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阿拉伯外汇储备

阿拉伯外汇储备

发布时间:2021-04-13 16:12:11

『壹』 求沙特阿拉伯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以及沙特阿拉伯的军事地位,在中东的影响。

大宗商品石油的主要供应国和调控主力,作为最富裕的阿拉伯国家,巨大的外汇储备基本全部都是美元和美国国债,基本可以视同于美国的最大钱袋子和油桶,军事地位等同于搞笑的意大利在欧盟中的地位,如果isis攻打沙特这个金主,恐怕用不了几天,沙特国王就要去组建流亡政府了。
在中东的影响力主要是对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教育和宗教投资产生的间接影响力,看看沙特在马来西亚的宗教学校投资就能看出它对各个阿拉伯国家尤其是逊尼派国家的影响力了,基本算盟主和阿拉伯大家长的地位。

『贰』 外汇储备减少说明什么

据介绍,近两年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大幅下降,两年内下降了25%,如今已经逼近3万亿美元。但即使是这样,中国外储规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储30%,居全球首位,那么,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原因是什么?外汇储备下降的影响有哪些?

近日,央行公布11月我国外汇储备数据,规模为3.05万亿美元,较10月底下降691亿美元,降幅为2.2%。最近几个月,中国外汇储备一直都在降降降,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人民币出现持续贬值,不少人都去把人民币兑换为美元谋求升值。而近两年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大幅下降,两年内下降了25%。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外储从2000年开始“野蛮生长”,从1600多亿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近4万亿美元。其中,2014年6月最高,达39932.13亿美元。

如今已经逼近3万亿美元。但即使是这样,中国外储规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储30%,居全球首位,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外汇储备下降有三个原因

第一:和全球总体局势有很大关系。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走强非美货币集体大幅回落,人民币也在影响范围内。特殊性在于人民币处于国际化的过渡阶段,为了防止大幅下跌引起的恐慌性抛盘,所以央行必须要动用外储去稳定人民币汇率。

第二:和出口的贸易顺差有关。由于受到全球消费疲软的影响,出口创汇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外汇储备增加量在缩减。

第三:国家支持人民币“走出去”政策,如“一带一路”,使得我们对外投资的结算用人民币而比较少用美金,美元储备自然就会下降。

外汇储备下降的影响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外储下降是消化,是好事

2014年外储将近4万亿美元时,大家讨论的是外汇储备“太多了”;现在将要临界3万亿美元,是对过去担忧的改变,这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因为人民币贬值,所以恐慌性比较大,大家觉得负效应比较凸出。

如果从教科书的角度去看,一般一个国家能够应付3-6个月进口的需要、偿还外债的需要,那么外储就够了。但现在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都跟传统教科书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流动过剩的局面是历史新变局。

但很难说破3万亿美元就是惊险的,很难界定。如果按目前的市场环境,破3万亿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直线下降的情况会被打破,在一定时间内会有所改变。2017年将继续有增也有降,也会有新的情况出现。

『叁』 “阿拉伯国”有这个国家吗

阿拉伯国家只是泛指而已。
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3个,大都分布在中东地区,它们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
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
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
苏丹、索马里、吉布提、西撒哈拉。

『肆』 阿拉伯的经济全球第几

沙特阿拉伯概况

【国 名】 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

【面 积】 225万平方公里(沙特官方数字)。

【人 口】 2080万(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约占30%)。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约占85%,什叶派约15%。

【首 都】 利雅得(Riyadh),人口约450万(2002年)。年均气温25℃。

【国家元首】 国王兼首相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Fahd Bin Abl-Aziz),1982年6月即位。

【重要节日】 开斋节:回历10月第一天,政府机关的假日从回历9月25日至10月5日;宰牲节:回历12月10日,政府机关假日从回历12月5日至15日。

【简 况】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海岸线长2437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候,其他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沿海地区气温38-39℃,内地有时高达54℃;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八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十一世纪开始衰落,十六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十九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经过30年征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阿拉伯王国,定这一天为沙特国庆日。

【政 治】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无宪法,《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国王亦称“两个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仆人”,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大臣会议主席(即内阁首相)等职务。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大臣、副大臣、地区埃米尔(省长)、副埃米尔(副省长)、驻外使节和其他高级行政官员以及军队上校以上军官均由国王任命。国王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颁布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王国由其缔造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赫曼·费萨尔·沙特国王的子孙中的优秀者出任国王。1993年8月20日颁布新的内阁法,规定国王兼任内阁首相,国王有权任命内阁副首相和大臣,解散或改组内阁,各部大臣直接向首相负责。内阁由副首相、各部大臣及任命的国务大臣和国王顾问组成,任期4年。国王有权立、废王储,解散协商会议。基本法还废除了王储自动成为国王的权利,并确认了阿卜杜拉王储为王位继承人。2000年6月,沙特成立新的王室家族委员会,委员会包括18名成员,阿卜杜拉王储和苏尔坦第二副首相分别担任正副主席。委员会将处理王室内部事务。

【议 会】 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决定成立协商会议,它是国家政治咨询机构,负责向国王提出建议,由会议主席和60名委员组成,委员由国王任命,任期4年。 1992年9月16日法赫德国王任命穆罕默德·本·朱拜尔为协商会议主席。1993年12月29日,法赫德国王主持协商会议的开幕式,协商会议正式宣告成立。1994年1月2日,协商会议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8个专门委员会,即:伊斯兰事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安全委员会,财经事务委员会,社会与卫生事务委员会,教育、文化、新闻事务委员会,公共服务事务委员会和组织行政事务委员会。1997年7月,第二届协商会议成立,由90名成员组成,其中30名为上届成员,穆罕默德·本·朱拜尔连任协商会议主席。2001年5月,第三届协商会议成立,成员人数由90人增加至120人,朱拜尔再次连任。2002年1月,朱拜尔因病逝世。2002年2月,萨利赫·本·阿卜杜拉·本·哈米德担任协商会议主席。

【政 府】 本届政府于1999年6月组成,内阁成员组成情况如下(2004年4月更新):

1、国王兼首相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
Custodian of the Two Holy Mosques King Fahd bin Abl-Aziz Al-Saud, the premier

2、王储兼副首相、国民卫队司令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Crown Prince Abllah bin Abl-Aziz Al-Saud, deputy premier and commander of the National Guard

3、第二副首相兼国防航空大臣、军队总监
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Sultan bin Abl-Aziz Al-Saud, second deputy premier, minister of defense and aviation and inspector general

4、城乡事务大臣
米特阿卜•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Mite’b bin Abl-Aziz Al-Saud, minister of municipal and rural affairs

5、内政大臣
纳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Naif bin Abl-Aziz Al-Saud, minister of interior

6、外交大臣
沙特•本•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Saud bin Al-Faisal bin Abl-Aziz Al-Saud, foreign minister

7、内阁办公厅主任、国务大臣
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Abl-Aziz bin Fahd bin Abl-Aziz Al-Saud, chief of the Cabinet’s presidency and minister of state

8、司法大臣
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阿勒谢赫
Dr. Abllah bin Mohammed bin Ibrahim Al Al-Sheikh, minister of justice

9、伊斯兰事务与宗教基金大臣
萨利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阿勒谢赫
Sheikh Saleh bin Abl-Aziz bin Mohammed bin Ibrahim Al Al-Sheikh, minister of Islamic affairs, endowments, call and guidance

10、国务大臣
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胡韦塔尔
Dr. Abl-Aziz bin Abllah Al-Khuwaiter, minister of state

11、水电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拉赫曼•侯赛因
Abllah Ablrahman Al-Hosain ,minister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12、公职大臣
穆罕默德•本•阿里•法伊兹
Mohammed bin Ali Al-Fayez, minister of civil service

13、高教大臣
哈立德•本•穆罕默德•安卡利
Dr. Khaled bin Mohammed Al-Anqari, minister of higher ecation

14、国务大臣
穆特拉卜•本•阿卜杜拉•纳菲萨
Dr. Mutlab bin Abllah Al-Nafeesah, minister of state

15、教育大臣
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拉希德
Dr. Mohammed bin Ahmed Al-Rasheed, minister of ecation

16、文化与新闻大臣
福阿德•本•阿卜杜-萨拉姆•本•穆罕默德•法尔西
Dr. Fuad bin Abl-Salam bin Mohammed Al- Farsi, minist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

17、贸易与工业大臣
哈希姆•本•阿卜杜拉•亚马尼
Dr. Hashim bin Abllah Yamani, minist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

18、石油与矿产资源大臣
阿里•本•易卜拉欣•纳伊米
Engineer Ali bin Ibrahim Al-Nuaimi, minister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国务大臣
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
Dr. Musa’ed bin Mohammed Al-E’ban, minister of state

20、财政大臣
易卜拉欣•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萨夫
Dr. Ibrahim bin Abl-Aziz Al-Assaf, minister of finance

21、朝觐事务大臣
伊亚德•本•阿明•迈达尼
Iyad bin Amin Madani, minister of Haj

22、经济与计划大臣
哈立德•本•穆罕默德•古塞比
Khalid bin Mohammed Al-Gusaibi, minister of economy and planning

23、劳工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原为水电大臣)
加齐•本•阿卜杜-拉赫曼•古塞比
Dr. Ghazi bin Ablrahman Al-Qusaibi, minister of labor

24、社会事务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原为劳工与社会事务大臣)
阿里•本•易卜拉欣•纳姆莱
(Dr. Ali bin Ibrahim Al-Namlah, minister of social affairs)

