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金融资本战争

金融资本战争

发布时间:2021-07-15 23:37:36

㈠ 打打杀杀是战争,那么金融战争你知道吗

当一些金融体系的资本家族不断发展,直到掌握了一个国家的资本命脉,那么这些资本金融就已经间接的控制了国家金融命脉,若是他们成为了另一个国家的傀儡或者是其他国家的资本家族的时候,就会成为金融战争的一份子。

㈡ 请问世界上有哪些金融战争的先例

你可以看看《货币战争》这本书

㈢ 金融与战争、经济又什么关系

每一次世界财富的转移都伴随着血腥的大战。清朝,世界财富集中在中国,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后来世界财富转移到了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爆发在欧洲;然后世界财富转移到了中东,50年到现在,中东是5场大战,小仗无数。现在世界财富又转移到了中国,所以你懂的.................

㈣ 金融危机是怎样引发战争的

比如最典型的二战吧。
美国的股市全面崩盘的“黑色星期二”迅速波及全世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主要国家经济陷入萧条。
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无力挽救国内经济困局,最终成就了希特勒。
希特勒上台以后决定整顿经济,但是首先德国缺乏殖民地,既没有充足的原材料供给,又没有足够庞大的倾销市场,而且也无法像美国那样通过大规模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提供大量就业。
于是希特勒将目标放在了军工产业上。
他大力扩张军队、发展军工产业,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
但是军工行业有个重要的软肋,即因为市场较小,其扩张是短暂性的,如果无法维持庞大的军工合同,那么只需要几年时间,这种通过军事工业拉动经济的情况就会化作过眼云烟。
于是德国悍然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一方面通过战争来维持庞大的军工体系和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则将社会矛盾向外转移,此外还可以通过战时经济管制来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

㈤ 国际金融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了什么作用

吃了东家吃西家,大发战争财!
首先支持德意日三个轴心国走法西斯道路,特别是投资内德国让这个容一战损失最惨重的国家重新武装起来,投资日本让这个一战第二大受益国在军国主义路线上越走越远;然后又加大对同盟国主要是美国的投资,让这个世界工厂满负荷运转开动战争机器;最后在将整个欧洲打了个稀巴烂后,投资欧洲掌控这些国家的资本。

㈥ 求历史上经典的金融战争

我只想说,这都不是绝对的,写货币战争的作者,并非能预知未来!这单方面可以说是作者的片面观点! 1.货币稳定和货币主权,不能完全理解为只能二选一,不能一棒摧死!现在看来,或许这个定理是正确的,因为他是以美国的观点来反映中国货币!美国是没做到,二者结合!美国货币是得到了主权货币的称号,但是他们的货币并不稳定!可是中国呢!不一定,这和很多方面有有关系!国家,文化,人民!这只能说,在中国货币走向主权的路上才能反映出这个定理是否正确!中国在其他金融学者的以前对中国的判断上,和定理上,有很多都超越了!都是超呼预期的!所以我觉得货币战争这书的想法是新奇的,作者也有很多理论和预期正确的,但是也有很多观点是片面的,或许现在认为是对的,但是等时间的推移,或许这个判断并不正确!因为未来是一个不可预料的时间! 2.对于任何外汇长期看了都会对黄金贬值!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也并不是一定的! 这可以人为干预!我为什么这么说,只叫一个国家能做试验,我保证,这个国家的外汇对黄金长期看是升值的!呵呵!那么我阐述下这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说外汇长期看了都会对黄金贬值呢,那么我们就要看这两个的本质!首先外汇,就是别国货币,只是一张纸头,他们想多发就多发!自然,每个国家的货币流动性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不会越来越少~那么黄金的本质呢,是矿物,是稀缺资源!这也可以用到,供需问题!黄金的世界需求量,永远是越来越需求的,供应会越来越少~所以黄金必定涨!(长期看~)而货币呢,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增长,世界上货币的流通量也大大加大!这里我们还要分析很多问题,这就先说个别问题,理解就可以了,首先一个国家发行过多货币,会使其过货币超过需求,货币贬值!那么对于不管黄金还是什么物品都是升值的,这只是其中一点~另一点是,黄金的开采和世界货币的增长,黄金的开采永远跟不上世界货币的增长量的,因为一个是实体,而货币说难听只是发行纸头而已!所以这就有区别了! 那么你要问,为什么我刚说,这不一定呢,而且我那么肯定的说,如果只叫让一个国家做实验,那么就可以让这个国家的货币永远对黄金升值呢!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家每年都对本国货币做紧缩状态,就是回笼本国货币!那么货币流通量减少,而他们的经济在增长,货币自然升值,因为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需求了,那么这时候来说,货币比黄金要值钱,货币自然升值,这都是供需问题! 不知道你明白不明白!哪里不明白,请补充问题!

