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趋紧,价格持续上涨
近几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矿产品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世界经济增长的地区继续扩大,美国经济稳健运行,日本经济复苏动力不减,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明显地改善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之受政治因素和投机资金炒作的共同影响,能源、原材料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供不应求,加之美元继续疲软,使得以美元结算的大多数国际矿产品价格普遍攀升,许多矿产品价格创多年来最高纪录,这是近期世界矿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同时,尽管世界矿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表1.6),但由于需求增长在短期内释放过于强烈(表1.7),使得矿业生产和矿产品市场难以适应,表现为需求强劲,供应不足,供需形势趋紧,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扬。但是,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矿产资源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需求减缓、价格暴跌,很可能会影响未来一段时期矿产勘查开发。
2007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纽约原油现货价格)年平均价为72.26美元/桶,比2006年上涨9.5%;2007年铁矿石长期供货价格上涨了9.5%,2008年从巴西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65%,从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96.5%;2007年世界精炼铜平均价7119美元/吨,同比上涨5.8%;精炼铝价格2638美元/吨,同比上涨2.8%。
表1.6 世界主要矿产品产量
续表
表1.7 世界部分矿产品消费量
1.4.1 能源供需矛盾凸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是全球能源市场持续增长的第4个年头。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继续增长。2007年,尽管所有燃料的消费量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慢了下来。随着公众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能源工业成为全球的焦点。2007年,原油价格(大庆原油)持续波动上涨,12月上涨到了90.41美元/桶的高点。天然气价格被上升的油价拉高。面对需求的变化,美国Henry Hub2007年天然气平均价格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95美元,较2006年上涨2.7%。英国2007年Heren NBP价格则下跌23.7%,为每百万英制热单位6.01美元。生产能力紧张、气候条件恶劣、中东地区持续的冲突、世界许多国家的内乱以及投资基金大量进入能源领域,均为推动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虽然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但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均未出现短缺。能源供应安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地缘政治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加剧(表1.8)。
2007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9.06亿吨,同比下降0.2%(表1.6),为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消费量为39.53亿吨,同比增长1.6%。2007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4.1%。美国的石油消费量连续第3年出现负增长,较2006年减少了0.1%,但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比重仍达23.9%。从主要消费地区来看,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仍是石油的主要消费区,在世界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7%、30.0%和24.0%。2007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的增长达到了99万桶,从而使日石油消费量达到了8522万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消费量约每日下降了38.5万桶。2007年,欧佩克石油产量日减产35.6万桶。2007年其他生产国的产量日减产25.6万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产量每日下降了28.7万桶,为连续第5年下降。期间,俄罗斯的产量达到了新的高峰,日增产0.9万桶。美国、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的产量也都有所增长。2007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每桶为71.82美元,比2006年的平均价上涨了10.3%,12月达到了每桶90.85美元的峰值(表1.8)。
表1.8 2002~2007年世界主要市场原油价格 单位:美元/桶
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94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2.4%,略低于10年平均值。俄罗斯和美国是天然气生产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产量分别是6074亿立方米、5459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6%和18.6%。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增长18.4%,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很低,仅为2.4%。2007年,世界天然气的消费量为2.925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3.1%,高于2006年2.4%的增长率。美国和俄罗斯为世界两大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131亿立方米、4321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22.6%和15.0%。200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幅为19.9%,为世界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但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仅为2.3%。全球经济增长减速是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2007年,煤炭仍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燃料。2007年煤产量为63.96亿吨,同比增长3.3%;消费量31.7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5%,高于10年的平均值。其中拉丁美洲增速最快,拉丁美洲地区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0%和7.3%。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增长有所放缓,但仍高于10年平均值。2007年中国消费量增长7.9%,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1.3%,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70%以上;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是中国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美国为第二大煤消费国,2007年煤消费量为5.7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的18.1%,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煤炭的增长平缓,增幅为2.0%,高于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目前,国际煤炭的价格仍然相对较低,煤炭价格增幅小于石油和天然气。