25、农业大臣
法赫德•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苏莱曼•拜勒古尼姆
Dr. Fahd bin Abl- Rahman bin Sulaiman Balghunaim,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26、运输大臣
贾巴拉•本•伊德•苏莱西利
Dr. Jubarah bin Eid Al-Suraiseri, minister of transport

27、通讯与信息技术大臣
穆罕默德•本•杰米勒•本•艾哈迈德•穆拉
Engineer Mohammed bin Jameel bin Ahmed Mulla,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8、卫生大臣
哈迈德• 本• 阿卜杜拉•马尼阿
Dr. Hamad bin Abllah Al-Mane’, minister of health

29、国务大臣
阿卜杜拉•本•艾哈迈德•本•尤素福•宰纳勒
Abllah bin Ahmed bin Yosef Zainal, minister of state

30、协商会议事务国务大臣(2003年12月23日任命)
沙特•本• 赛义德•阿卜杜勒-阿齐兹•麦特哈米
Dr. Saud ibn Saeed ibn Abl Aziz Al-Mathami
state minister and Cabinet member for Shoura council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地区(也称省):利雅得地区、麦加地区、麦地那地区、东部地区、卡西姆地区、哈伊勒地区、阿西尔地区、巴哈地区、塔布克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季赞地区、纳季兰地区、朱夫地区。地区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

【司法机构】 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执法依据。设有高等法庭和普通法庭。高等法庭设在麦加、吉达和麦地那。特别上诉法庭设在利雅得和麦加。另有普通法庭处理一般案件和贝都因部落事务,该类法庭由宗教法裁判官主持。司法机构隶属司法部。

【重要人物】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兼首相。1923年生于利雅得。幼年曾在宫廷接受伊斯兰教育,后在欧美接受高等教育。1953年出任第一任教育大臣,1962年任内政大臣,1967年晋升为第二副首相,1975年3月被定为王储兼第一副首相并受命执掌朝政。1982年6月13日继承王位,成为沙特第五任君主。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储兼副首相、国民卫队司令。生于1924年,是法赫德国王的同父异母兄弟,幼年起接受宗教教育。1964年,任国民卫队司令,1975年被任命为第二副首相,1982年6月,被立为王储同时兼第一副首相和国民卫队司令。

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第二副首相兼国防航空大臣、军队总监。1928年生于利雅得,是现任国王法赫德的胞弟。自幼接受伊斯兰教育和军事训练,年轻时即任皇家卫队司令,1953年任利雅得地区埃米尔,同年改任农业大臣,1962年任国防大臣,1982年起任现职。

【经 济】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沙特石油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近年来,沙特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努力扩大非石油生产,发展采矿和轻工业,同时重视发展农业,逐步实现了粮食自给。政府鼓励自由经济和自由竞争,支持私人及合资企业经营发展项目,保护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2000年,沙成立了石油矿产和旅游两个最高委员会、国家投资总局等机构;修改"外商投资法"和实行新的担保人制度,鼓励外商投资;决定向外资开放石油下游和天然气行业。

2001年,沙继续推行私有化和就业本地化。为适应加入WTO,沙决定修订其标准体系和相关法规,5月,沙宣布开放沙电信业;同月,沙特将关税由12%降至5%;7月,沙内阁会议决定,在建筑业取消外国公司担保人制度。到目前为止,沙已就消除技术贸易壁垒和开展卫生合作等两项协定与WTO90%的成员完成了磋商。

主要经济数据:(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 1649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 4.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约7000美元

货币名称 里亚尔(Saudi Riyal)

固定汇率 1美元=3.75里亚尔

通货膨胀率 -0.8%

【资 源】 沙特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气储量为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

此外,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水力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目前,沙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

【工 业】 石油和石化工业为经济命脉。年产原油4~5亿吨,石油收入约400~500亿美元。政府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建立先进的外向型企业,逐步改变依赖石油出口的单一经济结构。采取鼓励和促进工业发展、保护民族工业的一系列措施:免费提供工业地皮;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免除工业厂房设施、机械设备、原材料等物资的进口税;倡导使用本国产品,对本国能生产的同类进口商品课以高关税等。已建成以石油、化工、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和电力工业为主的十几个大型骨干企业。沙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现有3381家工厂,投资2390亿里亚尔,工人总数为31万。目前,非石油工业产品出口达200亿里亚尔,工业增长率为10%,工业产值达820亿里亚尔,产品国内市场销售额达510亿里亚尔,已建8个工业城。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沙境内共有涉外合资项目1506家,总投资额为381.8亿美元。2000年沙特吸引外资48亿美元,居阿拉伯国家之首,占整个地区的54.7%。2001年,截止8月中旬,沙吸引外资就达88亿美元。沙目前年发电量为2300万千瓦。

近年石油产量及收入情况如下: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产量(万桶/日) 836 776 831 880

收入(亿美元) 350 447 735 582

【农 业】 沙特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可耕种面积仅占其陆地面积的2%左右,39%的土地只能用作低密度的放牧。西南部雨量较充沛、灌溉条件较好的季赞农业区和提哈马平原,是沙特的主要农业区。政府十分重视农业,斥巨资投入输水管道、水坝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淡化海水解决农业用水,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及养殖业,对农产品给予优惠补贴。农产品出口额占非石油出口总额的20%。目前沙已在小麦、椰枣、鸡蛋方面实现自给,粮食自给率为98%,蔬菜为85%,水果70%,鱼为52%,肉类为46%。全国有自流水井4万眼,饮用水井5.2万眼,水坝220座,蓄水能力达8亿立方米, 有1000多公里的管道灌溉网。2001年3月,沙农水部宣布新建12个水坝以应对农业开发和灌溉压力。沙特所需农产品的进口来源分四大类:活畜及冷冻牛羊肉、冷冻鸡肉,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新西兰、索马里、土耳其、中国;成品或半成品食品如奶制品、奶酪、饼干、干冷冻食品等主要来自欧盟国家;蔬菜、水果因地利之便,主要来自周边的中东国家;杂粮豆、大米等,主要来自印度、泰国、菲律宾、中国、美国。

【服 务 业】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旅馆有308家,拥有客房2.75万间。沙饭店行业现雇佣18603名外籍人。

【旅 游 业】 沙每年到境外旅游约350万人次,25%的沙特人每年出境旅游一次。沙特公民每年的旅游消费额为250亿里亚尔。每年到沙特的外国游客为300万人次,其中200多万与朝觐有关。

【交通运输】 近年逐步建成一个陆、水、空立体交通网,公路交通是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总长1400公里。1998年客运量为64.6万人次,货运量为210万吨。

公路:总长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00公里,国际公路网与约旦、也门、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巴林等国相通。

海运:目前有商船376艘;船舶吨位275万吨,居阿拉伯国家之首。但国际航运公司仍控制了水货运量的95%。1998年货运量为8500万吨。现有8个大型海港:吉达港、达曼港、朱拜勒工业和商业港、延布工业港和商业港、腊斯塔努拉港和季赞港。其中吉达港的卸货率名列世界前茅,共有泊位174个。

空运:沙特航空公司系中东最大的航空公司,在世界民航公司中名列第15位。拥有波音、空中客车等现代化飞机。全国有25个机场,其中利雅得、吉达、达兰为国际机场;有40条国际航线;延伸4大洲70多个国家;有24条国内航线。每天平均260个航班。沙航2001年乘客达到了1380万人次。

输油管道:大型输油管道有两条。一条从达曼到黎巴嫩西顿港,全长1700公里,自1975年以来已基本停止使用;另一条从东部加瓦尔油田横穿半岛连接西部延布港,全长1215公里,设计日输油能力为185万桶。1987年又建成一条925公里长的东西管道,日输油能力达320万桶。正计划投资4亿美元,把东西输油管道的日输油能力增加到480万桶。

电讯:目前全国有230万条电话线路连接国内近4000个村落;另有3300条国际电话线路,移动电话线数为240万门,到2002年底,沙将再增300万条移动电话线,达到540万条,建成中东、非洲地区最大的移动通讯网。用户电报线路3万多条,电报用户为1.7万户,5万条微波输线路(包括2条电视传送线路),长1.5万公里。1974年开始卫星与世界各地进行电话、电报、电传和传真联系并进行电视转播。1985年启用了阿拉伯通讯卫星,全国现有7个地面卫星接收站,进一步改善了沙特与阿拉伯各国间的通讯联系。2001年,沙特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s)有42家,互联网用户40万人。

【财政金融】 10家商业银行中除国民银行、利雅得银行和拉吉希金融投资公司三家为本国银行外,其他均为合资银行,分支机构1210家。资本约230亿里亚尔,利润约70亿里亚尔。沙拥有海外资产2000亿美元。全国有七家证券交易所。1991年沙首次向外国借贷,从国际银行筹措了45亿美元,同时在国内还发行了各种债券。政府按照需要定期(每两周或每月)发放价值约50亿美元的公债。2001年沙政府债务约为1860亿美元,占沙GDP的99%。

沙特近几年国家财政预、决算收支状况如下(单位:亿里亚尔):

预 算 决 算

年度 收入 支出 差额 收入 支出 差额

1998 1780 1960 -180 1430 1890 -460

1999 1210 1650 -440 1470 1810 -340

2000 1570 1850 -280 2480 2030 450

2001 2150 2150 0 2300 2550 -250

2002 1570 2020 -450

(资料来源:2001年度英国经济季评)

2000年外汇储备为196亿美元。

【对外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和低关税政策。出口以石油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0%,石化及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以及韩国等。由于大量出口石油,沙对外贸易长期顺差。

