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十大管理咨询公司的名称
1、麦肯锡 http://www.mckinsey.com.cn 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1926年在美国成立,是专门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服务的国际性公司,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84个分公司,目前拥有9000多名咨询人员,分别来自78个国家,均具有世界著名学府的高等学位。其业务主要是提供战略方面的咨询,同时还涉足企业金融、商业技术和运营等一系列广泛的咨询领域及管理议题。麦肯锡中国公司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之一。
2、罗兰.贝格 http://www.rolandberger.com.cn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于1967年在德国建立,现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隶属于德意志银行集团,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5个办事处。公司的咨询顾问来自全球近四十个国家。专长于为企业提供公司战略、重建、重组、市场营销、物流营运、企业兼并后联合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咨询服务,帮助您解决在市场进入战略确定、中国营运模式的建立、合资企业重建与购并、全国销售网络控制及招聘与保留人才方面的问题。
3、埃森哲 http://www.accenture.com.cn 全球领先的管理及信息技术咨询机构,2003财政年度纯收入达118亿美元。拥有83,000多名员工,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10多家分支机构。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广博精深的专业服务和业务解决方案。在公司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为了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正在不断拓展业务服务网络,包括管理咨询、信息技术、经营外包、企业联盟和风险投资。
4、毕博 http://www.bearingpoint.com.cn 毕博(BearingPoint)—原毕马威管理咨询(KPMG Consulting),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麦克林市,是世界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之一,拥有员工16000余人,年收入近29亿美元,服务全球2100多家企业客户,其中包括72家美国《财富》100强公司、318家《财富》1000强公司以及超过四分之一的环球《财富》2000强公司,并致力于服务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和其它组织,是美国26家政府部门中21家的主要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毕博(BearingPoint)有着极高的客户合作保持率,其中前150位的保持率为96%,而前50位大客户的保持率更是高达100%。
5、科尔尼 http://www.atkearney.cn 科尔尼创立于1926年,是全球领先的高价值管理咨询公司,分布在35个国家60多个城市,全世界拥有5000名员工,2002年收入为10.84亿美元。在所有主要行业都拥有广泛的能力、专门知识和经验,并且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咨询服务,包括战略、组织、运营、商业技术解决方案、企业服务转型和高级猎头服务。
6、汉普 http://www.hanconsulting.com 由联想集团控股汉普咨询是致力于现代管理咨询的专业公司,总部设在香港,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服务项目:企业战略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信息系统实施、信息系统运营外包、企业应用服务联盟
7、新华信 http://www.sinomc.com.cn 新华信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本土最大和最早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和广州设有分公司。截至目前,新华信拥有400多名全职专业咨询顾问和研究人员。新华信管理咨询的服务领域具体包括:公司战略、组织和人力资源、营销、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和资本运作等多个方面。
8、博思智联 http://www.bothwitz.com 博思智联管理顾问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是由海外投资机构和国内咨询机构合作组成。主要从事企业发展战略咨询、组织咨询、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研究等方面的业务,是近年来国内咨询行业中成长快速并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咨询机构。
9、德勤 http://www.deloitte.com.hk 德勤是中国居领导地位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于中国的九个城市 - 北京、大连、广州、香港、澳门、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均设有事务所,拥有专业人员超过2,500名。德勤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包括审计和咨询、财务咨询、学习进研、风险管理及税务等服务。德勤集团拥有专业服务人员16,000名员工遍布130个国家和地区,在2001财务年度实现35亿美元的业务收入,业务遍及全球各个角落,是世界五大会计师行之一。
10、盖洛普 http://www.gallup.com.cn 盖洛普公司由美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乔治·盖洛普博士于1930年创立,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在中国北京,并在上海和广州设有办事处。盖洛普公司的商业研究和咨询还包括:工作环境监测、培训和咨询、员工选拔与培养、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测量与咨询、战略性品牌和营销研究、测量与咨询。
