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外汇十年感言

外汇十年感言

发布时间:2020-12-28 10:48:50

股票或者期货外汇有没有人连续十年盈利

这样跟你说下我的经历吧,2016年我毕业,2018年春节存款26万,2018年12月29号负债62万!现在回想,若不接触期货该多好!说多了全是泪!

⑵ 外汇储备近十年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提问人需要明白什么是外汇储备,我查阅了网络词条,它的解释如下:回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答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您提及了美债危机,我不清楚您准备从哪个角度去阐述。
我国近十年的外储问题,简单而言,就是不断增加。增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贸易项下的外储增加,一方面是资本项下的外储增加,后者包括了资本的流入。
有关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是积极的影响,比如外汇储备增加导致该国际清偿力增加、汇率调节能力增加,一方面是消极的影响,比如外汇贬值带来的资产减值和对货币发行造成的压力。
我建议您从上述两个方面去回答此问题。

⑶ 我做外汇交易十年了,总结了稳定赚钱的几点

一、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是市场运动规律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趋势。正确的对待趋势的唯一做法,就是顺应趋势而操作。这是在投机市场里赚钱乃至长期生存的第一大法宝。
美国一位著名的投资高手斯坦利?克罗曾经说过:“最赚钱和最令我安心的操作,总是顺着当时大势而操作的时候。赔的最惨和感到最大压力的操作,总是在我建立或抱着逆势赔钱仓不放的时候。”新手在学习交易时,要明白确立价格运行的方向,对于交易全局的成败,有着极重要的价值。通过客观的分析确定好方向,然后跃身进入趋势,并一直置身其中,随其漂流,只要趋势继续对自己有利,必须抱紧仓位来坐拥利润。学会顺应着趋势的方向进行交易,并且在这一随势浮沉的过程中,通过风险管理,来得到出色的操作成绩。这才是顺势而为的精髓。
对新手而言,推荐的分析工具是移动平均线。作为简洁明了的趋势类指标,移动平均线在跟随趋势方面有着不俗的功效,从而获得了实战高手的青睐。具体的应用可以参阅葛兰碧均线八法则和三重滤网投资理论。
二、抓大放小
举例说明:
假设我们的风险收益比是100点:300点,成功率是70%,这意味着我们在作10次交易时,每次盈利都是300点,亏损100点,那么整体盈利将是300x7-100x3=1800点。
假设我们的风险收益比是300点:100点,成功率是90%,每次亏损300点,每次盈利100点,那么在10次交易中,整体盈利将是100x9-300x1=600点。
考虑到这两个核心因素,风险收益比越小、成功率越高的交易,才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
三、限损
限制损失,保住本金,在此前提下尽量长时间的持有有获利潜力的头寸,让利润增长,这是投机赚钱的第三法宝。
风险如影随形,与交易者密切相伴,所以新手要对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设定止损之后,交易者会对损失的底限有一个明确量化的认识,这样有利于维护稳定的交易心理。
在限制损失的同时,必须学会通过持长赚钱,来弥补因错误而造成的亏损。只有持长才能赚大钱,只有赚大钱才能弥补大量错误造成的亏损并有所结余,这些结余部分才是最后的交易利润。

⑷ 外汇交易中能够持续盈利十年以上的人有多少

外汇交易中能够持续盈利十年以上的人肯定是有的,不过凤毛麟角,很少很少。

⑸ 哪里可以查到近十年人民币对港币的外汇牌价

中国银行网站回。答
www.bank-of-china.com

⑹ 收集近十年(98-08)中国外汇储备量的数据资料,并分析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5年底,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余额再创新高,达8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假如将中心政府向中行、建行和工行注资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计算进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外汇储备及相关统计

