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司成立时借外债2万美元,现在还款汇回美国,要经过外汇管理局吗
要去批汇会 相关协议合同 给你开外汇户的银行就可以
满意请采纳
② 一国在财政困难时借入外债是本币还是外币
借外债那当然是外币了,然后再跟该国的央行兑换成本币
也就是以外债为基础来发行本币了
补充:
不是的
借外债不是跟央行借的,是跟政府或者其他机构借的,债权国央行没有必要持有债务国货币
③ 我们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还有外债,干嘛不把外债给还了
外债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产物,也是金融国际化的一种表现,最早产生于西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中国走上由无债、借债到依赖外债的道路,此后历届政府均向外借款。据粗略统汁,清政府举借了210项外债,总额相当于18亿银元;北洋政府(包括南京临时政府)举借外债约633项,债务总额达15.56亿银元;国民政府共举借外债85项,债务总额约28亿银元;新中国外债除20世纪50年代的债项与债额有统计外,新时期的外债尚无统一的统计数字。近代中国外债与新中国外债尽管举借的背景、目的不同,但是举借外债可以引进资本、技术、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则是一脉相承的。
外债是中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要是通过外债这种形式形成的。清末举借的208笔外债中,实业借款有85笔,债额达374 560965.7两,占清末外债总额的28.7%,相当于当时清政府近四年的财政收入。其中铁路借款37笔(318 147 297两),矿业借款26笔(36 050 927两),电讯借款7笔(8 738 344两),轮船招商局借款4笔(4 383 192两),河工借款4笔(3 330 515两),其他实业借款7笔(4 910 689两)。清政府主要用这些借款修铁路、开矿山、办电讯等。
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化的大生产都与外债联系在一起。北洋政府时期举借的外债中。实业借款和教育借款达4.5亿银元,约占总数的29%。实业借款虽也有被移做他用的,但绝大部分还是投入近代企业的创办与建设中。例如,1912—1927年,全国新增铁路4 264公里,除沪杭甬等少数铁路由股东集资或交通部拨款外,都是借外债修筑的;另外还借款兴建了电讯业、轮船航运业、航空业与金融业;一些大型的棉纺企业,如上海宝成厂、上海华丰纺织厂、天津裕大纱厂等,也都是靠借外债来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或维持生产的。国民政府接收了北洋政府的官办企业后,又举借了63笔实业外债,债额为3.7亿银元,占总额的8.23%。国民政府用这些外债款兴建了铁路、电讯、航空等事业。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通过对敌伪产业的没收和处理,又扩大了官僚资本企业。国民政府时期,还把1/4的实业借款投向了金融事业,把创建于晚清、成为北洋政府的两大金融支柱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通过参股、增股等形式加以控制;又创办了中央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简称“四行二局一库”。为加强对金融业的垄断,国民政府还改组了中国国货银行、新华信托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四明银行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又在上海设立了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业四大银行的联合办事处(简称“四联总处”),统一管理全国金融,形成了国民政府金融垄断的最高形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除运往台湾和存在海外的财产外,国民政府留在大陆的官僚资本财产全部被人民政府没收,转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除了运用国内资金发展经济外,又通过举借外债发展了社会化大生产。新中国外债与近代中国外债,正是在引进技术、发展生产力这一层面上联系在一起的。
④ 我在国外借外债到外汇局备案他们叫我到国家法改委去备
办理外债登记,详细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外债登记实施细则》 http://www.people.com.cn/zixun/flfgk/item/dwjjf/falv/3/3-2-11.html
下面摘出重要部位:
第四条 外债登记分为逐笔登记和定期登记。
定期登记外债是指:国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外债;财政部、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部、中国银行分别负责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逐笔登记外债是指:除定期登记以外的国内其他部门、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外债。
企事业单位委托金融机构的对外借款,由借款合同规定的债务人办理登记。
第五条 定期登记手续为:
1.借款单位在第一笔借款合同签订后的15天内,到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定期登记的《外债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
2.当新签借款契约或债务发生提款、偿还等变动情况时,借款单位应按月分别填写“外债签约情况表”和“外债变动反馈表”(以下简称“反馈表”),并于每月后5日内上报登记部门。
3.借款单位需要开立现汇账户时,应凭《登记证》和登记部门开出的开户批准书到指定开户行(以下简称开户行)办理开立外债专用现汇账户(以下简称外债专户)手续,并于次日将回执寄送登记部门。
第六条 逐笔登记的手续为:
1.借款单位在借款合同签约后15天内,持借款合同副本和对外借款批件(外商投资企业不需批件),到登记部门办理外债登记手续,领取逐笔登记的《登记证》。
2.在借款调入境内时,借款单位凭汇款通知单和《登记证》到开户行开立外债专户,办理入账手续。
3.债务到期还本付息时,借款单位应持《登记证》和还本付息通知单,提前到登记部门领取还本付息核准件,凭核准件和《登记证》到开户行办理从外债专户汇出本息手续。
4.在办理收付和开户手续后,借款单位应依据开户行开出的收付凭证填写“反馈表”,并于次日将“反馈表”存款凭证影印件报送登记部门。
5.借用非调入现汇而需从境内汇出借款本息的非调入形式债务的单位,应在债务实际发生后,填写“反馈表”,于次日将“反馈表”影印件寄送登记部门。在债务到期还本付息时,应凭登记部门的核准件到开户行开立“外债还本付息专用现汇账户”(以下简称还本付息专户),办理汇出本息手续。
6.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局批准,将借款存放境外的单位,应每月通过“反馈表”向原登记部门报送当月存款变动情况。
7.境内机构向在华外资银行、中外合资
银行借款,可以不另设账户,但借款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登记和报送“反馈表”手续。
8.在本地领取《登记证》的借款单位,如必须在异地银行办理开户、还本付息手续时,可先持本地登记部门开出的《登记证》到异地登记部门办理还本付息核准手续,异地开户行在办理手续3天后,将支付凭证的影印件报送原登记部门。
第七条 在《登记证》上记载的债务最后一次还本付息后,开户行应立即注销其“外债专户”和“还本付息专户”,借款单位应在15天内向发证的登记部门缴销《登记证》。
办理外汇核销:
出口单位初次申领出口收汇核销单(以下简称"核销单")前应当凭以下材料到外汇局办理登记:
1、单位介绍信、申请书;
2、外经贸部门批准经营进出口业务批件正本及复印件;
3、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4、企业法人代码证书及复印件;
5、海关注册登记证明书复印件;
6、出口合同复印件。
外汇局对上述材料审核无误后为出口单位办理登记手续。
⑤ 为何不还外债一万亿美金外汇储备!