11、锡恩管理顾问公司 http://www.myon.com 锡恩公司是专注于企业战略及战略实施的专业化管理顾问公司。提供的服务有战略绩效考核、企业社会责任系统、企业文化系统、常年顾问战略实施系统(运营管理)、集团管控体系、战略规划。由著名咨询专家姜汝祥博士创办。
12、波士顿 http://www.bcg.com.cn 波士顿企业管理顾问公司(BCG)是全球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在战略管理咨询领域堪称业内翘楚,并为公认的先驱。集团创立于1963年,拥有超过2800位专业顾问,在世界主要城市设有58个办公室。公司的使命是帮助客户超过其竞争对手。其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客户都是规模庞大的企业,其中也包括发展迅速、在本行业内不断开创新领域的中型公司。主要业务涉及消费品及零售业;工业品;能源与公用事业;医疗保健;高新科技;金融服务。
13、SAP http://www.sapchina.com 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及协同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全球500强第73位,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计算机软件最佳企业",《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100家最有价值品牌"第42名,是其中唯一一家品牌价值增长的软件公司。目前,全球有120多个国家的超过19,300家用户正在运行着60,100多套SAP软件。财富 500强80%以上的企业都正在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SAP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并在多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包括法兰克福和纽约证交所。
14、翰威特 http://www.hewittasia.com 翰威特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具有60年的客户服务经验和市场先导地位,专长于为企业提供策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其客户包括《财富500》中75%以上的公司。2001年度全球的营业额为15亿美元,于全球三十七个城市当中,共设有八十五个办事处,全球有一万二千多名顾问人员,总公司设于美国伊利洛州的林肯林郡。在大中华区,翰威特是目前规模最大、资历最深的跨国咨询公司。
15、清华九略管理顾问 http://www.ninesage.com 九略管理顾问公司源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伴随着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产生与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的专业管理顾问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专业背景和人才优势,凭借对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的总结与提练,九略已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为企业提供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运营系统、企业变革管理三个层面的咨询与内训服务。
16、普华永道 http://www.pwcglobal.com/cn/chn/main/home 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由原普华国际会计公司(Price Waterhouse)和永道国际会计公司(Coopers & Lybrand)于1998年7月1日合并而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计事务所,规模惊人,分布在全球139个国家及地区的办事机构1 183个,有155,000名员工和9,000个合伙人,2001财年的营业收入为223亿美元。其总部现在百慕大注册。公司的主要业务具体有五大方面:保证及企业咨询服务、商业程序外包、财务咨询服务、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17、惠普 http://www.hp.com 惠普咨询是全球性的业务集成商。惠普在全球拥有6000名以上提供本地服务的咨询顾问。主要提供金融服务、网络服务提供商服务、CRM和电子商务、IT 服务、扩展制造业服务。
18、贝恩 http://www.n.com Bain & Company创立于1973年,总部位于波士顿,全球著名的咨询机构。其主要创始人威廉·贝恩早年就业于波士顿咨询公司。在1973年贝恩带领几名咨询顾问离开了波士顿公司,成立了贝恩公司。在1973年到80年代中期,贝恩公司的年增长速度为50%左右。在1998年,贝恩公司的拥有咨询顾问近1500人,年营业收入在4.5亿美元,客户主要分布在60多个国家。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战略决策、电子商务战略、客户关系、企业成长、企业运作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组织与变革管理、兼并重组贝恩公司认为向客户提供的应该是基于经验为客户击败竞争对手和争取更多的回报率服务。他们的业务并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传统产业,而是从众多工业和商业模式中透视出独到的观点,客户从他们那得到的永远是最佳成效,而非一份报告而已。
19、美世咨询 http://www.imercerchina.com 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员工福利、薪酬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2001年,伟世咨询全球营业收入约为17亿美元,2002年,"伟世咨询"在全球同步更名为"美世咨询",业务遍及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2个分支机构及13,000余名员工为中国大陆的企业客户提供更多、更直接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与薪酬数据。