2007年,核能消费量6.22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0%。美国仍为世界最大核能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美国核能消费量为1.92亿吨油当量,占当年世界核能消费量的30.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消费量为5.27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消费量增量的84.7%。中国核消费量增长了14.6%,为1420万吨油当量。法国作为核电消费大国,2007年核电消费量9970万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4%,占世界核电总消费量的16.0%。
1.4.2 世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铁矿石供应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
2007年世界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22亿吨,比2006年增加了6.7%。这是世界钢产量连续第4年超过10亿吨大关。2007年世界钢产量比10年前增长了76.4%,比5年前增长了55.5%。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2007年的产量达到4.89亿吨。中国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为37.0%。在5大产钢国中,日、美、俄、韩4国的钢产量总和仅为中国钢产量的69.6%。日本为第2大产钢国,产量为1.20亿吨。美国排世界第3,为9721万吨。其他重要产钢国有俄罗斯、韩国、德国、印度和乌克兰等。目前世界钢铁进出口大国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这些国家的钢铁贸易在世界钢铁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由于目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家是日本、德国和俄罗斯。
铁矿石需求的增长驱使铁矿生产公司加速扩能增产,从而使2006年世界铁矿石产量达到了16.90亿吨,比2005年增长了9.7%。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供不应求,世界主要铁矿生产公司在2006年度的价格谈判中再次提高了铁矿石价格。尽管中国作为铁矿石贸易大国直接参与了2006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但由于3大矿业巨头垄断了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70%,中国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下风,最终不得不再次接受涨价9.5%的价格协议。
近年来,除钼外,全球多数铁合金矿产品,如精炼镍、锰矿、铬铁矿、钴矿、钨矿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普遍上涨。
1.4.3 市场供不应求,大多数有色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新高
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量快速上升,尽管产量也不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表1.9),价格持续上涨(表1.10)。2007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激增,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市场供应不足,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价格大幅走高。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10年来的新高,2007年6种主要有色金属中,铅年平均价继2006年大幅上涨后再涨100.5%,高达2580美元/吨;锡、镍年平均价分别为14539美元/吨和37230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65.9%、53.3%,均创17年来的新高;铜、铝的年平均价分别为7119美元/吨和2638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2.8%,由价格大幅上涨转入高位平稳;锌年平均价为3242美元/吨,同比下降0.9%,是6种有色金属中唯一下降的。世界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和消费量均有了不同幅度增长,但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日趋严重。2007年其他有色金属也大都呈现产消俱增、市场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锑、铋、镉、铟、钛、钴和硒等金属的价格都有较大涨幅。
表1.9 2007年世界主要有色金属供求状况 单位:万吨
表1.10 2001~2007年主要金属现货价格(年平均价)
1.4.4 贵金属市场供需两旺,大多数贵金属价格上扬
尽管近年来,世界黄金需求量变化不大,但黄金价格一路走高。2007年,与大多数矿产品一样,国际贵金属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全年金价大幅度波动,年均金价达696.39美元/盎司,比2006年上涨15.2%(表1.10),12月28日黄金价格涨到833.75美元/盎司,创下27年新高。从供给方面来看,2007年世界黄金的矿山产量为2200.7吨,同比下降1.3%,造成供应减少。尽管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矿产金产量持续上升带动亚洲矿产金产量增长,但其他各洲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从需求方面来看,2007年投资仍是黄金需求的主要领域,而且也是2007年黄金价格涨跌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化,黄金的货币功能和战略保值功能愈来愈显重要。另外,传统上美元是亚洲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由于美元长期贬值以及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使得各国增加黄金储备以抵御贬值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7万亿美元,但是官方的黄金储备只有600多吨,调整战略储备结构以及增强汇率的灵活、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加之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官方储备中黄金的比例也是较少,因此增加黄金储备需求逐渐增大。
2006年世界白银制造业总需求量为26142吨,比2005年下降0.9%。从消费领域来看,工业应用为最大消费领域,占总需求量的51.2%,其次为首饰业,占19.7%,其他摄影业占17.3%,银器占7.0%,银币及证章占4.7%。此外投资需求约1500吨左右。2006年世界矿产白银供应量估计为28359吨,比2005年下降1.5%。其中70%为矿山产量,21%为废料回收,9%为政府抛售。整体来看,2006年国际白银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只有少量供应缺口。从近几年的国际银市场来看,白银价格的走势与市场供求状况不存在必然联系。当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超过6.00美元/盎司时,直接左右市场的就不是供需关系,而是投机、汇率等因素。近两年的国际白银市场就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的白银供需现状对市场产生的直接影响力很小。短期内经济形势、美元汇率变化、国际石油价格等仍然是决定银价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白银主要为铜、铅、锌和黄金等矿产的伴生矿产,因此白银相关金属行情的好坏,也影响着白银的市场。
