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交易策略所产生的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完全是由于交易的盈亏引起的,而不是另外增加现金投入或现金取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购买并持有( buy and hold) 策略。
❷ 什么是自然性融资
自然融资,是企业在日常交易中自然发生的,主要有应计费用与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应付账款在商业信用中最为常见,具体有放弃现金折扣而在最后到期日付款与延迟支付等方式。应计费用并非真正可由企业自由支配,仍须考虑机会成本。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具体形式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商业信用具有四个特点:
1、商业信用具有财产性,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物化的信用,衡量商事主体信用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拥有财产的多寡,因此,我国公司法确立了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其旨在维护和保障商事活动中商业信用的财产基础。
2、商业信用具有外在性,商事交易奉行外观主义,以交易双方当事人表示的外部行为为准,根据外部行为来推定内心意思,其目的在于保护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商业信用具有制度依赖性,它需要许多具体的制度安排来促进。商业信用是由各种商业习惯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信赖,这些习惯在现代社会逐渐制度化,比如,信息披露制度,公示制度,信托制度等等。
4、商业信用具有非恒定的独占性,也就是说,它会随着商事主体经营状况的好坏而处于一种变化的过程中,企业的不善经营和频繁的非诚信行为,完全有可能因此而降低甚至丧失商业信用。
(2)自融资组合扩展阅读
优缺点
1、商业信用的优点在于方便和及时。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2)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
(4)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
(5)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
❸ 融资的方式有哪几种
融资的第一种方式是债务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委托贷款,第二种方式是权利融资,包括私募和公募两种。私募(简写PE)倾向于在不久的将来能带来的收益、有潜力的公司,公募就是上市。
第一个要素是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给人足够的想象力。如Google
,因为要用互联网,就要用搜索,于是就有了Google。
第二个要素是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个要素是要有良好的管理团队。
第四个要素是最好在国外有成功的样本作参考。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富裕的中产阶段和年轻的白领越来越多,他们有了更多的闲钱就用来旅游,而旅游不可能住很高档的五星酒店,于是经济型酒店应运而生,经济型酒店上市就可以募集到很多资金。
融资让人感到为难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没有真正的造就信誉资金环境,第二个原因是没有真正找到融资的通道。
政府的融资一般是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指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而采取的专门活动,跟一般融资的区别在于项目的发起人的信誉状况,还款能力并不重要。借款人以项目本身拥有的资金及项目本身的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来源。项目融资的主要优点是把贷款的风险与还款人分离开来。
项目融资的主要方式是有限追索、或者无限追索的信责贷款。有限追索是指贷款人为了减少贷款风险除要求贷款项目的收益作为还本付息的来源外,当项目贷款不能完成或经营失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收益作为清偿债务时,贷款人有权向各个担保人追索,但担保人对项目所负责任仅以他们各自担保金额或按有关协议所承担的义裎
❹ 无套利定价原理的无套利机会的等价性推论
(1)同损益同价格:如果两种证券具有相同的损益,则这两种证券具有相同的价格。
(2)静态组合复制定价:如果一个资产组合的损益等同于一个证券,那么这个资产组合的价格等于证券的价格。这个资产组合称为证券的 ““复制组合””(replicating portfolio)。
(3)动态组合复制定价:如果一个自融资(self self-financing)交易策略最后具有和一个证券相同的损益,那么这个证券的价格等于自融资交易策略的成本。这称为动态套期保值策略(dynamic hedging strategy)。所谓自融资交易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交易策略所产生的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完全是由于交易的盈亏引起的,而不是另外增加现金投入或现金取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购买并持有( buy and hold) 策略。
❺ 问个罗斯的《公司理财》的问题
什么是无套利定价原理