20、智越咨询 http://www.achieveglobal.com.cn 全球最大的专业培训公司,一直致力于"商业技能学习与培训",为企业及个人发展提供全面、专业、优质的管理咨询和解决方案。已在全球54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达2,500多名。智越咨询在中国同样拥有颇具影响力的客户群,共有70位专职和兼职顾问。拥有十余年本地服务经验,服务的客户涉及通讯、高科技、信息技术、政府部门、医药制造和销售、医疗服务、保险、金融、制造业、交通运输、零售业。
21、奥美公关国际集团 http://www.ogilvy.com.cn 全球最大的传播服务公司之一,为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提供专业性的策略顾问和传播服务。奥美于1948年由"现代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在纽约始创。如今,奥美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集团,提供多方面的传播服务,如广告、顾客关系行销、公共关系、互动行销、促销和视觉管理等。作为世界十大传播公司之一,奥美在2000年的营业额达88亿美元。目前,奥美在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59个办事机构,并拥有10,000多名富有才干和创新思想的专业人士。奥美将本地文化背景及其自身的国际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在帮助客户保持其国际品牌一致性的同时,为其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传播策略。
22、凯捷安永 http://www.cn.cgey.com 凯捷安永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咨询,技术及外包服务公司之一。致力于帮助企业实施成长战略及合理运用最新技术。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50,000名雇员, 2002年度全球年收入为 70.4 亿欧元。在亚太地区,拥有约1,500名员工,并在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和新加坡设有覆盖广泛地区的众多办事处。
2. 中国人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群体,国人怎样思考
庞大的奢侈消费市场 奇特的境外购买现象
欧美经济低迷,全球主要市场奢侈品需求不足,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买家强劲的购买力,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将目光转向中国。
2012年“十一黄金周”7天,中国人出境消费奢侈品累计约38.5亿欧元,同比去年黄金周境外奢侈品消费总额增加了14%,加上黄金周期间境外隐形消费与奢侈品服务业消费,总计超过60亿欧元。
贝恩公司2012年底发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按国籍划分,中国人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2012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
但是,在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连年创造新纪录的同时,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是,这一快速增长的新市场并非全在中国内地市场实现,2012年60%以上是在境外市场实现的。
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迅猛
虽然2008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在某些地区,特别是欧洲,并未显示出多少缓和迹象,但奢侈品行业整体而言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稳步复苏,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最为“抢眼”,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扮演了“拯救”欧洲奢侈品业的角色。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疲软、富豪资产缩水,奢侈品行业进入新的低谷期,然而,亚太经济区活跃性依旧凸显,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快速增长的领军市场。
“中国黄金周和春节不再像以前一样,全家一起吃个团圆饭就完事,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出国游玩过节的能力。”全球化与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说,随着出国旅游人数在过去10年大幅增加,每年几千万人好多都是第一次出国,再加上送礼文化的盛行,奢侈品消费规模在成倍的迅猛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达到1410亿元人民币,2009年增长至1556亿元人民币,2010年再次大幅度提高,并且提高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这说明增长的趋势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事实证明,过去几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增长,2011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年度总体增幅在25%-30%之间,2012年奢侈品销售额达到3060亿人民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贝恩公司指出,在欧元汇率走低和境外旅游升温刺激下,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买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中国购物者正推动全球奢侈品行业创下自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连续第三年强劲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2012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占全球购买量的25%。欧洲人降至第二位,占24%;美国人占20%,日本人占14%。
