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杭州西湖有多少年的历史
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
张岱《西湖梦寻》记载:“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此处所言大石佛寺,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石山下,尚有“秦始皇缆舟石”之景。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南北五大水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目录的景观范围共计3322.88公顷,缓冲区7270.31公顷,列入的依据标准包括:
即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即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即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连结。
⑵ 杭州西湖 西湖十景简介
1,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 ,著名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2,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4,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 范围约2.61公顷。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 呈“雪残桥断”之景。
5,花港观鱼
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范围约0.25公顷。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体验自然的勃勃生机。春日里,落英缤纷,呈现出“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胜景。
6,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所处的位置原为南宋时(12-13世纪)的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
7,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该景观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观赏要素。
8,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每当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9,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带,范围约13.19公顷,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观为观赏特点。该景观的最重要建筑要素为雷峰塔,始建于吴越国时期(977年),民国(1924年)塔毁后以遗址形式保存,曾与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两岸的对景,佐证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
10,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范围约3.91公顷,以南屏山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
⑶ 杭州有多少旅游景点位置在那
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_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
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瑶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庙、三潭映月、苏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灵隐寺、跨湖桥遗址等。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2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31.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接待国内游客8236.88万人次,增长14.7%。旅游总收入达到1392.25亿元,增长16.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02亿美元,增长12.5%。市民出境旅游93.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8%。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至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606家,比上年增长7.8%;星级宾馆达到21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0家,四星级酒店43家;A级景区40个,其中5A景点3个,4A景点26个。
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
三堤十景西溪“三堤”:福堤、禄堤、寿堤;西溪“十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河渚听曲。
千岛湖碧波万顷,千岛竞秀,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洞石奇异,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构成了享誉中外的岛湖风景特点。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已形成了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羡山、屏峰、梅峰、龙山、动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区的14处景点。
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始建于明崇祯四年,清光绪十一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该桥全长92米,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拱墅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桥东西两岸分别建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始建于明崇祯四年,清光绪十一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该桥全长92米,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拱墅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桥东西两岸分别建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运河航运仓储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取名“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当年杭州所用的米粮皆从运河漕运而来,储于富义仓,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
富义仓
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钱江观潮的时间按农历计算,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势最大,在此前后则递减。每天有两次涌潮,其具体时间会有规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势最为壮观,前往观潮的人也最多。历史上俗称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则称为“观潮节”。
钱塘江
良渚遗址
良渚遗址距今约5250~4150年,1936年因发现于良渚镇而得名,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镇境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良渚古城,考古人员在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的这片相当于约400个足球场大小,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
湘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东接萧山城区,西濒钱塘江,北至浙赣铁路,南临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至西湖仅15公里,湖北岸城山为春秋时越王句践储粮囤兵之所,湖西老虎洞则是句践卧薪尝胆之地。湘湖八景是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
湘湖