近几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年 份 1997 1998 1999 2000

出口额 607 398 484 801.5

进口额 264 275 257 341.5

差 额 343 123 227 460

(资料来源:2001年度英国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 沙特是高福利国家,实行免费医疗。2000年沙预算的10.8%用于医疗卫生。沙现有医院314家,各类医疗中心、诊所3506个,医院床位数4.42万张,有31585名医生和62899名护士。医疗领域是就业沙特化最高的领域。还有104个慈善机构,其中有14个孤儿院、2个残疾儿童福利院和9个老人福利院,共有2500名服务人员。人均寿命男60岁、女64岁。

【军 事】 武装部队建于1964年,最高国防会议为国防最高决策机关。国王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为萨利赫·本·阿里·穆海亚上将。军队分正规军和国民卫队。正规军平时实行志愿兵役制,战时实行义务兵役制,一般兵种服役期两年,特殊兵种服役三年。

武装部队总兵力约10.6万人。陆军约7.3万人,编3个装甲旅、1个空降旅、1个步兵旅、1个王室警卫团、23个炮兵营。海军约1.1万人,组成红海和波斯湾两支舰队,空军约1.8万人,编攻击机中队、截击机中队等。此外还有国民警卫队、边防部队、特种安全部队和海上警卫队等。

2001年国防安全预算为133亿美元,约占政府预算支出的30%。

【文化教育】 政府注意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实行免费教育。中、小学学制各为六年。2001年2月,沙教育部决定拨款2.5亿里亚尔用于学校的扩建、维护和添加设备。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学校2.28万所,综合性大学8所,78所学院,5个高等宗教大学。现有教师33.96万人,在校学生约480万,其中大学生27.2万人。每年约7000名学生赴国外留学,费用由国家负担。在国内读书的大学生,除免费提供住宿外,还享有奖学金。2002年沙特国家财政预算为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劳动力技术培训拨款543亿里亚尔(144.8亿美元),将新建345所各种学校,确定8.6万多个男女教师职位。

【新闻出版】 《乌姆·古拉》周刊是官方刊物。此外,全国还发行13种报纸、23种杂志。阿拉伯文报纸主要有:《利雅得报》、《中东报》(在伦敦出版)、《生活报》(在伦敦出版)、《欧卡兹报》、《祖国报》、《半岛报》、《座谈报》等,英文报刊主要有:《利雅得日报》、《阿拉伯新闻》、《沙特公报》、《沙特商业》、《沙特经济概览》等。

沙特通讯社:简称沙通社,1971年1月23日成立,直接受新闻部领导。用阿、英、法文发稿。在华盛顿、伦敦、突尼斯、贝鲁特、开罗等地设有分社。

广播电台:利雅得广播电台1965年建成。1962年在麦加建成《伊斯兰召唤》电台,1972年建成《古兰经》广播电台。以上电台除用阿拉伯语广播外,每天还用英、法、乌尔都、斯瓦希里、波斯和班加利语对外广播。

电视台:1964年建立电视网,现有五个电视台。1965年开始播放黑白节目,1976年开始彩色播映。1983年开始播放英、法语节目。目前全国各地有107个中转站,电视网已覆盖全国98%的地区。

【对外关系】 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眭邻友好、互不干涉内政。提倡各国为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进行合作。致力于加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沙特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

『伍』 2010各国外汇储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包括香港及澳门)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欧盟
(欧盟欧元区所有国家,包括欧洲中央银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罗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华民国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韩国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尔及利亚 145,363 Apr 2009
12 德国 143,518 Feb 2009
13 泰国 140,000 Jan 2010
14 意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国 99,930 Feb 2009[1]
16 马来西亚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亚 79,000 Sep 2007
20 美国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国 64,332 Mar 2009[1]
23 波兰 63,847 Oct 2008
— 欧洲中央银行
(不被任何一个单独欧盟国家拥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麦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亚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尼日利亚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内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宾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罗马尼亚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特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鲁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亚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620 2007 est.
42 乌克兰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兰 26,630 Feb 2009[1]
45 哥伦比亚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门 20,000 Dec 2008
52 哈萨克斯坦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尔维亚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时 16,056 Feb 2009[1]
57 奥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亚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新西兰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罗地亚 10,852 Feb 2009[1]
64 博茨瓦纳 10,000 May 2008
65 阿塞拜疆 9,316 Apr 2008
66 约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斯 8,426 Feb 2009[1]
68 芬兰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维亚 7,717 Dec 2008
71 也门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乌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国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尔 6,500 Oct 2008
76 卡塔尔 6,368 2007 est.
77 塞浦路斯 6,176 2007 est.
78 叙利亚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乌兹别克斯坦 5,600 2007 est.
81 拉脱维亚 5,556 Feb 2009[1]
8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5,151 Jan 2008
83 危地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几内亚 3,928 2007 est.
86 哥斯达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库曼斯坦 3,644 2007 est.
88 爱沙尼亚 3,526 Mar 2009[1]
89 马耳他 3,522 2007 est.
90 缅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罗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腊 3,181 Feb 2009[1]
94 加纳 2,837 2007 est.
95 肯尼亚 2,615 Mar 2009
96 冰岛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兰卡 2,600 Oct 2008
99 多米尼加共和国 2,525 2007 est.
100 科特迪瓦 2,500 2007 est.
101 坦桑尼亚 2,441 2007 est.
102 喀麦隆 2,341 2007 est.
103 洪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萨尔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马其顿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亚新几内亚 2,193 Dec 2007
108 毛里求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尔巴尼亚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买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桑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蓬 1,459 2007 est.
114 摩尔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内加尔 1,350 2007 est.
116 格鲁吉亚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马 1,260 2007 est.
118 苏丹 1,245 2007 est.
119 津巴布韦 1,222 Mar 2008
120 亚美尼亚 1,141 Feb 2009[1]
121 赞比亚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文尼亚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尔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乍得 997 2007 est.
127 布基纳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莱索托 889 2007 est.
129 爱尔兰 854 Feb 2009[1]
130 埃塞俄比亚 840 2007 est.
131 贝宁 825 2007 est.
132 纳米比亚 750 2007 est.
133 马达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卢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巴多斯 620 2007 est
136 老挝 514 2007 est.
137 卢旺达 511 2007 est.
138 斯威士兰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佛得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斯坦 301 2007 est.
142 圭亚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伯利兹 150 Oct 2008
145 瓦努阿图 149 Dec 2007
146 马拉维 140 2007 est.
147 冈比亚 120 2007 est.
148 几内亚 119 2007 est.
149 布隆迪 118 2007 est.
150 塞舌尔 118 2007 est.

『陆』 阿拉伯国家的介绍(人文.地理.货币.历史)!!!

全球唯一的一座七星级酒店在阿联酋的迪拜。 阿曼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蛇纹岩,目前原封未动而且露头极佳。这种蛇纹岩由多种金属矿石构成,富含铜、金、银还有铬、铅、锌。同时这种岩石也是镍、钴、钒等金属的重要来源,而且又对钢铁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所组成的国家,它们使用同一种语言—阿拉伯语,有共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3个,大都分布在中东地区,它们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苏丹、索马里、吉布提、西撒哈拉。“阿拉伯国家”的范围与“中东”的范围有部分重叠,但也有不同之处,并非所有中东国家都是阿拉伯国家,如土耳其、塞浦路斯、伊朗等。

“伊斯兰国家”一般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和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伊斯兰国家有时又称穆斯林国家,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之意)不过,有的国家穆斯林虽不占人口多数,但由于受伊斯兰教影响,也宣布为伊斯兰国家,参加了伊斯兰会议,如亚洲的马来西亚、非洲的几内亚比绍、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乌干达、加蓬等。除这些国家外,其它伊斯兰国家和地区还有:文莱、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马尔代夫、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土耳其、巴勒斯坦、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塞拉利昂、马里、乍得、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尼日尔和西撒哈拉,一共45个国家和地区。【国 名】 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

【面 积】 225万平方公里(沙特官方数字)。

【人 口】 2080万(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约占30%)。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约占85%,什叶派约15%。

【首 都】 利雅得(Riyadh),人口约450万(2002年)。年均气温25℃。

【国家元首】 国王兼首相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Fahd Bin Abl-Aziz),1982年6月即位。

【重要节日】 开斋节:回历10月第一天,政府机关的假日从回历9月25日至10月5日;宰牲节:回历12月10日,政府机关假日从回历12月5日至15日。

【简 况】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海岸线长2437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候,其他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沿海地区气温38-39℃,内地有时高达54℃;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八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十一世纪开始衰落,十六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十九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经过30年征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阿拉伯王国,定这一天为沙特国庆日。

【政 治】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无宪法,《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国王亦称“两个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仆人”,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大臣会议主席(即内阁首相)等职务。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大臣、副大臣、地区埃米尔(省长)、副埃米尔(副省长)、驻外使节和其他高级行政官员以及军队上校以上军官均由国王任命。国王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颁布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王国由其缔造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赫曼·费萨尔·沙特国王的子孙中的优秀者出任国王。1993年8月20日颁布新的内阁法,规定国王兼任内阁首相,国王有权任命内阁副首相和大臣,解散或改组内阁,各部大臣直接向首相负责。内阁由副首相、各部大臣及任命的国务大臣和国王顾问组成,任期4年。国王有权立、废王储,解散协商会议。基本法还废除了王储自动成为国王的权利,并确认了阿卜杜拉王储为王位继承人。2000年6月,沙特成立新的王室家族委员会,委员会包括18名成员,阿卜杜拉王储和苏尔坦第二副首相分别担任正副主席。委员会将处理王室内部事务。

