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政府类贷款转型路径

政府类贷款转型路径

发布时间:2021-01-08 08:56:46

⑴ 如何设计路径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设计路径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主要是指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转型,通过大量的非财务信息来解释财务信息并利用外部信息解释未来,判断未来,设计路径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路径也就具体体现在管理会计转型。
简单来说,设计路径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应该从区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财务会计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享、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开始。
做好管理会计转型设计应该从几个方面把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做好管理会计转型,区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首先第一个转型是从原来基于会计的管理向基于战略的管理转型。原来不管是预算还是业绩平台等,都是基于会计去执行的,今后要纳入战略范畴。
②做好管理会计转型,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第二个转型是从原来基于战略的知识型的管理会计向驱动战略变革和组织变革的管理会计转型。不能再像传统会计一样单一等着领导决策,应该让员工自主去做一些决策。
③做好管理会计转型,财务会计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享。第三个转型是从传统控制型管理会计向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转型。这个转型控制的出发点是让组织按照管理层制定的路线去执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动态变化,如外部风险或者环境因素的,此时转型的管理会计需要去实时调整,应该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更好地创造价值。
④做好管理会计转型,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运营管理并无太大关系,企业不用遵守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大不相同,企业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根据管理稳步推进会计工作实施
如何实现又核算型财务人员想战略型和业务性财务人员转变,已经如何提高转型后的信息化共享服务呢?是我们设计路径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点工作,但是目前我国
当前财务会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正视:

第一,信息和大数据时代给财务会计人员带来的影响

第二,“显性”和“隐性”的成本

第三,财务会计和业务会计难以结合

第四,财务会计的只能发挥不当
只有处理和重视以上问题,才能为设计路径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做好保障工作。

⑵ 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绩效评价有哪些

01
对数字化转型缺乏共识
根据Wipro Digital的数据,35%的高管认为,缺乏明确的转型战略是实现其全面数字化潜力的关键壁垒。CIO可能会将数字化视为提高运营效率的一种方式,而CMO可能会将数字化视为提高客户参与度的一种方式。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对这方面都是需要的。哈佛商业出版公司的领导力项目主管Janice Miller说:“你需要坚持不懈地传达愿景,坚持下去,让人们接受。”

02
缺少首席执行官的支持
Wipro Digital高级副总裁兼全球负责人Rajan Kohli表示,数字化转型的负责人正处于危机之中,因为缺少首席执行官层面的战略支持。

Digital McKinsey公司2017年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度的谨慎和对未知的恐惧会影响到一些首席执行官。麦肯锡称:“在当前的环境中,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就像重新安排泰坦尼克号的甲板椅子一样。”

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独特的客户体验。这企业范围内的事情,首席执行官有义务接手并推动专注于IT与业务的统一。

03
缺乏重点
如果没有首席执行官的推动,数字化转型就会缺乏重点,从而无法实现。麦肯锡指出,尽管许多企业急于采用“百花齐放”的理念进行实验,但关注太多的东西会“分散了管理的焦点,缺少关于成功扩展所需资源的有价值的想法”。

04
抗拒改变
对于那些企业领导人喜欢处于舒适区的企业来说,变革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Kohli说:“人们是在他们所熟知的事情上展开视野和权利,这是他们很难放手的。”事实上,在哈佛纳什/毕马威CIO调查中,4500名首席信息官中有43%的人认为,抗拒改变是数字化战略取得成功搞的最大障碍。抗拒变革会使变革停滞不前。首席执行官要围绕战略组建团队、让大家目标一致。

05
纠结于“做什么和怎么做”
从黯淡的财政结果到来自董事会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大多数企业都知道为什么需要改变。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弄清楚他们需要改变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这种优柔寡断可能造成惯性,或者更糟的是做出错误的决定。

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将其数字化变革策略与短期和长期的财务目标进行协调,尤其是对于上市的公司而言。“有些短期的决策并不是长期的最佳选择。

06
步伐缓慢
蜗牛般的变革速度不会起到帮助作用。调查的受访者中只有4%表示,他们在一年内实现了数字投资的一半,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已经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看到这些投资中至少一半已经实现。

变革的步伐如此之快,你需要更快地调整战略,而不是花两年的时间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改变文化以鼓励新的想法,其中包括建立一个假设会出现失败的心理安全网,这是关键。

