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是好事吗巨额外汇储备意味着什么
持续严重顺差当然不是好事。
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
导致了我国内需不足和对外依存度过高。虽然出口导向是在内需不足情况下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战略选择,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向型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的优惠就挤占了内向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对内需的扩大产生了不利影响。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和与之配套的优惠政策导致目前我国的对外依存度过高。经济增长对外部的需求依赖越大,经济的不确定性就会随之增加。
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国际收支失衡不可能长期持续,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调整压力。中国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受到很大制约。
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金融的负面影响。
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造成了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明显失衡,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
引起了外汇储备管理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一国在保留外汇储备的同时也放弃了利用实际资源的权利,所保留的外汇储备量越大,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越大。
直接冲击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波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
加剧了通货膨胀和投资膨胀。由于双顺差的存在,我国已经积聚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货币供给水平,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国内通胀有上升的压力。
引起了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之间的矛盾。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的双顺差,使得外汇大量流入。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隐患,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从而带来国内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之间的矛盾。
导致国际投机性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伴随着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顺差的增大,国际储备迅速增长,人民币客观上存在升值预期。由于大规模投机性资本的进入,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货币政策,使我国政府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方面陷入被动。
外汇的储备过高,必然会引起本国的货币供给压力增大,再次外汇意味着对别国的金融债权,真正的的实体经济资源在别国,持有外汇就表示你放弃使用这部分的资产来为本国发展,这是一种机会成本。损失第三自然是怕外汇贬值。
B. 为什么中国长期贸易顺差后外汇储备增加,就会使人民币升值
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值钱,美元也一样。
长年的贸易顺差使中国企业不专断地向商业银行属(比如中国银行)卖出在贸易活动中收到的美元(我国外贸基本都以美元交易),于是商业银行长年收到大量美元,同时向企业支付大量人民币。商业银行又要把这些美元转卖给中央银行(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收进美元,向商业银行支付人民币。
关键的一点就是美元太多了,央行觉得以原来的价格放出人民币不合算了,于是美元就贬值了。
我的分析是针对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而言的。至于封闭经济,政治因素另当别论。
C. 最近十几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之和都没有3万亿$,但为何中国有3万亿$的外汇储备