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位于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2-3米,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了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是迄今中国年代最早的舟。
跨湖桥遗址
瑶琳仙境
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境内,距杭州80公里,是华东沿海中部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名瑶琳洞,纵深1公里,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2002年跻入国家AAAA极风景旅游景区行列。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画家叶浅予夸它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西湖旧十景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西湖新十景
云栖竹径 满陇桂雨 虎跑梦泉 龙井问茶 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 阮墩环碧 黄龙吐翠 玉皇飞云 宝石流霞
三评西湖十景
灵隐禅踪 六和听涛 岳墓栖霞 湖滨晴雨 钱祠表忠
万松书缘 杨堤景行 三台云水 梅坞春早 北街梦寻
⑷ 关于中国的旅游城市 值得去的
1.上海(万众瞩目的魔都)
⑸ 西湖的历史
中山公园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命名“中山公园”。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其中孤字没有一点,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为纪念宋代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0余万件,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角,清乾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仿北京故宫文渊阁格式改建。西泠印社于1904年创办于孤山西南麓,因地近西泠桥而命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体。岛内还有杭城老字号饭店“楼外楼”,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闻名。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断桥(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首,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现桥长8.1米,宽8.6米,单孔净跨5.9米石拱桥。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1950年加高加宽堤身,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
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桥,位于白堤始端。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
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断桥欣赏西湖雪景,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
小瀛洲
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但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自从南宋的迁都,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元人效仿宋代设了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孤山霁雪、北关夜市、葛岭朝暾、浙江秋涛、冷泉猿啸、两峰白云和西湖夜月的这个元十景。
清代添设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现代的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都无不流露出人们对西湖的喜欢之情。
之后,又由2007年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评选出最新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一湖、一月、一潭、一印(中国印),构成了西湖LOGO的四大元素,总体以水墨画的形式勾勒轮廓。蓝白相间的“妆面”简单、清新,鲜艳的中国印成为了最出挑的一笔。这一抹靓丽的中国红是中国美院教授、西泠印社篆刻家沈浩专门刻制的“西湖”印章。
这印不仅具有中国特色,在杭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泠印社,所以它还具有杭州的地域特色。
西湖LOGO传达和代表了三层信息和涵义:首先是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其次是西湖特征。潭、月有机融合,潭中印月、月中印潭,体现出“天人合一、湖天一碧”的意境,有效传递出了西湖特征;第三层含义是三生万物。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一抹蓝色水波纹,它让西湖灵动起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王雪青评价,自然景观加上人文特色是西湖LOGO设计最抢眼的地方。
这次西湖LOGO全球征集活动,吸引了全世界设计者的眼球,英国、新加坡、法国、印度等优秀设计师都有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还专设了网页宣传此次活动。此外,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旗下知名旅游网站CNNGO也专门撰写了关于征集西湖LOGO的报道,点击率很高。
大家都知道,西湖十景都是四字景目的: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同时,西湖文化景观里,还充分包涵了春夏秋冬、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关于季节、时段、气象、动植物的景观特色。
西湖LOGO,有湖、有月、有潭、有印,整体看起来又像一幅水天一色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既具备了西湖所包含的所有元素,又极具东方文化名湖的独特魅力,很灵动、很有国际范儿。
接下来,管委会将围绕新推出的西湖LOGO,出台专门的使用、推广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新LOGO,将在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举办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宣传活动、窗口单位、荣誉信用领域、公务系统如名片、工作证、信封、信纸、办公用品、会议用品、城市家具和衍生产品如各类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的醒目位置使用。
⑹ 杭州的相对位置(洋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人文特色(人口、民族、城市与乡村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浙江第一大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杭州有多项旅游景点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创造了一批世界之最。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还是五代吴越西府和南宋行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市 - 历史
杭州市
有着2200年悠久 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
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杭州市区西北20公里的良渚发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并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晚期的石器、陶器、玉器,史称“良渚文化”。
秦代,杭州开始设县治,称钱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南朝置钱唐郡。隋改钱塘郡为杭州,这是“杭州”之名在历史上首次出现。
隋大业六年开凿了江南运河,从杭州可直达开封和洛阳,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此时的杭州已成为“珍异所聚”、“商贾并辏”相当繁荣的城市。
唐代的杭州,贸易发达,居民已超过10万成为与广州、扬州并列的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白居易作杭州剌史时,浚西湖筑堤,便利灌溉,西湖也因而更加美丽。
五代十国时,杭州是吴越国的首都。吴越国王钱谬大兴城市建设,发展海上航运,与日本、高丽、新罗、大食等国家和地区进行通商和文化交流。
那时钱塘江边“舟楫辐辏,望之不见首尾”,“西方之货不趾而自集”。杭州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一大