07
人才缺口
数字化转型需要新的人才,包括受过最新编程语言培训的软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他们知道客户系统从虚拟助理能力想要得到什么。企业为用户体验设计专家、DevOps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业人员付出了大笔资金——而且前提是企业能够找得到这种人才。

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企业发现很难吸引来自苹果、谷歌或者Facebook的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其他技术专家。Kohli说:“人才缺口巨大。”人才的稀缺和人消耗可能会导致数字化转型的失败。

08
关注后端而削弱客户创新
即使拥有合适的人才组合,CIO也会以牺牲面向客户的创新为重点,进行基础设施的大修正。真正的数字化变革同时涉及到这个硬币的两个面。例如,企业应该分配团队,在尝试移动应用、聊天机器人、区块链或物联网的同时,迁移到云基础架构。

09
整合困境
许多接受物联网、聊天机器人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工具等这些光彩夺目的新技术的CIO们,让这些技术变得碎片化,而不是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平台。他们把这些技术作为单独的部门进行实施,而没有将其整合到一起以发挥价值。因此许多企业未能重塑他们面向客户的价值定位。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将利用新兴技术来强化上下文计算体验,为客户提供高度个性化和创新的服务。

10
独立运作数字化
另一大问题是,一些企业停止了他们的数字化计划,认为需要以独立于母公司的方式运作,例如在总部之外运营一个数字化加速器或创新实验室。

虽然以更快速和更自由的方式运作有其优势,但未能整体地注入这些数字化能力并向其他业务部门推动转型,这会浪费宝贵的资金和资源。

11
受限于资金

一旦执行或运营成本超过节约的成本或收入的增长,数字转换可能会导致缓慢死亡,成为一笔一次性的昂贵预算。领先的企业首先瞄准快速成功来释放价值,以便通常在头三个月得到资金。

12
缺乏连续性
很多时候,一位CIO还在讨论他们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转型,结果在完成数字化转型之前他已经离开了公司?一夜之间,他们的LinkedIn个人资料从“X公司的全球首席信息官”变为“Y公司的首席数据官”,或者更糟糕的是“寻找下一个机会”。你可以把这个问题归结为缺乏深厚的技术人才基础,但是随着CIO们自愿的到和不自愿的跳槽,企业几乎没有机会执行他们的数字战略。

在转型的推动下开始的倡议,往往变成了大堆失败的IT项目。但是最终,数字化转型需要来自高层的领导,如果没有,就注定要失败。数字化转型工作遇到预期投资回报率达不到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领导层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战略、技术、文化和人才的问题。

⑶ 如何设计路径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1、对管理会计边界予来以科学界定

可将管自理会计作用的重点明确为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等,财务会计应提供信息支撑至内部管理,使管理会计有信息支撑,这样才能使财务会计转型至管理会计。

2、财务会计人员转型应从服务共享开始

企业可将外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外包会计核算工作,亦可自主建立服务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职能在于集中核算企业内部标准化与重复性业务,促使工作人员劳动效率大幅提升,便于财务会计与人员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3、企业组织机构需由混合型转型至融合型

基于现有组织机构考虑,充分分离预算决算与财务管理职能,赋予管理会计部门独立性,企业会计密切关联于生产经营活动,将具有独立性的管理会计机构与财务会计部门构建起来后需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讲二者有机融合。

4、强化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管理会计对于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当前企业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多受到财务会计局限,要想推广管理会计就一定要培养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⑷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有哪些

【导读】目前我国建筑业监管发展方向将从“重企业资质”向“以信用体系、工程担保为市场基础,强化个人执业资质管理”的方向转变,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将被强化,对于企业来说,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企业将被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个人将被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书、一定时间直至终身不得进入行业等处罚。那么对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有哪些?

从“要素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从“要素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激活创新创业主体毫无疑问会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一带一路”蕴含巨大市场,建筑业“走出去”的海外商机无限,因此,建筑企业也应当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中建政研商学院名誉院长姚兵在第二届中建政研商学院总裁班上谈到,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从“建筑承包商”到“城市运营商”转型升级

城市运营商是将城市当作一项资产来经营并增值的企业,其本质是以市场化的手段将城市综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城市运营商的价值链涉及城市开发的上、中、下游,业务范围涵盖城市投资建设的方方面面。在产业链构建方面,以需定建,聚焦主业,兼顾辅业,收缩战线,拉长产业链,构建生态圈。这与中建政研集团建设新型智库、成为行业领先的综合服务运营商、构建行业生态圈的“平台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资产、资金驱动”向“管理、技术驱动”转型升级

