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有哪些
这个主要针对外贸型企业而言的,因为外汇市场瞬息万变,对已利润率低的企业来说,万一碰上汇率风险,很有可能会有汇率损失。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批货物成本为100元人民币,出口到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售价20美元,如果按照1美元兑6.7人民币来算的话,货物价值134元人民币,但是产品从出口到美国,美国人花20美元买了都需要花时间,而在外汇市场,汇率却是24小时都在变化,假如从出货到收到钱花了半个月时间,而这半个月时间外汇市场上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假如碰上英国脱欧这种事情,导致汇率大幅度波动,就很有可能亏损。
那企业该如何规避呢
1、在对外出口交易中,尽可能采用本币作为计价货币;在必须使用外币交易的条件下,要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如欧元、英镑等;在自由兑换货币中,应避“软”就“硬”,选择硬货币。
2、签订合同时,增加保值条款,把汇率定下来,以后无论汇率发生什么变化,仍按合同规定的汇率付款。外汇风险分摊的方式就是在主约上附一个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某一上下的区域内调整,若真正的汇率波动超过此上下限,则超过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力平均分担。
3、远期结汇锁定汇率,在与指定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合同时,约定将来办理结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
㈡ 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中有哪些常用的手段
1、币种选择法
选择本币计价结算,实际上是将外汇风险构成因素中的外币因素去掉了,不管汇率如何变动,出口商将来以本币收进的货款以及进口商将来以本币支付的货款,都是确切的,不存在任何不确定因素。因此;采用此方法,无论是对本国的出口商还是对本国的进口商都可以完全防范外汇风险。此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效果明显,但它受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和贸易双方的交易习惯的制约,而且本国的贸易商还必须在商品的价格与信用期限方面做出某些让步,因为采用此方法实际上是将外汇风险完全转嫁给了贸易对手,本国的贸易商为此需要付出一笔费用,这笔费用相当于本国的贸易商为转嫁外汇风险所支付的保险费。
(2)出口时选用硬币计价结算,进口时选用软币计价结算。
所谓硬币(HardMoney)是指汇率稳定且具有升值趋势的货币;软币(SoftMoney)是指汇率不稳定且具有贬值趋势的货币。出口商在以硬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时,由于硬币不断升值,将来当出口商收到贷款时,就可以将这笔货款兑换回更多数额的本国货币;同样,进口商在以软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时;由于软币不断贬值,将来当进口商支付货款时,就可以用更少的本国货币兑换到这笔货款。此方法的实质在于希望将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好处留给自己,而将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推给对方。采用此方法时,一方面要受到贸易双方交易习惯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各种货币的“硬”或“软”并不是绝对的;其硬软局面往往会出现逆转。因此,此方法并不能够保证进出口商能完全避免外汇风险。
(3)选用“一篮子”货币计价结算。
所谓“一篮子”货币是指由多种货币分别按一定的比重所构成的一组货币。由于“一篮子”货币中既有硬币也有软币,硬币升值所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与软币贬值所带来的损失或收益大致相抵,因此“一篮子”货币的币值比较稳定。对于贸易双方来说,采用此方法都不失为一种防范外汇风险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在“一篮子”货币的组成以及货款的结算方面,较为复杂。
2、货币保值法
货币保值法是指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合同中通过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以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
(1)黄金保值条款。即在贸易合同中,规定黄金为保值货币,签订合同时,按当时计价结算货币的含金量,将货款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黄金,到货款结算时,再按此时的含金量,将黄金折回成计价结算货币进行结算。
(2)硬币保值条款。即在贸易合同中,规定某种软币为计价结算货币,某种硬币为保值货币,签订合同时,按当时软币与硬币的汇率,将货款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硬币,到货款结算时,再按此时的汇率,将硬币折回成软币来结算。