都会。
北宋统一中国后,杭州是当时全国主要商埠之一,被称为“富兼华夷”、“百事繁庶”的“地上天宫”。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募集民工数万疏浚西湖,以葑泥筑堤。北宋后期,杭州成为全国四大商港之一,有“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洲”之称。12世纪初,宋室南迁,定都杭州,改名临安府。此后150多年中,杭州一直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时杭州的造船、瓷器、纺织、印刷、造纸和兵器等手工业相当发达。
元代建立行省制度,杭州从此成为浙江省的省会。京杭大运河于元朝至元年间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北京),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
1927年,设杭州市,从此杭州确立为市的建制。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经过全市人民40多年的奋斗,现在的杭州市已具有相当的综合实力,成为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经“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中心”对1991年度全国城市有关资料的横向比较,评价结果,杭州市综合实力名列首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12位。[3]
杭州市 - 地理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4]
杭州市 - 气候
杭州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杭州市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杭州市 - 环境钱塘江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1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5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树种有18种。临安市的天目山和清凉峰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杭州市内有钱塘江、东苕溪、京杭大运河、萧绍运河和上塘河等江河。钱塘江水系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新安江水库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库区面积57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78亿立方米,库区内有大小岛屿1078个,故又称"千岛湖"。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面积5.66平方公里。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市西南部的主要山脉为天目山、白际山、千里岗山,东南部为龙门山。临安市西部与安徽省交界的清凉峰为最高,海拔1787米。
杭州市 - 资源
杭州 旅游资源
杭州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红壤分布在丘陵区,宜种茶树、果树,其中以西湖龙井一带出产的茶叶品质最为优异。水稻土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区,该区是粮油棉麻桑和蔬菜的主要产地。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萤石、白云石、石灰石、膨润土等大型非金属矿和铁、钼、铜等中型金属矿床。临安市昌化出产一种罕见的鸡血石,质地细腻,色彩鲜艳,为收藏石和章石之珍品。
旅游资源
2000年,来杭境外游客70.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5%,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增长23.4%;国内游客2305万人次,增长4.4%,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0亿元,增长14%。杭州及所辖临安、建德先后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湖风景区列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宋城、千岛湖两风景区获得全国首批"4A"景区称号。[5]
杭州市 - 经济
杭州文化事业杭州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强市、旅游胜地、“天堂硅谷”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特色。
杭州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副省级城市第三位。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918亿元,增长12.5%。杭州有53家企业跻身2004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有20家企业进入2004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目前,杭州市共有私营企业近7万家,注册资金超过700亿元,拥有众多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
旅游胜地。杭州的人文源头可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全国四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
2005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420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465亿元。
杭州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以信息和医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目前,杭州有注册软件企业2000多家,其中有15家成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12家跻身全国“百强软件企业”行列。
块状经济是浙江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2005年浙江30个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占全国同行10%以上的产业共有17个。浙江的“块状经济”具有独特的动力机制,形成了不易为其他地区所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其专业市场与特色制造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的鲜明特点使浙江的“块状经济”增势强劲,有力地促进了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建设。[5]
杭州市 - 交通
航空
·杭州绕城公路地图
杭州拥有一级航空机场,每天有直航班机往返香港,开通了杭州至新加坡的国际航线,杭州至日本的国际货运包机航线以及杭州至国内30多个主要城市和旅游景点的航线,目前从杭州辐射的航线已达45条。2000年杭州航空港发运旅客124.37万人次,货物运输量3.6万吨。新的大型现代化航空港------杭州萧山机场已建成通航。
铁路
杭州是中国东南部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2000年杭州铁路完成旅客发运量1202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量417万吨。杭州铁路新客站每小时最高可发送旅客5200人次。
公路
杭州的公路运输四通八达,沪杭甬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为骨架,干支相连,衔接配套,功能齐全,运输便捷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2000年末杭州拥有民用汽车16.28万辆,其中私人拥有汽车4.23万辆。全年公路运输旅客发运量17102万人次,货物运输量7865万吨。
公交
杭州6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12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37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55路内环 杭州90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24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49路公交车路线 杭州17路公交车路线
航运
杭州市充分发挥内河港口的优势,形成了贯通全国许多江、河、湖、海的水运网络。2000年末,杭州水路运输完成旅客发运量179万人次,货物运输量3172.5万吨。[5]
杭州市 - 行政区划
杭州杭州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3068平方千米。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678个社区、65个居民区、3666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97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杭州市 - 旅游