不过,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去年全年营业额同比增长30%的部分在华奢侈品牌,在2013年春节期间却下降10%,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的主要奢侈品门店,除个别畅销商品外,仍然有着较高的总量库存,而在2012年春节期间,无论个人消费、公司礼品采购等对大多奢侈品牌门店收益贡献通常可达60%以上,由此看来,2013年国内奢侈品市场高端部分仍将面对困难的一年,而高级腕表、笔、眼镜、腰带等男性显著奢侈品萎缩明显,2013年尚未看到恢复迹象。
众多奢侈品牌看好中国市场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出境消费心理趋向报告》针对2012年“黄金周”期间主要奢侈品区域的消费者进行了群体抽访调查,大多数被访者认为黄金周是和家人到境外购物的最好时机,九成人士表示出境购买奢侈品是主要目的之一。
贝恩表示,游客构成2012年全球奢侈品购买量的40%,而其中以中国游客的贡献最大。中国游客构成欧洲奢侈品购买量的1/3,帮助该行业在金融危机中仍保持增长,2012年欧洲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额预计将增长5%,至750亿欧元。
正是中国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使得很多奢侈品品牌将目光投向了这里。2012年,美国著名房车品牌Airstream携品牌“飞云”在上海发布其最新中国规格车型,宣布正式在中国上市,售价在100万人民币左右。据经销商介绍,这一款属于拖挂式房车的入门级别,在美国的定价大约为10万美元左右。品牌瞄准了上海、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市场,并同时在中国推广美国的房车文化,这位李姓经销商表示:“我们判断未来几年中国的房车市场会出现成倍的增长,因此会将重点瞄准这里。2013年公司的消费目标是50辆即5000万人民币,2014年预计会达到200辆”。
不过,节约风也正在不断刮向这一市场,部分消费呈现走弱态势,部分品牌放缓了在华扩张的步伐。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奢侈品消费在华增速明显放缓。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早前发布的数据就显示,2012年年底,由于一些“特定”的政治因素,中国消费者需求开始冷却,2012年对中国大陆出口明显放缓,从同比出口额增长50%以上直接下降至仅增长了0.6%,远低于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市场同期6.8%、18.4%的增速。
价差致奢侈品消费外流加剧
在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连年创造新纪录的同时,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是,这一快速增长的新市场并非全在中国内地市场实现,2012年60%以上是在境外市场实现的,受欧洲经济低迷影响,欧元的贬值继续拉大海内外奢侈品价差,随着出国游猛增,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出现“墙外开花”的繁荣景象,奢侈品消费外流状况加剧。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为80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左右。虽有增长,但来自中盈国际的报告显示,这一增幅是2007年以来,十一黄金周的最低增速,也是近三年来,春节和十一两大黄金周中增速的最低水平。一边是国内消费增速开始出现下滑,另一边是境外消费大幅增加。
贝恩发布《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从2011年的30%放缓至7%左右,但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却增长31%,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奢侈品支出占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总支出的六成以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李飞表示,仅从2008年和2009年的数字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在2008年1410亿元的消费总额中,境外消费(包括香港和澳门)为808亿元;在2009年1556亿元的消费总额中,境外消费(包括香港和澳门)为872亿元。环球退税公司在2010年年初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的免税品总额达1.58亿欧元,比排在第二位的俄罗斯多出0.47亿欧元。
由于国人表现出的强劲购买力,近年来,针对中国人节日出境游,国外奢侈品商家也做足了噱头开拓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据了解,美国在2012年加快了办理签证的速度,英国边境管理局也从2012年4月启动了网上签证申请预约,也在加快签证速度,对所有国家及奢侈品牌来说,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地位已经开始变得极其重要。中国的“黄金周”假期已经成为境外奢侈品市场每年期盼的重要节日,而服务中国游客也成了境外奢侈品商业的重点。
海外代购乱象丛生 亟盼政策组合拳
在人民币升值、品牌商维持形象在国内打折力度小、税制、运输成本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奢侈品海内外价差已经超过50%,导致海外代购和购物红火,不仅导致大量消费外流,更产生了众多乱象。
专家认为,奢侈品价差与税率有一定关系,但仅仅依靠降低关税等手段很难真正解决价差问题。想要引导消费回流、刺激内需并保障税收不外流,还需要从稳定人民币汇率、发展壮大百货零售业、逐步调整税制等方面着手,让奢侈品消费逐步回归“国内”。同时,还要倡导节约的风气,让“礼”性回归重“意”还非重“利”的本意。
多因素致使消费外流加剧
