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硅胶原材料今年涨价了吗今年的走势图
前段时间查环保 硅胶原料暴涨 现在这段时间稳定了 下降的可能性很小哦
B. 单晶硅的研究趋势
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发展,对硅片的规格和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合微细加工的大直径硅片在市场中的需求比例将日益加大。硅片主流产品是200mm,逐渐向300mm过渡,研制水平达到400mm~450mm。据统计,200mm硅片的全球用量占60%左右,150mm占20%左右,其余占20%左右。Gartner发布的对硅片需求的5年预测表明,全球300mm硅片将从2000年的1.3%增加到2006年的21.1%。日、美、韩等国家都已经在1999年开始逐步扩大300mm硅片产量。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建、在建和计划建的300mm硅器件生产线约有40余条,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我国台湾等,仅我国台湾就有20多条生产线,其次是日、韩、新及欧洲。%P
世界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协会(SEMI)的调查显示,2004年和2005年,在所有的硅片生产设备中,投资在300mm生产线上的比例将分别为55%和62%,投资额也分别达到130.3亿美元和184.1亿美元,发展十分迅猛。而在1996年时,这一比重还仅仅是零。 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世界普遍采用先进的切、磨、抛和洁净封装工艺,使制片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在日本,Φ200mm硅片已有50%采用线切割机进行切片,不但能提高硅片质量,而且可使切割损失减少10%。日本大型半导体厂家已经向300mm硅片转型,并向0.13μm以下的微细化发展。另外,最新尖端技术的导入,SOI等高功能晶片的试制开发也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对此,硅片生产厂家也增加了对300mm硅片的设备投资,针对设计规则的进一步微细化,还开发了高平坦度硅片和无缺陷硅片等,并对设备进行了改进。
硅是地壳中赋存最高的固态元素,其含量为地壳的四分之一,但在自然界不存在单体硅,多呈氧化物或硅酸盐状态。硅的原子价主要为4价,其次为2价;在常温下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单一的强酸,易溶于碱;在高温下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元素化合。
硅材料资源丰富,又是无毒的单质半导体材料,较易制作大直径无位错低微缺陷单晶。晶体力学性能优越,易于实现产业化,仍将成为半导体的主体材料。
多晶硅材料是以工业硅为原料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纯后达到一定纯度的电子材料,是硅产品产业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中间产品,是制造硅抛光片、太阳能电池及高纯硅制品的主要原料,是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
C. 价格走势:顺丁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聚氨酯橡胶
顺丁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聚氨酯橡胶,你说的这些工业产品现在竞争都很激烈,价格可说不准,但都有下滑的趋势。
现在推广你不用网络来推广还能用什么呢?专业展会和专业杂志都没有太大意义了。
网络营销种类很多,但目前最有效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阿里巴巴会员】:在这里做广告的话,有时候能抓到国外客户,因此对于外贸行业有一定帮助。
【PYT网络群发】:群发你的广告到一些排名较高的博客和商贸网,关键词覆盖面较广,内销外销都可以用。
【搜索引擎的竞价】:最直接了,马上竞价就马上能看见排名。
D. 硅胶要通过VOM预测,这个VOM是什么
(VOM)有机挥发物总量
食品级的硅橡胶需要做这个测试
E. 多晶硅的发展趋势
当前光伏正面临着两大历史性的拐点:第一是从欧洲市场转向中美日市场;第二是从政府补贴逐渐转向平价上网。中国产业洞察网分析师看来,尽管多晶硅等产品价格一度有所回升,但未来出现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而一些公司依然在扩大产能中,在供求关系没有本质改变之前,光伏行业的复苏之路依然坎坷。
多晶硅或不会大幅上升
欧盟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预计6月初裁定,硅片与组件行业悲观预期仍然强烈,双反将导致没有赢家,届时多晶硅价格可能再次上涨,但是对中国的光伏行业来说,不同细分子行业景气度将出现分化。如果考虑到中国对欧盟多晶硅采取反制措施导致的多晶硅价格上涨,那么多晶硅相关企业将率先受益。
另一方面,国内应对政策充足,且随时待发。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巨大,涉及各地政府、银行、就业群体等关键方,“救市”几乎是政府的必然选择——方法主要为两种:一是以提高补贴等方式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二是对海外多晶硅等产品采取“报复”措施,在被“关门”之时国内政策发力的概率很高。
另一方面,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谈判依然有变数,如果双方都实施反倾销的话,会使得价格上涨;然而,如果双方都没有相应措施,多晶硅价格就不可能上升太多,而新能源发展的出路在于价格逐步走低,最终低于传统能源才有真正存在的价值。
高纯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在未来的50年里,还不可能有其他材料能够替代硅材料而成为电子和光伏产业主要原材料。
随着信息技术和太阳能产业的飞速发展,全球对多晶硅的需求增长迅猛,市场供不应求。世界多晶硅的产量2005年为28750吨,其中半导体级为20250吨,太阳能级为8500吨。半导体级需求量约为19000吨,略有过剩;太阳能级的需求量为15600吨,供不应求。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加,直接拉动了多晶硅需求的迅猛增长。全球多晶硅由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受此影响,作为太阳能电池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价格快速上涨。