千岛湖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
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120余处。桐庐、临安、淳安都成为年接待景点游客上百万人次的旅游大县(市),杭州"旅游西进"战略轮廓初步显现。以西湖为中心,"三江两湖一山"为主线,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重点,辐射全市的大杭州旅游格局基本形成。[5]
[5]
最佳旅游时间要说杭州的最佳旅游时间,那就是一年四季都有适宜,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看点。
杭州的春天:春风和煦,春水醉人。此时最适合漫步苏堤踏青赏花,远眺白堤上一株桃花一株柳,如同烟霞笼罩。而龙井茶园中满目青翠,正是茶农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快乐的时节。
盛夏季节:超过30℃的高温炙烤下,人也没了游玩的兴致。然而西湖的荷花正在烈日下开得热火朝天,岂可错过!曲院风荷的九曲桥几乎被碧绿的荷叶淹没,阵阵清香袭人,暑热也为之消散。五云山中竹海生风,更是一片清凉世界。
秋高气爽:满陇桂雨的桂花飘香十里,游人如织。中秋前后,杭州人更是忙碌:白天忙着观钱塘江大潮,晚上忙着游湖赏月。同样是月与水的组合,一个声势如雷,一个温和平静,令人不能不感叹造化神奇。
严冬中杭州:万物凋零,惟有腊梅竞放。林和靖隐居的孤山,至今仍是踏雪寻梅的圣地。明代就有人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冬季西湖的清冷、肃穆、孤傲,是任何其它季节都无法体会的。
杭州市 - 风景名胜 清河坊上的建筑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 保护区;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
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瑶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庙、三潭映月、苏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灵隐寺、跨湖桥遗址等。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溪
三堤十景西溪“三堤”:福堤、绿堤、寿堤; 西溪“十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河渚听曲。
西湖
西湖简介: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杭州西湖旅游示意图也被誉为人间天堂。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
在中墨、中阿建交40周年之际,日前,杭州旅游走进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举办专题促销和座谈活动,成功召开“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杭州西湖”的旅游推介会。
西湖十景:
旧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三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千岛湖
千岛湖碧波万倾,千岛竟秀,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洞石奇异,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构成了享誉中外的岛湖风景特点。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已形成了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羡山、屏峰、梅峰、龙山、动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区的14处景点。
京杭大运河
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该桥全长92米,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拱墅区的标志性建筑物。该桥于2009年09月26日成为国家发行的《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其中一枚的主题。桥东西两岸分别建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广济桥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内。广济桥又名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系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鄞人陈守清募建。附近为水北明清街、乾隆御碑、浙江水利通判厅、郭璞井、水南庙。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运河航运仓储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取名“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当年杭州所用的米粮皆从运河漕运而来,储于富义仓,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
杭州水上巴士杭州市内的水上公交系统按站(码头)停靠,用于缓解陆上交通压力和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目前有三条公交线路,连接大运河、西溪、钱塘江等水系。
钱塘江
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徽、浙二省,古名“浙江”、“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之江”或“罗刹江”。
钱江观潮的时间是按农历计算的。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势最大,在此前后则递减。每天有两次涌潮,其具体时间会有规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势最为壮观,前往观潮的人也最多。历史上俗称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则称为“观潮节”。
钱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良渚遗址
距今约5250~4150年,1936年因发现于良渚镇而得名,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镇境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
良渚古城近年,考古人员在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的这片相当于约400个足球场大小,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
湘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东接萧山城区,西濒钱塘江,北至浙赣铁路,南临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30公里公里,至西湖仅15公里,毗邻正在建设的杭州地铁车站,交通十分便捷。湖北岸城山为春秋时越王句践储粮囤兵之所,湖西老虎洞则是句践卧薪尝胆之地。
跨湖桥遗址 位于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2-3米,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了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现藏于湘湖边跨湖桥博物馆内)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舟。
湘湖八景
城山怀古、览亭眺远、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杨岐钟声、横塘棹歌、湖心云影、山脚窑烟
杭州极地海洋公园位于湘湖南岸,2008年建成开放,门票150元\人。
杭州乐园即世界休闲博览园,世界休博会举办地,位于湘湖东北角。
天目山
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杭州西郊。有东西天目之分,一般指西天目,中国特有的野生银杏树最早发现于此。此外,有黄杉、天目梭、天目朴、浙西铁木等41种稀有名贵树种。上山从狮子岩向东北,七星塔旁即为大树王,其树龄估计在1500年以上,宋代即称为"千秋树"。传说清乾隆帝游此,曾用腰带围过,封为"大树王"。
瑶琳仙境
瑶琳仙境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距杭州80公里,是华东沿海中部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公里,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2002年跻入国家AAAA极风景旅游景区行列。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画家叶浅予夸它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南宋遗址及御街
南宋皇城遗址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
南宋太庙遗址位于杭州市六部桥附近,附近还有太庙广场及南宋遗址陈列馆(免费开放)。