路透社发布的外汇储备量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外汇储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巨额贸易顺差;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国贷款的持续增多;四是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流入(估计2008年年初已超过500亿美元,2009年年初超过1000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1. 币种构成
最近,据中国外汇管理部门人士透露,中国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英镑5%,日元3%左右,与全球情况基本一致。
2. 外汇储备结构原因
之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资产为主,有以下几方面历史和国际金融理论原因: 1、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活动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虽然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但是与美国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瑞士的相应指标,后者三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外向型的,其货币价值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干扰而大幅波动,不利于保值; 2、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的央行拒绝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手段; 4、国际贸易中三分之二以美元结算; 5、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批发交易绝大多数以美元交易,各国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采用美元; 6、各大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 7、国际银团贷款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债券。
D. 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贸易顺差,说明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收到的外汇更多,因此储备更大!
贸易逆差专,说明进口属额大于出口额,使用更多的外汇购买国外的产品,因此外汇储备更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
出口好比公司销售,进口好比公司采购,外汇储备好比公司存款。当销售大于采购时就是顺差,公司的存款就更多。反之,采购大于销售,就是逆差,公司将使用自己账上储备的钱去采购,甚至向银行贷款,产生负债。
顺差太大或逆差太多都不好,顺差大,银行存款增加,但是要承担通货膨胀(相当于外汇贬值)的风险,同样的钱,到明天就只能买更少的东西了,还不如投资扩大规模生产,固定资产贬值可没有货币贬值快!而逆差太多,不仅利息是个很大的负担,而且经营权利还会被银行制约(对国家来说就更严重了,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别国手中)。
E. 中国双顺差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 有高手知道吗。。。。作业。。。。
很久很久以前,在外太空有个荒诞星球,星球上有东西两块大陆和一个小岛,两块大陆和一个小岛被荒诞液泡着。
西大陆上有个大国家住着一帮人高马大的碧眼强盗他们研究着抢夺财富,打家劫舍的招法,天天演习武掠文夺,征服了东西大陆的好多国家,搞得荒诞星球鸡飞狗跳。碧眼强盗的头领训练臣民练就了三手功夫:一是喜欢训狼练鹰,他们培育狼培育鹰,而且训练的牙尖爪利,狼可以在荒诞液漂着不沉,鹰可以站在狼身上随时飞出。哪有人不听话时,就牵着狼架着鹰到人家门口溜一圈,不是抓了人家的鸡,就是捣了人家的蛋,甚至把人家的孩子也喂了狼,要不让鹰在人家的房上拉屎淹了人家的房。因此,荒诞星球的居民人人自危,个个提心吊胆。
碧眼强盗们的第二套本领就是喜欢给别人做衣裳,一般选择两种材料,一种材料看得见摸得着,穿上既时尚又挡风遮雨。一种材料是五彩霞衣,穿在身上只是心里感觉全身暖和,但除了五脏六腑露不出来,什么都能露出来,一旦穿上五彩霞衣,碧眼强盗的吹鼓手就拿号抬鼓,大吹大擂,搞得穿衣人神魂颠倒。
碧眼强盗们的第三套本领就是让穿了他制作的五彩霞衣的人或被他们的狼鹰制伏了的人使用它的小花票来交换东西。
小岛上住着一帮精明的小矮人,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与世隔绝,岛子不大,历史一长,近亲结婚现象比较严重,人种退化,所以个子没有高的,但心眼挺多,也是一帮武掠文夺的行家里手。