年份

外汇储备

贸易总额

贸易顺差

利用外资1978

2

206

-11

1980

-13

381

-19

1985

26

696

-149

45

1986

21

739

-120

73

1987

29

827

-38

85

1988

34

1028

-78

102

1989

56

1117

-66

101

1990

111

1154

87

103

1991

217

1357

81

116

1992

194

1655

44

192

1993

212

1957

-122

390

1994

516

2366

54

432

1995

736

2809

167

481

1996

1050

2899

122

548

1997

1399

3252

404

644

1998

1450

3240

435

586

1999

1547

3606

292

527

2000

1656

4743

241

594

2001

2122

5097

226

497

2002

2864

6208

304

550

2003

4033

8510

255

561

2004

6099

11548

320

606

2005

8189

14221

1019

603

注:表中数据分别摘自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治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历程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收付的基础。它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贸易顺差;二是资本净流入。因此,外汇储备的多少,不仅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活力与吸引力的大小,而且也反映了该国对外借债与还债信用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外汇储备越多,一方面标志着该国对外出口竞争能力越强;另一方面则表明该国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且外资争相进入。反之亦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纵观改革开放25年来的历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零储备”时期

20世纪整个80年代,作为中国“改革”与“开放”的头十年,它却仍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的约束之内。当然,在这一阶段,中国也正处在对外开放的“试验”阶段。当时,中国人还不太了解世界,世界也不太了解中国。因此,薄弱的“底子”再加上谨慎的“试验”,我们仍然固守着计划经济下“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法则,尚无力跨越“雷池”。

1978——1989年的12年间,仅有1982年和1983年这两年存在少量贸易顺差,其他10个年份均为贸易赤字。但无论是顺差抑或是赤字,从规模上看均很小,只有1985年和1988年这两个年份的贸易赤字突破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各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只有区区几百亿美元。

同样,在这一阶段里,我国对外开放与引进外资的力度也不算大,规模较小。20世纪80年代,除1988年和1989年外,我国各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只有几十亿美元。1978——1989年这12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总额仅为580亿美元,尚不及1997年一年的额度。

正是由于外贸进出口及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均不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也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1978——1989年的12年间,除1989年为56亿美元外,其余各年的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50亿美元。

实际上,当一国对外开放有限,经济对外依存度不高时,该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及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不大。但总体来讲,当时的中国不仅经济贫穷,资金短缺,尤其是外汇资金短缺,而且国内物资供给奇缺,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因此,当时的外贸出口能力较弱,外资流入也相对较少。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百亿储备时期

经过了80年代的谨慎探索与经验总结后,90年代的中国开始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并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新时代。应该说,1990——1995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转轨时期或过渡时期,也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阶段,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也进一步熟悉了世界。在这一阶段,尽管出现了1993——1995年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新的宏观调控机制得力、有效,最终却是有惊无险,中国经济改革顺利地渡过了这一难关。

1990——199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1000亿美元增长到接近3000亿美元。从商品进出口差额来看,一改过去十余年的贸易赤字状况,6年中共有5年出现了贸易顺差,除1995年顺差167亿美元外,尽管其余各年顺差规模不足百亿美元,但它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重大信号。

在这一期间,我国开始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尤其是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融资的渠道和空间,中国对外开放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实际利用外资年度总额从100亿美元增至接近500亿美元,而且其中90%以上的引入外资都是“直接投资”性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引入外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正是基于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的明显好转,这一时期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从100亿美元快速上升到7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快速而稳定的增长,标志着我国外汇储备正在走出“短缺”的时代,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成为我们的一种自信和自豪。

第三阶段:千亿储备时期

1996年底,中国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并顺利进入“低物价、高增长”的通道。1997年上半年,国家抽样调查的所有“主要商品”均出现了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据此判定,困扰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短缺经济”终于宣告结束,买方市场新时代已然到来。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97年,中国经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考验,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贸易顺差则呈跳跃式增长,并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这再次表明了中国经济已然步入良性循环新时期,并具有了较强的抵御外来风险和抗干扰能力。1998年在贸易总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我国继续保有了第二个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在随后的6年中,虽然我国贸易顺差每年一直保持在200——300多亿美元之间,但其间我国贸易总规模则在不断地放大:2000年突破4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5000亿美元;2002年更是突破6000亿美元;2003年又突破8000亿美元;2004年则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然而,2005年,不但贸易总额接近14000亿美元,而且贸易顺差第一次奇迹般地跨越了1000亿美元的“绝对”大关。这又是一个质的新飞跃。

