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出让多少股权融资最好
融资先要搞清楚你企业的估值:
1、先做项目估值;找对手或同行比较看他们版最近融资数据,权然后对自己项目做明确估值,比如1000万
2、明确自己团队股份情况,保证大股东比例占话语权,比如超过50%;
3、如果融资200万,那就是出让1000万的20%;
建议你咨询一下相关领域的专家吧,睿融金服李老师还不错!
Ⅱ 为什么有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被稀释掉大量股权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的过程是怎样的?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创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权分享给股东以及建立期权池。通过股权为纽带,稳固内部管理。
2、天使轮——10%-20%股权
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创期融资,比起规模更看重企业创始团队、股权结构、内部组织架构等。拥有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的团队,内部崩坏导致企业失败的几率较低,这是投资人所看重的。这个时期的融资在50-200万左右
3、A轮融资——20%-30%股权
企业的商业模式、团队的作战能力被市场所检验是可行且有效的,企业已经实现初步盈利,VC会投出A轮,通常在500万-1000万左右,支持企业进一步的扩张、发展。
4、B轮融资——10%-15%股权
发展了一段时间,公司的经营状况步入正轨,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更多的投资方也会随之而来,B轮融资的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之间。
5、C轮融资——5%-10%股权
企业抵达C轮有一个条件:年营收达到2000万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资者才会进一步的投资。这时的融资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业上市。
6、IPO融资
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企业上市,面向公众进行更大范围与规模的融资。这个时候,创始人的股权会稀释得很低,但这时即使1%的股权所涵盖的财富也大得惊人。
设立股权期权池带来股权稀释
期权池
期权池是在融资前为未来引进高级人才而预留的一部分股份,如果不预留,会导致将来进来的高级人才如果要求股份,则会稀释原来创业团队的股份,这会造成一些问题。如果融资前估值是600万,而风险投资(vc)400万,那么创业团队就有60%的股权,VC有40%。一般而言,现在的创业团队把自己的20%预留给了未来的要引进的人才。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京东的”双层AB股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京东的刘强东,只拥有16.2%的股权,却能掌握80%的投票权。
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Ⅲ 一个公司怎样去计算它融资多少要出让他股份百分比…
上市的公司按照来总资产自,根据评估机构的相关证明和路演的结果实行定价和发行相应的股份数,再在二级市场上融资.这些股份是从公司总资产中剥离出来发行的,也就是说,一旦上市,就意味着老板不可能100%持股 假设其他公司成员都没持股,只有老板和二级市场参与者持股 那么,公司总资产中剥离出来的部分成为流通股份,按照比例分配给二级市场参与者,余下部分非流通股则为老板持有。 举例:假设公司总资产2000W,用1000W做流通股份发行,那么老板持有剩下的,也就是50%的股权。 对于完全流通上市的公司,其资产100%流通,老板只能通过提前认购原始股的方法自己持有股份(也就是说提前自己买,公司内申购有优先),其余部分流通
求采纳
Ⅳ 融资与股权比例应该怎么计算
举个例子分析吧,比较好理解。
情景分析
项目是比较优秀的,估值一直在上升,下一轮正式融资N的估值必然节节攀升,股东Z的比例会在下一轮估值中被稀释,要想保持不变,就要在之前将比例提升。项目方让股东Z增资相当于定向增资,由于股东Z比例增加,相当于将其他的股东比例稀释。按低于下一轮正式融资的估值,则体现项目方对股东Z的诚意。
思考过程
为便于表述,先假设一些参数如下:
z 股东Z在当前所占的股份比例(也就是需要保持的比例)
X 股东A需要增资的额度
P 针对股东Z融资后的估值
V 正式下一次融资N的融到资金
N 正式下一次融资N后的估值
估值方式
估值方式有两种,前估值和后估值,本次采用融资结束后的估值方式计算,估值后再融资于此类似,可能要重新考虑。
后估值计算
注:
比例计算可采用:原比例x稀释比例+新增比例 或采用 (融资时股权价值+增资)/融后估值
对正式的N轮股权价值为 (((P-X)z + X)/P)(N-V) 即融资前的股权比例x融资前的估值
融资后的比例 (((P-X)z + X)/P)(N-V) /N 其中 (N-V)/N 即稀释比例
比例不变
(((P-X)z + X)/P)(N-V) /N = z
对方程求解:
X = (z/(1-z))P(V/(N-V))
前估值计算
同样:
((Pz+X)N/(P+X) )/(V+N) = z
求解 X = zVP/(N-z*(V+N))
前估值方式,相对稀释较小,因此需要的增资比例较少。
Ⅳ 融资金额和出让多少股权比例,并写明测算的依据
1、先做项目估值;找对手或同行比较看他们最近融资数据,然后对自己回项目做明确估值,答比如1000万
2、明确自己团队股份情况,保证大股东比例占话语权,比如超过50%;
3、如果融资200万,那就是出让1000万的20%
希望采纳
Ⅵ 融资时的出让股份是指什么
出让股份 卖出自己持有的股票
通俗的说以此为签定协议进行融资 相当于抵押
假设专有一个公司属注册资金100万元,现吸引了1000万的投资,以出让15%股份的形式
相当于公司目前(注册资金)是1000+100=1100万元,那么后来出资1000万元的投资者将拥有1100万元中的15%的权益,即拥有165万元的权益.可以到工商局进行登记办理.细节问题须咨询律师顾问。
Ⅶ 运营五年多的公司如果想找投资人融资200万应该给投资人多少股份!
我的回答建立在简融网的一个补充思路,你首先估计一下你公司的总价值,然专后确定一下融资属200万,你能付出多少股份或者其他的东西,如果是股份,一定要注意超过10%,会产生一个质变,可以对公司决策做出决定,另外说服投资人,可以从这三方面回答更好,第一,你为什么可以成,二,你多长时间可以给他回报,三,你能回报多少,说明这些就可以了,最后祝你成功
Ⅷ 公司融资后,股权怎么分配
公司融资后,股权一般都是根据投入的份额来分配的,如果投入的不是实物,那可以根据评估价格、投资者的公认来确认份额,这样的股权分配一般都是投资者根据自己投资的比例所具备的发言权来协商,没有可比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协商。
以腾讯公司为例:
在创立之初,“五虎将”们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为首席执行官,出资23.75万元,占47.5%,张志东为首席技术官,出资10万元,占20%,曾李青为首席运营官,出资6.25万元,占12.5%,许晨晔为首席信息官,出资5万元,占10%,陈一丹为首席行政官,出资5万元,占10%。
相较于固定的薪资,股权更具有长远的投资价值。一般来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合伙人手中的股权很有可能会翻好几倍,远不是固定薪资可以比拟的,创业者可以以此来说服和吸引优秀人才。
每个创业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股权的分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案。但股权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好的股权分配方式不仅可以使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还能使股东们同心协力,一起把精力放在创业团队,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
(8)融资会让出多少股份扩展阅读:
天使投资提出一系列相关要求后,公司注册股票数量,内部核算每股价格。同时,所有股东的股票只占到总量的75%左右,由于创业公司没有相应的资金或者技术做抵押,剩下的25%部分用于以下用途:
1、创始人根据贡献拿到一部分股票作为补偿。
2、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给员工发股票期权。
3、 公司重要的成员包括CEO,将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几个投资人的股份之和小于公司创始人的,不超过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