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
首先,这是准则规定。
其次,从会计和财务报表的质量上来说,这种方法是符合实际会计需要的。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般认为是短期持有的,目的是短期内进行交易获利的。所以其性质是接近货币等价物的,那么其公允价值变动就会认为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可以实现,所以这部分变动是计入损益表的。
投资性房地产一样是这个到底,因为认为是短期内可以变现的,所以计入公允价值损益变动。
2,同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为持有期会相对较长,一般认为是不能在短期内变现的,但是又由于其不同于持有到期金融资产,因为持有到期资产是完全不会变现的,其公允价值是完全不可实现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为并不打算持有到底,所以其公允价值变动虽然尚未实际实现(变现),但是有可能在将来变现,所以暂时不计入损益表,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类。
题外话,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企业管理层操纵财务报表的一个漏洞。
⑵ 那么长期待摊费用属于什么资产呢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这是我从网上摘的,是新的会计科目。向作者致敬!
1 1001 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银行专用 4 1011 存放同业 银行专用 5 1015 其他货币资金 6 1021 结算备付金 证券专用 7 1031 存出保证金 金融共用 8 1051 拆出资金 金融共用 9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10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金融共用 11 1121 应收票据 12 1122 应收账款 13 1123 预付账款 14 1131 应收股利 15 1132 应收利息 16 1211 应收保户储金 保险专用 17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 保险专用 18 1211 应收分保账款 保险专用 19 1223 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20 1224 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21 1221 其他应收款 22 1231坏账准备 23 1251 贴现资产 银行专用 24 1301 贷款 银行和保险共用 25 1302 贷款损失准备 银行和保险共用 26 1311 代理兑付证券 银行和证券共用 27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28 1401 材料采购 29 1402 在途物资 30 1403 原材料 31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32 1406 库存商品 33 1407 发出商品 34 1410 商品进销差价 35 1411 委托加工物资 36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37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 农业专用 38 1431 周转材料 建造承包商专用 39 1441 贵金属 银行专用 40 1442 抵债资产 金融共用 41 1451 损余物资 保险专用 42 1461 存货跌价准备 43 1501 待摊费用 44 1511 独立账户资产 保险专用 45 1521 持有至到期投资 46 152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47 152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8 1524 长期股权投资 49 152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 1526 投资性房地产 51 1531 长期应收款 52 1541 未实现融资收益 53 1551 存出资本保证金 保险专用 54 1601 固定资产 55 1602 累计折旧 56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7 1604 在建工程 58 1605 工程物资 59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60 1611 融资租赁资产 租赁专用 61 1612 未担保余值 租赁专用 62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 农业专用 63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农业专用 64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 农业专用 65 1631 油气资产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66 1632 累计折耗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67 1701 无形资产 68 1702 累计摊销 69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0 1711 商誉 71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72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73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⑶ 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
(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等
2、将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开发产品等
3、计提折旧或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4、取得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5、处置投资性房地产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等
2、将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等(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额)
贷:开发产品等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差额)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或相反分录
4、取得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5、处置投资性房地产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有可能在借方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或相反分录
(3)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扩展阅读:
根据《投资性房地产(2006)财会[2006]3号2006-2-15》第十三条: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成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三)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四)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第十四条:在成本模式中,应当把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如果是把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那么自用房地产已经计提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及资产减值准备要分别转入至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该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如果是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第十五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成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六条: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The day的公允价值计价。
转换The day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换The day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第十七条: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时,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里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其项投资性房地产。
第十八条:企业出售和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时,应当把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⑷ 一项产权被列为投资性房地产或是资产,在报表中会有什么差异
我来告诉你. 第一,投资性房地产与资产是不同的,如果是投资性房地产,那么,在报表中是没有显示的,而资产在报表中是能够表现出来的.在税收中,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公允价值变化,税法是不认的,而会计是认的,那么,就得少交税啊,而资产呢,会计也认,税法也认.所以,差异在这里.第二,投资性房地产只有三种,你要记住了,(1)己出租的建筑物,(2)己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3)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而资产可就多了,投资性房地产也属于资产啊.所以,他们俩一点也不一样啊.第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你买入股票或者债券打算短期之内把他卖出去获利.他属于金融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不同,投资性房地产是实物资产.资产分为很多类.所以,资产要分类啊.
⑸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的区别.请简单明了说明谢谢!
简单交易性金融资产是随时都可兑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知道内可以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取得股权利润分红,持在到到期投资是短期内持股的一种,投资性房地产为房产公司建房产。
⑹ 投资性房地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什么区别
交易性金融资产,属于流动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属于非流动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不计提折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时,要计提折旧。
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为什么会涉及资本公积科目
为了防止纳税人变相地操控本企业的利润。
例如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果是设置损益类,公允价值大于账面(现实中一般公允远远大于账面),企业一转,那里相当于企业的利润表瞬间了增加很多利润利润,可能这企业是亏损了,就因为这一套房子转到投资性房地产,就变成盈利了,但是如果转到资本公积,那你怎么转,利润也不会虚增了。
⑻ 能不能归纳一下各类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涉及的快速计算。
快速计算公式如下: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1.处置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成本
2.处置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例题】2012年6月16日,甲公司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50万元(其中成本为1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出售价款为180万元。
处置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180-初始投资成本100=80(万元)
处置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180-账面价值150=30(万元)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没有减值的情况下确认处置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成本
2.没有减值的情况下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
【例题】2012年6月16日,甲公司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50万元(其中成本为1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出售价款为180万元。
处置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180-初始投资成本100=80(万元)
处置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180-账面价值150+其他综合收益50=80(万元)
3.计提减值的情况下确认处置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成本+资产减值损失
4.计提减值的情况下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
【例题】2012年6月16日,甲公司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550万元(其中成本为500.8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49.2万元),累计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60万元, 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10.8万元,出售价款为650万元
处置确认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650-成本500.8+资产减值损失110.8=260(万元)
处置影响营业利润=公允价值650-账面550+其他综合收益160=260(万元)
(三)长期股权投资
确认处置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
影响处置营业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
【例题】2012年6月16日,甲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700万元(其中成本为400万元、损益调整为2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为100万元),出售价款为900万元。
确认处置投资收益:公允价值900-账面价值700+资本公积100=300(万元)
影响处置营业利润:公允价值900-账面价值700+资本公积100=300(万元)
对于持有至待其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期初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面值×实际利率;
主要就是这两个。
1.交易性金融资产
处置时影响投资收益的金额=公允净售价-初始入账成本
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公允净售价-出售时账面价值
2.投资性房地产(非金融资产)
处置时影响其他业务利润的金额=售价-初始入账成本+其他综合收益冲减的其他业务成本的金额
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公允净售价-处置时的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冲减的其他业务成本的金额
3.持有至到期投资
处置时影响投资收益的金额=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公允净售价-处置时的账面价值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对于股票类投资:
①未发生减值时,处置时影响投资收益的金额=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公允净售价-初始入账成本
②发生减值时,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公允净售价-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
(2)对于债券类投资:
①未发生减值时,处置时影响投资收益的金额=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公允净售价-处置时的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的金额
②发生减值时,处置时影响投资收益的金额=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公允净售价-处置时的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的金额
⑼ (关于会计)为什么说投资性房地产属于经营资产而不属于投资资产呢
投资性房地产属于经营资产,而不属于投资资产就是法律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