中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实现了产业化,到70年代,生产厂家曾经发展到20多家。但由于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消耗大,成本高等原因,绝大部分企业亏损而相继停产或转产。
中国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的需求快速增长,2005年集成电路产业需要电子级多晶硅约1000吨,太阳能电池需要多晶硅约1400吨;到2010年,中国电子级多晶硅年需求量将达到约2000吨,光伏级多晶硅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200吨。而中国多晶硅的自主供货存在着严重的缺口,95%以上多晶硅材料需要进口,供应长期受制于人,再加上价格的暴涨,已经危及到多晶硅下游众多企业的发展,成为制约中国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多晶硅需求量继续加大,在市场缺口加大、价格不断上扬的刺激下,国内涌现出一股搭上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多晶硅项目的投资热潮,可以说是太阳能电池市场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中国硅材料产业一定要慎重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将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作为高科技产业,利用硅矿开发多晶硅,产业耗能大,电力需求高。电价已成为中国大多数硅矿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之一。因此中国大力发展多晶硅产业,亟需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制定电价优惠政策,降低成本。
由于需求增加快速,但供给成长有限,预估多晶硅料源的供应2007年将是最严重缺乏的一年,预计到2009年,全世界多晶硅的年需求量将达到6.5万吨。在未来的3至5年间,也就是在中国的“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82768吨,同比增长84%。产业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翻了数番,年均增长超过100%。2011全年销售额超过230亿元,与2010年基本持平;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已建多晶硅生产线的总产能达到14.8万吨。我国多晶硅产量已占全球的35%左右,已成为继美、德之后的全球多晶硅生产大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高纯多晶硅列为“十二五”发展重点,并指出“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到2015年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千瓦时/公斤”。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选产业,特别是日本地震发生核泄漏之后,光伏发电成为新能源产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包括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将2020年光伏发电的目标翻番甚至提高更多。原计划在2020年全球实现光伏发电达到200GW,调整之后,该目标达到500-1000GW,未来全球光伏发电的前景依然光明。
从工业化发展来看,重心已由单晶向多晶方向发展,主要原因为;[1]可供应太阳电池的头尾料愈来愈少;[2] 对太阳电池来讲,方形基片更合算,通过浇铸法和直接凝固法所获得的多晶硅可直接获得方形材料;[3]多晶硅的生产工艺不断取得进展,全自动浇铸炉每生产周期(50小时)可生产200公斤以上的硅锭,晶粒的尺寸达到厘米级;[4]由于近十年单晶硅工艺的研究与发展很快,其中工艺也被应用于多晶硅电池的生产,例如选择腐蚀发射结、背表面场、腐蚀绒面、表面和体钝化、细金属栅电极,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可使栅电极的宽度降低到50微米,高度达到15微米以上,快速热退火技术用于多晶硅的生产可大大缩短工艺时间,单片热工序时间可在一分钟之内完成,采用该工艺在100平方厘米的多晶硅片上作出的电池转换效率超过14%。据报道,在50~60微米多晶硅衬底上制作的电池效率超过16%。利用机械刻槽、丝网印刷技术在100平方厘米多晶上效率超过17%,无机械刻槽在同样面积上效率达到16%,采用埋栅结构,机械刻槽在130平方厘米的多晶上电池效率达到15.8%。
2012年12月份,多晶硅的进口均价已下跌至20.8美元/公斤,市场最低报价已到15美元/公斤。整体上看,2012年几乎所有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均处于亏损的状态。进入2013年1月份后,随着多晶硅生产厂家库存的减少,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开始调高多晶硅市场报价,市场报价已上涨至21美元/公斤。行业普遍亏损导致较多的产能已开始退出,多晶硅价格将会维持在20-23美元/公斤之间才能覆盖多晶硅企业的全成本,使得部分企业盈利。
2015年前三季度,多晶硅产量约为10.5万吨,同比增长20%;硅片产量约为68亿片,同比增长10%以上;电池片产量约为28GW,同比增长10%以上;组件产量约为31GW,同比增长26.4%。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
多晶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按纯度要求不同,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其中,用于电子级多晶硅占55%左右,太阳能级多晶硅占45%,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需求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半导体多晶硅的发展,预计到2008年太阳能多晶硅的需求量将超过电子级多晶硅。
1994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的总产量只有69MW,而2004年就接近1200MW,在短短的10年里就增长了17倍。专家预测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前半期将超过核电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