东大陆靠东的一块地方开化的比较早,但因为挨着小岛近,受了小矮人的欺负,被小矮人掠走了大量的财富,穷得人人穿不起裤子,家家揭不开饭锅,多亏一个金甲神仙下凡带领大家赶跑了小矮人建立了一个大国,过上了有衣穿有饭吃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喜欢饲养小鸡,依靠产蛋维持生计。
小矮人那里经常刮荒诞风,淌荒诞液,居住条件很不好,有天算计着要搞搞碧眼强盗占块地方居住,结果没成反而让碧眼强盗搞了,死了不少小矮人,也被迫让碧眼强盗的狼和鹰住在岛上,碰巧小矮人也喜欢养小鸡生蛋,碧眼强盗头对矮子头说:现在你是我的友邦了,你可以使用我的小花票了,这花票可以换东西,你看,我给你几张,你给我点鸡蛋好吗?矮子虽然聪明,但害怕碧眼强盗的狼和鹰就拿出了鸡蛋接受了小花票。碧眼强盗贪得无厌,小矮人被迫接受了好多小花票,输出了好多鸡蛋。
为了安慰矮子,碧眼强盗告诉矮子,你可以拿这些花票到东西大陆的其他国家去换东西,来盖鸡窝。你看你的小公鸡多好,尾巴的毛五彩斑斓,如果你盖的鸡窝高,小公鸡就可以飞到楼顶,全荒诞星球的人都可以看到。
小矮人因为岛小没有可以搭鸡窝的材料,就用碧眼强盗的小花票去被碧眼强盗征服的国家,换来了材料盖起了鸡窝,结果小公鸡天天跑到楼顶打鸣,即响亮又漂亮,而且荒诞星球的人都能看到小矮人的鸡上了楼,屁股翘得很高。
东大陆的大国的金甲神仙因为经历了小矮人的掠夺,知道强盗的厉害,就让大家就地取材搭建鸡窝,养着小鸡生蛋过着虽然没有花票但也算富足的生活,因为过去比较困难,不够吃,金甲神仙不允许给小鸡盖窝,他说,鸡在高处和在低处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生蛋产崽。东大陆有两座山,一块田,一座山产黑色的金子,一座山产五彩土。人们冬天的时候,就把黑色的金子挖出来用火点着全身暖和。鸡的窝小,人住的房也不高,大家齐心协力的耕着田种着庄稼,日子到也自在,只是刚被小矮子洗劫了,比较穷。但田里产的粮堆满了仓,棉堆成了山。
碧眼强盗掠遍了世界,再也找不到可以掠夺的地方了,就打起了东大陆的大国的主义。在东大陆的大国的金甲神仙立国时也想牵狼放鹰制伏金甲神仙,可金甲神仙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什么也不怕,双方多次较量,碧眼强盗都没奈何这个油盐不进的神仙。于是就放弃了牵狼放鹰。
碧眼强盗的大臣们开始商量如何对付东大陆,他们感觉有金甲神仙护着,这个人油盐不进,这代是没有办法对付的了,只有等下一代才能对付,武的不成咱来文的。于是就假惺惺的和东大陆交起了朋友,并邀请东大陆派人到他们那里学习致富的本领,其中主要学习的是西大陆碧眼强盗的语言和如何接受西大陆制作的五彩霞衣和使用小花票。派去的人果然不负碧眼强盗所望,很快使用碧眼强盗提供的偏光镜看到了五彩霞衣的美丽和小花票的神奇。
过了一些年头,金甲神仙完成了上帝的使命被召回了天宫复命。东大陆的大国再也没了金甲神仙的佑护,学成的海龟们得到了重用,他们开始用碧眼强盗提供的方法教人们看碧眼强盗给别人做的五彩霞衣和小花票的神奇。感觉这种技术我们也会玩,于是他们打破了金甲神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立起来的大家共同劳动共同致富,一起过穷日子的机制,新首领感觉自己和这帮人一起富裕太慢,就先自己带头致富。后来的首领去了趟碧眼强盗的国家看到了因制造五彩霞衣而发了财的碧眼强盗的生活,羡慕的要死。
于是分了田,各地的头领们召了一批人挖黑金,开采五彩土,种田的把出产的东西与挖出的黑金和开采的五彩土一起去换小花票,然后将小花票向国王兑换大花票装在自己的兜里。国王准备用小花票去碧眼强盗那里去换能咬人的狼和能拉屎的鹰,但碧眼强盗怎么谈都不卖,没办法东大陆的大国的国王开始想办法让臣民自己培养狼和鹰。
碧眼强盗的小花票很贵,东大陆的大国的人把东西输出去后,就给那些得到小花票的头领们几倍的兑换成大花票,这样各地头领输出的东西越多,手里的大花票也越多。国王非常信任那些海龟们,希望他们在西大陆学到的致富经能让东大陆的大国富起来,海龟们把学到的接受西大陆制作的五彩霞衣和使用小花票的招法发挥到及至,他们告诉国王,这些花票是宝贝,千万要多换和多存,这样对我们很有好处。
于是,国王感觉这些专家的建议非常可取,始终不肯用小花票换东西,原来那帮到西大陆学致富本领的家伙只学习了如何积攒花票,去碧眼强盗统治的地方投资,以求保值,没有学到如何灵活使用花票,竟当做了财富“储备”起来。 东大陆的大国每增加一张小花票,碧眼强盗就外搭一件五彩霞衣,然后碧眼强盗与东大陆的大国一齐为东大陆的大国炫耀五彩霞衣的美丽。
精明的小矮子也学着碧眼强盗印起来矮子国花票,东大陆的大国向矮子国输出了大量的黑金被沉到海底换来了矮子国花票存储起来,小矮子也学着碧眼强盗的做法,每增加一张矮子国花票,就外搭一件同样的五彩霞衣。精明的小矮子与东大陆的大国一齐为东大陆的大国炫耀五彩霞衣的美丽。
眼见得东大陆的黑金越来越少,产五彩土的坑越挖越深,粮库没了,棉山也都到了西大陆换了花票,制成了鹰饲料,五彩土被制成了狼饲料,碧眼强盗照样每天牵着狼架着鹰四处游荡。国内的臣民们以为票大了日子不好过,就拼命地去挣大花票,修了路,盖了楼,当然也搭了好多鸡窝,可无论怎么花大票只见多总也不见少。
东大陆的大国的国王在碧眼强盗和小矮子以及学成回国的海龟们的鼓噪下,虽然感觉到五彩霞衣的存在和美丽,但对碧眼强盗的小花票和矮子国花票似乎半信半疑,于是就拿出了一些碧眼强盗的小花票试探一下作用,想买些鹰看能行不,这时碧眼强盗到也爽快,卖你几只鹰吧,每只鹰我另送真材实料的时装,东大陆的大国的国王这时感觉这小花票确实是好东西,但也搞不清换多少是好,反正能买东西来,可能是多多益善吧!再加上许多海龟和国内知名的老学究的鼓噪,越发的感觉自己取得了极大的成绩,自己身上的五彩霞衣光彩夺目。
东大陆的臣民们拿到大花票后拼命搭起了鸡窝,结果遍地的小公鸡上了房,向全世界露出了漂亮的尾巴!