造成消费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奢侈品的内外巨大价差。商务部2011年的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专家认为,产生价差的原因多种多样,“税制”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税法专家倪勇军也认为,关税下调对价差的作用不会太大,关税在奢侈品价格中所占比重不是特别大,由于税率不高,“在有限的税里再做一个有限的降低,对总体价格来讲效果仍然是有限的。”
专家指出,产生价差的原因还包括:其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国际奢侈品专家、复旦大学教师卢晓介绍,2005年以前奢侈品海内外的价差并不明显,在20%以下,当时代购也并不红火,利润和销量都不高;2006年以后,随着人民币对欧元、美元的大幅升值,这一价差才被逐渐拉大,代购渐渐红火。人民币购买力的大幅增加,成为奢侈品海内外价差的主因。数据显示,2006年初,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07左右,2012年11月,这一数据变化至6.3左右。也就是说,6年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
其二,奢侈品牌维持“高端形象”。在国外很多奢侈品品牌大多采取的是经销商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很多奢侈品牌的经销商纷纷遇到库存众多、现金流断链的风险,经销商为了消化库存,竞相加大折扣力度,大量倾销借以回收资金。
而在我国,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百货零售业作为支撑,很多品牌采用的都是直营店模式。品牌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为了维护自己的高端形象,打折的力度比较小、积极性也比较差。卢晓说,不少奢侈品牌在华采取直营店模式或“饥饿营销”策略,这使得欧美打折时中国奢侈品价格却“独树一帜”、“悍然不动”,还在国内造成供小于求的“假象”。
平行市场致海外代购乱象横生
卢晓认为,在不同地方生产,运输、保险等费用不同,导致价差在10%-15%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价差超过20%,必然产生平行市场,诞生走私、代购等行为;而我国的现状是与国外价差远在20%以上,代购必然猖獗。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83亿元,较去年涨幅82.2%,预计2013年这一数据有望突破700亿元。骄人的数据背后,是目前向海关申报的情况很少、完税的情况更少的现状。
2月25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一起淘宝店主境外代购大量商品偷逃税款的走私案作出一审宣判,认定两名被告人犯走私普通货物罪。
而为了买到相对便宜的代购货品,中国消费者承担着多重风险。一些代购产品没有过正常的报关和检验检疫程序,质量难以保证。2011年12月,日本食品巨头明治因部分奶粉检测出放射性同位素铯并召回时,通过海外代购渠道进入中国的奶粉就不在召回之列。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认为,网络代购消费者的风险是“双重”的。一方面,以个人邮递方式入境的产品未经质检部门检验,质量缺乏保障;另一方面,“海外代购人”、代购网站和消费者都面临涉嫌逃税的法律风险。
由于海外代购的购买行为发生在海外,如果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法律管辖、消费者维权都应在海外进行。由于渠道并非官方,消费者有可能会吃“哑巴亏”;再加上调查难度高、取证难、成本高等因素,维权比较艰难。
此外,代购商品也真假难辨。虽然很多代购商家都号称代购产品接受“专柜验货”,但这一口号只是“看起来很美”。不少奢侈品牌的客服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公司在国内的专柜均不提供验货服务,如果消费者想判断一款产品是否真实时,只能“带着产品自己到柜台目测”。
亟须政策“组合拳”回笼消费
专家认为,想要真正回笼消费,需要采取稳定人民币汇率、打造“原产地形象”和增强百货业竞争力等手段。
卢晓认为,稳定的汇率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虽然升值会使得企业和个人在国外的购买力增加,但其不利因素也显而易见。而且升值可能会加剧人民币“外升内降”的局面,也将消费力进一步外推。因此,人民币汇率应尽量盯住美元在一定位置上,不冒进升值。
而且,可以有步骤地下调关税,适时调整消费税税目,同时增加免税试点,打造中国的“购物天堂”。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欧阳坤建议,可以多做免税店的试点,所有国家吸引旅游最原始的都是发展免税事业,例如法国是整体退税;建议在青岛、大连、上海等方便运输的临海城市考虑免税试点。
专家指出,只有增强高端零售业的竞争力和专业运作经验,才有可能改变奢侈品直营打折难、经销流通成本高的“两难”尴尬局面。因此应积极培养境内的奢侈品销售渠道,扶持和增强零售业的竞争力。
卢晓说,国内品牌进商场要租柜台、向百货店交管理费、上货费等,导致百货业不去提升属于主业的管理水平,而是陷入到收取“渠道费用”的“副业”中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而国际大品牌话语权极强,都是“百货公司求奢侈品牌”。政府应扶持零售商加快发展,提升规模,加快连锁化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布局,实施单店的强店策略,提升零售商的话语权。
此外,消费者的心态亦需调整,呼吁“礼”性回归,杜绝浪费的“奢靡”风气,让送礼和消费回到传统、淳朴的民风之中。业内人士说,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社会腐化的风气有所收敛,公务消费大大减少,送礼收礼也不那么明目张胆了,传递出一种社会民风的正能量。鉴于很多奢侈品消费在我国用于送礼,因此应提倡“礼”性回归,反对“礼品中的浪费”。
第一现场
境内境外,排队购买
“谢谢中国!”这是近年来瑞士钟表业常说的一句话,而赢得感谢的正是来自中国游客惊人的购买力。
近日,来到了上海市国金购物商场,虽然是工作日的中午,但汇聚了古驰(GUCCI[微博])、路易威登[微博](LV)、爱马仕(Hermès)、香奈儿[微博](CHANEL)等众多奢侈品品牌的这里依然门庭若市。
这里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打折的标牌几乎未见。在其他商场,满减、促销、清仓的标牌比比皆是,即使是此商场的其他楼层也标出“1折清仓等字样”,而在奢侈品牌楼层,几乎没有一家品牌有打折的信息。记者咨询了几家品牌后均被告知,除非一次性购买十万元以上,否则很难打折;即使购买了十万元以上,折扣力度也非常小。