据悉,美国能源部计划到2010年累计安装容量4600MW,日本计划2010年达到5000MW,欧盟计划达到6900MW,预计2010年世界累计安装量至少18000MW。从上述的推测分析,至2010年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至少在30000吨以上,表2给出了世界太阳能多晶硅工序的预测。据国外资料分析报道,世界多晶硅的产量2005年为28750吨,其中半导体级为20250吨,太阳能级为8500吨,半导体级需求量约为19000吨,略有过剩;太阳能级的需求量为15000吨,供不应求,从2006年开始太阳能级和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的均有缺口,其中太阳能级产能缺口更大。
据日本稀有金属杂志2005年11月24日报道,世界半导体与太阳能多晶硅需求紧张,主要是由于以欧洲为中心的太阳能市场迅速扩大,预计2006年,2007年多晶硅供应不平衡的局面将为愈演愈烈,多晶硅价格方面半导体级与太阳能级原有的差别将逐步减小甚至消除,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约1GW,如果以1MW用多晶硅12吨计算,共需多晶硅是1.2万吨,2005-201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平均年增长率在25%,到2010年全世界半导体用于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的年总的需求量将超过6.3万吨。 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方省份也是积极跟进,培养优势产业。江西省抓住机遇,凭借粉石英(硅材料主要原料)储量全国第一的资源优势,出台多方面措施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短短3、4年间,使得一大批光伏产业上下游项目迅速在江西集聚,成为中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以新余为主产地、以赛维LDK和盛丰能源为核心企业的产业带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初步建立了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拥有了对外合作的有效途径和一批关键人才,在国内已具有较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2008年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实现销售收入128.9亿元。另外该省生产的多晶硅片已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龙头企业赛维2008年的产能超过1400MW。
2009年初,经省政府同意,由江西省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正式下发,为江西光伏产业发展确定了大的方向。规划中提到,力争到2012年将江西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按照规划,未来数年,新余、丰城、南昌产业带将建成全省光伏产业主要集聚区。
行业走势概况及预测
10月中旬国内多晶硅行情小幅上调。10月初国内企业出厂报价均价在132667元/吨左右,到本周末国内企业对外报价波动至132883元/吨左右,整体上涨了0.13%,当前价格同比去年下降了24.63%。
行情分析光伏补贴细则即将出台,多晶硅龙头企业纷纷复产,多晶硅价格得到提振,多晶硅行业开工率进一步回升,开工率恢复至40%左右。
国内多晶硅光伏市场观望情绪仍然弥漫,受到国内各地方光伏发电补贴与上网政策迟迟未落实的影响,下游硅料报价波动较小;太阳能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的出台确实直接利好光伏下游企业,亦有机会促进上游企业受惠。
从光伏全行业来看,近期新增光伏市场需求空间不大,直接导致上游多晶硅环节供需仍难现大逆转情形,全年产需只能勉强维持平衡。多晶硅市场仍然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
后市预测随着光伏市场的逐渐回暖,多晶硅开工增多,市场供应量有所增加但是从下游光伏利好到上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多晶硅后市或将上扬,预计短期内价格地位盘整仍会持续。
1、发展壮大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市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多晶硅产业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工艺完善、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壮大中国的多晶硅产业。
2、支持最具条件的改良西门子法共性技术的实施,加快突破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从材料生产工艺、装备、自动控制、回收循环利用的多晶硅产业化生产线,材料性能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指标;建成节能、低耗、环保、循环、经济的多晶硅材料生产体系,提高我们多晶硅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依托高校以及研究院所,加强新一代低成本工艺技术基础性及前瞻性研究,建立低成本太阳能及多晶硅研究开发的知识及技术创新体系,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4、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避免低水平项目的重复投资建设,保证产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
5、《多晶硅产能严重过剩 地方政府成主要推手》。2009年09月07日 07:07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6、解决国内光伏发电的政策、技术瓶颈,进一步启动国内光伏终端市场、开发新兴市场(例如让光伏发电象家电下乡一样走进家庭、走进平民生活,通过援外的方法开发非洲太阳能市场)。
7、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质量、减低消耗,优化产业布局、危机期间推进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中度。行业内重点扶持5~6家大而强的多晶硅企业。