南宋御街即中山路中段与南段,沿街各时期老式建筑林立,景点有杭州九墙、凤凰清真寺、御街陈列馆等等;附近与之交叉的河坊街还有于谦故居。
杭州市 - 文化
杭州文化事业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智人“建德人”在杭州地域生息繁衍。到了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杭州人的祖先聚居生息在北郊良渚一带,从事着原始的农耕、畜牧和渔猎,陶器、玉器、竹木器制作和丝麻纺织等手工艺,达到了较高水平。
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从新石器时期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为中华文明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杭州文化孕育和荟萃了众多为祖国、为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忠臣义士、贤明州官和能工巧匠,他们为杭州留下了一篇篇光耀千古的华章,构成了“文化之邦”的形象和品位。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25处。80年代以来,杭州陆续建成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
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使文化内涵更为丰盈。面向新世纪,杭州还将重点保护、建设好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区,如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孤山清行宫保护区、鼓楼明末清初民居保护区等,继续兴建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专题博物馆,使杭州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5]
杭州市 - 教育杭州市高中教育杭州市第二中学
杭州学军中学
杭州高级中学
杭州第十四中学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杭州外国语学校
杭州第四中学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杭州长河高级中学
优高:
杭州第七中学
杭州第九中学
杭州第十一中学
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杭州源清中学
杭二中分校
杭四中分校
杭州第十中学
杭州夏衍中学
杭州长征中学
杭州第十四中学
杭州第十二中学
高等教育浙江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林学院
浙江中医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树人大学
⑺ 昆山教育局 局长及副局长姓名
教育局长,副局长有好多。我只知道
叶盛和 张雪桥 两位领导
⑻ 介绍杭州西湖的资料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8)张雪桥外汇扩展阅读: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
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
⑼ 杭州西湖有多大、多深呀
杭州西湖:湖泊面积6.39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28米;库容量1429万立方米。
1、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2、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9)张雪桥外汇扩展阅读:
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2、西湖周边的街道马路是将西湖与杭州市区紧密连接的纽带,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和名胜古迹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湖景区的景色内涵。环湖一周,按顺时针方向,道路分别为:北山街、湖滨路、南山路、杨公堤(又称西山路)。
⑽ 三潭印月资料和作文
基本资料
西湖十景之十 三潭印月地理位置介绍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又名三潭映月,面积6万平方米。故此岛有“小瀛洲”之称,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约,名列西湖十景,尤以仲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辉映、神思遄飞而向为秋游者所必到。 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 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又名三潭映月,面积6万平方米。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故此岛有“小瀛洲”之称,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约,名列西湖十景,尤以仲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辉映、神思遄飞而向为秋游者所必到。
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 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异。以其地处湖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东坡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晴光”与“雨色”的最佳处。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临湖而立。
“我心相印”是佛教语汇,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亭前有石栏,凭栏了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亭柱上悬挂着著名作家周而复写的一副楹联:
山光静对烟波际,塔影清涵水月间。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交通情况:由西湖坐船前往。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国家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西湖此景的名气大增。
三潭印月
主要由两大景点组成。
一是小瀛洲,它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占60%。岛基是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清代又对其进行了扩建,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形成了今天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周游其间宛若入仙山琼岛,因而称之为小瀛洲。
二是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相传苏轼疏浚西湖之后,在湖水深处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为三潭。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积。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三塔高约2米,分布呈每边62米的等边三角形。
民间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湖上赏月的极佳去处。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我心相印亭大家切不要以为是爱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我心相印”是佛教禅语,意为“不必言说,彼此会意”。但话又说回来了,如不是“俩心相印”又何来“不必言说,彼此会意”。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一个岛,面积6万平方米,素有小瀛洲之称。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
小瀛洲为浚湖之泥所筑,岛中湖面被桥堤分割成“田”字形,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风光独绝的景观。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异。以其地处湖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东坡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晴光”与“雨色”的最佳处。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临湖而立。
“我心相印”是佛教语汇,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亭前有石栏,凭栏了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亭柱上悬挂着著名作家周而复写的一副楹联:
山光静对烟波际,
塔影清涵水月间。