3、价格调整法
价格调整法是指当出口用软币计价结算。进口用硬币计价结算时,企业通过调整商品的价格来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由于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用硬币计价结算,进口用软币计价结算”的原则往往受交易意图、市场需求、商品质量、价格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如愿以偿,有时出口不得不用软币成交,进口不得不用硬币成交,这就加大了外汇风险,这时可采用调整价格的方法来抵消一部分风险。
(1)加价保值。为出口商所用,实际上是出口商将用软币计价结算所带来的汇价损失摊入出口商品的价格之中,以防范外汇风险。加价的幅度相当于软币的预期贬值幅度。加价后的单价=原单价*(1+货币的预期贬值率)
(2)压价保值。为进口商所用,实际上是进口商将用硬币计价结算所带来的汇价损失从出口商品的价格之中剔除,以防范外汇风险。压价的幅度相当于硬币的预期升值幅度。
压价后的单价=原单价*(1-货币的预期升值率)
4、期限调整法
期限调整法是指进出口商根据对计价结算货币汇率走势的预测,将贸易合同中所规定的货款收付日期提前或延期,以防范外汇风险成获取汇率变动的收益的方法。按照“出口用硬币计价结算,进口用软币计价结算”的原则,当预测计价结算货币将升值时,出口商应争取对方的同意,延期收进外汇,以获得所收进的外汇能够兑换更多的本币的好处;而进口商则应争取对方的统一,提前支付外汇,以避免日后需要用更多的本币才能够兑换到同样数量的外汇。当预测计价结算货币将贬值时,出口商应争取对方的同意,提前收进外汇,以避免今后所收到的外汇兑换到的本币数额减少;而进口商则应争取对方的同意,延期支付外汇,以便于今后能够用更少的本币就可以兑换到同样数量的外汇。
严格地说,期限调整法中只有提前结清外汇才能彻底消除外汇风险,因为提前结清外汇使得受险部分提前消失,外汇风险也就随之不存在了;而延期结清外汇却延长了受险部分的持有时间,外汇风险依然存在。在延期结清外汇期间,一旦企业预测的结果与汇率的实际变动情况正好相反,则必然遭受损失,故延期结清外汇具有投机的性质。
5、对销贸易法
对销贸易法是指进出口商利用易货贸易、配对、签订清算协定和转手贸易等进出口相结合的方式,来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
(1)易货贸易。即贸易双方直接、同步地进行等值的货物交换,交易时双方均无须收付外汇,同时都把互换商品的单价事先确定,故不存在外汇风险,但交易双方都存在各自商品涨价或对方商品跌价的风险。
(2)配对。即进出口商在一笔交易发生时或发生之后,再进行一笔与该笔交易在币种、金额、货款收付日期完全相同,但资金流向正好相反的交易,使两笔交易所面临的外汇风险相互抵消的方法。
例如,某公司进口了一批价值10万美元的货物,6个月后付款,为防范外汇风险,4个月后该公司又出口了一批价值10万美元的货物,2个月后收款。由于该公司在同一日收付的同种外汇的金额相等。不必进行外汇与本币之间的兑换,因而没有外汇风险。
由于许多货币的汇率与其他货币紧密相连,因此采用此方法时,在某种情况下并不需要进出口以同一种货币来进行。如欧洲联盟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基本固定的,当我国的某企业将以德国马克支付一笔货款时,只要该企业能同时又取得金额大致相当的荷兰盾应收款,就可基本上将外汇风险抵消掉,因为如果德国马克升值,荷兰盾也会升值,且升值的幅度基本一致,该企业在购买德国马克时的风险损失,将由出售荷兰盾时的风险收益来弥补。
采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防范外汇风险的成本费用,缺点是收汇和付汇的币种、时间以及金额上难以配合妥当。
(3)签订清算协定。即双方约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的经济往来都用同一种货币计价,每笔交易的金额先在指定银行的清算账户上记载,到规定的期限再清算贸易净差的方法。
6、国内转嫁法
进出口商除了可以向国际贸易伙伴转嫁外汇风险外,也可以向国内的交易对象转嫁外汇风险。进出口商向国内交易对象转嫁外汇风险的方法即为国内转嫁法。
外贸企业进口原材料卖给国内制造商,以及在向国内制造商购买出口商品时,可以和制造商签订以外币计价结算的合同,这实际上等同于国内制造商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即由制造商承担;进口商对于因外汇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也可通过提高国内售价的方式。转嫁给国内的用户和消费者。
仅供参考
㈢ 如何防范外汇风险
风险是没法规避的,但可以控制,减少损失。在这个市场,每个交易者都亏过回钱也赚过钱。答大部分亏损的交易者都是每次亏损的比赚得多,而赚钱的交易者则反之。所以想要控制风险主要有两点:1.设置合理的赢亏比;2.控制仓位。网页链接
㈣ 如何规避外汇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多样化,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面对瞬息回万变的外汇市答场,大量的企业开始面临着外汇风险带来的不确定影响。通过对企业日常经营中外汇风险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讨论分析,以及UAES在公司实际业务中使用远期货币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研究。
