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铁塔概念股有哪些
1、国脉科技
所属板块:深成500板块,预亏预减板块,海峡西岸板块,在线教育板块,中证500板块,证金持股板块,三网融合板块,4G概念板块,电信运营板块,福建板块,云计算板块,融资融券板块。
经营范围:通讯及计算机技术咨询服务;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技术服务;计算机及软件的技术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通信设备(不含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及电子计算机的生产、批发、零售;机械设备租赁、房屋租赁;
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法律法规未规定许可的,均可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
2、网宿科技
所属板块:基金重仓板块,创业板板块,机构重仓板块,新上海板块,上海板块,深成500板块,创业成份板块,电商概念板块,三网融合板块,电信运营板块,软件服务板块,HS300_板块,社保重仓板块,云计算板块,长江三角板块,融资融券板块,央视50_板块。
经营范围: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信息采集,信息发布,信息系统集成,经济信息服务,
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计算机软硬件及配件、办公设备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3、中国联通
所属板块:基金重仓板块,新上海板块,上海板块,沪股通板块,证金持股板块,三网融合板块,4G概念板块,上证180_板块,电信运营板块,HS300_板块,中字头板块,融资融券板块,上证50_板块。
经营范围:电信业的投资等。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联通出售CDMA网络合并网通,新联通已正式挂牌成立。随着电信重组完成,3G牌照的发放,行业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4、烽火通信
所属板块:QFII重仓板块,股权激励板块,中证500板块,上证380板块,沪股通板块,5G概念板块,4G概念板块,国企改革板块,IPV6板块,湖北板块,通讯行业板块,社保重仓板块,融资融券板块。
经营范围:光纤通信和相关通信技术、信息技术领域科技开发;相关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和销售、系统集成、代理销售;相关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服务;自营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经营范围及商品目录按外经贸主管部门审定为限)。
5、梅泰诺
所属板块:基金重仓板块,创业板板块,手游概念板块,4G概念板块,网络安全板块,北京板块,通讯行业板块,社保重仓板块。
经营范围:专业承包;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销售广播通信铁塔及桅杆、输电线路铁塔;以下项目限分公司经营:生产广播通信铁塔及桅杆产品、输电线路铁塔。
Ⅱ 山东企业做股权激励设计的咨询公司为什么通常找烽火猎聘
股权激励设计本质上是一项人力资源治理结构管理,是绩效考核模块中的一部分,烽火成立于2001年,历史算是比较长的了,沉淀很多,股权激励找烽火,有其合理性。
Ⅲ 勤奋的故事
悬梁刺股。比喻勤奋读书。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Ⅳ 有哪些做股权激励的公司
北京烽火管理顾问公司。
Ⅳ 定向增发机构配售是什么意思
解禁股出笼----股票在规定期限内不准上市交易,现在期限已到可以上市交易。定向增发---向指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其他人不能购买。
Ⅵ 至今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40家上市公司是哪40家
大智慧上面有噢,现在已经有128家了。可以下个盘看看,以下公司都是
万 科A 000002
深振业A 000006
南 玻A 000012
中粮地产 000031
中集集团 000039
深 长 城 000042
泛海建设 000046
农 产 品 000061
中兴通讯 000063
华侨城A 000069
东阿阿胶 000423
晨鸣纸业 000488
银基发展 000511
美的电器 000527
海南海药 000566
泸州老窖 000568
格力电器 000651
名流置业 000667
宝新能源 000690
通化金马 000766
西飞国际 000768
华神集团 000790
高鸿股份 000851
大连国际 000881
福星股份 000926
华菱钢铁 000932
凯迪电力 000939
安泰科技 000969
新 中 基 000972
诚志股份 000990
中国中期 000996
新 大 陆 000997
隆平高科 000998
伟星股份 002003
华邦制药 002004
永新股份 002014
华星化工 002018
中捷股份 002021
苏宁电器 002024
七 匹 狼 002029
苏 泊 尔 002032
双鹭药业 002038
广州国光 002045
中工国际 002051
同洲电子 002052
德美化工 002054
得润电子 002055
远光软件 002063
东华合创 002065
獐 子 岛 002069
太阳纸业 002078
金 螳 螂 002081
新 海 宜 002089
金智科技 002090
浔兴股份 002098
沃尔核材 002130
广宇集团 002133
拓邦电子 002139
方圆支承 002147
江苏通润 002150
报 喜 鸟 002154
远 望 谷 002161
斯 米 克 002162
深圳惠程 002168
广百股份 002187
武汉凡谷 002194
绿 大 地 002200
浙富股份 002266
宝钢股份 600019
中信证券 600030
招商银行 600036
海信电器 600060
冠城大通 600067
特变电工 600089
同方股份 600100
金发科技 600143
生益科技 600183
吉林森工 600189
锦州港 600190
有研硅股 600206
新湖中宝 600208
凯乐科技 600260
亿阳信通 600289
上海家化 600315
国栋建设 600321
华发股份 600325
浙江龙盛 600352
恒丰纸业 600356
华微电子 600360
金地集团 600383
抚顺特钢 600399
柳化股份 600423
通威股份 600438
士兰微 600460
科力远 600478
风帆股份 600482
中创信测 600485
凤竹纺织 600493
精工钢构 600496
烽火通信 600498
科达机电 600499
中化国际 600500
华海药业 600521
天士力 600535
迪马股份 600565
信雅达 600571
康恩贝 600572
卧龙电气 600580
天地科技 600582
海油工程 600583
长电科技 600584
用友软件 600588
泰豪科技 600590
新安股份 600596
大众公用 600635
万业企业 600641
青岛海尔 600690