与此同时,我国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方面,1997年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达644亿美元。在之后的8年中,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一直保持在500——600多亿美元之间,这是一组让世界为之赞叹的数据。500——600亿美元的稳定规模,一方面表明中国政局稳定,投资环境优良;另一方面则表明中国引入外资不再是“饥不择食”,当然,也不再是“多多益善”。

1996年底,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这标志着企业和居民有了更多持有外汇存款的机会。这一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1000美元,1997年则进一步增至1400亿美元四周。2001年再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3年更是突破4000亿美元;2004年跨越6000亿美元;2005年又大步跨越了8000亿美元。若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定能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并会远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这样庞大的规模、如此高速增长,是好是坏
二、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
在经济国际化环境下,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外汇储备都是必不可少而至关重要的。一般地,外汇储备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或作用:
第一,外汇储备可以抵补贸易赤字,并保持一国必要的、正常的进口能力。
第二,保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借债与偿债的信用担保与物质保证。
第三,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干预本国外汇市场、调节本币汇率的有力武器。
第四,在国家经济动荡或是遇上战争灾难时,外汇储备将是一国最后的战略储备。
因此,一国外汇储备规模多大为好,或者说,它的适度规模应该是多大,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不是简单地看一个数据就能了事的。
事实上,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比方,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本身具有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因此,它们保有的外汇储备相对较少。如美国和欧盟区各自保有的外汇储备不过几百亿美元。但也有例外的。例如,日元是最主要的三种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然而,日本目前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这又是何故呢?我想,不完全的理由至少包括:日本不仅国小、资源短缺,而且民族危机感重、不自信,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动机。
此外,在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上,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开放国家与非开放国家、大国与小国,在评判标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960年美国教授特里芬提出:一国国际储备对年进口额的比率以40%为宜。20%为底限,低于30%便要补充。这一观点后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它们主张,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一般应能满足3——4个月进口付汇。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又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能低于短期外债的规模,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但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更强调,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应该能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这显然强调了“充足”的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国实际国情的不同,在国际上尚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当然,从量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因为外汇储备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外汇储备资产必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确保其日常功能的正常发挥。然而,足够的流动性往往是要以较低的盈利性要求为代价的。其二,由于汇率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外汇储备资产极易遭受汇率风险而导致无形的账面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它应该有一个度:安全够用但不浪费。
中国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中的、正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究竟应该是多大?我想,这是一个不便妄加揣测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和分析。
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的经济大国,它需要更大的外汇储备为之保驾护航。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经济大国,但我们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1982年,中国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1986年GDP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1995年GDP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04年,我国GDP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经济布满活力的标志。但从人均GDP水平来看,按照2004年普查数据统计,我国GDP位于全球第6位,但人均GDP却处于全球第107位,居倒数水平。
不容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与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将会拥有一个长足发展的巨大空间。然而,这一进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可能会碰到不少令我们无法预料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搞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后盾。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太小气。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机制,无形之中“夸大”了外汇储备规模。
人民币虽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资本项目在我国仍被严格管制,这就意味着中国公民尚不能将本币金融资产自由地“交易”为外币金融资产。从投资角度讲,我国居民只能投资国内市场的本币金融资产,而不能自由投资国外金融资产。因此,我国老百姓手中持有的外汇资产相对较少,除涉外企业外,大量的外汇资产只能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进而成为外汇储备资产。因此,资本严格管制下的“倒逼”机制,无形的夸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总规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5年第4季度末,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仅为1615.70亿美元,其中,企业外汇存款与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大体各占一半。即便加上外汇储备,我国外汇资产也不足1万亿美元,而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却高达28.72万亿人民币,其中,我国城乡居民本币储蓄存款已达14.11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相当低下。即便算上外汇储备,我国整个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也仍不高。