二是年龄层次也颇具特点。与国外很多奢侈品牌消费大多为中年人士不同的是,在这家商场的多个奢侈品专卖店中,既有40多岁的商务人士,也有20多岁的年轻女性,还有很多“拖家带口”过来选购奢侈品的“家族”购买客,很多手上都提着刚刚购买的奢侈品。
在爱马仕的专卖店观察了近半个小时,有十几位客户前来试戴丝巾、试穿皮鞋等,包括一位40多岁的男子、一对年轻的夫妇等在内的三四位顾客最后都“满载而归”。
一位正在挑选丝巾的女性看起来和导购员非常熟稔,在挑选了十分钟之后,她一口气购买了三条丝巾,每条的价格都在4000元左右。“这次我要吸取前几次的教训,前几次都是看中好几条结果没有全部购买,第二天来看同样的花色就卖完了,后悔都来不及”。
不过,一些品牌销售人员也表示,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部分消费呈现走弱的态势。
有专家指出,中国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拯救欧洲,瑞士手表、名牌时装、珠宝首饰、香水皮具,伴随着中国游客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和逐渐变化的消费观念,许多国家以及奢侈品品牌对中国游客的重视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曾走访北京、上海等近日举办的各种奢侈品展,看到很多新的欧美品牌都首次在中国设置专柜,表达出进入中国市场的愿望。在2012年举行的上海国际奢华生活博览会上,汇集了100个顶级品牌,其中三分之一都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瑞士独立制表人协会就携旗下8个品牌在上海展出自己的订制手表,其中一些品牌已经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拟进军中国一线城市市场,普通款售价在20万人民币左右,定制款在40万-60万之间不等。
品牌“LANG&HEYNE”销售主管就曾告诉记者,国内客户已经越来越注重个性和订制,对品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品牌以前多在欧美和中国香港扎根,但现在更看好内地的消费能力。“我们未来会将亚洲的重心从日本、中国香港、东南亚一带转入中国内地,目前正在寻找经销商。”
“每到圣诞季等购物狂欢季节,很多英国的百货公司都挤满了中国人”。长期旅居英国的中国人张女士介绍,在伦敦的博柏利(BURBERRY[微博])工厂店里,即使没有试衣间,也有很多中国游客排队购买,常常看到一个中国游客挎着好几只同样款式的手提包。
张女士介绍,为了吸引中国人,包括英国的哈罗兹在内的很多大型商场都陆续安装了银联消费终端机,香奈儿等专卖店还配备了中文导购员,为中国顾客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务,也使得销售额不断攀升,一些媒体还创造出“北京镑”这一词语,用于形容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的英镑。“有着标志性LOGO的款式特别受欢迎,国内就认这个”。
3. 高分急求中国视频分享网站(优酷土豆等)的发展历史
优酷网发展历程
领先的中国第一视频网站多项业绩战果卓著
作为中国领先的视频网站,优酷网经过一年多的迅速发力,现已成为国内网络视频行业的第一品牌。自成立以来,优酷网秉承“快者为王”的产品理念,注重用户体验,不断完善服务策略,其卓尔不群的“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充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互动需求,使之成为国内视频网站中的领军势力。
优酷网在过去的10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用户基础和视频日播放量方面增加超过10倍,,如日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七千万,同时在技术架构、品牌认知和内容差异方面都卓有建树,尤其在最近半年以来更是佳绩不断:
---2007年5月16日,优酷网与盛大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优酷成为盛大独家游戏视频支持网站;
---2007年6月5日,优酷网与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网站网络达成战略合作;
---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07年度(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表明,优酷网深受用户喜爱,在品牌认知度方面领先于同行业其他网站;
---2007年8月8日,“优酷狂拍客!中国一日24小时主题接力”启幕,活动倡导“拍客无处不在”的都市新娱乐新时尚,并通过拍客明星的精彩演绎诠释新“拍客”的视频时代标签内涵,成为2007中国网络视频界的年度震撼之作;
---同年8月29日,优酷网入选 “2007年度Red Herring最具潜力科技创投公司亚洲百强”称号,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视频网站;
---2007年10月30日,优酷网与搜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视频领域展开深入共建,共同推进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的高速发展,传播拍客文化;
---2007年11月,优酷网推出视频上传利器——“超G上传”,首次实现了1GB视频的顺利上传,打破了行业常规的200MB的限制,“快者发布”的产品理念得到充分印证。
除了在技术、产品、内容、品牌等层面取得惊人业绩外,优酷网经过一年多的快速发展,现已经成为广大用户播放和分享全球各地视频短片的集散地,同时也为众多广告主提供有效的互动营销解决方案,广告主包括各个行业的知名品牌,如戴尔、三星、盛大、福特汽车、瑞星、惠普、巨人互动等等。
与此同时,优酷网以其健康主流的价值观和超大用户量的影响力,打动了CCTV、中影集团、环球音乐、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山东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和权威影视音乐机构,开展了宣传、推广、征集等各种合作,不仅帮助其节目极大的扩展了影响力,还开创性的实施了各种盈利模式的探索,深入挖掘影视音乐作品的潜在价值,以期达到版权合作双方互助双赢的局面。
2009年6月,优酷网将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网络视频合作媒体。
2010年12月8日,优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土豆网发展历程