【议 会】 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决定成立协商会议,它是国家政治咨询机构,负责向国王提出建议,由会议主席和60名委员组成,委员由国王任命,任期4年。 1992年9月16日法赫德国王任命穆罕默德·本·朱拜尔为协商会议主席。1993年12月29日,法赫德国王主持协商会议的开幕式,协商会议正式宣告成立。1994年1月2日,协商会议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8个专门委员会,即:伊斯兰事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安全委员会,财经事务委员会,社会与卫生事务委员会,教育、文化、新闻事务委员会,公共服务事务委员会和组织行政事务委员会。1997年7月,第二届协商会议成立,由90名成员组成,其中30名为上届成员,穆罕默德·本·朱拜尔连任协商会议主席。2001年5月,第三届协商会议成立,成员人数由90人增加至120人,朱拜尔再次连任。2002年1月,朱拜尔因病逝世。2002年2月,萨利赫·本·阿卜杜拉·本·哈米德担任协商会议主席。

【政 府】 本届政府于1999年6月组成,内阁成员组成情况如下(2004年4月更新):

1、国王兼首相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
Custodian of the Two Holy Mosques King Fahd bin Abl-Aziz Al-Saud, the premier

2、王储兼副首相、国民卫队司令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Crown Prince Abllah bin Abl-Aziz Al-Saud, deputy premier and commander of the National Guard

3、第二副首相兼国防航空大臣、军队总监
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Sultan bin Abl-Aziz Al-Saud, second deputy premier, minister of defense and aviation and inspector general

4、城乡事务大臣
米特阿卜•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Mite’b bin Abl-Aziz Al-Saud, minister of municipal and rural affairs

5、内政大臣
纳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Naif bin Abl-Aziz Al-Saud, minister of interior

6、外交大臣
沙特•本•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Saud bin Al-Faisal bin Abl-Aziz Al-Saud, foreign minister

7、内阁办公厅主任、国务大臣
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亲王
Prince Abl-Aziz bin Fahd bin Abl-Aziz Al-Saud, chief of the Cabinet’s presidency and minister of state

8、司法大臣
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阿勒谢赫
Dr. Abllah bin Mohammed bin Ibrahim Al Al-Sheikh, minister of justice

9、伊斯兰事务与宗教基金大臣
萨利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阿勒谢赫
Sheikh Saleh bin Abl-Aziz bin Mohammed bin Ibrahim Al Al-Sheikh, minister of Islamic affairs, endowments, call and guidance

10、国务大臣
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胡韦塔尔
Dr. Abl-Aziz bin Abllah Al-Khuwaiter, minister of state

11、水电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拉赫曼•侯赛因
Abllah Ablrahman Al-Hosain ,minister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12、公职大臣
穆罕默德•本•阿里•法伊兹
Mohammed bin Ali Al-Fayez, minister of civil service

13、高教大臣
哈立德•本•穆罕默德•安卡利
Dr. Khaled bin Mohammed Al-Anqari, minister of higher ecation

14、国务大臣
穆特拉卜•本•阿卜杜拉•纳菲萨
Dr. Mutlab bin Abllah Al-Nafeesah, minister of state

15、教育大臣
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拉希德
Dr. Mohammed bin Ahmed Al-Rasheed, minister of ecation

16、文化与新闻大臣
福阿德•本•阿卜杜-萨拉姆•本•穆罕默德•法尔西
Dr. Fuad bin Abl-Salam bin Mohammed Al- Farsi, minist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

17、贸易与工业大臣
哈希姆•本•阿卜杜拉•亚马尼
Dr. Hashim bin Abllah Yamani, minist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

18、石油与矿产资源大臣
阿里•本•易卜拉欣•纳伊米
Engineer Ali bin Ibrahim Al-Nuaimi, minister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国务大臣
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
Dr. Musa’ed bin Mohammed Al-E’ban, minister of state

20、财政大臣
易卜拉欣•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萨夫
Dr. Ibrahim bin Abl-Aziz Al-Assaf, minister of finance

21、朝觐事务大臣
伊亚德•本•阿明•迈达尼
Iyad bin Amin Madani, minister of Haj

22、经济与计划大臣
哈立德•本•穆罕默德•古塞比
Khalid bin Mohammed Al-Gusaibi, minister of economy and planning

23、劳工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原为水电大臣)
加齐•本•阿卜杜-拉赫曼•古塞比
Dr. Ghazi bin Ablrahman Al-Qusaibi, minister of labor

24、社会事务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原为劳工与社会事务大臣)
阿里•本•易卜拉欣•纳姆莱
(Dr. Ali bin Ibrahim Al-Namlah, minister of social affairs)

25、农业大臣
法赫德•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苏莱曼•拜勒古尼姆
Dr. Fahd bin Abl- Rahman bin Sulaiman Balghunaim,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26、运输大臣
贾巴拉•本•伊德•苏莱西利
Dr. Jubarah bin Eid Al-Suraiseri, minister of transport

27、通讯与信息技术大臣
穆罕默德•本•杰米勒•本•艾哈迈德•穆拉
Engineer Mohammed bin Jameel bin Ahmed Mulla,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8、卫生大臣
哈迈德• 本• 阿卜杜拉•马尼阿
Dr. Hamad bin Abllah Al-Mane’, minister of health

29、国务大臣
阿卜杜拉•本•艾哈迈德•本•尤素福•宰纳勒
Abllah bin Ahmed bin Yosef Zainal, minister of state

30、协商会议事务国务大臣(2003年12月23日任命)
沙特•本• 赛义德•阿卜杜勒-阿齐兹•麦特哈米
Dr. Saud ibn Saeed ibn Abl Aziz Al-Mathami
state minister and Cabinet member for Shoura council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地区(也称省):利雅得地区、麦加地区、麦地那地区、东部地区、卡西姆地区、哈伊勒地区、阿西尔地区、巴哈地区、塔布克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季赞地区、纳季兰地区、朱夫地区。地区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

【司法机构】 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执法依据。设有高等法庭和普通法庭。高等法庭设在麦加、吉达和麦地那。特别上诉法庭设在利雅得和麦加。另有普通法庭处理一般案件和贝都因部落事务,该类法庭由宗教法裁判官主持。司法机构隶属司法部。

【重要人物】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兼首相。1923年生于利雅得。幼年曾在宫廷接受伊斯兰教育,后在欧美接受高等教育。1953年出任第一任教育大臣,1962年任内政大臣,1967年晋升为第二副首相,1975年3月被定为王储兼第一副首相并受命执掌朝政。1982年6月13日继承王位,成为沙特第五任君主。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储兼副首相、国民卫队司令。生于1924年,是法赫德国王的同父异母兄弟,幼年起接受宗教教育。1964年,任国民卫队司令,1975年被任命为第二副首相,1982年6月,被立为王储同时兼第一副首相和国民卫队司令。

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第二副首相兼国防航空大臣、军队总监。1928年生于利雅得,是现任国王法赫德的胞弟。自幼接受伊斯兰教育和军事训练,年轻时即任皇家卫队司令,1953年任利雅得地区埃米尔,同年改任农业大臣,1962年任国防大臣,1982年起任现职。

【经 济】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沙特石油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近年来,沙特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努力扩大非石油生产,发展采矿和轻工业,同时重视发展农业,逐步实现了粮食自给。政府鼓励自由经济和自由竞争,支持私人及合资企业经营发展项目,保护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2000年,沙成立了石油矿产和旅游两个最高委员会、国家投资总局等机构;修改"外商投资法"和实行新的担保人制度,鼓励外商投资;决定向外资开放石油下游和天然气行业。

2001年,沙继续推行私有化和就业本地化。为适应加入WTO,沙决定修订其标准体系和相关法规,5月,沙宣布开放沙电信业;同月,沙特将关税由12%降至5%;7月,沙内阁会议决定,在建筑业取消外国公司担保人制度。到目前为止,沙已就消除技术贸易壁垒和开展卫生合作等两项协定与WTO90%的成员完成了磋商。

主要经济数据:(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 1649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 4.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约7000美元

货币名称 里亚尔(Saudi Riyal)

固定汇率 1美元=3.75里亚尔

通货膨胀率 -0.8%

【资 源】 沙特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气储量为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

此外,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水力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目前,沙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

【工 业】 石油和石化工业为经济命脉。年产原油4~5亿吨,石油收入约400~500亿美元。政府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建立先进的外向型企业,逐步改变依赖石油出口的单一经济结构。采取鼓励和促进工业发展、保护民族工业的一系列措施:免费提供工业地皮;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免除工业厂房设施、机械设备、原材料等物资的进口税;倡导使用本国产品,对本国能生产的同类进口商品课以高关税等。已建成以石油、化工、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和电力工业为主的十几个大型骨干企业。沙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现有3381家工厂,投资2390亿里亚尔,工人总数为31万。目前,非石油工业产品出口达200亿里亚尔,工业增长率为10%,工业产值达820亿里亚尔,产品国内市场销售额达510亿里亚尔,已建8个工业城。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沙境内共有涉外合资项目1506家,总投资额为381.8亿美元。2000年沙特吸引外资48亿美元,居阿拉伯国家之首,占整个地区的54.7%。2001年,截止8月中旬,沙吸引外资就达88亿美元。沙目前年发电量为2300万千瓦。

近年石油产量及收入情况如下: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产量(万桶/日) 836 776 831 880

