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额贷款公司为什么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小额贷款公司是不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只有国家规定的银行机构才可以吸版收公众存款。
根据《中华人权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第四十七条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1)贷款吸收存款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二条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三)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设立商业银行,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
2. 当法定准备金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10000亿人民币,这笔存款至少使贷款增加多少
40000亿。
解答过程如下:
货币乘数:1/20%=5
货币供应:10000亿*5=50000亿
贷款增加:50000亿*80%=40000亿
(2)贷款吸收存款扩展阅读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不得用于放贷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Required Reserve Ratio),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用r表示,r=RR/D,即准备金/存款。
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一般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准备金,剩余部分才用于放款。在大多数国家,逐渐对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即该比例不能低于某一法定数额。这是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存款的最低比例,超过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率,该最低限额则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高涨和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需求。
3. 借:贷款贷:吸收存款这比会计分录怎么理解
贷方科目记录负债的增加。吸收存款是属于银行负债类科目,对于银行来说,吸收了客户的存款就是负债的增加,记录在贷方。
对银行而言贷款属于投资,资产增加了记录在借方。
4. 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银行为什么都要贷记吸收存款
您可以这样理解:从银行的角度,发放贷款时,资产(贷款科目)增加了(对银行而言贷款版属于投资),而现在的权贷款是不能发放现金的,是将贷款发放到借款人的帐户上,故(吸收存款)负债也就增加了。今后客户从银行将这笔贷款陆续拿走,则银行里的存放同业(资产)减少,吸收存款(负债)也减少了。
而你说的第一种情况中,吸收了500万的存款,贷记 存款吸收,这个你可以理解吧
而第二种中,就是属于我刚刚上面说的那样了
5. 企业归还贷款时,银行做会计分录借:吸收存款 贷:贷款,利息收入。我不明白为什么是借吸收存款呢吸收
企业借款,对银行来说是资产增加,借贷款,同时在做一笔企业存款增加,银行存款减少的分录贷吸收存款。当企业还款时,反向做分录。。并不是负债减少,而是资产减少
6. 吸收存款和贷款是什么类科目
吸收存款是储户放在银行里的钱,对于银行是一个类似于应付的负债类专科目。贷款是银行发属放给其他组织的,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应收的资产科目。银行发放贷款实际上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了。
所以 企业或银行发放贷款时:
借:贷款(资产)
贷:吸收存款(负债)。
这样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7. 一家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不匹配。它吸收浮动利率存款,而贷款主要采用固定利率方式。如果你是这家银行的首席
利用互换合约,确定一定合约本金、期限这些基本条件后,约定每期银行向专互换合约另一属方收取一定浮动利率(一般会有一个参考指标利率的)所对应的利息,银行向互换合约另一方支付固定利率所对应的利息。
基本原理是这样的,由于银行的贷款的属于银行的资产,资产所产生的利息属于收入(固定利率算利息),而银行吸收的存款属于负债(浮动利率算利息),负债所产生的利息属于支出,那么实际上利用互换支付固定利率的利息,收取浮动利率的利息刚好会形成相对的收入和支出刚好平衡的局面,注意是相对平衡不是相等,一般来说互换合约会有一定的利差存在。
8. 吸收存款属于负债类账户,贷方应该表示增加,为什么银行发放贷款时要借记贷款,贷记吸收存款
银行和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是正好相反的,比如企业在银行的存款,是企业的内资产(企业借:银容行存款),但该存款正好是银行的负债(贷:活期存款,或其它存款科目)。同理,银行发放贷款时,借:某某贷款科目,贷:某某单位活期存款。企业收到贷款时,借:银行存款 贷:某某贷款。
其实,理解是这样的,资金的来源一般是负债,资金的运用一般是资产。比如:银行吸收存款,企业取得贷款,都是资金的来源,都是他们的负债业务。而资金的运用,如银行发放贷款,或企业将取得的贷款存入银行,都是他们的资产类业务。
9. 银行贷款的:吸收存款属于什么类会计科目,是不是相当于银行存款
因为贷款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借方是银行贷款科目,贷方是客户账户(单位活期存款科目)。所以是负债增加。
10. 请问“贷款” “吸收存款”分别是什么性质的科目
会计科目中“贷款”是指“银行借款” 。
当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版时
借:银行权存款
贷:短期借款-银行借款(借款期限一年以内)或长期借款-银行借款(借款期限一年以上)
吸收存款: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或 库存现金
贷:吸收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