㈦ 战争对战争国的金融有何影响

经济学家对战争的分析显得有些“残酷”:因为战争,财富在毁灭中又被创造。纵观历次大的战事,几乎都是在短期内造成经济的剧烈波动而其后则成就了经济的繁荣。这也难怪 美国经济学家贝努瓦会在其《发展中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增长》一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军费开支与经济增长速度成正比。不过,今天的战争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战争了。今天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也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影响了。在今天这样一个可以保证互相摧毁的时代,谈及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我总感觉有些莫明的恐惧和悲哀。大国之间的核战争是很难打起来的。当今世界是“核恐怖”的世界,也是“核平衡”的世界。在大国之间的“核恐怖平衡”让每一个国家都会非常谨慎。大国之间往往理性胜于感性,谁也不会为了一点争执而“核兵相见”。说实话,犯不上,也受不了。小国与大国之间也很难打核战争。尽管有人说某些小国来说非理性,但我以为非理性是最大的理性。大国担心核扩散,你有了,别的小国也想有;小国担心自己在国际上没有生存空间,结果变本加厉,适得其反;小国的近邻害怕的不仅仅是因此而导致的“核外患”,更害怕的是因此“核内忧”。如果这种外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很长时间,近邻的国内秩序就会被打乱:银行的挤兑,大量的人口流动,恐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如果总是存在不确定性,发展也就不存在了。即便没有战争,半战争状态也足以让周边的邻国无法承受。这,就是当前最大的现实。但是,谁为这半战争状态的外部性埋单?好在各国还没有到这一步:大家撕掉最后一点掩饰,相互核打击。大国承受不了哪怕一点核打击,而小国则承受不了被摧毁。如果大国率先发难,那就意味着也会在某处遭受打击;如果小国率先发难,那就等于自取灭亡。未来的形势要看谁更能承受,更重要的是要看谁来承受。所以,市场对核试验的反映平淡:股市还在涨,油价还在跌,“形势一片大好”,除了中国股市的军工板块暴涨之外,我们从市场的反映当中看不到什么异常。这一方面是市场对于核战争发生可能性的预期为零,另一方面也有对此次核试验威力的真实性的怀疑。如何去解决这一现实的难题。。。。。。。(此处略去几百字)我们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我们与世界大国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利益共同点,我们现在是不折不扣的利益相关者。而我们与这个邻居的关系自然不如从前了:利益共同点少了,国际责任不同了,想法差别大了。邻里之间,有人富了,有人比以前更穷,关系怎么也好不了的。当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对这个邻居的行为都表示反对甚至指责时,这只能说明它孤立了。这种国家地位和邻里关系的变化正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意志。好在我们曾经是好邻居,好在我们手里还有很多牌可以打,这就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如果我们可以把握好的话,我们还是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损失来自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如果我们可以把握好的话,经济就会如现在一样风平浪静。如果在这个核时代,经济学家们还能像以前那样分析战争对经济的影响,那该多好

㈧ 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引发战争

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都使用战争分散主要的国内国际矛盾 比如著名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这么产生的.当然先阶段如果金融危机继续加剧,很有可能会演变成战争
在资本主义国家无力缓解国内矛盾,政客时常将国内问题推卸给外国或者其他较小种族,引起国内仇外情绪,达到内部团结目的,这是最便宜的政治方法.

㈨ 金融危机与战争有怎样的关系(具体)

索罗斯是98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乔治�6�1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国,并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1956年去美国,在美国通过他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量财产。
索罗斯与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尔曼发出了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仅两年之后,大量的热钱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注入亚洲等新兴市场,“不理性的热烈情绪”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

然而,布尔曼的声音还是没有被听见,这就使得索罗斯最后下定决心,要在东南亚以一个人的力量对抗国家集团的力量。

面对各国货币市场投机盛行,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对市值的变化率一直在犹豫不决,尤其担心热钱像流入国内一样迅速流出,从而使汇率急剧波动。但是此时此刻,这只被重新打开的资金龙头要拧上已很困难了。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已经走到了它们的最后关头。

看准时机的索罗斯出动了。

不过,此次索罗斯及其部下不但显得小心、谨慎,而且还选准了从80年代未已成为地区通货的泰铢下手。因为印尼与菲律宾利率虽然比泰国高,但印尼汇率经常受到印尼官方人为操控,比较不易投机,而菲律宾也对外汇市场有较多管制,同样不便放开手脚来大战一场,以决胜负。相比之下,泰国在东南亚各国中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资本进出自由;除了利率较高之外,泰铢长期紧盯美元,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另一方面,泰国经济“虚假”繁荣景气最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拖垮原来腰包鼓鼓的金融业,因此泰铢市值实际上也就最不稳定,最易攻破。

