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财务自由的潜规则是什么
2016年3月,王可可同名宠物店“王可可是个碧池”在淘宝上线,主营宠物粮食、零食、用品等周边。最近一年多,它已经从零做到3千万销售额,成为宠物网红第一店。
王可可这个收入水平、这个生活质量,不仅超越了绝大多数狗族,亦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猫哥奋斗一年,收入还比不过这只狗,这也就是多数人的现状。
此前有个耿直富二代严昊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生的好”,王可可的经验也差不多。有人说,其实你没必要这么自虐,非要找个狗中贵族做比较。其实猫哥是想借用这个话题讨论一个问题:像王可可超过99%的同类也是很多人类的梦想,但究竟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
讲真,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概率跟王可可被王思聪看中的概率差不多,都很低。
只是这个话题太有诱惑力,人们愿意装腔作势的谈论这个,实际甘苦自知。大数定律早就证明,大多数人的生活会过得波澜不惊,大富大贵很难,不管你愿不愿意,规律很难打破,因为财务自由也是有潜规则的,很多人没搞懂,所以只能不断yy,永远实现不了。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01、财务自由有标准吗?
有不靠谱的标准,比如:
有朋友说,我每月房租收入5000,全家支出3000块,不用上班也过得不错,我算财务自由了吧?猫哥觉得这叫活着,离财务自由还远。
还有人说,五千万够吗?一个亿够吗?这个标准是没法评价的,因为不知道你的家庭支出、保障情况和生活预期,五千万够很多人活好几辈子,但在有些人眼中也就一年生活费,所以这个标准没法一概而论。
客观的标准是存在的:
入门标准:被动收入覆盖支出。被动收入猫哥已经普及了很多次,通俗的讲就是不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也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收入,比如你的投资;
高级标准:时间花在想花的地方叫做财富自由。这个是中国的投资大神段永平的总结,略抽象,但细一想很有道理,标准很高,一下把很多薪资很高但时间不自由的人群排除在外了。为方便起见,下文我们统一用这个标准。
02、财务自由有潜规则吗?
有,最典型的嫌贫爱富。马太效应大家都知道,像昨天的两个消息:
巴菲特的公司账面价值可能因特朗普的税收改革计划提振约370亿美元。
亚马逊的贝索斯因为最近公司交易强劲股价大涨,成为历史上第二个个人财富突破1000亿美元的人,第一个是鼎盛时期的比尔盖茨。
财务自由的潜规则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的鄙视链上:
第一层级:高风险+资本
第二层级:低风险+资本
第三层级:劳动所得
第一层级:高风险+资本
巴菲特、贝索斯、比尔盖茨,包括中国的马云马化腾等等,都处于“高风险+资本”这个收入分配鄙视链的顶层,资本资产的定价绕不开风险这一要素,或者说资产的定价,就是对风险的定价。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获得高回报的。
创业者占据各类富豪榜的位置,属于利用其承担的风险,参与对价值的分配。这个结果很合理,因为创业者这个物种本身就是异类,内心的挣扎纠结彷徨不安只有自己清楚,没试过就真的不理解,因为all in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事业,高风险高失败率伴随着高回报。
低风险+资本
有些资本风险偏好低,也可能有特殊的渠道,所以可以稳稳的赚钱。
比如权力寻租,因为通过权力拿到市场上无法得到的资源,赚钱是大概率;
再比如有些资本倾向于中后期的投资,下注那些已经发展很好的公司,在ipo之前入局,赚钱是一定的,不确定的是赚多少;
再举个身边的例子:360回归A股。虽然周鸿祎有很多的理由,比如安全事大,还是在国内好之类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证券化获利的诱惑太大,退市前,360的市值93亿美元,不到700亿人民币。
虽然回归路上各种回归的各类费用很多,成本很高,时间很长,但效果惊人,按最近的股价估算,360的市值在3500-4000亿之间,三年时间市值增加了五六倍,老老实实靠业绩增长,得把老周累个好歹。
这种事虽然折腾,但是风险不高,操作得当获利可观。
不论风险高低,结合资本操作得当实现财务自由的概率最高,这是分配的规律。
劳动所得
劳动所得处在收入分配的最底层,这也是我们这类芸芸蚁族的宿命。
为什么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是由员工创造的,但是利润基本是老板的?
因为作为员工并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也不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无论公司经营情况如何,劳动者总会获得规定的报酬。
无风险收益怎么可能高?
打工者创造的价值,大部分转移给了老板。这可以看成是员工放弃大部分的收入分配的索取权,来对冲可能承担的经营风险,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公平的交易。
所以在打工的人看来,老板大部分是有病的,因就是不同的思维产生的结果。
如果你打定打工的信念,那就更务实一点,不要老做财务自由的梦了,除非意外发生,比如拆迁,中奖。
对风险的承担其实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之所在,以承担风险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报酬分配,也是整个经济和商业体系运转最公平的保障机制。
03、以下这些弱点超过三个,那基本就是没戏了!
