进、技术的发展,像阿尔法狗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都有非常丰富的技术积累和极高的技术门槛。中国也走入这个时代,真正能推动中国生产力的,最终是技术,最终能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交流方式,一定是技术。
像VR、AR,这些技术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基因技术、免疫技术、纳米技术,这些技术的跨界和融合,将来会对大健康,会对人类的医疗事业有巨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创业者都要找到自己的技术核心,怎么能在技术上,真正的有技术含量,有专利技术保护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扩大自己的战果,我觉得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大行其道。
凡是认为什么时候是风口,什么时候吹什么风,什么时候股票能涨,这事是算命的事,这事你甭找我,我们做的事是一个长期的,是风口,我们也得活着,是寒冬,也得过日子,也不能明天自杀。对于我们来说,关注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什么时候风口,这对我们来说不重要。
④ 为什么有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被稀释掉大量股权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的过程是怎样的?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创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权分享给股东以及建立期权池。通过股权为纽带,稳固内部管理。
2、天使轮——10%-20%股权
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创期融资,比起规模更看重企业创始团队、股权结构、内部组织架构等。拥有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的团队,内部崩坏导致企业失败的几率较低,这是投资人所看重的。这个时期的融资在50-200万左右
3、A轮融资——20%-30%股权
企业的商业模式、团队的作战能力被市场所检验是可行且有效的,企业已经实现初步盈利,VC会投出A轮,通常在500万-1000万左右,支持企业进一步的扩张、发展。
4、B轮融资——10%-15%股权
发展了一段时间,公司的经营状况步入正轨,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更多的投资方也会随之而来,B轮融资的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之间。
5、C轮融资——5%-10%股权
企业抵达C轮有一个条件:年营收达到2000万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资者才会进一步的投资。这时的融资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业上市。
6、IPO融资
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企业上市,面向公众进行更大范围与规模的融资。这个时候,创始人的股权会稀释得很低,但这时即使1%的股权所涵盖的财富也大得惊人。
设立股权期权池带来股权稀释
期权池
期权池是在融资前为未来引进高级人才而预留的一部分股份,如果不预留,会导致将来进来的高级人才如果要求股份,则会稀释原来创业团队的股份,这会造成一些问题。如果融资前估值是600万,而风险投资(vc)400万,那么创业团队就有60%的股权,VC有40%。一般而言,现在的创业团队把自己的20%预留给了未来的要引进的人才。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京东的”双层AB股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京东的刘强东,只拥有16.2%的股权,却能掌握80%的投票权。
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⑤ 天使轮投资 就要设置期权次吗
天使轮投资。。。。这个风险太大了,做后期好点,虽然收益低点
⑥ A B C轮融资,优先稀释谁的股份对股权架构有什么要求
多轮融资投资人的进入,一般是同比例稀释现有股东的股份,但是也有之专前股份协议有特殊约属定稀释某位大股东的股份或者特定股东股份或者期权池股份的除外;融资之前一定要做好股权架构调整,调整到最合理的状态,不要随着股权稀释而失去公司的控制权,那就悲催了,你干了一辈子的公司,到头来成了投资人的。
⑦ 我的期权固定,公司新一轮融资,融资与否对上市以后我的期权收益有什么样的影响
若是考虑大方向发展看,公司融资为上市再融资,你前期拥有了期权股,那你就等着收账点钱吧。 蛋糕大了,谁都有份,是好事。
⑧ 什么叫期权融资
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利,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指权利金)后内拥有的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指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指欧式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指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期权交易事实上是这种权利的交易。买方有执行的权利也有不执行的权利,完全可以灵活选择。 期权分场外期权和场内期权。场外期权交易一般由交易双方共同达成。
期权(Option),它是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金融工具。从其本质上讲,期权实质上是在金融领域中将权利和义务分开进行定价,使得权利的受让人在规定时间内对于是否进行交易,行使其权利,而义务方必须履行。在期权的交易时,购买期权的和约方称作买方,而出售和约的一方则叫做卖方;买方即是权利的受让人,而卖方则是必须履行买方行使权利的义务人。 具体的定价问题则在金融工程学中有比较全面的探讨。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⑨ 面试一家公司谈薪资的时候说给我期权。求助!完全不懂期权!
1、最重要的是 期权的实际价值,一家价值1亿公司的1%股份远比一家价值100万公司的10%股份期权值钱,难点在于期权的难以预测性。
一方面从公司角度看,公司以未来可能失去若干公司股权的代价以降低前期的部分支出,并且给予高管层未来可能的股权激励以增强高管层的归属感、稳定性、工作积极性。这里你没有给出他的期权与工资比例的数据,所以不好评估。
另外一方面,从个人来说,以一段时间内较低的工资的代价换取未来可能获得的高额回报的可能。
说得直白点,类似于赌博、股票期权交易、风投等。不过相对于上述这些,期权激励更具有可预测性。
可得的股票期权比例是多少,公司当前市值多少,对公司的前景、管理、战略方向等综合判断其发展潜力。
例如,原本月薪1W,以2年后1%期权(这里假设以0.0000001元/股的象征性价格购买)为薪资补偿,月薪5K。 那么久需要判断5K*12*2=12万,那么2年后1%股权价值差(即股权市场价格减去购买价格)是否至少价值12万,即公司市值至少应为1200万. 可以据此判断如何选择。
当然也不是以金钱的唯一评判标准,如公司市场地位、品牌,以及其他等等,简单的说,个人感觉吧,觉得值就值了。
2、如企业被收购,普通员工影响不大。高管人员就难说了,如组织架构、市场战略、发展方向等等都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动。
⑩ 创业型工业,假如A轮融资500万,2%的期权大概是什么概念
期权,非股权,有2%的期权,但是未必能变成现实,要看你们期权是怎么规定的了专,如果这些期权不要钱,且属可以按照一股一元认购,那么等你们公司这500万(股)价值增长到1000万的时候,你可以花十万买进10万股,这十万股价值20万,你赚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