每年五六百亿美元的外资净流入,再次“夸大”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的初始来源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经常项目;二是来自金融项目。一般地,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是实质性的、较为真实,它往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外汇储备最扎实的经济基础;而外资流入导致的外汇储备增长则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非稳定性,因此,对应较大流量的外资流入,应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对。
1996——2004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动力尽管是来自“双顺差”,即贸易项目顺差和金融项目顺差,但每年的外资净流入总额却一直保持在500——600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则小于它,一般各年仅为200——400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中有相当部分主要来自外资净流入,因此,如此“虚高”的外汇储备,并不能支撑外汇储备“过多”的结论。
世界仍不太平、祖国尚未统一,这也需要一个庞大的外汇储备作后盾。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它必需满足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的足够需要。从世界格局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中日关系在坎坷中停滞不前,台独分子还在不断滋事,民族极端主义与恐怖势力仍然猖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并作好必要的战略预备,包括外汇储备战略。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主要风险是结构风险,而非总量风险
三、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及其风险分析
外汇储备结构也即外汇储备资产的分布结构。其中,最主要的外汇储备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币种结构;二是期限结构。这也是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最大风险所在。
从币种结构来看,假如外汇储备资产过于单一地集中在某种“弱币”上,则必然会导致过大的汇率风险,但“弱币”贴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利息收益。当然,实际收益是正还是负,则需要具体分析。
从期限结构来看,则主要是考虑外汇储备资产的流动性要求。由于外汇储备是用于日常之需及不测之用,因此,外汇储备资产分布的期限结构必须首先满足流动性需求,然后才是在兼顾安全性的基础上满足盈利性的需要。
外汇储备存放地及存放结构一直是各国坚守的顶级机密。但从官方相关信息的大致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结论的风险分析:
风险之一:人民币在金融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我们被迫将绝大部分的外汇资产高度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变成了外汇储备性质。
可以设想,在本币可完全自由兑换的国家,居民均可自由用汇对外进出口或是对外直接投资,或作证券投资,本币与外币之间可以自由转换或交易,从而本国公民就能自由地持有本国或外国的金融资产。假如是这样,该国公民的金融资产就会多样化地分散在外币化的金融资产上,也就不会过于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成为外汇储备。
相反,由于人民币目前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而在金融项目下尚不可自由兑换,因此,公民只能通过货物及服务贸易,还有经常性转移收付来获得外汇,并持有外汇存款。除此之外,公民不能通过“投资”性质的金融交易来将本币金融资产转换为外币金融资产。于是,公民的金融资产大多只能是本币资产,而不能化作外汇资产。这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名义上“过大”的真实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尽早地实现人民币在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来分流或释放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或风险,让居民能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将他们的资产合理而分散地摆布在所有本外币金融资产上。这便是“藏汇于民”的道理。同时,这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有效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政府干预汇市的成本与风险。
风险之二:庞大的外汇储备过度集中于美元资产,这或许是被迫或不得已,但它绝对有害于汇率风险的规避。
美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一直占据60%以上的比例。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不断放大,我国的“贸易美元”及“贸易顺差美元”不断增大;同时,90年代中期以来,为抑制人民币对美元持续的升值压力,在以美元作为干预货币的汇率调控机制下,我国官方不断吸入美元——增大美元储备。如此一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定会上升,因此,有人估计目前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也许超过了80%的比例。
无论是何种理由,“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显然是危险的。从长期趋势观察,美元的确属“弱币”范畴。从美元兑日元汇率来看,美元是长期贬值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元兑日元汇率为240左右,但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比价最低曾跌至80四周。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来看,美元也正在呈贬值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7左右,如今已跌至8.0四周,美元应还有下跌空间。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单一,且过度集中于“弱币”——美元。假设美元长期贬值,必然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巨大账面损失,其结果必将使我国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假如为了改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而大量抛售美元,则必然会对周边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并导致国际汇市恐慌,美元汇率暴跌。另一方面,假如不改变现有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抛售美元,则又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而刺激外汇储备更快增长。为了减轻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央行必须通过回笼现金或者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但这恰恰又会拉动本币升值;反过来,为了降低升值压力,央行假如增加货币供给或者降低利率,这会使本来就因外汇储备而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雪上加霜。
如此看来,减持美元及美元资产迫在眉睫。美元减持后,我们应当避免重蹈覆辙,在增持欧元及其他币种资产的同时,甚至还可以增持黄金储备或石油战略储备等。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渐渐的过程。这个过程虽不能急,但必须行动起来。
风险之三: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存放地及投资期结构过于集中,可能会存在政治风险与信用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但高度集中于美元,而且美元资产又主要集中在美国。从投资品种和投资期限来看,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既有相当部分存入了美国商业银行,也有较大部分购买了美国各类债券,包括美国国库券、美国财政部中长期债券、联邦政府机构债券以及美国公司债券等,此外,应该还包括少量境外美元资产。
美国一向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以及敏感的台海问题,美国始终保持着与中国交往的距离,并将台湾问题视作与中国谈判的筹码,时不时为难中国。在这一点上,我们尤其要提高警惕,尽可能规避外汇储备存放地的政治风险。
当然,在投资期限结构上,我们也要尽可能分散风险。一般地,外汇储备资产分布结构应在不同时期有所区别。比方,在国际环境动荡时期,外汇储备应多置放于银行存款及变现程度高的短期证券上;在和平稳定时期,外汇储备可以多一些放置于中长期品种上。