汽车工业是铂族金属的主要终端用途,因此铂族金属市场对汽车工业的依赖度愈来愈大。2006年,全球铂需求量为678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汽车等工业用途,珠宝加工业需求则有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铂的供应量增长超过了需求增长。全年总供应量为679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2.2%。供应量增长主要来自南非生产能力扩大到529万盎司,由此导致供应量大增。总体来看,2006年铂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仅有1万盎司的过剩。2006年,全球钯需求量为664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10%。需求下降主要源于珠宝加工业需求下降30%,该领域需求已经不到1万盎司。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消费量大增多少弥补了珠宝领域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2006年钯的供应量为806万盎司,比2005年下降4.1%。总体来看市场供需也基本平衡。2006年全球铑需求量为83.7万盎司,比2005年增长1.2%。汽车催化器仍是铑的最大消费领域。尽管全年供应量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但市场总体仍显供应不足,由此导致价格增长较大。
B. (三)矿产品价格将震荡上行
基本判断:廉价资源时代已经过去,经济发展成本不断增加。主要矿产品价格受新兴国家经济向好、需求旺盛、资金流动性过剩等综合因素影响,振荡上行。
201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等)经过金融危机的冲撞振荡将在各自的经济轨迹和经济政策上艰难行走。不断升级的债务危机越来越对欧洲核心层国家(法国和德国)带来实质性冲击。美联储依靠1亿多储蓄者的零利率资金,无偿地给金融机构输血,无偿地为美国经济做出贡献,难以持久。中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难、产业升级慢、通胀、流动性过剩、房产调控失效、收入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矛盾,2011年经济走势必然“前低后高”。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长期投资的风险,短期投资和投机将逐渐成为主流,同时主要资源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预计主要矿产品价格仍将继续波动上升。
根据近年来矿产品价格指数月同比和月环比走势分析,2011年矿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对2011年的矿产品价格指数月环比进行预测,月环比值多在零以上(图58),表明矿产品价格将上扬。
图 58 2011年矿产品价格预测
2011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受全球各地极端天气影响,矿产品价格尤其是铁矿石和煤等大宗矿产品价格将会出现临时性大幅上调。
专栏 15 全球天灾将进一步推高矿产品价格
“拉尼娜”现象正在全球各地肆虐,受此影响近期全球多处暴发极端暴雨和洪灾,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受水灾,煤和原料出口航运受重创;巴西里约热内卢地区塞拉纳持续雨灾,可能继续推高当地大宗商品的原料价格。国际煤价、铁矿石价格,特别是焦煤价格连续攀升。2011年1月初,几大焦煤上市公司纷纷上调焦煤价格,国内的焦炭价格也领涨于其他煤炭品种。
2010年12月底,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受洪水肆虐,50年一遇的降雨阻碍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包括必和必拓和力拓等煤炭生产商的煤炭生产和运输。在全球炼焦煤贸易中,澳大利亚约占三分之二,由于遭遇水灾,在占澳大利亚全国产量约四分之一的昆士兰州,75%的煤矿无法运营。
中国作为澳大利亚煤的主要出口对象国,澳大利亚至中国的太平洋干散货航线向来是船东重点业务之一,矿场瘫痪令一批待装货的货船停泊在港外锚地。暴雨冲断了矿区道路与铁轨等设施,对采矿造成严重冲击。这次洪灾已使最少6家煤矿生产商需要引用不可抗力条款向多国钢铁制造商表示,因天灾等不可预知的原因,无法如期履行煤供应合同,包括全球最大矿商必和必拓、第三大矿商力拓,以及澳大利亚第四大矿商英美资源集团等。据估计,目前已引用或将要引用不可抗力条款延期履行合同的各矿场,合计年产能超过1亿吨,相当于全球市场供应量的40%。中国进口煤短时间内锐减,南方电厂为维持节前库存需求,暂时加大了对北方国产煤的采购,北煤南运的船只数量有一定程度增加。
据称,恶劣天气还会蔓延至盛产铁矿石的皮巴拉地区,必将影响到铁矿石的生产和供应,拉高其价格。
煤:稳定上扬。受澳大利亚水灾影响,2011年上半年煤价将有所上扬,但由于2010年四季度许多企业库存比较充足,煤价上涨程度不会太高。随着澳大利亚煤矿产能的逐步恢复,全球的煤需求基本能够满足,煤价将会回落,但会高于年初,预计全年涨幅在15%左右。因为全世界大宗商品的发展成本在涨,需求也比较乐观,流通性宽裕仍会持续下去。国内煤和电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未理顺,煤是政策严格监控和调整的重点,煤价受政策调控影响很大。另外由于通货膨胀水平高企,里昂证券把中国2011~2012年合同煤价预测上调了2.0%~4.0%,现货煤价预测上调了4.0%~12%。
原油:继续走高。预计2011年原油价格在100美元/桶附近波动。2010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石油“涨价令”,油价再创历史高位,调价超出市场人士预期。原油价格的上涨主要源于两方面力量的推动,一是经济复苏,二是国际资本投机。从国际看,石油市场投机气氛仍然浓厚,美联储启动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失业率连续几个月维持在9%以上,经济复苏问题仍然不小,盘跌的美元指数仍难以被看好,国际资本寻找避风港,石油等原材料是其重要标的。
随着经济继续复苏,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继续增加。2010年11月份美国先行经济指数实现连续第五个月增长;9月,美国石油消费创下自2004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增幅,日消费量增加91.3万桶,在不断的经济刺激下,美国经济2011年好于2010年。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来讲,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已经确立,在2011年保持延续更不是问题,这将直接导致原油需求增加。
铜:持续上扬。尽管2011年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较多,但铜市场仍将供不应求,预计铜价会进一步上扬。上世纪80年代顶级的铜矿,如智利的埃斯康迪达(Escondida),都已过了鼎盛期,铜矿石品位日趋下降,产量不增甚至减少。2010年,全球四大上市铜企——弗里波特麦克莫兰(FreeportMcMoran)、必和必拓(BHPBilliton)、斯特拉塔(Xstrata)和力拓(RioTinto)——的总产量比上年下滑。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表示,该公司预计2010年产量将与上年大致持平。而且大多数人认为,未来几年内投产的新铜矿无法满足即使是温和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由于20年来铜价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在新矿勘探及开采上的投资寥寥无几。由于铜矿从初始投资到投产可能需要15年时间,目前矿业企业无法应付未来4~5年的需求增长。