可无论建的鸡窝有多高,道路有多长,东大陆的大票只见多不见少,而碧眼强盗的小花票,越攒越多。大花票的能力越来越低。
东大陆大国的国王也试探着采用友好的手段,到碧眼强盗统治的地方寻找开矿的机会,大手大脚的甩着富得留油的小花票,可碧眼强盗牵着狼架着鹰始终不离,东大陆大国在碧眼强盗统治的地方开一个场,西大陆的狼和鹰就搅一搅局,小花票就少一些。他告诉东大陆大国的国王,没告诉你吗,小花票只有存起来才有用,花出去就没了,你们只能存着,我当年训练你们的学员时就是这样教的,你也不用养狼养鹰防备我,只要你的臣民不造反,我愿意你永远保留这样过下去,我会保证你的绝对安全!但你要花了我的小花票,我就放狼咬你,让鹰在你的房上拉屎。如果你的臣民把你的国土分割了,你们派来的那些学员就是你的继任者或分割后每块领地的首领!
现在,无论是海龟还是专家,一直讨论着小花票多少是多,多少是少,海龟们扬言要把整个两座山平了换成小花票,如果建鸡窝来不及,干脆让小公鸡站在小花票上照样打鸣亮尾巴,向全荒诞星球展示东大陆大国小公鸡漂亮的尾巴和碧眼强盗披在东大陆大国身上的金光闪闪的五彩霞衣!
F.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外汇的增加为什么需要增印人民币
人民币是不可自由流通的货币,在国内以人民币进行交易,美元欧元等在国内不能专使用。如属果你赚了美国人的钱,他支付给你的是美元,而美元你不能使用,所以需要兑换成人民币给你。这个是由银行办理,而银行不储备外汇也不能自己购买外汇,需上缴国家。于是要中央银行来冲掉这些外汇,于是增印人民币,购买外汇。其就会出现你经常听到的输入性通胀,由于顺差,国内货币流通增大。这是出口部门的创汇。政府采用外汇管制措施来保障政府手头有足够的外汇。将外汇定价的出口产品的收入,全部收归政府制定的银行或机构管理,而给出口企业折算为本国货币。最初出口盈余的大量外汇无法换回产品用于国内消费时候,发展中国家内部自然急剧通货膨胀。
此外还有资本直接投资和投机导致的输入通胀。这已经不属于贸易范围之内了。
总结回答,就是外汇是种商品,国民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国家用人民币购买,你把外汇卖给国家,国家支付你等价人民币。
G. 收集近十年(98-08)中国外汇储备量的数据资料,并分析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5年底,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余额再创新高,达8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假如将中心政府向中行、建行和工行注资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计算进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外汇储备及相关统计
年份
外汇储备
贸易总额
贸易顺差
利用外资1978
2
206
-11
1980
-13
381
-19
1985
26
696
-149
45
1986
21
739
-120
73
1987
29
827
-38
85
1988
34
1028
-78
102
1989
56
1117
-66
101
1990
111
1154
87
103
1991
217
1357
81
116
1992
194
1655
44
192
1993
212
1957
-122
390
1994
516
2366
54
432
1995
736
2809
167
481
1996
1050
2899
122
548
1997
1399
3252
404
644
1998
1450
3240
435
586
1999
1547
3606
292
527
2000
1656
4743
241
594
2001
2122
5097
226
497
2002
2864
6208
304
550
2003
4033
8510
255
561
2004
6099
11548
320
606
2005
8189
14221
1019
603
注:表中数据分别摘自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治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历程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收付的基础。它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贸易顺差;二是资本净流入。因此,外汇储备的多少,不仅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活力与吸引力的大小,而且也反映了该国对外借债与还债信用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外汇储备越多,一方面标志着该国对外出口竞争能力越强;另一方面则表明该国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且外资争相进入。反之亦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纵观改革开放25年来的历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零储备”时期
20世纪整个80年代,作为中国“改革”与“开放”的头十年,它却仍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的约束之内。当然,在这一阶段,中国也正处在对外开放的“试验”阶段。当时,中国人还不太了解世界,世界也不太了解中国。因此,薄弱的“底子”再加上谨慎的“试验”,我们仍然固守着计划经济下“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法则,尚无力跨越“雷池”。
1978——1989年的12年间,仅有1982年和1983年这两年存在少量贸易顺差,其他10个年份均为贸易赤字。但无论是顺差抑或是赤字,从规模上看均很小,只有1985年和1988年这两个年份的贸易赤字突破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各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只有区区几百亿美元。
同样,在这一阶段里,我国对外开放与引进外资的力度也不算大,规模较小。20世纪80年代,除1988年和1989年外,我国各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只有几十亿美元。1978——1989年这12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总额仅为580亿美元,尚不及1997年一年的额度。
正是由于外贸进出口及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均不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也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1978——1989年的12年间,除1989年为56亿美元外,其余各年的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50亿美元。
实际上,当一国对外开放有限,经济对外依存度不高时,该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及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不大。但总体来讲,当时的中国不仅经济贫穷,资金短缺,尤其是外汇资金短缺,而且国内物资供给奇缺,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因此,当时的外贸出口能力较弱,外资流入也相对较少。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百亿储备时期
经过了80年代的谨慎探索与经验总结后,90年代的中国开始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并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新时代。应该说,1990——1995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转轨时期或过渡时期,也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阶段,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也进一步熟悉了世界。在这一阶段,尽管出现了1993——1995年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新的宏观调控机制得力、有效,最终却是有惊无险,中国经济改革顺利地渡过了这一难关。
1990——199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1000亿美元增长到接近3000亿美元。从商品进出口差额来看,一改过去十余年的贸易赤字状况,6年中共有5年出现了贸易顺差,除1995年顺差167亿美元外,尽管其余各年顺差规模不足百亿美元,但它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重大信号。