F. 多金硅的价格是多少
多晶硅;polycrystalline silicon 性质:灰色金属光泽。密度2.32~2.34。熔点1410℃。 沸点2355℃。溶于氢氟酸和硝酸的混酸中,不溶于水、 硝酸和盐酸。硬度介于锗和石英之间,室温下质脆,切割时易碎裂。 加热至800℃以上即有延性,1300℃时显出明显变形。 常温下不活泼,高温下与氧、氮、硫等反应。高温熔融状态下, 具有较大的化学活泼性,能与几乎任何材料作用。具有半导体性质, 是极为重要的优良半导体材料, 但微量的杂质即可大大影响其导电性。 电子工业中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机、电冰箱、彩电、 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的基础材料。 由干燥硅粉与干燥氯化氢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氯化,再经冷凝、精馏、 还原而得。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 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 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 就结晶成多晶硅。多晶硅可作拉制单晶硅的原料, 多晶硅与单晶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方面。例如, 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方面, 远不如单晶硅明显;在电学性质方面, 多晶硅晶体的导电性也远不如单晶硅显著,甚至于几乎没有导电性。 在化学活性方面,两者的差异极小。 多晶硅和单晶硅可从外观上加以区别, 但真正的鉴别须通过分析测定晶体的晶面方向、 导电类型和电阻率等。 一、国际多晶硅产业概况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 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 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 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 市场垄断的状况。 多晶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按纯度要求不同, 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其中,用于电子级多晶硅占55%左右, 太阳能级多晶硅占45%,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 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需求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半导体多晶硅的发展, 预计到2008年太阳能多晶硅的需求量将超过电子级多晶硅。 1994年全世界太阳能电池的总产量只有69MW, 而2004年就接近1200MW, 在短短的10年里就增长了17倍。 专家预测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前半期将超过核电成为最重要 的基础能源之一。 据悉,美国能源部计划到2010年累计安装容量4600MW, 日本计划2010年达到5000MW, 欧盟计划达到6900MW, 预计2010年世界累计安装量至少18000MW。 从上述的推测分析, 至2010年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至少在30000吨以上, 表2给出了世界太阳能多晶硅工序的预测。据国外资料分析报道, 世界多晶硅的产量2005年为28750吨, 其中半导体级为20250吨,太阳能级为8500吨, 半导体级需求量约为19000吨,略有过剩; 太阳能级的需求量为15000吨,供不应求, 从2006年开始太阳能级和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的均有缺口, 其中太阳能级产能缺口更大。 据日本稀有金属杂质2005年11月24日报道, 世界半导体与太阳能多晶硅需求紧张, 主要是由于以欧洲为中心的太阳能市场迅速扩大,预计2006年, 2007年多晶硅供应不平衡的局面将为愈演愈烈, 多晶硅价格方面半导体级与太阳能级原有的差别将逐步减小甚至消除 ,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约1GW, 如果以1MW用多晶硅12吨计算,共需多晶硅是1.2万吨, 2005-201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平均年增长率在25%, 到2010年全世界半导体用于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的年总的需求量 将超过6.3万吨。 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企业有日本的Tokuyama、三菱、 住友公司、美国的Hemlock、Asimi、SGS、 MEMC公司,德国的Wacker公司等, 其年产能绝大部分在1000吨以上,其中Tokuyama、 Hemlock、Wacker三个公司生产规模最大, 年生产能力均在3000-5000吨。 国际多晶硅主要技术特征有以下两点: (1)多种生产工艺路线并存,产业化技术封锁、 垄断局面不会改变。由于各多晶硅生产工厂所用主辅原料不尽相同, 因此生产工艺技术不同;进而对应的多晶硅产品技术经济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用途、产品检测方法、过程安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各有技术特点和技术秘密,总的来说, 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主要的传统工艺有:改良西门子法、 硅烷法和流化床法。 其中改良西门子工艺生产的多晶硅的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80%, 短期内产业化技术垄断封锁的局面不会改变。 (2)新一代低成本多晶硅工艺技术研究空前活跃。除了传统工艺( 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兼容)及技术升级外, 还涌现出了几种专门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新工艺技术,主要有: 改良西门子法的低价格工艺;冶金法从金属硅中提取高纯度硅; 高纯度SiO2直接制取;熔融析出法(VLD:Vaper to liquid deposition);还原或热分解工艺;无氯工艺技术, Al-Si溶体低温制备太阳能级硅;熔盐电解法等。 