东百集团 600693
中国高科 600730
中粮屯河 600737
辽宁成大 600739
江中药业 600750
*ST雅砻 600773
浙大网新 600797
鹏博士 600804
新湖创业 600840
博瑞传播 600880
*ST伊利 600887
Ⅶ 巴金的 家 求赏析。字数越多越好。
作品全貌
名著背景
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庭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赞颂了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作者在该书的几篇序言中多次谈到,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一是要表达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愤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二要为青年一代呼吁,“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由于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对广大青年男女的诚挚热爱,作者用自己的创作向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并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使作品充满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小说写的是一个个悲剧性故事,但作者说过,“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他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作品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之家。他从小就感受到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旧礼教对青年的戕害,并在与下层劳动者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的不幸命运,从而激发起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憎恨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在“五四”运动浪潮的激励之下,他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进一步产生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要求和尊重人、同情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立了为追求光明和真理而献身的志向。
1927年至1928年间巴金旅居巴黎,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和文艺思潮的影响,开始创作,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巴金进入创作鼎盛时期,连续写出《家》《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短篇小说和散文。抗日战争期间,他辗转于上海、香港、桂林、重庆等地,残云《呐喊》《烽火》等刊物的编辑工作,创作了《激流三部曲》的后两部《春》和《秋》,以及《火》《第四病室》《憩园》等中长篇小说。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1949年后,受政治环境影响,巴金在创作上未能再取得重大成就。晚年,他致力于反思“文革”的回忆记录《随想录》的写作及翻译工作。他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新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还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如今,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巴金星”,正在浩茫的穹宇之中运行,标志着巴金的人品和作品的永存。
名著概貌
1、内容概述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了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那是他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现在变得有点憔悴。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茹,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督军署示威游行的活动。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感到非常愤怒,就让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高兴。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在好几天前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而觉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丫头们传闻,冯乐山要讨姨太太,准备在大房同三房的丫头中挑一个区。鸣凤向觉慧发誓她绝对不会跟别人。
元宵节的夜晚,他们几个年轻人接到了消息;督军下令讨伐张军长,前线已经开火。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恐怖时期终于过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起来。觉民的几个同学创办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至于觉民,他白天忙着功课,晚上按时去琴那里教书,对于《周报》并不像觉慧那样热心。
琴因为她的好朋友倩如把长辫剪了,她也想这么做,但遭到母亲的反对,并要把她嫁出去。琴心里爱的是觉民,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琴伤心痛苦的晚上,鸣凤也同样伤心至极。原来高老太爷要她做冯老头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后。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她没有办法,觉慧是她唯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地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她带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世间不公平的恨跳进了湖里。
