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维吾尔族的肉孜节由来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
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1)肉子融资扩展阅读
封斋是肉孜节主要活动之一,在此期间,教会禁止肉食和娱乐,包括结婚喜庆和教堂内的弹琴、歌唱等。与此同时,凡满14岁的信徒,每逢周五不得吃禽兽的肉(鱼、蛋不在此限,但在采用拜占庭礼仪的天主教内,鱼、蛋也被禁止),此即所谓“守小斋”。
斋月结束的第二天,便是穆斯林的开斋节。节日一般为三天。人们要去清真寺礼拜、赞美真主、祈求福祉。亲朋好友之间也要相互登门道贺。许多青年男女也特意安排在此时举行盛大婚礼,更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⑵ 肉孜节了退休工资不发吗
退休金没有延期过。
你问问身边亲戚,邻居,好友,同事,等
谢谢你的提问
⑶ 肉孜在维吾尔族是什么职位
是少数名族的节日不是职位, 有两大节 肉孜节、库尔班节 一个是一个是大面,一个小年
⑷ 什么是肉孜节
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与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Ruzi)。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
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
开斋节的主要礼仪有:
1、忙食一物。穆斯林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向真主感恩之意。
2、交纳开斋捐。施舍,或扶助贫困,或交予清真寺。
3、举行会礼。是日上午,穆斯林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会礼者过多时可移在广场或郊野举行。穆斯林会礼毕互相握手,共诵赞圣词,并互致问候。
除以上主要仪式外,穆斯林还要宴会亲友宾客,邻里之间相互馈赠节日食品。有的穆斯林在家诵读《古兰经》,祈求赐福和佑护全家平安;有的游坟诵经悼念亡人。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将开斋节视为盛大节日,称之为“大尔德”(即大节日)。新疆地区的各民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并称此节为“小尔德”(即小节日)。开斋节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
⑸ 肉孜国是什么国家 看血色浪漫2 里面才知道的。那个叫王诓林的傻子自称肉孜人的后裔!
古代的肉孜国、桂孜国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就到过。现在新疆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就有肉孜节,汉族称开斋节。
⑹ 人为刀俎我为肉孜人为刀俎我为肉孜的意思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望采纳
⑺ 肉孜节的习俗含义
肉孜节的习俗含义:
“肉孜”是波斯语,意思就是“斋戒”。所以肉孜节就是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土尔”的意译。新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称它为“肉孜节”。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称它为“小尔德”,甘肃、青海等地的回族穆斯林称它是“过年”,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群众过春节,藏族人民过藏年。在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一个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千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族穆斯林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
回族的开斋节(希吉来历九月),被视为一年中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据传安拉在这个月颁降了将人们引向正道的《古兰经》。凡是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安拉成倍的报答。因此,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面定,见月牙儿就入斋,通常以两位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然后本坊的阿訇宣布人斋。在人斋的当晚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师傅,要到邦克楼(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苦,挨门逐户地敲打。人们听到后,赶忙起来,洗脸、洗手、濑口,做饭封斋。
狭义的斋戒要求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如有人起晚了,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能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在斋戒期间,平时抽烟的人必须戒掉。这样,封斋使回族逐步养成了坚韧、刚强、廉洁的美德。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感到白天不吃不喝对身体健康和生产劳动都不利,不少人已自觉地放弃了白天封斋的习惯。
广义的斋戒要求人们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嘴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禁饮食,挨饥饿,而心不正,行不端,也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完美的。
在斋月期内,回族群众很重视“盖午尔夜”,也有的叫“坐夜”。关于此夜的确切日期,《古兰经》中无明文可考,回族群众通常从最后三个单日内选取居中之日。即第二十七夜。“盖德尔”原为“前定”、“高贵”之意,回主旋律群众认为在这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认为这“高贵的夜间,胜过一个月”。《圣训》也说:“谁使盖德尔夜充实功修,谁都能获得七十二年善功的回赐。”因此这一夜,回族群众一般都要做一些可口的开斋饭,请人吃饭,或齐聚清真寺或住宅中礼拜、圆经、祈祷,赞主怀圣,彻夜不眠。
经过一个月的封斋,月终望见了新月,意味着斋期结束,回族群众自然欢欣鼓舞,都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斋节的到来。在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履行交纳课税的义务,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土尔”钱。回族群众一般都自己愿意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打扫清洁,成年回族人个个都要洗大净,
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要把脸洗干净,头梳整齐,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早上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何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和拜毛,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种会礼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重,令人惊叹不已。哪怕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
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有的回族青年男女还特地选定这个佳节办婚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辽宁鞍山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摔跤、扳手腕,拧指头等;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大尔代)节、宰牲(古尔邦)节、圣纪(圣忌)节。其中与维吾尔等民族重视“古尔邦”节相比,回族更重视开斋节,她是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其他民族称其为“回民过年”。
开斋节又称“大尔代”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为“肉孜节”。伊斯兰教历的9月,穆斯林习惯用阿拉伯语称呼为“莱麦丹”月。“莱麦丹”是练的意思,即练思想、练意志、练身体,也称“斋月”,通常也称“封斋”、“把斋”。在此月,虔诚的穆斯林要在日出之后不饮不食,停止工作,专事礼拜,洁身自修,守静于家,省身思过,至日落之后进食开斋,整月如此。这就是伊斯兰教规定的“五功”——念(念古兰经)、礼(礼拜)、斋(封斋)、课(缴纳天课)、朝(朝觐麦加天房)中的一项功课。斋戒期满,(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就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开斋节。开斋节前,每个成年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全身,穿洁净的衣服,方可进入清真寺参加会礼(节日礼拜),以庆祝斋戒功课的圆满完成。在这天各家各户都要缴纳(每人2.4斤麦子或面粉或折合现金)开斋捐。其目的是“净化人的心灵,接济贫困”,培养人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美德,避免穆斯林中的贫苦人在节日沿街行乞,与贫苦人共享节日之欢乐。庄严肃穆的开斋节会礼结束后,众穆斯林集体向阿訇(教长)道安,全体穆斯林互致(色俩目)平安词,以表示节日的宿愿:祈求平安、吉祥、富贵、和谐!