收入(亿美元) 350 447 735 582

【农 业】 沙特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可耕种面积仅占其陆地面积的2%左右,39%的土地只能用作低密度的放牧。西南部雨量较充沛、灌溉条件较好的季赞农业区和提哈马平原,是沙特的主要农业区。政府十分重视农业,斥巨资投入输水管道、水坝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淡化海水解决农业用水,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及养殖业,对农产品给予优惠补贴。农产品出口额占非石油出口总额的20%。目前沙已在小麦、椰枣、鸡蛋方面实现自给,粮食自给率为98%,蔬菜为85%,水果70%,鱼为52%,肉类为46%。全国有自流水井4万眼,饮用水井5.2万眼,水坝220座,蓄水能力达8亿立方米, 有1000多公里的管道灌溉网。2001年3月,沙农水部宣布新建12个水坝以应对农业开发和灌溉压力。沙特所需农产品的进口来源分四大类:活畜及冷冻牛羊肉、冷冻鸡肉,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新西兰、索马里、土耳其、中国;成品或半成品食品如奶制品、奶酪、饼干、干冷冻食品等主要来自欧盟国家;蔬菜、水果因地利之便,主要来自周边的中东国家;杂粮豆、大米等,主要来自印度、泰国、菲律宾、中国、美国。

【服 务 业】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旅馆有308家,拥有客房2.75万间。沙饭店行业现雇佣18603名外籍人。

【旅 游 业】 沙每年到境外旅游约350万人次,25%的沙特人每年出境旅游一次。沙特公民每年的旅游消费额为250亿里亚尔。每年到沙特的外国游客为300万人次,其中200多万与朝觐有关。

【交通运输】 近年逐步建成一个陆、水、空立体交通网,公路交通是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总长1400公里。1998年客运量为64.6万人次,货运量为210万吨。

公路:总长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00公里,国际公路网与约旦、也门、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巴林等国相通。

海运:目前有商船376艘;船舶吨位275万吨,居阿拉伯国家之首。但国际航运公司仍控制了水货运量的95%。1998年货运量为8500万吨。现有8个大型海港:吉达港、达曼港、朱拜勒工业和商业港、延布工业港和商业港、腊斯塔努拉港和季赞港。其中吉达港的卸货率名列世界前茅,共有泊位174个。

空运:沙特航空公司系中东最大的航空公司,在世界民航公司中名列第15位。拥有波音、空中客车等现代化飞机。全国有25个机场,其中利雅得、吉达、达兰为国际机场;有40条国际航线;延伸4大洲70多个国家;有24条国内航线。每天平均260个航班。沙航2001年乘客达到了1380万人次。

输油管道:大型输油管道有两条。一条从达曼到黎巴嫩西顿港,全长1700公里,自1975年以来已基本停止使用;另一条从东部加瓦尔油田横穿半岛连接西部延布港,全长1215公里,设计日输油能力为185万桶。1987年又建成一条925公里长的东西管道,日输油能力达320万桶。正计划投资4亿美元,把东西输油管道的日输油能力增加到480万桶。

电讯:目前全国有230万条电话线路连接国内近4000个村落;另有3300条国际电话线路,移动电话线数为240万门,到2002年底,沙将再增300万条移动电话线,达到540万条,建成中东、非洲地区最大的移动通讯网。用户电报线路3万多条,电报用户为1.7万户,5万条微波输线路(包括2条电视传送线路),长1.5万公里。1974年开始卫星与世界各地进行电话、电报、电传和传真联系并进行电视转播。1985年启用了阿拉伯通讯卫星,全国现有7个地面卫星接收站,进一步改善了沙特与阿拉伯各国间的通讯联系。2001年,沙特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s)有42家,互联网用户40万人。

【财政金融】 10家商业银行中除国民银行、利雅得银行和拉吉希金融投资公司三家为本国银行外,其他均为合资银行,分支机构1210家。资本约230亿里亚尔,利润约70亿里亚尔。沙拥有海外资产2000亿美元。全国有七家证券交易所。1991年沙首次向外国借贷,从国际银行筹措了45亿美元,同时在国内还发行了各种债券。政府按照需要定期(每两周或每月)发放价值约50亿美元的公债。2001年沙政府债务约为1860亿美元,占沙GDP的99%。

沙特近几年国家财政预、决算收支状况如下(单位:亿里亚尔):

预 算 决 算

年度 收入 支出 差额 收入 支出 差额

1998 1780 1960 -180 1430 1890 -460

1999 1210 1650 -440 1470 1810 -340

2000 1570 1850 -280 2480 2030 450

2001 2150 2150 0 2300 2550 -250

2002 1570 2020 -450

(资料来源:2001年度英国经济季评)

2000年外汇储备为196亿美元。

【对外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和低关税政策。出口以石油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0%,石化及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以及韩国等。由于大量出口石油,沙对外贸易长期顺差。

近几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年 份 1997 1998 1999 2000

出口额 607 398 484 801.5

进口额 264 275 257 341.5

差 额 343 123 227 460

(资料来源:2001年度英国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 沙特是高福利国家,实行免费医疗。2000年沙预算的10.8%用于医疗卫生。沙现有医院314家,各类医疗中心、诊所3506个,医院床位数4.42万张,有31585名医生和62899名护士。医疗领域是就业沙特化最高的领域。还有104个慈善机构,其中有14个孤儿院、2个残疾儿童福利院和9个老人福利院,共有2500名服务人员。人均寿命男60岁、女64岁。

【军 事】 武装部队建于1964年,最高国防会议为国防最高决策机关。国王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为萨利赫·本·阿里·穆海亚上将。军队分正规军和国民卫队。正规军平时实行志愿兵役制,战时实行义务兵役制,一般兵种服役期两年,特殊兵种服役三年。

武装部队总兵力约10.6万人。陆军约7.3万人,编3个装甲旅、1个空降旅、1个步兵旅、1个王室警卫团、23个炮兵营。海军约1.1万人,组成红海和波斯湾两支舰队,空军约1.8万人,编攻击机中队、截击机中队等。此外还有国民警卫队、边防部队、特种安全部队和海上警卫队等。

2001年国防安全预算为133亿美元,约占政府预算支出的30%。

【文化教育】 政府注意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实行免费教育。中、小学学制各为六年。2001年2月,沙教育部决定拨款2.5亿里亚尔用于学校的扩建、维护和添加设备。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学校2.28万所,综合性大学8所,78所学院,5个高等宗教大学。现有教师33.96万人,在校学生约480万,其中大学生27.2万人。每年约7000名学生赴国外留学,费用由国家负担。在国内读书的大学生,除免费提供住宿外,还享有奖学金。2002年沙特国家财政预算为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劳动力技术培训拨款543亿里亚尔(144.8亿美元),将新建345所各种学校,确定8.6万多个男女教师职位。

【新闻出版】 《乌姆·古拉》周刊是官方刊物。此外,全国还发行13种报纸、23种杂志。阿拉伯文报纸主要有:《利雅得报》、《中东报》(在伦敦出版)、《生活报》(在伦敦出版)、《欧卡兹报》、《祖国报》、《半岛报》、《座谈报》等,英文报刊主要有:《利雅得日报》、《阿拉伯新闻》、《沙特公报》、《沙特商业》、《沙特经济概览》等。

沙特通讯社:简称沙通社,1971年1月23日成立,直接受新闻部领导。用阿、英、法文发稿。在华盛顿、伦敦、突尼斯、贝鲁特、开罗等地设有分社。

广播电台:利雅得广播电台1965年建成。1962年在麦加建成《伊斯兰召唤》电台,1972年建成《古兰经》广播电台。以上电台除用阿拉伯语广播外,每天还用英、法、乌尔都、斯瓦希里、波斯和班加利语对外广播。

电视台:1964年建立电视网,现有五个电视台。1965年开始播放黑白节目,1976年开始彩色播映。1983年开始播放英、法语节目。目前全国各地有107个中转站,电视网已覆盖全国98%的地区。

【对外关系】 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眭邻友好、互不干涉内政。提倡各国为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进行合作。致力于加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沙特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