一些跨学科的统计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总结,结论比较有趣,比如以下几个弱点如果在你身上超过三个,并且不能改善,那财务自由这个事跟你基本没啥关系。
犹豫不决。比鲁莽更糟糕的是犹豫不决。
拖延症。拖延症有很多后遗症,比如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和自我否定。
三分钟热度。世界上80%的失败都源于半途而废,人的天性又是好逸恶劳。
害怕被拒绝。坚持不要脸是成功秘诀。
自我设限。通常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经常会列出五六个反对的理由,各种条件不具备所以先否定了自己。
逃避现实。
总找借口。人一旦犯了错误,往往就把责任推卸掉,常说错不在自己。
恐惧。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钝感力很重要,可惜多数人没有。
拒绝学习,观念陈旧。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带着五千年的腐朽气息坚持己见,猫哥有个亲戚就属于被上帝挑选中的,因为祖上在北京颐和园附近有大房,所以赶上拆迁拿了一笔巨款,我们建议他做一些资产配置,但他坚定的认为“保险是骗人的”、“理财都是骗子”、“银行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但是他认为赌博是可以发家的,结果就是三年内,拆迁的现金输没了,名下的三套房也都抵押了去回本,可怎么能回来呢。
04、如果没啥希望,那我们这么拼命干吗?
顶尖人群的财富数量会极大的拉升平均数的水品,我们多数人拼命努力的全部意义在于过上平均水平的生活,如果在平均数之下,生活的质量会掉好几个层次。因为人本身是风险厌恶者,谨小慎微地生活和尝试新鲜事物,害怕尝试之后的失败。
大部分人选择的低风险路径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时间是个好朋友,你会发现不论中间有多少不同的选择,大多数同学最后的生活状态差别不会特别大,橄榄形的分布是大概率,多数人最终都会定位在粗壮的腰部。
为了在竞争中有优势地位,所以我们不断在学识、履历、外表方面美化自我,这些努力也多是在去除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如果你希望自己超越99%的同类,就需要跳出一般人的思维,从而跳出竞争的红海。一般人的思维里,最重要的是放弃自己创造的价值,来对冲风险,从而实现稳定的生活。所以你需要两个东西,一是具备风险思维,二是具备风险对冲的能力,也就是控制风险和承担冒险后果的能力。
简单一点说,胆子大的人比懂得多的人更容易赚钱。如果你贪图安逸,生性保守,那你最好趁早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人们最大的痛苦,往往来源于知道得太多,而做到得太少。知道一万个财务自由的方法,但脚底板一直没有迈出舒适区,那你只能继续焦虑下去了。
❷ 投资理财书籍入门
综合理财读物
1. 入门级:《金融知识国民读本》
各类书单中基本没人推荐这本书,如果你仅仅是想了解下金融理财市场,那看这本书就足够了。这本书是2007年出版的,央行主编的,是一本用心良苦但完全被忽略的书。基本上你关心的金融知识都有普及,完全是普及,写的浅显易懂,如果你想尝试理财又不太懂,这本书适合做你的第一本入门书籍。至少,你知道每个产品的作用是什么,不会被一些错误的观念左右,你也会大概知道什么产品有什么样的风险。
近几年理财的书出了很多,但多数也是跟本书体例类似,不外是换下写法,猫哥没能全看,看过的基本都不如这本质朴,强烈推荐。
2. 升级版:《躺着赚钱:一看就懂的懒人理财盈利技巧》
市面上写给入门用户的书很多,猫哥基本都看过了,很多书真的没必要看,错误百出。综合比较来说,推荐这一本。
这本书的好处就是浅显易懂,比上面的国民读本更深入一些,p2p之类的新的理财方式也都有涉及,基本上市面上有的理财方式都有涉及,写作方式比较年轻化,更易入手,适合有一点基础的用户。
3. 高级版:《个人理财》
这本书适合高阶读者。一般人就不要挑战了。
这书长得像教材。对,它就是本教材,是美国个人理财领域最受欢迎的书,也是考美国个人理财规划师最常用的参考书。全书从理财规划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金钱、如何利用保险保护自己、如何更好地进行投资管理以及需要注意的生命周期内财务事件等方面出发,对个人理财的各种技巧 和方法进行深入浅出而又细致全面的讲解,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理财框架体系。
不过!因为是主讲美国为主,所以很多内容和国情不一致,这点事要注意的。
因为这本书太成功,现在引入的都是第六版了,国内也有很多的同名作品,注意分辨,这本书的作者是阿瑟·J·基翁(Arthur J. Keown)...