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路远迢迢到杭州来了。他们到了杭州,便在钱塘门边租了两间铺面房子,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在杭州收徒弟传手艺。鲁班是个闻名的能工巧匠,他的招牌一挂出,轰动了整个杭州城,赶上门来要学艺的人多得不得了。鲁班挑选了一下,收下了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做徒弟。使锤的使锤,用斧的用斧,一个个传授起手艺来。鲁班兄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斧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一天,鲁班兄妹正在细心地给徒弟们传手艺,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是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崇啦!黑鱼精一头窜到西湖中央,转出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就在深潭潭里安下家,住在那里不走啦。黑鱼精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黑鱼精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西湖边的柳树折断了,花朵凋落了;西湖里大水不断往上涨,把整个杭州城都淹没在臭水里了。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前面望望,只见一片汪洋,老百姓纷纷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在西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张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里呼呼地往外吐臭气,哗哗地朝上喷黑水。西湖中央那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黑鱼精踏着乌云,窜上天空去了。乌云在空中飘呀飘呀,飘到宝石山顶上,慢慢降落下来,从乌云里边窜出一个黑黑的后生。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微不豆鸡眼珠,朝鲁妹瞟瞟,问:“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我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剪裁。走,跟我去做新衣吧!”鲁妹摇了摇头。
黑后生又把鲁妹从脚看到头,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段织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的好针线。走,跟我去绣锦吧!”鲁妹还是不理他。黑后生禁不住就伸手来拉鲁妹:“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吃不愁,穿不尽,乐得享清福哩。”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嬉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大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两转,便有了办法,对黑后生说:“嫁你不能急,让哥哥先替我办样嫁妆。”黑后生一听开心死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他錾成一只大香炉。“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朝堂。有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他来收供养。“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你看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呀。“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都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鲁班指着山头的一座悬崖问黑后生:”把这半座山劈下来崭只石香炉,你拿得回去吗?“黑后生哈哈大笑:”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整座山也吸得动!“说完,刮起一阵黑旋风,便随风而去。鲁班兄妹领着一百八十个徒凝,爬到悬崖上,鲁班抡起大榔头,用力砸下了第一锤。鲁班砸一锤,鲁妹砸一锤,徒弟们一个跟着一个,接连砸下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宝石山上留下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这边人看不见那边人。怎能把他崭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妹一时也没了主意,徒弟们更是犯了愁。
只有鲁班心中有办法。他站在悬崖当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计好大小,就拿起一根长长的绳子来量尺寸。鲁班量好了尺寸,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己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兄妹先在悬崖上崭个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便围成一个圆圈,照着样子往下崭。只听得一片崭石声”叮叮当当“震天响。崭了一天又一天,一共崭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的石香炉。在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鲁班兄妹指挥徒弟们,在每只尖脚上都崭一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来。大石香炉崭成了。黑后生也领着花轿,吹吹打打到宝石山下抬新娘子来啦。鲁班朝黑后生说:”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设起来,等我妹妹回家去梳妆打扮好了再上轿。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身后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那么重的石香炉“骨碌碌”吸在后面跟着他滚去。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西湖中央,变条大黑鱼,一头钻进深潭潭里去了。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西湖中央,在深潭潭高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恭喜发财;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也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石香炉也越往下陷。杭州城的众百姓,得知鲁班兄妹在镇伏黑鱼精,都争先恐后地赶到西湖来看热闹,真是从从称心,个个叫好呀。黑鱼精终于闷死在西湖底下了,石香炉也深深地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上露出三只葫芦形的香炉脚尖。晚上,鲁班兄妹领头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石香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起烛火,让大家彻夜在湖上歌舞狂欢,庆贺镇伏黑鱼精的胜利。除掉了黑鱼精,西湖里的水又变得清清的了。人们在湖上划船打鱼,在西湖四周栽花植树,西湖景织一天比一天更加美丽起来。从此,每年中秋节夜晚,湖中央那石香炉的三只脚里边便点起烛火,烛火映在湖里,现出好几个月影来。这个地方就被人们叫做“三潭印月”。
碧波粼粼的西子湖上,立着三座石塔。远远望去,宛如玉石雕成,这就是“三潭印月”的三潭。
三座石塔,呈三角形排列。形状都是葫芦形。
塔尖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宝顶,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尽相同。佛牙塔是佛教的典型建筑,但在这里,它已被赋予民间艺术的美感,将其底座变形,与塔身连成一体,使人分不清这究竟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还是某个建筑物的一部分。
塔身不仅是一个镂空的石球,球上凿出三个圆圆的洞口,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石球,就变成一个朴素而精巧的艺术建筑了。假如你驾起一叶小舟,摇到塔边,通过一个洞口望去,就“以一管而窥青天”。所以,每年中秋,人们总是在石塔里点起火,再在圆洞上蒙上薄薄的白纸。皓月当空之时,熊熊火光,透过白纸,投印在湖面上,十五个闪烁的玉盘,再加上月宫仙子的倒影,十六个月亮凌然于碧水之上,飘荡于波光之间。此情此景,真令人叹为观止。
塔基是一个圆形石盘,托住了石塔,犹如圆河擎玉藉,微风浪里,婷婷玉立。其实,据说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直插湖底。但因为湖水刚好没住石柱,使石塔犹如浮在水面上一样,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虽说三座石塔形状一样,但由于远近排列的层次不同,仍然不使人感到呆板,反而更富有诗一般的意境。
看,碧波荡漾,群山环抱,三座石塔独立湖心,仙山奇岛乎?海市蜃楼乎?建筑艺术的美加上环境的美,引起人们多少对三潭的遐想!