土豆网(Tudou. com)是中国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视频分享网站,是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领军品牌,也是全球最早上线的视频分享网站之一。土豆网于2005年4月15日正式上线,每天独立用户数超过2500万,
每月1.5亿用户,拥有超过8000万的注册用户。从土豆成立的第一天,我们相信的就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我们的目标,让富有创造力的节目的创造者和分享者们能够自由地让自己的节目在用户面前出现,同时,也让每一个用户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任何节目。
土豆网视频内容广泛,包括三大类:
网友自行制作或分享的视频节目,例如播客和用户原创视频; 来自土豆众多内容提供商的视频节目,例如电影、电视剧和MV等等。土豆网与2500多家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厂牌、内容制作方、内容代理商和电视台建立了广泛的深度合作。 土豆投资制作的节目,例如土豆摄线等等日播栏目及系列短剧
土豆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2007年,土豆网推出了在线视频广告系统。该平台能够帮助广告客户便捷的管理预算,并对目标用户群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定向广告投放。土豆网的广告包括全屏展示的前贴片广告、背景广告等多种形式。目前,土豆网的客户数量正在迅速增长,现有客户包括阿迪达斯、福特、肯德基、联想、摩托罗拉、耐克、百事、三星和索尼等众多全球知名品牌。
2010年,在土豆网成立5周年之际,土豆网推出了为期三年的“全土豆计划”,其中包括播客运营计划、热点频道计划、内容正版化计划、摄线计划、整合营销项目计划和土豆自制剧计划六大板块,多线并行发展。作为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开山鼻祖,土豆网将继续带领整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又一年。
4. 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
美国媒体发布的全球咨询公司50强排行榜,麦肯锡、波士顿咨询、贝恩咨询(MBB)是永远的王者,完善的人才选拔体系、行业内深厚的洞察力、咨询方式方法的创新从来走在行业前列,因此在行业声望上得分仍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毫无悬念的占据了前三的位置。
位居前10位的公司如下:
1.McKinsey & Company (麦肯锡公司/管理咨询)
麦肯锡公司是由James O’McKinsey于1926年创建的,同时他也开创了现代管理咨询的新纪元。现在麦肯锡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84间分公司或办事处。麦肯锡目前拥有9000多名咨询人员,分别来自78个国家,均具有世界著名学府的高等学位。
2.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波士顿咨询公司/管理咨询)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是一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商业战略咨询机构,客户遍及所有行业和地区。BCG与客户密切合作,帮助他们辨别最具价值的发展机会,应对至关重要的挑战并协助他们进行业务转型。在为客户度身订制的解决方案中,我们融入对公司和市场态势的深刻洞察,并与客户组织的各个层面紧密协作。从而确保我们的客户能够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长为更具能力的组织并保证成果持续有效。波士顿咨询公司成立于1963年,目前在全球45个国家设有81家办公室。
3.Bain & Company (贝恩公司/管理咨询)
贝恩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基于“咨询顾问为客户提供的是结果,而非报告”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战略、运营、技术、组织以及兼并购方面的专业咨询业务。贝恩在全球有超过 2200 人的专业咨询顾问团队,用客户的业绩来衡量自己的成功。贝恩致力于帮助企业提高业绩,与企业管理层并肩战斗,战胜竞争对手,获得显著而持久的经济效益。把企业看作一个完整、密切相关的整体。帮助企业寻找投资机会,以期更快更高的收益和更持久的成长。帮助企业做出战略、组织、运营、技术和并购等重大决策。如果合适,贝恩还进一步帮助企业决策-这意味着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当与那些对现状不满的客户合作时,贝恩才是最成功的。
4.Booz & Company (博斯公司/管理咨询)
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大中华区市场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博斯公司在本土积极扩展规模以满足客户需求。如今我们在上海、北京、香港和台北都设有办事处,为跨国公司、本土企业以及政府机构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运用各行业和领域的专业知识,我们对工作全情投入,致力于为大中华区每一位客户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全面的支持。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我们的咨询顾问效率高而务实,孜孜不倦地为客户寻求最佳解决方案;随时乐于与客户携手合作,共同创造持久的佳绩。
5.Deloitte Consulting LLP (德勤咨询/财务)
德勤咨询是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之一,其下拥有战略与运营、人力资源咨询、技术咨询等业务板块。2013年初,德勤咨询的战略与运营部门还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知名战略咨询公司摩立特集团。
6.Monitor Group (摩立特集团/管理咨询)
1983年摩立特集团成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剑桥市。作为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摩立特凭借强大的理论资源与独特的客户服务方式,迅速成长为世界顶尖的战略咨询公司,赢得了来自业界与全球各行业知名企业的共同认可与一致好评。