铝:平稳上涨。2011年铝市供需将持稳,预计铝市场走势将与2010年类似。二季度受传统消费旺季、铝厂减产及流动性的刺激,铝价将达到年内峰值,有可能突破2500美元/吨。而进入下半年,由于全球铝产能恢复,产能过剩问题将再次抑制价格上涨。一是电解铝成本上移。2010年下半年,国家加强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6月1日起发改委提高了电解铝行业的差别电价标准,这对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国内电解铝的生产成本达到16000~16500元/吨水平,电解铝企业全年普遍挣扎在成本线的亏损边缘。二是全球铝需求增长将维持稳定。美国原铝消费缓慢复苏,汽车、卡车和拖车市场复苏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铝消费,欧洲市场受德国的铝消费带动,消费增长持续坚挺。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将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提高至1000万套,同比增加72.4%,这将抵消商品房市场萎缩对原铝需求的份额。另外,随铜价屡创新高促使下游企业以铝代替铜。
铁矿石:高位调整。随着2010年铁矿石进口量多年来首次下降,2011年很有可能是全球铁矿石供应市场的“拐点”。中国对国外铁矿石的需求趋于平稳和钢材与铁矿石价格倒挂,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上扬。同时,世界主要铁矿石企业产能不断释放,铁矿石供应将逐渐增加。我国进口铁矿石来源向多元化发展。武钢等国内大型钢企已经与委内瑞拉、巴西等国的小型铁矿石供应商形成了“中国价格”,从伊朗进口矿石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中国需求依然旺盛,因此铁矿石价格短期内不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专栏 16 钢材与铁矿石价格倒挂
与铁矿石价格形成强烈反差,2010年钢材价格就像坐了一趟过山车,一季度在持续近3个月的上涨行情以后,钢价受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于4月中旬开始下跌,持续下调9周,各类钢材价格基本调整幅度都在20% 以上,个别品种已经出现低于生产成本的售价,钢材价格已经下跌到上年年底的价位。部分钢厂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其强势的定价权开始松动,不得不跟着市场下调出厂价格。钢材出厂价格的持续下调反而对下游需求的释放有所抑制,间接削弱了消费信心。钢厂随之拉开新一轮检修热潮, 5月份河北等地已有部分中小钢厂相继停产,6月华北地区已有19家钢厂有计划在近期执行检修计划,而宝钢、武钢等大型钢厂也有部分设备在下半年进行检修。
铁矿石市场与钢材市场的强烈对比折射出了铁矿石市场是不正常的,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利用中国对铁矿石需求的短期高需求控制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健康运行。随着海运费用的不断增长,进口铁矿石对国内钢铁生产商的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国内对钢铁需求的下降,必然会引起进口铁矿石的减少。
黄金:稳定上涨。2011年伊始,美国经济利好数据纷纷出炉,冲淡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金价在2011年首个交易日小幅上涨后,又连续4个交易日暴跌3.8%。但2011年随着美国经济进一步回暖,通胀预期将升温,因此通胀压力将接过避险需求的接力棒,成为助推金价再创新高的主要动力。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短期内仍难以改变。随着流动性泛滥愈演愈烈,美元、欧元等纸币持续贬值,黄金作为“硬通货”则将继续被看好。欧洲债务危机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继爱尔兰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信用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2011年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性也将成为黄金上涨的潜在动力。伊朗核问题与朝鲜半岛局势前景充满变数,矛盾一旦激化将刺激大量避险资金涌入金市。除此之外,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六部委意见将未来黄金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全局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未来黄金市场的发展,要服务于我国黄金产业发展大局,立足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着力发挥黄金市场在完善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六部委联合发文一出,在国内外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因素无疑将在未来金价长期趋势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水泥:稳中有降。水泥价格受节能减排宏观政策的影响比较大,如果2011年继续执行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水泥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扬;若节能减排政策有所缓和,一季度是淡季,水泥价格将会回落。二季度开始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大量上马引起需求上升,因此预期4~6月仍有提价的空间。
钾:波动前行。国际钾肥供应商与东南亚、欧洲等国签订的钾肥新的合同价格在430~450美元/吨,大部分订单是在一季度发运;但由于中国市场后期钾肥价格走势不明,国际钾肥供应商与中国的大合同谈判还未完成。2011年钾肥市场的有利因素:一是国内农业方面库存低,因此年后对钾肥的采购量也会增加,预计年后钾肥市场价格会有所上涨;二是钾肥大合同的价格在400美元/吨左右,这将是对市场价格上涨的一个支撑。不利因素:一是气候条件,部分地区如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持续干旱,必然会减少下游农业的用肥数量;二是边贸地区恢复供货后,也会对国内钾肥市场价格形成新的竞争; 三是2011年罗布泊硫酸钾厂200万吨的产能陆续释放,必将对价格造成冲击;四是预计2011年国内钾肥供应比较充足,基本可以满足国内正常的钾肥需求。
C. 主要矿产品价格走势
大宗矿产品价格在201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中上旬出现深度回调,其中,煤炭、铁矿石价格跌幅超过30%,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跌幅均超过15%,稀土价格跌幅超过40%。2012年第三季度后期,受全球主要经济体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主要矿产品价格获得一定支撑,呈现企稳反弹迹象,但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下,价格回升幅度有限,呈现出在“小周期”内做箱体震荡的特征。
一、能源矿产品价格
1.国际原油价格在100~120美元/桶间做区间震荡
2012年年初,受原油主产区(中东、北非等)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震荡走高,3月13日,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涨至128美元/桶,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进入第二季度,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美国原油库存充足及美元走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出现了大幅回落;6月25日,布伦特油价跌至88美元/桶附近,较3月份制高点下降了31%。2012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出现震荡上行,并在110美元/桶附近高位震荡(图3-1)。
图3-1 2012年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2.煤炭价格深度调整后基本企稳