鸣凤的死很快就被大公馆里的人忘记了,而觉慧却不能忘,因为他的自私,他没能把心爱的人留住。他这时才发现自己平常老是训斥大哥和觉民没有胆量,其实自己跟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他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厌倦了,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在庆祝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自己的事要自己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表妹去世的消息。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姨太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病不起,他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局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他做了多年“四世同堂”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
觉慧的嫂嫂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但公馆的太太们却要她迁到城外生产。因为他们迷信什么“血光之灾”。懦弱的觉新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忍受了一切,把瑞珏送到了城外。
瑞珏痛苦地为觉新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却死了。觉新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是旧制度、礼教和迷信夺取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夺去了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能够抵抗这一切,他只有绝望,只有痛苦。
觉慧无法再这个家中呆下去了,他终于逃离了这个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学,一面从事进步的革命工作。
2、人物关系
高老太爷——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高克明——高老太爷的三子
高克安——高老太爷的四子
高克定——高老太爷的五子
周氏——高老太爷的大儿媳妇
王氏——克安妻
沈氏——克定妻
觉新——号明轩,大房的长子,大少爷
觉民——大房的次子,二少爷
觉慧——大房的三子,三少爷
觉英——三房的长子,四少爷
觉群——四房的长子,五少爷
觉世——四房的次子,六少爷
瑞珏——觉新妻
淑贞——五房的女儿,四小姐
琴小姐——即张蕴华,高老太爷的外孙女
钱太太——周氏的堂姊
梅小姐——即钱梅芬,钱太太的女儿
陈姨太——高老太爷的姨太太
鸣凤——大房的侍婢
黄妈——大房的老女仆
婉儿——四房的侍婢
刘四姐——瑞珏的陪嫁女仆
冯乐山——高老太爷的朋友,孔教会会长
3、作品主题
《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之灾’”,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之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
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世。瑞珏是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鸣凤只有17岁,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孔教会的老恶棍、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妾,结果这位年仅17岁少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
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及其吃人的本质,并且揭示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4、艺术特色
(1)缜密的情节结构
《家》所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以觉慧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力量同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反动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中觉慧的“戏”很重,占据主要地位与篇幅,而其他情节与人物的描写,既是小说主题的必要展开,又是对觉慧性格描写的推动。
(2)细腻的心理描写
作者不仅使用了间接的心理描写,即通过人物的动作、对话、肖像、神态以及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或者烘托人物的心境,使潜在的抽象的心理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外在形象;而且大量使用了直接的心理描写,即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直觉、梦幻、日记和作者的叙述等方法,来直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性格。如梅和瑞珏两人的倾心低诉、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
(3)浓郁的抒情色彩
巴金的语言富有热情。热情是小说抒情色彩的基础,作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来描写、控诉和揭露的,这构成了具有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特色。作者极端憎恨旧制度、旧家庭,热情歌颂敢于反抗旧势力的新生力量。强烈的爱憎感情渗透于小说当中,使其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
5、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与人物相关的主要故事情节
觉新 新旧掺半,有着“两重人格”:受“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又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怯弱忍让
1、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父亲让他另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
2、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
3、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