『柒』 阿联酋为什么有钱吗是不是阿拉伯国家中最有钱的

国家概括
【国名】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代码AE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红、绿、白、黑四色组成,这四色是泛阿拉伯颜色,代表穆罕默德后代的几个王朝。旗面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竖长方形,右侧是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自上而下分别为绿、白、黑三色。红色象征祖国,绿色象征牧场,白色象征祖国的成就,黑色象征战斗。
【面积】
83600平方公里。
【人口】
423万(2004),外籍人占3/4,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在迪拜什叶派占多数。
【货币】
迪拉姆,1美元=3。667迪拉姆
【首都】
阿布扎比(Abu Dhabi),人口约66万。
【国家元首】
总统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Khalifa Bin Zayed Al-Nahyan),2004年11月3日当选。
[编辑本段]地理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海岸线长734公里。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潮湿(5-10月),气温40-50℃,冬季(11-翌年4月)气温7-20℃,偶有沙暴。平均降水量约100毫米,多集中于1-2月间。
[编辑本段]历史
公元7世纪隶属阿拉伯帝国。自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1820年英国入侵波斯湾地区后,强迫当地七个酋长国与其签订“永久休战条约”,此后逐步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3月1日,英国宣布同波斯湾各酋长国签订的条约于年底终止。同年12月2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告成立。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拉斯海玛、弗杰拉、乌姆盖万和阿基曼七个酋长国组成联邦国家。
[编辑本段]政治
联邦最高委员会由七个酋长国的酋长组成,是最高权力机构。国内外重大政策问题均由该委员会讨论决定,制订国家政策,审核联邦预算,批准法律与条约。总统和副总统从最高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除外交和国防相对统一外,各酋长国拥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联邦经费基本上由阿布扎比和迪拜两个酋长国承担。
[编辑本段]宪法
1971年7月18日,联邦最高委员会通过临时宪法,并于同年12月3日宣布临时宪法生效。1996年12月,联邦最高委员会通过决议,把持续了25年的临时宪法变成永久宪法,并确定阿布扎比为阿联酋永久首都,允许宪法审议委员会工作延长1年,对永久宪法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编辑本段]议会
联邦国民议会,亦称全国协商议会,成立于1972年,是咨询机构,每届任期两年。议会职权是审议联邦政府提出的法律草案,并有权提出修改意见或予以否决,有权对联邦政府缔结的条约和协定提出咨询。议会由40名议员组成,议员分别由各酋长国酋长提名,总统任命。议长、副议长由议会选举产生。1997年12月14日,穆罕默德·本·哈利法·哈卜图尔(Mohammed Bin Khalifa Al-Habtour)当选为第11届议会议长,2000年1月31日连任。2003年2月18日,赛义迪·穆罕默德·肯迪(Saeed Mohammed Al Kindi)当选为第13届议会议长。
[编辑本段]政府
本届政府于2006年2月9日组成,共23人。主要成员:副总统兼总理、国防部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副总理苏尔坦·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Sultan Bin Zayed Al Nahyan),副总理哈姆丹·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Hamdan Bin Zayed Al Nahyan),财政工业部长哈姆丹·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 (Hamdan Bin Rashid Al Maktoum),外交部长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Abullah Bin Zayed Al Nahyan)。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由七个酋长国组成:阿布扎比(英语:Abu Dhabi)、迪拜(Du)、沙迦(ash-Shariqah或Sharjah)、哈伊马角(Ras Al Khaimah)、阿治曼(Ajman)、富查伊拉(Fujairah)、乌姆盖万()。
经济中心——迪拜
[编辑本段]重要人物
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总统。生于1948年。1969年2月1日被立为阿布扎比王储。曾任阿布扎比酋长国东部代表、东部地区法院院长、阿布扎比酋长国国防、财政局长、联邦政府副总理等职。1976年5月,任联邦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兼任阿布扎比酋长国执委会(内阁)主席、最高石油委员会主席、投资局董事会董事长、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董事长。2004年11月3日当选阿联酋总统。
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副总统兼总理、国防部长。1948年生。1990年起任国防部长,1995年被任命为迪拜王储。2006年1月,穆就任阿联酋前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
[编辑本段]经济
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多样化。政府在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把发展多样化经济,扩大贸易,增加非石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当作其首要任务,注意利用天然气资源,发展水泥、炼铝、塑料制品、建筑材料、服装、食品加工等工业,重视发展农、牧、渔业;政府充分利用各种财源,重点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完成和扩大在建项目。2004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035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1万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
通货膨胀率:3%
货币名称:迪拉姆(Dirham)。1迪拉姆=100菲尔斯(Fils)
汇率:1美元=3.66迪拉姆
[编辑本段]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33.4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居世界第5位;天然气储量为6.0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
[编辑本段]工业
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此外还有天然气液化、炼铝、塑料制品、建筑材料、服装和食品加工等工业。近年来,阿联酋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工业项目从业人数中,阿联酋人仅占1%。因此,政府着手实施“就业本国化”计划,增加本国人就业比例。
[编辑本段]农牧林渔业
农业不发达。阿联酋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全国可耕地面积32万公顷,已耕地面积27万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椰枣、玉米、蔬菜、柠檬等。粮食依赖进口。目前,阿联酋有捕鱼船4589只,渔民12856人。渔产品和椰枣可满足国内需求。畜牧业规模很小,主要肉类产品依赖进口。近年来,政府采取鼓励务农的政策,向农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和无息贷款,并对农产品全部实行包购包销,以确保农民的收入,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境内无铁路,各酋长国之间由现代化高速公路相连,交通通讯方便。
公路:总长约3171公里,约有34.5万辆汽车。
水运:有15个港口,308个码头(总长45公里),年货物吞吐量为达7亿吨。迪拜拉希德港是中东第二大深水港。
空运:有阿布扎比、迪拜等6个国际机场,10个直升飞机机场。2004年客流量达2200万人次。在全球航空公司的竞争排序中,阿联酋航空公司居阿拉伯国家首位。阿已同包括中国在内的35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协定,世界各国的60个航空公司有定期航班飞往阿的各机场。
通讯:阿全国有电话120万部,移动电话142.8万部,因特网用户达25万,人造卫星通讯网同50多个国家相连。
[编辑本段]财政金融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银行业发达,现有本国银行328家,外国银行109家。外汇不受限制,货币自由入出境,汇率稳定。联邦政府财政收入来自各酋长国的石油收入。2004年度政府预算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迪拉姆):
总收入:21.42
总支出:23.88
赤字:2.16
截至2004年,阿外汇储备为158亿美元。
[编辑本段]对外贸易
1995年,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阿与17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外贸在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阿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产品、铝锭和少量土特产品;主要进口粮食、机械和消费品。2004年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出口额:608
进口额:417
差额:191
[编辑本段]对外援助
1971年7月成立阿布扎比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1993年11月更名为阿布扎比发展基金会),以贷款、赠款和技术援助等方式向阿拉伯国家和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2002年1月,阿联酋宣布将提供3000万美元用于阿富汗战后重建。自2000年迄今,阿联酋红新月会对巴勒斯坦的援助资金已达1.31亿迪拉姆。2003年10月西班牙马德里援伊大会上,阿宣布向伊拉克提供2.25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
人民生活
人均收入居世界前列。实行免费医疗。卫生部现有30家医院,115个保健中心,4473个床位,2350名医生。
[编辑本段]军事
1976年5月6日,联邦最高委员会决定统一各酋长国的军队,设立武装部队总司令部,联邦总统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实行志愿兵役制。
总兵力5.05万。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法国、美国,是海湾国家中唯一以法式装备为主的国家。武装部队的兵源30%来自本国,其余主要为阿曼、巴基斯坦等国人。教官多为英国和巴基斯坦人。
陆军4.4万,编制为一个王家警卫旅、一个装甲旅、一个机械化步兵旅、两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和一个防空旅。海军2500人,各类作战舰只20艘。空军4000人(含警察部队的航空联队),编制有四个作战中队,作战飞机97架,武装直升飞机39架。
[编辑本段]教育
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和培养本国的科技人才,实行免费教育制。国家致力于扫盲工作,现已建成147个扫盲中心。现有各类学校1050所,在校学生62万人,教师2.4万余人。
[编辑本段]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联合报》:阿拉伯文,阿布扎比半官方日报,发行5.5万份;《宣言报》:阿拉伯文,迪拜半官方日报,发行5万份;《海湾报》:阿拉伯文,沙迦私人出版,发行5.8万份;《海湾时报》:英文,迪拜私人出版,发行5万份。此外还有《海湾新闻》《海湾之花》《青、体》杂志等。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直属新闻、文化部。1977年6月成立。在国内各主要城市以及伦敦、巴黎、华盛顿、纽约、莫斯科、东京、开罗、突尼斯、贝鲁特等派有常驻记者。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发稿。
阿联酋有阿布扎比、迪拜、乌姆盖万、哈伊马角4家电台,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和阿拉比亚等4家电视台,阿布扎比电台每天用阿、英、法和乌尔都语播送节目37小时。阿拉比亚电视台新闻节目用阿语连续24小时播送。此外还建有卫星地面接收站。
[编辑本段]外交
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在密切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重视发展与阿拉伯、伊斯兰、不结盟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加强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目前,阿已同14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重大问题的立场
关于联合国改革:支持联合国包括安理会在内的全方位改革。主张在安理会中应增加伊斯兰国家(含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强调改革方案应由各成员国充分协商,具有广泛代表性,并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
关于海湾地区安全:积极致力于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加强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六国的团结与协调,积极推动六国经济一体化合作进程;呼吁海湾地区各国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同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关于中东问题: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恢复合法民族权利和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所做的斗争,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中东和平进程。谴责以色列侵犯巴人民合法权利和践踏国际法准则,要求以停止建立“隔离墙”。主张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全面、公正、合理地解决中东问题;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美、俄、欧及联合国四方继续努力斡旋,敦促以遵守“中东和平路线图”,恢复与巴方的和谈。
关于伊拉克问题:主张维护伊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呼吁尽快结束外国对伊占领,恢复伊的稳定。认为联合国应在恢复伊安全和伊重建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阿是率先承认伊新政府的阿拉伯国家,并积极与其发展关系。伊战期间和战后,阿向伊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并与德国合作,为伊培训军队和警察。2003年在马德里召开的援助伊拉克国际会议上,阿承诺向伊提供2.15亿美元人道主义捐款。2004年,阿宣布将减免伊所欠38亿美元债务的大部分。
关于反恐问题:谴责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认为恐怖主义已发展成为威胁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实施一套完整的国际法律和相关政策以打击恐怖主义。反对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反对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挂钩,反对歧视和伤害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强调应将恐怖主义与各国人民反对占领的斗争区分开来。阿于2004年颁布了《反恐法》。
关于“三岛”问题:主张通过与伊朗直接谈判或由国际法庭仲裁,以和平方式结束伊对大通布岛、小通布岛及阿布穆萨岛的占领。要求阿拉伯和一些友好国家支持阿对“三岛”的主权。
于2008年10月7日,向美国超威半导体(AMD)投资84亿美元,供其拆分制造与设计部门,对抗Intel公司。
[编辑本段]部分城市及景点介绍
一、 阿布扎比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首都、第一大城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0%,其中包括大约200个岛屿。阿布扎比市就坐落在其中一个岛屿上,拥有一切作为一个首都的魅力和激情。尽管阿布扎比大部分是沙漠,但阿布扎比市是一个绿意浓浓的天堂,宽阔的街道、美丽的公园和视力所及的远方尽是绿树。
二、 迪拜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有“阳光之城”之称,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重要港口和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迪拜酋长国首府。迪拜的建筑堪称世界上最前沿最另类的建筑了。
三、阿拉伯塔酒店(BurjAl-Arab)
又名“帆船酒店”,世界上唯一一个七星级酒店,位于延伸至阿拉伯海湾280米内处的人工岛上,外形就像一块迎风飘扬的风帆,塔高321米,一共有56层,曾是全球最高的酒店,是阿联酋最奢侈的代表。除了别致的外形,酒店还有全年普照的阳光和阿拉伯神话式的奢华——躺在床上就可欣赏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阿拉伯海湾美景。
四、迪拜世界贸易中心
中东最重要的贸易展览中心,中心共有七个主展馆,面积31955平方米,具备一流的国际标准展览设施。所有中东最重要的展览都是在该中心举行,每年举办100多个国际大型展览。
五、棕榈岛
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工岛,“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式的惊人想象力和古阿拉伯富豪奢华气派的结合”。棕榈岛工程由朱迈拉棕榈岛、阿里山棕榈岛、代拉棕榈岛和世界岛等4个岛屿群组成,所有的岛屿均由人工填海完成,计划建造1.2万栋私人住宅和1万多所公寓,还包括100多个豪华酒店以及港口、水主题公园、餐馆、购物中心和潜水场所等设施。此外,一个海底酒店、一栋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处室内滑雪场、一个与迪拜城市大小相当的主题公园,也在计划之内。整个棕榈岛工程计划在2009年左右建成。
六、迪拜文化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是迪拜少数几个提供当地历史文物的景点之一,前身是堡垒,建于1798年,1971年正式成立为迪拜国家博物馆。这座前身曾是皇宫要塞及海防的古堡是迪拜最古老的建筑物。走进博物馆就像进入时光隧道一样从博物馆的露天展览可看到古阿拉伯人人以前的住屋模式包含最早期的风塔。室内展区部分位于在古堡底层是一个仿古市集展现阿拉伯传统风貌的艺术馆,其中包括已有34千年历史的古墓铜器。
七、犹美拉赫清真寺
阿联酋有许许多多的清真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犹美拉赫清真寺。他简直就是伊斯兰建筑上的典范,堪称经典。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皎洁的月光撒在它的上面,带出一种幽幽的、神秘的、抽象的感觉,更是很好的凸现了他的艺术表现气质和创作灵感。
八、酋长国宫酒店
这家酒店的独特之处不限于表面的豪华,还在于不为人知的管道系统。以及长达一英哩的私人海滩。在阿联酋的外国人更愿意把酋长国宫称为位于阿布扎比的“八星级饭店”。
九、迪拜滑雪场
迪拜滑雪场是一座独特的雪山主题公园,占地2.25万平方米,全年覆盖真实的皑皑白雪,让您一年四季享受雪中乐趣。这里拥有5条在难度、高度和坡度上变化多端的滑雪道。其中最长的一条滑雪道有400米,高低落差达60米。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滑雪健将,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十、火车头广场
据悉,这个火车头市场,是由曾在英国留学的沙迦博士酋长亲自设计的,其寓意是通过这个“火车头”能将沙迦人带向一条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里面的商品无不充满着阿拉伯特色。从服装,到金饰,到波斯地毯,到各种古董工艺品、装饰品,以及很有纪念价值的阿拉伯特色商品,都值得你驻足半天。而且,这里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迪拜的便宜,也可以狠狠地杀价。
十一、遗产村
Hatta Heritage Village是由一个数百年前村落改建而成, 可算是在阿联酋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古代山村,里面有不少展览、堡垒、村屋、古塔等给与参观,中间有民族表演。
十二、公众花园
毋庸置疑,这个花园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喷泉、花床、树木,搭配得恰到好处。这里比巴比伦空中花园更错落有致,这里比伊甸园更幽幽宁静,在阿联酋这个沙漠地带,平均种活一棵树就要花三千美金的地带,让你不可以不赞叹这里还拥有这样一个花园。花园对游人是免费的,可以在里面拍照、野餐。
[编辑本段]阿联酋旅游须知
一、时差
比中国慢四小时。
二、气候
阿联酋是热沙漠气候,很少下雨。全年是阳光普照,蓝天烈日是阿联酋的气候特征。全年只有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偶有大风或沙尘幕。全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多集中在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气温不低于7℃。
三、衣着
轻便舒服且防晒的衣服、鞋子、帽子及太阳眼镜。由于阿联酋是伊斯兰国家,因此要求女士着装最好“保守”一点,吊带装、短裤、短裙等不宜。
四、自备用品
请自备拖鞋和洗漱用品。需要游泳的人士,请自备游泳衣。
五、药物
请带备一些少量的平安药物。
六、电压和插头
阿联酋电压是220/240 V。大部份酒店没有变压器借用,注意插座为三极。
七、汇率(近似数值,仅供参考,以当时当地为准)
1美元=3.66迪拉姆
1美元= 6.832人民币
1迪拉姆=1.866人民币
八、常用电话
紧急救护:998
报警(包括交通事故、紧急求助)999
火警:997
迪拜机场:00971-4-2245555或21666
九、当地风俗和法规
阿联酋是伊斯兰国家,禁止穆斯林吃猪肉和饮酒,外国人可在指定的宾馆、商店购酒自饮。红茶、椰枣茶和薄荷茶是风行阿联酋的三大饮料。每个穆斯林每天必须做5次礼拜,穆斯林做礼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旁人不得与其谈话,更不得开玩笑。
十、其他注意事项
1、到阿联酋旅游访问期间,不得未经许可拍摄当地妇女;
2、若在阿联酋斋月期间,游客白天不得在公共场所进食、喝水、吸烟。