中新网11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报告称,近三十年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每隔十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迈上新的台阶。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8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15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7年我国的FDI达到了835.2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1979-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7754.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6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6.7%。

报告称,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1990年,增加到286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中国台湾省的39.5%;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1979-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15267亿美元,年均增加526亿美元。尤其是2000-2007年,共增加13627亿美元,年均增加1947亿美元。

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8088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124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和。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7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来看,排在第57位的是越南,其GDP是712亿美元,排在末位即第180位的是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其GDP是8700万美元。如果将从第57位的越南一直到第180位的基里巴斯这124个国家的GDP加起来,总和是17597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这124个国家GDP的总和。

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是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 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 带来了较大的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会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也将严重缩水。
3、 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我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 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 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我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楼主,我也不是很懂这个,分数并不重要,希望能有所帮助
祝一切顺利!

⑺ 澳大利亚元对美元10年间汇率走势图

澳元属于商品货币,澳元走势基本跟随铁矿石、铜矿等价格波动,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经济。版近十年澳权元兑美元汇率走势如下(数据来源:彭博):

澳元最近一轮走低还有美元走高的因素,因为美国开启了加息周期,美元上涨,澳元兑美元自然就下跌了。汇率变动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你可以了解一下不同阶段的因素变化。

⑻ 美元日元 十年曲线图

请登陆招行官网,抄官网袭界面中间找到“外汇”菜单点击后左下角下载“外汇行情软件”,外汇行情软件是显示的是路透社的报价,不是我行的报价,报价可供您参考,您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来查看及分析走势。(外汇通行情软件只能在电脑上下载,暂无手机或IPAD版本)

⑼ 哪里可以看到或下载的到外汇历史数据啊,一分钟的历史数据要长达十年以上的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内部系统可以,一般外人可能不到这么详细的。

⑽ 外币兑换人民币近十年最稳定的是哪种外币

可以说,没有最稳定的外币,

哪果非要从中指定一个,那不是外币,应该是专人民币,人民币不能自由属兑换,而且汇率相对稳定不会随意涨跌。

如果你要用外币理财,那就是炒外汇的,建议先换成美元,然后再看汇率与其它外币交易。

阅读全文

与外汇十年感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科创板募集基金 浏览:20
天下金理财 浏览:936
为什么内部融资增加的是经营负债 浏览:640
广安欧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526
10000曰元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194
懒人投资不是假的吧 浏览:514
鼎立股票行情 浏览:435
天治旗下品种基金 浏览:149
人民币和韩币汇率今天 浏览:93
人众金融白领投资 浏览:208
告投资者说 浏览:165
浙江祥贵贵金属关闭后 浏览:128
香港天富宝贵金属官方网 浏览:183
4500和人民币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531
汇添富医疗基金001417还能涨吗 浏览:583
2008年镍价格 浏览:145
信托地产通道 浏览:396
用车贷款怎么贷 浏览:55
创鑫贷理财 浏览:451
投资者的理财意识风险 浏览:975