动力煤价格自2011年12月初以来,经历了近8个月缓慢回落的过程,大同优混、山西优混和山西大混价格从2012年年初的850元/吨、795元/吨和695元/吨分别跌至8月中旬的675元/吨、625元/吨和530元/吨,分别较年初下降了20.6%、21.4%和23.7%,创自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此轮煤价下跌主要与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导致下游用煤行业需求减弱等因素有关。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煤炭产品进入冬季传统消费旺季,但是由于煤炭供应充足,使得煤炭价格仍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具有典型的平稳运行特征(图3-2)。
图3-2 2012年国内动力煤价格走势
二、金属产品价格
1.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后,仍处在相对高位运行
用钢行业投资萎缩、钢材需求放缓,加之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库存高企和出口乏力,导致企业运行困难加重,受利润总额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钢铁企业纷纷减产,铁矿石需求增速放缓,价格加速下滑。例如,进口铁精粉(62%品位,天津港价)价格从2012年年初的147.6美元/吨跌至9月的99.5美元/吨,下跌了32.6%;进入第四季度,钢铁需求有所回升,在钢价带动下,铁矿石价格出现反弹。但总体来看,2012年进口铁矿石年均价仍在130美元/吨左右,虽然较2011年下跌了23%,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图3-3)。
图3-6 2012年国内钾肥月度价格走势
(执笔:陈甲斌 胡德文 王世虎)
D. (五)矿产品价格仍然会保持在高位运行
2007年大部分矿产品只是价格涨幅都有所回落而价格并未下降,2008年预测仍将保持上涨态势,虽然涨幅可能较小且较温和,但长期积累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却是难以承受的。从缓解、吸收通货膨胀压力的角度出发,当前应切实加强矿产品需求的宏观调控,加强矿产品价格的信息服务,保持矿产品价格稳定,抵御市场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根据对市场供求变化影响因素的分析,预计2008年全国矿产品价格会继续保持稳中趋升的发展态势,上涨的幅度可能较小、较温和,但经过连续多年的长期积少成多,2008年各种矿产品价格将继续在高位运行。主要原因是:一是国内工业化进程加快,对矿产品需求量非常大。在庞大的旧的工业体系之中,对矿产品依赖程度非常大,资源消耗非常高,粗钢、煤、水泥、化肥等主要工业产品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在新一轮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长强劲,这一切再度拉动了对矿产品的需求,需求量居高不下,国内矿产品价格难以下跌。二是矿产勘查进展滞后,在建矿山缺少大的项目,供应能力增长受限制。三是政策性税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矿产品价格上涨。目前我国资源税征税品目有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新一轮资源税改革,首先把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由现在的从量计征,提高到从价征收,同时把原来不征收资源税的矿泉水等也列入资源税征收范围。从价计征,是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这将资源税费提高到合理水平的同时,也将提高矿产品的市场价格。
虽然也存在一些使价格下降的因素,但综合分析,2008年国内矿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会更大一些,因此,预计国内矿产品价格总体仍将保持上涨走势,当然,各个矿种价格走势将不尽相同。
原油。出于对需求强劲、供给增长有限的考虑,再加上对产油区安全形势持续紧张的担心,预计2008年国际原油均价将继续上升,国内原油价格也会随之升高,与国际价格差距会越来越小,价格逐步下降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原煤。随着煤炭价格逐步实现市场化,资源税、采矿权、探矿权价款等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相继推行,试点中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酝酿中的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的征收,2008年国内煤炭价格将延续2007年的上涨态势。
铁矿石。由于国内对铁矿石的需求持续旺盛,2008年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比2007年上涨65%,这使得中国利用国际铁矿石的成本大幅上升。同时因为海运价格的下跌,预计2008年铁矿石的到岸价上涨幅度会低于65%。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全球铁矿石资源丰富,近期新上铁矿山产能将逐渐释放,供需基本平衡,铁矿石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现象。
铜。在国内工业化的进程中,铜的需求会一直增加。在国际上,铜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2008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预期,进一步支撑了铜金属需求前景。除非发生严重的经济放缓,否则铜需求增幅将超过供应增幅,使铜市场供不应求,铜价格将继续走高。
铝。2008年铝价也会像铜价格,呈现易涨难跌的走势,但由于电解铝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其上涨空间将会受一定限制。
黄金。将保持坚挺。在国内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首饰、工业对黄金的需求并没有减缓趋势,呈现出连续增长的势头,这是2008年黄金价格保持坚挺的主要原因。
水泥。有望维持在相对高位。主要判断依据是,在2008年落后产能淘汰仍将继续,而在产能投放将趋于放缓的背景下,受煤炭、电力等价格上升的影响,对水泥价格高位运行将构成支撑。另外,中国建材等大型集团的水泥并购行为,增加了这些企业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让其主动下调水泥价格下调的积极性不大。
氯化钾。期望能保持稳定。2008年国内市场将持续供不应求的局面,供求关系不会得到根本上的扭转,价格有大幅上涨的动力。但从国家和政府的方面考虑,为了适应终端承受者农民的承受力,还是希望能把价格降下来。因此,国内氯化钾价格大涨和大跌的可能性均不大。
E. (五)矿产品价格将在目前的价位上呈现振荡状态
基本判断:近期矿产品价格出现了暴跌情况,应该说是矿产品价格的合理落位和理性回归,预计多数矿产品价格将在目前的价位上持续振动一段时期,个别矿产品价格略有回升,从矿产品价格发展趋势来看,在中期内可望呈现“L型”曲线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矿业市场主要受供需关系、地缘政治和投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矿产品价格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矿产品价格出现暴涨暴跌趋势。未来一段时期,矿业整体上进入调整时期,需求增势将减缓,价格将在目前的水平上波动。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波及矿业,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矿产品价格一路大幅下跌,矿山企业面临巨大的冲击,矿产品需求减缓、矿产品价格下跌、矿业融资困难、矿业企业减产裁员。对于未来价格走势,一般认为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在回归到理性价位上振荡波动的“L形”曲线,二是触底快速反弹的“V形”曲线,三是在触底后持续一段时期再反弹的“U形”曲线。我们认为,目前矿产品价格是一种理性回归,在目前价格水平上对供需双方都有利,预计将持续一段时期,在中期内呈现“L形”曲线。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产品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大幅下滑,普遍下跌6成左右,预计2009年矿产品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下半年可能受中国拉动需求的影响会略有回升,但整体价格水平将会低于2008年的水平。