『捌』 世界各国外汇储备

— 世界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 7,471,093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包括香港及澳门)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欧盟
(欧盟欧元区所有国家,包括欧洲中央银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罗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华民国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韩国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尔及利亚 145,363 Apr 2009
12 德国 143,518 Feb 2009
13 泰国 140,000 Jan 2010
14 意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国 99,930 Feb 2009[1]
16 马来西亚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亚 79,000 Sep 2007
20 美国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国 64,332 Mar 2009[1]
23 波兰 63,847 Oct 2008
— 欧洲中央银行
(不被任何一个单独欧盟国家拥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麦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亚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尼日利亚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内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宾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罗马尼亚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特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鲁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亚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9,620 2007 est.
42 乌克兰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兰 26,630 Feb 2009[1]
45 哥伦比亚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门 20,000 Dec 2008
52 哈萨克斯坦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尔维亚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时 16,056 Feb 2009[1]
57 奥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亚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新西兰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罗地亚 10,852 Feb 2009[1]
64 博茨瓦纳 10,000 May 2008
65 阿塞拜疆 9,316 Apr 2008
66 约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斯 8,426 Feb 2009[1]
68 芬兰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维亚 7,717 Dec 2008
71 也门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乌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国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尔 6,500 Oct 2008
76 卡塔尔 6,368 2007 est.
77 塞浦路斯 6,176 2007 est.
78 叙利亚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乌兹别克斯坦 5,600 2007 est.
81 拉脱维亚 5,556 Feb 2009[1]
8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5,151 Jan 2008
83 危地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几内亚 3,928 2007 est.
86 哥斯达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库曼斯坦 3,644 2007 est.
88 爱沙尼亚 3,526 Mar 2009[1]
89 马耳他 3,522 2007 est.
90 缅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罗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腊 3,181 Feb 2009[1]
94 加纳 2,837 2007 est.
95 肯尼亚 2,615 Mar 2009
96 冰岛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兰卡 2,600 Oct 2008
99 多米尼加共和国 2,525 2007 est.
100 科特迪瓦 2,500 2007 est.
101 坦桑尼亚 2,441 2007 est.
102 喀麦隆 2,341 2007 est.
103 洪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萨尔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马其顿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亚新几内亚 2,193 Dec 2007
108 毛里求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尔巴尼亚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买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桑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蓬 1,459 2007 est.
114 摩尔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内加尔 1,350 2007 est.
116 格鲁吉亚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马 1,260 2007 est.
118 苏丹 1,245 2007 est.
119 津巴布韦 1,222 Mar 2008
120 亚美尼亚 1,141 Feb 2009[1]
121 赞比亚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文尼亚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尔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乍得 997 2007 est.
127 布基纳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莱索托 889 2007 est.
129 爱尔兰 854 Feb 2009[1]
130 埃塞俄比亚 840 2007 est.
131 贝宁 825 2007 est.
132 纳米比亚 750 2007 est.
133 马达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卢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巴多斯 620 2007 est
136 老挝 514 2007 est.
137 卢旺达 511 2007 est.
138 斯威士兰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佛得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斯坦 301 2007 est.
142 圭亚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伯利兹 150 Oct 2008
145 瓦努阿图 149 Dec 2007
146 马拉维 140 2007 est.
147 冈比亚 120 2007 est.
148 几内亚 119 2007 est.
149 布隆迪 118 2007 est.
150 塞舌尔 118 2007 est.