二、国内多晶硅产业概况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 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工厂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经济开发区, 专注于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及多晶硅片研发、生产、 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 拥有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公司注册资金11095万美元,总投资近3亿美元。 2006年4月份投产, 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8月份入选“RED HERRING亚洲百强企业”,10月份产能达到200兆瓦, 被国际专业人士称为“LDK速度奇迹”。荣获“ 2006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称号。 目前公司正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光伏企业”。 2007年6月1日,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 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 赛维LDK是江西省企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 该公司1.5万吨硅料项目近日已在江西省新余市正式启动, 该项目总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 预计将成为目前全球太阳能领域单个投资额最多、 产能设计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 据悉,该项目计划首期在2008年底前建成投产, 形成6000吨太阳能级硅料的年生产能力; 2009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1.5万吨产能, 从而使该公司成为世界主要的太阳能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
G. 合盛硅业什么时候上市 合盛硅业涨幅预测是多少
中国证券网讯 根据来交易所自公告,合盛硅业、庄园牧场将于10月18日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
合盛硅业10月18日发行 申购上限2.1万股
根据交易所公告,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8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全部为新股,发行股份数量为
7,000 万股。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不进行老股转让。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 4,900 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
70.0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 2,100 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 30.00%。
【公司简介】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硅及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http://stock.cnstock.com/xg/sx_xgjj/201710/4140811.htm
H. 硅胶价格行情
这个月硅胶价格持续抄上涨,由于上游硅胶单体生产量剧减。DMC报价都涨价到2000以上一吨。对硅胶制品、硅胶胶水、硅油、107硅橡胶等产品波动较大,由于ZF对环保节能减排重视控制上游有机硅单体生产,金九银十需求旺季2大因素让价格幅度叠加、共振现象。相信过段时间,需求趋于理性,价格会回复到正常水平。
I. 多晶硅现在国际市场上什么价格 国内什么价格
阵痛中变局悄然蕴育 “尽管今年3月底,多晶硅现货价格已跌破每公斤100美元,但在供需关系失衡情况下,随时会降到每公斤70美元以下。”上海一位业内人士在自己的博客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吕锦标说:“每公斤70美元是肯定会出现的,但具体什么时候会降到这样的低价位,行业内没人能预测到,只有市场才有发言权。” 业内人士认为,以前,多晶硅千吨级生产线技术被海外7家公司垄断,暴利很大程度上是垄断的产物。现在国内多家公司已基本掌握这一技术,多晶硅进入了自由竞争时代,价格跌破每公斤100美元是利润的合理回归。 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普遍采用三氯氢硅还原法,是否闭环生产是决定该工艺能耗和原料利用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三氯氢硅还原法,千吨级以下生产线一般没有投入成熟的尾气处理工艺,达不到闭环生产和循环利用物料。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介绍,国内公司的多晶硅成本普遍在每公斤50美元至70美元,个别没有闭环式生产的公司,成本达每公斤100美元以上。 据了解,多晶硅行业的阵痛已经到来,有些公司正在建设中的多晶硅项目放缓了施工进度,一些规划中还未开工的项目则被取消。已建成的项目中,2008年三季度后投产的项目,其投资收益率将远低于预期。 业内一些分析师认为:“今明两年,国内多晶硅公司很可能上演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大洗牌中,谁占有成本优势,谁就能成为竞争中的领跑者。” 江苏中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江游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长期向好,但自由竞争下,多硅行业暴利将如黄鹤般一去不返。从现在开始,行业内的公司应练好‘内功’,通过提升技术、改良工艺、加强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
J. 新亚强硅股票预计能到哪里最高
你真是傻得可爱,真正的主力会公开自己的操作计划吗?
这里的一些闲人随意报个价位,你是信呢,还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