在这一期间,我国开始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尤其是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融资的渠道和空间,中国对外开放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实际利用外资年度总额从100亿美元增至接近500亿美元,而且其中90%以上的引入外资都是“直接投资”性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引入外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正是基于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的明显好转,这一时期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从100亿美元快速上升到7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快速而稳定的增长,标志着我国外汇储备正在走出“短缺”的时代,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成为我们的一种自信和自豪。
第三阶段:千亿储备时期
1996年底,中国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并顺利进入“低物价、高增长”的通道。1997年上半年,国家抽样调查的所有“主要商品”均出现了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据此判定,困扰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短缺经济”终于宣告结束,买方市场新时代已然到来。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97年,中国经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考验,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贸易顺差则呈跳跃式增长,并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这再次表明了中国经济已然步入良性循环新时期,并具有了较强的抵御外来风险和抗干扰能力。1998年在贸易总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我国继续保有了第二个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在随后的6年中,虽然我国贸易顺差每年一直保持在200——300多亿美元之间,但其间我国贸易总规模则在不断地放大:2000年突破4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5000亿美元;2002年更是突破6000亿美元;2003年又突破8000亿美元;2004年则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然而,2005年,不但贸易总额接近14000亿美元,而且贸易顺差第一次奇迹般地跨越了1000亿美元的“绝对”大关。这又是一个质的新飞跃。
与此同时,我国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方面,1997年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达644亿美元。在之后的8年中,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一直保持在500——600多亿美元之间,这是一组让世界为之赞叹的数据。500——600亿美元的稳定规模,一方面表明中国政局稳定,投资环境优良;另一方面则表明中国引入外资不再是“饥不择食”,当然,也不再是“多多益善”。
1996年底,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这标志着企业和居民有了更多持有外汇存款的机会。这一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1000美元,1997年则进一步增至1400亿美元四周。2001年再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3年更是突破4000亿美元;2004年跨越6000亿美元;2005年又大步跨越了8000亿美元。若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定能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并会远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这样庞大的规模、如此高速增长,是好是坏
二、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
在经济国际化环境下,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外汇储备都是必不可少而至关重要的。一般地,外汇储备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或作用:
第一,外汇储备可以抵补贸易赤字,并保持一国必要的、正常的进口能力。
第二,保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借债与偿债的信用担保与物质保证。
第三,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干预本国外汇市场、调节本币汇率的有力武器。
第四,在国家经济动荡或是遇上战争灾难时,外汇储备将是一国最后的战略储备。
因此,一国外汇储备规模多大为好,或者说,它的适度规模应该是多大,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不是简单地看一个数据就能了事的。
事实上,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比方,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本身具有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因此,它们保有的外汇储备相对较少。如美国和欧盟区各自保有的外汇储备不过几百亿美元。但也有例外的。例如,日元是最主要的三种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然而,日本目前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这又是何故呢?我想,不完全的理由至少包括:日本不仅国小、资源短缺,而且民族危机感重、不自信,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动机。
此外,在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上,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开放国家与非开放国家、大国与小国,在评判标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960年美国教授特里芬提出:一国国际储备对年进口额的比率以40%为宜。20%为底限,低于30%便要补充。这一观点后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它们主张,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一般应能满足3——4个月进口付汇。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又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能低于短期外债的规模,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但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更强调,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应该能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这显然强调了“充足”的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国实际国情的不同,在国际上尚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当然,从量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因为外汇储备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外汇储备资产必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确保其日常功能的正常发挥。然而,足够的流动性往往是要以较低的盈利性要求为代价的。其二,由于汇率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外汇储备资产极易遭受汇率风险而导致无形的账面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它应该有一个度:安全够用但不浪费。
中国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中的、正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究竟应该是多大?我想,这是一个不便妄加揣测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和分析。
