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针对香港保险的购汇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购汇政策不是针对香港保险,
广东地下钱庄抄走2400个亿,自贸区大幅度收减外汇结算,“蚂蚁搬家”式的换汇等等,那些才是汇率流失的大头,只不过因为香港保险比较大众,中产也买得起,传得比较开,所以才显得购汇政策时针对香港保险。
外汇政策收紧是全面性的,最先受影响的肯定是国际制造业和商贸业。
B. 香港保险的外币理赔款,怎么在内地花
一、支票托收
香港保险理赔得到的款项基本上是以支票的形式存在的,保险公司会直接寄过来。支票拿到手之后,我们需要去银行兑换成现金方能使用,银行一般会要求办托收,也叫做光票托收。
光票托收 银行用专门的方式邮寄支票到香港银行,香港银行先把款项支付到内地银行,内地银行再审核相关外汇管理政策,然后入账。办理该业务需时较长,通常为30-40天。
有外币业务的银行都可以办理光票托收,不过一般银行可能不会受理与保险、证券相关的境外汇款,推荐到四大行和招行办理,办理时最好与该银行先确认,一般会要求到分行或一级支行才能操作。
需要带上身份证、银行卡、支票,金额较大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如保险合同。会收取手续费,各家银行略有差异,如招行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1‰,最低100元,最高1000元,另加快递费100元。
香港支票在办理托收时以本币存入,再自行结汇兑换成人民币使用,属于接收境外汇款,受5万美元的个人年换汇额度的限制,当金额较大时需要跟办理行确认能否入账。另外接收款项金额超过5000美元以上需要申报,填写汇外收入申报单。
二、开立香港账户
支票托收程序时间跨度有些长,对于想急于接受理赔金或提前分红的客户来讲最合适的方法莫过于开立香港银行账户。理赔时可直接选择用香港账户接收,再从香港账户转回国内账户,到账速度快。
如招行从香港一卡通转回国内一卡通通过网银即可操作,一般一个工作日能到账。
(1)若以人民币入账:请登陆香港分行网银专业版菜单“银行业务”→“货币兑换”→“香港港币美元兑换内地人民币”操作。该方式不收取手续费,但是会占用您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金的结汇额度。
(2)若是以原币种入账:请登陆香港分行网银专业版菜单“银行业务”→“转账汇款”→“至内地港币美元汇款”操作。该种方式会收取每笔11美金或80港币的手续费。
C. 外汇新政下香港保险还能买吗
可以啊~~香港保险依然火热。
房子限购还不是各种各样的方法继续买房。
D. 香港保险缴费,理赔 的外汇管制,要注意些什么
港保主要注意投保时一定如实告知,港保是严进宽出,投保要求体检如实告知很严,只要承保,理时是很宽松的!把理赔资料邮寄过去,基本1个月左右时间就能理赔完毕!拒赔的基本都是因为没有如实告知的!
E. 外汇管理 如何 香港买大额保险
您好,趸交保费适合购买大额保单,或者在香港那边开个银行账户。
更多香港保险资讯、公众号gxt_xiaolin 敬请关注、更多精彩 公众号GXT-HK
F. 香港保险如何避免5万美金外汇管制
这个问题抄可以分两部分来看,一个是付保费,一个是收理赔。
付保费的话,建议是在第一次去投保的时候顺便开通香港银行账户,不但方便以后的续费,也方便理赔。
收理赔的话,可以存入上面说的香港账户。当然还有现金支票托收,收到现金支票,可以选择在内地的四大行(中、农、工、建)去做托收。
G. 外汇管理新政对购买香港保险有什么影响
外汇局来实施外汇新政后自,银行购汇申请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请注意此处的内容仅写在个人购汇申请书上,目前我们查找相关法律条文均未有与此类似的相关禁止性规定,而个人购汇申请书并不是法律条文,是无法作为法律处罚依据的;
其次,关于现在银行购汇的问题,除了填写一张申请书,开办香港账户时间长一些之外,并没有其他重大政策的改变,很多客户现在还可以正常进行购汇和换汇;
关于理赔款入账,经查询《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 境内个人作为保险受益人所获外汇保险项下赔偿或给付的保险金,可以存入本人外汇储蓄账户,也可以结汇,无法入账也仅是极个别银行的行为。
H. 购买香港保险有汇率风险吗
不可否认,2014-2016这三年间,美元汇率的强势,造就了香港保险的热潮。即使是纯粹换汇所做的香港保单,也能看到虚拟的获益。
可是现在,汇率基本已经锁死,预期美金强烈升值的状况在未来2-3年很难再次出现。仅从谈汇率问题入手的香港代理人即将陷入困境,对保险理念不清晰的那部分人,他们的购买意愿也会随之降低。
在不断出台的新政策的强力控制下,也许还会出现人民币升值的状况呢?这谁又说得准,那是不是意味着大部分人就会因此而立刻转向,说现在人民币很强,美金配置已经不合理?这也是很有可能的。
到时候,是不是也就意味着海外资产配置要停止了?绝不!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还是只看眼前利益的。
①、发现某只股票涨,才开始陆续进场,最后却被悲催地割了韭 菜;
②、限制银联刷卡后,才感慨当时擦边球的方便。
③、当大陆银行普遍要求AUM 500万才能代开香港账户时,原本的不着急变成了后悔。“就算只为未来孩子的留学,我也应该早早开个香港账户的。”
本性如此,我们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时候该检讨自己是否落入慢性拖延症。眼见为实没错,但在金融领域,你眼前所看见的,不一定就是真实,它往往是更高层刻意让你看到的假象?好好琢磨一下,抛开汇率的因素,试问购买香港保险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你问,多年后我换回人民币,到时候是否划算,那我就劝你不要再考虑了,再见,汇率是个政治性问题,谁也无法轻易预判。
认清真正的港险需求是:海外医疗和海外生活,是否为你所向往?
一、关于重疾和医疗险
01 明确的海外医疗和补偿需要
中国五年癌症生存率为30.9%,美国为66%,日本和加拿大均达到80%以上;简单的数据,足以说明很多东西。这中间的差距就在于医疗技术、药物研发、医疗服务水平等。
此外,还有2014年癌症新药的统计数据表明,在49种癌症靶向药物中,美国拥有41种,英国拥有37种,而中国只有可怜的6种,而且价格还特别的昂贵。
香港的重疾和医疗险,直接离岸对接香港、美国、日本。在国内就算拥有再多人民币,能保证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够大额出境么?汇率又会是多少?
02 长期保值的保额
美金汇率虽然正在变动,但是用美金计价的物价和生活水平没有变化。反观之,人民币计价的保额,在未来意料中又能够有多少表现?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没信心。
建议最好结合自身需求,综合考虑国内和海外的重疾。国内保险也会有它好的地方。
二、寿险和储蓄
01 为亲属规划海外生活资金
如果你已经明确规划好,孩子海外留学、自己和家人海外生活,那么这部分资金的本身就需要做好提前考量,考虑汇率问题反而会因小失大。
02 美金计价的现金流资产
你要用家人未来生活的钱,去做外汇投机?!别开玩笑了。
综合运用持有人、被保人、受益人三者的框架,将资金未来的所有权进行提前规划。
早考虑,保单本身就开始增值了。足够抵御汇率的波动性。
I. “外汇管制”与“香港保险”到底是什么关系
没啥关系。
太多钱流出去外汇储备少了然后外汇局不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