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汇的利息是多少
有利息。外币存款定期利率参照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变动无关。
中国银行外币储蓄账户包括:美元(钞/汇)、欧元(钞/汇)、日元(钞/汇)、港币(钞/汇)、英镑(钞/汇)、加拿大元(钞/汇)、澳大利亚元(钞/汇)、瑞士法郎(钞/汇)、新加坡元(钞/汇)、澳门元(钞/汇)、韩元(钞/汇)、俄罗斯卢布(钞/汇)、新西兰元(钞/汇)、
丹麦克朗(钞/汇)、挪威克朗(钞/汇)、瑞典克朗(钞/汇)、南非兰特(钞/汇)、泰国铢(钞/汇)、印尼卢比(钞)、菲律宾比索(钞/汇)、巴西里亚尔(钞)、新台币(钞)、马来西亚林吉特(汇)、印度卢比(钞)。
中国银行可为您提供的个人外汇存款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以及其它经监管机关批准的存款。定期存款按期限分为: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五个档次。以上存款分为现汇账户和现钞账户。
开户起存金额,不设起存金额限制。具体开办的币种、存期、利率、开办网点以及其它未尽事项可能有所不同,可以向当地中国银行或通过95566进行咨询。
(1)外汇利息外汇利息扩展阅读:
外币存款生成的利息,也是付给外币。存入什么币种,生成的利息按什么币币计算。这个在我国《储蓄管理条例》上有明文规定。
第十七条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储蓄机构可以办理下列外币储蓄业务:
(一)活期储蓄存款;
(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办的其他种类的外币储蓄存款。办理外币储蓄业务,存款本金和利息应当用外币支付。
工行和农行2012年8月发布公告表示,将不同程度地下调境内美元、港币和欧元3种小额存款利率。根据两家银行的公告,美元、港币和欧元3种境外货币存款利率不同程度下调。以美元为例,两家银行将活期和7天通知存款利率从之前的0.10%下调至0.05%,下调幅度达到50%。
其余的各种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25%到33%之间。港币的存款利率调幅相对较小,活期和7天通知存款利率从0.02%调至0.01%,下调一半,1个月及以上期限利率均未作变动。
欧元的降幅最大,活期从此前0.1%调至0.01%,7天通知存款利率也从0.15%调至0.01%,1年期从1%调到0.7%,2年期下调至0.75%
② 外汇利息怎么算的
你说的应该是指隔夜利息。
如果外汇保证金交易持单至隔天,称为隔夜版交易,此时会产生权隔夜利息。隔夜利息是外汇市场的特有现象,其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货币都有由该国中央银行决定的利率。
每一种货币对都会涉及两种汇率,也就是两种货币的利率。交易者可能获得隔夜利息,或者支付隔夜利息。
隔夜利息怎么算?例如:购买欧元/美元,交易人就必须支付美元的利息和收取欧元的利息。假如欧元的利率是5%,而美元的利率是4.8%,那么交易者就需支付美元的4.8%利息,获得欧元利息5%,总共将获得0.2%的隔夜利息。相反,如果是卖出欧元/美元就代表持有较低利率的美元,因此总需支付0.2%的隔夜利息。
③ 外汇利息如何计算
比如美日是113.00 你做一个迷你手
计算公式是 10000*(0.01/113.00)
④ 外汇的利息怎么算的,怎么还有正利息,是怎么回事
利息取决于两点,首先是抄你所交易的币种。一般商品货币是给利息的,澳元,纽元。有些平台欧美做多也是给利息的。第二个是使用的杠杆,一般给出的利息表都是标准账号的,也就是1:100的。如果是1:400的那正的利息会少,负的利息会多。这个很正常,因为你使用了杠杆,也就是相当于从交易平台商那里贷出了部分资金,杠杆越大,你贷出的资金越大,当然要付给人家的利息就越多。
总之就是你所交易的基础货币,就是货币对后面的货币,像eurusd就是美元,usdjpy就是日元为你从交易商那里贷出来然后买入了另一种货币,你所看见的利息是这两个货币各自的利息只差。
⑤ 外汇什么情况有利息
很多人作外汇是希望套利。
其实这个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不过你感兴趣,我就帮你,你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如何计算隔夜利息”相信会给你醍醐灌顶的。
文章位置:网络下ODL环球金汇网 ,在首页 “外汇知识学院”栏目
新手在投资前建议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不要听老汇友说什么不用看书,也不用看技术资料,多炒就会了。胡扯,我觉得新手必须知道的一些外汇基础知识还是要学习的。例如,您是否知道什么是K线,什么是压力线,如何使用模板,5根均线如何使用等等。
2.日本蜡烛曲线图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还准备看,推荐你看这边汇友必看的书。
3.多看数据,没有什么比数据更加有说服力和学习型的了。多和群里面的高手交流。
4.一次投入500$,前期不要投,也不需要投资,因为MT4可以申请模拟账户,什么时候,你把模拟的500$做到1W,在去投资。
6.把炒黄金当成理财,不要当成投机。我感觉这个是个理财的方向。要做理财的人,要做投资,不做投机,投机的都是赌徒。
7.我现在在这家开户的,所以才推荐你去看一下,我玩了2年多ODL平台了,环球金汇网是ODL的亚太区的一级经纪商。国内好像也没有几家是一级的,他网站上有新手学习的知识学院,在线客服也很专业。最最重要是资金安全,ODL受到美国期货协会伦敦金融服务管理局双层监管。刚才我给你说的知识点都他们网站的知识学院里面,我还从他们免费下载里面下载了好多外汇方面的电子书
可以了解下地址
⑥ 外汇利息计算方法
利息取决于两点,抄首先是你所交易的币种。一般商品货币是给利息的,澳元,纽元。有些平台欧美做多也是给利息的。第二个是使用的杠杆,一般给出的利息表都是标准账号的,也就是1:100的。如果是1:400的那正的利息会少,负的利息会多。这个很正常,因为你使用了杠杆,也就是相当于从交易平台商那里贷出了部分资金,杠杆越大,你贷出的资金越大,当然要付给人家的利息就越多。
总之就是你所交易的基础货币,就是货币对后面的货币,像eurusd就是美元,usdjpy就是日元为你从交易商那里贷出来然后买入了另一种货币,你所看见的利息是这两个货币各自的利息只差。
⑦ 外汇交易中的利息
利息是肯定存在的,任何2个货币之间都有息差的,标价法对利息核算没影响应该.
FXDD的利息表 (不断更新)
"CP (BC/CC)" "BUY Positions" "SELL Positions"
AUD/CAD 3.24 -7.36
AUD/JPY 11.78 -15.64
AUD/NZD -7.45 2.04
AUD/USD 5.00 -8.50