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的经济大国,它需要更大的外汇储备为之保驾护航。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经济大国,但我们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1982年,中国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1986年GDP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1995年GDP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04年,我国GDP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经济布满活力的标志。但从人均GDP水平来看,按照2004年普查数据统计,我国GDP位于全球第6位,但人均GDP却处于全球第107位,居倒数水平。
不容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与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将会拥有一个长足发展的巨大空间。然而,这一进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可能会碰到不少令我们无法预料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搞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后盾。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太小气。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机制,无形之中“夸大”了外汇储备规模。
人民币虽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资本项目在我国仍被严格管制,这就意味着中国公民尚不能将本币金融资产自由地“交易”为外币金融资产。从投资角度讲,我国居民只能投资国内市场的本币金融资产,而不能自由投资国外金融资产。因此,我国老百姓手中持有的外汇资产相对较少,除涉外企业外,大量的外汇资产只能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进而成为外汇储备资产。因此,资本严格管制下的“倒逼”机制,无形的夸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总规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5年第4季度末,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仅为1615.70亿美元,其中,企业外汇存款与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大体各占一半。即便加上外汇储备,我国外汇资产也不足1万亿美元,而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却高达28.72万亿人民币,其中,我国城乡居民本币储蓄存款已达14.11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相当低下。即便算上外汇储备,我国整个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也仍不高。
每年五六百亿美元的外资净流入,再次“夸大”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的初始来源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经常项目;二是来自金融项目。一般地,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是实质性的、较为真实,它往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外汇储备最扎实的经济基础;而外资流入导致的外汇储备增长则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非稳定性,因此,对应较大流量的外资流入,应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对。
1996——2004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动力尽管是来自“双顺差”,即贸易项目顺差和金融项目顺差,但每年的外资净流入总额却一直保持在500——600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则小于它,一般各年仅为200——400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中有相当部分主要来自外资净流入,因此,如此“虚高”的外汇储备,并不能支撑外汇储备“过多”的结论。
世界仍不太平、祖国尚未统一,这也需要一个庞大的外汇储备作后盾。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它必需满足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的足够需要。从世界格局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中日关系在坎坷中停滞不前,台独分子还在不断滋事,民族极端主义与恐怖势力仍然猖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并作好必要的战略预备,包括外汇储备战略。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主要风险是结构风险,而非总量风险
三、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及其风险分析
外汇储备结构也即外汇储备资产的分布结构。其中,最主要的外汇储备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币种结构;二是期限结构。这也是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最大风险所在。
从币种结构来看,假如外汇储备资产过于单一地集中在某种“弱币”上,则必然会导致过大的汇率风险,但“弱币”贴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利息收益。当然,实际收益是正还是负,则需要具体分析。
从期限结构来看,则主要是考虑外汇储备资产的流动性要求。由于外汇储备是用于日常之需及不测之用,因此,外汇储备资产分布的期限结构必须首先满足流动性需求,然后才是在兼顾安全性的基础上满足盈利性的需要。
外汇储备存放地及存放结构一直是各国坚守的顶级机密。但从官方相关信息的大致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结论的风险分析:
风险之一:人民币在金融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我们被迫将绝大部分的外汇资产高度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变成了外汇储备性质。
可以设想,在本币可完全自由兑换的国家,居民均可自由用汇对外进出口或是对外直接投资,或作证券投资,本币与外币之间可以自由转换或交易,从而本国公民就能自由地持有本国或外国的金融资产。假如是这样,该国公民的金融资产就会多样化地分散在外币化的金融资产上,也就不会过于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成为外汇储备。
相反,由于人民币目前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而在金融项目下尚不可自由兑换,因此,公民只能通过货物及服务贸易,还有经常性转移收付来获得外汇,并持有外汇存款。除此之外,公民不能通过“投资”性质的金融交易来将本币金融资产转换为外币金融资产。于是,公民的金融资产大多只能是本币资产,而不能化作外汇资产。这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名义上“过大”的真实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尽早地实现人民币在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来分流或释放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或风险,让居民能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将他们的资产合理而分散地摆布在所有本外币金融资产上。这便是“藏汇于民”的道理。同时,这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有效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政府干预汇市的成本与风险。
风险之二:庞大的外汇储备过度集中于美元资产,这或许是被迫或不得已,但它绝对有害于汇率风险的规避。