『玖』 如何评价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在经济新常态下,需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对外投资,并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从内部看,经济增速换挡、内需逐步释放。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为数众多的人口,地域差异较大,释放内需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从外部看,我国正从贸易大国向对外投资大国转变。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对外投资的进程有所加快,国内居民亦有着对国外资产配置的切实需求。随着经济和汇率企稳,我国又将迎来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新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为我国对外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外投资也有利于更高效地配置国民财富。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我国对外汇储备的依赖性和维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的必要性都会下降。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也应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
从贸易大国向对外投资大国的转变
我国曾经是外资净流入的国家,而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逐步进入对外输出资本的新阶段,从贸易大国向对外投资大国转变。
第一,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已经是货物贸易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占世界贸易的份额很难再提高。2015年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的13.8%,较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比外汇储备排名第二的日本高10个百分点。中国经常账户差额与GDP之比为2.1%,较日本高1.3个百分点;我国国际贸易与GDP之比为22.3%,比日本高3.4个百分点。第二,随着经济增速换挡,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难以再达到以往的水平。1990~2007年,我国FDI与GDP之比从0.97%上升到4.4%;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FDI相对于GDP的规模总体趋于下降。2015年,FDI与GDP之比回落至2.27%。
从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投资大国的逐步转变,是很多发达经济体曾经走过的道路。对外投资也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阶段密切相关。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1978年,我国人均GDP仅308美元,属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无从谈及对外投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高速增长,20多年来的绝大多数年份中,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贸易项和投资项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在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同时,外汇储备管理的压力也比较大。相关理论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企业优势积累,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的国家对外净投资一般为正值。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对外投资流量达1456.7亿美元,超过吸引外资规模。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累计为4670亿美元左右,是同期金融账户累计净流量的3.5倍。
此外,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以外汇储备为主,而非政府部门的财富主要以国内资产为主,确实有增加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从对外资产的结构来看,截至2016年末,外汇储备占我国对外资产的近一半(47.9%);相比之下,日本居民部门则持有80%以上的对外净资产。因而我国居民部门有较大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2016年,通过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对外证券投资净增加近1000亿美元,比2015年多增约30%;存贷款和贸易信贷等资产净增加3000亿美元左右,同比多增约1.5倍。G20国家私人部门持有对外资产与GDP之比平均达到124%,以此为参照,则中国居民逐步增加对外资产仍有较大空间。截至2015年末,我国私人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与GDP之比仅为25.9%。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景依然向好
第一,我国经济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综合国力是国家信用最好的背书。截至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5%,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33.2%,当前经济增速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我国的经济改革还将释放更多潜力,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具备很有价值的投资机会。从内部看,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为数众多的人口,地域差异较大,释放内需为未来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从外部看,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对外投资的进程有所加快。
第二,人民币已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2017年第一季度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次披露了人民币外汇储备持有情况。在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季度调查中被单独列出的币种往往被公认为储备货币。截至2016年末,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储备约合845.1亿美元。根据IMF于2014~2015年度开展的调查,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国家数量较2011~2012年度有所上升,与持有瑞士法郎作为储备资产的国家数量相当。
第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逐步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增强汇率弹性、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打破人民币单边预期,实现汇率双向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弹性,有利于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的三年度调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有所增加。截至2016年4月,人民币日均成交量从三年前的1200亿美元升至202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提高至4%,较先前的2%提高了2个百分点。
第四,随着资本项目开放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体正在由传统工商企业向境外主权机构、境外个人等各类主体拓展。
我国外汇储备充足
我国外汇储备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初的艰难积累期后,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迅速增长。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当年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外汇储备大量增加。2006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当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高达15.1%,外汇储备达到10663.4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外需疲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2009~2014年GDP增速的均值达8.8%。2009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3月超过3万亿美元,并于2014年6月达到3.99万亿美元的历史峰值,较五年前(2009年)翻了一番。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下降。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了5126.56亿美元。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续数月下降,2017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连续下降。2017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恢复至30090.9亿美元,环比继续增加39.6亿美元。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变化,无论是曾经的快速增长,还是近年来的下降,都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正常现象。由于外汇储备本质上是国家信用的背书,不断积累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和稳定金融市场的需要,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汇储备的依赖性还可能进一步下降。
从外汇储备的绝对规模和国际上通常的标准来看,我国外汇储备都是充足的。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
从外汇储备的规模看,截至2015年底,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沙特阿拉伯、瑞士和韩国。作为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约占全球的30%,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特阿拉伯的2.8倍和5.4倍,是印度、巴西的近10倍。而作为目前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则刚刚超过1000亿美元。
我国长期稳定的经常项目顺差仍然是外汇储备增长的基础。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42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85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423亿美元。此外,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在日后也将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新来源。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美国(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的1286.5亿美元)。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增加2112亿美元,较上年多增12%。
外储余额足以满足我国的预防性需求
进口支付能力(Import Cover)和短期外债偿还能力(外汇储备/短期外债余额)是度量外汇储备充足性的两个经典指标。进口支付能力指标对于资本账户开放度不高的国家来说较为适用。短期外债偿还能力对于应对危机十分重要,适用于新兴市场国家。
从进口支付能力来看,截至201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可以支持22.8个月的进口,远高于国际警戒标准(3~4个月)。从短期外债偿还能力来看,截至201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是短期外债(本外币)的3.2倍,而国际警戒标准为不低于1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给出了评估外汇储备充足性的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外汇储备的充足性标准要视不同经济体的具体情况而定,合意的外汇储备规模与一国的经济金融结构有关。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综合考虑出口额、短期外债、其他负债和广义货币,并赋予上述四项不同的权重(可根据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汇率安排等对权重进行一定的调整),来衡量外汇储备的充足性,以应对出口收入下降、债务展期风险和资本外逃等风险。表1的测算结果给出了不同情形下我国所需要保有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这一结果可以作为我国外汇储备充足性的情景分析。综合考虑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金融安排,我国外汇储备合意规模大约在1.6万亿~1.8万亿美元,换言之,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相当于IMF标准的170.0%~177.8%。此外,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提高。在浮动汇率安排下,我国所需要保持的外汇储备规模还将进一步下降。
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至今依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除了满足预防性的需求之外,也需要考虑持有外汇储备成本。Jeanne 和Rancière将持有外汇储备的益处、机会成本以及风险厌恶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试图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最优的外汇储备规模大约需要覆盖短期外债的80%~100%与一国的经常账户赤字的总和,或需要满足基于IMF框架的合意外汇储备规模(ARA EM metric)的75%~150%。根据这一标准,我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完全能满足需要。
妥善管理和运用外储,促进我国对外投资
妥善运用和管理外汇储备、合理配置对外资产,是事关国民福利的大事。由于保持流动性的需要,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不可能很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对外资产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对外负债的收益率有6%左右。超过需要的外汇储备还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因此,维持过高的外汇储备规模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应考虑将外汇储备用于支持我国的对外投资,并重新审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
随着人民币越来越多地用于国际支付,加之我国已开始实行意愿结售汇,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由居民部门持有的对外资产。此外,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将用于支持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与并购。外汇储备用于成立如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和基金,也会使外汇储备余额下降。当然,这部分资产仍然属于中国政府的“弹药库”,或者称为“影子外储”。
尽管外汇储备积累有所放缓,我国的对外资产却在向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转变。正如樊纲所言,外汇储备下降并不意味着美元流出了中国,而是留在了商业银行的账户上,这意味着,中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减少了,但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用这些美元去投资高收益的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这一配置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改善我国对外资产负债错配严重的问题,使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过去两年来,我国银行业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经历了资产负债表的调整,短期外债余额大幅下降。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同时,我国居民部门的对外净资产是增加的,且增加的规模大于外汇储备下降的规模。

最后,关于外汇储备的合意规模,参考国际上通常的标准,支持3~4个月的进口仅需要我国当前外汇储备量的不到五分之一,即不到6000亿美元;从满足短期外债偿还需求的角度,截至2016年底,我国短期外债余额8709亿美元,需要的外汇储备亦不到10000亿美元;根据IMF评估外汇储备合适水平的框架,对短期外债、其他负债、广义货币和出口规模加权计算,我国合适的外汇储备下限应不低于1.6万亿美元。因此,我国当前持有的外汇储备远远多于需要。当然,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产业结构,我国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的外汇储备应该高于这一国际标准,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总之,需要重新审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更科学地持有对外资产,更高效地配置国民财富。

阅读全文

与阿拉伯外汇储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冰轮转债的申购价格 浏览:128
2019年社保基金重仓 浏览:562
融资融券t0交易规则 浏览:864
广发场内货币基金怎么买 浏览:700
贷款能否借给朋友使用 浏览:521
奈那兑换人民币 浏览:679
融资规模增加 浏览:165
雏鹰明天跌停价格 浏览:478
兽药股票 浏览:920
软银哪来的钱投资 浏览:139
海南海药公司值得投资吗 浏览:984
商业房贷款 浏览:893
郑州金石投资有限公司高管 浏览:463
130泰铢换人民币是多少 浏览:144
期货全视角 浏览:90
华谊贷款公告 浏览:164
吉安哪里有小额贷款 浏览:380
捷信分期贷款都要什么条件 浏览:545
国际期货行情软件 浏览:712
首旅股票停牌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