原煤:随着电煤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电煤需求的下降,煤价在未来一年里将会保持稳定。虽然煤炭安全整顿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高煤价,但幅度不大。
原油:原油价格经历了暴涨暴跌后,趋于相对稳定。由于整个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原油价格在短期内难以上扬;尽管地缘政治危机和人为炒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原油价格上升,但影响不会太大,预计未来一年原油价格将会维持在40~60美元/桶之间。
铁矿石: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减缓,2009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会继续小幅下降。但国内在上半年会比较平稳,下半年随着国内拉动需求项目的不断开展,铁矿石需求会有所上升,其价格将略有上涨。
铜:2009年国内铜价格将会延续2008年年底的价格,会有小幅波动,但总体比较稳定。
铝:2009年国内铝价格变化将与铜价格变化相似,价格比较稳定。
水泥:2009年水泥价格随着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工,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态势。
氯化钾:由于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尤其对农作物的重视,以及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务农的农民工的增加,2009年我国粮食有效种植面积和投入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内氯化钾的产量增加有限,因此氯化钾将会继续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扬。
F. (六)矿产品价格将波动前行
基本判断:主要矿产品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需求有所放缓,但随着2013年全球经济再次步入缓慢复苏的步伐和地缘政治危机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重要矿产品价格将在目前的高位上持续振荡。
美国、欧洲、日本在内的三大央行在2012年放松了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也下调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各国央行无限量的货币供应极大地降低了市场违约的风险。市场稳定实际上为经济向好打下了基础,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及造血功能正逐步恢复。欧债危机暂时缓解,欧元区经济发展迈入平稳阶段,EFSF、ESM、OMT等一系列救助工具的推出基本消除了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性。近期欧元区主要领先指标PMI和德国IFO景气指数来看,欧元区经济受欧债危机冲击在经过连续2年的下滑后有企稳迹象。如果没有意外冲击,预计欧洲经济最艰难时间已经过去。IMF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将摆脱2012年温和衰退小幅增长0.2%,德国经济表现基本持平但法国略有加速,同时意大利、西班牙衰退幅度减少,英国经济重拾增长。美国经济继续引领发达经济体复苏,推动美元强势。受低能源价格、低利率、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而言以工资增长表征的美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基本停滞)、发达的金融市场及技术创新、相对良好的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美国经济在经历财政悬崖短期干扰后可能进一步拉开与欧洲和日本经济表现。因此全球经济的向好必然提振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预计2013年矿产品价格在目前的价位上波动前行。
煤:温和复苏。2013年,煤炭政策不断推出,电煤价格并轨,稀缺煤种开采保护,焦煤期货推出,市场并未对此利好有强烈的反映。目前来看,炼焦煤市场要好于动力煤市场,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采和钢铁价格的上扬,提升了近期的炼焦煤市场。从各大煤炭企业签订的2013年合同看得出,喷吹煤、炼焦煤价格较12月份上调了70~100元/吨。总体分析,2013年煤炭需求低速增长,价格将呈现波动状态。在城镇建设推进的情况下,煤炭价格也不存在大幅下行的几率。
专栏15 电煤价格“双轨制”结束
电煤价格“双轨制”是指在煤炭价格逐步放开后,电煤供需双方依据两种不同定价机制。一种是年初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签订的重点合同煤价,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锁定一年供应量;另一种是市场煤价,价格随行就市。“双轨制”对煤炭供应的稳定和煤炭企业的成长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双轨制”导致的大幅差价,既阻碍了煤炭价格的市场化进程,也使煤炭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兑现率低、兑现质量差和中间环节乱收费等。
2012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提出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取消运行多年的电煤价格双轨制。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从2013年1月1日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电双方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同时继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在该《意见》出台的前几天,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定价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两个重大政策相继出台将推动长期并存的两种电煤价格体系并轨,有利于煤炭价格全面实现市场化。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70%左右。电煤是煤炭消费的主体,占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搞好产运需衔接,对保障电煤稳定供应和电力正常生产,满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二是有利于减少流通成本,三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
原油:震荡前行。国际油价将会走出一波先高后低的倒V型行情。上半年在美国财政悬崖逐步化解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慢慢恢复,并受地缘政治因素的支撑油价将高位运行。下半年全球油市供给增量将明显超过需求增长,同时世界经济也可能再起波澜,国际油价则将全面承压。
国际能源署在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称,全球能源版图正在发生改变,可能会对能源市场造成深远影响。除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的核能进一步减少,以及风能和太阳能技术的扩散使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最大变化就是美国石油产量增加和伊拉克石油产业重塑。
美国能源部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对原油的消费量持续萎缩,经合组织国家原油等燃料日均消费量2012年减少50万桶,2013年将继续减少20万桶。这意味着,2013年美国石油生产将继续增加,但同时石油需求将持续减少,因此油价可能走低。