金融市场上实施套利行为变得非常的方便和快速。这种套利的便捷性也使得金融市场的套利机会的存在总是暂时的,因为一旦有套利机会,投资者就会很快实施套利而使得市场又回到无套利机会的均衡中。因此,无套利均衡被用于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金融产品在市场的合理价格是这个价格使得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这就是无风险套利定价原理或者简称为无套利定价原理。
无套利定价原理的特征
其一,无套利定价原理首先要求套利活动在无风险的状态下进行。当然,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纯粹零风险的套利活动比较罕见。因此实际的交易者在套利时往往不要求零风险,所以实际的套利活动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风险套利。
其二,无套利定价的关键技术是所谓“复制”技术,即用一组证券来复制另外一组证券。
复制技术的要点是使复制组合的现金流特征与被复制组合的现金流特征完全一致,复制组合的多头(空头)与被复制组合的空头(多头)互相之间应该完全实现头寸对冲。由此得出的推论是,如果有两个金融工具的现金流相同,但其贴现率不一样,它们的市场价格必定不同。这时通过对价格高者做空头、对价格低者做多头,就能够实现套利的目标。套利活动推动市场走向均衡,并使两者的收益率相等。因此,在金融市场上,获取相同资产的资金成本一定相等。产生完全相同现金流的两项资产被认为完全相同,因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复制。而可以互相复制的资产在市场上交易时必定有相同的价格,否则就会发生套利活动。
其三,无风险的套利活动从即时现金流看是零投资组合,即开始时套利者不需要任何资金的投入,在投资期间也没有任何的维持成本。
在没有卖空限制的情况下,套利者的零投资组合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情况,该组合的净现金流都大于零。我们把这样的组合叫做“无风险套利组合”。从理论上说,当金融市场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时,每一个交易者都可以构筑无穷大的无风险套利组合来赚取无穷大的利润。这种巨大的套利头寸成为推动市场价格变化的力量,迅速消除套利机会。所以,理论上只需要少数套利者(甚至一位套利者),就可以使金融市场上失衡的资产价格迅速回归均衡状态。
无套利机会存在的等价条件
(1)存在两个不同的资产组合,它们的未来损益(payoff payoff)相同,但它们的成本却不同;在这里,可以简单把损益理解成是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是确定的,则相同的损益指相同的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是不确定的,即未来存在多种可能性(或者说存在多种状态),则相同的损益指在相同状态下现金流是一样的。
(2)存在两个相同成本的资产组合,但是第一个组合在所有的可能状态下的损益都不低于第二个组合,而且至少存在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一个组合的损益要大于第二个组合的损益。
(3)一个组合其构建的成本为零,但在所有可能状态下,这个组合的损益都不小于零,而且至少存在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这个组合的损益要大于零。
套利机会的等价性推论
(1)同损益同价格:如果两种证券具有相同的损益,则这两种证券具有相同的价格。
(2)静态组合复制定价:如果一个资产组合的损益等同于一个证券,那么这个资产组合的价格等于证券的价格。这个资产组合称为证券的 ““复制组合””(replicating portfolioportfolio)。
(3)动态组合复制定价:如果一个自融资(self self-financing financing)交易策略最后具有和一个证券相同的损益,那么这个证券的价格等于自融资交易策略的成本。这称为动态套期保值策略(dynamic hedging strategy strategy)。所谓自融资交易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交易策略所产生的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完全是由于交易的盈亏引起的,而不是另外增加现金投入或现金取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购买并持有( buy and hold) 策略。
❻ 套利定价模型的套利定价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异同点
1976年,美国学者斯蒂芬·罗斯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资产定价模型,此即套利定价理论(APT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用套利概念定义均衡,不需要市场组合的存在性,而且所需的假设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更少、更合理。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套利定价理论假设:
1.投资者有相同的投资理念;
2.投资者是回避风险的,并且要效用最大化;
3.市场是完全的。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价理论没有以下假设:[1]
1.单一投资期;
2.不存在税收;
3.投资者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
4.投资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为基础选择投资组合。
套利机会存在的条件
设市场有N种证券,Wi表示投资者对证券持有权数的变化根据套利的定义,套利有自融资功能,套利组合
中买入证券所需资金由证券获得。
根据套利的定义,如果套利机会存在,套利组合不承担风险,对任何因素的敏感性为零,即B pj=0,J=1,2,..K N需大于J,
根据套利的定义,套利须获得非负的收益。
第一个条件:
w +w +w +...+w 0
1 2 3 n
第二个条件:βpj = 0, j = 1,2,3,..k.