CAD/JPY 7.91 -11.13
CHF/JPY 2.30 -5.43
EUR/AUD -11.10 5.91
EUR/CAD -1.47 -2.45
EUR/CHF 6.64 -10.37
EUR/GBP -8.42 2.94
EUR/JPY 12.88 -16.47
EUR/USD 1.50 -4.30
GBP/CHF 17.01 -21.29
GBP/JPY 24.94 -29.26
GBP/USD 10.20 -13.20
NZD/USD 8.00 -12.00
USD/CAD -10.29 0.00
USD/CHF 2.55 -5.09
USD/JPY 6.72 -9.20
USD/MXN -12.79 7.30
这个是参考,实际利息每天都会变的
⑧ 外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以往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利率政策处在核心地位。从利率与通胀率和汇率的关系看,主要是通过利率的升降来调控以汇率和通胀率为代表的内外平衡关系,即当通胀率上升时,内部需求会大于供给,相应引出贸易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因此在以往时代,当通胀率上升时,汇率是反向走势,即会出现贬值。而提升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国内总需求水平上升,从而抑制了国内的通胀率,一方面也因为压缩了国内需求,使进口得到抑制,同时促进了出口,本币汇率由此得到提升。所以当加息对紧缩总需求发生了作用,使通胀率下降时,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但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在中国出现了人民币的“内贬外升”,即当通胀率与汇率出现同方向变动,在这样的时代,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工具,肯定不会收到以往的效果。
其一,从道理上说,在新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国与国际经济已融为一体,而前面的分析也说明,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和人民币汇率提升是长期趋势,这样就会引来大量投机于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而国际热钱的成本是热钱本币的利率,收益率则是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和,所以人民币利率的提升,也是热钱收益率的提升,所以提升人民币利率不仅不会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反而会刺激热钱更大规模地流入。而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是用基础货币收购外汇,这样就会导致因外汇流入增长所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增长,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央行加息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通过抑制货币投放而达到紧缩总需求的目的,但因为热钱流入的增加,投放的基础货币反而被迫上升,所以加息这一举措就变成了刺激货币投放的宏观政策效果。由于加息引来的外汇流入更多,加息会提升本币汇率这个结果没变,但是由于货币供给规模更大了,对抑制通胀的目的来说,就是适得其反。
其二,从实证角度看,加息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自2007年3月以来,央行已进行了6次加息,但通胀率到11月份已上升到6.9%的十年以来高点,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也从去年1月份的15.4%上升到11月的18.5%,所以很难认为若央行在今年继续加息,会有能压制住通胀率和货币增长率的那一天。
有人认为,去年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其主因不是央行加息,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如股市和地产价格的大幅度攀升,这个判断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去年在央行进行6次加息之后,国际热钱流入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是明显上升了。如果以FDI加贸易顺差为正当外汇流入,这两者之和在2003~2006年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是74%,但2007年前9个月这个比重却下降到63%,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显然,热钱比重上升与人民币利率上升是同时发生的,但2003~2006年我们却没有看到这个情况,而地产价格的上升自2003年以来就很强劲,以至于到2005年国家不得不出台抑制地产价格的大量措施。股市的“大牛市”出现在2006年,而当年FDI加贸易顺差比当年新增外汇储备还高出了3%,所以如果国际热钱是为了投机于中国的资产价格,那为什么在本轮经济增长高潮的前几年我们看不到,却偏偏在央行连续加息后出现了呢?所以人民币利率上升与热钱比重上升同时出现,不应看成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因果关系的。
其三,从国际上看,近年来由于日元利率很低而美元利率很高,所以引发了大量“套息”交易,国际上估计有近万亿美元。而去年以来,日本央行为了应对经济过热而开始进入加息通道,美联储则为了应对房地产泡沫崩溃所引发的衰退不得不减息,所以日元与美元间的套息交易被大量取消,表现为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目前已从2007年初的1:123上升到1:109,可见利率始终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向的重要机制,而对美元与日元间的套息交易萎缩,国际上一般都是用两国利率水平的相对变化来解释,而未见有用美元资产价格作解释的言论。那么,如果在国际主要货币资本之间发生的流向变动是因为利率变动,在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流向变动就会例外吗?