中东局势仍是最大变量。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认为,2013年中东地区局势将成为原油市场上的最大变量,可能会将原油市场引上“岔路”。伊朗与西方国家在核问题上的对立短期内不会消失。2013年,外交努力结果和经济制裁发展依然将决定伊朗核问题方向,并左右原油市场情绪。同时,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虽已达成停火协议,但加沙地带依然冲突不断。很多专家认为,脆弱的停火协议很可能不会长久,尤其在区域大国埃及面临内部针对总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自顾不暇之时,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很可能一触即发。另外,叙利亚动荡局面已经持续近两年,仍未有任何好转。叙利亚内部动乱产生“溢出效应”,政府和反对派武装的冲突一度导致叙利亚和土耳其的边境冲突,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南北苏丹脆弱的和平局面也时刻面临挑战。
铁矿石:盘整下探。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铁矿石反弹的高度有限。钢铁作为工业的粮食,铁矿石作为钢铁的最重要的原料组成部分,铁矿石作为大宗商品,与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既定事实,国外的危机如何解决仍待时日,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来讲,铁矿石波动中上涨的压力重重。
其次,从目前钢铁产业链的利润角度来看,铁矿石行业的利润率将继续压缩,铁矿石价格会继续承压下行。国际铁矿石产量的增长将势不可挡,这种铁矿石供需关系的变化引导钢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利润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最后,从铁矿石价格运行的周期来看,铁矿石将会在盘整后继续下探。从2011年以来,铁矿石在170美元的平台窄区间震荡10个月左右出现了大幅跳水,最低至115美元,2012年铁矿石在140美元的窄区间震荡10个月左右同样出现了跳水,最低至88美元,目前铁矿石处于110美元的窄幅区间震荡,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后有望继续探底寻找新的平衡,不过考虑到汇率影响和生产成本逐年高企,下跌的幅度将会有所减弱,低点或将尝试试探80美元关口。
专栏16 中国与新加坡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建成并启动
2012年1月16日,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在探索更加公正、透明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依托全球最大铁矿石贸易份额地位建设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大宗矿产品定价机制,促进铁矿石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于2012年5月8日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境内外193家企业成为平台会员。截至12月7日,平台总申报1014笔,总申报数量8538.04万吨,总成交44笔,总成交数量556.49万吨,美元成交额6.91亿美元,人民币成交额2160万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现货市场,现行铁矿石指数定价模式基于中国到岸价为参考标准。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将为中外企业提供更丰富、便捷的交易渠道,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引发的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促进铁矿石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必和必拓筹建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GlobalORE)于2012年5月30日启动。GlobalORE脱胎于新加坡的环球煤炭交易平台(GlobalCOAL),后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电子交易平台,股东包括必和必拓、力拓、英美资源集团等。GlobalORE由宝钢集团、必和必拓(BHP)、嘉能可(Glencore)、湖南华菱、五矿集团、力拓(RioTinto)和淡水河谷(Vale)发起。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自2012年12月份以来,共成交21笔交易,矿石几乎均来自澳大利亚,成交总量约为225.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2月4日成交的62%粉矿价格为118美元/吨,2013年1月8日62%粉矿成交价格已经达到了155美元/吨。
铜:稳中有升。2013年全球经济环境将相对宽松;各国政府政策极大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尾部风险,而欧洲债务风险将大大降低;美国经济经历漫长的复苏过程后,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源,中国经济复苏程度仍要取决于政策的支撑力度。通过基本面分析得知,2013年铜市利多因素偏多:宏观方面,2013年宏观经济逐渐好转,利多铜价;微观方面,2012年全球精炼铜市场供不应求,2013年供需偏紧情况将改善,利空铜价;2013年铜加工费上涨将刺激精铜产量增加,对铜价支撑力度减弱;2013年中国铜消费有望好转,利多铜价;三大交易所库存增加,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高企,利空铜价;综合以上分析,2013年铜价影响因素较多,市场美好预期2013年铜价或有回升,整体重心或有望上移。
黄金:波动上行。首先,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增长率不及预期,失业问题长期难以改善,新兴经济体发展不确定性增强,欧美等经济体只能不停地权衡削减预算与刺激经济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其次,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全球货币体系持续宽松,欧洲开始第二轮再回购,美国开始第三轮量化宽松,日本也开始增加货币供应,发展中国家宽松货币政策也释放出大量流动性。第三,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问题难以化解,解决高额债务,只有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增长不断“填窟窿”的模式,将长期支撑金价上涨。第四,全球央行持续购入黄金,增加黄金储备,2013年增购规模可能超过2012年,总体上会提升黄金的货币价值,增强黄金的高位支撑。第五,黄金投资市场依然看好。过去十年,金价持续上涨,投资收益率不断提高,与商品、股票、美元相比,黄金的收益优势非常明显。
稀土:波动前行。从供给看,国内的供给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首先,包头和赣州的稀土供应趋于稳定,大部分的兼并重组工作已经完成,无论是在所有权还是在环保审查问题上都不会有大的举动以至于影响到供应。其次,南方省份加快稀土开发步伐,在福建、广西、广东等南方省份都有离子型稀土矿产,五矿发展、厦门钨业、广东广晟、中国铝业、中国有色在这些省份的稀土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有望在2013年开始实现规模化供应。
在需求层面上,国际需求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预测2013年的国际稀土需求将保持稳定,不会有大规模上涨的情况;国内市场的需求则有可能因为相关产业的缓慢复苏而出现小幅上涨,例如在城镇化概念指导下的家电产业、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但是由于稀土原材料主要作为“工业味精”而存在,除非这些产业出现大规模释放,否则国内稀土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
市场仍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例如关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WTO案件如果有新的进展,短时间内都会对市场构成冲击,但这种突发事件性影响也是短时间的。2013国年内稀土市场将保持平稳,价格较2012年呈现震荡态势,或将略有上升。