开斋节期间,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油炸面饼)、馓子、烹调佳肴、宴请宾客等。这种风俗,追根溯源,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在一次战斗胜利后,凯旋归来时,穆斯林们争先恐后地邀请他到家做客,可穆罕默德圣人没有到富人家赴宴,却到了一位非常贫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而老人也没有美味佳肴招待穆罕默德圣人,只能端出了油汪汪、香喷喷的“油香”让其品尝,穆罕默德圣人高兴的用右手撕了一块吃了,其余的分给了围观的小孩。从此穆斯林形成吃油香时用右手撕开吃的习惯。有些地方的穆斯林青年男女还特意选择开斋节期间举行结婚典礼,使自己的婚礼再增添些节日的喜庆。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矿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后相沿成俗。
节日的凌晨,人们聚集在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
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
、糖果、点心等,人们身着民族服装,攘攘,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贺,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来游玩,各种娱乐场所同时开放。在南疆还有说评书的,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节前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向穷人发放“开斋捐”,粉刷房屋,打扫院落,井把清真寺装饰一新。同时准备节日食品,炸油香、馓子、 宰羊宰鸡等。
炸油香,是所有十二个节日的必做工作,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的独特风俗,笔者个人认为,起源于祭献遗风:油烟香味祭献了亡人。
节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净身,身着盛装,或手待经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之后,先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萨拉姆”。会礼结束,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扫墓,或各家各户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红,整墓培土,随后分头前往各亲友家拜节,互赠油香、馓子等各种炸果,表示祝贺。
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全家吃“粉汤”。
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
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⑻ 肉孜是一种食物吗
"肉孜"系波斯语Rozah的音译﹐意为"斋戒"。中国新疆地区称伊斯兰教的开斋节为"肉孜节"。
⑼ 肉孜节来历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土尔”的意译。新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称它为“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思就是“斋戒”。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称它为“大尔德”,甘肃、青海等地的回族穆斯林称它是“过年”,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群众过春节,藏族人民过藏年。在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要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他在这个月受安拉之命为“使者”,以次为斋月,是为纪念《古兰经》首次在这个月降临。同时,“斋戒能使有钱人尝尝饥饿的滋味,(使其)不要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尝到别人的痛苦”。现在开斋节已经成为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穆斯林沐浴净身,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敬“塞俩目”(问候的意思),还要到清真寺参加节日聚礼活动。
尔德(Eid)的意思是集合的日子,来自“阿达”(Aada)这个词源,原意是返回,因为人们定期返回,参加穆斯林大众的集会。
伊斯兰的两大尔德庆祝活动是先知穆圣确定的节日。根据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圣迁移到麦地那之后,发现当地的人继承蒙昧时代的习惯,一年有两次庆祝活动。穆 圣说:“当我来到这里时,你们延续过去蒙昧时代的传统保留两个纪念日。真主启示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日将用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
大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说:“这两个更好的日子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启示定为合法的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人类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 这两个节日,标志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结束:斋戒和朝觐。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 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这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中,可以看到一年中的两个尔德节与任何民族的节日或习惯的节日很不相同。《古兰经》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供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根据圣训教导,穆斯林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个星期的主麻日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即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返回”和参加礼拜集会。这些 是伊斯兰的节日,宗教性质的节日,因为在这些节日里,主要的活动是礼拜和敬畏真主。这是真主和他的使者为我们规定的聚会日子,凡遵守者都能获得许多倍的回 赐和真主的恩典。从真主那里启示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是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