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权购入时应按以下分录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债券的购入与股票的购入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均为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确认其初始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即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的一级分录。
B. “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资产成本”对不对
正确。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制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
具体而言:⑴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⑵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AFS securities)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外的其他的债权证券和权益证券。企业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目的是获取利息、股利或市价增值。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不会像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那样积极管理。如果企业打算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卖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就应该将这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归为短期投资;如果企业不打算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卖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就应该将它们归为长期投资。
C. 为什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进成本,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用投资收益来核算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说起来有点多。
【背景】金融资产的计量一直存在着争议,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里,有主张变动入当期损益的,也有主张变动不入当期损益的。于是就定下了两种科目及两种处理方法——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补充一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能核算持有至到期的债券。
那么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成本,这是常规做法,争议不大,那么关键就来看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要计成本呢?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核算短期变现的金融资产,一般也就是为了把闲置的货币资金保值才会购买的,它也随时会被换为货币资金,因此也被划分为速动资产。
也就是说,交易性金融资产是随时可能售出的,管理层需要确确实实地知道可以直接变现的金融资产价值是多少,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决策,总不能把价值100万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加上交易费用变成120万来误导管理层吧?在做财务报表分析时,我们不希望速动比率虚高,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吧?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交易费用不应该计入成本。不进成本进哪里?由于金融资产类的收益最终影响“投资收益”科目,反正最后都要计入投资收益,干脆一开始就直接计入好了。所以就有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的做法。
这两种不同的做法可以死背,也可以去理解,但追究原因的话,大体上就是这么个解释。
希望能够帮到您!
D. 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其它的计入成本
我很喜欢你提的问来题,学习会计不源是死记,它之所以这样做账,一定是有他的原因和理由的。如果多去弄懂这些背后的东西,学起来会很容易。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按理其实都应该计入成本的,但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记账,如果往成本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数字就不对了,所以准则规定此项直接计入投资收益,比如购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买价为100,交易费用为10,如果都计入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那么成本为110。假设年末公允价值变为了90,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但是,实际的公允价值是从100变为90,是10才对,多出来的10是交易费用,并不是公允价值变动,所以核算时要把交易费用10计入损益,不作为成本。
你可以这样理解,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时间一般较短(一年以内),交易费用就进费用(如果一开始计入成本,等近期出售还是要转入损益,都在一个年度内所以实质最终还是进损益),而持有到期投资一般持有年度在1年以上,所以一开始计入成本,以后年度分摊,实质最后还是进入费用,符合配比原则。
E. 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计入成本中呢
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损益类科目除了投资收益还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不计入投资收益,计入资产原值,的话,那么这部分费用成本最终是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里面去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只能体现这个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自身增值贬值,计入成本的话就不真实了。
举个例子100块钱的股票,2块钱费用,那么如果计入成本的话也就是记交易性金融资产98块,最后升值到120块钱卖掉了,你这么算的话他增值了22块钱,但是其实应该是20块钱。计入投资收益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
再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那个资产购入的目的长期持有的可能性高,从长期来看,这个资产更可以认为你的“资产”,它更加固定,风险报酬更加稳定,计入成本无可厚非
F. 取得时的交易费用,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成本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类型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没有为什么,就是个定义,就跟苹果为什么属于水果的概念一样。非要说为什么的话,是根据这个资产的流动性可变现性强来划分的。
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所以发生的交易费用就计入到当期损益中,而其他两项资产,持有的目的不同,持有至到期投资就是为了进行一个长期的持有,所以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到其成本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为了避免调节利润,也是计入到成本中去。
G. 为什么债券性投资时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
对的呀,那几类金融资产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费用(投资收益借方)外,其他几类交易费用都计入资产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时,“成本”这一明细科目计入的金额为债券面值,购买金额(包括交易费用)减去面值的金额计入“利息调整”。不管是哪个明细科目都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利息调整”科目里不仅包括交易费用,还包括溢折价。
H. 为什么债券性投资时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
因为债券面值入账,以后按摊余成本计算,交易成本一次性支出,不能以摊余成本计算,所以不能计入成本。个人愚见。
I.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在购入股票时,交易费用为什么计入成本
先说3
股票哪来的利息 :P
然后说2
相似,但是你的理解也不对
这么说吧,现行准则下,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有两个口径:公允价值 和 摊余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 和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都要以公允价值计量,没错
然后公允价值的<变动>,
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进利润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不在利润表反应
最后说1
这个和交易习惯无关,和会计处理有关
比如 你100块钱买的金融资产 另外付交易费用5元 期末公允价值120元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条件下
即便,注意是即便,交易费用进成本
当年利润表上海市120-105=15元,
和交易费用直接进损益 没区别
而如果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正常的处理 交易费用进成本
当年 利润表上是0,所有者权益(投资重估储备)15
而如果交易费用进利润表
那么当年就有5块钱的损失,然后投资重估储备是20
显然不符合交易的实质。。。
J. 购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为什么要计入成本
其实原则上讲,取得所有资产的成本都包括所支付的全部与取得资产相关的必要对价。
为了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费用是必须支付的,所以,交易费用属于“与取得资产相关的必要对价”的一部分,因此要计入成本。
而你可能马上要质问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买入时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其实原理上应该进成本的,但是因为反正它的公允价值变动马上都要在当期计入损益,所以是在取得时直接记损益,还是等年底重估的时候再记,对当年和以后年的报表都没有区别,所以直接省掉这个麻烦,就在购买时直接计损益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