呵,三潭印月,月印三潭,建筑艺术的美,浪漫主义的美,一切美在这里聚集,融为一体……
西湖
“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观赏西湖之后,对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一位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一位具有东方魅力的美女――西施。
西湖又名西子湖,位于“人间天堂”的杭州。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魅力独具,具有典型的东方女性之美。特别是早春时节,西湖如梦初醒,妩媚迷人。
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加之白堤、苏堤的分割,很有东方美学风格。西湖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西湖水不象其它湖泊那样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非常含蓄朦胧,具有东方的闲适含蓄之美,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
西湖的主要景点有: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锋夕照、断桥残雪等,号称“西湖十景”。
在公园码头可乘船前往湖中三岛。湖心亭居西湖中央,在亭中极目四眺,湖上风光一览无遗。
苏堤是贯穿西湖南北景区的通道。公元1089年北宋诗人苏东坡曾主持疏浚西湖工程,用湖泥葑草筑成此堤,称“苏堤”。“苏堤十里柳丝垂”,有“六桥烟柳”一景,晴日娇媚,雨天幻奇,六桥弥漫于云水之间。“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早春时节来堤赏景,可见西湖如梦初醒,妩媚迷人,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柳浪闻莺”原是南宋皇家御花园,园内春柳成行,黄莺在柳叶间穿梭,闻其声而不见其影,意境无穷。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诗人范成大描写西湖荷花的诗。每当夏季来临,轻风拂来,那荷叶便摇摇曳曳,婀娜多姿,给人美的享受。“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一,夏日在西湖观赏荷花,意味无穷,惬意非常。
在“花港观鱼”你可以领略“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诗情画意。
“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都在白堤上,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过刺史,对西湖进行过治理,后人为纪念他,称为白堤。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的就是此堤。“平湖秋月”三面临水,楼前水面筑平台,每当中秋月夜,湖平如镜,清辉万顷,可坐平台赏月品茶,兴趣无穷。“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就在此断桥相会。
“三潭印月”在湖心亭南,是一处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胜境。月夜泛舟,可见“月光映潭,影分为三”,三潭印月名出于此。
南山路向东行,不远有净慈寺,为西湖四大古刹之一,传说济公在此修行。“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寺里有铜钟,钟声洪亮悠远,数里可闻。以前有首歌:“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写的可能就是这里。
在净慈寺前的雷锋山上原有雷锋塔,已于1924年倒塌,留有“雷锋夕照”景名。
在洪春桥畔可见“双峰插云”碑亭。在云雾缭绕之际,从此亭远眺南、北两高峰,双插云端,气象万千。
冬天西湖也并不寂寞,一片片迎寒怒放的梅花竞相开放,繁花簇拥,层层叠叠,云蒸霞蔚,如霞光耀眼,极富火热的青春气息,轻风拂过, 一片香海。尤如一位热情奔放朝气溢发的青春少女。
美丽的西湖曾引来无数名人、英雄。唐代以来,名臣李泌、诗人白居易、文学家苏东坡在此为官;北宋的诗人林和靖在此隐居,植梅放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家户喻晓充满智慧的济公,书画家李叔同都在此修过行;民族英雄岳飞长眠于此和大奸臣秦桧也埋在这里,在地下还是一对死对头。
西湖美!游西湖可享受“人间天堂”之乐。赞同50|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