7.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 (普华永道/会计服务)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1998年,他的两个前身——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和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英国伦敦合并成为了如今的普华永道。普华永道在2008财年获利约280亿美元,它的雇员超过146,000人,遍布150个国家或地区。在福布斯全球排行榜上,普华永道位列全球私人企业的第三名。普华永道也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与其并列的其他三大所分别是毕马威、德勤和安永。
8.Mercer LLC (美世咨询公司/人力资源服务)
美世咨询公司: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1975年起,伟世正式成为威达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02年,公司更名为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换句话说,美世咨询是美世咨询集团的一分子,而美世咨询集团则是共同隶属于威达信集团(MMC)的四个实体之一。MMC是一家每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美元的国际专业服务公司。除MMC和美世以外的另外两个实体是达信保险顾问公司——全球风险管理与保险咨询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和Putnam投资管理——全美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之一。
9.Ernst & Young LLP (安永/会计服务)
安永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司是19世纪50年代一系列兼并的产物。1989年,原八大会计事务所之中的Arthur Young及Ernst & Whinney之间的兼并造就了现在的Ernst & Young。主要的业务部门包括:审计与鉴证,税务咨询与筹划,财务咨询。
10.Oliver Wyman (奥纬咨询公司/管理咨询)
Mercer Oliver Wyman是全球领先的专注金融行业策略和风险管理的著名咨询公司。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由Oliver, Wyman & Company(成立于1984年)和Mercer Inc.的金融服务战略与精算部门合并组成,现在是Marsh & McLennan Companies, Inc.(MMC)旗下的一家公司。公司现有650名员工,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12个国家的25个分支机构。凭借在金融行业积累的广博的专业知识帮助客户解决日益复杂的经营挑战。作为金融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观察者,奥纬的客户涵盖了全球100家最大金融机构的80%。
中国用户熟悉的其它公司排名为:
Accenture(11位)、KPMG(13位)、A.T. Kearney(16位)和Capgemini(23位)
5. 探险家的故事300字
我探索,故我成功
上帝总是爱和人们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当你克服重重困难、踌躇满志地准备拥抱胜歉利的时侯,却猛然发现自已又回到了起点。此刻倘能坦然面对,必定心怀一个信念——“下一个苹果正等特着我!
科学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与荆棘,探索的过程也就无比艰辛,惟有具备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者,方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例。他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佳材料,曾经做了无数次实验,他用过普通的金属丝线,还用过其他许多材料,可结果都归于失败。有些人因此而嘲笑爱迪生,认为他做了这么多实验,一点价值也没有。而他却坦然地笑笑说:这些实验的价值就在于告诉后人,这些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可以使后人避免重复失败,这离成功不是更近一步了吗?的确,生活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
不仅科学的探索如此,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还记得1993年一个叫蒙特卡洛的地方吗?还记得萨马兰奇向世人宣布结果的情景吗?还记得澳洲人喜极而泣,紧紧拥抱的情景吗?还记得12亿中国人当时的极度失望吗?一个即将到手的苹果就这样突然坠落了。自从1993年北京申奥败给悉尼后,国人便刻骨铭心地记住了上面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不得不承受这失败的打击。但是,失败没能冷却中国人的申奥热情,挫折没能阻止龙的子孙探索的步伐。正视失败,勇于探索,不屈不挠,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中国人在知道200O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苹果”不属于自己后,便移动梯子,自标指向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只“苹果”我们卧薪尝胆,完善自己,扛起“新北京、新奥运”的大旗,终于在2001年圆了申奥梦。回顾昨天,在1993年的“世纪申奥”活动中,悉尼、北京还有那属于全人类的奥林匹克,其实都是赢家!
失败后的不断反省,不断探索,使我们摒弃了浮躁和对形式的过于专注,走向了成熟。最终我们不仅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且还使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综上所述,在追求与奋斗的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失败,但挫折有挫折的价值,失败有失败的意义,成功最终属于不懈探索的人。我探索,故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