美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一直占据60%以上的比例。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不断放大,我国的“贸易美元”及“贸易顺差美元”不断增大;同时,90年代中期以来,为抑制人民币对美元持续的升值压力,在以美元作为干预货币的汇率调控机制下,我国官方不断吸入美元——增大美元储备。如此一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定会上升,因此,有人估计目前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也许超过了80%的比例。
无论是何种理由,“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显然是危险的。从长期趋势观察,美元的确属“弱币”范畴。从美元兑日元汇率来看,美元是长期贬值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元兑日元汇率为240左右,但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比价最低曾跌至80四周。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来看,美元也正在呈贬值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7左右,如今已跌至8.0四周,美元应还有下跌空间。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单一,且过度集中于“弱币”——美元。假设美元长期贬值,必然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巨大账面损失,其结果必将使我国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假如为了改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而大量抛售美元,则必然会对周边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并导致国际汇市恐慌,美元汇率暴跌。另一方面,假如不改变现有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抛售美元,则又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而刺激外汇储备更快增长。为了减轻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央行必须通过回笼现金或者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但这恰恰又会拉动本币升值;反过来,为了降低升值压力,央行假如增加货币供给或者降低利率,这会使本来就因外汇储备而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雪上加霜。
如此看来,减持美元及美元资产迫在眉睫。美元减持后,我们应当避免重蹈覆辙,在增持欧元及其他币种资产的同时,甚至还可以增持黄金储备或石油战略储备等。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渐渐的过程。这个过程虽不能急,但必须行动起来。
风险之三: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存放地及投资期结构过于集中,可能会存在政治风险与信用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但高度集中于美元,而且美元资产又主要集中在美国。从投资品种和投资期限来看,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既有相当部分存入了美国商业银行,也有较大部分购买了美国各类债券,包括美国国库券、美国财政部中长期债券、联邦政府机构债券以及美国公司债券等,此外,应该还包括少量境外美元资产。
美国一向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以及敏感的台海问题,美国始终保持着与中国交往的距离,并将台湾问题视作与中国谈判的筹码,时不时为难中国。在这一点上,我们尤其要提高警惕,尽可能规避外汇储备存放地的政治风险。
当然,在投资期限结构上,我们也要尽可能分散风险。一般地,外汇储备资产分布结构应在不同时期有所区别。比方,在国际环境动荡时期,外汇储备应多置放于银行存款及变现程度高的短期证券上;在和平稳定时期,外汇储备可以多一些放置于中长期品种上。
中新网11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报告称,近三十年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每隔十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迈上新的台阶。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8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15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7年我国的FDI达到了835.2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1979-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7754.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6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6.7%。
报告称,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1990年,增加到286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中国台湾省的39.5%;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1979-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15267亿美元,年均增加526亿美元。尤其是2000-2007年,共增加13627亿美元,年均增加1947亿美元。
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8088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124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和。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7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来看,排在第57位的是越南,其GDP是712亿美元,排在末位即第180位的是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其GDP是8700万美元。如果将从第57位的越南一直到第180位的基里巴斯这124个国家的GDP加起来,总和是17597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这124个国家GDP的总和。
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是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 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 带来了较大的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会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也将严重缩水。
3、 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我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 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 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我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楼主,我也不是很懂这个,分数并不重要,希望能有所帮助
祝一切顺利!
H. 中国每年都处于贸易顺差,会导致外汇储备的逐年增加吗如果逐年增加,国家如何安排这么大量的外汇储备。
中国的国际大宗贸易进口都需要使用外汇、中国海外投资和基础建设也需要外汇,而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以储备外汇为人民币发行作为基础。
I. 顺差为什么要增加外汇储备减少
中国长期贸易顺差后外汇储备增加,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贸易顺差即国回际贸答易收入大于支出,就意味着别国的财富转移到了我国,就是社会总财富增加,而纸币的总流通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增大。因此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会上扬,竞争力下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会缩水。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