即:
W1 β+ W2 β+ W 3 β+…+ W N β =0
11 21 31 N1
W1 β+ W2 β+ W 3 β+…+ W N β =0
12 22 32 N2
·······
W1 β + W2 β + W 3 β +…+ W N β =0
1K 2K 3K NK
这时满足这两个等式的任何一组解将成为潜
在的套利组合,即满足自融资和无风险套利
条件。
第三个条件:
wr +w r +w r +...+w r >0
2 3 n
1 1 2 3 n
因此,当一个组合满足上述三个方程时,便存在一
个能获得不承担风险的正的收益的套利组合。
❼ 静态复制和动态复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于金融..谢谢
给你简单的说下吧,要说清楚字太多了
首先你要搞清楚什么是复制,就是把一个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可以用另一组资产表达出来,比如用一组无风险资产和一个证券来复制另一种证券。换言之,就是用a+c把b表达出来,这是最简单的复制。
我的理解是,静态复制而言,很多参数都是固定的,我们在某个时点上复制,比如波动率利率都是一个值。但动态就是在一个时间区间上,就像动态套期保值,不断的更换持有的资产和头寸,不断的把要复制的证券表达出来,也就是自融资过程。
❽ 为什么无套利情况下状态价格为正
什么是无套利定价原理
金融市场上实施套利行为变得非常的方便和快速。这种套利的便捷性也使得金融市场的套利机会的存在总是暂时的,因为一旦有套利机会,投资者就会很快实施套利而使得市场又回到无套利机会的均衡中。因此,无套利均衡被用于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金融产品在市场的合理价格是这个价格使得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这就是无风险套利定价原理或者简称为无套利定价原理。
无套利定价原理的特征
其一,无套利定价原理首先要求套利活动在无风险的状态下进行。当然,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纯粹零风险的套利活动比较罕见。因此实际的交易者在套利时往往不要求零风险,所以实际的套利活动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风险套利。
其二,无套利定价的关键技术是所谓“复制”技术,即用一组证券来复制另外一组证券。
复制技术的要点是使复制组合的现金流特征与被复制组合的现金流特征完全一致,复制组合的多头(空头)与被复制组合的空头(多头)互相之间应该完全实现头寸对冲。由此得出的推论是,如果有两个金融工具的现金流相同,但其贴现率不一样,它们的市场价格必定不同。这时通过对价格高者做空头、对价格低者做多头,就能够实现套利的目标。套利活动推动市场走向均衡,并使两者的收益率相等。因此,在金融市场上,获取相同资产的资金成本一定相等。产生完全相同现金流的两项资产被认为完全相同,因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复制。而可以互相复制的资产在市场上交易时必定有相同的价格,否则就会发生套利活动。
其三,无风险的套利活动从即时现金流看是零投资组合,即开始时套利者不需要任何资金的投入,在投资期间也没有任何的维持成本。
在没有卖空限制的情况下,套利者的零投资组合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情况,该组合的净现金流都大于零。我们把这样的组合叫做“无风险套利组合”。从理论上说,当金融市场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时,每一个交易者都可以构筑无穷大的无风险套利组合来赚取无穷大的利润。这种巨大的套利头寸成为推动市场价格变化的力量,迅速消除套利机会。所以,理论上只需要少数套利者(甚至一位套利者),就可以使金融市场上失衡的资产价格迅速回归均衡状态。
无套利机会存在的等价条件
(1)存在两个不同的资产组合,它们的未来损益(payoff payoff)相同,但它们的成本却不同;在这里,可以简单把损益理解成是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是确定的,则相同的损益指相同的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是不确定的,即未来存在多种可能性(或者说存在多种状态),则相同的损益指在相同状态下现金流是一样的。
(2)存在两个相同成本的资产组合,但是第一个组合在所有的可能状态下的损益都不低于第二个组合,而且至少存在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一个组合的损益要大于第二个组合的损益。
(3)一个组合其构建的成本为零,但在所有可能状态下,这个组合的损益都不小于零,而且至少存在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这个组合的损益要大于零。
无套利机会的等价性推论
(1)同损益同价格:如果两种证券具有相同的损益,则这两种证券具有相同的价格。
(2)静态组合复制定价:如果一个资产组合的损益等同于一个证券,那么这个资产组合的价格等于证券的价格。这个资产组合称为证券的 ““复制组合””(replicating portfolioportfolio)。
(3)动态组合复制定价:如果一个自融资(self self-financing financing)交易策略最后具有和一个证券相同的损益,那么这个证券的价格等于自融资交易策略的成本。这称为动态套期保值策略(dynamic hedging strategy strategy)。所谓自融资交易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交易策略所产生的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完全是由于交易的盈亏引起的,而不是另外增加现金投入或现金取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购买并持有( buy and hold) 策略。
❾ 完全融资与自融资的关系
自然融资,是企业在日常交易中自然发生的,主要有应计费用与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应付账款在商业信用中最为常见,具体有放弃现金折扣而在最后到期日付款与延迟支付等方式。应计费用并非真正可由企业自由支配,仍须考虑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