4、当陈姨太以避免“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竟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觉慧 富有斗争精神,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否定封建礼教,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但他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与幼稚 1、 反抗祖父
2、 向鸣凤示爱
3、 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
4、 参加请愿
5、 与丫环鸣凤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6、 与几个中坚分子决定筹办《黎明周报》
7、 毅然决定离家出走,追求新的生活
觉民 性格温和稳健,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也向往民主自由 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他坚决不同意,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
高老太爷 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专横、冷酷,维护大家庭的秩序,也流露出长辈慈祥、亲情未泯的一面 1、反对子孙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2、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
3、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最终成全
鸣凤 高家的丫环,清新、单纯、美丽、健康,善良,却柔中有刚 1、她对于自己的境遇是顺受的,毫不抱怨,毫不诉苦
2、尽心服侍少爷觉慧,当觉慧的爱向她走来时,她“盼望着他向她伸出手,祈祷着他有一天会拯救她,把她从污泥中救出来”
3、得知自己要被送与冯乐山做小妾的消息后,在太太那里苦诉哀求后也不能改变被送走的悲惨命运
4、最后为了抗争,投湖而死
钱梅芬 受过“五四”思想感染的知识女性,可悲的是未能将新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性格力量,痛苦地接受长辈硬加给她的无爱的婚姻。在忧郁痛苦中死去,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1、钱梅芬与觉新自幼青梅竹马,早就心心相印,可钱母随意把她嫁给了别人
2、她“青年孀居”,过着以泪洗面的“尼姑庵式”的生活
3、每当伤心至极,她免不了痛苦,但总是躲在房里,或倒在床上蒙上头,唯恐惊扰母亲和他人
瑞珏 美丽温柔、仁爱大度,成为封建迷信和高家内部倾轧斗争的牺牲品 1、她体贴丈夫,爱护弟妹,同情宽容别人
2、丈夫给予她的爱少的可怜,有的也许只是同情与责任
3、陈姨太等人搬出“血光之灾”的鬼话,迫使觉新将瑞珏迁到城外阴暗潮湿的房子里生产。当瑞珏得知这个消息时,她“不说一句抱怨的话”
高考名著导读之《家》之二
名段助读
1、梅、新之恋
【情节概要】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只因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用拒婚来报复,拆散了这对有情人。觉新对父亲通过“拈阄”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表示顺从,尽管蒙头大哭了一场,还是与瑞珏完了婚。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梅出嫁后,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到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内容解读】觉新,善良,待人诚恳,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他是长房长孙,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凡事采取“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梅、新爱情的悲剧,正是明证!
梅芬,温顺、驯服,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2、闹学潮
【情节概要】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活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内容解读】觉慧敢于对抗高太爷的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革命活动。这反映了觉慧是一个大胆的叛逆者形象。
3、吃年饭
【情节概要】除夕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分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吃酒,高家一派喜庆。
年轻一代的桌上更是热闹,大家说笑,行酒令,痛快地、忘记一切地笑着,直到散席。觉慧带着酒意来到街上,看到一个哭泣的讨饭的孩子,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湿润的手里,过后却痛苦地自责:“你以为你这样做,你就可以把社会的面目改变吗?你以为你这样做,你就可以使那个小孩一生免掉冻饿吗?……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内容解读】高家四世同堂,人丁兴旺,煞是热闹,其背后,一是表明了高家等级森严,不仅座次有严格的尊贱之分,众人更要看老太爷的脸色行事;二是暗示了在高家,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只有在行酒的快乐中暂时淡忘了束缚和压制,才感到幸福,他们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的;更主要的是将馆内的热闹与门外讨饭孩子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景,深深刺痛了觉慧,他不敢正视这一幕人间辛酸事,觉得这是对自己所信奉的“人道主义”的讥讽。面对残酷的现实,觉慧一时不知道路在何方,心中充斥着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哀。尽管如此,它依旧展现了觉慧的平民人道主义情怀。
4、鸣凤投湖