1、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2、如何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3、如何利用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外汇产品,锁定成本和收益,有效规避外汇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㈤ 急求外贸企业应如何防范外汇风险
楼上的都是纸上谈兵,现在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还很窄,根本不是主流;现实中的外贸操作都是在香港或者在中行购买远期的外汇合同,作为风险对冲
㈥ 试述涉外企如何防范外汇风险
首先要分析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交易风险、转移风险、经专济风险)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属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简单来讲涉外企业防范风险要一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内部风险的控制:减少外汇风险业务,提高外汇风险预防能力,分散化经营,信息投资。
交易风险的控制:
灵活选择和使用几家与结算货币:选择自由兑换的货币;出口收汇尽量选择“硬”币作为计价货币,进口用汇尽量选择“软”币作为计价货币;在签订进出口合同同时,尽量采用本国货币计价结算,这样就不需要买卖外汇,不用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采用“软”、“硬”币搭配使用的方法
货币保值法:黄金保值条款,外币保值条款,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硬币”货币保值条款
调整合同价格条件法
金融交易防范法:即期合同法,远期合同法,货币期货合同法,外汇期权合同法,掉期合同法,货币互换法
借款-投资法:借款法,投资法,BSI法,LSI法,
外汇风险保险法
提前或延期结汇
经济风险的控制:在营销管理与生产管理两方面作出多样化经营策略的调整
转换风险的控制: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法,具体包括平衡法、组对法。
㈦ 进出口企业应如何规避外汇风险
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
由于进出口企业从合同签定到最终结算有一定期限,由于结算货币汇率变动而承受外汇风险,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可采取一定方法措施降低风险。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部管理方法:
①做好计价货币的选择进出口贸易计价货币有两种:一种硬币,汇率稳定,有上浮趋势货币;另一种软币,汇率不稳定,有下浮趋势货币。选取计价货币一般原则:出口贸易选择硬币或有上浮趋势货币,进口选择软币,或有下浮趋势货币,可减缓可能发生汇率波动引起的损失。
②提前收付(leading),拖延收付(laging)法。根据有关货币汇率变动更改收付日期防范风险。提前或拖延一般原则:预计计价货币上浮,进口时进口商应在货币升值前购汇,提前付汇;出口时,出口商应考虑推迟交货,延迟收款。如果汇率下降,进口商应推迟订货,或延期付款,出口商应尽早订货,提早收汇。
③平衡法(Matching)。在同时期,尽可能创造一个与受险货币进额同、期限同,资金反向流动的合同规避风险。
④多种货币组合法(Portfolio approach)。也称一篮子货币计价法,在进出口合同中使用两种以上货币计价法消除风险。当进口或出口时,一种货币发生升值或贬值,不会有很大外汇风险,若计价货币中几种上升,几种下降,则上升货币收益弥补下降货币损失,而将风险分散。
2.外部管理法。
主要通过外部金融市场对外汇借贷,买卖方法规避风险。通过外部金融市场规避风险,主要采用一些金融工具避险,如可通过买卖外汇期货,期权合约降低风险。目前,随着我国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灵活性越来越高,一些大外资企业,外贸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银行开始逐步推出一些金融期货,期权产品,帮助企业规避外汇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企业进行远期买卖货物的同时,与银行签订出卖或购买远期外汇合同以消除外汇风险的的一种避险方法。
㈧ 看企业应当如何防范外汇衍生产品交易风险
伴随着涉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断深化,企业参与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回,投资外答汇衍生产品遭受损失的新闻也不断见诸报端。需要提醒企业注意的是,参与外汇衍生品交易,应当以规避汇率风险而非投机为主要目的,以真实贸易为基础,深入认识外汇衍生产品的内涵与风险,提升相应的交易能力,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如果没有以上基础,企业将会在风云变幻的外汇市场中遭遇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