规模、效益、质量、品牌、运营、服务,将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化、轻资产、高质量,将成为提高建筑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轻资产,要抓住自己的建设核心业务,发挥优势,通过自身优秀的管理能力,运作社会资源达到“使用而不占有”的效果。轻资产更多地体现在项目管理、组织能力的运用,以管理型项目为方向,在保留核心专业能力的同时,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项目建设,合理优化使用资金,减少自身存货和应收账款。轻资产是一个发展目标,其核心就是要使企业从以重资产、重资金驱动转变为管理、技术、品牌驱动发展。

建筑企业发展

从“单打独斗”向“联合重组”转型升级

联合重组的路径有:单个企业自主实现重组;企业与企业之间横向联合重组;相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产品链延伸的纵向联合重组;不同行业之间因为共同“因子”而实现的跨行业联合重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的产学研联合;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参股甚至控股;做好进入垄断行业的准备,一旦政策准入,立即加入进去等。

同时,也应看到,成功实现联合重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关键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有自身的核心技术,联合重组才有价值;只有进行体制创新,才能促进联合重组;只有进行文化创新,才能顺利融入,得到文化认同。

从“人治”向“法治”转型升级

目前的市场环境,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房价波动风险、金融风险、被并购风险、法律风险并存。建筑企业在合同、劳资纠纷等各方面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各种法律问题接踵而至。在不断承接新的工程任务同时,建筑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从“劳动力密集”向“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建筑企业已经饱受人工费持续增长的煎熬,人工费亏损成为行业盈利的最大制约。可以预测,在新生代农民工纷纷逃避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人工费上涨仍将继续。

建筑工业化既是施工企业被劳务公司倒逼的无奈选择,也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是对建筑生产方式的再组织,涉及到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部品生产等企业,而建筑工业化的第一步就是标准体系的设计,必须需要各方面企业的合作,有必要联合房地产骨干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联盟。

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升级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所谓精细化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之中所贯穿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和管理动作,其本质是利用详细策划和每天的标准化、流程化、细节化管理,对常规性施工管理实施在广度与深度上的拓展。

建筑企业可以通过精细化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从而获得市场竞争力与获利能力。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信息化可以为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平台。

从“商人”到“企业家”转型升级

这个时代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包括工匠精神、企业家素质、冒险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

企业家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家素质的高低有着极大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家素质之间的竞争。企业家的素质包括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儒商诚信、智商才智、尊重人才、竞合胸怀、文化自觉和自我修炼等。

从“贪多求全”到“差异化发展”转型升级

随着并购、重组,行业不断集中,建筑业市场将呈现两头发展的态势,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大量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做细、做实。鲲鹏建设集团董事长毛晨阳在第五届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中指出,中小施工企业要学会“做减法”:

走差异化、专业化的路线,不要老是抱着总承包资质不放。如果利用现有资源干一些专业化的事情,在某一个领域里面就能成为翘首。鲲鹏建设集团现在的规模大约为100亿元—200亿元,这几年放弃总承包业务,进军较窄的市场,成立公司做项目税务策划、发票策划、工业化现场装配等,效益明显。

总成本领先,品质功能相同时总成本更低。鲲鹏建设集团这两年从技术、管理和商务3方面入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只为使项目的成本降下来、把企业的总成本降下来。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⑸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有哪些

最简单的,引入支付宝微信官方服务商研发的智慧数字经营系统,无需自己研究钻研,引用服务商公司的成熟系统,便能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网付开发的微火智慧数字经营系统就不错,值得引入。

⑹ 枣庄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

1961年建市的枣庄是国家煤炭基地,经历了130多年工业化开采后,2009年,枣庄被国务院确定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其实,早在2007年煤炭“黄金期”,枣庄市委、市政府就已主动实施城市转型。记者8月1日了解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量价齐跌的背景下,枣庄上半年全市GDP实现1030.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78.22亿元,同比增长7.3%。市委书记陈伟认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犹如一块“试金石”,证明枣庄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煤化工——

燃料变原料,煤矿成“金矿”

8月2日,记者在联想控股滕州化工基地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29支施工队伍5000余人正在紧张施工。

这是继新奥、韩国SK之后落户枣庄的第3个投资过百亿的项目。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煤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利税5.3亿元,同比增长267%。