【情节概要】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与觉慧真诚相爱。年已花甲的孔教会会长冯乐天要讨姨太太,高老太爷就把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姑娘作为礼物送给冯老头子,而且就在三天之后成婚,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鸣凤没有办法,觉慧是她唯一的希望了,而此时的觉慧正忙着写他的文章,无暇顾及鸣凤,待她要说时,觉民的到来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鸣凤彻底绝望了,她记得她曾说过宁死也不会去的话,最后她极其温柔而凄楚地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内容解读】高老太爷,鸣凤悲剧的制造者,他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专横、冷酷。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子孙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视家中男女仆人为牲畜。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鸣凤,聪慧漂亮,虽然地位低贱,然而心地纯洁,性情刚烈,敢于大胆地打破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以一个丫头身份去爱一个“少爷”,不甘遭蹂躏、受糟蹋,勇敢地为爱情献身。她也是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5、觉民逃婚
【情节概要】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水推舟地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在觉慧的支持和帮助下离家出走,因为他和琴的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在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赢得胜利。
【内容解读】觉民,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温和稳健,不像觉慧那么爱参与社会活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向往民主自由,公开反抗祖父为他一手包办的婚姻,表现出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琴(姓名:张蕴华),美丽、活泼,敢于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她主张男女平等,主动要求到觉民的学校去学习。她与觉民大胆的恋爱,力求婚姻自由。作者塑造“琴”这个形象,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
觉慧支持和帮助哥哥觉民逃婚,说明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再次体现了他是一个大胆叛逆者的形象。
6、捉鬼风波
【情节概要】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并得到觉新的认同与支持,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内容解读】高老太爷因觉新的五叔克定的丑事,气急败坏,一病不起。这是封建大家庭毁灭的前兆。为了治病,高家子孙采用了各种迷信方法,其中,由陈姨太提出的“捉鬼”更是可笑。这个情节,将“家”内的激烈斗争达到了高潮。
觉慧,不畏惧冒犯尊长,公然地揭穿他们“捉鬼”行孝的丑剧,这有力地展示了他的叛逆与无畏。
与觉慧相对的,是觉新、陈姨太等卫道士形象。觉新,是旧制度的牺牲者,但又不自觉地扮演了维护者的角色。陈姨太,被买来伺候高老太爷的,是旧制度的牺牲者,但也是高老太爷所代表的旧制度的衷心拥护者。
7、高太爷之死
【情节概要】小说重点描写老太爷死前的微笑、落泪,并且说“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让觉慧、觉民等人看到了老太爷“意料不到的慈祥和亲切”。
【内容解读】老太爷死前“慈祥和亲切”,或许是他明白自己以往太专横霸道、太顽固不化的转变。事实上,老太爷的顽固和专横,不完全是他个人的过错,他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同时,也反映了高老太爷亲情未泯的一面。他的死,隐喻着封建大家庭的毁灭,旧的传统观念的终结,以及摧残人性的不合理制度的灭亡。他的死让人们依稀看到了一线光明。
觉慧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老太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这正说明了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
8、瑞珏之死
【情节概要】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虽然遭到觉慧的极力反对,但是觉新流着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还是把瑞珏送到城外一间久已没人住过的阴暗潮湿的小屋去。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陈姨太却吩咐不许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的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内容解读】觉新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铸就了他的温良、懦弱,又把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瑞珏的惨死,让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他也是一个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并且终于觉醒了,痛苦地感到“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并表示支持、帮助觉慧离家出走。总之,觉新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另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
觉慧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又一次体现了他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
瑞珏,觉新的妻子,高家的长孙媳妇,善良厚道,温和贤惠,善解人意,待人谦和,虽说是难产而死,实际上是为一个死人而活活断送性命,是为封建礼教所吞噬的。
9、觉慧离家
【情节概要】家中的无数罪恶,特别是瑞珏的惨死,使觉慧逐步觉醒,他看到了封建道德的残忍以及这个大家庭的崩溃末日,决心满怀激情地参加革命,远离家乡,寻找希望,争取幸福。
【内容解读】毅然从罪恶的家庭出走的觉慧,内心的沉重和压抑得以释放,充溢着涌动的热血和无限的憧憬,他是兴奋的。但毕竟离开了曾经生活了十八年的“家”,“家”中也有他爱的亲人,所以,他此时可能又带着悲伤。
觉慧对旧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这也正是这个形象能给人巨大鼓舞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