此外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对利率政策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去年美、欧都出现了明显较以前年份为高的通胀率,但是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市场危机,不得不连续减息,而欧盟自2006年以来为应对经济过热已开始连续加息,但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威胁下,也不得不放弃了加息举措。到去年12月,欧元区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已高达10.7%的历史高峰,已经远远高出原先所设定的4.5%的年增长率,但目前仍在酝酿减息。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了,在发达经济体中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而并不似以往那样,出现了通胀率的抬升就必须得加息。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利率这个传统宏观调控工具在今天的作用,考虑新的宏观政策工具组合。
重新认识汇率
如果利率调节宏观总需求的能力在当代新经济格局中被弱化,那么哪个宏观调节工具能取代?我认为首先考虑的应当是汇率。
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率的地位之所以特别突出,是因为利率对需求水平变动的影响最大,但这是在内需主导时代得出的经验和理论。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内需在中国的需求增长中仍是主导因素,但外需的增长速度显然更快。从净出口占GDP的比重看,2006年为4.5%,去年一季度已上升到7.7%,二季度进一步上升到9.8%,三季度则超过了10%,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了,而且今后肯定还会上升。从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看,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口占GDP的比重长期在9%左右,日本号称出口导向型经济,可战后到70年代完成工业化的长期内,出口比重最高也只有16%,而中国目前已经达到40%,在未来时期进入到前面所提到的承接发达国家重工业转移时代后,出口比重肯定还会上升,可见外需因素对中国工业化过程的影响,已经与以往的工业化过程完全不同了。而正是由于外需在中国需求的边际变化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就使汇率在调节中国总需求水平方面,以及对国内通胀率的影响与控制能力方面,可能替代利率的地位。
具体地说,由于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巨大外部需求,而提升汇率是出口企业的减收因素,出口企业为了维持原有利润就得提高供货价格,这样就可能使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需求发生转移,从而达到紧缩总需求扩张的目的。然而在长期内保持较低汇率水平,是中国获取更多新全球化利益,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过快或过多地让人民币升值,从长远看对中国并不是有利的选择。但若因外需增长过快,过度拉升了中国的通胀率,导致中国内部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提升汇率就是抑制国内通胀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所以从新全球化时代所构成的新环境看,人民币汇率的提升速度必须把握在不显著快于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汇率上升速度的水平上,并兼顾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汇率就是平衡中国的全球化利益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关系的核心。
重新认识通货膨胀问题
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由于在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与当代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格体系差距,而在新全球化时代市场的力量要纠正这个差距,所以主要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内出现较高通胀率就会是一个长期趋势。提升汇率是抑制通胀率的必然选择,但会使中国丧失新全球化利益,所以是让汇率较高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利,还是让通胀率较高对中国的长期增长有利,就必须进行选择。
以往的经济理论通常认为,年均不足1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可以定义为“通缩”,1~3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是合理通胀,超过5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是显著通胀,10个百分点以上是严重通胀,而若到几十个百分点以上就是恶性通胀了。但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价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胀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与发达国家拉近价格水平,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长期内出现6%~8%之间的较高通胀率,可能是一个新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现象,也是中国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须支付的代价。不仅是在中国,在其他能够享受到新全球化利益的国家,目前都在经济增长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物价上涨率。例如印度,200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8年来最高点,为9.2%,而去年前10个月的通胀率也上升到了6.7%,并不比中国低。近年来俄罗斯和越南的经济增长率也显著提高,去年前10个月前者的通胀率为10.8%,后者为8.1%,更高于中国。所以在新全球化时代,通胀率的合理水平至少在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