陈伟解释说,发展煤化工就是要把煤炭由“燃料”变为“原料”,将煤炭“吃干榨尽”。枣庄主攻烯烃及精细化工产品,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枣庄城市转型办公室副主任梁家和算了一笔账:煤转化成电力可增值2倍,转化为尿素可增值3倍,转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转化成醋酸丁酯可增值4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增值近80倍,煤矿变成了“金矿”。

截至目前,枣庄已建在建煤化工项目59个,总投资达600多亿元;产品品种由2006年的11种发展到47种,翻了两番多;主要产品醋酸、醋酐等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家规划的7个煤化工基地中,枣庄是技术水平高、产业链完整、投资规模大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在煤化工的强劲带动下,枣庄培植壮大机械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等8大工业集群,工业转型攻城略地,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8%。

建古城——

用得最值的50万吨煤

8月3日七夕节,台儿庄古城异常火爆。古城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台儿庄古城共接待148.86万人次,同比增长51%;综合收入6600万元,同比增长53%。

以台儿庄古城重建为突破口的服务业发展战役,是枣庄城市转型的重要转折。2008年4月8日,枣庄开始重建台儿庄古城,5家煤矿各出10万吨煤,共筹资4亿元启动古城重建。经过4年精雕细琢,一座美轮美奂的古城重现在世人眼前。目前,台儿庄古城评估价值已超过160亿元。

当初出资的丰源集团董事长陶志远说:“我挖了一辈子的煤,都烧了变成二氧化碳了,这10万吨煤用得最值。”

造城难,卖城更难。挖惯了煤炭的手转型搞旅游谈何容易,从理念到具体操作,人们对旅游还是门外汉。枣庄在全国创新推出旅游营销模式“枣庄二日游”,“二日游”显示出强大的“倒逼效应”,“吃住游购娱”等配套服务短板在一块块补齐。过去全市没有一辆旅游大巴、没有一个地接导游,现在有100多辆旅游大巴、400多名地接导游。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89万人次,同比增长8.9%,旅游综合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2%。

文化旅游业的强势带动,金融、餐饮、物流等服务业迅速崛起。目前,服务业新增就业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0%,提供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超过60%。

旧变新——

在城镇化进程中改善民生

像所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棚户区改造是枣庄城市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全市棚户区面积达545万平方米,占全省的42.9%,涉及7.5万户25万居民。

枣庄市委、市政府认为,棚户区改造不仅把“旧房”变“新房”,而且要把“旧区”变“新区”、“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努力在城镇化进程中改善民生。因此,在棚改中,他们不仅注重“造城”,更注重“造市”,着力注入楼宇经济、专业市场群、特色商业街区、各类产业园、邻里中心等要素,建设城市综合体。

通过棚改,全市新增商业面积190万平方米,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万人个体工商户数居全省第一,幼儿园、养老院、文化活动场所均翻了两番。

枣庄市住建局副局长康宝奇告诉记者,目前全市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7.9万户、征收房屋116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6.4万户22.4万人,带动各类社会投资540余亿元。

专家认为,枣庄城市转型找到了正确的路径,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要实现“煤竭城荣”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资源依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业比重依然偏低,环境承受能力脆弱,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等制约着城市转型的快速推进,这些是枣庄市转型下一步亟需解决的难题。

⑺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有哪三种转型路径

银行继续大力发行新型净值型理财产品,进一步加大银行理财对债券市专场的配置规模。
银行继续属大力发行新型净值型理财产品,但投资标的可能转向ABS产品。
银行选择逐渐放弃传统的理财业务,将转向银行存款、固定收益类资管产品(包括银行新型资管产品)、货币基金之中。

阅读全文

与政府类贷款转型路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560002基金发行价 浏览:241
贵金属深加工流程 浏览:395
债券价格表 浏览:309
炒外汇图片 浏览:222
德州线下贷款 浏览:725
后市融资 浏览:735
一块钱人民币等于多少比索 浏览:362
欧元汇率人民币最高多少 浏览: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资 浏览:333
银行黑名单怎么贷款买车 浏览:764
中小型融资担保企业法务怎么样 浏览:790
人民币的汇率牌价在哪查询 浏览:848
价格调整计算公式 浏览:930
美原油今天开盘价格 浏览:364
今天人民币对缅甸汇率多少人民币 浏览:222
指数基金对比混合基金 浏览:116
科创板募集基金 浏览:20
天下金理财 浏览:936
为什么内部融资增加的是经营负债 浏览:640
广安欧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