本书还有个缺点,就是太贵。
财商教育类,推荐两个套装
这类书有几个特点:
就是你读了有点豁然开朗;
然后发现没啥用,对操作影响有限;
不过未来某个时刻这本书中观点可能会影响你投资决策,进而影响你的一切。
我们推荐的这两个比较热的套装:
1.《小狗钱钱》+《财务自由之路》
博多·舍费尔最广为人知的书是《小狗钱钱》,投资理财理念界的心灵鸡汤。适合小孩子的财商读物,可以翻翻,实操作用不大;
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针对成年人,目的性更明确,书从自我反思、基本原则、储蓄、债务、增加收入、复利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最基础但又最实用的理财方式。
2. 富爸爸系列
青崎的富爸爸系列是中国最成功的理财启蒙读物,但出版机构为了盈利,把一个ip的价值压榨到极致,生生的做了十本书出来,很多书籍完全为了销售。对于每本书的价值,不同读者有不同境遇所以体会各不相同,猫哥推荐《富爸爸穷爸爸》《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和《富爸爸投资指南》。
贷款买房、创业、投资实体构成了富爸爸的永恒三部曲。语言浅显易懂,金融术语表达通俗,读起来不费力气。
《富爸爸穷爸爸》最重要的是讲清楚了资产和负债的关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立意之初是为了给一个叫《现金流》的游戏写的小册子,非常直观;《富爸爸投资指南》是一些具体的投资指南,略显枯燥,但也值得了解。
其实猫哥建议出版社推出这个系列的第11本书,就是对前十本书做个干货版出来,书籍太冗长了。
垂直门类理财读物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通过系列学习把自己打造成某个领域的投资专家,其实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理财的机构化趋势非常明显,但这么说是不是大家就不用再去读这些书呢?
非常需要。如果你偏好于某一领域的投资,那么这个领域基本的产品逻辑、风险控制、竞争格局、大趋势你还是需要了解一些的,至少当某些专家或者理财师跟您推荐产品的时候,您知道怎么提问,应该关注那些要点,这就需要具备这个门类的基础知识。
投资品的种类很多。
有些比如大宗、期货、债、外汇、贵金属这类的基本跟散户没啥关系,要么就是机构玩的,要么基本就是骗子为主,如果想初步了解,有本文的第一本书足以。
类似的情形还有银行理财、信托这类产品,基本没有适合普通用户读的书籍,这类产品在前面推荐的《金融知识国民读本》或者《躺着赚钱》两本书中都有谈及。
❸ 不是所有金融界的人都能做风险投资,这是为什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往往定投后才发现,定投不至是技术活,还是心理战,自己和自己打架。其实很多定投达人能坚持并且赚钱,也是摸爬滚打过来的,尝到了微笑曲线的甜头,才形成了过硬的心理素质。
❹ 投资理财类书籍
1. 入门级:《金融知识国民读本》
各类书单中基本没人推荐这本书,如果你仅仅是想了解下金融理财市场,那看这本书就足够了。这本书是2007年出版的,央行主编的,是一本用心良苦但完全被忽略的书。基本上你关心的金融知识都有普及,完全是普及,写的浅显易懂,如果你想尝试理财又不太懂,这本书适合做你的第一本入门书籍。至少,你知道每个产品的作用是什么,不会被一些错误的观念左右,你也会大概知道什么产品有什么样的风险。
2. 升级版:《躺着赚钱:一看就懂的懒人理财盈利技巧》
市面上写给入门用户的书很多,猫哥基本都看过了,很多书真的没必要看,错误百出。综合比较来说,推荐这一本。
这本书的好处就是浅显易懂,比上面的国民读本更深入一些,p2p之类的新的理财方式也都有涉及,基本上市面上有的理财方式都有涉及,写作方式比较年轻化,更易入手,适合有一点基础的用户。
3. 高级版:《个人理财》
这本书适合高阶读者。一般人就不要挑战了。
这书长得像教材。对,它就是本教材,是美国个人理财领域最受欢迎的书,也是考美国个人理财规划师最常用的参考书。全书从理财规划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金钱、如何利用保险保护自己、如何更好地进行投资管理以及需要注意的生命周期内财务事件等方面出发,对个人理财的各种技巧 和方法进行深入浅出而又细致全面的讲解,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理财框架体系。
❺ 为什么现在好多人宁愿把钱存在银行也不拿去理财
这个其实是很多金融公司都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投资者教育没有普及,就算是我周围的人,都有对理财、投资这些字眼充满抗拒、抵触心理的。
也就是说,在存钱的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理财越来越方便,购买理财产品的网民也在逐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