1.借外债的机构与拥有外汇储备的机构不同.比如二滩水利工程借世界银行的贷款建设版,怎么能由央行来权用外汇储备支付?这样一来,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债权债务关系.
2.外债的借款期限和外汇储备的期限不同.比如二滩工程借款的期限是30年,而外汇储备多是购买美国的国债,期限在一年以内,期限不匹配,如何偿还.
3.外债的借款利率和外汇储备的收益率不同.比如一些贷款(如ODA)是无息贷款,还有世界银行的贷款利率也极低,当然用外汇储备来偿还不合算.
4.外汇储备有专门用途,一是清偿,二是维护汇率稳定.也就是说在有的外债是可以用外汇储备来偿还的(如政府间的贷款),但外汇还要维护汇率的稳定,显然不能挪作他用(有学者认为用外汇储备给中行和建行作资本金是违法的).
⑥ 外债与外汇有什么关系
外债:国家向外国商民或政府的借债,属于国债的一部分;一般不包括个人或私商向内外商所借的债容款。
外债应该就是指对外的债务,比如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几千亿的国债,那么美国就是欠债国家。
外债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向国外借款,例如,清政府时期,清政府大规模增加了外债。福建台湾巡抚邵友濂首先向上海洋商贷借规银五十万两,筹办海防。到辛亥革命爆发前,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列强所借的铁路借款合计达库平银三亿三千余万两,占所借外债总额的27.4%。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
现今中国将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都是投资到美国国债,据评论说这也是没有选择中的选择,因为在全球很难找到流动性这么好的如此大额的,而又“相对”安全的投资渠道。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⑦ 中国借外债的原因
想的挺美。
当年的TG建立新中国,把西方国家的财赖了,结果招来经济封锁。
⑧ 中国存放大量外汇储备却借外债为什么
外汇储备是企业或者老百姓的钱(外币),但因中国政策被强制集中到中央银行下属的外汇管理局统一管理,国家没有这笔钱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国家要用外汇的话,需要财政部发行国债,然后向外汇管理局购买外汇,才能取得所有权和使用权),外债是国家为主体向国外政府或者机构的借款,国家直接借过来就可以用。
⑨ 中国放着大量的外汇储备不用,同时却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资的方式发展国内经济
凡事有利有弊!
吸引外资一是筹措资金、另外是引进技术。
同样一件事,国内商人或公司不一定愿意干,但外国人有资金有技术,他们就愿意干。打个比方,学校门口需要一个卖烧饼的,当地人不干,但外地人有愿意干的。又比如,污水处理,项目资金大,回报时间长,国内企业不干,但外国企业有的是资金,也有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愿意干。卖烧饼的和污水处理的,都方便了当地群众,还提高了就业。
而对于外债:
单个企业(或某个地区政府)想要发展,但缺少资金,该企业就需要融资借款。问题是:
a.企业可以向国内银行贷款,但银行需要控制风险,如果银行不看好该企业就不会贷款给该企业。
b.即使国内银行给该企业贷款了,大家都知道,人民币贷款利率一般是年利5至7个百分点;而外汇贷款利率一般是2至3个百分点,成本远远低于人民贷款利率。如果企业可以选择的话,肯定选择外汇贷款。
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之一就是可以向外方股东借用【外债】,别的企业想借也借不了,而且外债借款利息非常低,甚至免息。
另外世界金融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援助贷款,这部分贷款利率也很低(有的也是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各个国家都在极力争取。
另外,企业或医院、学校借用的外债需要等他们盈利了自己来还,不可能国家或别的企业替他们还款。所以国家不可能用外汇储备还外债。
⑩ 外债、外汇管制相关问题
1.你说的东西牵扯经济课程,通俗形象还真不好讲,中国从鬼子那里买东西必须使用鬼子的钱,我们借给老美钱老美一般用国债抵押,那么我们需要在国际市场中把美圆换成日币还鬼子的钱,需要一个庞大的集体肯兑换,那么费用也是庞大的,而且老美不一定同意他成为另外国家的债务人,为什么?(敢多说崩了你,老美强啊);另外国际市场汇率波动不小,换来换去可能造成损失
2.外汇管制通俗的说就是民间不能随便的把家里的人民币外币换来换去的以免造成国家损失,出差出国有一定数额限制,避免有人从中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