索罗斯之所以拿泰抹开刀,这在于看中了上述有利条件,这就叫“擒贼先擒王”,打破泰铣堡垒之后,就能够彻底扫荡东南亚了。就这样,索罗斯吩咐手下,将资金暗中向东南亚转移,以便最后时机一俟成熟,便可大举登陆东南亚,将这些尚在美梦之中的人群杀个措手不及。

索罗斯终于悄悄地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
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待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最低跃至1 美元兑26.70铢。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

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铣;第二步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抹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齐下,新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当头一棒。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了。对于东南亚诸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先头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刹那间,东南亚全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一片混乱,战局错踪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跑着,呼嚎着。

这是一场个人对抗国家的战争,从形式上看,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从结果来看,则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面对铺天盖地面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泰国人只得拿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门进行了各种准备。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铢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在了耻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

然而,在击破泰铢城池之后,索罗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断定泰铢大贬,其他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索罗斯暗中发誓,此次定要将东南亚各国搜刮一空,灭了这帮不识好歹之徒企图取西方而代之的迷梦。

闻得索罗斯大军兴风作浪,腾云驾雾不来,其他东南亚国家均倾全力进行了殊死抵抗。菲律宾抛售了25亿美元,马来西亚抛售了10亿美元,以稳定本国货币,但在索罗斯的强大攻势面前却难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贬值。同时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剧烈波动,一时间,东南亚货币市场风声鹤吹,草木皆兵。这究竟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前兆,还是金融风暴的尾声?恐怕谁也不敢妄下结论,其秘密也许只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索罗斯。

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的策略,并不是单一的只是外汇的操作。 所谓立体投机,就是利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
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不断挤压泰国金融市场,触发泰国金融危机,在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这些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加重了危机的程度。他们怎么做的呢?正如索罗斯本人所描述的“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用借的;如果用债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钱,我们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不仅如此,它们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因料定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的做法,更是立体投机的经典例子。
一般情况下,由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无套利均衡关系,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外汇即期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市场之间环环相扣,节节锁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典型例子如1997年10月份以及随后几次国际投机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国际投机家先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拆借港币,抛售港币,迫使港府急剧拉高货币市场同业拆息;货币市场同业拆息急剧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大幅下跌;恒指期货大幅下跌又加速了股票市场的下跌;股票下跌又使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各个市场的连锁反应,最终全面扩大了投机家的胜利果实。

料定对香港外汇市场发动攻击将引起连锁反应,国际投机家在各个市场上立体布局,一方面在各个市场加大赌注,为投机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一旦投机成功即可全面丰收,为承受的投机风险匹配高收益。索罗斯对此做了生动描述:“如果你把一般的投资组合像名称所显示的一样,看成是扁平或二度空间的东西,最容易了解这一点。但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像建筑物,用我们的股本做为基础,建立一个三度空间的结构,有结构,有融资,由基本持股的质押价值来支撑。……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把资本投资下去:有股票头寸、利率头寸和外汇头寸。……不同的部位互相强化,创造出这个由风险和获利机会组成的立体结构。通常两天——一个上涨日和一个下跌日——就足以高速使我们的基金膨胀。”(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国际投机家进攻香港金融市场时充分运用了这种“立体投机”策略: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1998年8月之前,国际投机家利用这种手法取得的丰厚回报,无疑助长了他们的贪婪,使其甘冒风险,增大香港金融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当1998年8月中旬国际投机家再度兵临香港,使用相同手法时,他们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港府坚决入市抗击国际投机家,这一“仗”惊心动魄,港府终于取得胜利,保卫了香港的财富,捍卫了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据说中国政府在背后利用手上的外汇储备大力支持港府。不过政府自己开的市场,自己也进去玩,有点自娱自了的味道

阅读全文

与金融资本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证500指数天天基金净值查询 浏览:379
工行实物金条价格 浏览:497
股票账号注销后资金账户还在 浏览:45
历年理财规划师合格分数线 浏览:588
融资总额分界点 浏览:377
俄罗斯59转人民币 浏览:371
百福外汇 浏览:474
光大银行贷款最快放款时间 浏览:393
精工贵金属表 浏览:924
安置房装修按揭贷款 浏览:614
2019年3月19日期货黄金走势分析 浏览:187
开通能源期货 浏览:476
投资公司做外汇怎么样 浏览:605
湖北宝明号贵金属投资 浏览:240
信托投资公 浏览:320
超星尔雅个人理财规划 浏览:735
江苏外汇平台代理 浏览:661
景顺动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势 浏览:898
有贷款房去名字 浏览:115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浏览: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