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真正的中年职场危机是从哪件事开始的
人到了中年会有很多的危机感,在职场中觉得力不从心。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这职场里嘛面新陈代谢也很快,一些中年人会觉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第三,人到了中年才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到了中年子女他们都还在上学。面对每个学期高昂的学费以及生活费,会让中年人觉得压力特别大。而导致他们时常会感觉到疲惫, 这些都是导致职场危机的原因。
第四,人到了中年时不能就放弃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在职场中轻松应对。毕竟中年人他们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在职场中混得风生水起,只要自己努力学习。
Ⅱ 贝多芬个人资料
贝多芬
贝多芬的个人资料
姓名:贝多芬 (LUDWING VAN BEETHOVEN)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一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去世日期: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代表作品:九大交响曲,『艾格蒙特』,『利奥诺尔』序曲,D长调协奏曲
音乐家评号或分类:乐圣
贝多芬的作品1
九首交响曲:
交响曲第一号 ( Symphony No.1 in C,Op.21 )
交响曲第二号 ( Symphony No.2 in D,Op.36 )
交响曲第三号 - 英雄 ( Symphony No.3 in E flat,Op.55 )
交响曲第四号 ( Symphony No.4 in B flat,Op.60 )
交响曲第五号 - 命运 ( Symphony No.5 in c min,Op.67 )
交响曲第六号 - 田园 ( Symphony No.6 in F,Op.68 )
交响曲第七号 ( Symphony No.7 in A,Op.92 )
交响曲第八号 ( Symphony No.8 in F,Op.93 )
交响曲第九号 - 合唱 ( Symphony No.9 in d min,Op.125 )
贝多芬的作品2
钢琴协奏曲第一号 ( Piano concertos No.1 )
钢琴协奏曲第二号 ( Piano concertos No.2 in B flat,Op 19 )
钢琴协奏曲第三号 ( Piano concertos No.3 in C min,Op 37 )
钢琴协奏曲第四号 ( Piano concertos No.4 in G,Op 58 )
钢琴协奏曲第五号 - 皇帝 ( Piano concertos No.5 in E flat ( Emperor ) , Op 73 )
钢琴奏鸣曲第八号 - 悲怆 ( Piano sonata No.8,Op.13 )
钢琴奏鸣曲第十四号 - 月光 ( Piano sonata No.14,Op.27 )
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号-华尔斯坦 ( Piano sonata No.21 in C,Op.53 )
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号-热情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p.57 )
贝多芬的作品3
小提琴协奏曲 ( Violin concerto in D,Op.61 )
小提琴与管弦乐浪漫曲 ( Romanze f*r violin und orchester No.1-2,Op. 40 ,50 )
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天 ( Violin sonata No.5 in F,Op.24 )
小提琴奏鸣曲第九号-克罗采 ( Violin sonata No.9 in A,Op.47 )
贝多芬 G大调小步舞曲 贝多芬 华德斯坦
贝多芬 G大调六段变奏曲
贝多芬 土耳其进行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猗想轮旋曲
贝多芬 给爱丽丝
贝多芬 罗曼史第二号
贝多芬的身平概要2-1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1827年3月26日,逝於维也纳.
早年的学习与发展
贝多芬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八岁开音乐会;十一岁起随宫廷风琴师尼菲学习.尼菲看出贝多芬有创作天才,因此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
当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喊的阵天价响的时候,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当时风行的理想主义主张:人应该身体力行发挥人性的潜力,救赎自己.贝多芬不由自主被这些思想所吸引.於是浪漫主义早期的思想,和贝多芬心灵中的乐音结合成震撼人心的音乐.
海得堡遗书
贝多芬的身平概要2-2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第一个十年里,获得极高的成就.可惜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最后终於完全聋掉.此事曾对贝多芬造成不小的打击,甚至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但贝多芬最后仍没被命运所击倒.
开创音乐新风貌
在与外界声音隔绝之后,贝多芬开始用"心"来作曲.而这时美国独立与法国大革命,带给了欧洲自由平等的观念.於是贝多芬由於失聪的心历路程加上这个启示,他的作品跨入另一个新的境界.原有贵族式的典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热情与波涛汹涌的情感.曲子的力度对比加大,音域的距离加宽,和弦的连接脱离古典的范畴.使音乐从古典乐派的传统之中解放出来,开创出另一种崭新风貌.
Ⅲ 贝多芬的简要事例,要简单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770-1827)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离法国国境不远的小城市--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为了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即开始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贝多芬十一岁便辍学,专心在家学习音乐。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担任大键琴演奏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和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回答者:爱拉nini - 试用期 一级 3-14 20:32
1770年 12月17日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贪得无厌的酒徒,总希望贝多芬像当 年莫扎特一样成为驰名于欧洲的神童,到处演出,给家里赚钱。母亲 是宫廷厨师的女儿。
1774年 父亲教他钢琴。
1778年 跟艾登学管风琴。3月26日第一次在科伦登台演奏,为了让儿子成为 神童,父亲故意隐瞒了贝多芬的年龄。
1781年 随同母亲去荷兰鹿特丹旅行。
1782-1783年 于聂费门下正式学习音乐。聂费是贝多芬的启蒙老师,对贝多芬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并在科赫等人门下学管风琴;摆罗凡提尼为师,学 习演奏小提琴。开始作曲,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1783年11月在海牙举行 音乐会。
1784年 新上任的选帝侯法郎茨委任贝多芬为第二宫廷乐师,并付给薪水。
1785年 拜李斯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年 4月在维也纳逗留。曾拜访过莫扎特。返回波恩奔丧。1787至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与华尔斯坦伯爵相识。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1年 12月5日莫扎特去世。
1792年 11月第二次赴维也纳。拜海顿等人为师。至1795年共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 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波恩时期结束。
1793年 贝多芬决定定居维也纳。
1795年 春,学业结束。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年 2月赴布拉格、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柏林。会见普鲁士国王费迪南。
1797年 其早期作品开始受维也纳重视。开始招收学生。1796年-1797年创作《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是年舒伯特诞生。
1798年 听觉渐弱,开始人生的大苦闷、大烦忧和大压抑。至1799年,创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 《第一交响曲》)。
1800年 在一场比赛中击败史太白。李赫诺夫斯基亲王赠奥币六百为生活费。
1801年 在荷夫堡上演芭蕾舞剧《普罗米休斯的创造》。与朱丽叶塔.琪夏尔蒂相恋。失聪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从1800至1801年创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 43,85,51(2),49号等作品。
1802年 收车尔尼和里斯为学生。是年10月写下《海利根斯塔特遗嘱》,嘱两 个兄弟在他死后拆开。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调浪漫曲),50(即F大调浪漫曲)和36号(即《第二交响曲》)等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