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短期融资市场: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政府、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
一个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市场,其市场容量大,信息流动迅速,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且持续,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参与。货币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证券市场四个子市场构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客观上有资金盈余方和资金不足方之分,从期间上可分为一年期以上的长期性资金余缺和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性资金余缺两大类,相对于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为中长期资金的供需提供服务,货币市场(Money Market)则为季节性、临时性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行之径。相对于长期投资性资金需求来说,短期性、临时性资金需求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最基本的、也是最经常的资金需求,因为短期的临时性、季节性资金不足是由于日常经济行为的频繁性所造成的,是必然的、经常的,这种资金缺口如果不能得到弥补,就连社会的简单再生产也不能维系,或者只能使商品经济处于初级水平,短期资金融通功能是货币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
货币市场主要有:管理功能、政策传导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功能。
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又为货币市场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条件,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在这一关系中,货币市场起着基础性作用。重资本市场,轻货币市场,其结果是削弱了货币市场的基础作用,使得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失去了短期融资市场的依托,同时破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造成大量本应属于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向资本市场,一方面是货币市场因资金缺乏日渐萎缩,另一方面是不断膨胀的资本市场积聚了太多的短期游资,资本市场的泡沫成分日渐明显。其次,由于上述结果的延伸,使中央银行借以调节宏观经济的联系纽带被割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正本清源,全面认识货币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基础功能与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具有现实的以及长远的深刻意义。
由于货币市场在发展上的严重滞后,客观上造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瘸腿”现象,破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并弱化了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货币市场的功能,重新审视它在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给货币市场一个应有的评价,充分重视货币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长期融资市场: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者为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
资金的需求者主要为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府机构、工商企业、房地产经营商以及向耐用消费零售商买进分期付款合同的销售金融公司等。
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资本市场完整的功能体系。如果缺少一环节,资本市场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资本市场的功能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属性之一。从理论上认清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于我们正确对待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我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资本市场包括四部分:
(1)国债市场。这里所说的国债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的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基本建设债券、保值公债、特种国债的发行与交易市场。
(2)股票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
(3)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
(4)中长期放款市场,该市场的资金供应者主要是不动产银行、动产银行;其资金投向主要是工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扩建和新建;资金借贷一般都需要以固定资产、土地、建筑物等作为担保品。
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特点主要有:
1、融资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无到期日。
2、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
3、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同时,作为对风险的报酬,其收益也较高。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而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
❷ 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指协助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协助企业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融资中介。间接融资是指企业的融资是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获取。而直接融资即企业直接从市场或投资方获取资金。
从筹集资金的来源的角度看,筹资渠道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1、内部筹资渠道
企业内部筹资渠道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应付税利和利息、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一般在企业并购中,企业都尽可能选择这一渠道,因为这种方式保密性好,企业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风险很小,但资金来源数额与企业利润有关。
2、外部筹资渠道
外部筹资渠道是指企业从外部所开辟的资金来源,其主要包括: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从企业外部筹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因此,在购并过程中一般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其缺点是保密性差,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
借款筹资方式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如银行)进行融资,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负债。向银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税前冲减企业利润,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向非金融机构及企业筹资操作余地很大,但由于透明度相对较低,国家对此有限额控制。若从纳税筹划角度而言,企业借款即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效果最佳。
❸ 企业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和什么两类资本结构
资金来源按融资主体分为内部资金来源和外部资金来源。相应的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专融资和外源融资属两个方面。
A.内源融资
(1)概念:内源融资也称内部融资,是将作为融资主体的既有法人内部的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2)既有法人内部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①货币资金;②资产变现;③企业产权转让;④直接使用非现金资产。
B.外源融资
(1)概念:外源融资是指吸收融资主体外部的资金。
外部资金来源渠道较多,应根据外部资金来源供应的可靠性、充足性以及融资成本、融资风险等,选择外部资金来源渠道。
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❹ 融资的方式和渠道的区别是什么
融资的方式和渠道的区别
融资渠道有7种:国家财政资金,银行,非银行金专融机构,非金融性企业属,居民个人,企业内部累积。
融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
渠道是规模化的,大概念的,方式是一种手段,定义范围肯定要小了一点。两者基本不属于同一概念。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筹集方式,而一定的融资方式既可以适用于某一特定的融资渠道,也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融资渠道。
❺ 资金来源和资金渠道的区别
来源是指从哪里来,渠道是指以哪种方式来,例如:企业筹资可以从个人那里筹,但方式可以是借,也可以是吸收他入股成为自有资金。在这里资金不管是发行债券还是发行股票哪种渠道来得,但都可以是来源于个人。不知这样说你是否能明白了。
❻ 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有哪些
一、融资常见的方式
1、基金组织;
2、银行承兑;
3、直存款;
4、银行信用证(大额质押存款);
5、委托贷款;
6、直通款;
7、对冲资金;
8、贷款担保;
9、P2P融资模式。
二、融资的六大途径
1、银行:银行贷款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资雄厚,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银行贷款成为群众依赖的常见融资方式;
2、信用卡:信用卡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结算方式日趋电子信息化,信用卡这种电子货币对于从事经营的人来讲,在急需周转的时候,通过信用卡取得一定的资金也比较现实;
3、保单质押:对于保单质押保险公司“贷”钱给保险人可能很多人挺陌生的,不过这种方式的确已经出现。投保人如因经济困难或是急需资金周转时,可把自己的保单质押给保险公司,并按照相关规定跟比例从保险公司领取贷款;
4、典当行:典当从古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典当行取得资金,一直是平民所得之的方式;黄金、珠宝、家电、房地产、机动车等等物件都可以典当,有价的证券也可用来质押;
5、委托贷款:委托贷款这也是解决个人资金需求的一种办法。一般来讲就是资金的提供者通过商业银行将资金借贷给需求方,借款人按时将本息归还到借贷方所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利率在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3成,具体由双方商定。
❼ 融资的渠道是什么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协助企业融资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协助企业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外部协助企业融资又可分为债务协助企业融资和股权协助企业融资。
从筹集资金的来源的角度看,筹资渠道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1、内部筹资渠道
企业内部筹资渠道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应付税利和利息、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一般在企业并购中,企业都尽可能选择这一渠道,因为这种方式保密性好,企业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风险很小,但资金来源数额与企业利润有关。
2、外部筹资渠道
外部筹资渠道是指企业从外部所开辟的资金来源,其主要包括: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从企业外部筹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因此,在并购过程中一般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其缺点是保密性差,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
借款筹资方式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如银行)进行融资,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负债。向银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税前冲减企业利润,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向非金融机构及企业筹资操作余地很大,但由于透明度相对较低,国家对此有限额控制。若从纳税筹划角度而言,企业借款即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