G. 矿产资源及其净价值
矿产资源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这个利用价值既包括它本身的使用价值,也包括它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就是矿产资源的净价值。有了这个净价值,就构成了矿产资源;没有这个净价值,就不能构成矿产资源。这个净价值是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类任何劳动,只是由于它的有用性、稀缺性和垄断性才形成的。从理论上说,这个净价值是矿产资源转化成矿产品并销售之后取得的收入,再扣除所有应摊成本、平均利润和各种税费之后的剩余。主要由以下5个条件决定有没有这个“剩余”:
(1)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有了这个可得性,就能成为矿产资源;没有这个可得性,就是一般的岩石矿物。
(2)社会需求的水平。不同的需求强度和需求结构对矿产资源的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需求强度大,原来不是矿产资源的,也能成为矿产资源;需求强度小,原来已构成矿产资源的,也要退出。
(3)勘查、开发和环境补偿成本。成本对矿产资源的构成是决定性的因素。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生态环境补偿成本太高,原有的矿产资源难以开发利用,不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4)矿产品的价格。价格对矿产资源构成的作用实际是需求水平和供给成本所产生影响的具体反映,但同时它受政府价格政策和行政干预的影响。
(5)代用品的可得性和价格。这个因素对矿产资源构成也具有决定性影响。
由这5个条件决定的矿产资源净价值,必然是动态的,因为这5个条件本身在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而每一个变化都直接影响矿产资源量的变化。福建省紫金山金铜矿在20世纪开发时,国家储委批准的金矿储量为5.4吨,可是由于技术的改进和规模经营,原来计算储量的技术经济参数发生很大变化,可采储量增加到300余吨,可采矿产资源量增加60倍。
上述5个条件是决定矿产资源净价值及其动态性的外部条件,而矿产资源本身的自然丰度和地理位置则是决定不同矿区、不同矿床矿产资源净价值及其差异性的内部条件。矿产资源的自然丰度通过矿床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埋深等一系列综合指标来反映。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的自然丰度越高,开采单位矿产品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越少,矿产品个别生产成本就越低,超额利润就越大。矿床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经营成本和运输费用。那些地理位置偏僻、运输条件偏远恶劣的矿床,与地理位置好、运输条件优越的矿床相比,必然消耗更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当由于经济社会需要必须同时开发利用这些矿产资源时,矿产资源净价值的这种差异,就会在投入相同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时产出不同的矿产资源价值量。但是,它的社会生产成本是由净价值相对较低的劣等矿产资源决定的。这就在劣等矿产资源和非劣等矿产资源之间产生了矿产资源的级差收益。这个级差虽然是因矿产资源本身的自然条件形成的,是属于矿产资源净价值的组成部分,但也有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因素。因为在通常的条件下,寻找那些自然丰度好、地理位置优越的矿产资源,要比寻找自然丰度差、地理位置恶劣的矿产资源付出更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H. (3)金属类矿产品价格由高开高走转暴跌
铜。国内铜平均价格为5.6万元/吨,同比下跌10.4%。国内市场,铜价格呈先升后降走势,从1月的6.3万元/吨升到3月的6.6万元/吨,再降至12月2.8万元/吨,跌幅为57.6%,回落至2004年7月的水平。国内铜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同期,伦敦金属市场(LME)铜现货价,1月为7069美元/吨,4月升至8714美元/吨,12月降至3100美元/吨,降幅为64.4%,回落至2004年11月的水平。国内铜价跟随国际价格涨跌的趋势比较明显(图43),铜价从二季度开始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几年铜价格快速上涨引起铜产能的增加,从而使铜市场供应量充足。
图46 国内国际黄金价格走势
I. 矿产品价格走势情况
金融危机前,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矿产品价格经历2008年下半年的急剧下滑之后,2009年一季度一直在低位徘徊。进入4月份,在世界各国拯救经济及国内各项“保增长”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主要矿产品价格震荡回升。尤其是经过8~9月的盘整,并受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行及各发达经济体良好的宏观数据陆续出台的推动,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扬。
一、国际油价震荡上行
国际原油价格从2009年一季度的约40美元/桶逐步攀升至年底的80美元/桶左右,与年初低点相比,上升幅度接近90%。受美元走强、消费回升以及欧佩克减产履约率进一步提高等利好因素的影响,2010年3月31日,国际原油(WTI)现货价格达83.45美元/桶(图13)。
图13 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二、铁矿石价格持续走高
2009年9月以来,受经济回暖及中国大规模进口的支撑,铁矿石价格震荡盘升,12月底比年初上涨56%;到2010年3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已达1190元/吨,基本恢复至2007年的同期水平(图14)。
三、铜
2009年第三季度之前,铜价在相对低位盘整反弹;进入第三季度后,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好转以及二季度财务报表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给铜价上涨带来了新的动力,年底伦敦交易所(LME)三月期铜收盘价为7375美元/吨,比2008年底回升了141%。进入2010年,受市场需求恢复的影响,铜价一季度盘整迹象明显,LME期铜价格在7100~7600美元/吨之间做箱体震荡(图15)。
图16 2009年以来LME期铝价格走势
五、钾肥价格持续下滑
2009年6月,印度进口氯化钾460美元/吨(CFR)合同的签订,打破了国际市场的高价联盟,使得钾肥高价被击破,随后美洲市场及东南亚市场价格逐渐下调。2009年我国进口的俄红钾(KCl,60%)港口价从年初的4000元/吨回落至年底的3400元/吨,降幅为15%(图17)。
图17 我国氯化钾进口平均价格走势
J. 矿产品价格
全球宏观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进一步发酵、地缘政治持续恶化等事件笼罩全球市场,矿产品价格高位振荡下行。2012年,矿产品价格持续高位振荡,略有下滑,整体水平比上年下降约一成。
(1)能源价格波动下调
原油 国内外原油价格呈“反N型”变化态势,国内油价比美国高20.5%。大庆油田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113.5美元/桶,同比增长2.9%;美国纽约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94.1美元/桶,同比下降0.7%。从月度来看,国内外油价均处于波动行态势。大庆月均价由1月的117.5美元/桶波动降至12月的由106.4美元/桶,纽约原油价格由1月的100.0美元/桶波动降至12月的87.9美元/桶(图2-37)。大庆原油价格持续高于纽约原油价格,且价差有拉大趋势,价差由1月的17.5%波动增至12月的21.1%。
图2-44 国产氧化钾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国研网。
水泥 水泥全年均价为359.0元/吨,同比下降6.2%。从月度看,呈先抑后扬态势,由1月的378.4元/吨波动降至9月的344.7元/吨,后上扬至12月的36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